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说课稿 >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9篇)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新,我们已不知不觉身处物联网时代,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2013年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新增了“物联网技术”拓展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为以后初中进一步学习物联网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经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3年审查通过的2013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由原来的必修上册、下册及选修一册到现在的三、四、五、六年级分别有了指定的教材,内容上融入新元素,同时对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补充及调整。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拓展部分内容,《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基础、传感器与电子标签、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共安排了13课。第1课介绍了物联网及其应用的相关基础知识;第2~6课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及其应用,主要体现了信息的感知;第7~10课不仅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典型智能应用,还体现了信息的传输;第11~13课介绍了三个校园物联网应用平台,体现了物联网的智能应用。虽然后7课都是介绍物联网的智能应用,但其中第7~10课的每个应用都有关于信息传输和组网技术的相关知识渗透,而第11~13课则是更贴合实际的校园物联网应用,通过配合相应的网站平台让学生能有更深入和实际的体验。

本册教材主要介绍“物联网技术”,分为物联网技术基础、信息感知、信息传输、智能应用四项内容。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本模块借助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物联网简易系统,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初步认识感知系统和传输系统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教材中的“导学牌”、“知识屋”、“实践园”、“讨论坊”、“探究屋”、“提示牌”、和“成果篮”等栏目,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二、教学措施

1、教学活动理论结合实践。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既有关于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进行实践与体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还有发现、尝试、探究、分析和评价身边物联网应用系统能力的培养,因此,所有的教学活动要以理论结合实践来进行。

2、教学内容具体细致分析。

对于第1课的学习,建议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智能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的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对于2~6课关于常见传感器及电子标签的学习,要强调体现其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可以通过教材上设计的“实践园”和“探究屋”,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相应的实践与探究,以加深对信息感知的理解,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第7~10课的学习,建议要和第11~13课区别对待,因为虽然都同为物联网智能应用的体现,可前者还将信息传输的知识进行了有机渗透,而关于其中的组网技术,教材并没有完整呈现,建议教师可以根据某个具体的典型应用做适当展开的介绍。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实践,让学生来体验这些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相关的物联网智能应用。

对于第11~13课的学习,因为有了具体的三个校园物联网应用平台,所以建议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进入网站浏览和体验操作,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探究任务充分利用网站的功能实现研究、分析和分享。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网站来开展一些必要的教育实践活动,还应实地参观这些校园物联网智能应用系统的实物组成,以便让学生能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3、灵活选用课堂组织形式。

关于课堂组织形式,建议以分组学习的方式展开。因为不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合作、互帮互助和经验共享,还是课堂中需要利用实验器材来进行的探究活动,都需要以小组的形式来实现,尤其是后者,目前物联网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实验器材的匮乏,本地区学校基本没有配备实验器材,有的学校只有一套供教师演示的实验器材,通常必须以分组教学的办法来有效解决实验器材的使用问题。另外教材配套光盘中有每课的实例图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4、合理弹性安排教学进度。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安排课时,建议用上学期的时间来完成本册内容的学习。1~10课一课时完成,11~13课分两课时完成,共16课时,教师也可作适当调整。

下学期以复习《小学信息技术》四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基础模块中的信息技术基础、画图、网络基础、文字处理、WPS演示分别用两课时进行复习,因为这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共有10课时;Scratch、logo分别用两课时进行复习;机器人、物联网分别用一课时进行复习,共有6课时。每个模块的复习,除了以知识点的复习外,还可以安排相关的主题活动来进行。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绿色家园》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画图》单元中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我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练习涂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图形修改》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属于图形处理中的重要内容,既复习了工具的使用,图形的着色,又为图形的制作学习作了铺垫。本课介绍了使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本课教材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很难适应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度开发。

我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掌握使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

能力目标:

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精益求精的好习惯;渗透环保意识。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使用修改工具时要注意设置的背景色与画图区内的背景颜色是否相一致。

2使用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的细微之处。

教学难点:

