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最新9篇】正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最新9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sky为大家找到的《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最新9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1

引言与背景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经典作品,文中表现的爱国之情是很有深度和厚度的。以往教学,每次总有不少的遗憾,总觉得学生一直在文本外打转,虽然也能说出文章的主题等等,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似乎是由于时代关系,或者生活经历的原因,他们无法真正走进作者情感的世界。

这样一篇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的文章,教师需不需要使用一些教学策略?该使用哪些策略呢?备课时,我反复思考,《难忘的一课》在语言文字上应该没有什么障碍,情节流畅,内容明了,情感炽烈。只要了解文章背景并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要理解它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就在于怎样让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和中国台湾历史的背景材料。我想,第一课时先介绍故事背景,并补充相近例子和学生交流,课堂一开始就营造背景气氛便于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然后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再去发现。整堂课以“激情—阅读—发现”为主线,应该会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过程

12月1日,五(1)班,上午第一节。

师生问好后,我开始做进入文本的铺垫——介绍背景、唤起体验。于是我开始谈,谈郑成功收复台湾,谈中国台湾的“光复”,然后我又满怀激情的谈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这个民族所受到的蹂躏和屈辱,谈到南京大屠杀中的近藤支队……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高涨,觉得学生也很有感触。于是我适时收口,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静静地阅读《难忘的一课》。大约过了五分钟,我问:阅读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本来以为学生会水到渠成地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但让我失望的一幕出现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说话。很多人都看着我的脸,似乎在揣摩我的心思。有几个同学在下面偷偷地交流着,有几个轻轻地说出:“感动?”另外有人连忙否定,说:肯定不对,应该是对侵略者的痛恨吧。课在尴尬中进行着,虽然主题和大意都说的不错,但我总觉得他们在猜测我的心思和理性分析中小心翼翼的阅读。没有激情,没有感觉,甚至连起码的交流感也没有。一切就像机械的操纵,一问一答,顺利得有点麻木。

这堂课学生学的被动压抑,我也懊恼不已,为什么会这样?课后,我有点烦躁。从理论上看,这一节课的安排应该没有问题。从营造背景气氛到文本阅读到探究发现,似乎很符合阅读的规律:由浅而深,由感性到理性;有学生的阅读,有教师的引导,有师生的互动;有探究也有发现。但为什么学生仍走不进文本真正的情理世界呢?是不是我的引导反而是一种束缚一个障碍?我突然有了另一个念头。我同平行班的老师商量,下午到五(3)班上一次。

12月1日,五(3)班,下午第二节。

进去的时候,里边有点吵。我走到讲台前,一反以前插浑打科式的组织方式,只是静静地站着等待,等他们静了一点下来,我说:“静一下,再静一下,让我们静静地,细细地,来阅读一篇文章。”学生被我这异常的肃穆感染了,静静地望着我,眼里写满了惊异。“让我们静一点,再静一点,静静地,细细地,阅读《难忘的一课》。”他们开始认真地阅读,教室里异乎寻常的安静,也异乎寻常的认真。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人抬头,又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人出声。我说:看完了吗?有几个人点点头。“那好,请你们闭上眼睛。”他们听话的合上眼睛。“现在,假设你就是作者,请你再静静地经历一次这难忘的一课。”时间过了多久,也许五分钟,也许十分钟?都无从知道。只知道他们睁开眼的时候,眼睛里装满了东西。我们对视了一会儿,开始了以下交流:

问题一:心情怎样?

他们回答:激动!难受!悲愤!……课堂里真的十分的感人。我的心也酸酸的、涩涩的。

问题二: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爱国的感情让每个人彼此亲近……课堂里严肃起来,似乎大家都跟着作者来到了这难忘的一课。

问题三:你想到了什么?

陈康的发言让我吃了一惊:老师,我读的时候,我想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被外国蹂躏侵占……不能学自己的语言……

徐梦雅站起来,急急的补充:老师,听说我太公小时候在诸暨时,他们读书……要学日本话,他们就把日文书放在上面,中文书放在桌子下,日本人来了就读日文书,日本人走了,就赶快拿出自己的语文书……

听的学生都露出愤怒的、惊异的复杂表情,大家似乎都被带到了那个动乱的屈辱的时代。

高健说:“中国台湾和东北三省都进行过长期的日式教育。”徐超补充:“所以中国台湾人很多都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还以为自己是日本人呢。”于是我和他们谈起了“南京大屠杀”,谈起杀人者中那支“近藤支队”,谈起那些沾满自己同胞的鲜血还以为在效忠“祖国”的中国台湾“日本人”,谈起小时侯看过的有关的文章……

