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设计(优秀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小池》教学设计(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
《小池》教学设计 篇1
背景知识:
《所见》和《小池》是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情趣的古诗,分别由袁枚和杨万里所作。这两首诗充满着童趣、情趣,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所见》着力刻画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牧童夏日捕蝉的情趣;《小池》悉心渲染的是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古诗的韵味、想象的空间,勾勒出了夏季独有的童贞世界。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孩子就是一名充满诗性的诗人。儿童与古诗的对话,就是建立在这样诗性的儿童世界里的。细细研读这两首古诗,生字不少,但是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教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象的途径去理解古诗中难以直接领悟的词语上。同时,这两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促成孩子与古诗的诗性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诵、吟诵加强孩子对古诗的体会咀嚼,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诗、林、童、黄、闭、立"8个字。
2、 过程和方法。在朗读和背诵中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夏日的情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朗读古诗,愿意主动背诵。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一组配乐的夏日情境图(课件),勾勒出对夏日童年生活的回忆。
2、★WWW.BAIHUAWEN.com★学生交流:夏天,我最喜欢(干什么)。
3、教师出示课件(课文的插图:牧童欲捕蝉),引导学生猜想:这个古时候的小朋友喜欢在夏天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袁枚大诗人是怎么说的吧!(课件配乐朗诵,诗问逐行出现。)
二、学生自学,通读全诗。
1、学生尝试自己反复地朗读《所见》,特别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行诗句。(特别关注平时朗读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2、学生互助学习,自主认识古诗中的新汉字。
(1)抽查几位学生(特别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全诗,其余学生仔细聆听并在书本上做好正音标记(在别人读错的汉字下点上重点记号并注出正确读音,这个习惯需要长期培养。),而后集体交流纠正字音。
(2)游戏:"汉字生活大搜捕"(请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曾见到或听到的汉字实用例子)
x课件出示"汉字生活大搜捕"的所有汉字"所 牧 捕 蝉 闭 立",请学生独立搜索。
x学生互动小组交流后由学生自主推荐典型的例子——
例如:×××在他爸爸派出所的大门口见过"所".
×××听过一首《牧羊曲》,里面有个"牧".
×××说古时候的警察不叫警察,而叫捕快,捕快的"捕"就是今天的这个新字。
(这个搜捕游戏要经常结合认字教学不断进行,才能开拓学生的生活时空,激活他们的生活回忆,从而构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桥梁。)
3、汉字重回古诗,学生看文朗诵。
三、研读诗文,充分想象。
1、再次课件出示"牧童欲捕蝉"的画面,请学生通过在多次朗读《所见》的基础上说话训练:
"小牧童喜欢在夏天( )。"
2、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入诗句的研读——
(1) 一些学生认为:"小牧童喜欢在夏天骑牛放牧。"(类似于这样的观点)
x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诗句: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小牧童喜欢在夏天骑牛放牧的?
x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请学生反复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x 充分运用课件中一段牧童放牧时的歌谣欣赏,理解体悟"振林樾"的意思。
x 朗读体会当时牧童的欢快心情。
(2)一些学生则认为:"小牧童喜欢在夏天捕蝉。"(类似于这样的观点)
x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诗句: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小牧童喜欢在夏天捕蝉的?
x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请学生反复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x 充分想象:小牧童闭上嘴巴停止歌声是为了什么?"
x 朗读体会当时牧童很想捕蝉却又怕惊动了蝉的心情。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咀嚼诗句,体味小牧童究竟喜欢什么,并充分通过朗诵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自主选择,快乐积累。
x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积累这首古诗。(强调要求)
课件出示三种方法:
1、请你用最喜欢的表演形式选择好伙伴一起来背诵《所见》。
2、请你扮演小牧童,告诉大家自己在一个夏天捕蝉的故事。
3、请你为课文中的插图配写《所见》的古诗,书写一定要漂亮哦!(另发古诗题写画纸)
x 学生充分准备、训练。
x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重点放在第3个内容(书写)。
——请顺利完成题写古诗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六个新汉字的写字要领,学生尝试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再掀情趣。
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所见》的朗诵中转入另一首体现夏日情趣的古诗《小池》:
——夏日,可爱的小牧童喜欢去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儿。而杨万里这位大诗人却对夏日的荷花池情有独钟呢!不信,一起去瞧瞧!