1懂得对不同的图形选择适当的修改方法。

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学会 “画图”软件里的一些基本绘图工具,并能自己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可操作性,以便充分培养、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的自学、互助为主。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基于以上思考,我主要拟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以解决生活模拟情境为线索,融入到本课知识点教学中,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这堂课我主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协作交流的习惯。提供多层面的自主学习方式,方式有:1知识迁移,2借助教材,3借助学习课件,4请教他人。同时协作交流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期待。

说媒体:

苏亚星教学网、flash课件和需要修改的图片

说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上次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幢大楼,多漂亮啊!(课件展示)可是有同学却总是喜欢对着墙踢球,在墙上乱涂,慢慢地出现了许多污点,漂不漂亮了?工人叔叔那么辛苦,却被弄脏了,现在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美容师,把这些小污点去掉,帮教学楼找回原来的亮丽色彩!好不好!

提示课题:图形的修改。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提出任务,激发兴趣

1打开有大污点的大楼图。寻问学生,你打算怎么把污点去掉呢?由于以前学过初步的橡皮擦除知识,学生自然会知道使用橡皮工具。

2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思考,污点这么大,擦起来了肯定要很多时间,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猜一猜可以用工具栏中的哪个工具,自主探究两分钟。

下面的教学,我预先设计了两套教学方案:

方案一:如果有部分学生能探究出方法,我将让学生概括出操作的步骤,最后,我用课件呈现出对学生方法的归纳。(显示步骤)

如果没有学生能探究出,我将进行下一个方案,总之,我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探究视野,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非执行者,基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将着重于第二个方案的介绍。

方案二:

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合作之前提出要求:

1个人依靠老师提供的学习步骤探究三分钟。

2两分钟后,需要帮助的同学举手

3会了的同学当小老师,去帮助举手的同学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分工,并对学习小组中出现的偏差随时予以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学习者、协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各学习小组中。

设计意图:小组协作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方法,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怎么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自主学习存在着矛盾。比如:有的同学他虽然不会,但是他不希望马上有人来教他,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技能或知识。所以我先让学生探究两分钟,需要帮助再请教别人。

(课件)第一种方法:

1选中“选定”工具。

2在污点外拖动出需要去除图形多余部分的一个长方形区域

3单击“编辑(E)”菜单中的“清除选定区域(L)”命令

4用“喷涂”工具涂色

第二种方法:

1选中“裁剪”工具。

2在污点外拖动出需要去除图形多余部分的一个不规则的区域

3单击“编辑(E)”菜单中的“清除选定区域(L)”命令

4用“喷涂”工具涂色

探究完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择了哪一种方法,为什么选择它。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知道根据不同的图形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设置悬念,学习重点

1老师看了同学们这么爱干净,帮助楼房去除污点,我也忍不住要试一试了。屏幕广播,擦除污点,擦除之前,先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然后擦除。学生会惊讶于我不需要涂色就可以修改图形。本环节通过设置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在擦除之前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就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同学找出办法,我将再演示一遍,同时提醒他们仔细观察,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来说一说先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的好处。让他们从心理需要,把这一重点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和行动中。

四、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提供给学生多个需要擦除污点的图片,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橡皮、选定、裁剪)进行修改

告诉学生,现在就让我们当一回美容师吧!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习放大镜工具。

1污点消失了,小明却发现还是有同学在墙上玩耍,他心里很着急,但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环保标志,来提醒大家,可他涂上颜色后,却发现怎么涂都只能涂三种颜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同学来帮助他。在教彩色世界时,学生就会发现如果不封闭图形填充的颜色就会外溢。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说有地方没封闭。那么在哪里呢?图形太小,我们可以怎么把它放大呢?学生就会就会想到放大镜工具,怎么用放大镜工具来修改图形呢?

