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优秀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征途给大伙儿分享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产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和继续了解的愿望。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由此初步探索中国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同时在感受和体会歌曲情感的基础上尝试创作,体会创作带来的喜悦。
3、感受和发现江苏民歌的特点并尝试用柔美的音色、悠长的气息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教学策略:
1、通过闻“花”、看“花”、听“花”、唱“花”、表演“花”循序渐进地了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表现茉莉花,由此培养了学生细致的洞察力与大胆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旋律线入手学习歌曲,在学生树立音高概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与发现江苏民歌的风格。
3、通过比较东北民歌《茉莉花》与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与发现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
4、在听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其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向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与发现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向往。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边观赏江苏风情(多媒体)边欣赏《茉莉花》旋律,谈感受。师:请描绘出画面中的景象。与我们这里有何不同?(这就是江苏的风光:小桥、流水、人家)
2、继续欣赏《茉莉花》,介绍茉莉花,出示茉莉花的图片。 ★师:这首乐曲是江苏民歌名叫《茉莉花》,你见过茉莉花吗?有什么特点?
★★师介绍:茉莉花原产于印尼等国,在宋朝时期传入我国。它洁白无瑕,美丽动人。老师把它的香气带来了,同学们闭着眼睛闻一闻感觉怎样?茉莉花香气芬芳,经常用来熏茶。
(二)新授:
1、师边舞蹈边范唱:想听老师用当地方言唱一唱吗?这首歌曲说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学用方言来读歌词。
3、学唱歌曲旋律:
(1)边划旋律线边哼lu。★要求:看到小园点唱lu,气息要连贯。★★观察旋律特点:象小桥流水般委婉。
(2)唱词:
★老师演唱加花与不加花的旋律,比较差别。(加了花会更优美)
★ ★发现江苏民歌的特点:一字多音显得曲调优美秀丽婉转。
★ ★★用柔美的音色、流畅的气息有感情地演唱。
(3)试跟老师做着动作来唱。
(4)分小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演绎歌曲,交流和评价。
(三)、拓展:
1、导入:
你们知道吗?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明朝的江苏扬州,原来歌名叫《鲜花调》,后来经人们的传唱,各地都有了《茉莉花》。
2、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要求边听边手划旋律线。
★这首《茉莉花》与我们唱的感觉一样吗?
★ ★找出特点:旋律起伏大,高亢明亮。(原因:那里山较多,人们的性格很率直)
3、了解世界眼中的《茉莉花》。
(1)《茉莉花》在我国各地都有自己具有地方特色的版本,正因为这样,《茉莉花》代表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在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它的旋律响彻了整个世界,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出示图片)
(2)欣赏宋祖英在悉尼的演唱。
★《茉莉花》让国际友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美,歌唱家宋祖英美妙的歌声象茉莉花的花香一样芬芳迷人,让我们来欣赏这位第一个在悉尼开演唱会的歌唱家的演唱。 ★★谈谈你现在的感想。
(四)师小结:
老师愿茉莉花的清香永远留在每个同学的心里,让我们在茉莉花动听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
(五)在音乐声中,学生走出课室。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四季童趣》
2、歌表演《四季童趣》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四季童趣》《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四季童趣》,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聆听《四季童趣》
1、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快慢
<难点解决》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并板书。
3、听《四季童趣》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 5 6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概述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北师大版艺术第七册第五单元主题二的一首学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竹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气质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相迎合。学习此歌曲需一课时,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习了听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
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戏激发兴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游戏方式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 , 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
2、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 、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 × × × × × |×
竹 叶儿 长 哟 ,竹 叶儿 青 罗
×× × × × | × × × × × | ×
竹 叶 儿 长 哟 ,竹 叶儿 青 罗
… …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欣赏并学唱歌曲,感受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三)、联想讨论
1、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东西?有谁知道来说一说。
2、 竹子还能做成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它还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奏出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
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竹子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赏、聆听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赏竹竿舞,体验竹竿舞带来的乐趣
1、欣赏竹竿舞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你们一定不知道在少数民族的地方还有种舞蹈叫竹竿舞,我们一起欣赏吧。
2、表演竹竿舞,活动结束
师:看了这么好看的舞蹈,同学们一定也很想表演表演吧,好,那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爱竹林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图
开始
情境朗读
倾听
欣赏
讲解引题
演示竹林图片
录像课件
欣赏图片
回答问题
讲解
读一读
演一演
教唱歌曲
听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点评总结
结束欣赏舞蹈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1、唱《学做解放军》
2、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学做解放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解放军”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通过听赏《我是人民小骑兵》,使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表现作用。
教学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第一、二课时教授了歌曲《小海军》,所以第三课时一开始我选用了欣赏教材,介绍四种乐器,先动后静,掌握木琴的敲奏,及吹喇叭的姿势,用歌表演的形式学习歌曲《学做解放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豪饱满的声音演唱《学做解放军》。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进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能听出它们是谁吗?
