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说课稿 > 教师说课稿【优秀12篇】正文

《教师说课稿【优秀12篇】》

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是爱岗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教师说课稿【优秀12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教师说课稿 篇1

一、说课内容

说课时间规定不得超过15分钟,超时将酌情扣分。说课后,专家组根据说课情况和测试项目内容提出面试问题,申请人进行答辩。 面试题目一般不少于2个,回答时间不超过5分钟。下面我介绍一下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2) 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4)试讲中考查的重点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6)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7)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8)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9)灵活教法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性

(10)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及有效运用

(1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2)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师生关系和谐互动

(13)善于扣紧教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14)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等。

二、试讲技巧与经验总结

我建议大家试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把试讲所需教材准备好,接着把教材整体复习一遍,然后是搜集和学习说课稿范文,最后制作几份相关说课稿模板。建议没有说课经验的考生把全部说课内容都写出来,做到有备无患。

考试当天要按时到考场。

(1)候考。

一般抽到8号以后的考生要等到下午才能试讲。等到有人叫你时,你要带上书,说课稿,身份证,准考证,到指定的考场候着,那时你还不能抽题。

(2)抽题后,上交说课稿。

我的经验是最好准备两三份说课稿,正式说课之前留给自己一份,说课的时候要交给考官。如果你只有一份说课稿,只有看考官能否允许等你说完课之后再交,如果按规定是不行的。

(3)尝试换题。

如果你抽到的题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的,毕竟这次面试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和考官商量一下可否换题。

(4)试讲。

依照我的经验说课时切不可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如果你表现出太过紧张的情绪,那么你就很难通过试讲。考生声音洪亮,语言表达流畅,注意衣着,表现稳重大方,是很容易赢得

考官的赞赏。说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比较好。因为超过12分钟要扣分。

(6)板书。

如果要新的规定说试讲者必须写板书,那么你就要写板书。如果没有规定,那么你可写也可不写板书,因为试讲时间才12分钟,即使你写板书也不要写得太多。

(7)答辩。

说课稿占10%的成绩,说课占40%的成绩,回答问题占50%。考官一般会问大家2-3个与说课有关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课程理论类。二、教学方法类。如你的教学思路是什么?教学设想与框架是什么?三、基本情况类,如你是刚毕业的吗?以前有没教过书等问题。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是,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要注意听课对象。因为听课对象是老师不是学生,所以我建议大家说课的角度应该放在,你是怎么上这堂课?你要怎么教学生?千万别把考官当学生,给他们具体讲教材的内容。

教师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

我是高中数学__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选)修_《_______》第__课时。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对_______的学习,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_______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_______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

2、 教材重、难点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初步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_______等概念;能运用_______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_____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

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

2、学法分析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3)自我尝试,初步应用。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想的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师生互动学习,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

(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

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注重知识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必做题

(2)选做题

(三)板书设计

板书要基本体现整堂课的内容与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

(2)五、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我采

用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巩固练习考查学生对____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谢谢!

教师说课稿 篇3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日常生活用品的花边,找出他们对称排列的规律。初步感受对称美。

2、用目测找中心和对称排列的方法装饰花边。

3、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油画棒、范例花纹、活动花边,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帽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幼儿帽子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东西?它们什么地方最漂亮?花边是由什么花纹组成的?它们什么怎样排列的?用什么颜色画出来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花边是由点、线、简单几何图形和小花、小草等花纹组成的。它们排列很有规律,间隔开的花纹是一样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一样的,这叫对称,花边的颜色有的很鲜艳,有的很柔和。

2、引导幼儿学习花边的装饰方法。

教师出现活动花边进行讲解演示:

