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正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丹顶鹤美在哪里,并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有感情朗读课文,进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而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文第3小节丹顶鹤体形美、姿态美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挂图;

2、投影片;

3、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谁再来读一遍?

你为什么要这么读?我们照样子再齐读一遍。

2、真好,引背第1小节。

二、新授精讲第2小节。

1、同学们,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丹顶鹤,你觉得它美丽吗?为什么?(板书:颜色)

2、课文第2小节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颜色,自己读一读。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丹顶鹤有哪些颜色?

你们能将手中的丹顶鹤变得漂亮吗?动手涂一涂。

3、哪位同学将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一下?哦,你为什么要涂这些颜色?能用书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4、现在,看看手中的丹顶鹤,你觉得它怎么样?(板书:美)

是啊,你能将这一小节美美的读给大家听吗?自己练一练。指名读,齐读。

5、现在,老师这儿有两个句子,请小朋友们来比一比:

丹顶鹤头顶是红的。

丹顶鹤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

指名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话好?为什么?

6、哦,老师明白了,你会读好它吗?

指名读,照样子读。

7、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8、现在,你一定对丹顶鹤漂亮的样子记得牢牢的了,谁能看着图背给大家听。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不会的小朋友可以偷偷地看书。

三、精讲第3小节

1、丹顶鹤不光颜色漂亮,引人注目,还有许多逗人喜爱的地方呢?书上的第3小节为我们做了介绍,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再在你的学习小组里说一说,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2、学生分四人小组边读边想边体会。

3、交流。

(1)长(板书:形体美)

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指名读,男生读。

(2)第3句话

(幻灯出示)你觉得它美在哪儿呢?(板书:姿态美)

谁能把这么美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听,小组读。

(3)传说

你真聪明,还知道“仙鹤”这个名字的由来,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一听。

4、质疑

5、多么美丽的丹顶鹤,你能在脑子里记住它吗?老师提示一下,可以借助动作。

6、学生练习,指名背。

7、齐背。

四、精讲第4小节

1、这些丹顶鹤真漂亮,有美丽的颜色,美丽的体形,还有美丽的姿态,难怪大家都喜欢它们,它们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黄河之滨,开始了新的生活,瞧,它们多快乐。(幻灯)

练说: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大家看着图,用上,自己练一练,指名说。

2、书上有一个词语写出了丹顶鹤幸福安宁的生活,自己读一读第4小节,找一找。

(板书:无忧无虑)

3、它们生活得很幸福,书上也写得很美,老师相信你们能读得更美,谁来试一试,女生读。

4、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已经记住这一小节了呢?练一练。

5、指名背。

五、背诵课文。

小朋友们能把这篇课文连起来背一背吗?不会背的小朋友可以看书。

六、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丹顶鹤为什么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吗?是啊,你们还知道有关丹顶鹤的什么知识吗?

如今,世界上像丹顶鹤一样的野生珍稀动物越来越少了,我们从小就应该保护它们,和它们做朋友。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小朋友们回去后将丹顶鹤的美丽和它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朋友听,让我们一齐来做动物们的朋友,好吗?

七、练习写字

1、大家的课文学得真不错,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的字写得怎么样,我带来了两个字,它们都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不同吗?

2、教师示范。

3、学生描红,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躯 躯体 躯壳 七尺之躯

妨 妨碍 无妨 不妨

碍 妨碍 碍事 碍眼

侵 侵略 侵占 侵权

伪 伪装 伪劣 伪证

谋 计谋 谋生 出谋划策

损 破损 损坏 损失

毅 毅力 坚毅 刚毅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文。文章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的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本文结构清晰,由蜘蛛的外形写起,说到它们独特的身体机构和高超的结网技能,最后说到斗敌的方式。文章头绪简单,重点突出,作者抓住了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介绍,不求面面俱到,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也是只说主要特点,不求详细完备。所以,全文读来清朗自然,晓畅明白。

2.教学重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3.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

(2)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4.教学突破点: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

(2)通过揣摩重点语句,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 。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蜘蛛捕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蜘蛛捕虫时遇到了几种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你能用成语概括出这几种情况吗?

一是势均力敌、反败为胜,

二是克敌制胜、稳操胜劵,

三是无可奈何、主动放弃。

4.从蜘蛛不同的捕虫方式上看,你认为蜘蛛是种什么样的昆虫?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

朗读全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也亲自去观察蜘蛛,说说你们看到的蜘蛛给大家讲讲吗?(指生汇报,课前学生可以把观察到的蜘蛛拍下来,给大家展示。)

2.你们还想了解有关蜘蛛的更多知识吗?

