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老王的生活环境体会老王的性格特点。
2、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中作者“愧怍”的原因。
教学重点:
通过老王生活的“苦”与精神品质的“善”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评价作者对老王的特殊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大家的记忆中,有没有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念念不忘,有没有一件事或一个人,让你在多年后不经意间回想起来的时候,心中依旧充满了歉意?(学生答)我们是这样,杨绛先生也是这样,今天,让我们走进杨绛先生的故事里,感受她对老王的特殊情感。(板书《老王》)
活动一:读课文,理解人物
通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老王生活的怎么样,给出你的理由;老王的品质怎么样,给出你的理由。(设计缘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加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明确:老王生活的“苦”,具体表现在: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2.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3.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4.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5.住在荒僻的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品质“善良”,具体表现在:1.愿意给我们家带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的看病钱不够;3.受了人家好处念念不忘,去世前送来了自己最珍贵的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活动二:找“文眼”,理清情感
小组合作,找出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文眼”,并谈谈你的理解。(设计缘由:通过让学生寻找散文的“文眼”,理解杨绛对“老王”的特殊情感。)
明确:这篇散文的“文眼”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和老王相比,作者是“幸运的人”,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更多的是出于对老王的同情和怜悯,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之情,而老王在自己临终前给作者送来了自己最珍贵的香油和鸡蛋,老王对着这一家人的情感是家人般的关怀与爱,两者在情感上是不对等的,所以作者在多年以后仍感到愧怍。
活动三:找词语,品味语言
你认为文章中哪些词语用得好,给出你的理由。(设计缘由:品味语言,回归文本。)
明确: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常”字说明我经常坐他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突出作者的善良。)
2、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当然”一词说明作者认为不减半收费是理所应当的,表明作者一家人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3、有一天……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是外貌描写,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镶嵌”是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打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是夸张,“僵尸”是比喻,生动形象而又突出地表现了老王病重的形态,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可他却还关心别人,突出了老王淳朴善良和知恩图报的品质,表达我的同情和悲酸。)
课堂总结: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的不幸者需要社会和幸运者的帮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也希望我们在关爱不幸者时,能够做到仁爱和平等并举。
课后作业:
阅读散文《鲁迅爱子》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在音乐教学之前认真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本次活动教育价值旨在:幼儿听觉信息与故事情节的相结合进行韵律活动;激发幼儿音乐联想;音乐审美体验;创造能力规则意思训练。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结构,初步能有规律的做拍手、长鼻子、驴耳朵等动作。
2.借助舞蹈动作、图片等的提示,感知A段动作的顺序及重复、学习运用规律掌握动作。
3.感受音乐律动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初步熟悉音乐结构,能有规律的听音乐做动作。难点:感知A段动作的顺序及重复/学习运用规律掌握动作。
活动准备
1.《木偶奇遇记》已知故事经验
2.音乐《Tes pas cap pinocchio》选段
3.教师自制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音乐律动。
二、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听过木偶奇遇的的故事吗?里面的小木偶因为说谎结果怎么样了?
幼儿:小木偶人说谎长出了长鼻子。
2.教师:谁来用动作做一做长鼻子的动作?驴耳朵可以怎样做?幼儿动作示范
3.教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关于小木偶的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评析:幼儿对语言活动《木偶奇遇记》很感兴趣,导入环节采用了故事回忆导入,幼儿自主回忆内容,回忆对故事情节,对于木偶说谎变长鼻子驴耳朵记忆较深刻并用动作表现的形式,让幼儿的思维更具体形象性,巩固认知,也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个环节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三、教师表演,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及节奏。
1.教师:刚才音乐里面小木偶做了那些动作?这些动作代表发生了什么?幼儿:“做了长鼻子,驴耳朵,砍木头的动作。”
2.教师:小朋友们说到了。动作(教师出示图片)
3.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到底怎样的,先做了什么动作在做了什么?幼儿:“变出了长鼻子,驴耳朵然后去砍木头休息,变成了真的小男孩。”
(难点:引导幼儿重点感知动作模型abab模式)
4.教师完整表演,幼儿动作模仿带领幼儿理清动作顺序,出示正确图谱。
5.师生小结动作顺序
(评析:整首音乐情节型旋律分明,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大多数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音乐分别代入故事的情节当中,根据音乐或教师提示,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容。重点在于幼儿能够将故事与音乐相结合并能感知音乐abab的重复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幼儿故事内容与音乐融为一体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并在重复的音乐与动作表演中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重复的规律。)
四、通过动作,图谱,感知音乐动作的顺序及重复,尝试创新动作。
1.教师:这一次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跟着音乐试一试来玩一玩小木偶变真孩子的游戏吧
2.教师:(个别评价)有的小朋友特别棒已经学会了,有的小朋友还需努力,再来一次有信心比上一次玩的更好吗?