用目测的方法找出中心点,画上简单的花纹,在花纹的两端用同样的颜色画出同样的花纹。

换一种颜色在中间和两端的花纹之间画另一种花纹,花纹之间要间隔均匀。

用这种方法往下画,画出来的花边就对称了。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请小朋友先观察老师画的美丽的花边,小朋友先想好选择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想好颜色再开始画。画时要注意大小、方向和颜色的对称。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对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设计花纹,搭配颜色。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请幼儿将花边在作业栏中展览出来,教师从花纹、色彩、对称规律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春》。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春》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类散文文章作者朱自清通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热情又富有生命力的春景图。文章语言清新且活泼,善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丽。文章从盼春、绘春和赞春三个层次进行了叙述,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不仅体现了春天的缤纷多彩、生机盎然,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希冀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初中学段,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养成,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具有学习新知的动力和兴趣。学生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诵读文章并合作探究,习得文章的重点并解决情感的理解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掌握文章大意并捋顺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文章中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赏析文章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春”的眷恋与期盼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赏析文章语言特点。

难点:学生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春”的眷恋、期盼与热爱,也能感受对于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主要包括: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和最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和延伸作业等几个方面。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总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好的导入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可以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我将采取“提问法”进行导入:对话学生:请同学思考有哪些对春天进行描写的著名诗句呢?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还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还可补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请同学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这篇文章《春》,看看作者眼里的“春”的魅力又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以及感情,找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其次,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出文章讲了什么?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总结,得出文章的层次划分:“盼春归——绘春景——春天礼赞”这三个部分。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文章中需要重点分析和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理解整篇文章大意和层次后,知晓了文章每一部分重点描写了什么景象。我会深入到具体的文句之中,深入挖掘词句,进行语言的欣赏。我会提问学生:文章第二部分“热情绘春景”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接着提问学生:具体说一下怎么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将山水和太阳以及万事万物赋予人的状态,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万物的生机与活力。将“山”、“水”和“太阳”连在一起脱口而出,很有节奏感。将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竞相开放的颜色分别喻成火、霞和雪,描绘的十分形象,让读者具体可感其五彩缤纷的画面。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文章第三段中出现了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等重叠词,这样的词语使用,有什么好处?学生在我带领其朗读后的引导下得出: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我顺势进行补充:叠词的使用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草之嫩绿以及春天风雨的柔和,有利于抒发作者对于春天万事万物的喜爱之情。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个问题有些难度,我会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找小组代表进行回答:通过“引用”名句,不仅是在描绘春天的自然景物,也是在书写勤劳的人们。 我会再找一名代表进行补充,明确答案:新的一年必定是美好的一年,必然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4、在分析了第一、二部分之后,我会继续指定学生读第三部分,并提问:既然是拟人手法,作者为什么偏偏把春天拟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呢?换成别的好不好?学生摇头表示否定,这时,我顺势提问:请同学们说明原因。我启发学生:“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新鲜的血液和奋发向前的斗志,是美丽与欢快的象征。所以作者用这些来说明什么?学生明确答案:符合作者对于春天的看法,即: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

5、接着,我会组织学生集体朗诵文章的整体,并设置问题: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幅美丽的、充满活力的“春景图”?学生互相讨论,集思广益,得出:在柔和的轻风细雨中,五彩缤纷的果树、鲜花花竞相开放,蝴蝶飞着,鸟儿唱着,勤劳的人儿大步向前迈着,人们笑着、闹着,为了一年的新景劳作着。

6、下来,我会设计最后一个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单单是为了描绘春景而对其进行赞美吗? 这个问题也有一些难度,我会让学生读一首诗歌,诗歌中有借景抒情的手法运用,以此类推至本文,学生可以明确:作者是在借春天抒发感情,春天有着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作者通过描绘充满活力的春景来展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新鲜事物的憧憬。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没有边界的。新课标指出,要在教会学生知识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其类推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要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派生机与活力的景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笔下是“温情的宝地”,我会启发学生比较两篇作品之间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作业的完成是对本节课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很好的归纳与梳理。我会留作业:总结本节课内容并查找一下朱自清生平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作品。