他们激动了,愤怒了,走进文本走进自己的心里去了。

“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文化的灭亡。”我也谈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入侵者拼命地毁灭文化,而被压迫的民族呢——” 话未说完,很多学生迅速的接上:“绝不能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我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高健又谈起居里夫人在波兰沦丧时怎样一边用俄文回答侵略者的刁难一边含着泪学习波兰文,大家谈起了自己知道的中国人,谈起了令人尊敬的中国台湾师生,谈起了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精确,最明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他们在课堂结束时的总结。

忽然,下课的铃声响了。从未有过的短暂。

反思和讨论

两节课的构成相差无几,但课堂气氛迥然不同,效果也应该是有很大的差别。五(1)班的语文阅读成绩向来优于五(3)班,但今天,阅读的效果却刚好相反。什么样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我想,也许应该是自主的、完整的、真实的阅读吧。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学生的阅读。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中的发现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发现。在第一节课中,我自以为精心设计的导入,实际上只是我体验感受的的结果,并非是学生在阅读中实际的、自主的、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所以反而给学生的阅读过程造成了一种被动的强制性的外在环境,给学生的阅读思维编织了一个樊笼。整堂课下来,不是教师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而是学生围着教师的发现在不停的猜测。学生的读,是为了去附和教师设计的情境。课堂的中心和阅读的主体,已经不可逆转的由学生转向教师,这和“尊重学生主体”完全背道而驰,主体错位了,于是,一切都错位了。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独立的阅读。反思我们自身的阅读,有多少是在别人的干预下进行的?真正意义的阅读,应该是独立自主的,是“阅读者、作品、写作者”之间的对话和思维交流。这三边构成一个相对完整与和谐的思维环境。阅读时,读者和作者的灵魂借助文字发生碰撞,产生“主体间对话”——真实的读者与完整的作品。如果太多的加入教师的干涉,学生阅读的就是教师版的作品:学生思考的就是教师指出的,学生感悟的就是教师暗示的,学生欣赏的就是教师赞美的。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恐怕要改为“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至于一千个学生吗,恐怕只有他们老师的那个哈姆雷特了。教师的好心反而在读者和作品之间造成了一条人为的鸿沟,给学生的阅读制造了障碍,这恐非教师的本意。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完整的阅读。就像造房子要一层一层的造,真正的阅读应该遵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自表及里的规律,有一个自然流畅的完整过程。而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氛围,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阅读感受实际,这大大缩短了学生的感受过程,直接将阅读有可能得到的最深、最高的结果呈现了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被迫产生了极大的跳跃,一下子被放置到一个极高的层面上,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像第一节课,教师的导入将文章的主题一下子就呈现出来,因为缺乏基础的稳固和循序渐进的积累,所以学生在并不理解的情况下被迫猜测甚至接受,使得“空中楼阁”最终变成“海市蜃楼”,时间一过,烟消云散,什么也没留下,于是他们拼命回忆开始的导入,猜测教师的心思,将自己的阅读拼命的往印象中的教师思维靠,结果如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有学会,自己阅读所得也丢了。

关于课前的导入,尽管教师可能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可以不走歧途,但教师的启示有时反而是对学生思维的严重干扰,说的越多,学生阅读的完整性就有可能被破坏的越严重,就有可能再也没有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也谈不上对文章的感悟、把握,更不必谈发现与创造了。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而奇怪的现象,一篇普通文章一旦“荣升”课文,阅读者(学生)的阅读就不再自由,“读者”与课文对话的时间、方式、条件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读者”在课堂上缺少充分阅读的条件,也缺乏自由思考的空间,一句话阅读“不由自主”。这里,我无意混淆阅读教学与阅读行为的区别,更不是否认阅读教学对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恰恰相反,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发展的引领、促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个案例至少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么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教”都能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有些时候教师过分的、强势的“教”阻碍了学生充分的、直接的感受与思考,反而成了对阅读的一种束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不仅仅意味着“先声夺人”的积极介入,还意味着“欲擒故纵”的延迟介入,甚至“放虎归山”的不作介入。“发现教育”所珍视并追求的正是阅读主体经过自身亲历而获得包括体验、感受、问题、认识等在内的一切。语文阅读应当“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需要我们对教师介入的程度、方式和时机作出新的选择,我以为这是这个案例给予我们最有价值的一点启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一课》。谁来说说这难忘的一课发生在什么地方?

