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画杨桃优秀14篇正文

《画杨桃优秀14篇》

时间:

《画杨桃优秀1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画杨桃ppt】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画杨桃 1

一、导入

上课,同学好!(老师好)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很兴奋:杨桃)对!你们怎么知道的?(看书上资料袋)谁来读一读?(生读)看样子你课前预习课文了,真是好习惯!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11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

(一)请同学们迅速把书打开第41页,听清老师的要求:自己大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同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开始!(老师要走入学生中间,认真巡视与倾听,发现问题帮助他)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读完了,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师:谁来领着大家读读生词,你领读得很清楚。同学们看这些生字在字音或字形上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同学们的识字习惯真好!让我们开火车再读一读!

恩,真不错!这回,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同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在美术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都嘲笑我,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教育)

三、精读课文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作者在美术课课上是怎样画杨桃的吗?

师:同学们概括的不错,有自己的见解。那你们知道作者“我”在美术课上是怎样画杨桃的吗?

生:有一次……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你说得非常好,那课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写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板书我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师: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画的很认真,很仔细。

师:所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杨桃呢?

1、师: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杨桃呢?

生:因为他记住了爸爸的话(或者教诲)。(一旦学生没有找到: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听谁的话——老师、爸爸妈妈的话,那课文中的爸爸又是怎样教育我的呢?)如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老师就说: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如果学生直接读课文里的话。等学生读完,老师就说:你读得真不错,你请坐。好,请同学们把书放下,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我读……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师:同学们看,这里的“叮嘱”是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嘱咐的意思!告诉。。。

师:什么是想当然啊?(生:想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那画走了样呢?(就是与实际不符!把方的画成了圆的,把圆的画成了方的。)从这段话你能看出什么?

生:父亲很严厉。

生:父亲教育我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生:父亲教育我要按照物体的形状来画。

3、师:孩子们你们体会的真好!那你能不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父亲的话呢?好,自己先练习读一读。生练读。师巡视参与学生中。

师:谁来读一读? 师点拨:你真是一位严厉的父亲;慈祥的父亲;严肃的父亲。

(三)理解3——17自然段

1、师过渡:我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画杨桃的时候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就这样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同学和老师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3——17自然段,用笔画出同学们的表现和描写老师动作的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2、师: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的态度如何呢?(生:哈哈大笑  都来嘲笑我  都笑话我)(板书:在第二行同学  嘲笑→   )

师:于是他们说你读(生读)——杨桃是……?接着你再读(另一生读):倒不如说是……

3、老师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谁能说一说描写老师的动作词有哪些?(课件出示这句话并把动作词加大变色:看  到   坐  审视   回到  举起  问)

4、师:什么是“审视”(就是仔细看)(反复的看)

5、师:从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词你能体会到老师在干什么呀?

生:老师在观察,反复的看!

师:对!老师在审视我画的杨桃。(板书:第三行  老师  审视)

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老师想看看坐在“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到底是什么形状。

师:当老师看完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像不像?”

同学们怎么说的?(生:不像!)师:那像什么(生:像五角星!)

6、师:老师听完同学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板书第三行  老师  审视→严肃)。

7、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生:因为老师发现同学们没有站在我的角度观察到杨桃的形状,他们只是盲目的嘲笑我。你能够理解此刻老师的心情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师:(无论回答的怎样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在不同角度看一看重点是侧面和正面)

好了,同学们让我们看看大屏幕上的杨桃:左面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五角星吗?(不是!)右面的呢?(不是!)中间的呢?(是!)所以,从我的角度观察,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对吗?(生:对)因此当老师 “半晌,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

生:好——笑  师:还是在嘲笑我对吗?(对)

师:什么是“半晌”(生:过了好长时间、好久)说明我们的老师在——(思考) (板书第三行  老师  审视→严肃→思考)老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师:此时我们的老师想做什么啊?

生:老师想让同学们站在我的角度观察杨桃的形状。

师:你理解了,你明白老师的用意了。

师: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你现在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生:“不……像”

师:“那么像什么呢?”

生:“像……五……五角星”

师:“好,下一个。”

就这样老师让同学们一个一个的这样观察下去,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啊?

生1:说话吞吞吐吐

生2:不好意思(或师:也就是有一点不好意思)。

(板书:在第二行同学  哈哈大笑→不好意思)

师:哎!你们真聪明!这里的省略号就是说明说话吞吞吐吐,这个省略号用的真妙啊!能让我们看出课文中的同学——师:知道——生:错了!