板书设计:

蜘蛛

外形特点

织网

聪明 对付侵略者

对待苍蝇

对待强敌

资料索引与精华:

【世界上最小的蜘蛛】巴拿马的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小蜘蛛,体长只有0.8毫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蜘蛛。

【猎人蛛】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世界上的蜘蛛。大的有半斤多重,有八条腿,相貌丑陋,但却是捕捉蚊虫的好手,凡敢于来犯的蚊子无一生还,具有猎人般的本领。

【与植物合谋吃人的蜘蛛】在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些森林或沼泽地带,成群地生活着一种毛蜘蛛。这种蜘蛛喜欢生活在日轮花附近。原来这种花又大又美丽,很能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吸引到它的身边。不论人接触到它的花还是叶,它很快将枝叶卷过来将人缠住,这时它向毛蜘蛛发出信号,成群的毛蜘蛛就过来吃人了,吃剩的骨头和肉,腐烂后就成了日轮花的肥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析

《南沙卫士》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12册第六单元的拓展课阅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英雄”,学生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要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教育,重新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学生为国争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本文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受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高温,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卫士却勇敢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赞扬了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作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教学设计

本次高年级组的献课研究专题是“长文短教”,这篇文章不仅篇幅很长,而且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上。因此,在设计和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促悟。

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悟:

1、围绕缺水,课文具体讲述了哪几个事例?

2、缺水该给战士们带来了哪些困难?

3、面对这些难题,战士们想了哪些办法

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研究、探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完成之后进行全班交流,七个事例学生找得非常准确,描述也比较完整精练,准确地理解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找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感情朗读体会,深刻感悟了战士们高尚的品质。

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面对何正会的遗体,大家为什么流眼泪?又为什么用热水给他擦洗身子?

2、为什么把太阳花定为南沙的礁花?围绕这几个“为什么”,引导孩子们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句子和关键词语反复朗读感悟,然后和同桌认真交流讨论,并边理解边做批注,同时教师给予适时指导,要求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来准确回答,谈自己的理解、感受,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最后,我让孩子们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重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来给“英雄”下定义,或者说你心目中认为的英雄,孩子们都认真地写了下来,有的孩子写得非常好,理解非常准确深刻,重新定义了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含义,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课后反思

这是根据教研组研究专题设计和教学的一堂课,长长的一篇课文,丰富的课文内容和思想内涵,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这是一次挑战。但课堂效果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尝试的,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引导他们学习的领路人。这种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领他们理解、分析课文。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应该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深刻感悟战士们的高尚品质之后,才可能用那么精彩的语言给“英雄”下定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4、反馈。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提供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一~三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3)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

(4)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

2.教学第二部分。

(1)生读五个俗语,听说过吗?看看各自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

(3)教师适当补充。作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本地也有俗语,请同学回忆生活中知道的当地俗语。(交流、讨论)

(2)指名说一说,评议。

(3)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指导读准字音。

2.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3.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明白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4.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5.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第三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指导观察书写格式,指名说说书写时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的?提醒学生注意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4.练习描红,及时小结。注意行款布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注意解释时的态度,说话要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表达是否流畅、准确。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弄清本次口语训练的要求。

3.指导:

(1)读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应该怎样去解释。

(2)分组分问题练说。

(3)从三中情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想清是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

(4)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4.反馈。

(1)指名说说被人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

(2)说说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后有什么收获?

(3)评议小结:说话的与其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响亮,速度要适中。

教后小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从品味语言入手,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喝粥产生的各种情感。

(2)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世情所折射出来的沧桑,从而理解文旨。

分析学生:

学生学习过张抗抗的作品《故乡在何方》,对作者的有关生平情况已有所了解,为本课堂中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喝粥”这一生活现象比较熟悉,但是缺乏思考与认识,更不善于对生活现象作生动描述。

课文的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内朗读。因此,在接触文本探究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必须作一定预习工作。

学习类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程序性知识学习相结合。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时安排:两教时。

授课班级:东门中学初二7班。

教学方法:探究质疑,合作学习,学导结合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课题。

▲教师让学生回忆作者张抗抗的生平资料。

▲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出示预习要求:

一、读课文,清除文字障碍

要求给下列字词注音:粥、粳、黏、翘、芍、舔、罄、炮制、豌、楂、犷、熬、舀、 煲、焖、舂、匮、掰、迭

二、思考与探究:

1、 你认为文中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哪些句子描写得生动形象?哪些字词写得极富有表现力?(请作圈划)

2、 作者写了自己哪些时期的喝粥经历,各有些什么感受?最终得出什么启示?

