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优秀27篇)正文

《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优秀27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牛郎织女》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牛郎星织女星相关的的天文知识;

2.了解相关的美好传说;

3.掌握说明文的写法;

4.感受科学的现实与浪漫的传说并不相悖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幻灯片映杜牧的《七夕》)七夕这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节日,给了我们多少美的遐想和浪漫的情思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究一下与这个节日有关的两位男女主角的奥秘。看看这两位主角如何生活在我们的神话和现实中。出示课题《牛郎织女》。

二、预习检查:(1分钟)

填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科学事实中的牛郎织女两大部分。(板书神话和科学)

三、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12分钟)

1.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作者引用的诗文传说,

问: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载?

提示:古书中、诗词中、戏剧里

分别读古诗中的引用部分,落实生字。

2.师述: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笔来表达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鹊桥仙》。

3.带领学生赏析秦观的《鹊桥仙》(1分钟)

问:诗人在词中表达了何种情思?哪些诗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相逢?

提示: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读本词)

4.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的版本很多,这里的'戏剧部分就引用了一种版本。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所知道的一种版本。

师述:一对有情人被一条无情的银河相隔,而善良的喜鹊们却用自己的身体为他们搭起了一年一度相会的鹊桥。多么美好的传说!多么浪漫的神话!(板书浪漫)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的神话如此地令人向往,难道这就是这两颗星的真实面目吗?

四、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写一写(25分钟)

1.叫三生读8-10自然段,梳理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的天文知识。

问:牛郎织女真的能一年相会一次吗?请用书中的句子说明。

提示: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样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即使牛郎想打一个电报给织女,得等32光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问:这几段文字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说明方法?

提示:列数字,作比较。因为这两颗星距离我们很遥远,用数字能确切地说明事物。

作比较。将牛郎星和织女星与太阳进行比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想象他们的大小。

2.成立天文天文兴趣小组,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天文学知识,筛选主要信息,写成一段单纯介绍天文知识的说明性文字。并派二位代表上台对照夏夜星空图介绍天文知识。

3.对照夏夜星空图,学习有关天文知识。(结合相关自然段)

4.比一比

具有浪漫色彩的传说部分和说明性的文字部分他们的表达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试着找出课文中的某些方面做个比较。

提示:可就距离、是否往外跑以及大小等方面作比。突出神话的浪漫和科学的严谨。(板书严谨)

五、总结全文(5分钟)

现实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差距如此之大,我们的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大量与之有关的美妙传说?

那么这些引用的作用有哪些?阅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提示:“童话和神仙……最后”重点指出,一方面要欣赏童话,一方面要提倡科学,二者并不相悖,而是和谐一致的。(板书欣赏神话、提倡科学)

讨论,明确:使全文充满诗情画意。

六、拓展练习:出示嫦娥奔月和月球的图片,谈谈神话和科学的统一和谐。布置一研究性学习题目。全班自由分为4组:每组要求完成,搜集月球的神话传说、月球的天文知识,并将之写成一篇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天文知识介绍的说明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2

学什么

研读课文,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复述这个故事,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质及理解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

怎样学

一、读课文,把生词、难词摘录下来,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二、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一测

一、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现作者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1、牛郎:

2、织女:

3、老牛:

4、老母娘娘:

二、联系课文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确实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1、“农历七月初七”也被为“      ”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         节。

2、你了解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再提高:

一、课外新闻记者其他民间故事,读后把故事的题目记录在下面表中

题目

主要人物

二、把你喜欢的一个民间故事的主要情节写下来(400字左右)

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 我们仰望天空, 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 瞪大眼睛仔细看看, 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板书课题:13 牛郎织女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检查读书。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看看还有哪些字、词还不认识或哪个句子还读不好,及时找帮对。

师:时间到。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还有感情表达不当的句、段如标点符号、提示语等老师要直接评价)

师:(读得不好时)指出错误后,师鼓励:这次能不能把它读准确?来。

师:嗯,同学们预习的不错,出现的问题不多,刚才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纠正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书,相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而且还会读的更有味道。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穷小子牛郎在神奇的老牛的帮助下,偷了下湖洗澡的织女的衣服,然后织女就爱上他了,俩人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生气了,就拆散了人家,并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抓走。牛郎携儿女披着牛皮上天追织女,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银河让牛郎织女相隔两岸,俩人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搭成鹊桥让两人相会。)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四、写字

师:好,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嫂 衰 ”这两个字。

(1)请同学们在课后第2题中描一描这两个字。

(2)描完后,在后面的田字格里仿写这两个字,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得好?学生仿写这两个字。教师巡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3、写完后,小组内相互检查,看小组内哪些同学写的字有了进步,哪些同学写的字比较工整、漂亮。

4、其余的生字课下要认真地书写在田字格本中。

五、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你对牛郎、织女、老牛及王母娘娘有怎样的评价?

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有关句子,看句子中的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或感受写在旁边空白处。

六、分配展示任务。

1、2、3、4组重点评价牛郎、织女、老牛及王母娘娘。

5、6组重点汇报牛郎织女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7、8组重点感情朗读课文。

9、10组重点复述课文。

11、12组重点汇报知道的别的民间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郎织女》。(课件出示)

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上一节课的自学提示。

(二)学生交流展示

一、准备

1、请根据上节课的自学提示,各自准备一下分配到的任务。

2、小组内交流:先帮对交流(4、5、6号谈,1、2、3号听)谈错的对子纠正,谈不到的对子纠正。

3、小组长在小组内讲解,组员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更正,组长找好发言人。

二、展示

课堂预设

师:同学们,课文向我们讲述了牛郎与织女间的一个哀婉凄美、曲折动人的故事。织�

(一)感悟牛郎、织女形象

问题预设:

1、牛郎的身世怎样,他是如何对待老牛和生活的?

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进一步理解了牛郎的优秀。可是,作为天上的仙女,织女留在 人间的后果是什么?

3、与织女一同下凡的其他仙女姐妹会说些什么?

4、仙女们说的句句是实,织女难道不知道这些吗?可是,为了追求幸福,她还是选择留 下来。文中有一个词语表明了她最终的坚持,它是——决心!你从织女的选择中体会到织女 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

牛郎 :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

织女:不图富贵 心灵手巧

(二)感悟老牛的形象

问题预设

师:如果抛开身份地位的差异,单从品质上来说,�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牛的相关语 句,思考: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

板书:忠诚 细心 知恩图报

(三)品读王母形象

问题预设

师:人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王母娘娘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请快速浏览课 文,找到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大家可以标出关键词,谈谈感受。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 不念亲情

(四)感悟“隔河相望”

问题预设

师:

1、从此以后,两个人只能隔河相望。请大家齐读第八段,你有何感受?。

(体会牛郎织女之间感情的真挚与坚定)

2、他们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真的堪称感天动地。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会怎么想?说些什么?

(五)感情朗读课文

师:牛郎织女的故事太感人了,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六)复述课文。

(七)汇报知道的别的民间故事。

三、课堂小结

“鹊桥相会”多么浪漫!牛郎织女真的会在鹊桥上相会吗?看来这只是善良的人们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这样,我们也为他们送上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句话作为祝福吧——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学 4

一、内容介绍

1、《牛郎织女》(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选入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接《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情节。通过这段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丰衣足食,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老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抨击了王母娘娘代表专制、残酷的封建统治。

二、设计观念

2、公开课教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指导学生改写剧本,促使学生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再通过学生参与演这个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学生想像、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3、本课设计力争打破民间传说的"情节分析加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去体现发明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公开课教案(编写剧本)

(一)结合范例,学习写法

1、读过了这个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几个情节?

