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优秀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说课稿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 、 说教材: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体裁是现代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本文是诗歌,语言优美、简练;结构清晰,总分总,且首尾呼应。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朗读诗歌,品悟诗歌,把握思想感情,我特制定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诗。
其中,目标3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有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但是作为老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扫除障碍。比如,课文第一小节有帕米尔高原、北国、南疆及东海,学生对这些词语不理解,如果单从词的本身来理解,学生还是不能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出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这时,我以课件的形式演示中国版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北国、南疆等词语,学生就会更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无需在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就是,学习这篇诗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我还是让学生提前预习,上网搜索资料,这样学起来,就会轻松一些。在教学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适当地展示出祖国山河、风景优美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而使心灵深处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四 、说教法:
针对以上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读悟结合法,读写结合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采取“自主合作 探究 ”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走进文本,升华主题。
六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字词,读通读顺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第一段,初步感受祖国的伟大之处。下面我重点谈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 整体感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感知全诗内容,初步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了防止学生遗忘,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题目: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评析诗歌,全面感悟
新课标要求学习诗歌时候,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激起学生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那么究竟如何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呢?
一、例如我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首先指名读第二小节,同时提出问题:本节描绘了壮丽山河的哪些特点?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壮丽山河的特点。
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3)齐读,这时学生读得稍微好些。
(4)读了这一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多媒体出示诗中描绘的画面,进一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山河的壮丽。
(同桌讨论后,学生联系实际谈了很多……)
(5)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通过分层朗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让学生读诗后想象诗中画面,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交流后再看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
(6)在充分朗读地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除了诗中写得,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
(设计这一环节的原因,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再次使学生感悟祖国的伟大,从而激起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并为仿写打下基础。模仿诗歌进行创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兴趣,教师要求不高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学生很乐于创作。)
(7)学生交流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
1、自由读诗。
2、抓关键词语理解诗句,多媒体演示诗中的画面。
3、展开想象,再现画面,小组交流。
4、比赛朗读
二、自学3——6节
多媒体出示自学方法,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再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三、四、五、六小节,小组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创作的诗,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感受到祖国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渊源流长的五千年的文化。
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其他段落次要学习。应在充分朗读(分层朗读、多元化朗读)地基础上,老师做出一定地辅导。比如在指导第六小节学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这几句诗仅仅赞美的是梅花,是松树吗?
三、学习最后一节
1、过渡:学到这你的心情如何?
请骄傲自豪地齐读第七小节。
2、老师点出这一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呼应开头。
3、提出问题:我们的祖国如此伟大,作为其中的一员,你们此时此刻应该怎么做,才能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学生联系实际谈了很多,谈出自己的理想,从而再次激起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4、齐读全文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文化深厚,骄傲自豪之情溢与言表,这种情感在齐读中得到共鸣。)
(三)拓展 延伸
1、搜集祖国之最,如,最长的铁路,最长的山脉、河流、湖泊……
2、仿写诗歌(课后习题四)
七 、说评价
评价是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好老师,评价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激励性、赞美性的语言。
评价分为:课内评价(师评、自评、互评)
课后评价(教后记(课堂的得与失):对自己本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学生掌握情况的评价)
谢谢,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 篇2
紧随明尚教育,考编先人一步!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一课《雪花飘飘》,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我的说课设计将采取“四说”的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我的教学理念将贯穿其中。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雪是六角冰花做的天使,是大自然赐给孩子们的礼物,本课是以雪为主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巧妙运用生活中常见或者废弃的材料,制作一个富有情趣,制作精美、观赏性强的“雪景玩具”,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队雪花和雪景有个感性认识。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雪花飘飘”的制作原理。
技能目标:掌握有关的集中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制作雪花飘飘的过程
难点:设计各种个性独特丰富多样的玩具
4、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好泡沫、可乐瓶等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是情境教学法:我运用实物、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与本课相关联的情境,并把儿童带入这种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美、发现美。
二是问题讨论法: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互动问答,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我还运用游戏活动法、直观教学法,围绕教学重难点分层次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三、说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教相结合,领悟到重点和难点,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图片、音乐及老师的演示,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能制作出创意十足“雪花飘飘”作品,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1)猜谜导入
我在课堂一开始设疑一个谜语引起学生注意,我设计的谜面是: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谜底揭晓后板书本课课题——雪花飘飘。我们今天就学习怎么把雪留在我们身边。
(2)观察交流
我拿出事准备好的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我引导学生提出要求,观察一下这个玩具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用了些什么材料?这些“雪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带着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总结这个玩具主要是有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底是泡沫板,盖是塑料瓶,景是综合材料。
