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7篇》
来自《祖父的园子》的叫教学设计,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该页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1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瞎闹、樱桃、水瓢”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祖父的园子》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通读课文,自学字词。
2、熟读课文,写出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童年生活的资料。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蚂蚱、瞎闹、樱桃、水瓢
(二)我知道: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画波浪线。
(三)我疑惑: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
(三)精讲精读,升华主题:
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最令你快乐?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写
( ) ( ) ( ) ( )
蚂蚱樱桃瓜瓢倭瓜
(二)我概括:
从课文的那些事例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情趣,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三)我阅读:
1、《祖父的园子》一课,分别叙述了————、————、————、————,表达了————。
2、花园里,——-——!———————,新鲜漂亮。
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2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词语。
蝴蝶 蜻蜓 老虎 蚱蜢 蜜蜂
杏树 榆树 松树 杨树 油桐
倭瓜 黄瓜 玉米 冬瓜 西红柿
追蜻蜓 铲地 拔草 浇菜 栽花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我”心目中,园子——
1.是快乐的:“我”在园子里吃黄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充满生机的: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拍一拍手,________,叫一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自由自在的:倭瓜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快乐阅读。
五瓣儿丁香
紫薇
长期以来,一直惦念着丁香。听人说,若能在结着多如云霞的四瓣儿丁香树上找出一朵五瓣儿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同病室的几个病友几乎每天傍晚都去医院的后山坡上探看丁香,带回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惹人心动:“冒出新绿了”,“生出了嫩叶了”,“结花蕾了”,……可我们仍然嫌慢,埋怨丁香的疏懒乏情。
昨天晚饭后,她们又结伴去了,留下我一个。看看自己仍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心想:这条伤腿一定害我误了花期,不能去找五瓣儿丁香,寻不着它,那么好运和幸福也就与我无缘了。结果自己把心情弄得灰灰的。
他们回来了,个个兴高采烈。争着向我炫耀她们的“幸福”——五瓣儿丁香,有白色的,紫色的,小小花朵很是美丽,花瓣儿更是精致、娇巧、细柔。她们有人要分我一朵,而我也十二分想拥有它,可我还听人说:“别人送的五瓣儿丁香不具有神奇的魔力。”于是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看着她们都如同真寻得幸福一般的喜悦,我的心羡慕得有点发痒。
晚上我早早蒙上被,除了想找一条五瓣儿丁香,好像别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人有时会有一些非常非常小的希望。这个希望太稀奇,太向往,我甚至做了一个梦:我的腿好了。来到一个好大的丁香园里找五瓣儿丁香,可到处都是四个瓣儿的,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没有找出一朵神秘的五瓣儿丁香。
感觉天亮了,懒懒地也不肯睁开眼睛,心中仍存着没有五瓣儿丁香的遗憾。做晨检的护士来了,问我:“别的人都去哪儿了?”我这才发现她们一个都不在。大概是因为太兴奋睡不着而早早地跑出去疯闹吧,疾病竟使我变得有点嫉妒她们了。
门轻轻地推开了。只见她们个个手里拿着一大束丁香,原来她们一大早去替我折花了。她们把花递给我:“快找你的五瓣儿丁香吧!”我一时语塞,为她们的热情、真诚所感动,懊悔刚才对她们的嫉妒……顿时,我感到自己整个儿沐浴在友爱结成的温馨之中。
我细心地从她们采摘来的一束束丁香花中,找到了一朵白色的五瓣儿丁香,而我更在她们中间找到真正意义上的五瓣儿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
【思考·感悟】
作者为什么这样急切地想找到“五瓣儿丁香”?“五瓣儿丁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老虎2. 杨树3. 玉米4.追蜻蜓
二、1.追蜻蜓 采倭瓜花 捉蚂蚱
2.蜜蜂 蝴蝶 蜻蜓 反复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3.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随意地飞
三、因为听人说五瓣儿丁香能带给发现者好运和幸福。
从同事这么帮助“我”,作者体会到“五瓣儿丁香”的真正含义是好运、温暖和幸福。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萧红,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二、默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祖父的园子里,“我”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三、自主学文,体会感情
1、童年萧红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呢?
