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优秀4篇正文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优秀4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1

细节是课堂的基本单位和最小构件,但它却可以以小见大,折射各种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呈现或成功的精彩或失败的瑕疵。细节体现于一个精巧的教学设计,体现于一个数学情境的合理化设置,体现于学生精彩回答的瞬间,体现于师生思维碰撞的生成点。正因为如此,关注细节,应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教学追求。

一、 细节,彰显教学智慧,提升教学品味

细节是对教学惯性的再思考,是对教学活动的精加工。简言之,课堂教学要从“细”字上下功夫,这本身也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因为数学学科更偏重理性思维,精细正是培养缜密思维的最好方式。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并挖深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特级教师张齐华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出示了一个这样的画面导入新课: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小石子,水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张老师便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水圈儿,有的说看到了圆……看似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导入而已,但在这堂课即将结束时,张老师再次出示了这个画面,他问学生:“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这一现象吗?”通过课堂上的探究与学习,学生已然能很自然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来回答这一问题。有的说:“小石子投入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有的说:“形成的这些圆的半径由里到外越来越大。”还有的说:“这些圆是同心圆。”这样一个小小的课堂细节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许我们很多数学教师的习惯做法是使这堂课在各种美丽的圆形图片的欣赏中结束,或者在一道开放性的习题中结束,但张老师却没有把教学活动流于那些表面热闹的形式,而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细节,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再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入”,又从生活中“出”。正是张老师对课堂细节的捕捉和利用,使我们在感受到数学课堂结构的整体美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细节处理的功能和价值。细节,这个被我们习惯性忽视的视域,蕴藏着丰富美丽的数学资源。

二、细节,做足教学准备,落实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实践的,因此,细节不是为了体现那些宽泛空洞的教育理论,而是这种实践活动中实实在在的“一砖一瓦”。数学教师要抱有“勿以细小而不为”的态度和对教学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关注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数学小问题,是我们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精细化,也是数学课堂走向精品化的必由之路。那么怎样做到精细化呢?正如课前对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细节也是可以提前预设的。最近听了一位老师讲授六年级《利息问题》一课,在引导学生得出利息的计算公式后,这位老师出示了这样道练习题:“2007年10月,亮亮把2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整存整取)。到期后应得利息多少元?按规定缴纳利息税后,实得利息多少元?(当时银行公布的三年期储蓄年利率是5.22%)”老师指名一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各自列式计算。在展示答案集体评议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这样的三部计算来完成的:200×5.22%×3=31.32(元),31.32×5%=1.566(元),31.32—1.566=29.754(元)。这位老师在讲到第三个算式“31.32—1.566=29.754(元)”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就问学生:“最后的答案29.754元正确吗?”在老师的多次提示下,有学生说: “不正确,因为钱数不会出现三位小数。”老师很高兴地说:“对了,你真细心,所以29.754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得到29.75元。”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这位老师在课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他课前把这道题先做一遍,就会发现该题出现了钱数是三位数的情况;二是在实际的存取款过程中,当计算出现三位小数时银行到底是怎样处理的?正如在此教学细节中,第二个算式“31.32×5%=1.566(元)”已经出现了三位小数1.566,那么是在这里就保留两位小数还是要在求到29.754元再保留两位小数呢?保留两位小数时又该采用什么方法?这些细节问题应该是教师课前就该处理好的实际问题。只有以严谨的态度把数学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细,才能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细节,盘活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行为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2

近来许多媒体和机构都结合相关政策和文件,罗列出了一系列数字来说明中国教育的发展成就。的确,中国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总结成就的同时,必須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要明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基于过去那个时段中国特定的教育现状而言的;第二,现今中国教育还有更多、更艰巨的工作要做,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大问题。

主席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感动着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激起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强烈共鸣。但是要真正实现“中国梦”,关键是在教育。

我们要实现“中国梦”,中国要成为世界真正的大国和强国,关键看国民素质,看13亿人口中有多少能成为担当国计民生大任的人才。只有众多人口成为强大的人力资源,才能创造和发展我们强大的生产力,才能富国强民。这是笔大账,要从教育算起,因此中国教育必須精打细算这笔账。

过去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来扫除青少年文盲,今天我们重点要做的则是要把所有体魄健全、智力正常的儿童培养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生产技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现代公民。这就不仅仅要算孩子上了多少年学的账,还要算这些年学得怎么样的账。

这笔账要从每一年出生的儿童算起,有多少身残智不残的孩子需要我们帮助和培养。要从最基层的乡镇算起:第一笔算,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每个年级体魄健全、智力正常的适龄儿童有多少;第二笔算,每个年级的适龄儿童是否都来上学了;第三笔算,每个年级的孩子的各科学习成绩、在校表现、个人能力素质如何。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中国拥有这个优势,要把这个资源发展好、利用好。所以我们必須算细账,把账算到每一个应受教育者的头上,让他们都能通过教育成为国家和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如果算不清这本大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将会大打折扣。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即使是当现代农民,也离不开良好的教育,也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