2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如第二环节。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同时,将新旧知识经验形成整体一贯的知识体系。

3汇报方法。学生总结得出步骤。

六、设计环保标志并评价,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小明,你想用什么环保标志来提醒大家呢?小组交流,个人独立完成。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技术进行创作,感受信息文化。

2完成后评价交流。

a在小组中对作品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进行互评,讲一讲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接着根据你认为合理的意见进行修改。完成好后组长组织推荐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b教师对作品充分肯定,告诉学生,同学们设计的环保标志都很优秀。我将把这些作品上传到网络上,争取更多的人的意见,让更多的人来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评价的方式多元化,从狭隘走向广阔,传统的评价局限于课堂,我这里的评价既多样化,又结合了计算机的特点提出网络评价,拓展了评价的时空,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网络意识。

七、小结

1拿着你设计的环保标志,你会对在墙边玩耍的同学说些什么呢?在这里整合语文学科。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训练,并渗透环保意识。

2这一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将如何用这些本领呢?

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通用到生活中去,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说小结:

在设计本堂课中,我用了以下几个思想:

1课程整合,本课整合了语文、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环保教育)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情境,而所有的情境都围绕着环保这一主题,从污点到环保标志的设计,既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与技能。

3拓宽评价方法,我引入了网络评价,体现了网络的优势。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针对新课标信息教材第三册(五年级)其中一课《小丑变脸》设计的拓展延伸训练课,原课主要是对photoshop的多边形套索工具的学习,本课将通过对3种套索工具的学习和功能比较,再合理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创作,完成将自己的头像移动到明星的身上,自己也来做一次明星。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复习套索工具,探索三种套索工具的用途和优劣。

技能目标:2.能以自己的头像制作大明星照片

情感目标:3.激励学生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重点:探索三种套索工具,以自己的头像制作大明星照片。

难点: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明星照片。

三、说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有自己喜爱的明星吗?给大家说说。(展示自己喜爱的明星图片)

[鼓励学生大声的喊出来:“我爱XXX”,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营造情景,仿佛真的是明星来了一样。]

老师也喜欢明星,还收集了不少呢,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明星照)

[展示时可以问问,“你认识吗?”以此谈话,让自己也融入学生的追星梦中去。]

认识我吗?其实我也是大明星嘞!不信就看看。

(课件播放修改后的与明星的合影照)

[修改后的老师和明星的合影照令课堂顿时趣味横生。]

二.探索套索工具的“秘密”

1、引入套索工具

瞧瞧,老师不就是一个大明星吗?怪了?老师怎么成大明星了呢?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知道是用什么变的吗?对了PHOTOSHOP!那老师是用的哪个工具你们看得出来吗?正是我们熟悉的套索工具!

2、启动photoshop7.0,找到套索工具。

3、三种套索工具,到底哪个最好用呢?请大家打开一张明星图片,大胆的去试一试套索工具的妙用吧!

(学生自主探索三种工具的优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师巡视,提示引导并了解学情。)

[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可以将孩子对未知领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意:只需要试出3种套索工具的区别即可,不用尽善尽美)比一比,看看谁最先试完,谁就是我们班的大明星——智多星!

4、交流探究3种套索工具的优劣点。

[小组探究或全班交流都可以很好的让孩子总结出自己尝试的发现的问题和新知识]

5、总结三种套索工具的优劣和使用范围。

6、现在大家掌握了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准备变明星了!

三、学习使用套索工具修改图片,把自己变成大明星。

1、选择套索工具,选中头像。

2、复制头像。

3、粘贴头像到明星照片上。

4、选择“编辑”里的“自由变换”工具改变头像的大小和角度。

5、点回车确定。

我们大可将自己变成大明星,你愿意吗?咱们一起来比比看那个组的同学最先变成大明星!有信心吗?!

(想一边做一边听歌吗?听谁的?)

[讲解步骤,根据学生学情,将选择讲解详细或者粗略,这样可以更好的既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点,又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完成范例.教师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心得及作品。

1、展示

抽取有代表性的和创意性的两类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建立自学自悟的信心。

2、评价

评价采用屏幕监视进行广播的方式进行,以生生评价为主,师生评价为辅,好的作品予以奖励,授予“super star”勋章,不够理想的作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由学习伙伴提出委婉的建议(大家说说这幅图怎么稍微处理一下,可以变得更美观?)

四.总结。

今天同学们过足了明星瘾,但是这只是在利用电脑技术成了明星,课后可别随意去修改别人的照片,那可是会侵犯别人的肖像权的哦!