(请三位同学在教室的角落分别敲击锣、鼓、小喇叭、木琴,其他同学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2、师:其中有四种乐器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出示木琴)
3、师:我们别看它是由几片竹片组成,比较简单,可由它弹奏出来的乐曲别提有多好听了。
(听赏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
(多煤体出示骑兵图)
4、师: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乐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5、复听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在听赏重点之处作一点简要提示,如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的变化。
6、每组学生发一只木琴,让学生边敲边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学生初步了解渐强、渐弱的概念,启发学生感受强、弱、快、慢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情绪、不同情景。
7、最后一遍一边听,一边请学生敲击木琴,表现小骑兵骑着马过来,又渐渐远去。
二、学唱歌曲
1、师:上节课我们学做了小海军,今天我们来学习做一下解放军好吗?
2、请学生上台表演解放军。(播放歌曲《学做解放军》)
3、出示歌曲谱例在相同的节奏下做标记。(解决附点节奏)
在模仿喇叭声处,用小喇叭标记。
4、师:让我们一边吹喇叭,一边学唱这首歌曲。
5、学会歌曲后,抬头挺胸行进,并以吹小喇叭的姿势来演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听辨和尝试敲打木琴,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木琴不同敲打方法产生的不同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探究音乐的兴趣。歌曲学习采用适用于低年级的图画标记,让学生在模仿和体验中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执教的一个班级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1、唱《采菱》
2、听《梦里水乡》《采红菱》
3、表现《采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采菱》,表达对水乡和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
2、通过学唱和欣赏江南的歌曲,学生能够了解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加入到集体表现歌曲的形式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优美婉转地演唱歌曲,并能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
1、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掌握
2、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教师创编:2/4 X XX X X︱ X X X‖
东 小 的同学 你 们好!
2、教师出示节奏卡片:2/4 X X XX X ︱X X X‖
二、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描绘的哪里的风景?(出示课件)
2、(师)你们能用语言来赞美美丽的景色吗?