8、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3——17自然段,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老师,还是同学?(生自由选择)喜欢谁就读描写谁的那一部分,注意要读出老师的——严肃,同学们——从嘲笑到不好意思的态度变化,好!自己在下面练习分角色朗读吧!

9、师:谁来试一试?其他的同学注意听看谁读得好。(师读旁白)

谁还想读?这么多同学呀!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先读到这儿,下课了自己找时间可以读给你们班的老师听一听好吗?

好,请同学们把书放下。

(四)小结:看指板书内容: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1——17自然段,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从父亲这句话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啊?

生:画画时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师:父亲的话只用于画画吗?

生:不!生活中也可以……(一个人)

师:也就是父亲教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

正因为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所以我在美术课画杨桃时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由哈哈大笑到不好意思,文章这种对比的写作方法让我们与文中的同学们达成了共鸣——知道自己错了,看到“同学们”此刻的表现我们老师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11、画杨桃

我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同学  哈哈大笑→不好意思

老师  审视→严肃→思考→

父亲      实事求是

画杨桃 2

【教学目标】

1、认识“嘱、审、肃”等6个生字,会写“叮、嘱、排”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3、学生懂得无论做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1、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是否喜欢画画。

2、教师出示实物杨桃,并做简单的介绍,然后把它摆在讲桌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如果这时让同学们把看到的杨桃画下来,每个人将会画成什么样子。

3、教师提问:“究竟该把看到的杨桃画成什么样子呢?”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在纸上简单地画一画,并作简单的交流。

学生齐读课题。

观察实物,即兴画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自己的身心一下子投入到了“画杨桃”的情景中,达到了“心”与“文”的结合,“情”与“境”融合。自

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识字,熟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 全

1、教师出示词语,组织学生交流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的情况。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熟读课文的情况。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

学生读准字音,然后读课文中的句子,找出近义词。学生读准字音,然后采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汇报熟读课文的效果。

课文主要写图画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画杨桃,“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都笑话“我”,老师向同学们说明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样子的原因。  给学生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词语、自主了解课文内容创设条件。指

1、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叮、嘱”的结构和“熟、悉”两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按要求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写字练习。

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

教师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导入新课。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重视对学生朗读情况的检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朗深

读刻

感理

悟解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楚在一节图画课上,老师要同学们画杨桃,“我”是怎么做的,自我感觉画的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我”画的杨桃和真正的。  学生通过读第2自然段知道:在一节图画课上,老师要同学们画杨桃,“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全

1、教师出示词语,组织学生交流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的情况。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熟读课文的情况。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

学生读准字音,然后读课文中的句子,找出近义词。学生读准字音,然后采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汇报熟读课文的效果。

课文主要写图画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画杨桃,“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都笑话“我”,老师向同学们说明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样子的原因。  给学生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词语、自主了解课文内容创设条件。指导写字

1、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叮、嘱”的结构和“熟、悉”两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按要求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写字练习。

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朗

1、杨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觉得画得很准确。

2、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爸爸是怎样叮嘱他的,深刻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看一看同学们看了这幅画态度上有什么变化,老师看了这幅画神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理解。

6、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18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7、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老师的话所包含的意思:

⑴ 教师指导学生弄清楚教师说了几句话。

⑵ 抓住重点句子深刻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生通过读书与实物比较知道,真正的杨桃是近乎椭圆,而“我”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的什么东西。

“我”自己认为画得很准确,那是因为“我” 是按照爸爸的叮嘱去做的。

学生通过读第1自然段,先理解“想当然”的意思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然后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意思:画画的时候,要以观察为基础,看成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要实事求是。

学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1、当“我”把被同学们笑话的时候,老师非常认真,走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

2、当老师举起“我”画的画问同学们“我”画得像不像时,大家都来讥笑“我”。这时候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3、当同学们知道自己随便嘲笑别人错了的时候,老师的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说了四句话。

第二句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就不一样;第三句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第四句讲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让学生经历朗读、理解、感悟的过程,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把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画杨桃 3

教案示例一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

(2)怎样?