[对孩子就肖像权问题进行适当的提醒,可以让孩子用更谨慎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同时也让孩子从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法律]

如果真想长大后成为明星,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努力学习了,只要你肯付出,你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你就是自己人生的明星!

[激发学生对未来对梦想的追求和渴望,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说板书:

本课的重点是探究三种套索工具的不同、优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采用哪种工具,根据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一个小小的图表形式,显得简洁明了,而且重点突出。学生一目了然,理解起来也很轻松。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总的说来还是比较成功,闪光点处处可见:

1、教学设计新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主观能动性强,学起来积极,老师教起来就轻松,一开课便深深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和注意,正所谓“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虽然上课的时候是下午将近放学,但是在有趣的内容激发下,学生们情绪高涨,效率颇高。

2、教学重难点把握得当,知识点突出。通过简明扼要的板书和课件演示,将本不容易的三种套索工具比较运用学得很灵活,深入浅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3、教学方法合理,学生在重点学习,难点突破上循序渐进,掌握很快。

4、各种评价运用合理,相得益彰,师生评价,生师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学生敢说会说,同时也乐于接受同学的表扬和建议。

5、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管是三种工具功能的对比探索,还是个性化作品的评价问题都在孩子们的精彩回答中体现。

6、信息课本身比较容易导致学生分神干不相干的事情,如游戏、上网等。于是平常教学中,老师们都极力采用控制学生屏幕等手段来避免这个情况。但是这堂课的任务活动中,学生积极探索,没有分心。一方面,任务激励的方式让学生积极面对任务,如教学时说“谁完成的又快又好,谁就是我们班的超级明星,将授予‘智多星勋章’”,这些语言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无暇他顾。

有得难免有失,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语言上的一些表扬和鼓励应该可以很好的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上课时,中年级比较常用的手段——鼓掌,显得用得稍多,评价方式或者鼓励方式都可以更丰富多彩一点,同时流于表面的鼓励只能是无根之草,孩子们喜欢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真正看到他的长处和成功之处。

2、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紧迫,没能完成对每个小组代表作的评价,只是对突出的2-3个小组的作品进行了点评。

3、教学中,除了小助手的帮助以外,老师应当更多的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尽量让学得快的学生吃得饱,让学得慢的学生吃得下,好消化。

4、对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把握不太好,学生能力的长足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是一门残缺的艺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美,只有在一点一滴中去淬炼。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1.纵横筛选,确定重点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后认为教材重点在于:

A、搜索引擎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B、下载网页到指定目录;

C、分类整理归类文件。

在备课与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设计,课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块知识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没落到实处。

因此对重点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分析、筛选。本册教材中“文件分类、整理”这部分知识已经多次出现,可以一笔带过。“保存网页”虽然是新知识,但对本册教材后面几课内容及本课后面环节的学习帮助不大,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改为“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这将对学生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实际帮助,而且对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IE使用习惯也很有意义。

从教材1-9课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较为丰富的上网查找资料的经验,但教材中并不曾涉及“关键词”提炼的要求与方法。教材11课已经出现了标点符号如“+”在关键词间的运用。

而关键词的准确提练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关键,因此根据教材前后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会准确提练关键词。

2.分步引领,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对比,由学生体验、发现、总结提练关键词的技巧。

结果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除个别自学、总结能力强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对比操作体验到关键词的提炼要求。

多次试教后改为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这一说法,对学生来说可能曾经有所耳闻,但具体内涵不清楚。

学生如果连什么是“关键词”都不知道,怎么能明确掌握有效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中教学过找“重点词”,而抓“重点”正是我们关键词提炼的关键之所在。

由语文课知识“重点词”引入,旧知顺利迁移,解决“关键词”概念问题。

接着让学生分步体验关键词数量与准确率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提炼关键的要求,顺利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提炼关键词技巧的学习提高搜索速度

2.学会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

3.增加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会准确提练关键词,即关键词的选择能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题:丰富多彩的节日。