3、 结合课文的内容质疑,提出你最想提的问题。

▲要求学生做自读笔记。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出示课题并要求齐读。

询问:“稀粥”这东西同学们喜不喜欢喝?

作家张抗抗可以说是喝稀粥长大的,在她的《稀粥南北味》中, “南北”指的是什么?作者记叙了自己哪些时期的喝粥经历?她喜不喜欢喝粥?她对喝粥有些什么感受?

大家化五六分钟时间对这些问题作些思考,并作好回答这些问题的准备。

二、 指导探究文本

层次梳理: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22段。

作者记载了自己两个阶段三个时期的喝粥经历:

①童年与少年时代,在家乡浙江杭州喝大米粥;(稀粥初级阶段)

②青年时期时代,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小米粥;(稀粥初级阶段)

③偶尔回祖籍广东访亲时喝鱼生粥、煲粥等(稀粥高级阶段)

留意文中的两个过渡段:9段、17段。(它们作了怎样的过渡?)

品读揣摩:

你认为文中哪些段落写得?说说自己的理由。(启示探究文本)

1、 关注课文③—⑧段

指导品读关键词:

喝(吃)粥;飘起香气;一抢而空……

指导品读表述生动的语句:

◆ 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样……

◆ 滚烫的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 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是见锅见底,一抢而空。

◆ 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

——作者对喝粥的感受:有些单调、别无选择、出于习惯、某种需要……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探究:母亲爱粥如命,祖母舔净粥汤碗底,作者为什么却时常不满?……饥饿使然)

2、 关注课文10—16段

指导品读关键词:

涌入;

指导品读表述生动的词:

◆ 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灿,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

◆ 它的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馇子里熬出的粘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旷和力量。

◆ 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稀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 小米粥比之大馇子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

◆ 每天每天,几乎每一餐每一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

——作者对喝粥的感受: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探究:在父母的羽翼下过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大米粥居然食之无味无趣,独自在外,屡尝人生艰苦,小米粥却食之津津有味,为什么?……化作自己闯荡世界的精气。)

3、 关注课文18—23段

指导品读关键词:

指导品读表述生动的语句:

◆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以其五彩斑斓的颜色和别具风味的种类,呈现在我面前

◆ 鱼生粥其味鲜美无比。其粥人口便化,回味无穷,其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它求

◆ 阿嫦的早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再喝,每天早晨都喝得肚子溜圆才肯作罢,而且内容丰富,色泽鲜艳——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真像是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

——作者对喝粥的感受:白而黄的稀粥“初级阶段”,跃入五彩缤纷的“中级阶段”。稀粥的功能也从一般聊以糊口、解决温饱的实用性,开始迈向对稀粥的审美、欣赏、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

(探究:作者如何突出鱼生粥的鲜美无比?……与“烧鹅乳猪蛇羹野味”对比)

4、 探讨文旨

作者从喝粥的经历体验,谈到了自己对喝粥的认识。她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2)稀粥这玩艺,历经岁月沧桑朝代更叠而始终长盛不衰的种种魁力。……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有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和积习。

(25)节:“……贫穷。粮食的匾乏加之人口众多,结果就产生稀粥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食物……”

(26)节“如今……喝粥是因为祖先遗传的粥的基因……”

(27)节“……粥是贫穷的产物,也是时间的产物……”

——告诉人们:要懂得生活的甘与苦,要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多一种人生经历,多一份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反而充实。

三、课堂小结:

作者述说了她人生道路上与喝粥有关的一段经历,她深切地体验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喝粥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人们对它的感受也会不完全一样,内中折身着世情与沧桑真是:少年不识“粥”滋味……而今识尽“粥”滋味;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喜见彩虹啊。

四、作业:

亲自实践一次喝粥经历,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粥形及自己喝粥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稀粥的“初级阶段” 稀粥的“中级阶段”

少年时代/杭州 青年时代/北大荒 多年之后/广东老家

〔大米粥(白)→大楂子粥、小米粥(黄)〕 〔鱼生粥(街头)→煲粥(亲戚家中)

白而黄 五彩缤纷

清爽可口∝ 奇妙 过瘾、细腻温柔∝新奇庄严 鲜美无比、回味无穷∝舒畅

(南方) (北方) (南方)

是贫穷的产物,是时间的产物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7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学习课文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介绍及京张铁路。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反馈。

2.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词语:杰出

3.这段的后两句和全文是什么关系?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理解“阻挠”的意思,思考: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阻挠?