(1~3段)
重点指导朗读:
第一段。
重点学习:
文中描写榆树的句子 体会表达形式与方法。
2、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朗读体会4~20段,感悟童年的她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地边学边玩,边玩边学自由无虑的生活。
3、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感情:
重点朗读体会:
16~20段体会“园子”是自由的,孩子的身心都是自由的,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4、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四、默读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结合相关的语句 领悟总结:
1、孩子气十足的腔调。
2、春天泥土般清新的语言。
3、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
五、拓展作业
1、简介《呼兰河传》,推荐给学生读。
2、学生读《呼兰河传》中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栽花 拔草 种白菜 铲地 浇水 玩耍 自由
快乐
童年的乐园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2、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境由心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
1、听写一组词语: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校对、批改。
3、读词语,正音。
4、从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干农活。)
5、引读第三自然段:
课文说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我也一天都在园子里,祖父栽花,我就──;祖父拔草,我就──;……祖父干农活,我也──,我真的是在干农活吗?
二、感受自由、快乐
1、从干农活体会我在玩:
⑴ 祖父干农活时,我其实是在干什么?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我们的童心去触摸作者小时侯的那颗心。找找答案,有重要的句子请画下来,关键的词语请圈出来。
⑵ 学生汇报交流,随机点拨,加强朗读指导:
主要抓住3、4、12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尤其读好12自然段。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① 第12段的教学:
a、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我浇菜的动作。
b、“一把抢过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顿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大瓢的水冲下来,园子里的你好像刚刚从淋浴房里走出来一样,像只落汤鸡,但是你的心里呢?
c、把你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练读,个别读。
是啊,我看到你的发梢还滴着水,可你一边看着祖父一边傻傻的大笑着呢!这哪是在干农活啊,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d、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瞎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节,也把我们的记忆带到了童年那段自由快乐的时间。
② 第3段的教学:
a、你是从哪些词上看出来的?
“反而被我踢飞了。”简直是在帮倒忙啊!
③ 第4段的教学:
找关键词,练读。
⑶ 引读这三段:
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多么让人羡慕,又多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啊。
2、从其他地方看我在玩(重点集中在11段):
⑴ 除了从干农活看出我在园子里玩,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⑵ 指名读11自然段:
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小猫钓鱼,猴子下山。)
⑶ 若是你在爸爸妈妈干活时瞎闹乱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
祖父又是什么态度?读读5~10自然段。
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⑷ 这是一段幸福时光的真实记录。现在,你能感受到在这属于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童年生活吗?
⑸ 作者在园子里跟着祖父干农活、玩闹,其实她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读板书词语
⑹ 小结升华:
同学们,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可以给你一个天堂,在这个园子里,祖父用他的慈爱、宽容,给了我一个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我的瞎闹、乱闹也曾带给祖父多少的欢笑和快乐啊,这园子也是我用率真可爱给祖父创造的一个天堂!所以,作者称这是──齐读课题。其实,这个园子更是我和祖父的──天堂!
三、体会表达方法
这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写了这个园子里我和祖父的快乐,课文也写到了园子里的动物,植物,园子里的那片天,那就在课文的第2和第13自然段。用心读读第2和第13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要写这两段话?
1、学生交流。
2、重点学习第13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这些庄稼、农作物在园子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读句子:“愿意……就……”
4、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我愿意在草地上躺下就躺下,我愿意抢个水瓢来下雨就抢个水瓢来下雨,我愿意让狗尾草长着就让狗尾草长着,……)是啊,愿意──就──,愿意──就──,我愿意去做作业就去做作业,愿意打电脑就打电脑,我若愿意把我的心放飞到天空,也没有人管,自由吗?向往吗?那是一种怎么样自由的生活啊!再读句子“倭瓜愿意……又高又远。”
5、小结:
心中是幸福的,看到的就是──;心中是自由的,看到的就是──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四、总结拓展
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读到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现在老师没法告诉你们,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一下。有些文章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呢!
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整体感知 鸟瞰园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祖父的园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咱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法来学习。请快速浏览课文纸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从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生1: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生2:这篇文章选到课文里时有一些改动。
师:真好!这些文字,就是脚注。关注脚注有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同学们,《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自传体小说里的“我”一般是指作者自己。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会想到,祖父的园子到底是——(学生接:怎么样的?)好,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
(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建议:
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师解释:一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读,明白吗?你感觉这一段和直接描写园子无关的就跳过去,找到重点段落勾下来,然后画出一个关键词语想一想,这个园子是怎么样的。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快速默读。
(学生快速默读,勾画词句。约两分钟后开始交流。)
板块二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师: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生:大花园。
师:很好!还有谁圈出了不一样的几个字?