通过下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在20xx年6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端午节》特种邮票1套3枚,依次名为( )、 ( )、 ( )。”

二、解决任务

(一)关键词技巧:提练关键词

1.关键词即重点词

(1)用“邮票”作关键词进行搜索,观察,体验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高低。

(2)反馈: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有很多无关信息。

(3)渗透筛选信息的办法。

2.增加关键词

(1)怎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增加关键词)

(2)多个关键词中间用空格隔开。

(3)学生尝试探索

(4)反馈:关键词的要求:反映信息重点、简练。

(二)添加网址到收藏夹

1.学生尝试

2.反馈巩固

三、竞赛巩固

1.揭题,布置任务

出示:[竞赛评分表]

[竞赛规则]

1.第一个大声答对题,奖一颗星

2.小组每人都找到答案并将答案所在网页添加到收藏夹的前3个小组,可获得2颗星。

注: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教组里其它同学,要求动嘴不动手。

[竞赛题]

1.我国的第一套民俗传统节日邮票是由国家邮政局20xx年发行的——《 》

2.宋朝诗人王禹写了一首名为《清明》的诗,最后一句是什么?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京族三岛庆祝哈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庆祝哈节的场所却是固定的,在 。

4.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5.打开D:传统节日。doc文件,将信息卡制作完成。

四、总结

(一)总结竞赛经验。

1.优胜组总结:关键词的选择,小组互助。

2.失败同学:遇到困难,大家给建议。

(二)拓展:打开搜索引擎自带的“帮助系统”;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书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七课《我的课程表》的内容,是在学完课程表的简单制作后,对自己的课程表进行美化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表格的基本制作方法,会插入图片和利用艺术字库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课程表的美化,更加熟练地掌握word软件中表格制作的功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课程表背景、标题、表格、内容的美化,掌握美化课程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化课程表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难点:通过对课表的背景、标题、表格、内容的美化,掌握美化的技巧。

五、教法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任务驱动法、操作演示法、小组协作法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大家来看看这两张图片。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吗?学生很快的找出了不同。(课件1)

②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我们自己的课程表,你更喜欢哪一张?请你们找出这两张课表中哪些地方不同? (课件2)

③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结论,第二张课程表分别从:背景、标题、表格、内容对课表进行了美化。我相机引导学生小结并板书美化课程表的四个要素。(课件3)

④师:是啊,漂亮的东西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课程表变得漂亮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化课程表,揭示课题。

【此环节设计意在通过找出图片的不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用课程表对比找到美化的要素,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小组学习,探究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张课程表的美化主要从背景、标题、表格、内容四个方面来进行。下面我想请大家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美化方式,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美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汇报演示操作方法。

小组探究学习开始。在学生操作学习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并让每个小组做得最好最快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操作不熟练的学生。

学生完成后,汇报演示:

汇报演示一:背景的美化

1、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操作演示并解说他的操作方法: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图片插入以后并更改图片的版式,设置它的叠放层次。

请大家注意观察,从他的操作方法和你的是不是一样?还有其它方法吗?学生没能找到其它方法,我相机演示:格式菜单/背景/选取颜色或图案

学生观察和操作后得到方法:利用插入图片和设置背景的方法来对课程表背景的美化。小结并板书:

背景 插入—图片、格式—背景

汇报演示二:标题的美化

2、接着请一个学生操作演示他的操作方法:插入/图片/艺术字,艺术字插入以后选择一种样式并根据需要设置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

学生观察和操作后得到方法:通过插入菜单下面的艺术字库对课程表的标题进行美化。小结并板书:标题 插入—图片—艺术字

汇报演示三: 内容的美化

3、刚才我们从背景、标题这两个方面对课表进行了美化,那么表格内容的美化,又是怎样的呢?请从内容美化的小组汇报演示。选定文字/选择格式菜单下面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