2、课件出示画面(与课文中插图相似的更美的荷池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我看见了( ),听见了( )。
3、引出古诗《小池》:诗人杨万里别有一番独特的发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现诗文,配乐朗诵。)
二、自主设疑,通读全诗。
1、学生反复朗读古诗,特别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一行诗句。
2、学生自主提出朗读中不懂的汉字和词语。(诸如:泉眼 惜细流 爱晴柔 )
借助提出问题的同时纠正重点读音。
3、教师引导学生"诗读百遍,其义自现。",再次反复咀嚼诗句,遇到不懂的字词停下来反复读读。
4、抽查朗读,特别注意学生朗读时的节奏和停顿,并相机做重点指导。
三、品读欣赏,体味美感。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诗句的想象体会,话题交流:读了诗,我觉得这方小池( )。
——学生总体感悟:夏季菏池的美丽和恬静。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有一只画笔,你会画上什么?
3、师生合作:"妙笔生辉"
老师根据学生所想象到的在黑板上尽情画下菏池的景色,学生根据诗句的反复推敲咀嚼评价老师的画是否符合古诗的意境。(在此互动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学生先前提出的不同词语的意思)
4、美丽的画,需要同学们动情的朗诵来衬托,让我们一起尽情朗诵吧!
——学生自由组合用不同的形式来诵读这首古诗并现场交流赏评。
四、拓展积累
1、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描写夏日风情的小诗,一起欣赏另两首古诗:《池上》《江南》。
2、结合《古诗80首》,找寻更多的描写夏日的古诗,互相品读。
《小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体会文章的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静态的池塘以生命的动态方式呈现。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
【学生视角】
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人格美、生活美、景物美、语言美、形式美、艺术美等,特别是文学作品内容的美,因所反映的生活无限丰富而显得气象万千。对于孩子来说,深处美境,心情愉悦,快乐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3、激发孩子对识字的兴趣,让孩子们能主动识字,运用各种方法快乐识字。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体会文章的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以境激情,背诵回顾
1、(生装成小池塘休息,师扮演春风姐姐轻轻吹一口气)
在春风姐姐的吹拂下,小池塘?(醒来了,配合动作)
2、与师配合背第一自然段。
二、以图激情,感知美境
1、春风姐姐来了,万物复苏,小池塘也迎来了它的春天,有风的时候,水面一闪一闪的;没风的时候,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让我这春风姐姐照照我这美妙的身姿吧!我(摸摸头发,笑一笑、挥挥手等),池塘里的我就(摸摸头发,笑一笑、挥挥手等)。像这样在小池塘边照镜子,书上用了一个词?倒映(出示词语读)
2、还有谁倒映在小池塘里呢?让我们打开24页,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用铅笔勾出来。师巡视。
3、师相机出示词卡(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原来,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太阳倒映在池塘里,月牙倒映在池塘里,星星倒映在池塘里。他们倒映在水里都是什么样子?再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4、(1)“白云”倒映在小池塘里什么样的呢?师出示词卡“白鹅”,手绘倒影。生齐读。
(2)为什么说白云像白鹅呢?
(3)白鹅多吗? 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一群)指名读,齐读
(4)小池塘真美呀!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倒映在小池塘里像一群悠闲的小白鹅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看课件,指名读,齐读。
5、师出示第二句,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1)“太阳”倒映在小池塘里什么样的呢?看课件后师出示词卡“气球”,手绘倒影,生齐读。
(2)是什么样的气球?“鲜红的气球” 师出示词卡。指名读,齐读。
(3)老师该用什么颜色来描这个红字?师描红。
(4)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白天的小池塘,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鲜红的气球。到了晚上,小池塘就更美啦!师哼《小小的船》,范读三、四句。听,草丛中的小虫都睡着了,你们可别吵醒他们哦,请你们读读三、四句,看看夜晚的小池塘是什么样的。生自由朗读。
7、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弯弯的小船。师出示词卡,手绘倒影,指名读句子。
8、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闪亮的珍珠。师出示词卡,手绘倒影,指名读句子。
9、同桌互读,齐读,看板书读,看图片读。
10、还有什么可以倒映在小池塘里呀?