3、(师)如果让你们为图片配上音乐,你们会选怎样的音乐?(优美、婉转、抒情的)
4、听音乐《梦里水乡》,听一听老师选择的音乐。
5、过渡语:(师)江南确实太美了,人杰地灵,水甜,心甜,歌更甜,你们听一群孩子用动听的歌声在赞美家乡呢。
三、新课教学:
1、初听《采菱》,说说歌曲的情绪和歌曲的内容。
2、(师)你们采过菱角吗?看看老师是如何采菱的。(教师边唱边表演)
3、介绍“菱角”的生长过程,小伙伴们采菱时的心情。(出示课件)
4、学唱歌谱。(出示课件)
(1)教师出示节奏卡片,教学生读一读。
(2)教师范唱歌谱,学生找一找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
(3)听唱法学唱部分歌谱。(唱准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
(4)师生接口唱,学生在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处接唱。
5、学唱歌词。(一字多音的唱法)
(1)教师范唱。
(2)听琴轻唱,说说难唱的地方。
(3)齐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教师在间奏处伴唱)
四、歌曲处理(小组合作形式)
1、分三个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变化演唱形式;
第二组:创编动作表演;
第三组:创编歌词
2、分组汇报,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五、歌曲延伸:
(师)我们江南的音乐不仅好听,形式也很丰富,同样是采菱,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情绪来表现,你们听(放音乐《采红菱》)(出示课件)
六、小结,下课。
(师)江南的美景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留有诗句赞美江南,最后老师把这首古诗《忆江南》送给你们,大家也可以回去找一找其他的江南知识,下节课大家一齐分享。(出示课件)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
2、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愉快热闹、充满朝气的音乐情绪,初步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二、通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牧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一)欣赏《小放牛》
1、导入:谈话(从前课歌曲入)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
B、学生跟琴哼唱,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初听录音乐曲:师设问:
A、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B、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学生自由回答。
A、听第一段音乐:问: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听完后,学生讨论回答。
B、第二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唢呐在模仿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还是第一段主题音乐,但是速度加快。有必要的话可再听一边)
C、第三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D、复听全曲:听完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二)欣赏《牧歌》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
2、师: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学生用“LU”跟着老师唱《牧歌》曲调,唱时可以看书上的图形谱,再用竖笛吹一吹)
3、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初听音乐。
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后学生回答)
4、听乐曲
问: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哪边高?哪边题低?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三)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再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板书:题材形式风格
《小放牛》
《牧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1、学会彝族歌曲《阿西里西》和歌表演。
2、欣赏《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阿西里西》,能表现出欢快愉悦的情绪。
2、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随歌声做动作,展现表演欲望和自信心。
3、在欣赏中体会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特点。
教材分析:
《阿西里西》是一首贵州彝族儿童游戏歌曲,“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哪哟”“翁啊”“啊呀”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歌曲表现了孩子们游戏时无忧无虑的欢乐心情
这首民歌属于五声宫调式。二四拍,旋律简洁,节奏整齐,结构方整。全曲以召唤性的乐句开始。起于歌曲中的高音,就好象在呼唤众多的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似的。
教学重点:
1、能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感受少数民族歌舞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一份(或录音机、磁带,跟歌曲的相关图片和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间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生随音乐拍手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二、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导入: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生:(宋祖英的《爱我中华》)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各族勤劳的人民。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你知道的有哪些民族呢?(藏族、傣族、蒙古族等)
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热情和快乐吧!
1、课件(或用图片和磁带)播放歌曲片段:让同学们说一说是分别哪个民族的歌曲?
A、《我们新疆好地方》———————新疆维吾尔族歌曲
B、《孔雀舞》———————傣族
C、《乃哟乃》————————土家族儿歌。
2、引出欣赏《我的家在日喀则》
①听片段感受藏族踢踏舞曲。
②说一说是哪个民族?(藏族)
③藏族的了解:藏族民歌清脆、嘹亮、高亢、具有舞曲的特点。比如大家熟悉的歌曲有——————《青藏高原》《珠穆郎玛》等。
④学生跟唱《我的家在日喀则》,感受对家乡的热爱和舞曲的分格。
⑤模仿老师踏踏唱唱,感受藏族舞曲的韵律。
3、播放彝族民歌《阿西里西》伴随节日载歌载舞的场景。结束时播出邀请“小朋友,你也想来参加我们盛大的节日吗?只要能唱好我们的彝族歌曲《阿西里西》,展现你火一样的热情就能参加拉!”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三、歌曲教学
1、放《阿西里西》伴奏,师边唱歌曲并加入舞蹈动作展示。
要求:说出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欢快、活泼)
2、歌曲介绍
这是一首贵州的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是彝族小朋友做游戏时唱的歌曲。贵州有许多的少数民族,其中有苗族、布衣族、仡佬族、彝族。彝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师:“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哪哟”“翁啊”“啊呀” “丘都拉迪”都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具有感受浓郁的地方特色,趣味性很强。
3、节奏练习,挑战自我。
A、出示四句节奏谱和歌词。
B、四个小组分别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一句歌词。
C、比一比,哪一组朗读的最棒!