生:样样都有。
师:样样都有,还有哪些同学也圈出了“样样都有”,请举手。
(生齐齐举手。)
师:很好。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师:仔细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有没有产生问题了?
生: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下面却没有对花的具体描写。这是为什么?
师:是啊,花在哪儿呢?
生:花在这儿:“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花的描写。花有颜色吗?
生:嗯——它这里没写。
师:开得怎么样,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
师:哪些花,你知道吗?
生摇头。
师: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花蜜。如果她们家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就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嗯,说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会读书!来,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你想一想,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
(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生:“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像一个小毛球”说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师:理解得真好!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打出“侧面描写”的字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眼中的园子,样样都有。(在“样样都有”前面板书“眼中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话是直接描写这个园子的?
生: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师:嗯,交代了这花园的来历。还找到了哪一段?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很好,读准了这个“明晃晃”(第三声),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明晃晃”。)
板块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你可以直接找到后边。
(生读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
师: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默读圈词。)
生: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两个词语不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来归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以后再圈画的时候,有些词语分散在文章当中,你可以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园子?这位女同学,你来。
生读。【学生把“似的”中的“似”读成了平舌音。师正音,并告诉学生,“似”只有和“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读“似(翘舌音)的”,其他都读“似”(平舌音)。】
师: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一男生读。)
师: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了花。真好!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心中有虫,哦,心中不能有虫了……(生哈哈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花开了——
(生接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 张 老师也想读,听 张 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
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
生: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师:好一个“一大群花”!本来“群”是用来形容鸟的。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
生: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
师: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这是对我朗读最高的表扬!同学们,其实, 张 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我们也来试试看。
(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拖音读,朗读有感觉了。)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挑战 张 老师,让花开在我们这个会场。
(一男生读得绘声绘色。)
师:你比我逛得更自由自在了。来,全体起立,大声地读。
(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拖长声音读,气氛活跃。)
师:请坐。 张 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合作读,好不好?
生:好。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注意,我速度快,你们也要快,我慢,你们也可以跟着慢,当然,你们也可以故意反着来。好不好?
师(加快语速):虫子叫了——
生(加快语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更快速):一切都活了——
生(也再加快语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快速):要怎么样——
生(快速接):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快速):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快速接):就爬上架。
师(快速):愿意爬上房
生(快速接):就爬上房。
师(快速):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生(快速接):就开一朵花,
师(快速):愿意结一个瓜,
生(快速接):就结一个瓜。
师(拖长音,声音显得懒洋洋地):若——都——不愿意,
生(拖长音,学着老师懒洋洋地):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加速):玉米愿意长多高
生(加速接):就长多高,
师(快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生(快速接):也没有人管。
师:连起来再有滋有味地读,好不好?
(师生合作再读,语速快慢有致,现场气氛融洽。)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就”。
师:数一数,出现了几次?
生:11次。
师: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意这么写的?(生:特意)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
生:我觉得是为了强调这些事物自由的。
师:为什么用上这个“就”就自由了,不用上这个“就”就不自由了呢?
生:如果用上“就”就说明是它自愿的,没有人来强迫它。
师:如果不用上“就”就是强迫了。比如“愿意结一个瓜,结一个瓜”,很不情愿的,你叫我结一个瓜么我结一个瓜。(生笑)好,我们来读读看, 张 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你们读“就”后面的内容。
(师生合作读,学生强调“就”字,读得很有味道。)
师: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复复地用这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式来写,读起来就特别带劲。(指板书)刚才,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觉得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一些吗?