学生观察和操作后得到方法:通过改变文字的字号、字形、字体、字的颜色来进行美化。小结并板书:内容 字体、字号、字形、字色

下面,我有一种更直接更简洁的'美化表格的方法,我给学生演示操作:表格菜单/自动套用格式,选取所需的样式进行美化

演示完后,让学生动手试着操作,学生发现这种方法只对表格局部进行了美化。相机小结:表格自动套用格式是一种特殊的格式应用。我们在特殊的表格制作中可以选取此方法。

一张漂亮的课程表除了漂亮的标题、内容以及有好看的背景外,还要有美丽的边框和底纹。那么表格的边框和底纹又是怎么设置的呢?师演示操作方法:选定表格边框/双击边框/选择边框和底纹按钮,选取边框样式并更改颜色就可以对边框进行美化了。

小结并板书:

表格 边框和底纹

【此环节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学习,自己动手,演示操作,掌握新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展示作品:

刚才我们分别学习了从四个方面对课表进行美化,现在请大家主要从背景、标题、表格、内容来完善你的课表,师巡回辅导,最后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此环节设计意在通过生自评——生互评——师点评,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美化课表的方法,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制作出更精美的作品。】

(四)拓展练习,课堂小结:

展示一张课表,让大家看看:

问:漂亮吗?你们想用这种方法美化自己的课表吗?

学生跃跃欲试、抓住时机布置任务,将准备好的课程图标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制作一份富有个性的课程表。学生操作,师巡回辅导。

课 程 表学生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得到结论:这张课程表主要是插入了有代表性的学科图标进行了美化。相机作出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背景,标题、表格、内容这四个主要素来美化自己的课程表,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对表格进行美化,根据情况,不必面面俱到,往往只需对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美化就可以了,如刚才的课表,没有背景,只对表格标题和行、列标题作了简单的处理,重点对文字内容进行了图化处理,就达到了美化效果。

【此环节设计意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兴趣和欲,引领学生进入个性创造的空间。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协作能力与审美情趣。】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始终以学生自己的课程表为线,让学生围绕从背景、标题、表格、内容来美化课表展开教学,引领学生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进入个性化的创造空间,真正达到了“我的课表我作主”的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传了授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我知道这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一是上课的激情不够,我应该用自己的激情去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二是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课堂上我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改正这些不足。

我的说课完了,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美化课程表

背景 插入——图片 、格式——背景

标题 插入——图片——艺术字

内容 字体、字号、字形、字色

表格 边框和底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动物》是重庆大学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解PowerPoint、学会PowerPoint中插入多张幻灯片之后,对美化幻灯片、插入剪贴画的学习;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表格打下基础。

本课教材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入手,学习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图文并茂、操作步骤讲解详细,学习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书上步骤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太容易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已经达到会制作有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能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的水平。同时,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定势少,喜欢观察、发问、探索、质疑,喜欢展示自己的发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这一切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以及改变剪贴画大小、位置的方法;学会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②、能够运用本课知识点独立设计制作多页图文并茂,背景丰富的演示文稿;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制作3-5张本课知识点卡片。

情感与态度:培养合作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剪贴画的插入、背景色的修改。

教学难点:剪贴画大小、位置调整和幻灯片背景设置的灵活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教师只能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则是实践者、领悟者、应用者,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激趣法、质疑法、竞赛法等,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具准备

知识点卡片范例。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3-4分钟)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将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进行,鼓励同学之间展开积极友好的竞争。并组织学生开始第一场比赛:知识抢答赛,复习前面几课所学知识点:“如何打开PowerPoint?一个演示文稿中可以有几张幻灯片?可以直接在幻灯片中写文字吗?怎样插入文本框?”老师带头提出几个问题之后,由学生代表出题考问。最后由老师提出问题:“在幻灯片中怎样插入剪贴画?剪贴画的大小、位置可以调整吗?幻灯片的背景色可以修改吗?”把在本课中将要涉及到的知识点,用提问的方式引出。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孩子集体荣誉感强,喜欢同学之间开展各种比赛,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开展良性竞赛活动,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并在调动起全班学习热情的同时用新问题难住大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自主探究、掌握操作方法:(18-20分钟)