2、这个故事你想怎样改写成剧本,谈谈看法。

3、下面是老师事先改写的《牛郎织女》(二)中第一段"吃苦耐劳,幸福美满"的剧本,同学们有什么建议,说说看。可以小组讨论。(教师将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发给每一个学生)

4、小组代表汇报编写剧本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结合剧本范例,课件出示剧本创作的要求: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如对白、独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去指导)

(二)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1、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刚才研究所得,小组自选情节,展开合理丰富的想像,分工编写剧本。

教师相机提要求:同学们是否可以在大体情节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你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就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大胆,合理的创新。

如:"七七相会",我们都知道是喜鹊们架上七彩桥,帮牛郎织女相见,你们是否可以给喜鹊们也加上些动作、语言……

2、编好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

3、根据剧本情形,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课外任务:

(1)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

(2)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

(3)设计准备道具。

(4)课后排练,准备扮演。

《牛郎织女》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生总结: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

2.出示“神话定义”。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五、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

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6

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泰戈尔

一、 缘起:文学对岸的理性皈依

语文教育究竟要让学生学些什么呢?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观念,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在当时的背景下和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叶老的解释作为选文、文本解读与教学预设的前提,形成的重视剖析内涵、以读带讲、咬文嚼字的语文课堂,堪称语文教学的经典。同时,今天强调“语文是文学”、“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专家也大有人在。

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王荣生在《语文课程论基础》中提出的,我国的语文教育研究,有一个“性质”的难题——语文科的性质是什么?语文科自1904年设科以来,人们对它的现状就从来没有满意过。基于变革现状的良好出发点,人们纷纷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给出自己认为的“应该是什么”,提出:语文即道德、语文即工具、语文即人文、语文即生活、语文即文化、语文即语感。但是,所有这样的定位通常以“我认为”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某某认为”的形式加以论证。换言之也就是说:我的主张虽然在现实中尚未得到证实,或者不一定能够得到证实,但我个 按照这样主观判断所谓“正确”的命题指导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从一开始就带上了主观主义的烙印。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所提出的“主题教学”。

原点的问题尽管重要,但给出结论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以哲学为例,对于物质、意识关系的思辨,争论了几千年,今天依然没有一个固定的、颠扑不破的结论。迁移到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是否应当考虑,这样的一门迅速发展不过百年的学科,是否能在短时间内给出“性质”原点的结论?如果不能,我们又应当做什么呢?无外乎两种选择,一是选定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论,在实践中为之寻找论据,证实或证伪;二是探索,摆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不作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在问过自己“从来如此便对么”之后,不因循,敢于锐意追寻,尽管尚不能回答“语文应该是什么”,至少能发现“语文还可以是什么”。

基于后者,面对语文教学,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将“读”进行到底、将感悟渗入骨髓,可以继续在词句训练上花功夫、做文章。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固守一隅、不顾其他,是否是最好且唯一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更远点、更快点?儿童的语言学习的确应该“儿童”一些,简单、清浅、有趣。然而,也有人说儿童就是哲学,儿童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深刻。我们可否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真正将儿童当作成长中的儿童,而不是当作不变的、长不大的幼稚儿童呢?在基本问题没有给定结论的时候,语文教学应当存在现行模式以外的多种可能性。

也正是基于后者,即便是对我们自己提出的“主题教学”,我们也不把它当作结论,固守不变,我们希望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和文字”训练的程度与层面上,我们还要继续向“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纵深前行。深入学习与思考之后,我们发现各种性质论实践的媒介,不外乎就是文学作品。而且,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语文”一词本身就应当有两重含义,一是语言和文字,二是语言和文学。

文学是生命的表现,而且“文学——其实一向是教育的伙伴。文学的发展和受教育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平行的”(杜勃罗留波夫)。于是我们借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语文”的第二种解释——语言和文学,力求在教学中,以文学的方式呈现语文,从选文、教学预设到最后的课堂呈现,紧紧抓住“文学”这根主线,力图让我们的教学从理论指导到实际操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脱离文字的束缚,抵达文学的对岸。

这是我们上《牛郎织女》这一课的缘起,但我们能做到吗?这也许像“语文科的性质是什么”一样难以回答,但我们相信,“假如一个人想从确定性开始,那么,他就会以怀疑告终,但是,假如他乐于从怀疑开始,那么,他就会以确定性告终。”(培根)

二、选文:永恒主题的薪火沿传

傅建明博士曾对1993-1999年间出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过价值取向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从出现频率的角度看,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明显地强调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等等的国家意识。这样的思想倾向表现在选文上,就是通常选择那些带有浓厚色彩,高呼口号式的文章,这也没错,只不过显得刚猛生硬。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的编写更加重视人文性,教材开始慢慢走向了美的境界,《装满昆虫的口袋》、《和时间赛跑》、《诺曼底号遇难记》等一大批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带有柔软的诗情画意的优秀课文在教材当中,构筑起了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感叹——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却在渐渐流失。那原汁原味的古代诗文、民间文学作品在教材中所占比重甚少,偶有《景阳冈》、《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样的凤毛麟角,因其数量有限也往往成不了气候。我们不应忘记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文化的见证,失却了民族文学的民族是死了的民族。

民间故事更是民族文学中的优秀代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渊远流淌而成的自然溪流,其中荡漾着整个民族的道德传统、伦理取向、文化认同、精神气质。所以有人说,民间故事是文学的母亲,民间故事是人类的宿命。而且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为儿童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正应了“儿童文学就是故事文学”(朱自强)。所以在装满教材的众多文本中,选取民间故事这样的文学体裁,除了看重具体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内容含金量以外,我们更期待着借它实现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

《牛郎织女》故事隶属于民间文学中民间故事的种属,但同时它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主题是“爱情”。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爱情让文学充满芬芳,搜罗古今,那 但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大多刻意回避这样的主题,似乎在课堂上讲“爱情”就会被扣上引导早恋的高帽。但“猎奇”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特别是对于求知心切的小学生而言,那些不让他们了解接触的事物,常常是越隐瞒越好奇、越不告诉越想知道。对多媒体时代的儿童而言,这样的话题根本无法绕开,想从此处回避,却发现它又在彼处现身。

要知道,爱情可是我们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命体验与回味,就像每天伴随我们的日子。于是,少了“爱情”这道甜点的语文教学,总像是不完美的人生,缺少四季中的一季、五味中的一味。其实,就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又能怎样?不过是为孩子清新美好的内心世界增加了一些纯洁的梦幻、甜蜜的期待,在他们真善美的小世界中加上一点神秘的滋味。我们应当相信,爱情不会仅 选择爱情来演绎文学、演绎语文,我们希望传递能够陪伴孩子一生的柔情与感动。

三、预设:文学理论的智慧抒发

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其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民间故事这样的文学样式,作品本身存在人物简单、结构相似、语言通俗等方面的特点。这样的文本,如何走得更远呢?在学校开展“与特级教师同备一堂课”的过程中,老师们所作的教学预设,大多还是在原来的以“语言和文字”为出发点的语文教学理论的茶壶里翻波浪。

刚刚,教育部发函明令,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大学语文课程不及格不能毕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我们是否应当思考:学习了十几年语文的大学生们为什么又要回去继续学?是否因为原来我们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存在缺陷?如果这缺陷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们怎么办?依然顾影自怜、故步自封?