3.理解“要挟”的意思,思考: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这说明了什么?

4.当任命为总工程师的消息传出,国内国外有什么不同反应?

5.理解“嘲笑”的意思,思考:他们是怎样嘲笑的?凭什么嘲笑?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本第2、3题。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3段,重点了解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学边做记号的阅读习惯,体会杰出的才华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教学第4自然段

1、出示“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认真读,你读懂了什么?

2、默读第4自然段,在不懂的地方画一个“?”

反馈、交流。

3、出示说的话。

讨论“大概”、“差不多”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4、出示想的话。

讨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

5、朗读在勘测线路中的行动。

三、教学第5、6自然段

1、听课文第5、6自然段的录音。

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2分册P42第7题(1)。

交流反馈:

A、哪个是居庸关?哪个是八达岭?你是怎样知道的?

B、讨论同学们画的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示意图对不对?

C、观看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课件。

D、请一位同学讲解他所画开凿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

出示投影,校对更正。

A、观看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爬坡的课件

B、学生校对,更正自己的示意图

C、用铅笔作火车,演示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爬坡的过程

5、你认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课文的第3段。下节课,我们将深入讨论学习为什么说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四段,指导学生用“周密、藐视”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

1、自读这一段。

2、讨论:修筑铁路的结果怎么样?当初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藐视我们的?以什么给了他们一个有力的回击?

3、现在,当初嘲笑我们的帝国主义者会怎样想呢?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小结课文

为什么说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四、课堂延伸

在的塑像前,假如你是一个来中国旅游的外宾,当你看到留下的伟大工程,会说些什么呢?

五、指导造句

用“周到、藐视”造句。

六、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7两题。

附板书:

20、詹天佑

杰出爱国

毅阻挠要挟嘲笑

然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接回

受 勘测线路击

任 开凿隧道提前竣工

务 设计线路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组反映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感情色彩的不同;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弄清“破釜沉舟”这个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并能完整地讲述故事;

3、围绕“你赞成养小蝌蚪吗?”的话题,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4、以“我的收藏”为主题作文。本此习作主题鲜明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具有的气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准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大意。

2、了解学生读词以及词语理解情况。

3、要求学生上下比较读词,相互交流:从读词中发现了什么?

4、全班汇报,教师总结。

5、词语运用练习:用相对的一组或几组词语造句。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请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感悟,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1)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骄阳下,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对比”表现方法的好处。

3、同样让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比较哪一段话给自己六夏的印象更深刻?在对太阳花情感的表达上哪一段更鲜明?让学生自读自悟中,明白“拟人”的美妙作用。

(1) 在骄阳下,牵牛花枯了,美人蕉谢了,富贵的牡丹也焉了。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 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的哪些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他的行为里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

4、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你赞成养蝌蚪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先自己读一读课本,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将赞成养小蝌蚪与不赞成养小蝌蚪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然后分别开始准备辩论的材料。

3、设计交际场景,提出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反驳及时,语言文明。

4、正反双方开始辩论。

5、评议总结,提高交际语言的表现力。

习作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的收藏”。

习作的具体要求有:

1、通过具体的描述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藏与众不同。

2、写清楚自己收藏的来历和收藏的原因。

3、突出收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建议:

1、引言导入,激发兴趣。

你有收藏的爱好吗?在你的抽屉里,都珍藏着哪些“宝贝”?是几颗美丽的雨花石,还是一个自制的飞机小模型?是从遥远的地方寄来的精致贺卡,还是一枚意义非凡的纪念章?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自己的收藏吧!

2、展示收藏,介绍收藏。

(1)拿出自己的收藏,告诉同学自己心爱的收藏是什么?

(2)具体介绍自己的收藏。可以介绍它的颜色、形状、种类以及相关的知识。

注意:根据收藏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的介绍方式。

3、回顾收藏来历,揭示收藏原因。

(1)它有什么来历

(2)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3)“我”喜欢它的原因。着重谈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4、独立构思,完成草稿。

5、交流草稿,师生评议。

6、指导修改,完善评议。

(1) 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诚恳。

(2) 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楚,语速、声调要适当,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具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小帆想在寒假里参加田径训练队,父母希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机会,他很矛盾。

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交流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困境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交流,指导评议。。

5、拓展延伸,小结激励。

(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矛盾。

(2)鼓励同学们热心出好主意,明晰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第四、五课时 习作:我眼中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留心周围的人,注意观察,抓住人物个特点。

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是什么原因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 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 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 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导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交流评价,赏识激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CAI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 桃花心木)

(二)初读,自学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的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一)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挑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挑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

2、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6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指导诵读《苏武牧羊》,大体把握意思,想象这段经典爱国歌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主人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声调、节奏等诵读技巧,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感染和激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行。

教学重点:

联系历史背景,理解这段词的大意,体会苏武的爱国情怀,通过诵读表现出作者对汉王朝汉、汉天子的忠贞不二。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歌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带领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雏音小试我能行

1、导入语:前一阶段,我们阅读了大量爱国志士的经典篇章,老师这有几幅图,看你能联想起哪个爱国名人或哪首爱国名篇?敢不敢挑战自己!