生:不是。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我们能不能仿照着,选一句话来写。拿出作业纸,想一想,这园子里书上写到的哪些事物,它们也是自由的;书上没写到的,也是自由的。选一句,写出他们像人一样的自由。
课件出示:( )了,就像( )似的。
( )愿意( )就( )。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好,我们请六位同学合作,来造一个新的段落。全班同学读中间一句话, 张 老师把话筒递给谁,谁就大声读。注意,你的朗读要让大家感受到园中的事物是自由自在的。
生1: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生2:蜻蜓飞了,就像在溜达似的。
生3: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生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生4:甘蔗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
生5:樱桃树愿意结一千个樱桃就结一千个樱桃。
生6:金鱼愿意游到哪儿就游到哪儿。
师:这金鱼可不是园子里的。好,回到位置上,大家注意,这些同学都把园子里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了。请大家修改自己的句子。我们再请六个同学,最好和刚才读过的不一样。
(以下为另外六个同学合作造成的新段落)
蚂蚱跳了,就像在玩蹦床似的。蚂蚱蹦了,就像在举行跳远比赛似的。谷穗黄了,就像约好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李子树愿意结几个李子就结几个李子。冬瓜愿意长多胖就长多胖(笑声,掌声)。蜜蜂愿意采花蜜就采花蜜。
师:好,谢谢你们的合作。读到这儿,我就又纳闷了,这园子中的倭瓜、黄瓜、蚂蚱、蝴蝶、蜻蜓,它们会不会对萧红说:“萧红,我很自由,你把我写到文章里去吧,把我写得自由一点。”会不会这样说?
生:不会。
师:那为什么萧红就知道它们呢?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桌同学小声议论一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师:好,谁来说一说,萧红为什么把这些植物啊,动物啊,写得这么自由自在?
生1:萧红通过了仔细的观察。
师:你有时候也仔细观察过事物,你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这是为什么呢?
生2:因为在萧红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为什么一切都是自由的,还不足以说服我。你说说看?
生3:因为萧红在园子里玩,她自己也是自由。
师:自己也很自由,所以她看到周围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是不是,同学们?如果说“样样都有”是萧红眼中的园子,那么“一切自由”就是萧红心中的园子。(板书:心中园)
师:那么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到底做过哪些自由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次快速默读。
出示学习任务:
第二次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争取三分钟时间完成)
(生齐读“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建议:
学习建议:一跳读、扫读,圈画关键词,捕捉重点信息;二思考并讨论:哪件事最能表现“我”的自由?
(师读“学习建议”后,学生默读圈画。)
(教师巡视点拨:拿起笔来圈一圈,用最少的词语圈出来;一个词语能概括就不要用一句话;你画了整句话等于什么都没画;能圈就不用抄。)
学生圈画后进行小组讨论:圈画了哪些词语,哪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
师:好!回答的时候有两项任务:一写了哪些事情;二哪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其他同学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想一想,他们汇报的时候有没有漏掉哪件事情,待会儿你来补充。
生:写了栽花、拔草、铲土、浇菜。
(生把“栽花”读成“摘花”,教师及时指正、区辨。)
师:还有吗?谁补充?
生先后补充:遛土窝、追蜻蜓、捉蚂蚱、吃黄瓜、采倭瓜花、捉蚱蜢。
师:还有吗?
生:睡觉。
师:怎么可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了呢?人一旦睡不着了,他就完了(笑)。你们想一想,哪件事情最能表现“我”心中的自由?我想听一听同学们真实的想法。
生1:玩蚂蚱。因为在这个花园里尽情地玩耍是很自由的事情。
生2:我觉得摘黄瓜最能表现自由。因为吃黄瓜一般都在屋子里吃的,她发现外面一颗颗黄瓜成熟了,她就随便摘下来吃了。
生3:追蜻蜓。
生4:睡觉。因为我们都在屋子里的床上睡觉,她是在外面睡觉的。
师:嗯,以地为床,以天为被,那种睡觉的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有没有同学认为“铲掉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不少同学举手)
生:因为在其他地方铲错的话可能会被人骂。自己在家里铲就不一样了,铲什么都没关系,铲错了也没关系。
师:铲祖父也没关系吗?(学生哈哈大笑)
师:那可不行,是吧!只要是植物都可以铲。谷穗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做粮食。
师:把粮食扔掉,祖父责怪她了吗?
生:没。
师:祖父依然是乐呵呵的。你看,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情?数一数。
生:八个。
师:用八个自然段来写。可能在萧红的心中,最能表现她的自由,所以她展开细细写。是不是?可老师又纳闷了,既然“铲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都不写,就只写这一件事情。你觉得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园子里还有很多其他自由的事情可以做。
师:你的意思是。只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不知道自由不自由。
师: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展开来写?
生:因为这个园子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师:是啊,写不完,所以选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写。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写最有典型的事情,写心中最真切的感情!真好。同学们,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宽容的祖父,所以“我”在园子里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文中很多地方写祖父怎么样,“我”也怎么样。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到句子后,师生合作朗读。)
师: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生:我戴一顶小草帽;
师:祖父栽花,
生: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草,
生:我就拔草;
师:祖父铲地,
生:我也铲地。
课件出示:祖父( ),我就( )。
师:谁接着说?