这真的需要我们重新去回味与反思,那实际证明已经让母语在世界中退化了的陈规固陋,如果不去超越,恐怕我们母语文化沉淀了千年的文字以外的文学及文化内涵,就会在滚滚的读书声中被淹没了。这番想法更坚定了我们纵深研究、超越自己的信念。

研究《牛郎织女》期间,著名先锋派作家、清华文学院院长格非,给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做了一场《牛郎织女》的文学解读讲座,他的讲座完全颠覆了我们小学教师教授语言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牛郎织女》渗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道”、“佛”文化。文中呼唤儒家道德伦理,体现了道家对神的敬重与向往,以及佛教追求人与动物、与神仙众生平等的思想。我们折服于他学者的深度与作家的文本解读视角,又和格非一样,惊奇于这些五年级学生对格非老师讲座的浓厚兴趣。于是,我们希望将他的深刻思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链接,摆脱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一个以文学理论作为支撑的语文课堂,实现一次尝试性探索。

于是,我们将这样的想法,以这样的教学流程呈现出来: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或许这样的流程在引导中学生解读文章时,经常被语文老师们用到,会给人以“小学中学化”的感觉。但我们要知道这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下半学期的少年。对马上就要走进中学的他们而言,类似“文章写的谁的故事呀”“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感动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之类的问题,学生想必早已审美疲劳了。而且这对他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又能有什么好处呢?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是成长的,小学语文老师只是人生旅途中短暂搀扶他的拐杖,我们的责任是送他们上路,而不是让他们变成自己的翻版。

那样的提问、那样的裹足不前,如果仅仅是基于认识的不到位,也许时间会带给它洗礼。但可怕的是,还可能我们的“幼稚”是一种本领的恐慌——不是没有带领学生前行的愿望,而是没有那样的能力。这样的幼稚,要么就是出幼稚的学生,要么就是被早已摆脱了幼稚的学生所淘汰。

《牛郎织女》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是我们对文本及文本相关文学基本理论深入研读后的呈现,暗合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先探讨“写了什么故事”,梳理人物关系,这相当于文学鉴赏的起始阶段——感受形象阶段。“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的环节中,与学生一同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故事中的情感,研究《牛郎织女》故事与其他民间爱情故事的异同,这时让学生的理性认识加强参与,将自己感受到的形象继续深化,相当于文学鉴赏中的审美判断阶段。“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环节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研究叶圣陶先生作品的高妙之处、探求故事背后的背景、再次咀嚼玩味形象,力求达到文学鉴赏的最高层次——体味玩赏阶段。在这符合文学鉴赏基本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期待学生层层深入又层层剥笋,感性与理性一同参与、情智与想象一同奔涌,既获得对叶圣陶版《牛郎织女》故事的审美享受,又在理解与思考中,实现了对这一故事的自我再创造。

在这文学鉴赏论背景下的宏大结构推进运行的同时,细节处我们同样试图将文学理论的火花渗透到教学的点点滴滴。运用文学创作理论中的典型化手法,和学生聊人物关系、进行人物归类,将四大民间故事的人物比对归类。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情节、悬念、线索……,令学生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追问: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内藏对文学的本质及其产生原因的思辨。通过阅读报告单的汇报,比较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渗透的是比较文学同主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感谢文学基本理论赋予我们的智慧,这一课的教学如果说还能带给人些许启发的话,我们相信征服了听课者和学生们的不是讲课的老师,而是文学,永恒的文学。

四、对话:民间文学的诗意表达

以文学的形式呈现文学的课堂,应当营造出一种文学的氛围,亲切、自然、放松,让课堂的参与者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文学的理解与感受。这样的课堂犹如孔子的杏坛设教有教无类、言者无罪,又如魏晋清谈滔滔不绝、往辄破的,它是文学的百宝箱、文化的集散地,是你来我往、灵感勃发,是嬉笑怒骂、尽情挥洒。走进这样的课堂,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上课或听课,而应当仿佛置身葡萄架下,齐聚三五好友,青梅煮酒,共话桑麻。

所以,前文提到的“语言与文字”理念指导下的读与品的训练,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的方式,它的严谨与精致,在规矩方圆、循序渐进的同时,反映的是教师信息强势的单向流动,常常让人失去创造的火花、灵感的闪念。人类的语言学习,“除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儿童必须学会在社会环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劳拉·e.贝克)这种“语用”的学习表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应当是一种不同于朗读、文法训练的特殊形式——有条件的自由交流。或许可以借用神经系统学家托克尔·克林伯格的观点,称之为“对话”,“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能展现《牛郎织女》故事民间文学气质的课堂对话方式,究竟应当是什么呢?我们姑且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令人放松的“聊”来进行尝试——放松但不放纵、形散而神不散,以最自然的课堂对话方式学习语文。

首先着力创设勾起学生“聊”的欲望、刺激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的“聊”的氛围。上课伊始就开始帮学生减负:“很好,就这么聊”、“来,聊聊吧”、“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此后的整堂课上,一直保持着这样轻松畅聊的感觉,即便提问,也以聊的形式呈现,“我们先聊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即便有引导,也尽量通过聊使之水到渠成,“再聊聊这几个故事的梗概吧。随意聊,想说哪篇都成”。用这聊的感觉,将学生仿佛带到了故事发生的现场,让课�

聊能够展开,关键还是靠所选取的话题。《牛郎织女》当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一批新颖有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链接以往语文学习,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比如,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讨论牛郎织女爱情是否美满;追问到底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等等,这些话题不是教师课堂上信手拈来的率性而为,每一个话题的选取,背后都有我们对民间故事体裁文学性的思考作为支撑。

如果说氛围是土壤、话题是种子,那么聊中师生间的碰撞,及由此引发的学生的深度思维就是果实。比如教学中聊到“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话题时,学生的头脑在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的刺激中被激活,于是有人质疑:“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它动物呢?”借助这一问题,学生接下来的聊,聊出了课外阅读的收获“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成的。”聊出了自己对语感的模糊认识:“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更聊出了学生过往学习积淀的文化储备:“我想,也许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所以选牛更有意义。”

在放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借助精心选择的话题,我们与学生一道,理清了文章脉络、辩明了人物关系、质询了心中的疑问、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将以往的语文学习及人文修养的积淀与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链接。我们的孩子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又仿佛已步入了成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借表达抒发、借交流完善;但也许它更是十一、二岁的少年学习语文的应有方式,在尽情、放松的自我舒展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聊懂文字、聊透文学、聊出文化。

对于《牛郎织女》的教学,相信会有见仁见智的差异,以文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欣赏与接受,对此我们理解,而且衷心感谢大家的关注。坦率地说,与前几年的《圆明园的毁灭》、《秋天的怀念》等等相比较,《牛郎织女》显得不够精致、不够成熟。或者说,它不是主题教学的典型案例,网状的教学结构取代了原来的线性流程,不是以前课型的那种主题鲜明、单一的一以贯之。但是,在今天语文教学束缚重重的时候,请允许我们进行这样的尝试,并籍此上路。评价它,请试试拿掉我们共同戴了许久的“有色眼镜”,像泰戈尔那样,看看这徐徐吹来的“甜蜜柔软的新鲜空气”,能否“像花一般地在孩子的四肢上开放”。

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 7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词小黑板;

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4.一张夏夜星空图。

男耕女织

13.牛郎织女 痛失老牛

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

第一课时

一。 揭题,审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课题。

2. 审题:(1)你了解民间故事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些相关内容吗?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谈话: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吧。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 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4. 齐读生字词。

5. 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6. 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3)三(4)四(5——7)

1. 齐读课题。

2. 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 指名正音。

4. 齐读。

5. 指名回答。

6. 指名补充。

7. 尝试听写。

8. 齐读。

9. 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二。指导精读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将它用笔描画下来;

(3)了解民间故事的有关知识。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组织交流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知识。

1.导入谈话: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一点我相信你们在朗读中已经体会到了。下面。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做介绍。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 牛郎有着什么特点?

(2)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 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 8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板书:爱情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板书:牛郎 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牛郎生活在——人间,织女生活在——天上。)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曲折、美丽、浪漫、悲惨、凄美……)

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

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

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板书:追求幸福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

(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

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近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

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1)织女一边挣扎……

(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

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表达方法

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平淡无奇,太平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

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出示:高潮)

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板书:叙事)

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

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

(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

(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

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这是为什么?

感人,哪里感人?

曲折,跌宕起伏。

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故事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设计意图:落实课后的练习,指导复述的技巧,照应前面学到的叙事方式)

八。推荐阅读

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它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天地。)

九。作业:

1、复述课文。2、阅读民间故事。

板书

13.牛郎织女(爱情故事)           叙事

织女:心灵手巧                       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9

时间:2007年10月18日上午8:00   地点:   大丰市新丰三小阶梯教室

班级:   六(1)班     执教:季希忠

一、“趣”起,请生入境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和季老师有感情吗?

生:有!

师:当然有。日久生情嘛!哈哈。(生齐笑。)

师:同学们,你们所知道的感情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师:朋友之间的感情叫  情?

生:朋友之间的感情叫友情。

生:亲人之间的感情叫亲情。

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叫师生之情。

生:父母之间的感情叫夫妻之情。

生齐笑。

师:说得好。父母之间是夫妻关系,所以叫夫妻之情。这夫妻之情又叫做?

