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正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 篇1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角》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能在图形中找角。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教学重点: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难点: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拼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一起玩一个拼图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拼图要求:

(1)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

(2)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

(3)用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

2、交流各自拼出的图形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师:用两根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找角

(1)师指导学生指角方法。

师:说起角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看!这是一块三角板,上面有很多角,老师找到的就是这个角(师演示指角的方法)

(2)先让学生指给同桌看,再请学生到前面把找到的角指给同学们看。

2、初步感知,认识角

(1)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许多同学不但会找角,还能准确地指角,但是,我们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师描角师: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下来。

(3)认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扇子、剪刀、钟表抽象出角的过程)师: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我们找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课件闪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同桌互说,进行汇报。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看看每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找学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指,教师板书)

3、练习反馈。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2)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问题讨论)

4、角的大小比较

(1)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了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图形,接下来老师和大家进行一个活动——做角,用2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根据活动角的变化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画的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同桌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讨论后汇报。

我们知道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2)学生活动。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任意造一个角、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再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同桌一大一小玩造角游戏。

5、自主探索,折角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活动角,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很多角,那我们能不能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呢?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己试折,折完后同桌互相展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折叠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角的顶点、两条边。

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折的角展示给大家?

6、体验感悟,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

师: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也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打开课本58页找学生读要求)

师: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了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2)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学生指挥,老师画,强调用直尺。  (3)学生再次画角。

师:如果你对自己刚才画的角不太满意,你可以再画一个角,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三、总结收获

师:现在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角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角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角。

师: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都很好,也很积极,老师想用一个符号评价大家的表现,猜猜是什么?(学生猜测)是一个对勾,这上面有没有角?角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欣赏图片)

四、布置作业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2

【学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39、40页《角的初步认识》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从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导入,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基于学情】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构建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主题图,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学习重难点】

1、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用直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硬纸条、圆形纸等。

【教学思路】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好吗?是这样的,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信封里面装的是个什么图形?

教师再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长方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怎么样,猜猜这个信封里面又会是什么图形?

师: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对,大家真聪明(边说边取出长方形)。这可是个长方形,大家数一数这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四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角(幻灯片出示课本38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学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寻找角)

2、观察角

在校园里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39页例1)

师:老师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这些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思考一下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地方。和同桌说说。生汇报: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直的线

角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教师指着第一个角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再指着第二个角让学生说各部分名称,最后教师说角的各部分名称由学生指出来。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练习:

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有这个重要的发现,就能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角的特征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那里有角。

角真是无处不在,在我们学过的图形里也有角,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

出示一张圆形

师:圆里有角吗?那你能动手折一个角吗?动手折一折。

用折的角碰一碰手心有什么感觉?这个尖尖的部分是角的顶点,再摸一摸角的边有什么感觉?

4、感悟角的大小

这是同学折的角,这是老师折的角,一样大吗?看来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有准备好的卡纸做一个角。

展示一个学生的角。它的两条边会活动,在数学里叫活动角。老师领着学生做活动角变大变小的游戏。

师:和同桌说一说你的角是怎么就变大的,怎么就变小的。(让学生说说,老师示范再说一说)

(老师拿出一个边很长的角。)

师:谁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怎么知道那个角大呢?怎么比?(让学生示范比一比)

练习: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的大小之争》

先猜一猜那个角大再看动画。

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两条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5、画角

师:今天小朋友认识角,那你们想画角吗?如果让你画角,除了用到纸,笔,你认为还可能需要什么?

(教师演示画角,并说明画角的方法。)

师:你们想试试吗?一起来画一个角吧。画完后再画一个和刚才的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小结: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懂得如何描述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辨认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从一开学,我们同学们就像奥运健儿学习,投入了阳光体育的强身健体的活动中。每天一清早,校园里就热闹起来,你们看“校园的早晨”(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会形成这样的图形,足球场的一角也有这样的图形。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引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在这幅图里还有许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出示例1:这几个物体上有角吗?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下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仔细观察,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认识顶点、边。

找三角板上的角。

3、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做角,允许独立做,也可同桌合作。

小组汇报

4、画角

想不想把角的。样子画下来?想想看,角可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小精灵说画法,学生试画。出示总结的关于画角的儿歌,学生再次画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找周围物体的角

2、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3、指角

4、比大小(角一样大,边的长度不一样)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活动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第8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会用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

教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纸片、两根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出示被遮盖中间部分的三角形纸片、五角星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你们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

2、谈话:同学们真棒!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出示只露出一个角的图形)提问:你们还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追问:为什么不猜圆?(预测: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有角)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个平面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1图。

(2)提问:谁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摸一摸,初步感知角)

(3)谈话:刚才同学们指认了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下面大家看看数学上的角是怎样得到的?这三个图形都是角。(课件展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角)

(4)折角。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出很多角,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吗?

要求:

①用笔描出角的顶点和边。

②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5)画角。

先画一点,再从这一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这里画弧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都是角的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预设: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

【设计意图:认识物体面上的角时,注意示范指角的方法,为认识角做好了准备。用课件展示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角来源于生活】

2、教学“试一试”。

(1)制作角

拿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用图钉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观察角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呢?试一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较角的大小

提问:谁知道这两个角谁大?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的?(预设:重叠)

谈话:重叠法比较角大小要注意:

角重叠的时候,首先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然后让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如果重合了就说明两个角一样大;如果没有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比较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做出大小不同的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对所学知识有新的体验和感悟】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角有(  )条边,( )个顶点。

(2)画角时先画(  ),再画( )。

(3)三角形有(  )个角,正方形有( )个角。

2、下图中,是角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3、判断。

⑴边越长,角就越大。  ( )

⑵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⑶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

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

5、把下面这四个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填序号)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一 〗 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设计意图 对于正方形 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活动二 〗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 红领巾 剪刀 吸管

师: 这些物体中都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 【课件演示 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 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两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 创造

师: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 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 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 , 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 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 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 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 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 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 ,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活动四〗探索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 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 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 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 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 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 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 : 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 不是 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 不是 两条边张开的大 ,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五〗 画角

深化角的认识

师: 我们认识了角, 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 , 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 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设计意图 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对象;

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个新的知识,先让我们看一段动画。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问题。)

2、课件情景图中闪动的是什么呀?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同学们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出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学会如何去画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找出课堂中的角,出示课件(教师和同学们在教室上课的图画),引导学生独立发现生活中的角。

2、在图形中找出角的个数,出示课件(黑板拉近出现教师讲的内容)。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1、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补充。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2、下课。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三角板,活动角,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带孔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

师: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 生:指角 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演示)

出示幻灯片,练习指角、辩角。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动手操作,比角

1.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2.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出示幻灯片,练习比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碰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现在大家已经会比角了,那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比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