(1)初步试探:让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并尝试在电脑上动手插一两张小动物的剪贴画,改变幻灯片的背景颜色。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观看、鼓励学生、提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2)答疑解惑:请遇到困难的学生在全班大胆提出问题,如:“剪贴画的大小怎么调整?是不是剪贴画和文本框的位置都可以移动?后插入的剪贴画遮住了先插入的剪贴画怎么办?幻灯片设置中的‘全部应用’和‘应用’有什么区别?颜色列表框中没有自己需要的颜色怎么办?”由其他学生共同帮助解决这些难题。并给予爱动脑筋、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成功解决问题的小组以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间的互助,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差异,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还让部分孩子体会到帮助同学的快乐。

(3)自由探索:在前面练习和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如:“还有什么简便快捷的方法插入剪贴画?幻灯片的背景色可以像在Photoshop中一样同时涂上两种或更多颜色吗?可以将自己画的画设置成为幻灯片背景吗?” 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快捷键、右键菜单等更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孩子自己探索,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引导鼓励学生不受书本限制,独辟蹊径。让孩子充分享受探索的快乐。

(4)归纳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将学到的知识点整理记录在卡片上,如:“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改变剪贴画大小和位置的方法”、“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些同学归纳得既准确又细致。

设计意图:因为信息技术课每周的课时少,但所学的知识点多且没有规律可循,与其每节课讲一点,忘一点,还不如每节课都将学到的细小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形成卡片,集少成多。类似于记英语单词的卡片,既加深印象,又方便携带。在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0-12分钟)

要求全班学生在10分钟内,用刚才所学方法,制作一个5页以上的演示文稿,要求在“动物世界”、“交通工具大展厅”、“温馨家园”、“周游世界名城”、“北京20xx”、“我爱科学”等主题中任选几个来用各种种类、大小的剪贴画组成的演示文稿,并保存在指定位置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并在这一环节中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让学生将看书所学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运用,反复练习来消化吸收,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能、发挥想象力和创作欲望的机会。

4、展示作品、交流评价:(3-5分钟)

引导学生从图文内容是否贴切、技法的运用是否正确、背景的设计是否突出主题、剪贴画的大小位置是否得当、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自我评价之后在小组间展开互评,评出“最佳技术奖”、“最佳设计奖”、等,然后推选出几个作品在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只用好和不好来评价,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信息的辨别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致力所求的目标。

5、总结、拓展:(2-3分钟)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作业评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示范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同学给自己提出的意见,整理归纳成知识卡片。最后欣赏一段有影片和声音的演示文稿,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带领学生围绕本课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学有所获;还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兴趣不减,这既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提高后继课质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期望走进课堂,带着兴趣继续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那么他的学习一定是积极、主动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魔术师》,《小魔术师》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32课,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学习对相同图形进行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技巧,以此来简化画图过程,体现计算机画图与普通画图的不同之处,本课以变化孙悟空,草地的小花为例讲解了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方法,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铅笔、直线、椭圆等简单的绘画工具的操作,并能用这些工具画出很多漂亮的作品,对画图软件有很大的兴趣,这一节课学习利用复制、粘贴工具优化图画创作过程,以及对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我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上。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⒈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使用技巧。

⒉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⒊情感和态度:

①在同学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②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图形的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教学,解决复制图形遮住背景的问题。

教学难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的使用。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通过谈话交流,合作学习,教师演示,学生演示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任务。

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给学生播放FLASH小动画,提问学生: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学生都会说喜欢。我就说:老师也很喜欢,我不但喜欢还会变魔术呢!学生会很新奇,这时我和学生谈话,让学生猜老师会变一个什么魔术呢?学生会把生活中所看到的魔术表演情景说出来,我马上转到老师所要变的魔术,你们一定想不到是用电脑变魔术,并快速演示利用计算机复制出图形。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粘贴板书课题:〈小魔术师〉。