生:爱情。

师:爱情是千百年来为人们赞颂,所追求的高尚情感。当然,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人们”是指成年人,不包括我们这些             (师领:未成年人)。

生齐:未成年人(大笑)。

师:爱情是美好的字眼。我国古代就有好多有关爱情的民间故事。你们能说出几个?

生:白蛇传

生:牛郎织女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

生: 孟姜女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这说明这些民间故事好,说明同学也喜欢看民间故事。

师:牛郎织女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了千百年,今天就让咱们师生一起走近它,真正地读懂它。

师:看着老师写课题,并轻声读出来。

师出示投影并板书:13 牛郎织女     生齐读课题

二、“情”领,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生浏览课文,圈注人物。

师:同学们圈注的速度可真快呀。想必是课前对故事有了一些了解了。请同学汇报一下文中的主要人物。

生:  牛郎   织女

师:按照文人物出现的顺序说。

生: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织女

生:还有牛郎织女的儿子、女儿。

生:不对,老师说的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师:对呀。回答问题就是要像这位同学一样根据要求来回答。

师:谁来读读这些人物。

生读: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织女

师:将这些词中的新词集体读一下。

生;嫂子。

师:大家读得很好。注意到了“嫂”是平舌音。

师:文中的这些人物,我们大家都有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人物出场的顺序将他们分成几组。默读中对哪个人物有情感表达的就用笔在这人物的边上注解一下。准备汇报交流。

生默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学困生,让他们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注在对应的地方。

师:同学们的默读非常认真,大家高高举着的手说明默读的收获挺多的。

生:王母娘娘太可恶了。

师:读出了憎恨的情感,好。

生: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局太悲惨了。

师:你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牛郎的哥哥嫂子太不像话了。我真怀疑是不是他的亲嫂子。

师:你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牛郎的哥哥嫂子确实是太不像话。

师:能说说牛郎哥哥嫂子不像话的具体表现吗?

生: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

生: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师:牛郎真的很——

生:苦哇!

师:牛郎的苦还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生读第1自然段。

师:牛郎的苦还表现在他——

生:连名字都没有。

师:孤儿真苦哇。

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将文中的人物分成几组吗?

生:第1组就是刚刚读的第1自然段,写哥哥嫂子与牛郎。

生:第2组是牛郎和老牛。是课文的第2到3自然段。第3组是牛郎和织女,是课文的第3到5自然段。第4组是王母娘娘和牛郎织女,是课文的第8到10自然段。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认为写牛郎织女的是课文的第3到7自然段。

师:老师首先为同学认真思考的精神鼓掌。其实我们可以像读第1自然段那样读牛郎与老牛的描述,读牛郎与织女的相认、结合、生儿育女,读王母娘娘的横行霸道……

师:让我们在读中解决这些疑问吧。

投影出示:牛郎与老牛

师:让我们来读第2、3自然段,思考;牛郎对老牛怎样?老牛对牛郎怎样?找出关键词句来读。

生读第2、3自然段。

师:牛郎对老牛

生:挑最好的青草给老牛吃,让老牛喝最干净的溪水。

师:牛郎对老牛真好啊。想像中牛郎将老牛当作什么?

生:朋友

生:亲人

师:是呀。当作比哥嫂还亲的亲人哪。

师:老牛对牛郎呢?

生: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师:齐读“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投影出示“舔”字,让学生读准)

师:还有表现老牛对牛郎好的吗?

生:老牛还帮牛郎做媒呢!

师:做媒的人叫什么?过去好像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呢。

生:做媒的人过去叫媒人。

生:叫红娘。

生:媒婆。

师:还是叫红娘最好听。有诗意。同学们的社会知识还真不少呢。怪不得人们老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呢。

师:同学们,能通过你的朗读将老牛做媒的情景再现一次吗?

生:读第3自然段。

师:读得真的很投入。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老牛在牛棚中做媒的情景。(出示:棚   指读棚,强调后鼻音)

师:老师还想请同学再读。

生:读第3自然段。

师:牛郎精心照顾老牛,老牛对牛郎的回报是给老牛做媒

生:将织女介绍给了牛郎。

师:介绍织女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织女是仙女。

师:是呀。仙女确实不一样。一个孤儿能找到仙女也只有民间故事里才有的好事。这不幸的牛郎还真的幸福啊。

生:可是这幸福并不长久。

师:怎么回事?

生:后来被王母娘娘拆散了。

师: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生:是牛郎织女结婚生儿育女之后,在老牛死了之后。

师:噢。课文的情节理得还真的很清楚。不过咱们这节课先读喜事,那悲伤的事就“欲知后事如何            ”

生齐:且听下回分解!

师:好,就这么着吧。

师:牛郎织女最浪漫的情节在课文的?

生:第4、5小节。

师:大家自己读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想。注意“以声传情——读出文中人物的真实情感来”。

生自读后四人小组交流读,谈体会。教师参与小组交流。

师:想读牛郎织女相会的哪部分?

生:我读第4自然段的第1-2句。这画面实在是太美了。

生读:“第二天黄昏,……”

师:真的好美呀。这美在?

生:美在景色。夕阳西下,湖边树林,盈盈笑语,嬉戏的姑娘。

师:真的好美。

生:美在仙女美景色里的仙女笑语盈盈。

生:美在爱情。(生笑)

师:这可是藏在课文深处的美。你也能发现,真了不起。读读这部分内容,好吗?

生读第5小节。

师:读得好。大家应该鼓掌。

生:鼓掌。

师:这掌声还应该送给牛郎和织女。因为牛郎?

生:找到了好妻子。

师:因为织女?

生:找到了好丈夫。

师:能说说织女找丈夫的标准吗?

生:心眼好,能吃苦耐劳。

师:说说你的理解根据。

生:“织女见牛郎织女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师:可以这么理解。从这里面我们觉得做人还是要做什么样的人呢?

生:心眼好,能吃苦耐劳的人。

师: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哪。值得大家来继承和发扬。

师:同学们光说牛郎织女了,忘了说那个第一次出现的?

生:王母娘娘了。

生:王母娘娘很让人讨厌。

师:你为什么讨厌她呢?

生:因为她不给仙女们自由。

师:说说你从哪儿读到的。

生:“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这说明她醒着的时候仙女们都怕她。

生:我支持他的看法。我想让仙女们多到人间玩玩,了解人间疾苦多好啊。

师:唉呀。你们想得真是太好啦。你们不但会读书还非常爱动脑思考。老师建议你们将理想中的王母娘娘的故事续编下去,发到网上去,发到杂志社去让更多的人去分享。

师:这节课老师真的是太高兴了。因为老师发现了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越来越爱思考了。

生:谢谢老师的鼓励。

师:牛郎织女结婚后的日子过得怎样呢?

师看时间:嗳呀,下课时间到了。至于后来怎样了,我们只好——

生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师:好,就这么办吧。相信同学们下节课将会有更多的精彩。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2、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棚咧梭酿

腮偎眶礁拗

解释词语: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七)课堂练习:

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特点?