七、说板书设计

教师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二节第二框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准备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来对这一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框题是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家庭消费的内容》这一框知识的延伸,同时又为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好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另外,该课题与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生活与消费》密切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修内容。教材围绕为什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及怎样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依次展开,介绍了五点: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注重精神消费;科学消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教材首先从提倡适度消费入手,适度消费是正确的消费观念的重要内容,教材主要指明了消费主要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消费。其次提出要注重精神消费,提出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家庭消费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文化消费这种不平衡、不协调的消费现象,指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必须协调发展,不可一轻一重。接着要求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科学消费是正确的消费观念的重要内容,教材主要提到在现实生活中,落后、愚昧、无知、不文明、不卫生的消费仍然大量存在,因此要求要改变这些落后的消费习惯。最后,教材提出要发扬艰苦奋壮斗、勤俭节约精神。这一点实际是对“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的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运用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问题时,采用问题解答法,情境导入法等。同时能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使学生认清其危害,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鼓励学生敢于剖析自己、修正自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内容在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的依据主要是要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

本节的难点主要在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确立的依据是这部分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

四、说学情

经过一个学期多的`高中生活的学习,学生已经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对于如何学习政治这一科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由于本校属于农村中学,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原有的知识储备较少,在理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比较有难度,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纯粹讲理论,不在理论上做太大突破,只是点到为止。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消费观的教育。

五、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设计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抽象理论知识,从而使学习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生活的情境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二)问题教学法。在本部分的学习中,本人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问题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多媒体教学法。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讨论法。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经过几个人共同的讨论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讨论法也是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主要步骤。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利用活动,设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针对本框的内容,结合学生本地的实际,本人利用学生回答本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秦始皇是否使用过手机。通过这一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这一设定的情境中,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能够把学生引入这一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问题设疑,导议相依,情境解答

“学贵有疑”,精心设计问题,以疑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

关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学生通过情景思考,可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几种正确消费观的教学。在本部分的教学中,本人主要设计了几个情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材料,自主的学习,解答。在这一环节中,本人主要设计如下五个问题:1、正确的消费观主要有哪些内容? 2、什么是适度消费?如何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适度消费?3、阅读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分析她们两种消费行为?4、观看漫画“小儿麻痹症”,分析漫画讽刺社会上哪种错误的消费行为?5、读图,想想这样的消费观对吗?

通过对第1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能够对本框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正确的消费观有哪些,同时由于本问题比较简单,适合于分层次的教学。第2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什么是适度消费,以及如何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适度而设置。通过解答,学生能够清楚什么是适度消费,可以区分超前消费和抑制消费这两种消费形式。第3个问题主要是对第2个问题的延伸,通过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使学生理解信用消费,区分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设置第2个和第3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是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学生在前面学习基础上了解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但具体来说还不太明确,通过对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的学习,可以更清楚消费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意义。第4个问题主要是通过漫画“小儿麻痹症”的,使学生清楚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科学的?学生往往很模糊,本人主要通过呈现几张有代表性的图片,在回答第5个问题中,让学生在看漫画和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什么是科学消费观。

正确的消费观最后的一点是要求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这方面本人主要是略讲的方式,没有大量的进行说教,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要求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并不是要做为一种消费方式,而是一种精神在贯彻着的。

(三)以讨论为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讨论阶段,通过事先对本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了解,再经过对呈现问题的讨论,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己所学应用于生活中来。本人设置的讨论题目是“结合自已的亲身体会,以及今天所学想想学校为什么要开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活动?”。学生在上课前的情境激起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在结束前再对先前的情境进行思考,从而加深了学习的印象。

(四)练习及作业布置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但要以能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因此本人主要设置了两种练习,一种是高考问答题,一种是辨析题,学生结合自已的亲身体会,以及今天所学知识,学生对开放性试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置与运动》单元中第4课时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运动的形式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动的状态。在学生学会如何用参照物确定被研究物体的位置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帮助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会利用相对运动的道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现象。

学情分析

通过前3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参照物,学会用参照物确定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所以本节课内容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教法学法:我将教学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会有具体的体现。

设计理念

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持之以恒、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所以,本节课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激起认知矛盾,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通过"荡秋千"活动,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最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对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现象。