3.教师:小朋友们都特别厉害,基本都会了,那现在要考考你们了,除了刚才学会的长鼻子驴耳朵的动作还有不一样的吗?(请幼儿上前动作创新示范,并请其余幼儿模仿)
幼儿:兔子耳朵大象鼻子小狗耳朵猪鼻子。 4.教师:现在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来玩一次吧。
(评析:这个环节是对本班幼儿将听觉信息与故事情节内容相结合以及听力分辨并作出相应动作模仿的一个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根据以上环节得到的已有经验,进行模仿表演。教师根据幼儿已知顺序,用语言提示或图谱等方法加以巩固幼儿对于音乐固定模式的理解记忆。并启发幼儿自由发挥创编动作。)
五、教师引导幼儿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1.教师规则讲述:现在请一个旁边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当ye的时候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当小天使帮助赢了的小木偶变成真孩子怎么帮助轻轻的摸摸赢了的小木偶的脑袋。一样的小朋友就握握手。(教师示范)
2.幼儿游戏2—3次
(评析:幼儿加入游戏环节后,幼儿的`角色代入感增强,对于音乐韵律游戏充满了喜爱。在情节音乐背景下,游戏中加入了规则,幼儿不仅在音乐韵律活动中得感知音乐大胆表现,还在音乐游戏潜移默化遵守游戏规则,这种方式的游戏能到达很好的视、听、动统合训练效果)
六、放松
1.今天我们有的小朋友当了小天使帮助了小木偶变成了真的小朋友,乐于助人,还有的小朋友虽然当得小木偶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天使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每一个小朋友都很棒哦,现在我们听音乐轻轻地休息休息吧。
活动总结
对于4岁左右的幼儿来说,参与音乐活动,兴趣是首要的,因为这是促进其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次活动情景导入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加入并持续参与活动。在此次活动的开展中,我运用了以下策略帮助幼儿掌握活动内容:
1.活动采用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在活动中幼儿听得专注、动得投入,气氛愉快。通过对音乐的认真倾听,从而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近而培养幼儿音乐段落的分辨能力以及对于音乐的模式理解能力。要使幼儿对律动活动感兴趣,就应让幼儿动起来,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同时对于音乐听觉以及对音乐的联想表达得到了提高。
2.音乐趣味性强,环节循序渐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爱模仿、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音乐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让幼儿自己表达想法,不要拘束幼儿的想象空间,动静结合。
完整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尽”等12个生字,会写“宜、实、色”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正确地朗读词语。
【课前教具准备】
1、自制字词卡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3、自制的金色小星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二、自读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三、指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看图边听。
2、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
3、多种形式汇报读。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四、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小组练读,点评。
3、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奖给金色小星星。
五、写字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学生临写,同桌互相点评。
六、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把你们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拿出来展示一下吧!
【教学反思】
本课中,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感受不深,如果利用课件展示秋天的不同美景,让学生观察,效果一定更好。
在识字环节中,为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的做法,并进行小组点评,力求创设课堂学习的积极气氛。
在阅读中,我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通过让学生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词语读出感受和体会。并以奖给金色小星星这样的比赛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学生兴趣较高。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学生完成较好。他们大部分是在与家长的合作下,共同查阅资料,或走进大自然去体会,去完成的。这样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知道了什么?
(板书:下雨了)
3、下雨了,自然界有变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么变化呢?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更多的自然常识。
补上课题:
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同桌同学互查生字读音。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1、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
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2、燕子、小鱼、蚂蚁都说了什么?
分别请扮演这些角色的同学来朗读。
3、大家替他们想一想:
这时候燕子什么心情?