(八)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3次,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长大后,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织女是个渴望自由的人,是个善良的人,还是个受苦受累的人。)

(一)讲读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

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

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

交代了织女的身世、遭遇和向往。

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

明确:课文有一个排比句,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样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分析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

先写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次写牛郎披上老牛的皮上天追赶;再写被王母娘娘画下天河阻隔,最后写牛郎织女争得“鹊桥相会”的权利。

2、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

急赶回家,披上牛皮,挑着孩子,追上天去。

3、王母娘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专制、凶狠、残暴。

4、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写牛郎一家被王母娘娘拆散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四)课文内容小结。

(五)布置作业:

思考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主题思想。

2、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的象征意义。

牛郎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

王母娘娘: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

天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二)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艺术特色。

1、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1)情节:织女逃离天宫与牛郎结为夫妇,王母娘娘画簪为河,牛郎织女化为星星,“鹊桥相会”等。

(2)人物:王母娘娘、织女、众仙女、天兵天将,都是幻想中的神话人物,他们既有“神”的特点,又具有人的感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动物:老牛会说话,喜鹊能搭桥。

2、鲜明的对比手法。

织女在天上机房里的劳累、拘禁和婚后的温馨、幸福。

兄嫂对牛郎的冷遇和老牛对牛郎的同情。

老牛对牛郎的关切、帮助、成人之美和王母娘娘对织女的冷酷、凶狠、破坏美满姻缘。

3、语言通俗流,描写细致,充满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牛郎织女悲欢离合遭遇的记叙,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专制、残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口语化。

(五)课后练习辅导。

练习二:1、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

2、象征意义见教案。

(六)课堂练习:

写出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牛郎织女》教案 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嫂子、牛棚、舔、笑嘻嘻)。“掇”字只识不写。

3、会用“原来”造句。

4、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繁星满天的夏夜,在乡村的场地上,在纳凉的竹席上,头枕奶奶的手臂,听她讲述天上的银河边两个耀眼的星星的故事,这样的滋味该是多么令人陶醉!

或许在碧绿的葡萄架下,或许在城市的灯光里,你有机会聆听奇妙的故事,你的思绪一定会飞到那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

今天的课文,就会带你去天宫遨游,去人间感受真情,让你认识人世间的善良和对美好的追求。它就是《牛郎织女》。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4分钟。

2、自由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3、学习生字新词。

三、自由轻读,理清脉络

1、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小标题排序,并划分段落。

①老牛高兴

②照看老牛

③孤苦牛郎

④老牛牵线

⑤相识织女

2、顺序:32451

3、分段

(1)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2-3)牛郎对老牛照顾得很周到,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还能听懂牛郎唱的歌、说的话。

(4)老牛叫牛郎到湖边的树林里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5-7)牛郎和织女相识,织女见牛郎勤劳、善良,就留在人间做他的妻子。

(8)织女跟牛郎来到牛棚,老牛很高兴。

四、学习第一段

1、认真听老师读第一段,准备说说大意。

2、指名复述。(2名)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牛郎对老牛怎样?老牛对牛郎呢?

2、交流: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老牛善解人意,他们关系亲密。

3、结合课文语句,自由地说一说。

4、注意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叙述的?男生练习复述第2自然段内容,女生复述第3自然段内容。

5、指名复述。男、女生各一名。(较好的或中等的')

6、出示提示词语:每天 夏天 冬天 平时

长大 哼小曲儿 心里想什么

让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复述。男、女生各一名。

7、复述给同桌听。(刚才四位同学另选一段复述)

8、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

1、抄写《习字册》上的词语。

2、收集资料: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句或其他的民间故事。

选做: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个主要意思写一段话。(参考题目见教参232页)

第20课 第二教时 总第77教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照看周到、善解人意)

2、具体说一说。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

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

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

1、轻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

(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

(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

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来到……忽然……传来……循者笑声望去,只见……过了一会儿……”

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小结: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

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现老牛高兴的词语。(眉开眼笑)

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

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置与用法。(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这位新同学是谁呀?……

(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xxx今天怎么迟到啦?

(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

4、拓展,另一种意思。(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

(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

(2)联系“新学期”。xxx原来是xxx小学的学生,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

1、预习《牛郎织女(二)》

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文预习内容: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并解释下列词语:美中不足、好歹、一五一十、无拘无束、相依为命、恋恋不舍

2、初步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答:“喜欢”问:“为什么啊?”答:“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六、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七、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八、作业。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边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听完之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师生交流:

学习第六段: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然后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七段: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三、小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部分。

四、评论游戏: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五、写感受: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七、回应上节课的导入: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知道以后七月初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对了!就是“拜月乞针线”。

八、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九、作业。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2、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3、理清课文思路。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理清结构。

2、难点:对民间故事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词语的幻灯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棚( ) 咧( ) 梭( ) 酿( )

腮( ) 偎( ) 眶( ) 礁( ) 拗( )

解释词语: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靠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七)课堂练习:

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特点?

(八)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3次,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语段阅读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

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

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

交代了织女的身世、遭遇和向往。

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

明确:课文有一个排比句,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样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分析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

先写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次写牛郎披上老牛的皮上天追赶;再写被王母娘娘画下天河阻隔,最后写牛郎织女争得“鹊桥相会”的权利。

2、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

急赶回家,披上牛皮,挑着孩子,追上天去。

3、王母娘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专制、凶狠、残暴。

4、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写牛郎一家被王母娘娘拆散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四)课文内容小结。

(五)布置作业:

思考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牛 郎 织 女

勤劳善良的牛郎 牛郎星

哥嫂虐待 建立家庭 天河阻隔

老牛作伴 生活美满 鹊桥相会

追求自由的织女 织女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主题思想。

2、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难点:艺术特色、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法]

讲解法。

[教具准备]

教学用书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的象征意义。

牛郎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

王母娘娘: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

天 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二)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艺术特色。

1、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1)情节:织女逃离天宫与牛郎结为夫妇,王母娘娘画簪为河,牛郎织女化为星星,“鹊桥相会”等。

(2)人物:王母娘娘、织女、众仙女、天兵天将,都是幻想中的神话人物,他们既有“神”的特点,又具有人的感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动物:老牛会说话,喜鹊能搭桥。

2、鲜明的对比手法。

织女在天上机房里的劳累、拘禁和婚后的温馨、幸福。

兄嫂对牛郎的冷遇和老牛对牛郎的同情。

老牛对牛郎的关切、帮助、成人之美和王母娘娘对织女的冷酷、凶狠、破坏美满姻缘。

3、语言通俗流 ,描写细致,充满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牛郎织女悲欢离合遭遇的记叙,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专制、残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口语化。

(五)课后练习辅导。

练习二:1、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

2、象征意义见教案。

(六)课堂练习:

写出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七)作业:

完成作业本,预习《渔夫的故事》。

教学后记:

1、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2、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3、独立思考能力差,不善于思考。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14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

初读指导:

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检查自读情况:

朗读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学习第一段:

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极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布置作业:

完成文后习题

2、指导书写。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三段:

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

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

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1、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2、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3、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4、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5、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之情。

7、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A、“织女一边———一边———”朗读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B、“牛郎———赶紧———一出屋门就———”朗读体会牛郎的心急如焚。

8、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9、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A、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B、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C、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10、根据小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布置作业: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这个民间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鞭挞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牛郎织女》,导入新课:

二、齐读课文,思考变化:

1、师: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2、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

(板书:织女)

3、师:那么他们结婚后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首先是他们婚后生活挺美满。

(板书:婚后生活挺美满)

师:“挺”是什么意思?

生:很。

②师:是从哪几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生:(从)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必须把话说完整。)

③师:齐读第1、2自然段。

④师:� )

生归纳:从五个“喜欢”,可以看得出牛郎织女结婚后生活美满,这五个“喜欢”具体是:

a、喜欢人间的生活;b、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也喜欢;c、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d、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e、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⑤师:比赛读这五个“喜欢”,赛一赛谁能读出“美满”。

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或指名读等。

⑥师:读得真好!这美满的生活是人间生活,是自由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

生:“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以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⑦师:所以……

生:所以织女有时也发愁?

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发什么愁?

生:(愁的是)怕失去自由的人间生活。

4、师: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他们被无情地分开。

(板书:被王母娘娘抓走无情分开)

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3——6自然段。

③师: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与同桌一起读,比一比,看谁能读出王母娘娘的这种无情。

④师:绝大多数同学真的读出了这种无情,真了不起!那么� c、为发誓把织女捉回来。d、给织女顶厉害的惩罚。

⑥师:怎么理解“王母娘娘”、“门风”和“顶厉害”的“顶”的意思?

生1:王母娘娘: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生2:门风:家规。

生3:顶:最。

⑦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怎样抓走?

生计论:

生归纳:a、(王母娘娘)她亲自到牛郎家里。b、她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c、王母娘娘狠狠地一推,孩子跌倒了。d、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到了天上)。

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学生提不出,老师可以提示:面对这种情况,牛郎会干些什么或怎么做?)

