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争论的故事【最新11篇】正文

《争论的故事【最新11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争论的故事【最新11篇】。

争论的故事--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

争论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故事大意,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两全其美”等词的意思。

2、  读出兄弟俩争论的语气。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写古字“争”:

1、猜猜这是什么字呀?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3、  师介绍争的本义,两只手争。

4、  给争组词。

5、  揭题:争论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么样?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

1、  自己读。

2、  交流:兄弟俩争论。为了大雁的吃法争论。结果大雁飞走了。

(板:兄  弟   煮  烤  大雁)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读自己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大意说一说吗?

三、 学习兄弟俩争论的四句话:

1、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说说的的理由。

2、动画演示:多生动的画面,可惜没有声音,想不想为这幅画配上音呀?可要当一名好的配音演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地去琢磨这些台词。

3、  学生自己读这些台词,挑一句重点研究一下。

4、  交流:随机理解:不以为然

5、  分小小组表演。

6、  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评价,再表演。

7、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这四句话。

8、  理解:争论不休   写古字休,理解休的意思。

四、齐读老人的话。理解“两全其美”

五、小结:兄弟俩白白争论了一场,谁也没吃到大雁,这是谁的错呀?(兄弟俩)

六、作业:

兄弟俩究竟错在哪里?课后,同学们不妨也争论争论,看谁争论得最有道理。

板书:                 争论的故事

兄          弟

煮          烤

大雁

教后反思:

1、

初步弄清了文章的三个主要问题后,我备课时原设想让学生一句话概括故事大意,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设想:如果改成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说一说,学生说的兴趣是不是更大些?

2、

学生表演,学生评价,再表演,在这样一个渐次提高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表演时,学生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东西,不仅要学会表面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读懂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但学生表演时由于台词背不出,自己的语言多了些。设想:老师在学生分组活动的要求中,明确台词要熟记,这种本领才最大。学生表演时是不是更精彩些?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烤、嫩、评、剖、笨、键、赞、聚、辩,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引号的正确用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观看课件

1、故事引入,让生思考:争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大屏幕出示文字配音的《争论的故事》)

2、让学生质疑: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师总结:这就是记叙一件事情的完整经过)

二、学习生字,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1、(大屏幕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烤鸭、剖开、充饥、浪费、满意、时机、关键、评理、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1)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生字,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字形你觉得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3)理解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充饥、时机、关键、争论不休

2、问: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提示:第25段都是老师讲的故事,所以24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段末尾加下引号。

3、思考:其他段落又写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5段,学生评议朗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语气,并分角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老师总结: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本故事重点是语言描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注意写作时也要用上这些方法。

四、布置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争论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温习课文,复述故事

1、听写本课词语:充饥、可惜、评理、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问:还记得文中盛老师讲的故事吗?请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讲讲这个故事。注意: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自由练说,指名说。

二、小组合作,情境表演

1、指名上台表演故事内容、学生评议。

2、思考:在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蕴涵的道理

1、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

2、自由读文中同学们说的话,学生谈体会。

3、老师提问,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儿?

(2)为什么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3)书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

4、换角色练说: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劝告他俩?

5、再读同学们的话,思考: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领会盛老师赞许的目光中赞许些什么呢?

四、总结收获,布置课后小练笔

1、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以仿写片段来练习:如《课堂上一次争论》、《校园里的对话》等内容来练习。

3、情景模拟表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人与你争论吗?讲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3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

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

课堂上的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

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

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道理”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目标

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道理”是这则故事的核心内容,如果一篇文章学完了“道理”学不懂,可以说教学的失败、教育的失误。其二,从当前的教学评价来看,一个学生只有体验感受,考试怎么办?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课程评价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念。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文章。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

二、初读指导

1、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的是否正确。

4、理解课文的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三、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中带点的字,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了什么是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两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2)

理解“不以为然”。(出示:不以为然1、对2、如此这样3、然而)谁能找到“然”字的解释?

(3)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看插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出示:“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指导要领:第二句要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第三局要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指名读、分角色读)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齐读)

3、过渡:兄弟俩谁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你能找准“休’的解释吗?

