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里是编辑枫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5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2、导入新。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出示教材41页例题。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问题:
上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同桌合作填表。
仔细观察表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比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出示教材41页下面例题。
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把表格填写完整。
汇报填表的结果及依据。
观察表格,汇报发现。
师: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个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x和表示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3、判断成正比例的量的关键。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师: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提高
1、解决教材41页的问题。
引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学生自由交流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说明原因。
2、判断。
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圆的面积和圆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一辆卡车每次运货的`吨数一定,运的总吨数与运的次数成正比例。总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正比例。
出勤率一定,出勤人数与应出勤人数成正比例。
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是否成正比例,加深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在比较中思考成正比例的量的显著特征: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再辅以大量的判断题检验学习效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指导: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角学了些什么。 探索例5时,应当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说题意,使学生明白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画、试试,再来讨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7~11题、探索与实践12~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
2.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2.做练习四第9题。
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60。
3.做练习四第10题。
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
4.做练习四第11题。
出示题目
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做练习四第12题。
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
6.做练习四第13题。
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
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7.做练习四第1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
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
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难点名称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4.改变存期,本金不变,存期由一年变成两年,两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钱?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个月,6个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现在计算是多少?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
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5)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6)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组有20人。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当堂测评
练习十第4、12、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请教优秀学生,做到“一帮一、兵强兵”。
设计意图:
继续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以方便学生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