(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2、中国台湾,对我们同学来说是一个比较遥远、非常神秘的地方。课前老师请你们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课前把资料制作成网页,图文结合,学生一一介绍:中国台湾的阿里山;中国台湾的日月潭;中国台湾的自然资源;中国台湾的历史。)

中国台湾真是一个宝岛啊!但也真由于它的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万尽沧桑,经常被肆意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59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中国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中国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3、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教学课文

同学们,法国小说家都德曾经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中国台湾人民是怎样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并思考它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1、学习第一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⑴ 这三次不同情况下的出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出现的情景。请大家轻读这一段,然后做“测一测”中的选择题,根据你做的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光复:收复,指中国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闽南语:让学生听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

真挚:感情真诚而恳切。

为什么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在中国台湾光复后,中国台湾人民急切要表达自己是中国人,他们热爱祖国的火热的感情可以从他们学习祖国文字中间表露出来。)

……

⑵ 谁能把他们对祖国的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⑴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悄悄地走进了教室。竟也跟着师生们朗读着,学生接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⑵ 请同学们再仔细把这一段内容好好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当一个陌生人走进教室,师生们为什么不感到意外?

(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⑶ 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把它朗读一遍。

3、学习第三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⑴ 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

⑵ 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⑶ 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⑷ 此时此刻,你想对中国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

⑸ 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

⑹ 跟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话相比较,你体会到了什么?

⑺ 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

(配乐朗读。)

三、复习总结

1、我们学过《王二小》、《鸡毛信》、《小英雄雨来》。今天我们又学了《难忘的一课》,请大家把这些连起来想想,再联系“南京大屠杀”、日本的731部队事件,想想在日本人占领下生活的中国人是什么滋味,会有什么感情?请大家谈谈学习了本课后,你想到了什么?

(几位同学交流。)

2、我想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就请你们把自己的感受发表在我们的讨论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内容】

《难忘的一课》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3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1、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2、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七、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八、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九、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十、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十一、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资料,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潜力目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认真地阅读全文,从哪些地方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用笔划出有关重点词句。

三、讨论交流。

1、我们首先来看看当作者在窗外看到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要求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

2、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便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和师生们一齐一遍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的感受又如何呢?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呢?(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讲。)

过渡:共同的爱国心使我们更加亲近了,下课后,我们进行亲切的交谈,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还必须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4、听着老师的话语,看着这些伟人像,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5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天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一课》。谁来说说这难忘的一课发生在什么地方?(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2、台湾,对我们同学来说是一个比较遥远、十分神秘的地方。课前老师请你们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此刻就请你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课前把资料制作成网页,图文结合,学生一一介绍:1、台湾的阿里山2、台湾的日月潭3、台湾的自然资源4、台湾的历史)

台湾真是一个宝岛啊!但也真由于它的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万尽沧桑,经常被肆意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3、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教学课文

同学们,法国小说家都德以前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这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台湾人民是怎样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并思考它各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出现的?

(一)、学习第一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这三次不同状况下的出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出现的情景。请大家轻读这一段,然后做“测一测”中的选取题,根据你做的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光复:收复,指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闽南语:让学生听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

真挚:感情真诚而恳切。

为什么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在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民急切要表达自己是中国人,他们热爱祖国的火热的感情能够从他们学习祖国文字中间表露出来。)

……

2、谁能把他们对祖国的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

(二)、学习第二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悄悄地走进了教室。竟也跟着师生们朗读着,学生接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请同学们再仔细把这一段资料好好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当一个陌生人走进教室,师生们为什么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齐。)

3让我们一齐来有感情地把它朗读一遍。

(三)、学习第三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取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3、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4、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

5、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说的呢

6、跟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话相比较,你体会到了什么

7、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配乐朗读)

三、复习总结。

1、我们学过《王二小》、《鸡毛信》、《小英雄雨来》。这天我们又学了《难忘的一课》,请大家把这些连起来想想,再联系“南京大屠杀”、日本的731部队事件,想想在日本人占领下生活的中国人是什么滋味,会有什么感情?请大家谈谈学习了本课后,你想到了什么?(几位同学交流。)