读读说说,例:
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 )!
( )正忙着( )!
3、小鱼、蚂蚁什么心情?
请其他的扮演者再读课文。
4、通过听读,大家讨论一下:
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
5、小白兔知道了吗?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说的?
齐读最后一段。
6、小白兔的想法前后一致吗?下雨前,小白兔自己有什么感觉呢?
7、请学生再分角色朗读。
8、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解释一下:
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
9、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实践作业
1、口头填空:
⑴ 要下雨了,燕子( )。
⑵ 要下雨了,小鱼( )。
⑶ 要下雨了,蚂蚁( )。
⑷ 要下雨了,天气( )。
2、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预报下雨,还可观察其他事物,每次都要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
【板书设计】
天气很闷
燕子低飞 捉虫
16、要下雨了 鱼游出水面 透气
蚂蚁搬家 防水
教师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通过课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的展示,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本节课能快乐地、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通过简单的比较,不仅向学生展示了黄牛、小猫、鸭子、小鸟四种可爱的动物,还向学生展示了苹果、枣子、杏子、桃子四种好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并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犭”(反犬旁)和“鸟”(鸟字旁),认识并会读农家小院图下的8个词语。
2.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等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识字教学中,师生互动,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字形、记字义,让学生掌握生字。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农家小院的景象,初步感知对具体事物的比较。
3、量词运用于教学中,图文相连,结合儿歌的学习多读多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感受农家的田园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犭”(反犬旁)和“鸟”(鸟字旁),认识并会读农家小院图下的8个词语。
教学难点
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等的意思,学会正确使用量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
课时安排
共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老师问,学生答。
2、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二)的第7课《大小多少》。
3、教师板书课题,全班学生齐读两遍。
4、师:有一对反义词就藏在题目中,“大──小”“多──少”。像这样表示意思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二、初读韵文,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68页,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另外,读的时候既不要丢字,也不要加字。
2、认读生字。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多少黄牛只猫
biān yā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边鸭苹果杏桃
(1)师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字音上,“边”是前鼻韵母,“黄、苹、杏”都是后鼻韵母,“少、只”都是是翘舌音,“多、黄、边、果”都是三拼音节,“只”是整体认读音节,“少、只”都是多音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确。“苹、杏、桃”都是植物,所以“苹”的偏旁是草字头,“杏”的偏旁是木字头或木字旁,“桃”的偏旁是木字旁。“猫”的左边叫“犭”(反犬旁),“鸭”的右边叫“鸟”(鸟字旁)。
(2)跟着老师读。
(3)跟着小老师读。哪位小老师愿意带着大家读一读?(指名带读)。
三、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看课件上的农家小院图。问:这是一个农家小院,看完图后,说说农家小院里有些什么。
2、学生回答后总结:有苹果树、枣树、鸭子、黄牛、小猫、小鸟,桌子上还有桃子和杏子。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huáng niú xiǎo māo yā zi xiǎo niǎo
黄牛小猫鸭子小鸟
píng guǒ zǎo zi xìng zi táo zi
苹果枣子杏子桃子
(1)师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词语的朗读首先要强调读准字音,比如“鸭子”、“枣子”、“杏子”、 “桃子”中的“子”要读成轻声,枣是平舌音,子既是平舌音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2)让学生拼读图下的8个词语。在读后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词语都是动物的名称,第二行词语都是水果的名称。
(3)看着图下的8个词语分别找一找图画上的动物和水果,找到后跟它们都分别打声招呼。
4、去掉拼音读词语。
黄牛小猫鸭子小鸟
苹果枣子杏子桃子
(1)男女生比赛读。
(2)全班同学一起读。
四、图文结合,学习韵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刚才读的字词朋友带入文中,看全文一共有几节?(4节),标出每一节的序号。每一节有几句话?(1句话),全文共有几句话?(4句话),哪两节比大小?(第一节和第三节),哪两节比多少?(第二节和第四节)。
