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手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五根手指,就如同一群人,只要合作,力量就会很大;如果五根手指握在一起,成为一个拳头,那就很有用。要学会合作。)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性情。
能力目标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弄堂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
教学难点: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
(1)读课文,找出描写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的段落。上海弄堂有什么样的生活特色?
(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
异质分组法,把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共六组。
教学过程:
一、从预习导入
教师提问
1、你住过或看过上海的弄堂房子吗?你眼中的上海弄堂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回答问题(点到即可),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说:“去过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的东西。”?作者在上海的弄堂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点评,以大组为单位交流。让学生沉浸文本,整体感知是理解情感和品味语言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小组活动
1、上海的弄堂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划出描写上海弄堂生活场景的文字的句子,品一品,读一读。
2、在文中,弄堂里的上海人什么特点?你认为弄堂与人有什么关系?
3、文章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了弄堂的起源?
教师小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大组交流,明确让学生进一步走入文本,理解品位,把握“从上海的弄堂,到上海弄堂的生活的环境,到上海人的特点,到上海文化”这条主线。
四、写法赏析
老师在读了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似乎在看一部上海人生活的纪录片,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呢?
(用了颇多生动的特写镜头和饶有兴趣的细节描写来写弄堂里的生活。)学生以个体为单位朗读、感受。
写法的总结为练笔做铺垫。
五、拓展练笔
小陈将视角落在弄堂里平民百姓的生活上,来解读了弄堂文化,其实在上海的弄堂生活里还有许多文化,还有许多视角,比如:弄堂游戏、弄堂小吃……(放照片)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弄堂离我们远去,如今在高楼大厦中、在新建社区里生活着的依然是上海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同学们,你们眼中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场景,体会到的又是怎样的海派文化呢?
仿效作家以细节描写、特写镜头的写法,写一段话,描摹一下你们眼中上海人的生活,可以是小区一角,家庭一幕,早晨的集市……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3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确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热闹气氛的回忆。)
2、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韵味十足的春节,感受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
(1)把自然段标出来。
(2)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3)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一个________的春节,)
2、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快速浏览),边看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活动,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汇报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在这一个多月中作者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活动?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十月十九
3、分清文章详略
老舍老生写了七天的风俗,在这七天风俗中,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三、深入详写片断,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老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
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
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藏戏的传说及藏戏的特点,体会作
者对藏
戏这种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体会难理解的字、词、句的意
思,了解各段大意。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的学习,提高分析、感悟理解、表达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 知道藏戏的由来及特点,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2、 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句段。
教学难点: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学习本文,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媒体图片人物的视频和课件。
2、录音的戏剧欣赏片段。
3、本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内容:
1、 播放媒体——人物图片。(各种戏剧的人物图片)
2、 指名说说,图片人物都有哪些民族。
3、 放录音,听戏剧片段,式说图片中对应的民族人物。
4、 自由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种民族,为什么?
二。 引入课文,板书课题:《藏戏》
三。 学习课文:
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课文范读,边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清除阅读障碍。
2、 播放藏戏的资料,了解藏戏的由来。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或同桌互学)
(1)这是一篇略学课文,主要讲的什么民族的什么内容?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特魅力的地方是什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和不理
解的词语)
4、 检查学习情况:
(1)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需要同学帮助请提出来?
生:“吞噬、奇葩”
指生解答:(略)
(2)从藏戏方面,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指生回答:(略)
教师板书:藏戏的形成、艺术特色。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藏戏具有独特的魅力?
5、 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总结每段的大意。
给学生时间思考,指名回答,老师明确。
6、全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1-3自然段):用设问句揭示藏戏的特点。
第二段(4-7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
第三段(8-18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面具特色。
第四段(19-21自然段):藏戏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并一代一代师传身授下去。
7、 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师:齐读第一段,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是写藏戏的特点?