生讨论:

生1:归纳:他赶紧披上牛皮……飞起来了,到了天上。

生2:这是第5、6自然段的内容。

师:默读第5、6自然段。

⑨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牛郎怎么可能会“飞”?

生2:因为牛说:“我死了以后,你可以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见特别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这对你会有帮助。”

师: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是神话故事。

生3:牛郎、织女虽然都到了天上,但却被天河分开了。

5、师:最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织女抗争,喜鹊搭桥让他们七月七日会面。

(板书:抗争鹊桥会面)

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7——8自然段。

③师:自由读这一部分。

④师:结合课文,观看插图,展开想象。

三、归纳思路,复述课文:

1、归纳思路。

①生1:课文的思路是:织女的婚后生活——被王母娘娘抓走——抗争。

②生2:按照老师的板书思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课文复述,字数不超过100字。

③人人自由复述课文。

④全班学生一起复述课文。

2、将第26、27课合起来,复述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

①生1:将第26、27课合起来,复述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

②生2:人人自由复述第26、27课。

③全班学生一起复述这个完整的故事。

四、谈体会:(以阅读提示中问题谈)

师:谈体会,可以谈寄托了人民群众怎样的理想?也可以谈赞颂了什么?鞭挞了什么?

①分小组讨论。

②推荐几个代表发言。

③选一两名学生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些民间故事读一读。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学 16

一、内容介绍

1、《牛郎织女》(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选入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接《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情节。通过这段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王母娘娘代表专制、残暴的封建统治。

二、设计观念

2、教学设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指导学生改写剧本,促使学生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再通过学生参与演这个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学生想像、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3、本课设计力争打破民间传说的"情节分析加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去体现创造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教学设计(编写剧本)

(一)结合范例,学习写法

1、读过了这个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几个情节?

2、这个故事你想怎样改写成剧本,谈谈看法。

3、下面是老师事先改写的《牛郎织女》(二)中第一段"吃苦耐劳,幸福美满"的剧本,同学们有什么建议,说说看。可以小组讨论。(教师将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发给每一个学生)

4、小组代表汇报编写剧本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结合剧本范例,。课件出示剧本创作的要求: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如对白、独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去指导)

(二)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1、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刚才研究所得,小组自选情节,展开合理丰富的想像,分工编写剧本。

教师相机提要求:同学们是否可以在大体情节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你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就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大胆,合理的创新。

如:"七七相会",我们都知道是喜鹊们架上七彩桥,帮牛郎织女相见,你们是否可以给喜鹊们也加上些动作、语言……

2、编好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

3、根据剧本情形,各组长布置小组成员课外任务:

(1)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

(2)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

(3)设计准备道具。

(4)课后排练,准备表演。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17

一、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二、学情分析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要求: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

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

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边读边做记号。

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相识前 相识中、相识后)

五、学习前两部分

1、再读课文,思考: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3、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课文小结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通过先阅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创造地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只是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提问: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半部分,感受人物性格。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汇报。

说一说,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找出来读一读。

2、总结:

牛郎:勤劳、勇敢、善良

织女:美丽、贤惠、敢于追求幸福

王母娘娘:专横、跋扈、不讲亲情

3、师小结: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交流。

板书:

男耕女织

痛失老牛

13、牛郎织女

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

教学后记:

很显然,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18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6)

(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8)

生总结,交流: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7)

(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

2、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课件出示11)

(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象基于现实。)

(课件出示11)

五、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学 19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牛郎织女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家乡的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续篇。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走呼牛郎相救七夕相会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探究感悟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句子来理解。

2、织女被抓回去后,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具体情况,书中没写。但王母娘娘如此专横,我们能想象得到织女所受的惩罚一定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一定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准备的。)可� 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的人间幸福、所追求的人间自由的真谛。

人间幸福?在天上做神仙,住的是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还能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不可能再得到了,连住的都不过是间草房。

天上辛苦?晚上得空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十分辛苦。

明知会有祸患,织女到底为什么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

再读再悟。第二次交流。

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织女追求理想的爱情,珍惜亲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

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

3、你喜欢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 )的织女

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

五、讲述故事,合作表演

牛郎织女的勤劳、勇敢,特别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前后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地讲述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

①小组练习。

②全班汇报。

③略作讲评。

六、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搜集家乡的传说。

3、民俗知多少。(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巧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板书:

牛郎 织女

勤劳 追求爱情

关心他人 追求自由

勇于抗争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文预习内容: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并解释下列词语:

美中不足、好歹、 一五一十 、无拘无束、 相依为命 、恋恋不舍

2、初步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问:“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答:“喜欢” 问:“为什么啊?”答:“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六、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

(2)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七、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八、作业。

[1] [2]  下一页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边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听完之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师生交流:

学习第六段: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然后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七段: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三、小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部分。

四、评论游戏: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五、写感受: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七、回应上节课的导入: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知道以后七月初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对了!就是“拜月乞针线”。

八、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九、作业。

上一页  [1] [2]

《牛郎织女》教案 2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指生谈谈。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人物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品味人物性格,感受织女之决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1至7自然段,边读边用词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划出“织女之决”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然后想:这儿的“决心”何意?织�

2、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你读出了什么?(织女要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决心”变红)

3、“决心”在字典上的意思是:“拿定主意。”(出示:拿定主意。)

织� ”织女是什么身份?(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

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穷困苦)

5、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的代价)

6、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1)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私嫁凡人那可是死罪,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她决不会饶你,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呢,还是跟我们回去吧。

(2)你看牛郎那么穷那么苦,没爹没娘,哥哥嫂嫂待他又不好,你嫁给她会过上好日子吗?我们还是回天庭享受荣华富贵吧!

(3)你也要替我们想想。你被发现了没关系,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

(4)织女啊,如果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你会被打入大牢的。

7、谢谢大家,其实啊,你们都说到织女的心里去了。她也担忧,她也害怕啊,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同学们,这是怎样的决心哪?(把荣华富贵甚至把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决心)这样的决心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感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三、体会爱情之美

1、师生接读——“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美满。”

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美满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如一个耕种一个织面,一起做家务,一起吃饭,一起看星星,郊游)

2、三年过去,他们已是相濡以沫,三年后,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美满。(“挺“字变红)我觉得这里该换成"好"美满才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挺”字的。(毕竟他们家还是穷,但两人无拘无束,活的美满。)师:看,作者用词多么准确。

3、追求爱情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也甜哪。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的祝福他们吧。一起读5、6两节。再接读第7小节。

四、任务二: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

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听同学朗读课文8—10自然段:

1.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词可以体会到?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做好全班交流准备。

板书:王母之狠(你从哪里体会到王母的狠?)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王母之狠——跳、闯、推、拽、拔、划

牛郎之急(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心急如焚、心如刀割

织女之痛(挣扎)

体会写作方法的运用:恰当地使用动作、心理描写能使人物形像更生动、丰满。

(1)“痛”可以组成哪些词?(板书:悲痛、伤痛、痛恨)

(2)织女“悲痛”的是什么?(与亲人离别)

真是“回头不见亲人面,云也落泪风也悲。”但是,不管忍受多么大的痛,织女却始终没有后悔过。谁来读:

织女:纵然把我剁成泥,

心与人间不分离。

纵然把我化成灰,

织女还是牛郎妻。

人间天上拆不散,

天上人间比冀飞。

(3)织女“痛恨”的又是什么?(无情的外祖母)王母娘娘为什么这样绝情?(无情的天规、封建礼教)

1.让我们把王母的狠,牛郎的急,织女的痛全部放到文章中去读。

(齐读8—10节)

2.接读,出示——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1)“日子久了”,到底有多久?(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你从这个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忠贞不渝

(2)就在岸边等,哪怕把我便成陨石,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她隔河(相望),这是牛郎对织女的(决心),也是织女对牛郎的(决心)

(3)同学们,在字典中“决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坚定不移的意志。(出示意思)

3.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学生接读出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4.示图:这是一座喜鹊搭起来的桥,快看,多美的桥啊!牛郎和织女踏上鹊桥相会。想想,两个人一年才能见一面,织女会对牛郎说什么?