2、找四个同学分别读课文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3、课件出示第一节,学习第一节。
(1)谁大谁小?(黄牛大猫小),黄牛和猫比什么?(黄牛和猫比大小),谁和谁比大小?(黄牛和猫比大小)。
(2)认识文中的量词,数牛的时候可以一头一头地数,数猫的时候可以一只一只地数,“头”和“只”都是量词,像这样表示事物数量的词叫做量词,分别在量词“头”和“只”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个大,一个小,一什么黄牛一什么猫?生: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4)去掉第一节的文字,看图读第一节。
4、课件出示第二节,学习第二节。
(1)谁多谁少?(鸭子多鸟少),鸭子和鸟比什么?(鸭子和鸟比多少),谁和谁比多少?(鸭子和鸟比多少)。
(2)认识文中的量词,你从哪个字看出鸭子多?(群)。用“群”数,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多,聚在一起)。“很多只鸭子”或“好几只鸭子”在一起,可以说成“一群鸭子”。除了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小鸡、一群小孩、一群白鹅)。“群”一般我们都用在动物身上。同一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群鸭子,一只鸭子;一只鸟,一群鸟。“群”和“只”都是量词,分别在量词“群”和“只”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边多,一边少,一什么鸭子一什么鸟?生: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4)去掉第二节的文字,看图读第二节。
5、课件出示第三节,学习第三节。
(1)谁大谁小?(苹果大枣小),苹果和枣比什么?(苹果和枣比大小),谁和谁比大小?(苹果和枣比大小)。
(2)认识文中的量词,数苹果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除了一个苹果,我们还可以说一什么苹果?如:一筐苹果,一箱苹果,一篮苹果。
数枣的时候可以一颗一颗地数,除了一颗枣,我们也可以说一筐枣,一箱枣,一篮枣。
颗”和“棵”这两个字都读kē,是同音字,但意思不同。“颗”是页字旁,“颗”多指圆形或颗粒的东西,用在比较小的东西上面,如:一颗星,一颗心,一颗珍珠,你还会说一颗什么?(一颗露珠、一颗水珠、一颗宝石、一颗钻石等)。“棵”是木字旁,“棵”多用于植物,如:一棵大树,一棵小草,你还会说一棵什么?(一棵桃树、一棵柳树、一棵小树、一棵禾苗等)。
“个”和“颗”都是量词,分别在量词“个”和“颗”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个大,一个小,一什么苹果一什么枣?生: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4)去掉第三节的文字,看图读第三节。
6、课件出示第四节,学习第四节。
(1)谁多谁少?(杏子多桃少),杏子和桃比什么?(杏子和桃比多少),谁和谁比多少?(杏子和桃比多少)。
(2)认识文中的量词,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堆)。用“堆”数,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许多杏子”可以说成“一堆杏子”,杏子可以一堆一堆地数,还可以怎样数?(一个杏子,一箱杏子,一筐杏子等),数杏子时用“堆”,你还知道一堆什么?(一堆苹果,一堆枣,一堆桃子,一堆橘子,一堆花生,一堆树叶等),桃子除了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一堆一堆地数,一箱一箱地数,一筐一筐地数。“堆”和“个”都是量词,分别在量词“堆”和“个”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边多,一边少,一什么杏子一什么桃?生: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4)去掉第四节的文字,看图读第四节。
五、朗读韵文,体会韵味
1、课件出示量词下画横线的课文。
2、我们这篇课文是一篇韵文,韵文是讲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数要使用相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我们这篇课文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就都使用了相同的韵母ao,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朗读的时候,就要把这篇韵文读得很好听,要读出节奏感。
(1)听老师一边拍手一边读。
(2)全班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
六、根据图画试背儿歌
我们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儿歌。
1、全班学生根据每一幅图画试背儿歌。
2、全班学生把四幅图画连起来试背儿歌。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说。老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并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了,认识了2个偏旁“犭”(反犬旁)和“鸟”(鸟字旁),已经会读农家小院图下的8个词语了,我们学习了课文,认识了“大──小”“多──少”两对反义词,认识了文中的量词,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八、布置作业
1、用量词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一条鱼等。
2、回家后把今天学的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7大小多少
黄牛猫鸭子鸟
苹果枣杏子桃
《教学设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3.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3.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
1.自学指导(一):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自学检测一:认识生字词。
2.自学指导(二):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出现?