依据这一思路,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课开始时,我就提出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坐过汽车吧?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观赏车外的景物,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注意力马上被调动起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起坐车时的体验——"坐在车里看见地面上原来不动的房屋和树木都往后走","实际上是车在地面上行驶"等。这时我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运动着的世界之《动与静》,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思考解决问题中去。)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用课件出示"荡秋千"活动 ,此时我会借助课件提出问题:"小明和小立同时坐在一个秋千上荡秋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动脑筋想一想,秋千上的小明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如果你是小立,会感觉小明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如果你是旁观者小方,会感觉小明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答案就会不同,我会抓住这一点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一定要说明理由,即以什么为参照物来判断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当然,必要时我也会做适当的补充,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分别从秋千上的同学、地面上的同学的角度去观察小明的运动情况。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作出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变化,就是运动的;没变化就是静止的,动与静是相对的。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中,我不只是让学生知道最后的结论,而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总结提升,最终获得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真正体现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适时对他们做一下引导,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呢?所以接下来我安排的是: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这时我播放多媒体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以及在湖中划船的运动情况,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参照物不同结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通过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使学生的理论认识得到提升,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进一步明确如何去正确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进一步提升对物体运动的认识,更好地去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认真观察电扇各部件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是从课内向课外的一个延伸,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他们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最后本节课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音乐声中结束。

(设计意图:借助一首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曲既渗透静与动的相对性,又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使学生能回味无穷。课虽至,意犹在。)板书设计动与静

有变化———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相对的没变化———静止(设计意图: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板书时,我力争做到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板书,对探究的结论一目了然,)那么以上就是我设想的<。<动与静》的教学思路,我想在讲授时,加上教师的灵活调控,一定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教师说课稿 篇7

当幼儿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时,也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其中办家家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歌曲《办家家》就是根据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歌曲旋律简单、重复,有很强的表演情节;歌曲中说唱结合及分角色表演唱方式,给歌曲增加了趣味性,充分体现了歌曲欢快的风格。

目标的确定及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中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但缺乏生活经验、词汇贫乏。根据教材分析和幼儿年龄特点,从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并能根据角色进行对唱和齐唱。

(2)、根据角色情境及歌词创编表演动作。

(3)、在表演时尽量用眼睛看着同伴,体验目光交流带来的快乐。

2、 在目标中提到"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并能根据角色进行对唱和齐唱"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创编表演动作也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幼儿已有办家家游戏的经验 2、图谱3、游戏道具:眼镜、炊具、布娃娃等二、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主要是激发幼儿兴趣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愉快的参与到游戏当中。

2提问法:主要是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3图谱演示法:通过形象的教具,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三、说学法:四岁左右的幼儿更习惯形象思维,本节课我运用了角色表演这样一种方式,通过对唱和齐唱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说唱部分通过把难点前置这样一种方式,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四、说活动过程根据教材分析和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是谈话导入:"你们喜欢做游戏么?你们玩过办家家的游戏么?是怎样玩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游戏吧。"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亲身体验来再现办家家游戏情境,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和动作。

(二)从游戏中提升歌词及动作,进行节奏训练。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是怎样做游戏的?"有意识反馈并提升幼儿动作,引导幼儿学习学习说唱结合的部分并进行节奏训练:

切菜:χχ χχ │χ χ│χχ χχ │χχ│炒菜:χχ χ│χχχ│χχ χχ │χχ χ│炒小 菜 炒小菜 炒好 小菜开饭了这一环节主要是把活动重点分解并前置,通过积极引导幼儿再现自己游戏的经验来练习节奏学习歌词,为下一步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唱歌曲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办家家不光是一个好玩的游戏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教师和幼儿一同听歌曲。