D、齐读歌词。
4、歌曲学唱,充满热情。
A、生听伴奏用LA哼唱。
B、师指点不足。
C、学唱歌词。
C、生充满朝气欢快的拍手齐唱歌词。
D、师生接口唱,有起伏感。
四、表演《阿西里西》
导入:同学们唱的非常棒!可是大家想一想,我们去参加热闹非凡的节日,要表现自己的热情,光用歌声你觉得够不够?该加点什么呢?
(舞蹈、打击乐等)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彝族最有特点的动作,看谁能和彝族小朋友跳的一样美!
舞蹈动作:
动作一,第一拍左脚向右侧踏一步,第二拍右脚靠向左前侧踢腿。第三四拍的动作相反。其间双手前后自然摆动。
动作二,第一、二、三拍依次向侧迈左、右、左脚,第四拍右脚向左前侧踢腿。双手在第一至三拍前后自然摆动,第四拍在左胸前击掌。五到八拍的动作相反。
1、模仿老师的动作,看谁模仿的最好!
2、放歌曲原唱一起舞蹈。
3、自由组合拉手跳,比一比,哪一组最好。表扬小红星!
五、展现自我,非凡勇气。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不错,让我们一起到快乐的节日庆典上去,放飞自己的心情吧!
1、放VCD歌曲伴奏。在欢乐的音乐中,
一组同学边拍手边尽情的放声高歌。
一组同学手拉手围成大圆圈踏踏唱唱。
一组同学在圈内展现个人快乐的彝族舞蹈。
一组同学在圈内用打击乐器并配合肢体语言。
要求:要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能抓住歌曲的节奏舞蹈,展现节日的欢腾!
六、小结下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各族小朋友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希望我们各族小朋友都能携手共进,努力学习,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名字叫《阿西里西》是贵州彝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优美,体现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快乐场面。这首歌曲共三段歌词,第一段是彝族语言的译音,第二、三段是汉族语言,体现歌曲的主旨思想。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彝族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乐器:笛老挪、大把拉、月琴的音色和外形。“阿西里西”在一组语言中具有“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四二拍快板速度。歌曲的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多数班级学生学唱很快,歌曲情绪表现得也恰到好处,通过歌词内容学生对歌曲的主旨思想分析的准确透彻,只有个别的班级学生感觉接受不好,也可能是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思想重心都在文化课上,对音乐的兴趣也减弱了,。我说道:“希望大家认真学好我们今天学的这首歌曲,放松一下因学习文化课而紧张的大脑和神经。你可以把在文化课上紧张心情和情绪通过唱歌来发泄一下,既放松精神又学会了歌曲和音乐知识,你会有更充沛的经历去学习文化课!但还是有学生唱歌的时候不爱张嘴,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虽然在我的鼓励声中声音大了些,但在最后一句歌词的演唱上,音准和节奏欠佳,还是需要教师调整好学生的状态才能有好的上课效率,并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培养学生处理歌曲,分析歌曲的能力。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释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的成功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2.通过体验、探究,懂得八六拍号的意义,掌握其强弱规律。
3.在聆听表演的基础上突出主题,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难点:通过体验、探究,懂得八六拍号的意义,掌握其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
电子琴 白板贴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课前互动
2.节奏练习,课前铺垫
导语: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赵老师喜欢花香鸟语、充满生机的清晨,也喜欢喜欢夕阳西下,落日余晖的傍晚。同学们,请你们描绘下心中秋日的傍晚,晚风徐徐的美丽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体验探究
1、初听歌曲:
设问:半晚时分有怎样的美丽景色?
孩子们在傍晚在野外玩耍、歌唱心情是怎样的?
2、讲解八六拍及强弱规律
3.再听歌曲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打节拍,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力度和速度。
4.学唱旋律,
1)范唱曲谱,你们有什么发现?
2)接龙唱
3)自评、互评。区分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填词演唱
5)填词演唱,重点指导。
6.情感处理:力度记号和渐弱符号。
7.完整演唱
三、活动拓展——编创延伸
利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感悟——情感升华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堂就要结束了,和你们在一起的这三十分钟,我很快乐,你们又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