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细致的小编征途为大家分享的6篇《咏华山》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卡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5、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生字引入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四、质疑
五、小结
形式:开火车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7、吟诵诗句。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诗文对照,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读出“文”与“诗”的不同节奏和韵味。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诗”和“文”联系起来,借文悟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导入:
刚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真厉害!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的积累就是你明天的资源。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你们读过没有?(出示古诗《咏华山》)
学生读古诗,
问: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地方?(板书:华山)
2、明确目标
仅仅会读还不够,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加大难度,我们学习第九课,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出示大屏幕)
学习目标:
1、会背古诗,读出韵味,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效果预期:
孩子们,怎么样?难不难?有没有信心达到这个学习目标?
二、民主导学
古时候,有个小孩跟他的先生去登华山。今天,高老师也带着咱们一年二班的同学去登华山,好不好?
任务一:“登”华山(大屏幕出示)
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华山真高?
学生明确任务以后,开始读课文。
1、你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了华山真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学写:“真”
这是我们要学写的生字,前鼻音还是翘舌音,上下结构十字头。伸出右手跟老师书空。“真”在这里是实在、的确的意思,与它意思相对的是“假”。
问:华山究竟有多高?谁回家查了有关华山的资料了?
(华山约2200米那么高,和我们的教学楼相比差不多有600多层楼那么高)
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华山真高。
2、华山真的很高,可是究竟高到了什么程度?(画简笔画:山)
大家在书里找一找,还有那句话说明了华山的高?(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指名读。
我觉得这里景色真美!我来画一画这远远近近的山,远处的我画这里,近处的画哪里合适?(学生说老师画)这山可真多啊,谁来读好这个词?生读词:远远近近
我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些山本来也很高,为什么在这里就变矮了
呢?(对,华山太高了,别的山都不能跟它比)
这句话中,哪里说明了华山比别的山都高?(加点:都在自己的脚下)
谁来用朗读来表现华山很高?点名读,齐读
读毕: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不得不说:啊,华山真高哇!(再出示句子)
3、站在山顶,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指名读
太阳应该画在哪里?为什么?
白云应该画在哪里?山腰间在什么位置?
理解:山腰(同学们,你们摸摸自己的腰,看,腰就在我们的身体中间,那么山腰呢)教师画
理解:朵朵(那我画一朵云行不行?那我应该画几朵?为什么?书上怎么说?这里一朵,那里一朵,这就是朵朵)大屏幕在下面点点
看,华山都在白云上面了,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毕:啊,华山真高哇!
4、看,华山都在白云上面了。它实在是太高了,你要想爬上这座山会觉得怎么样?这句中哪个词能体现爬山很不容易?齐读:艰难
词读好了句子也能读好。来,我们把这句话读一次。
指黑板说:爬上这么高的山,的确很不容易,必须付出努力才能爬上山顶这就跟我们的学习一样,。但是到了山顶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
出画面:这景象你们觉得怎么样?你想做什么?让我们再把这美景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第二段,大屏幕出示这段话
任务二、咏华山
1、小寇准跟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心情十分激动,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华山,这就叫“咏”华山。板书课题出示任务二。
2、任务呈现:
读古诗,自己从课文中找到古诗的意思,然后给同桌读一读
背会古诗,加入动作,看谁的动作跟古诗很合拍。
3、诗意理解了那我来考考你们,古诗中的齐和首是什么意思?
(请在书上做好批注)
4、诗意理解了,关键字义也知道了,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次课文,读出华山的高大和美丽吧。
5、拓展:背诵有关山的古诗。
三、检测导结
1、检测题:古诗填空
2、小对子互批
3、反馈交流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3
课时目标
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 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 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
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
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读。指名回答。
是啊! 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啊! 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 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生找句子。讨论:
(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
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 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齐背。(出示无字插图)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 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 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
三、借文悟诗读演内化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写的诗。
1、出示诗句: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指名读。
(2)你读懂这首诗了吗? 其实,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课文中,赶快找一找吧。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用老师教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谁再来读一读?(乐曲)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朗诵。
(5)站立齐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 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 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其实,描写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读一读吗?