我接下来示范制作过程先制作底与盖,再制作雪景,“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以用摩擦泡沫板得方法得到。再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最后摩擦出的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对制作“雪花飘飘”的方法原理有了一定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突出本课的重点。
(3)欣赏感知
接下来我用课件展示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以及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雪地景色。欣赏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刚刚看的图片中尼最喜欢哪一个景色,说说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在看看自己所带来的材料,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比如漫天飞舞的樱花,秋天成熟的稻谷等等。
通过以上的情境教学,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接下来自己独立制作玩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自主创作
我再次用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的“雪花飘飘”的玩具,让学生在欣赏的玩具中萌发创作的欲望,接着提出作业要求:
1、学生尝试制作类似“雪花飘飘”的玩具。
2、小组再次交流与合作,在老师播放的音乐情境中,创作出造型奇特的玩具,并通过观摩、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知识拓展
让学生了解雪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6)体验感受
让学生把创作好的玩具一一展示,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
说课稿 篇3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及其说明文字。(略)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经过写五个手指的不一样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一样特点,最终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一样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异常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本事”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一样特点,了解作者描述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并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经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资料,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十分简单又十分趣味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之后,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我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我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资料
紧之后,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证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景,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读后完成以下填空:这篇文章主要经过写五个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填空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是对自学课文的第三个要求的检查。学生在说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很多不一样的答案,我就用:“如果这个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会用哪一句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明白五个手指有强弱、美丑之分,过渡到第三步的教学。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那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我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终,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所短)
之后,我用:“大拇指有自我的优点,又有自我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学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最肯吃苦
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仅有一个关节。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叫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划出来,说说剩下四个手指的优点及缺点,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的意思,并指导感情朗读,引导他们总结出每个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板书:各有各有)再引导他们联系到我们人是不是也各自有优缺点,谈谈假如自我就是这五个手指中的一个,你觉得自我是属于哪一个手指呢那里让学生联系自我的实际说说,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头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之后再分主角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各个手指的不一样特点。
第三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四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能学到书上的资料,并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关于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阅读《文具争功》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第三题作铺垫的。
第六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本事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本事、口头表达本事、创造本事的培养。
四、说板书设计
手指人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力量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资料,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这样将手指和人比较起来设计板书,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及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看一看板书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及中心,简洁又富有意义。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是6号考生。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下头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学习资料,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终阶段,是整数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阶段。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课的教学具有必须的总结性和概括性。学习这部分资料,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积累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理解不够商1写0占位的意义,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过对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分析、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本事,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够商1写0占位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二、说教法
本节课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线,先以复习引入,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从而发现灵活的试商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根据学情我设计了“独立思考一合作探究一实践应用”的学习方法。在算法探索、分析比较环节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把除数看作哪个数试商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掌握灵活试商方法,从而到达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目的,并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实践应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600÷20=7200÷36=52÷13=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计算52÷13和600÷20时是怎样想的
2、笔算
750÷5=900÷6=
订正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异常要强调,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看那一位商0
设计意图:旧知的复习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新知的预判,也是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除三位数
(1)设问
教师:经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问题: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能够组成多少组
教师:你怎样理解“能够组成多少组”这个问题你认为商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新知的学习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有意义的问题能够帮忙学生在自我的知识储存中选取有用的旧知作为探求新知必备的“食粮”。
(2)探究方法
预设如下;