生:(连续的三个排比式句的问句,更能突出藏戏的特点,还含有民族自豪感。)
指名朗读这一段。
8、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1)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2)指小组代表回答。(略)
教师板书:传奇色彩:勇敢的传奇;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艺术的传奇。
(3) 教师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
至今日,在每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着他的画像,让他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
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4)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9、 有感情的自读第三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主题,研读时填空:
( )的面具 ( )的舞台 ( )的演唱风格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3)指2—3名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四。 教师板书:多样、夸张、形象的面具
没有固定的舞台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
五。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课后,也许同学们已经喜欢上它了。从藏戏可以想象到,许多地区、民
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而藏戏自然、古朴,有神秘的独特魅力,看
戏时的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极美得享受。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
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9、 欣赏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2)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三。布置作业:
1、给下列字组词。
婀(婀娜 ) 浑( 雄浑) 俊(俊俏 )
容(容貌 ) 舞(舞姿 ) 身(身份)
唱(唱腔 ) 敦(敦厚 ) 赞(赞叹不已)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带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1)。(善者 )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
(2)(国王 ) 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 威严);
(3)(王妃) 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4)(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5)(巫女)的面具是半白半黑的,象征其性格(两面三刀);
(6)(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三。 板书设计
《藏 戏》
藏戏的形成、艺术特色。
传奇色彩:勇敢的传奇;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艺术的传奇。
特点: 多样、夸张、形象的面具
没有固定的舞台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续写故事。
过程和方法
读中感悟自主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图片
算盘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张石匠拜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文中画出本课会认会写的字。
2、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3、指生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4、老师发现同学们读课文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相信一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的是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的故事。
5、(评价语:你的概括能力很强,语言表述也很准确。)张石匠是一位手艺高超,远近闻名的老石匠了,是什么原因让他要拜一个小伙子为师呢?指名说:比试连连失败。
6、那么我们可以按照比试前、比试中和比试后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三部分分别在课文的哪几段? 学生回答:比试前(1-5),比试中(6-9),比试后(10)。
三、品读感悟
分析理解比试前的内容。
师:下面让我们来到太行山脚下,看看比试前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感受一下两个人不同的态度。
师:傲慢的张石匠又吹上牛了,他说他的技能无人能比,“无人能比”是什么意思?
生:技能,已经到顶了。
师:是啊!把话都说绝了,一个小伙子和他杠上了,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张石匠开始对小伙是一种什么态度?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分析张石匠的语言:看不起人,蔑视小伙子。板书:看不起。
师:面对张石匠的傲慢,小伙子什么态度?分析小伙子批评劝诫中又很尊敬张石匠。
师: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再次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既然看不起小伙子,不爱听小伙子的话,那就得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
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1、指名回答,师板书:刻碑洗字 刻东西
2、两名学生分别读“刻碑洗字”部分。(6、7段) 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好在哪?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3、师:自读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能表现出张石匠的手艺高超?请你用声音来传达出张石匠的手艺高超。
多媒体出示:活干得干净漂亮,那些字的点、钩、挑、捺,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4、对比看小伙子的手艺,读中体会。
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就是那“飞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更使人惊奇的是,和纸上的字对比,大小、章法、布局分毫不差。 出示图片,解释“楷书”“草书”“飞白”。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
5、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生将小伙子与张师傅从刻字难度、速度、成品的精美度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张石匠服气了吗?读出有关句子。(第八段的句子) 过渡:张石匠服输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服气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比赛前张石匠的一番话,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张石匠的话)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相机板书:看不起---不服气)
“怕”可以换成什么词?预设:也许、莫非、可能、难道------从这一个字中你能体会出此时张石匠是什么心情?板书:不服气。 过渡:既然张石匠不服气,就再比一次吧。这次比什么? 理解“七棱八不齐”,说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石头来刻东西? 既增加了难度,希望让自己大显身手,又可以难住小伙子,让他败下阵来。
6、在这次比试艺不如人的情况下,张石匠回家刻石链时会想些什么?请说一说。生联想汇报。
7、过渡:看来张石匠这次比试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时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九自然段,画出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结果的句子。
2、读一读、品一品。
3、同桌互相说一说。
8、汇报:第二次才艺大比拼谁更精彩?理由是什么?
学生从算盘的大小、灵活度、精美几方面进行汇报。 教师出示算盘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9、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知错就改 说到做到 耿直 相机板书: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问:张石匠的举动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联系实际谈。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四、拓展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后给你什么启示?
2、教师结合板书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续写课文。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即使高人一筹也不要骄傲,要向更高的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句俗语。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五、作业
续写《张石匠拜师》
板书设计:
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 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艺无止境的道理。学习张石匠知错就改和小伙子谦虚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认识“捺、啧、档”3个生字,正确书写“碑、输、楷”等11个生字,读懂带生字的词和重点语句。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导入: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在太行山脚下就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有一天,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民间故事。(板书课题)
2、审题:看文题,可知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拜师学艺,是很平常的事,张石匠拜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从课题入手,在平常中寻不平常,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思考、提问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谁能把文章读得准确、流利!