(3)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

父亲: 是……就……

老师: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  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  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  、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

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画杨桃 4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我们画过很多东西。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 学生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三、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学生就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 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 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

(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画杨桃板书设计: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作业安排:

一、我会感悟。

复述课文时,重要的内容要讲得详细些。我认为《画杨桃》这篇课文中

(                  )这些内容非常重要,复述时一定要讲进去。

二、指出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

1、“好——笑!”破折号的作用是(          )

2、“不……像”省略号的作用是(           )

三、读句子,想想带点词的意思再选择。

1.老师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审”的意思有:(1)详细,周密认真;(2)知道;(3)一定,果然;(4)审问。在句中应选第(  )种意思。

2.老师总是和颜悦色的对我们说话。“悦”的意思有:(1)高兴、愉快(2)使愉快。在句中应选第(    )种意思。

3.爸爸对我画画要求很严。“严”的意思有:(1)严格(2)严密。在句中应选第( )种意思。

画杨桃 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用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生字词。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课件《画杨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题质疑

1、(视频欣赏)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介绍杨桃)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跟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看了这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

(1)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

(2)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3)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欣赏课件中范读课文部分,感知课文内容,注意生字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生词,同时想想刚才我们提的问题。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叮嘱  审视  严肃  半晌  和颜悦色  教诲

想当然   一生受用

a.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b.齐读生字词。

c.对这些词语有什么不懂的?说一说,共同解决。

d. 请学生回答:▲谁画杨桃?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画得怎样?像不像?(待下节课再讨论)

三、再读课文 ,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2、写图画课上的事从哪开始,到哪结束?请同学浏览课文并想想。

3、那么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呢?(用∥画一画)(1)第一部分(1):父亲教“我”画画时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2)第二部分(2-18):“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们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3)第三部分(19):父亲和老师说的话使我一生受用。

4、你最喜欢读课文哪一段呢?现在让我们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吧。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1、课件出示“会写”生字。

2、学生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3、分析字形,加强记忆,出示课件重点提示笔画笔顺:嘱,肃,晌,熟,悉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组词:悦(  )晌(  )海(  )幅(  )

说(  )响(  )诲(  )福(  )

画杨桃 6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杨桃吗?谁吃过?今天想不想尝尝?

生:想吃。(有的见过,有的没见过。)

师:这节课只要你用心读书,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后就有杨桃吃了,能做到吗?

生:能!(兴奋地)

师:(出示杨桃)看,小杨桃来啦!

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坐在你的位置上,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生:在我的位置上,看到的杨桃是像椭圆形的。

生:我也看到的是椭圆形的,但还有一棱一棱的突出。

师:那就是一棱棱的果肉。这几个同学看到的就像是我们平时一般情况下看到的杨桃的样子。(板书:平时的样子)。

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在我的位置上看到的杨桃是像个五角星的样子。

师:在她旁边的同学,你看到的呢?

生:也是像五角星的样子。

师:哦,他们看的样子挺特别的。(板书:像五角星的样子)。

师:同学们,同样的杨桃你坐在不同的位置上,看到的样子就不同。大家观察真仔细。有一个小朋友像你们一样也在认真观察杨桃,并画下来了,他看到杨桃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节课学习11课《画杨桃》(板书课题)

生:11《画杨桃》(齐读)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生:是谁画杨桃?

生:通过预习,我来解答,主要讲“我”画杨桃。

生:“我”怎么画杨桃?

师: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读书解决,老师帮你们记下来。(板书:1、怎么画?)

生:“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样?

生:我来解答,“我”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的样子。

生:谢谢你的解答。

生:我想知道,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师:这个问题也可以读书解决。(板书:2、发生了?)

生:通过写画杨桃这件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师:记下这个问题。(板书:3、道理?)

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也越来越会问了,像这样的以事件作题目的文章,我们在读题的时候,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件事是谁做的?怎么做的?结果如何?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师:现在我们要开始读课文了,请大家端好书,认真读一遍谭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可以查字典或问同桌,读完课文后再来读生词,开始吧!

生:(自读课文,生词)

师:(出示课文6个生字词)生词会读吗?

生:会。

师:(指生领读,其他生跟读)

生:我来给刘晋铭纠正,“叮嘱”的嘱不念shǔ,要读zhǔ,请跟我读“嘱”“叮嘱”。

生:谢谢你,我会读了。

师:看这节课生字,在认读和写法上你有什么困难或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生:我提醒大家,“半晌”的“晌”不要与“响亮”的“响”混了,“晌”是日字旁,请大家跟我读“半晌”。

生:我提醒大家“教诲”的“诲”要读“四声”不要与“悔”混了,请跟我读“教诲”。

生:我提醒大家“严肃”的“肃”,下面的撇和点写时要朝外,不要写错了。

师:许瀛彻提到了,“肃”的写法,老师想问问你们,“肃”的笔顺怎么写?

生:横折、横、横、竖、竖撇、撇、点、竖。

师:请注意他写的最后四笔,有不同写法吗?

生:我认为应该是竖撇、竖、撇、点。

师:老师赞同你的写法,应该是竖撇、竖、撇、点,记住了?