2、 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内容,教师边贴图谱边唱出歌词。

3、看图,教师清唱歌曲。

4、幼儿边看图谱,边跟唱歌曲。

(时刻提醒幼儿用自然声音演唱,不要抢,不要喊)4、根据角色唱出歌曲中对唱和齐唱的部分。

"请男孩子当爸爸),女孩子当妈妈),想一想,可以怎样唱这首歌?什么地方男孩子唱?什么地方女孩子唱?什么地方大家一起唱?"看图谱,指导幼儿分角色唱,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学习歌词,借助图谱的帮助让幼儿听音乐自觉学唱歌曲,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四)创编表演动作1、幼儿两两结伴,听音乐做游戏。(按幼儿扮演的角色分别进行打扮,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的融入到游戏当中去)2、教师提升丰富幼儿动作,再次进行表演。

3、提高要求,表演时进行目光交流。

4、活动过程中注意要渗透热爱父母的思想教育。

(五)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提供歌曲伴奏带,让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中创编替换新的歌词进行表演唱。

教师说课稿 篇8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具备终身体育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侧手翻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三体操项目技巧内容,该技术动作由助跑,踏跳,支撑,腾空,着地等环节组成。同时支撑跳跃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协调、灵敏、上肢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还能逐步养成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消除恐惧心理,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水平三的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同时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初步掌握支撑跳跃的动作要领,80%的学生能准确做出支撑跳跃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合作练习,纠正错误法等教学方法,发展协调、灵敏、上肢力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消除恐惧心理,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

【重点】

助跑与踏跳紧密结合,提臀、分腿、顶肩。

【难点】

助跑踏跳连贯,迅速有力;推手及时,抬上体。

六、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分解练习法、游戏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

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常规,内容如下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在导入部分我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做过俯卧撑,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技术动作和俯卧撑非常类似,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挑战一番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支撑跳跃。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由下课状态转变为上课状态的过渡,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队列练习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身心都做好上课准备。

(二)准备部分

1.游戏:单腿长龙赛跑

方法:以体育小组为单位,组内前一名同学抓住后一名同学的一条腿,形成单腿长龙,从起点跑向终点,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越过终点线时计时结束,用时短的小组获胜,如果队伍在跑动的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则必须要连接上才能继续参加比赛,否则直接淘汰。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设计意图:把平时枯燥的跑步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三)基本部分

1.为了给学生呈现技术动作表象,我会采取教师示范技术动作,并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动作要点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在示范时,手臂是直臂还是曲臂?

通过教师示范技术动作为学生呈现动作直观表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动作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助跑,双脚踏跳,双手支撑器械,提臀,两腿伸直向两侧分开,迅速推离器械,使身体向前上方越过器械,两腿向前制动挺身,两臂斜上举;并腿用前脚掌着地,屈膝成半蹲。

并介绍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帮助: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站在山羊斜前方,面向练习者,两脚前后站立,当练习者撑器械后,双手握其上臂,顺势向上提拉过器械并顺势后撤步至落地,换至一手扶腰背,另一手护其胸腹。自我保护的方法:当落地不稳、身体过于前倾失去平衡时,应迅速低头团身前滚翻。切勿用手撑地,防止戳伤、骨折。

3.练习

(1)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

(2)助跑-支撑-分腿提臀-跳。组内一人保护帮助,2次一轮换。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在分腿跳的过程中,有曲臂的现象,这样会导致跳跃的高度不够,支撑没有力量,大家可以来进行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练习。

(3)完整的支撑跳跃练习。

(4)个人技术熟练后,可进行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跳箱的高度完成动作。

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5. 素质练习:“推小车接力”

规则:体育小组为单位,两人一组,一人俯卧,另一人抓住同伴的两条腿,从起点跑向终点的标志物,两人交换,回到起点,与下一组击掌接力,依次完成比赛,用时短的小组获胜。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八、场地器材

体操垫8块、跳台8个、体操馆。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00次/分钟~120次/分钟;运动强度:中等。

十、课后反思

教师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____,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____ 年级上下册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____ 的基础上,对____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____ 等

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

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

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____,对____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____,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____的过程,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 能力,加深对 函数与防城、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 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复习就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____是本节课深入研究____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 数学概念(定理等) 要明确其 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 ,通过对 定义 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____环节。

(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教师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燕子》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是一篇语言优美而且十分简洁的写景状物散文。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回大地,燕子从南方回归的美丽景象,抓住燕子在天空中飞翔、在湖面上掠过、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抒发了“春光无限好”的积极情感。

