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将进酒教学设计最新6篇,欢迎参考阅读。
《将进酒》教学设计 篇1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教学方法:学生主讲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白板 平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盛唐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座无法超越的高峰,一座是浪漫主义的最高峰李白,一座是现实主义的最高峰杜甫。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截然不同,一个是放荡不羁的浪荡公子,一个是忧国忧民的忧郁王子。李白豪气冲天、狂放不羁的性格气质造就了他“豪放飘逸”的独特诗风。今天就让我们在两位展讲员的带领下走近《将进酒》,走近潇洒飘逸的李白,感受他“豪放飘逸”的独特诗风。有请第一位展讲员李姣颖同学
二、展讲员播放幻灯片,并进行展讲
1、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市)。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2、赐金放还(744年):
李白首次入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
3、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4、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有关“酒” 的诗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遨游,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学生回答
出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苏轼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三、整体感知
1、读诗歌,正音:请翟雅欣同学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自己读诗歌,找出诗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并说明诗人的感情有几个阶段的变化。
四、内容赏析
1、情感脉络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作者一开始就将我们拉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那么接下来,李白从这一片浩浩汤汤的江水联想到了什么呢?
——人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人生和江水一样,江水的流逝正像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这种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写得更加不可把握了,“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让我们在时间的一去不返中体味人生。实际上,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那么,李白的悲是一种怎样的悲呢?
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不仅是“悲”的,而且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于胸中。
所以,李白这时候的感情是悲壮。由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衷赞叹变成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壮情怀。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 李白选择的方法是纵酒狂歌。
2、情感脉络二
李白毕竟是一位豪放的诗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话就把这种悲的感情逆转过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 “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人生高兴的时候就应当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清风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功名呀、事业呀、理想呀,有才干总会得到老天给予的使命,该来的总有一天会到来,就像金钱一样,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侃而谈“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明确: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地。
行文至此,诗人的激动地甚至使他忘记了这是在写诗,“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3、情感脉络三
那么李白的这一曲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刚刚展露头角时就曾写下“事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作为一个儒生,他有着强烈的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愿望,然而,这首诗写成之时他却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只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接下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作者在愤慨之余,想到了陈王曹植,想到在陈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贤之才放怀壮饮的豪情,自己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有志难展,所以他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愤恨。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什么仅仅提到曹植呢?学生讨论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又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
用曹植自况:同样才思敏捷,同样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是对自己在现实中遭遇不平的激愤控诉。
4、情感脉络四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这种彰显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是一种癫狂。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为什么不消反长了呢?刚才说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是诗人的欢快的弦紧紧地绷了起来,然而这种欢快却只能用酒来麻醉,甚至这种短暂的欢乐也被“愁”这股力量一触即断,在恣酒欢乐中诗人猛然发现,“愁”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
那么诗人为什么而愁呢?学生讨论(1)人生易老,青春不再(2)壮志未酬,怀才不遇(3)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5、情感总结
悲(开头四句):景象悲壮——人生悲凉:境界阔大,气势宏伟 欢(“人生”以下六句):人生得意——痛饮高歌:洒脱自信,豪气冲天 愤(“钟鼓”以下六句):个人蔑视——深广忧愤:豪情万丈,悲壮不伤 狂(“主人”以后):贵物换酒——同消古愁:狂傲不羁,慷慨坦率
五、写作手法
第二位展讲员吕世兴用平板展示自己的诗歌体系,并发送到白板进行展讲 一个开端:惊心动魄
两个典故:烹羊宰牛且为乐 陈王昔时宴平乐 三种情感: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流露出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积极思想
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四层感情:悲——欢——愤——狂
1夸张 手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 斗酒千金
与尔同销万古愁 2比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六、课堂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白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全诗哀而不伤,忧而不愁。请同学们在理解了诗歌情感的基础上集体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七、课堂评价
展讲员准备是否充分,思路是否清晰,言表是否准确流畅,内容是否准确详实,展讲是否自信大方
其他同学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参与课堂,踊跃回答问题,是否认真听讲,记笔记
八、布置作业: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一百字。
《将进酒》教学设计 篇2
《将进酒》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盛唐大诗人李白,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他见多识广,人生阅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成了皇帝的嘉宾,由一介布衣而直取卿相,想实现他匡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但终因不能适应也不想适应备受束缚的宫廷政治生活,而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还去做他的诗人。他的诗是盛唐诗的顶峰,豪放飘逸,想象瑰奇,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说《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想象瑰奇见长的话,《将进酒》则以豪放飘逸著称。
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探讨《将进酒》。主要研讨这样几个问题:[投影]
1、《将进酒》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将进酒》的“诗眼”是什么?