生:记住了。

师: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肃”字

(师范写,生书空)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在本上写一个。

(生在本子上写字,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字写得很认真。下面请同桌俩检查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同桌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课文朗读上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谁来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仔细观察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老师到我的位置上审视了一下,然后同学轮流到我座位上看,同学们不笑我了,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生:王杜若,我给你纠正一下,不能说画成五角星,而是画成了像五角星的样子,另外,你说的太多了,能简单点吗?

师:对,谁能帮她再说简单点?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

生:这篇课文讲我在美术课上,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嘲笑我。

师:结果呢?老师引导我们?

生:老师引导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师:对,结果这样说就可以了。同学们,像这样写事的文章,我们就可以用“谁,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方法学习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师:就按这样的方法,同桌再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同桌之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课文内容我们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带着你们提出的“我是怎么画杨桃?”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有想法了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小组交流)

(师巡视,了解,点拨)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想,边读边画。

师:谁来回答?

生:请大家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我认为作者是认认真真地画。

师:好,你说的不错,请大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ppt出示句子)。

你能抓住重点词说说作者是怎么画的吗?

生:(读了几遍句子)我抓住了认认真真看,真真实实的画这两个词理解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大家联系上文再读读这句话,想想作者是怎样认真看,老实画的?

生:(读了一遍一、二自然段)请大家看第一自然段,“父亲经常叮嘱我要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师:孩子,你找的挺认真,但是你听清老师的问题了吗?美术课上,作者是怎样认真看,老实画的?应该在第几段?

生:在第二段,“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角星的什么东西。”我觉得作者是相信了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画了什么。

师:你讲得真好。

同学们,作者坐在了前排靠边的位置上,看到的杨桃是像五角星的什么东西,(生答),就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的样子(生答),可见,作者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生答)。(板书: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师:认真看,老实画,你们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同学们,作者和你们一样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读到这儿,你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我”是怎么画的吗?

生:我是“实事求是”的画。

师:说得好!(板书:实事求是)

“我”是怎么画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师擦掉问号)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继续读书,找到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书画句子,小组交流)

生:请大家看第一自然段,“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我觉得是父亲教导作者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他才会这样做。

师:你很会读书,抓住了重点句子。请同学们读几遍这句话。(ppt出示句子)

(女生读,男生读)

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你能理解父亲的话吗?

生:我抓住了“叮嘱”这个词,“叮嘱”的意思是反复的提醒,父亲反复提醒“我”这一句话,说明这句话很重要。

师:没错。“叮嘱”这个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告诉。

生:嘱咐。

生:叮咛。

生:嘱托。

师:这些问都可以。

生:老师“催促”行吗?

师:哦,“催促”可不行,它们意思不一样,叮嘱没有催的意思。

生:知道了。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课文时,遇到重点词,也可以像这样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内容,这也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谁还想说?

生:我抓住了,“不要想当然”来理解,“想当然”的意思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去看事物,父亲说不要想当然,就是告诉作者不能凭着自己的想法去看一件东西,那样做会画变样的。

师:你挺会思考的,是联系实际理解了父亲的话。同学们,“想当然”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去看待事物,这样做行吗?

生:不行。

师:那作者是怎样做的呢?

生:作者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实事求是的画。

师:这样一对比,“想当然”这个词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好,让我们齐读父亲的话,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生:(齐读两遍父亲的话)。

师:同学们,之所以作者会这样做,正是因为从小父亲对作者的教导要实事求是的作画。正如开课时,你们坐在不同的位置上看到了杨桃不同的样子,我们就应该看到的是什么,就说什么;看到的是什么,就画什么;看到的是什么就坚持什么。孩子们,老师相信实事求是这种思想,一定会走进你们的心里,落实到你们的行动里。能做到吗?

生齐答:能!

四、全课总结,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这节课先学到这,请大家对照板书,想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内先交流,再指生说)

生:我学会了六个生字的认读。

生:我知道了“肃”的正确笔顺。

生:我知道了“叮嘱”的近义词和“想当然”的意思。

师:这些都是知识上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要实事求是的做事。

生:我还知道了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师:这些是思想上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以事件为题目的文章的质疑方法。

生:我学会了写事文章的把握主要内容方法。

生:我还学会了换词法和抓重点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师:这些是读书方法上的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真多呀!看小杨桃在向你们招手啦!(指杨桃,学生笑)

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行吗?

生:行。

师:请同学们打开检测小卷,“过三关”三分钟能完成吗?

