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最新3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最新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1、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准备老北京过春节的有关图片,资料等
2、学生搜集、整理并熟悉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等图片,资料
3、生认真预习并完成好本课的导学稿
4、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难忘的寒假生活
二、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4、师小结学生发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文中重难点词语(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并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的“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默读课文,完善导学稿,做好小组内交流的准备。
(自学内容以导学稿为蓝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自学完成)
2、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中心发言人和汇报形式。
3、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重点写了哪些日子人们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归纳: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描写,展示朗读。
(重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五、拓展对比,感受写作特点
1、认真阅读文后“阅读链接”,思考在写法上与《北京的春节》与何不同。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相机点拨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语言的特色等方面来体会。
3、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课堂小练笔:运用自己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过春节的情景。
(若时间充足可展示部分学生已完成的练笔作业)
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的作业
2、读《理想的风筝》中第51到65页文章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3
一、警句激趣,导入新课
1、电脑屏幕显示以下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先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文言为的氛围。)
2、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看来同学们对我国文言文的魅力有所领悟,并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今天,我们就来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关尹子教射》。(板书课题:关尹子教射)。
二、读通文章,疏通文意。
1、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同样也适合我们现在学习文言文。由于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所以朗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读文言文的速度要放慢;二是要注意停顿。师范读,并出示该停顿的地方: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现在请同学们按以上的停顿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3、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
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齐读
三、读懂文章,自悟句意
1、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除了要读得流利准确,还要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中矣不知所以中退而习之
三年知所以中守而勿失
(设计意图:弄懂每一句话是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让学生试着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四、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句子的意思,并把不懂的句子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来研讨。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先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再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教师应适时点拨的是:
(1)有关词语的理解
“中”:是指射中了靶子。
“所以”:表示……的原因。
“者”:相当于“的”的意思。
“退而习之”:列子告辞回去,继续学习射箭。
“守而勿失”:你要记住之所以射中的道理,不要违背它。
(2)意译和对译的区别
课文后面给的译文是意译,即根据文言文的整体意思用现代汉语对文章内容进行的表述。它不是课文一词一句的古今对译,如果课文的前部分是一词一句的对译,会是这样: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子,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子吗?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能算学会射箭。”列子告辞回去学射箭。把这段话与课文后的译文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对译的语句欠连贯,甚至有些地方没说清楚。译文比较注重现代语言对古文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所以,加上一些译者认为应该增加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使译文更通顺、更连贯。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在学生自渎自悟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在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意思。再对照课文后面的译文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重点点拨的是: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意义与译文的区别,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意义内容。
五、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的问题:
(1)讨论: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谈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3、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事例多角度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的见解。
(设计意图:学史可以明智,而明知的关键就是从顾问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我结合本学期的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先让学生质疑,再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的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入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见解,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学习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遵循规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思维。)
六、拓展、课内外延伸
1、补充课文的结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课文结尾的理解。
原文结尾还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先让学生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再出示这句话的解释。
(设计意图: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明白文中的道理适合于做任何事情)
2、补充课外的两篇文言文故事:《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把这两篇文言文故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方法自由朗读这两篇文言文故事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教完课文后,从《列子》这本书中选取《愚公移山》和《杞人忧天》这两篇文言文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两篇文言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锻炼学生借助注释读通文言文的能力。)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和老师发给你们的这两篇文言文故事都选自哪里?(学生回答)对了,它们选自《列子》这本书。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列子》这本书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了解《列子》这本书,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又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训练了本学期的另外一个训练重点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26、关尹子教射
中矣不知所以中退而习之
三年知所以中守而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