教师:先算18除什么数
学生:先看被除数前两位,18除61个十,商3。
之后问: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余下的是多少
学生:商3表示3个十,余下的是7个十。然后用18除72,商4
设计意图:在新知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我去探索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的冲突,以前学的是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而此刻够了,怎样办呢经过学生自我去经历这一过程,探索出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的始终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3)试一试
989÷43=244÷58=68÷26=
2、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
出示:930÷31=
①学生试算930÷31,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出现的问题
②教师: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
③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预设各种理解:
a、因为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 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
b、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但个位上的0除以31仍然得0,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c、因为930÷31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商应当是两位数,所以应当是30
d、因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3、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商0、表示商是30个一,也就是30、所以个位要写0
e、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商是一位数3,不表示两位数30,经验算,3×31不等于930,所以商不是3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见解充分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商写得不完整的同学把商写完整,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没余数,而个位是0,只要在被除数个位上补0就能够了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设计意图:课堂上设置“大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的资料留白,让学生自我去填写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的进取性,也给学生探求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3、比较练习
(1)练习
把被除数改成940,即940÷3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那道题有什么不一样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能够跟同桌议一议。
结合板演竖式提问:当十位上商3后,出现了余数“1”,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强调:商的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两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十,而只是3;同样若商的末尾不添0,根据“被除数=除数x商+余数”验算,结果也不能等于被除数。
设计意图:虽然把例题改为练习题,但却给学生指引出探求的方向、方法,留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巧妙地把学习难度降低了,也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一样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一—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不一样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师生共同小结商末尾有0的除法,有两种情景:一种是没有余数,商末尾的0必须写上。一种是有余数但不够商1时,也要用0占位。为了防止商末尾的0丢掉,可在计算前确定商的位数,计算后进行验算
(3)做一做
722÷36=901÷90=
教师:边做边想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数前三位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头写商。
③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经过比较和总结,帮忙学生梳理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新知运用
1、做一做
784÷54=649÷3l=364÷12=762÷38=
2、确定
下头的计算对吗
教师:在笔算除法时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的
设计意图:练习做到有层次、有梯度,类型多样,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灵活。不局限于例题的学习,用错例进行举证能够帮忙学生杜绝同类错误的发生
3、解决问题
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同一种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教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预设:花了的钱不明白,要先求,因为剩了60元,仅有去掉这60元,剩下的钱才是用来买化肥的学生自主完成计算过程。
(四)全课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在试商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内容编排:“语言和宗教”是本章继“人种和人口”之后的又一基础人文地理知识,从日常交流用的语言和精神领域的宗教信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居民。
“世界的主要语言”部分,讲述了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使用范围较广的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学生应能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这几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此外,学生应通过“阅读”材料,简要说出语言分布范围的变化和与人口迁移有关。
“世界三大宗教”部分,阐述了三大宗教的源地、起源时间,又给出了典型建筑的图片,学生要根据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分布区域,并根据不同的宗教特色,进行尊重宗教信仰的教育。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与后面将要学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联系紧密,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2、说重点、难点、关键:本节重、难点合二为一,即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这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需要。关键是通过读图获取地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六大语种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完成板书表格的填写。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图片资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资料,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地理课教学实际,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读书法与读图指导法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法是读图法和填表对比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判别能力。
教具准备采用投影仪、挂图等,以辅助教学。
三、说程序
1、情感交流,并用英语宣布上课,从而过渡到“语言”相关知识的学习。(约用2分钟)
2、教学过程和方法:师通过板书画表引领学生学习,并展开分组合作方式学习。(约25分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约5分钟)每讲完一个环节后,适时出示相关练习进行情感教育。尤其是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这一环节,将情感教育推到高潮。
4、总结(约2分钟):采取学生整理笔记方式进行总结,并提问本文讲了哪两个方面的知识,师根据生答板书课题--语言和宗教。
5、知识运用:采用问答式进行。(约10分钟)
6、课外作业:搜集宗教风俗的相关材料,同学间相互交流,进行合作。(约1分钟)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三部分:
一部分设计语言方面的表格,二部分设计宗教方面的表格,三部分是通过学生总结,师板书课题--语言和宗教。
这样做使教与学条理清晰,对比明显,有利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整理和记忆。
五、附板书 略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跳水》是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十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资料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感情,认真思考,读出自我的见解;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学习字词,初步读懂课文资料的基础上,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经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积累用来形容情景危急或处境危险的词语。
(三)重点、难点
在经过分析、比较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不一样的表现,在了解事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本事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2、语言点拨3、抓重点词句4、朗读感悟等等。
三、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境。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我的见解:这是在本组课文中学习运用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我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几个不一样的主角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主角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资料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4、合作与交流