(2)每次出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全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创新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是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分二目,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第二目“艰苦创业与时俱进”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鼓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特别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学情分析:根据目前部分中学生存在学习上不刻苦缺乏勤奋踏实,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更不懂得接受时代的挑战;生活上不懂得节俭,高消费超前消费,花钱大手大脚,讲究吃喝,穿名牌等现状,我设计了本课。其中所选材料有格言警句、成语故事、还有同学们亲身参观过的革命圣地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设计思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设疑导思感悟道理——归纳总结生成目标——理论升华指导践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艰苦奋斗与时俱进
教学难点: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教法、学法:情境体验法、启发讨论、归纳总结法、辩论法等。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冰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航空航天精神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已达到了小康,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板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二、设疑导思,感悟道理
(一)认识代代相传的精神
(1)认识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1、投影:警句格言
2、学生举例成语典故
3、教师展示名人撰写名著所用时间。
(2)认识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1、由两名学生讲述关于长征故事和延安故事。
2、师生共同感悟革命战争年代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3)认识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在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1、投影:驻港部队的风采;两弹一星的精神。
2、全体学生体会交流驻港部队的风采和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的精神。
3、教师点拨:近年来发生在我国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重大事件?
学生: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小结: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板书)
(二)理解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1页关于两代铁人精神。
2、学生讨论并回答书下的问题。
答案:略。
3、教师启发点拨:新时期的铁人精神就是创业精神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
4、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创业实践需要有创业精神。
①投影资料:在人类社会上,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石器的制作,摩擦生火的发明,金字塔和万里长城的建造,人造卫星的发射、基因和纳米技术的发明……从仓颉造字,到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新航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果。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③答案略
6、理解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
①教师启发点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团员青年为什么要去朝霞公园扫墓?去英雄塑像前举手宣誓?
②同桌讨论做答。
③答案略。
师小结:二、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板书)
7、师问:为什么我们要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答案略。
想一想:
()
崇高精神伟大事业
()
8、我来反思
辩一辩
正方: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艰韧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
反方;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
师;通过辩一辩让学生更加懂得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9小结:通过学习是我们懂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在当今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鼓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特别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启发性小结:
(1)__________自古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1、代代相传的精神
(2)__________年代,艰苦奋斗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3)_______,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1)_______集中表现为_______。
2、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2)艰苦创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3)伟大的——需要有伟大的———。
九年级思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反思
根据目前部分中学生学习上不刻苦缺乏勤奋踏实,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更不懂得接受时代的挑战;生活上不懂得节俭,高消费超前消费,花钱大手大脚,讲究吃喝,穿名牌等现状。我设计了本课,其中所选材料有格言警句、成语故事、还有同学们亲身参观过的革命圣地等。教育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向先辈和英雄们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定的。知识与技能: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全面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主动思考,亲身参与体验,这样的教学目标得以很好的贯彻与落实。
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于教学环节比较完整,有导入,有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有小结,有达标检测。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干净利索,结尾启发性小结给学生整体感知的印象,能完整掌握书本中的知识要点。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应多利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资料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另外提出的问题应多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正是新课程理念大力提倡和发扬的。对于这节课来说更应注重学生的导行教育,也才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我认为在“我来反思”环节加入“辩一辩”活动形式会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更有利于突破该课的重点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做一名具有全新理念思品学科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
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
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师:那么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天平称一称你们身边的什么物品重1克?
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指定学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
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
2、教学例2。
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上面的图)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觉得应该是用“千克”作单位称量比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苹果重25千克,我也认为是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师:“千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来表示。
师:仔细看看,苹果的箱子上写的是“净含量”,什么是“净含量”呢?
生:“净含量”是指这箱苹果的质量,不包括箱子的质量。
师:对,生活中经常用到“净含量”这个词,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举例说一说。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盐一包重500克,两包食盐的质量就是1000克。
师:那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谁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哪几种?
生1:我在超市里、菜摊上见过的有电子秤、台秤。
生2:我在体检的时候见过测体重的体重秤。
生3:我在实验室里见过弹簧秤。
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细看看图中这些指针分别指着几,告诉大家所称物品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02页例2下面的图)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体重是23千克。
师:请在小组里合作交流,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填写好表格。【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断对错。
一个鸡蛋约重50克。 ( )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xx克。( )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和第106页第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