3、《将进酒》风格豪放,语言夸张,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4、比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评论必须遵循的原则。李白受到唐玄宗的恩遇,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长安。这节课我们接着了解李白的经历遭际,充分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更好的品读《将进酒》做点准备。[播放《唐之韵》]
二、观看欣赏《唐之韵》第八集
三、跟读朗诵《将进酒》,自读思考研讨四个问题[投影]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诗歌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风格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将进酒》的“诗眼”是什么?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一字之妙”,这是局部的诗眼。二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3、语言豪放夸张
例一:“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诗人在25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例二:“会须一饮三百杯”:“一饮三百杯”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襄阳歌》里他曾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里是重申其意。这种夸张,跟故意张大其辞是有区别的。
例三:“与尔同销万古愁”: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足以当之。这种夸张,也不是故意张大其辞,可以使人信服。
例四: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例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4、比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表达形式上:前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知人论世: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赐金放还后七八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联系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思考:
“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看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一是当时不被社会重用,倍受冷落;二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
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
开头几句呼告比兴:
开篇的这组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将进酒教学设计 篇3
《将进酒》教学设计
集贤县第四中学
【 教材分析】
《将进酒》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示例文,本单元主要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在声律方面的特点,能够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培养学生朗诵的基本功,作为诵读教材,《将进酒》齐汇五音,不同凡响,这得益于李白的夸张手法,同时,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是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根植于诗文内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设计思想】
和乐可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所以诵读就成为诗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字词、语调、节奏的示范,并且创设了清幽的意境,调动同学饱满的情绪。《将进酒》是诗歌中的优秀篇章,以诵读契机渗透诗歌鉴赏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诗歌的天地里越走越宽,不仅丰富课堂,也可以提升素养。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则是教学的深层次追求,它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甚至指导和规范他们的人生。【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并背诵。
2、探寻鉴赏诗歌的路径,即基本方法 3、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领法、合作探究法(一)教学导入:
1、古琴曲——《潇湘水云》导入,并营造古典的意境。(多媒体辅助)
2、唐代有三绝,有哪位同学知道?(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唐朝文宗皇帝诏书御封)提到李白,仿佛弥散着一股酒香。李白和酒,如同知己,谁离开谁,都会缺少灵气。知识延伸拓展①自己曾发表过饮酒有理的理论:“天若不爱酒,天上无酒星;地若不爱酒,地上无酒泉,天地若爱酒,饮酒不愧天”。②好友杜甫有诗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③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在他的《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以上内容可以多媒体展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他的《将进酒》。(二)诵读
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个人朗读————师生齐读 教师做适当指导或点播,为诗歌鉴赏做好铺垫和准备。
(三)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三抓二读”,所谓“三抓”即抓题目、抓作者、抓注释;所谓“二读”即读懂诗家语(诗歌语言凝练、跳跃、含蓄等特点)、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1、抓题目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有请或愿的意思,提示我们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饮酒一者助兴,二来消愁,同学们以为是哪种,请说明理由。2、抓作者
此诗写于作者长安放还期间,当时唐玄宗纵情享乐,荒废朝政,吏治混乱,社会黑暗,几年之后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诗人对此不满,充满忧虑,但是却又无力改变,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所以在酒的深层次里尽是不平之气。3、抓注释