11、填空:( )倒映在池塘里,像( )。
三、品读课文,入境悟情
1、 多美的小池塘呀!这么多的景物倒映在池塘里,真是一个五彩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个自然段。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小池塘啊小池塘,你为什么能倒映出这么一个美丽的世界? 生答。
3、师总结:这么美丽的小池塘,人人都喜欢它,所以我们要来保护它!再读第三节
四、趣味识字,认真写字
1、师出示“红、阳”,指名读。生组词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强调新偏旁 双挂耳)
3、怎么写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格,“红”的第二笔,“阳”的第二笔是垂露竖)
4、生描红。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思路:
《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古诗,作者(宋朝)杨万里运用丰富的想象展开联想,使诗中的景物生机勃勃。本课利用校园虚拟网的构建,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并充分调动课堂的一切“人力”及“非人力”资源,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维互动的教学民主中,让孩子主动参与、平等参与、自信参与、合作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近古诗,体会诗意,感悟诗意,运用语言。本课教学设计力图打破传统逐字,逐词、逐句来讲析古诗的模式,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努力探索充满生命与活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学生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古诗角”、“课前一首诗”等形式对古诗已有一定的积累,而且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级,三年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window98、powerpoint、ie浏览器、frontpage等的使用方法,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能利用虚拟网学全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用自已的话描述诗的意思。
诵读古诗,根据诗句想象出荷池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让学生掌握:利用网上资源和相关软件来筛选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富有个性地运用信息的学习方法。
加强民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评价,并且能正确地对待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课前自行组织以各种形式诵读学过的古诗。
引导自学1、利用课本,让学生诵读古诗;
2、让学生质疑,查阅网上资料自行解疑,初步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处理网上资料,制作“小池”的幻灯片,通过描述诗意,加深对诗整体的理解,感悟诗境。1、自由诵读古诗,汇报交流,进行评价;
2、学生质疑;通过查阅网上的资料自读、自悟,并交流汇报;
3、获取、处理网上的各种资料,制作幻灯片;交流作品,互相评价。
扩展学习1、让学生构建自已心中“小池”的景色,制作幻灯片,写下感受;
2、组织交流评价。1、学生自由合作,运用网上的资料,继续制作幻灯片,构建自已心中“小池”的景色;运用不同的文体,不拘形式地写下感受;
2、师生互动交流评价。
《小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赏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尽情发挥想象,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上节课我们去了美丽的小池塘,谁来说说小池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让我们搭上词语快车去看一看我们的新朋友好吗?
二、学习课文
还记得《北风和小鱼》的故事吗?北风猛吹一口气,小池塘里的水就结冰了,小池塘整整睡了一个冬天。春天来了,看,谁吹来了?(多媒体演示课文第一段)
(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段
2、△醒来的小池塘是什么样子呢?指名读这两句话(
△醒来的小池塘像什么?
△ 为什么说小池塘像大眼睛?①“一闪一闪的”:像人在眨眼一样
△小池塘的水清清的,奶明亮,就像一只水汪汪、亮闪闪的大眼睛。
△这只大眼睛不仅明亮,而且还长着长长的睫毛。
△谁愿意把你心目美丽的大眼睛读给老师听听?(指读、齐读2、3句)小朋友,你们感觉到小池塘怎么样?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美的真像是一首诗,让我们像读诗歌一样来美美地读好这第一自然段。
△这只明亮的大眼睛一定已经留在你脑海里了,闭上眼睛看到了吗?
3 闭上眼睛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想)
(二)学习二、三段
1、过渡:小朋友睁开自己明亮的眼睛,看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小池塘这只大眼睛里又映出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2 齐读书上最后一段话。
3、为什么说小池塘“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都映出谁的倒影呢?(看课件)
①白云倒映在里面,像什么?白云和白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读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②太阳倒映在里面,像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读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月牙儿倒映在池塘里成了什么?!谁能读好这两句话?(指导:夜晚,小池塘安静极了,我们说话要轻一点,别吵醒了月亮和星宝宝)。
想想看,还会有什么景物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谁能像课文那样,用“ 倒映在池塘里,像 ”。(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蓝天、白云、青草、绿树、红花、鲜红的太阳、银色的星星、月亮……五颜六色的景物都倒映在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所以说——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
(生接:五彩的世界)(板书:五彩的世界)。
三、总结课文
1、小朋友,如果你就是画中的那个小朋友,你会对小池塘说什么呢?
2、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这些美要靠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而且我们还要保护它们,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让小池塘永远那么明亮、美丽。
四、听课文录音,边听边读边想
五、写字教学
1学写“阳”、“红”
教师介绍新偏旁,学生看笔顺图,书空,说要点,指导观察范字,学生练写
六拓展延伸,自主探究
1画一副小池塘的美景图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课文。
板书
明亮 美丽 五彩的世界
小池教案 篇5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金辉学校 刘丹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会标出自然段。
3、懂得遇到困难应该开动脑筋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会标出自然段
2、了解乌鸦乌鸦喝水的过程,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猜的准: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乌鸦)(5分钟)
。
二、初读感知,初读第一自然段,集体感知。
1、出示课件:乌鸦口渴了,它当时是什么感觉?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口渴”时的感受。
2、乌鸦是怎样找水的?请小朋友找出来,并读一读。
3、你能读出乌鸦想喝水时的心情吗?
4、乌鸦找到水了吗?请小朋友读一读。。(分组读。)
三、精读2至3段。集体感悟。(5分钟)
1、小乌鸦喝不到水,它想什么办法来了呢?