1、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读书,读中圈出生字新词,并自认自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激励赛读),师生共同围绕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进行评价(在读中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纠正读中的问题)。
3、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内容概括,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初读感受等。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以便不断找准新的交流切入点。)
【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重视读中的点拨与评价,能增强学生读书的主动性,训练的实效性;及时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提高学生读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细读对话,初识人物
过渡: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也很善于思考,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看一看手艺高超的张石匠心甘情愿地拜小伙子为师的前因后果。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5自然段,把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画出来,仔细地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批画。
2、展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
忽然来了一个小伙子,毫不客气地插嘴说:“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张石匠咧咧嘴说:“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小伙子瞅了张石匠一眼,不急不恼地说:“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张石匠沉下脸说:“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张石匠艺高气粗地对众人说:“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3、交流:在他们的对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点拨。(板书:张石匠骄傲)
5、引导学生抓住话语前面的提示语,想象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对话读出味道,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分角色读。
(3)展示读的情况,指名读,鼓励学生带着表情、动作读。
【通过反复品读人物对话,能使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形象和性格跃然纸上,有利于学生对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印象。】
三、观看比试,品赏结果
谈话:既然张石匠看不起小伙子,小伙子也毫不相让,那就只有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请同学们读6-9自然段,看看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
1、学生自读、思考,并边读边圈点批画。
2、交流:师随机板书:刻碑洗字刻东西
3、指导学生读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刻碑洗字的句子,读出各自的特点。比一比,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重点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活干得干净漂亮……丝毫不走样。”特点是:照样子临刻,“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2)“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特点是:看了几遍就自己刻,气势非常,干净利落,分毫不差。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各有特点,但小伙子刻得更好。理由:A?草书难度大于楷书;B?使用的刻法难度大;C?分毫不差。)
5、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抓住描写两个人刻字时的四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读出味道。
【突出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想象,张石匠和小伙子所刻的字的特点便随读而出。这样不需教师作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对比试的答案了然于心。】
第2课时
一、再次比试,感受输赢
谈话导入:经过一次比试,张石匠认输了吗?(没有)(教师板书:不服气)那么,第二次的比试结果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第8、9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品味描写再次比试的部分。
2、学生交流,深入悟读。教师提问:在两人拿出作品之前,用同一个词“不慌不忙”写了两个人的神情,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两个人都胸有成竹,说明他们都是艺高胆大)从观众表现中的哪个词说明他们艺高?(“连声叫绝”“啧啧称赞”)。
从中,我们感觉到,张石匠和小伙子的手艺确实都是了不起的!
3、如果你是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赛的裁判,你觉得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描写两人所刻出的石链和石算盘的句子,再一次在品读中感受两个人技艺的高超。)
4、从当初的约定,到今天的比赛,在3天的时间里,张石匠和小伙子各是怎么想的,怎样准备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他们3天的准备过程。(提示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5、指名读一读所写的内容。
【此处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课文空白处的补白,更深层次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读出因果,感受人品
谈话启导:“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张石匠此时还有什么话说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
2、交流:(教师板书:自愧不如)
3、这就是张石匠拜师的故事,对于他的举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耿直、守信、知错就改、有胸怀)
4、你从小伙子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5、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
3、课后搜集与本文有关的“谦虚谨慎”“艺无止境”等方面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8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 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通过品读感悟,体会用总分的方法叙述一个场景,并学习老舍先生具体细腻的描写和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3、运用总分的方法, 写一个片断。
教学重点:
学习老舍先生具体细腻的描写和总分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围绕一个特点进行多方面细致生动地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知道北京的春节很长,有一个多月,可是老舍先生却只选了六个特殊的日子,谁能说说?(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而在这六个日子中, 老舍又只选了其中的几个日子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你们看出来是哪几个日子了吗?
生答。预设: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请生说说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预设:这是北京的春节中有代表性的日子,是最热闹的日子。
师:是呀!老舍就是这样抓住了几个典型的日子,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他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是却一下子把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二、阅读课文
现在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最热闹的(除夕、元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除夕、元宵写热闹的。
1、默读第7、11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两个日子写热闹的?
2、小组交流。
3、汇报。
预设
除夕
①开头第一句,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概括出除夕的特点热闹;
②作者从香味、色彩、声音等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③问:还能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提炼写作要由条理、层次性)
元宵
①总分(先写总貌,再分写它的特点)
②排比(写出灯的种类多、材料、造型)
③用词丰富
三、堂上练笔
1、北京的除夕热闹非凡,广州的除夕也毫不逊色。谁知道广州的除夕什么地方最热闹?(花市)
2、播放花市的图。
3、如果让你写这个场景,你想介绍花市的什么特点呢?
出示句子:广州的花市真 。
问: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特点?
4、练笔
5、组织部分学生展示练习片段,相机点评
四、总结全文
教师回顾总结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总 分(条理、层次)
除夕 热闹 味觉、视觉、听觉
元宵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