钟鼓馔玉 :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演奏音乐。馔玉,美好的饮食 斗酒十千:一斗酒价值十千钱,夸张说酒很名贵。五花马:毛色斑驳的马,极言马的名贵。教师小结
作者以乐府旧题,不落窠臼地把饮酒和批判黑暗现实联系在一起,成就了“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的美誉,既表现了豪情,又有愤懑情绪。(三)梳理文本,读懂诗家语。
1、起兴手法:“君不见”两句领出,诵读时要放松、舒缓、从容。“黄河”先言他物以咏所咏之辞,“天 上来”说明黄河水源头来处之高,“不复回”光阴易逝,都应重读。“悲”字是情感的体现,亦应重读。开篇将天、地、人生三者言尽,境界开阔,又有悲凉苍健的韵味,使我们领略了李白诗歌豪放之风格。
2、进入主题:节奏可以逐渐加快。人生须尽欢,金樽不可空对月,此刻作者的感情由“悲”到“欢”,节奏和色彩此时都变得明快,并且天生我材,散尽千金,烹羊宰牛,不喝则已,一喝便是三百杯,随着诗人情感的推进、提升、聚集,我们的朗读也应该落地有声,豪气冲天。
3、举杯劝酒:面对好友岑勋、元丹丘,作者在席间的劝酒声如在耳畔,并且四个短句,简洁明快,可读得亲切些,自然些,紧凑些。4、引吭高歌:在作者的歌声里,有“不足贵”、“不愿醒”的音符,并援引陈王饮酒情形,说什么钱少,说什么五花马,说什么千金裘,让我们一醉方休,消除这万古愁情,随着诗人的呐喊,我们的情感也不断奔腾,并达到最高峰。(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找出全文的主旨句
2、请从诗中找出几个表现李白狂放的句子 3、鉴赏诗歌情感
诗中,诗人情感短时间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谓大起大落,具体说来可分四个层次
板书: 将进酒
悲 ——欢 —— 愤 ——狂
(五)全文主旨
《将进酒》中诗人通过对青春易逝、岁月流转、人生易老的慨叹以及与三俩好友千金买酒、畅饮共醉的描写,同时,借助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辅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表达诗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慨。(六)布置作业:通过学习 《将进酒》,写一篇小评论《李白与酒》,字数500字 【课后反思】
《将进酒》是诗仙李白的名篇代表作,形势独特,内涵深厚,可圈点的地方太多,可借鉴之处太多,但是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将诵读诗歌和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略去了其它方面,但是在教学时间上1课时很是紧张,如不借助多媒体几乎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将进酒教学设计 篇4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是李白的咏酒名篇,意蕴深厚,风格鲜明,传诵千古。为能更好地理解诗篇,应让学生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诗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张及时行乐实则渴望用世上进的心态。而且不能简单地就诗学诗,应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咏酒诗篇及酒文化,对学生进行“诗化”教育,感受、培养诗人气质,一举多得。同时注重对诗篇的诵读、背诵及比较阅读。
一、导入新课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背诵全诗。
2.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三、学习步骤
1.解题并简介李白生平思想。(见《中国文学史》)
2.整体感知。教师充满激情地诵读全诗(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语调、情感)。李白的诗感情充沛,语句通俗,音节响亮,节奏明快。王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准确地概括了李白淋漓畅快的诗风。其他人的诗(如杜甫、王维的诗)可以不读或默读低吟,朗读反可能破坏其意境韵味,而李白的诗非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要求学生高声读,忘情读,畅快读,不必计较、识辨个别词句、意象,需整体感知、把握。
学生齐读全诗。
3.讨论与点拨
问: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
明确:这是李白的独创,别人多是在诗的开头或结尾偶然用一句(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开头和杜甫《兵车行》的结尾)。后人评价:“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这就增加了诗的气势和力度,阔大了境界,先声夺人,令人震撼。
问:两句“君不见”的重心在哪一句?
明确:后一句。而其中的“悲”又是全诗的“诗眼”,给全诗奠定了悲怆苍凉的基调。写“悲”是李白诗歌常见的主题,如他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问:后一句“君不见”即是主旨重心所在,首句为何要从黄河写起?
明确: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这其中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为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问:自哪一句开始点酒入题?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句中虽没有用一“酒”字,但诗人用“金樽”“对月”这样的形象语言,更把饮酒行乐诗意化了。诗中的李白“悲感”但并不“悲观”,他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情绪由“悲伤”转为“乐观”。
问:有人说诗、酒、月是李白生活中的“三要素”,同学们能举出李白哪些饮酒赏月的诗句?
明确:李白一生寄情山水,诗酒漂零,写了大量的饮酒诗篇。民间传说李白醉后“捉月骑鲸”而终,连死都要与酒、月为伴,多么浪漫富有诗意。他还与善酿的村民结下了真挚友谊。他在《哭宣城善酿纪叟》中写道:“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酒)。夜台(阴间)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寥寥几语真情感人。《赠汪伦》中的“汪伦”也是一位善酿村民。
问:李白是抱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宏愿来长安入仕的,但从以上诗句看,李白在政治理想破灭后,好像很安于这种颓废享乐、放浪形骸的生活,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明确:这其实是一种假象,是李白借酒来消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的骨子里是希望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这也是儒家的一贯主张,但苦于奸臣挡道,报国无门。他在《行路难》中哀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他的人生理想是像范蠡、张良那样“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问: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对后世有何影响?