(出示:争论不休: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他们找谁评理,老人建议说——(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当他们俩都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大雁早已飞的无影无踪了。”

5、师讲盛老师讲的故事。

学生看课件: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指学生填写。)

2、齐读这段话。

四、继续精读课文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适当评价,并引出书中同学们的想法。(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出示:“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句话

把这四句话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5、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得出结论。

出示并引导齐读: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6:读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与“赞许”的意思。指导朗读。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

(齐读)

五、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争论的故事-- 篇5

本节分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前分析

学生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过争论的经历,本文可以启发他们不要作无谓的争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重 点

识字读文

难 点

读通课文

板书设计或

教学流程

讲 (1—5)

盛老师 问 (6—11)

听 (12)

课前

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课上(课后)心得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真笨 赞许 关键 抓住

认读词语

理解词语

识记生字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

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说说"争论"的意思

齐读课题

据题质疑

听读课文

适当做记号

认读

理解

识记

读通课文

根据提示问题把课文中相关的自然段放在一起

课 题

25,争论的故事

本节分 2 课时

第 2 课时

课前分析

学生分析

基本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懂得了一些的道理,但还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理解成语。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重 点

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难 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或

教学流程

哥哥 煮 大声争辩

25,争论的故事 找人评理

弟弟 烤 很不服气

课前

准备

重点句子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课上(课后)心得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

1,认读或听写词语: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味道 浪费

时机 不以为然 赞许 关键 满意

2,听说训练:

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上飞过,兄弟俩很想把大雁射下来充饥。

3,谈话过渡:兄弟俩想吃大雁肉,首先要做什么呢 可是,他们却为大雁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 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 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2,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 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 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

认读或听写

听清楚,说准确

理解"充饥"

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 理解:不以为然

找准"然"的解释

再读对话,把握语气

理解"争论不休"

找准"休"字的解释

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上台表演,评价。

朗读句子,从中弄清:他们"笨"在哪儿 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

谈收获

演一演

争论的故事-- 篇6

争论的故事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王丽敏一、学习目标:1、       能表演哥哥和弟弟争论的经过。2、       领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3、       能恰当使用提示语说写一句话或一个片段。二、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已经了解这个争论的故事了。这节课,我们又该学到哪些知识呢?谁来把学习目标大声朗读一遍?(二)、表演1、哥哥和弟弟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请你认真读一读,能不能读出争论的语气?同桌能不能演一演他们争论的经过?2、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演一演。3、出示:哥哥认为大雁应当        ,他的理由是           。        弟弟认为大雁应当        ,他的理由是           。4、出示填空题。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而         ,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是他找到了一个         的办法,可大雁                      。5、指名填空后自由读。     6、师:象这样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以后在写作文时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三)、明理1、听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指名说)2、书上也有四句话,先试着读一读,再分别请四位同学读出不同的语气。3、你最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4、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5、小结:同学们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各抒己见。6、这时,盛老师又是怎样做的?“赞许”是什么意思?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四)、拓展。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哥哥和地点争论的经过还深深地记在我们心中,尤其是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提示语,请学生再次读。我们也要学着使用提示语,比如说,今天下午看电影,印浩岚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他一定是欢蹦着走进教室。出示句子:印浩岚(        )说:“                    。”   指名学生用多种表示人心情高兴的词语说。2、作业:留心周围的人物对话,如《饭桌上的对话》、《电视机前的谈话》、《课堂上的争论》任选一题或自己写一个题目,重点写对话,要根据任务的动作、神态适当使用提示语。(五)、总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同学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局部。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俺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假如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扮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同学上台扮演。

(3)同学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局部。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身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同学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同学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俺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同学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俺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扮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安排:

作业课后4。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1、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含去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讲述故事,领悟道理

1、出示词语①指名认读 ②开火车读

不以为然 烟熏火燎 皮香肉嫩 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①学生准备 ②学生上台讲故事 ③师生根据要求共同评价

3、老师注意到刚才同学们用到了这几个词,你能说说“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的意思吗?