2、赶快拿出来读一读吧! 好好练一练,待会选择一首你读得最棒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朗诵。
4、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哪,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们生活会的时候,在班上交流。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小寇准7岁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这和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是分不开的。你们想不想和他比一比?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 (出示) 岁华齐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 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板:(简笔画)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
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登华山 山路远 远近 近山 腰间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3、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 精读全文
(一) 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
1、 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
2、 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 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二) 第二自然段:
1、 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2、 师边画边述:
1)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2)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①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3、 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4、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5、 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6、 学习第四、五句
1)指名读
2)说一说句子意思
3)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4)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5)讨论:
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7、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8、 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9、 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0、 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1、 交流
1)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师读诗,生接句
3)指名读诗
4)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5)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 第三自然段:
1、 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 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 第四自然段:
1、 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 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 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 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 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四、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22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 给生字找朋友
3、 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 描红、临写
六、 课外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
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
2、借助文来解诗。
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
练习
1.口头扩词。
顶( )( )( )齐( )( )( )
2.写笔顺。
与
华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6
一、分析教材
《咏华山》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即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美华山的事,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在学习中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如“山腰、远远近近、只有天在上”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同时感受寇准的聪明才华,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本课可以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咏华山》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对于山的高还是容易理解的,他们的兴趣是诗的含义及到底华山高到什么程度。所以老师课堂所要做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词语及课件的辅助理解华山的高,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含义,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举头、回首”等词语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体会文中的诗的韵味。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爬过山吗?我国最有名气的山有五座,它们是……人们称它们为“五岳”,(出示:五座山图片,老师介绍)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华山。先一起来读好它的名字。(板书:华山, 学习生字“华”,点明它是多音字。)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华山吧。 多媒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3、看了有什么感觉呀?(美、高)很多到华山的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写诗或文章来赞美它!看,这里就有一首七岁孩子写的诗(出示:《咏华山》一诗)自己来念一念!(出示带拼音的古诗)
4、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由易到难排列问题:谁写的?为什么写?诗是什么意思?)
课文就解答你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吧!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
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一个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小孩 情不自禁 登华山 远远近近
山腰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或将生字归类来认读)
3、昨天预习小朋友都给课文标段了,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呢?(提示古诗和上面内容上一段,有标点符号)同座位分段读课文,读得好的夸夸他,不好的地方互相纠正。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简评。
5、现在你们解决了哪些小问号呢?
谁写的?——哪段告诉我们了?引导学生读出这一段。
为什么写?诗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可以用一句什么话或一个词语来评价华山——板书:高 华山真高哇!)
6、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都基本上了解了大概意思。过渡:华山到底怎样的高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细细读读课文第二段,寻找答案吧!
三、 精读全文
(一)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指读。
2、讨论:华山到底怎样的高?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三四句:你能用动作告诉大家:假如你是华山,蓝天、山、白云、太阳都在哪里吗?(或上台玩拖移游戏)高不高?练读,(引导:如果你在山顶,还可能看见什么呢?)总结:华山真高哇!练读这两个句子。
还从什么句子体会到华山的高呢?第一句。为什么能从这句感觉到华山的高呢?读词语:艰难
(引导:你仿佛眼前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再读词和句,读出艰难的`感受。)
总结:奇险天下第一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真高哇!
我们南京也有一座很高的山,是什么山呀?对了,老师还知道:紫金山有5座紫金山那么高!华山怎么样?引导学生再次齐说句子——华山真高哇!
3、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读这一段,再次体会华山的高吧!男女生读!
4、 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5、小朋友们都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想去看、写去拍照……寇准也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都叫——“情不自禁”,出示词语“情不自禁”,指名读。
6、小寇准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让我们也像寇准一样,再来吟诵《咏华山》吧!(出示古诗,齐读。指导什么叫吟诵?)
7、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这段中,你们找到吗?同座位找找!交流。
8、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出诗的意思吗!自己试试。( 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9、那你们能边做动作边背诗吗?这首诗题目是什么呀?对了!(板书:咏)
10、现在知道“咏”是什么意思了吗?就让我们在一起赞美华山吧! (师生齐背《咏华山》)
12、先生听寇准吟诵《咏华山》后有什么反应呢?读第三段,指名模仿先生赞美!如果你是那位先生,你还会怎样说?
13、真不简单,寇准当时——“才”七岁,(年纪小)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老师如果在场,一定也会夸他——你的语文学得真好!
师小结:希望我们班小朋友也能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 同桌互读。
3. 背诵古诗, 指名读古诗,评议。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 给生字找朋友: 近 进
3、 分析字形 沿、顶、除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 描红、临写 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学习拓展阅读文章《六岁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