生:能。

(学生答小卷,完成后集体汇报,订正。)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挺牢固的。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看看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请大家看第11自然段,“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我想问为什么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呢?

生:再请大家看第18自然段,这里老师同学们回到座位后,为什么神情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

师:你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来提问,很好。

生:请大家看第12自然段,这里有个破折号,还有14、16自然段的省略号,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师:你抓住了标点符号来质疑。

生:为什么同学们一开始看到作者的画后哈哈大笑,后来却不笑了呢?

生:请大家看最后一段,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师:你是从课文重点句质疑,你也很会思考。(还有学生在举手)

师:还有不少同学想提问,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发问了。

老师发现了咱们班同学不但爱问问题,而且也越来越会问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你们这样会读书会思考,把鼓励的掌声送给自己吧!

(学生面带笑容,兴奋地鼓掌)

师:请大家带着这些没解决的问题,回家继续读书,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好吗?

生:好!

画杨桃 7

教材说明:

《画杨桃》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一、说教材。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学生活动过程设想

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画杨桃 8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4、能用“叮嘱”、“严肃”造句。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18自然段老师的话,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通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通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通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老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        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ǐ):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精读理解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五、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六、作业1、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2、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七、板书

11.画杨桃父亲我           看到什么样,就画什么样                  (实事求是)老师

画杨桃 9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2、分段朗读指导。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画杨桃 10

一。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练习。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提起杨桃, 大家都很熟悉。(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  )忙着发笑,(  )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1.补上缺少的标点符号。2.根据课文填空。3.老师的话可分两个层次,试根据已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             二。《画杨桃》写人物对话时出现了只有人物语言没有说话人的形式。请你从文中找出四个这样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三。把你很想告诉别人的一件事的真相或者一个道理写下来,尽量用上“但是”、“因此”、“不要……要”等词语。 ?/p>

学习小结: 课文画杨桃  我读小学四年纪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益。 思考·练习1.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2.      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3.      读一读,再用划线的词语写句子。1)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2)      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听。

画杨桃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画杨桃》这篇课文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两组对话的心情变化,由原来的嘲笑——懊悔,课中安排了一个环节带领学生进入角色,反复练读三次对话,从较轻的嘲笑到程度很重的嘲笑,最后到自知错了,异常懊悔。练读中明白我把杨桃画得“像五角星”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而同学们的发笑,是对杨桃的“很熟悉 ”,就会“想当然”,以为别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这样就违背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从文中同学的教训中受到了启迪。

这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抓住“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描写教师神态变化的词语,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事物,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与古诗《题西林壁》有异曲同工之处,最后引用《题西林壁》对多角度观察事物作更深的理解。

画杨桃 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中感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指导学生运用本段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疑设悬

1.板书课题;《画杨桃》。

2.出示杨桃,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3.设置悬念进入新课。

二、互动交流,学会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质疑。

2.学生反馈。

三、深入研读,悟情明理

(一)读懂“我”画杨桃的态度。

1.找出有关些写小作者画杨桃的句子。

2.归纳小作者画杨桃的态度。(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品读句子。

(二)读懂同学和老师的不同态度。

1.体会同学的嘲笑。

(1)学生交流。朗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2、读懂老师的态度

A小组讨论:

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B全班交流反馈:

(1)课件出示老师审视杨桃的句子,抓住“审视”品读分析。(看)

(2)课件出示老师变得“严肃”的句子,抓住“严肃”“半晌”品读分析。(想)

(3)再现老师引导那几位同学到“我”座位上看杨桃的情景。(做)

3.体会老师说的话(说)

(1)课件出示老师说话的句子。

(2)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再次朗读。

4.读懂作者的收获

(1)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板书:一生受用)

(3)课外延伸理解含义。

(板书:实事求是)

四、以读促写,深化主题

五、作业设计,阅读延伸

1.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2.阅读课外书《小故事大道理》。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说: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一生受用)

老师说: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 13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石路小学 李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三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

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

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板书设计

画杨桃 14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 .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 .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难点: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重点: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第 一 课时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1.指读并理解生字词。

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

2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3理解词语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受用:得到益处。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4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2.分段朗读课文。

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4、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 .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 .“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 —5 自然段) 。

1 .默读第2 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 .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 .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 .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5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 .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1、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准确(   ) 教诲(   ) 审视(   )

反义词:熟悉(   ) 相信(   ) 开始(   )

第 二 课时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 自然段

1 .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 .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 自然段。

1 .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 .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 .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 .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 .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1、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       )不同,(      )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 (     )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    ) ,要(    )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      ) 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