2、①句子练习:会用“渐渐“说句子””
②分组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会正确的划分自然段。
四、课文延伸,发散思维(15分钟)
思考:
1、小朋友课文当中的小青蛙非常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好办法,假如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请小朋友想一想假如你是这只小乌鸦,你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同学听。 五:指导背诵:
1、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故事。
(让学生各抒己见,如看图背诵、看动画片背诵等)
2、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教师领读。
六、教师指导书写:
1、观察“法、找、许”三个字的写字特点: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田字格内的生字,学生范写,教师评讲。
3、 学生观察“可、石、办”三个字的字行特点,先描红,然后评议修改。
五、总结学习
亲爱的小朋友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我们不要紧张害怕,要肯于发动自己的脑筋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当堂检测
1、 比一比再组词:
石( ) 见( ) 乌( )
古( ) 贝( ) 鸟( )
2、用渐渐地说句子。’
1)
2) ----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古诗小学语文《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古诗小学语文《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
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
;骑牛写文章
(牧)
;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 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古诗小学语文《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古诗小学语文《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
“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
(同声旁)
;怪
———惜
(同偏旁)
;阳———阴
(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习“诗”,指导书写。
七、实践活动
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在课外学的古诗,在班上举行一次古诗朗诵会。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自主识字。
教学重点: 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音乐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所见》,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了解诗人生平。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2、理解题目意思。“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那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3、学会生字新词。我会认,认识黑板上的生字新词。
三、初读感知,自学存疑。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解决疑难。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朗诵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第二句之后要有较长的停顿。要突出“振”、“捕”、“鸣”、“闭口”、“立”等词语。要读出生活情趣。)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五、品悟古诗,熟读成诵。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 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 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
七、拓展: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八、书写生字
1、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2、自由练习书写。
3、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 背古诗《所见》。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3.(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
4.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6.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适合反复吟咏想象,加深体会。教学中应以读为主,读出诗情画意。指导朗读时可参考下列提示读出节奏: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三个生字字形都比较复杂,教师应逐字示范,指导写好。
注意:
惜: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忄”的笔顺:忄。右边“昔”字,应写得略宽些。
照:上下结构。上部“昭”字,占三分之二格,四点底要写得呼应顾盼。
柔:上下结构,容易写长。书写时“矛”字时应写短而收缩一点儿,“木字底”要写舒展些。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相关知识: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他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与陆游等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中写下了2万多首诗,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作家。但仅有一小部分流传了下来。 杨万里的诗直接从自然景物中选取题材,而不从书本文学上翻新出奇。他对于自然界有特别浓厚的兴趣,自然界的一切,大到高山流水,小到游蜂戏蝶,全都被他写进诗里。他对自然观察得细致,领会得深刻,描写得生动逼真。杨万里的作品有三大特色:一是寓于幽默诙谐中的风趣;二是丰富新颖的想象;三是自然活泼的语言。
《小池》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诗。一起来背背吧。生齐背《所见》。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生:夏季)
你从哪儿看出来是夏季?(意欲捕鸣蝉)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小池 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那么,诗人杨万里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呢?
二、观图知意 初读识字
1、课件出示小荷塘画面,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池塘、树荫、荷叶、蜻蜓、水草)。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2、小池的风景美,杨万里的诗更美。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指名读诗,正音。
4、检查识字
(1)课件出示注音的生字组成的词:
shuyin kexi shuyin qingtian wenrou luchu
小池 可惜 树阴 晴天 温柔 露出
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加星的生字。让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生字。
池:三点水说明与水有关,换偏旁可组成“地、她、他”等字。
惜:竖心旁表示心里舍不得。换偏旁组成:借、错等字。
阴:耳朵朝着月亮。
晴:太阳照在青草上。形声字。有太阳是晴天,阴对晴。
露:雨滴洒在马路上。形声字。
(3) 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自读自悟 指导方法
1、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读一读。
2、听老师读,用“/”画出诗中的停顿。
3、一句一句地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和同桌说说。不懂的词圈出来。
4、汇报你读懂了哪一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刚长出的荷叶卷着,在水面上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早就有一只蜻蜓站在荷叶尖上。
你是怎么读懂这一句的。(看图、读读诗句、想象、问同桌)
5、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解决学生的疑问。晴柔:刚刚进入夏天,晴天柔和的阳光让人很舒服。惜细流: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6、小结读懂诗意的方法:小朋友都用哪些方法读懂了诗句?
读一读、想一想、看看图、不懂就问。
四、理诗品读 诗情展读
1、请小朋友在诗句中找找,看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来。生回答,贴相应的词语: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诗中写到了“泉眼”,这是个什么样的泉眼呢?
(1)指名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2)看看这个“惜”字,(贴上“惜”字)从这个惜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心里舍不得)
(3)小结:这是个静静地舍不得水流的泉眼。
(4)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可以用动作表示。
3、诗中写到了什么样的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