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却意境隽美,能够给人美的享受。本单元的主题是“神奇的大自然”。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联系)

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及其他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俊、俏”等生字,会写“聚、掠”等生字,积累好词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把握文中描写的燕子的特点,并能简要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与简洁,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说重难点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而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及词语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重点逐步向阅读过渡。随着年龄的'提升,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燕子的了解大多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而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却是一个难题。

这一学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形象思维占主导,理解能力可能会相对不足,这些都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阅读、欣赏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体会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此外,在导入和研读部分,我还会使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感官,加深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而对于学生,我将主要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会通过采用播放有关春天和燕子的图片或者视频,并且配有音乐这种直观的方式进行导入。这样可以在上课之初为学生们首先营造一种欣赏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后续文章的学习与理解。

播放完视频、图片这类资源后,我还会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说一说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并探讨你还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春天。这样在课前就进行了充分的形象感知和感情铺垫,顺势导入新课的教授,极大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并且为创造性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的教学离不开阅读,“读”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一种关键的学习手段。因此,新课教授环节我将按照如下的顺序来展开。

1.初读课文,感知春天

这是新授的初始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整体把握文章,能够为后面的学习铺平道路。

我会鼓励学生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美丽图景。同时完成一个自学任务:处理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多数的生字生词是可以自行处理的,但是还需要我进行个别易错或难写字的指导,如“凑”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而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左后右。

本篇文章是语言优美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因此解决完生字词之后,我会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认真聆听,并谈谈听后的感觉,从而提高他们的诵读和欣赏能力。

2.再读课文,了解燕子

这部分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是培养学生们自学意识和能力的最佳机会。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引导式教学,进行逐层提问,讨论探究。

首先,我会请学生阅读第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读完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能够体会出燕子什么样的特点? 因为这些问题相对简单,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章就可以从中找到准确的词句来回答问题,因此我会选择班里平时不怎么活跃的同学来回答以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为他们增加一些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接下来的参与积极性。

接着,我会提问,在这里“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完后,我不会立即进行解释,而是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理解“凑”字的意思。这样在“看中学“,课堂趣味十足。

对于燕子的描写是属于本文的重点,文章主要通过三个画面进行立体的展示。因此,下面的内容的教学我会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让他们去总结燕子有哪些特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的,通过找句子、理解词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会让学生概括,第2、3、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并请他们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归纳。通过阅读文章,不难看出,下面三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春天的盛会、飞行的燕子、美丽的曲谱”三个画面。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最吸引你,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开教学,进行启发式指导。比如,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我会让喜欢第2节的学生齐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文中描写的春天的景物。并提问,这一段描写了春天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经过分组讨论和发言,学生们不难找出“光彩夺目”和“有生趣”两个特点,并可结合课文,领略到春天的美景。分析完美景,我会提出最后一个疑问,这一节主要讲春天的盛会,和“小燕子”有何关系呢?让学生体会到,已经热闹非凡的盛会,因为有了小燕子的加入才更有生趣,这里包含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对于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是本文的难点,因此我会多加引导,让学生体会。比如“黄绿眉眼”一词,学生可能不是很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理解,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就像是柳树刚刚睡醒,在春天睁开朦胧的双眼。这样,作者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的生动形象。

这是第二幅画面的引导,下面两幅图画,我会用同样的方式进行。

(三)拓展延伸,想象发现

深入领悟了文章,最妙的是进行一些巩固和强化。因此我会让学生把自己当做一只小燕子,介绍一下自己家族里都有哪些成员,他们还有哪些朋友,都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堂小结,深化情感

小结是一节课程的尾声,好的小结应该是让学生自主回忆所学。我会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五)作业布置

这是本节课的作业布置,本着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的原则,我布置三个作业:

1.文章词句优美,积累下自己喜欢的部分,或背诵或抄写,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2.完成一个小练笔,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3.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为自己的小练笔配上一幅画。