四、说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知感知
为激发学习兴趣中,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资料相符的动画短片,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调动其学习进取性。
(二)自主探究,感悟情理
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去把握课文中本质的东西。
讲读一、二段时,在弄懂段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取乐、放肆、哭笑不得”这些重点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使学生明白水手取乐猴子是故事的起因。
三、四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去体会文中主角特点,在汇报中重点抓住孩子情绪变化和危险情境以及寻求解救办法三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文。
①孩子情绪变化的探究
以孩子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懂得孩子情绪变化原因有三方面:猴子的放肆、水手的过分、孩子的不冷静,从中告诉学生做事要冷静要研究后果,开玩笑要注意分寸。
②抓重点语句体会险境
利用幻灯出示惊险语句,先让学生自主感悟孩子的险境。然后经过指导朗读,填读形容危急情景的词语来加深对课文资料的理解,使学生入情入境,到达讲解所不能到达的效果。
③寻求挽救办法
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依据这一理论,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探讨抢救孩子的妙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得出办法后,发现均不很得当,从而得出:船长果断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儿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办法。
五、六自然段集中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经过体会船长心境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然后经过分析跳水的好处,为什么用枪逼孩子跳水来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总结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精读全文后,结合板书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最终以“从文中主角中获得哪些有益启示”结合教学,使学生既对本课知识有及时的整理,又感到意犹未尽,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说课稿 篇8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微笑》是一个幼儿早期阅读故事,语言简练,讲述了胖胖想得到张伯母家的大公鸡就要答应张伯母的要求:收集五十张不同的邮票。最后,胖胖成功了。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但是,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要想实现愿望,都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我选择这样的题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二是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说学情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将对幼儿今后语言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根据《纲要》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早期阅读)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对本班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他们对文学作品欣赏较少,对早期阅读的兴趣还不明显。倾听能力进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学期,已逐渐转向有意识的倾听。表述能力最弱,对一些连贯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
当班上的孩子看到别的同伴带来一样有趣的玩具或自己没有的玩具或书本,就想占为己有。占有的方式也很野蛮:有的用抢,有的用打,有的用偷偷翻他人的书包,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阅读课。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3、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年龄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阅读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能力目标:讨论实现愿望的不同办法。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感受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散文以情感熏陶为主,因此,我采用了讲述法:在优美的音乐辅助下,运用恰当的语言、语速、音量,完整讲述童话故事内容。直观演示法:运用优美的FLASH课件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问法:通过解释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鼓励幼儿积极动脑。
2、说学法观察、讨论、发现、表述,最后是操作练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3、说准备:
a自制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
b可移动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空白圆形卡片若干(男女颜色分开)、油画棒。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展示玩具激发兴趣、阅读《我要大公鸡》、朋友共同分享三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师出示漂亮的大公鸡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漂亮的物品大家都喜欢,运用一个玩具让大家开动脑筋--想得到要运用什么合理的办法?不仅激发了幼儿讨论问题的积极性,还让幼儿学会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喜欢的东西。
1、提问:这是什么玩具?你想要吗?
只有一个,你想得到要用什么方法?
2、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选出合理的办法。
3、今大我请来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胖胖,他也有个动物朋友大公鸡。他拥有这个好朋友可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二)阅读《我要大公鸡》
给幼儿提供自己阅读的机会,很有必要。它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认读画面内容,在活动中获得有关的信息。阅读前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这一环节很重要,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在一个安静地环境中阅读图书,还可以逐渐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阅读时没有声音。
(2)阅读时一页一页地翻看,学习按顺序自己阅读。
(3)看书时要像小学生一样身体坐正,眼睛注视图书使幼儿初步在幼儿自己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理解并加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页页地翻阅图书,利于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进程,正确理解画面的内容。
引导幼儿完整阅读,使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运用指读的方法能进一步吸引幼儿阅读的注意力。
(三)请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和朋友共同分享最后一个环节运用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玩具的方法,是故事内容的延伸。也继续帮助幼儿巩固了要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如何努力才能拥有,体验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要求:拿出自己的玩具想想: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样得到?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引导幼儿继续巩固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
第四部分:说活动特色
1、注重情感基调的渲染。
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看、听、说、动等多种感官体验,来体验愿望实现带来的快乐。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注重多维游戏的互动。
这不是一节单纯的语言活动,在语言学习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体现了一种师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动状态。
3、注重知识建架与撤架。
中班幼儿仿编短句是有难度的。在第一次仿编时,我提供了可移动的图片,给幼儿建立一个支架,幼儿根据图片里展现的内容仿编短句。多次练习之后我会撤掉框架,不提供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4、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语言、社会、艺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这些领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整合的,这使得活动更具综合性的特征。如在语言交流中传递关爱的社会性教育,在绘画中巩固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在音乐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体会微笑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所有内容。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指导。谢谢!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吕,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三、活动过程
1、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四、游戏互动:我也来当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提高幼儿教育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