明确:说“必有用”,可见“此材”未被用。但李白从没有真正悲观消沉过,心中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他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每每自勉“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在《行路难》的最后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这才是真正的李白,从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即使在他去世前一年,年已61岁,听说李光弼率军讨伐安史余孽,仍不顾年高体衰,请求从军。后因病中道折回,悲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第二年便病逝,终年62岁。所以读李白的诗篇,不会让人萎靡不振,而是在激愤中涌动着奋进的豪情。“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既是李白愈挫愈奋的性格写照,更是其人生价值的宣言与呐喊,成为全诗中最精彩夺目的诗句,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已化为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问: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痛饮狂歌,对朋友愤言“钟鼓馔玉不足贵”,是由衷之言吗?为何“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李白怀用世之才,本当位列卿相,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辈反窃居高位,安享富贵,“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心理怎能平衡?说“富贵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他在《江上吟》中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怒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这种愤愤“不平”心理的反映。只是“安能”句直白而昂扬;“钟鼓”句曲达略消沉。所以“钟鼓”“但愿”两句,可看做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正因为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愁苦。闻一多在其长篇叙事诗《李白之死》中写道:“若不是你们(酒)的爱护,我这生活可不还要百倍地痛苦?啊!可爱的酒!自然赐给伊的骄子——诗人的恩俸!神奇的射愁的弓矢!……”
问: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明确:做济世有为的“圣贤”还不如当颓唐堕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可思议的社会现实,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历史上“圣贤寂寞,饮者留名”的首推辞官归隐的陶渊明,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经常是“杯尽壶自倾”“悠悠迷所之”,深感“酒中有深味”,著有《饮酒》诗二十首。晋代的“竹林七贤”大多是隐居山林的好饮名士。其中刘伶更为典型,著有《酒德颂》。据说他外出,常带把铁锹,告诉别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为“饮者”留名的最好明证。
问: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明确:因为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问:李白不过是元丹丘、岑勋招饮的客人,而他却高踞一席,反客为主,颐指气使,怪责主人少钱缺酒,缺乏“千金散尽”的豪气,提议“典裘当马”换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呼儿”“与尔”口气甚大,狂放无礼,让人简直搞不清谁是“主人”,这说明了什么?明确:李白本性狂放洒脱,加之“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尔汝”。最主要的是诗人与朋友的关系非同一般,非“尔汝相称”的豪迈知交不能如此。
问:李白自称“我本楚狂人”,杜甫说他“痛饮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明确:这一方面是李白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本性使然;同时李白用这种让世人难以理解的“狂放不羁”,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不合理秩序的蔑视挑战。他在长安时即以“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玩世不恭的狂态表达不被重用的不满。杜甫在怀念李白的《不见》一诗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只有像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才能对另一个伟大诗人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爱惜。
问:诗的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的“高堂明镜悲白发”首尾照应,有何作用?
明确:一“悲”一“愁”遥为呼应,余韵深远,强化了整首诗的悲愁愤激的氛围。李白本欲借酒浇愁,但“斗酒难消块垒愁”,正像他自己所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无奈之下只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小结诵读。纵观全诗,围绕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1—4句)→乐观(5—8句)→狂放(9—14句)→愤激(15—22句)→更狂放(23—27句)→愁苦(28句)(板书),潜藏在酒话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奔涌迭宕,一泻千里。学生齐读全诗;分角色诵读;背诵全诗。
四、比较阅读。提供李贺的《将进酒》和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比较体会不同诗人和不同民族写同一题材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
五、书面作业。学生联系生活和自身实际,谈谈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解和认识。
附板书设计:(见附图)
《将进酒》教学设计 篇5
《将进酒》教学设计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韩 刚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教具】
多媒体课件、《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浪漫主义 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 “大 李杜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课堂展示)①、诗→“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7)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12)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 → 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烹羊宰牛且为乐(pēng)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
斗酒十千恣欢谑(zì xuù)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 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注:加粗字重读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感。
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自主学习
引领探究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训练检测
总结升华
将进酒教学设计 篇6
《将进酒》教学设计
阜阳城郊中学 王玲
学情分析
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诗歌关键是要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而很多诗歌当中诗人的情感并非一种,所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另外,学生的朗读素养还是差很多,所以朗读教学是现在诗歌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并且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理解诗人的情感,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
教材分析
《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在《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诵读为主线,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进而体会诗人的性格。另外李白的性格特点本来就很突出,他的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感情,可读性非常强,所以朗读法恰恰适合学习李白的这篇劝酒诗。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来实现。
难点: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解决办法:结合课文内容与诵读共同解决。
教学方法
1、分析法:通过分析李白的情感变化,体会他的性格;
2、朗读法:通过朗读,巩固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加强对李白个性特征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导入新课
以“诗与酒”为话题导入
(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知人论世天地宽-----背景简介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快速完成背景简介(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1、背景简介
作者于约天宝十一年(公元752),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宴饮。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颍阳。
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2、解题
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
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
三、夯实基础我先行----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出示,学生根据预习完成)
四、因声求气悟感情----理清情感脉络
(一)检查预习:
(学生评价)
(二)教师范读:
强调同学们要注意示范朗读语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变化,以及情感的处理。
(三)品味情感
品读李白在这首诗中的那些情感变化,并试着结合诗句做具体的赏析。
鉴赏分析:
1、悲(同义词即可)(板书:悲)
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欢(同义词即可)(板书:欢)
2、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
3、愤(同义词即可)(板书:愤)
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
4、狂(同义词即可)(板书:狂)
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
纵观全诗,可以看出来,诗人围绕一“酒”字,感情的发展分了(悲伤)—(乐观)—(狂放)—(愤激)—(愁苦)五个层次,潜藏在酒话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奔涌送宕,一泻千里。
(四)自由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这首诗,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指导)
(找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五、独树一帜展个性----合作探究
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最后小结)
六、拓展延伸显能力
(多媒体展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