二、讲解重点,点拨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只能盲目尝试,所以本课以一个图形的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过程来展开学习,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看着老师的操作学生总结老师操作步骤,我操作结束学生汇报,不完整的部分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最后利用课件出示完整的操作步骤,在次我强调复制、粘贴命令在编辑菜单中,找一名学生大胆尝试图形选取、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无论这名学生操作的好与不好都给予鼓励,我会宣布他是今天第一个用计算机变魔术的小魔术师,我的办法是(在黑板的一角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师签名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签上名字,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本课难点。趁热打铁就刚才学生操作我设计了一个小陷阱给学生,解决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图形遮住背景的问题,即透明处理,结合上节课文字工具的使用原理,找学生处理这一问题,并通过广播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进一步学习了工具箱中样式工具区的使用。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应给学生大胆操练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闯三关,我最棒”的小竞赛,在此环节,我除刚才板书大家已经看到的鼓励办法,我还设计了一个闯关成绩单,每一关的前5名可以迅速的把名字签到小魔术师签名区,其他学生每过一关也可以把自己成绩打在我设计的成绩单上,(在此说明虽然是比赛有要求,选取前几名学生签名,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好胜的心理,即使已经达到了前五名学生到前面签字的规则,但是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后跑上来签字的学生,也以鼓励的形式让他把名字签上)。

在此,我把我设计的闯关练习题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我的设计上多提宝贵意见,第一关找朋友,以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为小鱼找朋友,巩固新知。第二关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学生完成任务小组长汇报。同学们两关过去了,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好吗?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出示游戏内容,帮助小动物回家,用今天的学习方法,你能帮助小动物回到家里吗?学生操作,找最快的把名字写到签名区,宣布这就是第三关。

每一关都找学生到前面广播演示达到自我展示的目的,通过闯关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教材阅读,同学之间的帮助,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

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学生有了一种创作的欲望,这时我充分利用本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出示几幅半成品或错误的画面。在此环节上,我设计了让组长抽取本组的填充作品,让学生运用技法创作画面,丰富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从运用的技法、构图等几方面,从各组抽选出几个好的作品全班评价,再让学生组内互评。

五、课后延伸

我设计了利用翻转、旋转命令变化的图形,让学生欣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个的教学设计中,我觉得比较有亮点的是两个环节:一是闯关小竞赛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二是板书设计中的小魔术师签名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上网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就是将所需要的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材料下载到本计算机上的方法。然后再在word中对下载的图片和文字进行组合,排版。这一课将综合运用到WORD中所学的各种操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的基本操作,学会把网页上的一段文字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2、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并能简单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搜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图片和文字下载的基本操作。

难点:把下载的文字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上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操作性技能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了以启发式教学、实验法和评价促进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来解决实际碰到的困难,老师起到一个引路的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练中学”,只有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才能进一步深化。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导入时,要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

先播放《侏罗纪公园》中关于恐龙片断的录像,然后问:大家知道录像上的是什么动物吗?因为学生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学过《恐龙》。老师接着问,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曾学过一篇课文《恐龙》,你们能记得恐龙有哪些种类吗?你想更多的了解恐龙吗?你能做一个有关恐龙的电子小报,帮助现在的三年级同学来认识恐龙吗?现在就请大家从网上先找出恐龙的图片来,比一比,哪个同学找的多。

在这里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录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1、教学图片的下载。

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恐龙图片,如何想办法把它们保存到我们自己的计算机里呢?

边看书,边操作。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先在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学生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全班进行汇报解答。 教师强调关键点:指向,右击。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刚保存的图片找不到了,那么教师在练习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保存的位置。要把自己的下载的图片放在自己的文件夹内,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教学文字的下载

文字的下载这一内容由于涉及到前面所学的word知识,主要用的是文字的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找出了已经学过知识与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有利于学生教学重难点,老师只要告诉学生,请你们把有关恐龙的文字复制后粘到word就行,其它的工作,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

让学生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比较本课与WORD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3、利用掌握的操作完成任务。

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是我们的目的。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去完成老师开始提出的任务: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向三年级同学介绍“恐龙”。任务有了,学生就要对下载保存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与组合,以完成自己的作品。

对于小组内做得好的,对整个小组都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当学生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并让其作品得以展示,学生自己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们的称赞,更可让他们感受到信息课带给他们的自信,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说小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针对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要着重交给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其它学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