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周长(最新8篇)》
正方形的周长 篇1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方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5、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求正方形的周长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三)、课堂小结时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 26+14+26+14=80(米)(2) 26+26+14+14=80(米)
(3)26×2=52(米) (4) 26+14=40(米)
14×2=28(米) 40×2=80(米)
52+28=80(米)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正方形的周长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p63~6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 1×2=2(米) 8+2=10(米)
d、4+1=5(米) 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三、实践应用,及时反馈。
1、想想做做1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2、想想做做2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3、想想做做4、5
只交流,不解答。
4、想想做做6
拼一拼:同桌合作动手拼摆,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拼法及所求图形的周长。
说一说: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拼摆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材中“想想做做”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不同的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在动手拼摆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p64-65 t3 t4
正方形的周长 篇3
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义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 m. 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不足,没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
正方形的周长 篇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正方形的周长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正方形的周长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边长×4
例5
2×4=8(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8厘米。
探究活动
分割图形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
2.教师:请你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手和脑同时参与活动,才能互相弥补不足,更快地寻找出答案。
正方形的周长 篇7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内容教材96-98页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周长?2、� 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3、� 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4、� 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周长?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1、� 知道周长的含义2、� 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3、�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1、� 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习2、� 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3、� 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4、� 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5、� 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6、� 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1、� 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2、� 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3、� 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4、� 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1、� 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2、� 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3、� 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4、� 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习活动。������������������������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二、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 方法进行测量。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 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十七的第4 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学探讨与反思:���第二节������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2、�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在探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教学重点难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1、�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一课时一、摆长方形,导入��新课1、� 引导: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长方形吗?找一找,我们教室里的物体哪些是长方形?2、�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根9厘米的小棒和两根6厘米的小棒,同时提问:大家想用这4根小棒如何摆动出一个长方形?哪 两根摆长边,哪 两根摆短边?3、� 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摆出长方形。二、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1、�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你们知道怎样计算吗?2、� 肯定学生的想法,在黑板上列出算式。并让学生想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3、� 对这个算法表示肯定,并让学生列出算式。4、� 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继续思考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5、� 肯定学生的思路,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并告诉学生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引导学生列出带小括号的式子。6、� 让学生观察江比较先后列出的4个式子,指出哪 个最简便7、� 让学生根据最简便的算式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8、� 请学生汇报讨论出来的计算公式。板书课题。三、探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1、� 让学生动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长和宽都是6厘米的图形的周长。2、� 让学生根据正方形的图形特征,计算出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分组合作。3、� 在黑板上列出算式6×4=24(厘米),并让学生对比上边的算式(6+6)×2=24(厘米)4、� 让学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一般计算公式。四、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1、� 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给学生有针对地指导。2、� 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题在学生计算完成后答案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一、回顾周长计算公式1、�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在黑板上板书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2、� 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对学生算出的结果进行评议。3、� 给出一个正方形的连长。 让学生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找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及,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集体评议。二、周长计算公式的现实应用。1、� 教学例2,让学生看图后说出内容2、� 请学生来说出题意,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3、� 鼓励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思路予以肯定。并让学生继续思考该如何算出这个养殖场需要篱笆的数量4、� 表扬学生很聪明,让其它同学也理解这个想法。5、� 让学生计算养殖场的周长。6、� 让学生先互相检查过程和结果,然后再判断篱笆够不够?7、� 大家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提示学生可以靠着养殖场外边数一数篱笆数。三、进行课堂活动,完成课堂练习和思考题1、� 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的内容,给学生经必要的提示和指导。2、� 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的2、3、4、题,在学生完成韪后,讲评答案。3、� 指导学生解决思考题。教学探讨与反思
正方形的周长 篇8
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8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相关练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一、激趣导入。
1.问题引入
(1)什么叫周长?举例说明。
(2)课件出示长方形����� 和正方形���� 。问:认识这两个图形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如果要求这两个图形的周长该怎么办呢?
2.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一)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出示
1
问题:(1)现在在图形上又看到了什么?
(2) 你能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试试看。
2.学习要求:(1)请你自己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2)算完后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算法。
(二)展示、交流算法
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 )和(��� )的长度,分别是(����� )厘米和(����� )厘米。再把(�� )条长和(�� )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怎么算?
2.师生交流长方形周长的算法,根据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比较几种方法,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长方形的周长=(��������������������������� )
4.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正方形的(��� ),是(�� )厘米,再把(���� )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的周长。
5.正方形的周长的算法有:
算法一:
算法二:
正方形的周长=(������������� )
6.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7.动态课件出示算法。
三、测评训练
1.填表:
图形
长
宽
周长
长方形
6厘米
4厘米
2分米
10分米
正方形
10分米
28厘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4.如下图 :�������������������� 3
“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