4、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嘛!请同学们读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读出争论的语气。

①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 ②请四人读 ③评价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些,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①指了四人上台练习其他同学小组分角色练习 1表演2评价

6、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呢?

①指了谈谈自己的感想 ②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作者都已经把这些想法写到书中去了。出示文中同学们的话,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7、(1)指令四人读这四句话

(2)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话,相相提问,加深理解

①“笨” 在哪里?②什么时机?③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去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3)再读同学们的话,谈谈自己对“做事要抓住时机”的认识。

8、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①赞许是什么意思?

②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二、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生活中,你也有和别人争论的时候吗?(讲清题目、经过、结果、注意表达时的语气)

仿写一个对话片断

教后记:

教学本课时,反复练读兄弟俩的话,谈谈争论语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强化学生感受。让学生谈听了这个故事的体会,在反复读议中透彻理解同学们的感想,使大家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机会,要珍惜时间,要先做起来再说。不仅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还重视学生写的训练,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法,进行对话片断的练笔。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9

活动内容

1、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季节特征,知道每一个季节对人类和作用、

2、帮助幼儿学习描述四季特征的语言、并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加以表现。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了解四季的季节特征。鼓励幼儿大胆地去表演故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机,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学习故事

1、老师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四位小姑娘图片,引出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然后提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第二遍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掌握其中的描述季节特征的语汇、

4、幼儿观看幼儿用书p20—21。

5、游戏:春、夏、秋、冬钻出来、把幼儿分成春夏秋冬四组,当老师说一句话或一个词,表述的是哪一个季节的特征,代表哪一季节的小朋友就站起来。

如:老师说“春风和殉”,代表“春”的那一组就站起来。“绿树成荫”,代表“夏”的那一组就站起来。

二、故事表演

1、讲故事

老师讲述故事,幼儿尝试讲出故事中的对话、

2、分角色,分段学习表演、

引导幼儿表现春、夏、秋、冬互不服气的神情、

3、幼儿分组分角色表演、

请一组表现较好的幼儿向全班幼儿进行表演、

三、说一说

1、提问: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教师鼓励幼儿,让幼儿大胆地说一说这个季节的特点。

四、画一画

幼儿喜欢那一个季节就把它画下来、

五、教师小结、

争论的故事-- 篇10

《争论的故事》(第二教时)教案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姚 静

教学要求:

1,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5课《争论的故事》,通过学习,同学们来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2,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填空来说说文中的这个故事。

(媒体出示: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充饥,他们为怎样吃大雁 ,并让老人 ,老人为他俩出了 的办法,可是大雁早已飞得 .)

【课文内容和故事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作适当的提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故事中的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 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结果如何呢 划出课文中有关的语句。

2,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

⑴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的 (兄弟俩在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教师简笔画大雁。)追问:兄弟俩分别认为要怎么吃呢 (哥哥说要煮着吃,弟弟认为要烤着吃。板书:煮 烤)

【教师的基本功发挥得恰到好处,引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⑵出示插图,辨别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说出你的理由,并结合插图理解"烟熏火燎"的意思。

⑶小结。

3,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

⑴媒体依次出现反问句并指导朗读。

(媒体出示反问句: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

⑵结合课文中的单引号,补充介绍它的用法。

⑶找出课文中描写哥弟俩说话时表示不同神态的词语。

理解:"不以为然,很不服气",并指导朗读。

⑷看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他们争论的激烈程度。

⑸学生分角色表演,相机指导体会。

⑹小结,理解"争论不休".

【这一环节,老师以读代讲,根据学生的朗读作具体的指导,然后再请学生表演,过程展开充分,训练比较扎实,课堂气氛活跃。】

4,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结果如何呢

⑴兄弟俩接下来怎么办的呢 (他们找了一个老人来评理。)

追问:老人怎么样说 (板书:半煮半烤)

这个建议双方都很满意,这就叫做"两全其美".