我知道同学们掌握的爱国经典诗词远不止这些,有的能熟练地背出来的,有的还能唱出来,真好!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经典文字,请看。(出示文字)要想得到它,请先记住老师的秘诀。(点击课件)

二、诵读要领一二三

一读通 读准自音,注意停顿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相机正音。多音字“难”“教”。

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段文字字数相等,还押韵呐,如果除了标点符号外,会断句的话,读起来更有,更朗朗上口。

4、师生接读,读完画出停顿记号“/”。句号比逗号停顿时间稍长些,那节与节之间就更应停顿了。

5、生自由读:读对,读顺,读出节奏来。读给同桌听。

二读懂 对照注解,读懂大意

1、请大家对照注解默读,相信你一定能读懂这段文字。

2、了解苏武的身份(使者),牧羊时间(19年)、地点(北海)、原因(被匈奴扣留)。【指名说大意】汉朝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19年,历尽艰辛,不辱使命。

三读好 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1、请女生读上段,男生读下段。听着这两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可抓住词语或句子来想象画面,再逐句指导读。

指导读“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环境气候:是啊,匈奴地处北方,气候非常寒冷。(冰天雪地、北风呼啸 、人迹罕至、辽阔又荒凉)

评价语:你可真会读书,还知道通过语气的延长来体现时间的漫长。

抓住“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指导读。

北海气候非常寒冷,特别是冬天,北风呼啸,纷飞。

北海荒无人烟,一年到头白雪皑皑,连鸟兽也很难见到。

在这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举目无亲,与他做伴的就是那群根本不会说话的公羊和那代表汉朝的符节。(评价语:你这样处理,读出了苏武的孤独,真好。)

渴了,抓一把雪塞进嘴里;饿了,撕下身上一块羊皮毡片大嚼。你可知道,这实在难以下咽,难以消化,更难以抵御严寒呐。冷了,只能抱着羊儿取取暖。

(评价语: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苏武生活的艰难。)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在老师的情境设计下读。】

指导读“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白发苍苍的老母亲那期盼的眼神,望眼欲穿啊。(引导语:老母亲盼儿归,心急切呀!提示学生语速加快)

是啊,妻子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

苏武岂是铁石心肠,他也是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他又何尝不思念他的老母亲,还有独守空房的妻子呢!却只能在梦中相见!——无尽的思念,痛苦的思念啊!

【齐读,师范读,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语速由快到慢,语调逐渐变轻,谁梦谁三个字断开,但音断气不断。生练读再齐读。】

过渡:同学们,苏武在北海牧羊整整19年,6935个日日夜夜啊,寒冷、饥饿、孤独,思念,个中艰难只有苏武自己知道。但他心里想的是什么?(直接出示句子)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指名读【点评:对,关键词就是要重读。】

过渡:单于曾先后派谁和谁来劝苏武归降匈奴?任你单于怎么威逼利诱,我苏武“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绝不归降。(直接出示句子)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xiōng)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苏武用坚定的立场,坚贞的意志,让匈奴对汉朝拱手称颂。

【这里可读得激昂些。师边范读边加动作,生齐读。】

3、读到这儿,你想到用哪些词来形容苏武呢?

对,这就叫气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4、像我们读过的朱自清、陶渊明等也都具有这样的民族气节,可敬可叹啊!

三、声情并茂有妙招

1、同学们,诗也好,词也罢,如果不能像演奏家那样将它出来,实在不能体现它的魅力,不足以吸引人。谁愿意让我们领略一下这段文字的魅力。

(指名一男一女分读。)

2、知道他们为什么能读好吗?不一定每一篇都读得字字铿锵,句句激昂。

语速有快慢 语调有高低 语气有轻重

3、过渡:让我们带着敬佩,伴着音乐,一齐声情并茂地诵读这段文字。

4、同学们,爱国志士苏武的光辉形象与天地同在,于日月同辉,课后推荐大家阅读《苏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