要算好这本大账,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我们如何大力提高整体义务教育的质量,这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少数精英,还是重视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的问题,关系到中国梦是否能实现的问题。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一、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问题

1.1学生的问题:

尽管中学教学大纲对计算机要求提高,但学生只是对键盘和鼠标比过去的学生要熟练许多,但计算机理论以及操作的水平并未真正提高,绝大多数同学仍然是零起点,而且把许多精力放在不必要的方面。另外,大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期望值很高,但对学习将遇到困难的心理准备不足。学生认为应试教育天经地义,不懂得主动学习。

1.2 C语言课程的问题:

OOP是目前主流的编程技术,而我们教授的是C语言加TURBO C的上机环境,到真正使用时还得学习C++、MFC编程、VC++编程环境。而且C语言课程枯燥、难学,没有反映现代程序设计思想和内容。再加上本科生总学时数下降,尽管计算机课程重要性上升,但总学时不可能增加,白皮书中C语言的建议学时是每周讲授3+实验4,而一些二本院校给语言课的学时是平均每周讲授2+实验1。这样的条件下,直接开设C++、VC++编程,是十分困难的。加上实验平台相对陈旧,未能使用主流的图形化的面向对象的环境,学生普遍反映:难!没意思!

1.3 教材的问题:许多教材考虑到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对语法知识细节面面俱到,容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误导作用。

二、教学指导思想及改进方法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程序设计,强调算法而不是语法。立足于白皮书指出的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应用技能。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编程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突出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术首先应淡化语法、强调算法:

突出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术首先应淡化语法、强调算法。注意介绍有关独立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算法概念和结构,即突出程序设计而不是语法。强调算法,并不是忽视语法,而是不要繁琐的钻牛角尖的语法,我们要的是基本的常用的语法,但更多的是模仿。不是知道的语法越多,程序编得越好,而是自己动手编程越多,程序编得越好。重点攻算法,带动基本语法的学习,也可以大大节约学时,降低教学难度。教学上有重点与没有重点是大不相同的,平均使用学生的精力和学时是不可取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学与打仗是一个道理。教学目的不同,所取的重点也是不同的。这种以关键技术为重点的方法是突出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为今后自学和面向应用打好基础。

2.2 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编程细节与大局观:

在C语言教学过程的前一阶段,在描述算法的过程中,可以侧重于C语言编程的细节的讲解。之后是过渡阶段,对编程的细节的讲授随教学推进而逐渐淡化,对程序的整体掌握的要求逐渐加强,使学生的编程能力上一个台阶。建议在函数、数组以后的教学中,算法表述的细节基本留给学生自己看,教师重点讲解脱离具体C语言的算法本身的描述和程序整体的构造。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编程的大局观。

2.3 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学生尚未入门时具体指导尤其重要,在辅导实验时只可能解决少数学生的少数问题,提倡上机时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较难的题提倡同学之间先讨论再独立完成,而不要学生一问,就帮他解决问题。初级阶段主要是模仿。要有讲评,这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初期的课堂教学中应多做应用程序设计全过程演示。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主要在这时培养,不仅是C和C++,而且以后“微机系统”等后续课程用Debug调试各种程序的基本功都是在这里打下的。辅导上机,主要指导学生怎样跟踪程序的运行,怎样设置被监视的变量,怎样设置断点,怎样单步运行,怎样使用Debug工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同学调通一个程序,不如教会同学怎样去调程序。

2.4 尽早引入面向对象的思想:例如当介绍基本数据类型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说同一种算法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时结果是不同的,意思是算法是通用的。而实际情况是算法是与数据捆绑在一起的,不同数据有自己的独立的算法集,即数据是与其操作封装在一起的,本质上是面向对象的。让学生刚开始学习就接触面向对象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力图把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向过程突出了算法,学生易接受,C++教学不应该不讲面向过程的部分。C语言虽然突出面向过程,但必须尽早引入面向对象的概念。学生刚进入编程能力培养的实质阶段,学习的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这样,大学生才能顺利接受面向对象思想。当然,许多学校由于学时数少的原因,大多未能做到这一点。

2.5 随时更新的教学资料:

教材是死的,总是滞后于实际教学的。而教学是活的,是随时在发展的。为此所有任课教师都应准备大量的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料,并互相交流。

2.6 改革考核方式,强调实验考核的重要性:

实验考核采用上机考试和平时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平时练习包括自测作业、主题作业和大型作业的完成情况,利用“考试指挥棒”引导和督促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2.7 其他方面,在课堂教学、自学、上机实践、课外辅导和考核等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一系列网络化辅助教学平台,包括课程学习平台、作业平台和考试平台,辅以配套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和实践训练方式,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小鸥。问珍  大学课堂教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4;(1)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

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1.2元化成112角。112÷8=1414角=1.4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7.2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7.2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1.44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3:但是在计算7.2÷5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7.2看成7.20。

【设计意图】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试一试7.42÷7=1.2÷5=13.8÷15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145.6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

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增强练习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习,吸引了学生的***,极大地提高了练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点评: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