(1)牛郎啊,你最近过的好么?你又当爹又当妈带着两个孩子太辛苦了。

(2)织女啊,我们一年才见一次,我真是太想你了。孩子们也都想着你,每天晚上都喊着妈妈妈妈呀……

5.纵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纵然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纵然漫漫长夜孤独而难熬,他们却始终相信,出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五。检测导结:《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传说故事,每一则民间传说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个故事表达了善良的劳动人民对( ),还表达了对破坏美好生活专制者的( )。

六。布置作业

1、将《牛郎织女》讲给低年级的同学听。

2、《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 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去读一读这些故事,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魅力。

《牛郎织女》教案 22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个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本文是牛郎和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并穿插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没有欢乐的生活情景及下凡的经过。本文是阅读课文,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针对学生的疑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体会出牛郎的诚实、勤劳、善良的品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还体现在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不仅组织学生选读内容,还请学生谈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理由。通过交流,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

探究活动

——怎样回信

一天,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收到一封询问有关语法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吕先生很快地把回信写好,待要寄信时,却把他难住了。

原来,那位写信人在信后面留下的签名写得龙飞凤舞,潦草得无法辩认,吕先生费尽心思,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最后又拿起信端详一番,突然心里一亮,高兴地喊道:“有办法啦!”

试问,这是个什么办法?

答案:

吕先生把信上的签名剪下,贴在信封上,然后根据来信人的地址把信寄出去。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2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默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四)作业

1.际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

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

[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延伸

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

[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2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激情导入(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指生谈谈。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人物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品味人物性格,感受织女之决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1至7自然段,边读边用词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划出“织女之决”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然后想:这儿的“决心”何意?织�

2、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你读出了什么?(织女要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决心”变红)

3、“决心”在字典上的意思是:“拿定主意。”(出示:拿定主意。)

织� ”织女是什么身份?(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

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穷困苦)

5、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的代价)

6、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1)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私嫁凡人那可是死罪,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她决不会饶你,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呢,还是跟我们回去吧。

(2)你看牛郎那么穷那么苦,没爹没娘,哥哥嫂嫂待他又不好,你嫁给她会过上好日子吗?我们还是回天庭享受荣华富贵吧!

(3)你也要替我们想想。你被发现了没关系,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

(4)织女啊,如果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你会被打入大牢的。

7、谢谢大家,其实啊,你们都说到织女的心里去了。她也担忧,她也害怕啊,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同学们,这是怎样的决心哪?(把荣华富贵甚至把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决心)这样的决心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感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三、体会爱情之美

1、师生接读——“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美满。”

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美满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如一个耕种一个织面,一起做家务,一起吃饭,一起看星星,郊游)

2、三年过去,他们已是相濡以沫,三年后,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美满。(“挺“字变红)我觉得这里该换成"好"美满才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挺”字的。(毕竟他们家还是穷,但两人无拘无束,活的美满。)师:看,作者用词多么准确。

3、追求爱情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也甜哪。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的祝福他们吧。一起读5、6两节。再接读第7小节。

四、任务二: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

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听同学朗读课文8—10自然段:

1、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词可以体会到?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做好全班交流准备。

板书:王母之狠(你从哪里体会到王母的狠?)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王母之狠——跳、闯、推、拽、拔、划

牛郎之急(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心急如焚、心如刀割

织女之痛(挣扎)

体会写作方法的运用:恰当地使用动作、心理描写能使人物形像更生动、丰满。

(1)“痛”可以组成哪些词?(板书:悲痛、伤痛、痛恨)

(2)织女“悲痛”的是什么?(与亲人离别)

真是“回头不见亲人面,云也落泪风也悲。”但是,不管忍受多么大的痛,织女却始终没有后悔过。谁来读:

织女:纵然把我剁成泥,

心与人间不分离。

纵然把我化成灰,

织女还是牛郎妻。

人间天上拆不散,

天上人间比冀飞。

(3)织女“痛恨”的又是什么?(无情的外祖母)王母娘娘为什么这样绝情?(无情的天规、封建礼教)

1、让我们把王母的狠,牛郎的急,织女的痛全部放到文章中去读。

(齐读8—10节)

2、接读,出示——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1)“日子久了”,到底有多久?(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你从这个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忠贞不渝

(2)就在岸边等,哪怕把我便成陨石,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她隔河(相望),这是牛郎对织女的(决心),也是织女对牛郎的(决心)

(3)同学们,在字典中“决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坚定不移的意志。(出示意思)

3、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学生接读出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4、示图:这是一座喜鹊搭起来的桥,快看,多美的。桥啊!牛郎和织女踏上鹊桥相会。想想,两个人一年才能见一面,织女会对牛郎说什么?

(1)牛郎啊,你最近过的好么?你又当爹又当妈带着两个孩子太辛苦了。

(2)织女啊,我们一年才见一次,我真是太想你了。孩子们也都想着你,每天晚上都喊着妈妈妈妈呀……

5、纵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纵然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纵然漫漫长夜孤独而难熬,他们却始终相信,出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五。检测导结:《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传说故事,每一则民间传说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个故事表达了善良的劳动人民对( ),还表达了对破坏美好生活专制者的( )。

六。布置作业

1、将《牛郎织女》讲给低年级的同学听。

2、《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 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去读一读这些故事,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魅力。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2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体会故事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民间故事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 民间故事经代代人的口口相传,许多故事我们已耳熟能详了,今天,我们也来聊一聊叶圣陶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2,告诉老师,我们应该去聊些故事中的什么 (板书:情节,人物,感情)

二,梳理人物关系

1,要说故事就是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自读课文,交流。(板书:牛郎,兄嫂,织女,王母,老牛,喜鹊。)

2,中心人物是谁 (牛郎)

3,让我们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此处让学生随意说)

(1)与兄嫂的关系不好。(朗读课文该处。然后反衬,与老牛的关系好。)

(2)与老牛的关系好。(也找到相应段落,读读。)

a对牛好: 照顾牛的吃喝;(周到)

b牛报恩:给婚姻,给牛皮。(补充叶圣陶的名言: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c为什么是牛而不是马 中国是农耕文化,牛是半动物半神的。

(3)与织女的关系:甜蜜,美满(由于两个人是主角,一会儿我们再细细聊。)

(4)与王母的关系:王母是个破坏者。找到相关段落读。

4,对人物归类。(边板书边补充上面的板书)

(1)牛郎与兄嫂一类是"人",王母与织女一类就是"神".(板书)

(2)牛郎与兄嫂一类是人间,王母与织女一类就是"天上".(板书)

(3)人与天要建立联系要有个桥,就是老牛,喜鹊。

(4)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一起读一读。

(5)文章表面是喜鹊搭桥,其实,还有一座隐性的桥,就是老牛。有了老牛,才结成了牛郎和织女的婚姻;有了老牛,才有了牛郎上天追织女的可能,也才有了那鹊桥。

5,师小结:民间故事特点一: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异想天开的成分,老牛做媒,喜鹊搭桥就是表现。

二,概括故事内容

借助人物关系,从内容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体会故事感情

1,过渡:民间故事最终要表达的事故时的情感,故事不感人谁还会讲下去 题目是《牛郎织女》,咱们就在两个人的情感世界里走一走。

2,找到两个人"相识"的段落读读。

(1)"决心"是指对某件大事的重要选择 .作为天上人,织女"决心"的后果是什么 (板书"决心")

(2)让我们听听与织女一同下凡的其他仙女会说些什么

小结:仙女们说得句句是实,织女难道不知道这些道理吗

3,学习"相守"的段落。

(1)织女的"决心"换来的结果是——读课文。

(2)他们结婚后的生活,用文章中的一个词形容,叫做 (板书"美满") 注意,文中说"挺美满".你耕田我织布,虽苦也甜,让我们分享他们挺美满的爱情!(课件:播放歌曲,背景是"织布"图——"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个人都是勤劳善良的人,不愿意再受压迫,愿意追求幸福。