五、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教师说课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吸收》,第一课时,食物的消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解读

本节选自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学习食物的消化,为下一节课营养物质的吸收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人体各个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些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是: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做出如下安排:3分钟导入,2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归纳小结,5分钟巩固练习,最后布置作业。

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设计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是难点。对此难点的突破,我采取的策略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拨引领,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具体做法是

(一)导入新课

我和学生共同回顾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接下来让学生细嚼无糖馒头,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很多学生都能发现馒头经过咀嚼之后会变甜。

我趁机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有哪些因素有关?馒头进入胃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消化与吸收。

这一导入的过程学生温习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做好了铺垫,且通过学生参与的活动体会馒头在口腔的变化使他们迫切想知道馒头变甜的原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顺利导入了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针对导入时提出的探究问题馒头变甜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和活动中的体会,学生不难做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确定实验变量,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找不足,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将设计方案不断完善,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如下:将装置放在37摄氏度水浴中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检验是否变蓝。

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

得到如下结果:对照1组不变蓝,实验2组变蓝,3组部分变蓝。

根据实验现象共同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意识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2.人体消化系统的学习

试验结束后我提出导入的第二个问题,馒头进入人体内发生了变化,其他营养物质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录像。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型,并自主阅读课本30页的相关内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己身体上找出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大体位置,并说出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我此时要巡视指导,解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和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接下来是学生的交流展示,我认为这是设计本节课较为精彩的时刻,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我将给与学生很高的及时性评价,大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我会引导学生共同概括总结出消化系统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并着重指出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通过概括总结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适时引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总结提升

新课学习结束,我会采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说出本堂课的收获,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形成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引导学生解读三大类营养物质消化曲线。

(五)课外延伸

课后我会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更多与食物消化有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和各途径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说课稿 篇1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日本》。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日本”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共包括三个部分: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兼容的文化。“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这一内容,是对七年级上册“板块构造学”的一个具体案例的诠释,是学生理解火山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对今后学习相关的内容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带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但是,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以及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在学生表现的同时,引导思考,培养学生归纳、迁移的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以上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能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能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且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能够利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节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地图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从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四部分加以说明。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在课件中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提问学生对日本的了解,通过学生的简单回答之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设计意图】之所以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是因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能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部分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更加形象,进而也能自然地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是新课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地图法的教学方法。

1.首先,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

(2)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之后,让学生回答所找到的濒临的海洋,学生可能说不全所濒临的海洋,而是随意说几个,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日本濒临的海洋: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之后师生一起总结日本属于亚洲,位于亚洲东部以及日本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设计意图】以上的地图法可以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小组合作,读图7.2日本的地形,探究下列问题:(1)找出日本的四大岛;(2)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3)在图上指出重要的城市名称,并分析城市分布在沿海的原因。在学生讨论时,我会巡视并适当点拨。

【教师总结】(1)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组成;

(2)日本的海岸线曲折,有利于发展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3)日本大部分地形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分布着狭窄的平原,因此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平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交流、总结的能力。

3.播放日本富士山的宣传视频,20__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及引发的海啸视频;展示图7.7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及图7.8传统民居;图7.9防震演习。思考: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呢?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2)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3)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学生活动】(1)因为日本处于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2)日本注重对国民进行防震减灾训练;

(3)建立防灾教育中心;定期举行防震演习。

学生们总结可能不全面,在学生总结完之后,我会进行补充,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应对地震,日本除过对国民进行防震减灾训练,在传统民居上,采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立地震预警信息系统等;我们还可以在家中的家具安装固定装置等。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的安排,是通过在视频中,在图片中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用七字诗的形式巩固本节课知识要点:

亚东太西北东半,四大岛屿海洋圈,

海岸曲折多港湾,七大城市在海边,

地形多山少平原,火山地震板块部。

【设计意图】这样安排,能够很流利的记住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比逐条记忆更有趣,体现了乐学的教育理念。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学习的结束,并不是地理学习的结束,应该以此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火山的利弊,下节课进行关于火山利弊的小型辩论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