生1: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生2:祖父摘谷穗,我也摘谷穗。
生3:祖父浇水,我也浇水。
师:总而言之,祖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那画面好温馨啊!同学们,你们看,萧红写这个园子的自由,其实处处都在写心中的自由,这就叫“借景抒情”啊。其实,《呼兰河传》第三章里,萧红常常写到自己在园子里自由地奔跑。
课件出示: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的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师范读后,问:感受到这个园子的自由自在了吗?想进这个园子去玩一玩吗?
生:想!
板块四 梦中园 光芒四射
师: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生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师配乐朗诵,文字缓缓地从屏幕下方往上移动。)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音乐继续流淌……)
师(用轻柔的梦幻似的声音,继续讲述):蝴蝶睡了,蚂蚱睡了,蜜蜂睡了,蜻蜓睡了,这园子里的一切仿佛都睡了……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睡着睡着,就进入了梦乡。也许,你会梦见些什么呢?你会梦见……你会梦见……这园子里的一切都静静的,伴着我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师:好,抬起头,同学们,仿佛梦见了什么?
生1:仿佛梦见了那个园子。
师:梦见了园子里的什么呢?
生1:白云从头上飘过。
师:梦见白云飘过。白云悠悠地在那儿飘啊!
生2:梦见了作者无拘无束在园子里玩耍。
生3:我仿佛梦见自己自由自在的,在那儿奔啊,跑啊。
生4:我梦见了作者和那些动物们在玩耍,还在观察那些植物,看到有一个黄瓜马上就去摘黄瓜,看到一个橘子马上去摘橘子,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师:连我们的梦都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啊!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萧红家的园子,依然能够通过文字和想象看到园子里的一切,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可以想见,萧红在睡觉的时候也可能梦到这一切。但是,同学们,十九岁以后,萧红再也不能快乐地做这样的梦了。
(借助中国政区图,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解说写作背景:192019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最后漂泊到香港;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整整2019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在梦中看见园子里的一切。花开了,接着读——)
(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根据提示尝试背诵。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背出)
花开了……
鸟飞了……
虫子叫了……
倭瓜……
黄瓜……
若都不愿意……
玉米……
师:同学们,每当她梦醒的时候,面对她的,只是栖身的陌生的土地——远离故土的香港;而家却永远也回不去了。因为想念,她拿起笔写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小说,她把小时候的经历浓成了文字,那些文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自由。其实她的文字当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一起读。
课件出示: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生齐读后,师板书“光芒四射”。
师:同学们,最后,留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祖父的园子,难道不下雨吗?不下雪吗?不阴天吗?难道就没有阴霾吗?为什么留在萧红记忆中或者说梦中的园子始终是那么“光芒四射”?(板书:梦中园)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后深入地研究。
最后,想告诉大家, 张 老师花了一年时间,从《呼兰河传》以及萧红的其他作品中节选了很多文章,编了一本《小学生萧红读本》。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阳光的描写。我带了十本,愿意赠送给同学们,如果你们喜欢,我将非常欣慰。请你们到这本书中,感受萧红文字的阳光味道吧!
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梦中园 光芒四射
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篇6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祖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园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初读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点拨。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瞎xiā铲chǎn拴shuān瓢piáo逛guàng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
易错字:拔、瞎、承、瓢。
(3)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跟随外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
3、文中的园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4、文中写了园中发生的哪些趣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追蜻蜓、浇水等)从发生的这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和祖父的性格。
5、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个儿时的园子呢?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感受那个令作者念念不忘的园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更近一步走近萧红的童年生活的园子,走进她和祖父的园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园中景、园中事以及园中情。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记得哪两个段落集中描写园子吗?(生举手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生: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总的印象。(第1~3自然段)
①出示第1~2自然段,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种类繁多;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而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段落,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
①默读第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出示句子:“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第16~19自然段)
①朗读第16~19自然段,思考:从这几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出示句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④“我”在园子里轻松舒适地入睡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不用”说明“我”困了就睡,无拘无束。
3、有感情地朗读16~19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三、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多读几遍。
2、课后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
教学板书
2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自由自在
祖父:宽容、慈爱
童年的乐土
精神的家园
这篇课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整节课以学生自读为主,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文中孩童般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自读,大部分能理解课文内容,加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朗读时都富有情感,整体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