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3篇正文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找到的《蜜蜂》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蜜蜂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片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

(预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的喊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

1、通过课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过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

2、初读,处理生字: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4、检查生字:

试验

证实

阻力

几乎(jī)

几个(jǐ)

推测

沿途

超常

尽管(jǐn)

尽力(jìn)

陌生

准确无误

闷热(mēn)

纳闷(mèn)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

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准确无误。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读课文,不读的孩子,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指名说(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适当引导说完整。

2、那么你有没有兴趣和作者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呢?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请学生说,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相机板书。

3、“几乎要触到地面”转换角色,你看到这种情景你会怎样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⑴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他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他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⑵看到经历过那么多困难之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5、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怎么认为的。

四、书写指导

归类识字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习法布尔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句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二、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

做试验:原因

过程

结论

听说

准备

不是……而是……

无论……总……

放飞、两只、十七只

三、感悟课文

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对遣词造句的感悟,体会用词准确的妙处。)

1、讨论: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换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3、通过“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来学习作者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体会用词准确为课文表达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把自己品味词语的所得再放回到课文中,朗读全文,通过第二课的学习,希望能给孩子一些新的启发。

五、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后

1、可以查阅资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识。

2、续编故事。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教学反思

本单元组的主题是仔细观察,训练项目是用词准确。

基于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课想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着手。想以多读多说的学习方式来进行。

第一课时的读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写字上的时间就太仓促了,练习写字的环节只能放到课下来进行。在第二课时里,学生发散思维后说得多了,但是读得不够,本来设计读是想在了解内容的读上有所提高,但是发现自己还是顾此失彼,第二课时的朗读没有指导到一定的深度。在设计课时可能还有点明白,一到了课堂上就又犯糊涂了。品味词语时,从课文里走出来,回不去了,我说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后的自读全文)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形式,因为通过再读,学生的发现很少。

在品评词语的时候,老师有“牵”的痕迹,在走教案的路子,没有真切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情。虽然在设计课的时候努力去做到关注学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感受,但在实际操作“找句子”这一环节时,应该总结出写作方法,结果又有绕进课文内容的嫌疑。自己的语言很匮乏,一问一答的课堂呈现形式单调无激情。总之,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预想得还不够多,操作层面上仍需不断努力,使自己有进步。

《蜜蜂》优秀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预习内容】

一、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1.读词语

平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

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我知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预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的意思、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

2.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抽查预习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二、合作探究:

1.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提示:第一自然段)

2.作者是怎样试验的?(提示:读第二自然段)

三、交流、点拨导学案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课堂练习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3.抄写词语。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词语

蜜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