(3)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也算相濡以沫,他们有了一子一女,可是锦上添花。让我们怀着这份美满的憧憬齐读第六段,祝福着一家人。

(4)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老子说,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既然我们彼此救不了对方,不如自己各自安顿好自己,寻找出路。当王母娘娘给他俩隔开的时候,牛郎选择的是放弃还是有决心追回来。

①看看牛郎的"决心"——"心急如焚"."心急"表现在哪 老师试着讲,体会急。"如焚",为什么"如焚"

②天河波涛汹涌。师朗诵"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课件:音乐。心急如焚,不如说心如刀绞。)

(5)从此,——引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想象两个人的决心,任选一个角色,说说隔岸相望的他俩会怎么诉说。课件:

(1)牛郎对织女说:

小结:听听织女的决心,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唱的: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2)织女对牛郎说:

小结:正如话剧里的歌词:谁知道天长地久何时了 谁知道离恨年年有多少 度尽了长岁,好难得这七夕良宵;却又是无限悲愁相逢在鹊桥。

6,两人尽管有这么大的决心,毕竟一年见一次面,你怎么理解这个"美满"

《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9,小结:难怪有人说,神话是文学的母亲,让我们不尽想象;也有人说神话也是人类的宿命,给我们生活的原本状态。正因为有缺憾,我们才有决心追求美满。这是民间故事的特点之二。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26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默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四)作业

1、际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

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

[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延伸

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

[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 27

设计理念:

《牛郎织女》是根据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改编的民间故事,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感人、栩栩如生。教学本课,力求体现:一、人文之“文”,即强调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以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具体的讲就是引导学生挖掘汉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学生的自由与尊严、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三、《牛郎织女》在教学范式上,力求体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统一。《牛郎织女》的教学线索是由“聊故事、品幸福、赏人物”三个环节组成。在循着这一结构展开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立足文本、也就是引领学生紧扣教材提供的本文,通过复述故事的言语实践,创设出可感可触之情境,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运用语言,感悟人物形象,丰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历练智慧,力求体现“鉴赏的语文”“思想的语文”。

教学目标:

1、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层次,尽可能用上文中的语言复述故事,在言语实践中感悟人物形象,丰富情感。

2、补充文中空白之处,在创造性复述中理解“幸福美满”的内涵,历练智慧。

3、围绕“牛郎织女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实践,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理清文脉。

1、将下列小标题按课文的原有顺序排列起来,在括号里标上数字。

出示:

(    )生活艰苦,人称牛郎  (   )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    )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   )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    )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   )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  (   )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    )男耕女职,日子美满  (   )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    )闯入家中,抓走织女  (   )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2、齐声朗读排列正确的小标题。

【设计意图:情节曲折生动,是民间故事所具备的典型特征之一。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分十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叙说事件梗概,理清文章脉络,对课文内容即故事情节准确地进行把握,也为本课时的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二、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㈠按小标题复述课文。

1、按小标题复述课文,尽可能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讲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可以加上一些动作、神情等让故事更生动。可以小组合作,每人讲一个部分,根据板书提示,力求把一个部分将生动。也可以选派代表讲,组内其他同学可以相互评价。

2、小组学习,互相评议指点。

3、小组展示,复述故事pk赛,全班评议。

第一组全文复述,与之pk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觉得讲得最精彩的片段。

㈡展开想象,填补文中空白,创造性地讲述。

1、这篇课文是根据叶圣陶老先生写的《牛郎织女》故事改编的,它保留故事的主要框架,却精简了不少内容。讲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有没有觉得意犹未尽,文中其实留有不少空白之处,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填补文中空白,创造性地讲述。首先来看看文中哪些地方留有空白,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的?

2、预设:

a是什么吸引了织女,决心留在人间?

b众仙女劝说织女,陈述私留人间的后果。

c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

d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互诉衷情。

3、小组学习: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处,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讲述。

(学习提示:可以分角色演一演,可以仿照说“牛郎精心照顾老牛”那一段一样列举生活细节,语言功底比较好的同学讲述时还可以尝试用上整齐的句式)

4、大堂交流,相机引导。

a、听你们这么说倒让我想起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脑演示:《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你觉得这段唱词中的哪些话唱出了织女的心声?

b、叶圣陶的《牛郎织女》原文中有一段对他们夫妇美满生活的描写,我觉得写得很是精彩,我把它摘录了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你勤我俭,不怕劳累,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两个孩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妈妈,回过头来又叫一声爸爸。)

c、想象两个人的决心,任选一个角色,说说隔岸相望的他俩会怎么诉说?

5、小结:听听织女的决心,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唱的: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天河再深也比不过牛郎织女的夫妻情深,天河再宽,也永远隔不断牛郎织女紧紧相连的心。

㈢认识“幸福、美满”的真正内涵。

1、牛郎与织女都追求自由的爱情,向往美好的生活,两人尽管有这么大的决心,毕竟一年见一次面,对于他们追求的这种自由、幸福,你觉得 “美满”吗?

2、教师引领预设:

a、牛郎和织女他们都能苦难见真情,他们都能够相望相守,就是一种幸福。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有这样一个知心人,有这样一段刻骨情,足矣。我理解,我们被这深深的爱情打动。不过,我们庄子也说相濡以沫,不若相望与江湖,我们都会说相濡以沫,表示两个人在最为难,在最困难的时候,就像那两条鱼一样,被海水冲到岸头,于是它们为了保对方的命,就用它们的唾液来滋润对方,让对方顽强的活下去,但庄子说,与其这样,不如赶快各自游回去,彼此相望,反而减少对方的痛苦,那才是对对方真正的好。)

b、如果天天能和织女在一起,那是一种奢侈的愿望,所以一年能见上一面,已经不错了

(说得真好,你们竟然和我们古人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曲同工之妙,相机出示课件:《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织女和牛郎,他们仅一年相遇一次,却胜却人间无数。)

c、难怪有人说,神话是文学的母亲,让我们不尽想象;也有人说神话也是人类的宿命,给我们生活的原本状态。正因为有缺憾,我们才有决心追求美满。

3、小结:关于什么是“美满”其实是个很深奥的问题,你们能有这样的认识,很了不起。

【设计意图:复述课文是课后的练习要求之一,本课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复述,首先是根据课文提纲,尽可能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其次再是创造性地补白式讲述,体现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层次性,也为第三板块较为理性地认识“幸福”与“美满”提供了感性的支撑。而教师的引领大多引用了与《牛郎织女》相关的文学作品、戏曲唱词等既是规范语言,提升认识,又是为最后的课外延伸板块:一种文化的追寻,做引领和铺垫。】

三、评价人物特点。

1、这则民间故事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塑造出的牛郎、织女、王母等人物形象鲜明,深入人心。通过刚才的故事讲述,我想,你一定更加完整地、深入地评价他们,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你对他们的认识,好吗?

2、学生交流板书:

牛郎:勤劳善良  忠厚诚实  追求自由  对爱情忠贞不渝……

织女:勤劳善良  美丽贤惠  追求自由  对爱情忠贞不渝……

王母:封建专制  不近人情  冷酷无情  六亲不认    ……

老牛:知恩图报  关心牛郎……

(在此过程中,先让学生尽情评说人物特点,有与众不同意见的再陈述理由。)

【设计意图:课文后面练习第三题是:“读完这篇民间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和同学交流交流。”本篇课文在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中,所塑造出来的牛郎、织女、老牛、王母等人物形象,无不栩栩如生,鲜明感人。通过故事的讲述,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走近人物,对文中人物形象地感知自是水到渠成。】

五、认识一种文化。

1、《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堪称古董,但却历久弥新,到今天,早已成为一种文化,今年8月,国家文化部面向全社会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牛郎织女传说”名列其中。而且由这个故事衍生出一系列文学作品,民间习俗,甚至富有新时代意义的新名词。

2、你对其中的哪个内容最感兴趣,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己寻找合作伙伴。

【设计意图:“牛郎织女文化”的专题研究实践作为本课的尾声并向课外延伸,体现的是一种大语文观,作为对学生语文学习视野的开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