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最新10篇)正文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最新10篇)》

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9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三、复习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看出什么?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间隔现象、简单搭配、排列现象、简单周期现象和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又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找规律》的一些知识。

二、复习整理

1、间隔现象的排列规律。

植树现象:

(1)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数

(2)两端都不种,间隔数-1=棵数

(3)如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间隔数=棵数

在首尾相接的封闭排列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类似的现象还有锯木头、爬楼梯等。

练一练:有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杨树,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要求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要求出这条公路有多少个20米,即先算出间隔数。因为是在公路一侧从头到尾种树,所以杨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2、简单搭配、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师: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搭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路线选配用符号表示,有顺序地思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练一练:从小明家到少年宫有3条路,从少年宫到新华书店有4条路,那么从小明家到新华书店一共有多少条行走路线?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想法。

3、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师:通过观察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计算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练一练:小红在家练习硬笔书法时,写北京奥运北京奥运依次写下去,那么第24个应是什么字?第45个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因为北京奥运这四个字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把每4个字看作一组,244=6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4个字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运字。(同理分析第2个问题。)

4、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师: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画图、列举、计算都是常用的策略。

练一练:在下表中,每次圈出相邻的3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每次圈出4个相邻的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交流想法。

三、巩固练习

1、街心公园一条林荫小路长200米,在林荫小路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月季花,共栽了82棵。每两棵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2、六一儿童节时,教室里按2红、1黄、1蓝的顺序挂彩灯,一共要挂38盏。算一算,最后一盏是什么颜色的灯?

3、学校会议室里每排有20个座位,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打算坐栽第一排三个相邻的座位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4、丁丁的爸爸、妈妈各自去外地出差了,他们三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电话?如果他们互相写一封信,一共写了多少封信?

四、全课总结

课前思考:

现在进入到复习阶段,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本身知识的缺乏,就拿孙老师所说的间隔问题。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有一定的规律,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好。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在练习中遇到这类题型,知道是间隔问题,所以我去请教了任教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我一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一直要发现问题才想去解决问题。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间隔问题的求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一脸茫然。孙老师本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一下。

课前思考:

在6月3日与5日的会议上,朱红伟老师与苏主任都谈到了在检测中要对《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个内容需要检测,检测的难度限于例题与试一试,我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可能化时比较多。看了四~六年级的教材,其中替换、倒推是解决问题策略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图形的平移规律是找规律中不太用,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点,否可以补充一些五六年级这两方面内容的例题,在讲解分析例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建议将这两个内容花一课时时间复习。

课后反思:

有关植树问题较之前相比,很多学生都能掌握,但在做巩固练习第一题时有一小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对,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题求的是间隔数而不是通常求的棵数再加上在公路的两边都种月季花,所以一部分学生没能转过弯来。

在巩固练习第3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这一条件去掉,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从这节课的复习情况来看,找规律的知识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三、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1、根据条件与问题的关系,选择正确的算式。

学校九月份办公费开支是1200元。

(1)十月份办工费用是九月份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2)是十月份办公费用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3)九月份比十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4)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开支80%元?

(5)九月份比十月份节约开支,十月份多少元?

(6)十月份比九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要求学生选择算式后说明选择的理由。)

2、提问: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一样吗?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3、小结: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一样的,都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解答时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是量,单位“1”的量是已知数,还是未知数,再确定解题方法。

4、练习。

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了,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

(1)两天共看了如指掌50页,全书共有多少?

(2)还剩下140页未看,全书共有多少?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30页,全书共多少?

(5)940未看的比已看的多60页,全书共多少页?

(6)第二天看了9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练习后比较这5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为什么列式又不同?

四、作业

1、119页6、7题。

2、124页13---1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1)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2)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六、教学后记:

1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资料 篇6

整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小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

2、学生练习。

教科书41——43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7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

O.3 0.13 0.258 O.013

学生口答后,说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干分之几……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认识这些概念的联系,并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每个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分数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2、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7

提问: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提问: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2题。

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不一样?

(3)口答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口答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句话的含义。

4、比较每组数里小数与分数表示的意义。

0.3和 0.13和 0.013和

你觉得每组数里小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是怎样的分数?

5、复习分数的分类。

(1)提问:我们把分数怎样分类的?

(2)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的?(接“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分子<分母 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值有什么区别?

(4)提问: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形式的数?带分数和整数能改写成假分数吗?

(5)做“练一练”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或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

指名口答后提问: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做“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填( )里的数,然后口答,老师板书出97.5%提问,97.5%是什么数,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合格率97.5%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合格的零件数占零件总数的97.5%)从上面的数里,你能知道怎样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请你说出几个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2、复习“成数”。

(1)提问:“成数”实际上是什么数?在哪里用“成数”来表示?

(2)做“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回答。追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综合练习

1、教科书46——47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书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板出:5( )= 5000( ) 8( )〉8( )

提问:老师在黑板上写了2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些式子成立吗?

学生填空。

教师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真的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你打算怎么整理?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整理方法。

2、小组整理,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沟通联系。(找2-3人汇报)

提问:哪几类计量单位间又存在着联系?

(1)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追问:有联系,也有区别,你能以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说,教师画出三者的示意图。

3、复习进率。

要求: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填完后同坐互相看一看填的对不对?

汇报:

(1)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并与自己写的比一比,是否相同?

(2)你觉得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的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的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9——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49页的练习。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复习6~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简易方程的意义、解法及应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2、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指导】

1、复习“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顺带复习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要着重复习计算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0,商中间有0,等等。然后复习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理解数量关系、运用运算定律、求结果的近似数等知识,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2、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

第3题第(1)小题。对于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要通过具体的题目。

第3题第(2)小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使学生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中数量间最基本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可以再补充一些习题,只让学生写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3、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方法和记忆数学结论都是很重要的,即使学生忘记某个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自行推导。完成总复习第2题,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计算混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复习“位置”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可以让学生通过总复习第4题说出棋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五子棋”活动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5、复习“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际综合复习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习第5题,判断可能性。

6、复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中植树、锯木头、插旗子、围棋数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