2、我想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就请你们把自己的感受发表在我们的讨论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6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用心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这一点,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本文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为主线,以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资料,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理解作者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人热”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透过多层次的对话,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资料,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布置学生搜集台湾光复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2.教师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凸显“难忘”

(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我的中国心》,大家伴着歌曲进入课堂进行感情的体验。)

1.图文了解台湾

2.简介台湾历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在被日本统治的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但是台湾人民不忘祖国,不忘祖国文化,这天,让我们一齐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台湾刚被收复时的一个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歌声渲染气氛,在老师深情的导入中进入难忘的一课)

(二)探究——感悟难忘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示: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用“——”画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4、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1)出示学习要求:

A、“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B、想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现的,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小组探究——群众交流

(2)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预设: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之后,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1.导:对于这句话,老师写得怎样?读得怎样?(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不太熟练。)

2.请你用小手在书桌上写一写,再读一读,你吃力吗?(不吃力)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从这些地方,你有怎样体会呢?

(预设:日本人统治时期,不允许学国语,老师自己也是刚刚开始学习祖国文字,所以写起来吃力;“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孩子们,别忘了,你也是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人,谁愿意把这句话读一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他们读得有些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这火热而真挚的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心呢?

(预设:这火热而真挚的心包含着的是一份浓浓的爱国情呀。)

带着你的爱国情,认认真真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着板书齐读)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课件出示: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齐,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情不自禁地参与了其中,跟着他们一齐读了起来。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那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

3.“我”这时的感受?(感动)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齐,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4.感情朗读:请同学们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着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师,跟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品读语句,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情谊。)

学习第三次出现

课件出示: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1.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必须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取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板书民族精神、爱国情意)

2.此时,我又是怎样的情绪?为什么“激动”?(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此刻,我只有一句话表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这是一句最简单的话,但是那里有我全部的精神。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拓展延伸——内化难忘

1.内化情感: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资料写得比较详细?此刻回过头来看看课文为什么要详写“上课”及“参观小礼堂”的情景(为了突出中心。我们在读书和写作的时候,要抓住文章详写的部分,深入体会和重点描绘,才能更好地感受和表达出文章内涵。)精彩回放,诵难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找最感动段落朗读交流。

2.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回归祖国。相信,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板书加“们”)齐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3.文章学到这,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堂难忘的课吗?难忘的是什么?(难忘的是台湾人民的爱国心,民族精神,爱国情意……)

师:就应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期望同样是你们——难忘的一课

(设计意图:总结提示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朗读诗歌进一步升华难忘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并记录你心中的感想。来或写写学完课文的感想在下次班级读书会中交流。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2、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

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3、读读想想: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4、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5、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6、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7、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

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

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

(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

三、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2、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3、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四、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2、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认真、严肃、有感情

大声、整齐、起劲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8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所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创意理解“光复”的意思。

3、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听歌曲《我的中国心》。

揭示: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首歌,歌名叫《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全香港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心声,所幸的是,香港人民的美梦终于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成真了。

二、课堂

1、理解“光复”,揭示课题:

⑴ 张明敏用歌声唱出了香港人民的渴望,1925年7月,著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了爱国组诗《七子之歌》,下面是《七子之歌》中的第三首──中国台湾。

课件出示:

《七子之歌──中国台湾》

师生一起朗诵。

师:闻一多的这首诗道出了千千万万中国台湾人民的心声,同时也深深地震撼着大陆每一个同胞的心灵。的确,没有哪个母亲不思念离家的孩子,更没有哪个孩子不眷恋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上的这篇课文《难忘的一课》讲的就是1945年中国台湾“光复”后,一位船员在中国台湾乡村一所小学所见到的动人情景,有谁知道 “光复”是什么意思?(收复。)

⑵ 有时候我们理解一个词,不但要从字面上了解,还要深究:什么时候丢失的?为什么会丢失?什么时候光复的?

课件出示:

史海沉钩

让我们走进“史海沉钩”去了解这段历史吧!

师:中国台湾在日本人的铁蹄蹂躏下整整50年,50年的屈辱50年的痛苦,如今,中国台湾终于──光复了。

引导学生谈中国台湾光复后的心情。

⑶ 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⑷ 析题:

抓住“一课”一词,得出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文章。

(在“一课”一词下面板书事。)

师:你能不能用感叹的语气读一读课题?

(在“难忘”一词下面板书:抒情。)

⑸ 质疑:

那这篇文章叙的是什么事?抒的又是什么情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把握结构,整体感知: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件什么事?着重描写了哪两个场面?