【通过语境的创设来理解词语,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⑵这是最后的结果吗 (不是的,最后的结果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⑶小结。

过渡: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兄弟俩错在哪里 书中的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想法呢

三,讲读第二段。

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课文中的同学提出了哪些感想

(媒体依次出示: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2,指名学生回答。

3,讨论交流。

⑴兄弟俩笨在哪里 (争论的不是时候,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说。)

⑵这里的时机指的是什么 (指大雁从头顶飞过的时候。)

追问:同学们为什么说他们没有抓住时机呢 (大雁飞过时,他们却在为大雁的吃法争论不休,还要去请老人评理。等他们争论好,大雁早已飞走了。)

⑶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

【要注意区分"时机"和"时间"的不同;要进行合理的拓展:有时慢了机会就会错过,而有时快了,机会也会错过,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⑷小结。(相机板书:抓住时机 做起来)

2,请同学们认识"…………"删节号,说说它的用处。

你们还有哪些感想呢

3,听完这个故事,课文中的同学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因为盛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因为同学们听得认真;因为同学们善于思考;……)

4,小结,理解"赞许".

四,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争论的故事》学完了,最后,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好吗

五,作业:

表演课本剧《争论的故事》.

附板书:

25 争论的故事

哥哥 弟弟

煮 烤

老 人

半煮 半烤

0

抓住时机 做起来

【课堂教学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思路清晰,重点实出,层层推进,真实地展现了训练的过程。教者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活泼生动的教学风格。】

(简评:张新东)

附课本剧:

《争论的故事》课本剧

时间:一天

地点:大山脚下的一座村庄里

人物:哥哥(猎人),弟弟(猎人),老人

旁白:从前,在大山脚下的一座小村庄里,住着兄弟俩,他们以打猎为生。一天……

(幕起:兄弟俩无精打采地走过来)

弟弟:哥哥,你饿了吧!

哥哥:

(这时,他们发现空中有一群大雁飞来了,于是争论起来。)

哥哥:我们把大雁射下来煮着吃。

弟弟:不,

哥哥:(不以为然地)

弟弟:(很不服气地)

(两个人争论不休,正好,这时有一个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

哥哥:老爷爷,我们有件事要找你评评理,我说大雁煮着好吃,可他……

弟弟:大雁当然是烤最好吃了。

老人:

哥哥,弟弟:嗯,这主意不错。

(兄弟俩搭弓射箭,可是大雁早已飞走了。)

哥哥:

弟弟:

(兄弟俩只好叹了一口气回家了。)

话外音:(盛老师)同学们,看来做什么事都得抓住时机,先做起来才对啊!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

板书:辩,通过查字典,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你为什么事情与人争论过,结果怎样?

2、板题揭题。

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故事。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交流。

过渡: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要将故事读通,还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

2、同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

火烤 皮香肉嫩 评理 剖开 真笨 关键 聚精会神

赞许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 时机 争论不休

煮 烟熏火燎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评价)

4、感知故事内容。

(1)读盛老师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地结果

(2)交流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提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与别人争论时的心情,同时注意提示语中的词语,练习感情朗读。

2、交流:兄弟俩争论时各自内心是怎样的?

都想着自己的做法好吃,谁也不让谁。同桌再练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小结: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为如何吃而争论不休,还找来一位老人评理,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

四、指导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重点指导:“嫩” “聚”;提醒“赞” 的最后一笔。

3、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练习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故事,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该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谁能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提示: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

(尽量用书中的语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感悟道理。

(一)、读文中的感想

1、同学们听了盛老师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故事中的“抓住时机”是指什么?

“先做起来”是指什么?交流。

3、“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交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交流。

5、认识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省略了同学们的其他感想。书写形式:表示整段的省略。

6、小结:兄弟两个因无谓的争论而错失良机,后悔莫及。像这样的故事有许多。

三、拓展阅读。

1、出示故事阅读《二叔公讲的故事》《最大的麦穗》。

2、交流:你想说什么?

3、小结: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四、读写结合。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感想呢??”老师笑眯眯地问大家。

请你接着这句话,以对话的形式,写出大家发言的情景。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读写作业。

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善于抓住时机 不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