板书:

学习祖国文字 参观小礼堂

⑵ 找出描写“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的有关段落。

⑶ 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愛中国。

⑷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愛”字。

⑸ 说说为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⑹ 分别找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的有关段落。

3、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⑴ 齐读3~6节,即第一次出现的有关段落:

问: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联系具体的句子来谈,也可以通过朗读来体现。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

⑵ 女生读7~12节,即第二次出现的有关段落:

问:第二次出现这句话,作者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主要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训练朗读,并引导学生了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是欢迎我们的。)

⑶ 过渡:

除了同学们上面讲到的以外,还从哪些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对我是表示欢迎的。(参观小礼堂)齐读13~15小节。

⑷ 问:作者来到小礼堂,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中华名人)简介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什么感叹?

板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⑸ 抓住最后一句话教学第16节课文:

师: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怪不得作者在最后会这样说“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引导学生读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反问句,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朗读告诉我它真的是一个反问句。“简单的话”指的是什么?“全部的感情”指的又是什么?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⑴ 就让我们一排又一排,一遍又一遍地用这句最简单的话来表达我们全部的感情吧!

(再次训练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⑵ 师:今天我们在这个难忘的教室上了这堂“难忘的一课”,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什么适合自己的作业?

⑶ 从你们的朗读中,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就让我们在张明敏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难忘的一课吧!

【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9

教材解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这也正是第七单元的主题要求。在了解课文主要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资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资料,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四、课前准备:台湾资料、理解台湾光复、闽南语、国语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7月1日,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冉冉升起,谁回归了祖**亲的怀抱?(香港)两年后的12月20日,(澳门)也迫不及待地投入了母亲的怀抱;那么,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呢?(台湾)

2、了解台湾资料:你对台湾有什么了解?(学生汇报资料,师补充:台湾地图、)

2、这节课,就让我们回到六十多年前的台湾,和一所乡村小学的师生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23*、难忘的一课)学生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要从课前导读入手。默读课前导读,用“——划出本课学习的要求。(学生读导读,画要求,汇报。)

2、提炼要求:齐读。

3、分解要求,出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语文新课程91面第一题;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在课题上头空白处。

4、学生读文,完成练习。

5、指名完成练习,反馈,评价,订正,齐读。再出示两个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6、反馈主要资料:课文写的是一件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得清楚明白,简洁概括。(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板书: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参观礼堂)

(三)深入感悟

1、主要资料我们就顺利完成了,第二个问题老师也帮同学们化解了一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三次)请用横线画出来,并标上序号。(汇报)请认真读课文,完成语文作业本82面第四大题第一小题。

2、学生读书,完成练习。

3、反馈:第一次:

(1)指名填空。

(2)幻灯片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之后,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3)请同学们跟老师一笔一画地、认真地写这句话。(师生共写)你觉得吃力吗?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写起来却吃力呢谁来谈谈。(生谈)

(4)介绍背景——台湾“光复”: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不许了解中国的伟人。他们企图让台湾人民忘记祖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归还中国。

(5)日本人的阴谋诡计得逞了吗?(没有)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6)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得很吃力,读得很吃力,但他们却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7)请你和他们一样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读,指名读,齐读。

老师已经听到了你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第二次:

(1)指名填空。

(2)幻灯片出示: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齐,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都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谁来谈谈。(生谈)

(4)不用吃惊,共同的民族语言,证明我们都是中国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5)同学们,请和他们一齐读——

第三次:

指名填空。

幻灯片出示: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3)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必须要领我去”看“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呢?(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4)学校礼堂的中国历代伟人: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还有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可能还有——还有——(生补充)

(5)看着这些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激动地重复着台湾教师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引读。

(6)完成语文作业本82面第四大题第二小题。反问句改陈述句。分组朗读,比较,哪句好?齐读反问句。

填空思想感情:

填空。

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朗读)

(板书: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

4、反馈状况,订正,齐读练习题。

(五)联系实事,总结延伸

1、同学们,这天我们感受到了六十多年前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六十多年后的这天,日本又一再挑衅,企图争夺中国的钓鱼岛,同学们,你们愿意吗?不愿意,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国!

2、看板书,总结写法。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参观礼堂两个场面,其中前者详写,后者略写,做到了有详有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犹如一条线把文章串联起来,所以它是全文的线索。

3、完成语文作业本、新课程上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