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你有没有想过在考试之前提前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呢?这不是荒诞!让我们来做套纸卷就知道了!这次为您整理了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基础训练
【口算】24×5=32÷4=8+27=900÷3=
60÷4=72-44=45×3=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xx÷6×790-52+28
6×2÷432÷8×5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45×30÷54290-68+951600÷50×90
143-45-5724×5÷30434÷7×8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345-164+36
=950÷50=345-200
=19=145
1、课本P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236+70=237+263=
125×14=1750÷25=25×36=
20+1750=943-306=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练习一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拓展练习】
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39+46-18=49÷7×4=73-45+27=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202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策略:
利用教材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深入的情感体验,也体验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过程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
图片,纸卡。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
出示91页的天平图: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
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生回答说明什么
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天平两边的质量仍然相等。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
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一个同学汇报。
在纸上写一下
一个同学汇报。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一下
得出结论: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通过天平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天平平衡所需的条件,从而为方程意义 的理解做好铺垫。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同学们推想一下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怎样?你设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组游戏,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
我们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是多少。同学们试一试,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x+8=10
x+8-8=10-8
x=2
教师:想一想,如果在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二、验证假设,得出规律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x=380
4x÷4=380÷4
x =95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和实验。
在小组内讨论。
在小组内商量后,
学生汇报求未知数x的方法。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学生分组进行验证。
2.学生汇报自己的验证方法及结果。
3.学生尝试解方程:
4x=400
在游戏中,不仅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天平两边的变化,还巧妙地将直观演示与方程相结合,帮助学生体会变化的规律,为 解方程打下基础。
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领悟知识。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第91页试一试。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第92、93 页的解方程。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练习第92、93 页的解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通过练习适量的题目,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和灵活性。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全班交流。提出问题。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
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62—64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刘翔跑步图片
师:同学们,图中跑步的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刘翔)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飞人刘翔。
师: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很快)这里的快指的是刘翔的什么快?(速度)(出示成绩表)
师:从成绩单中,他们都跑的这110米是什么意思?(出示:路程)
那么他们的12.91秒,13.18秒,13.20秒这些是什么?(出示:时间)同学们,通过这个表格来看,为什么是刘翔赢了呢?(他用的时间最少)师:(出示并观察这两个表格),那么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时间、路程有关系)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
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师:刚才呀,咱们在比快慢的时候知道了如果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如果路程跟时间都不相同呢?怎么比快慢?下面请看这样一组信息:小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哪辆车跑的比较快?
(1)师:你们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哪辆车跑的快些?你们能试着解决吗?
(2)你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清楚了吗?做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开始
(3)汇报各自的解决办法。(指名板演)
(4)同学们比的都不错,那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都没有用线段图,其实呀,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那么怎么画线段图呢?你们想不想学习呀?
师:好,请看。我们先画一段线段,用它表示小卡车行驶的路程,小卡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呀?(在黑板上画下表示120千米的线段)
然后我们再画一条线段,用来表示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那么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左端对齐,那么同学们,跟这条线段相比,应该画多长呀?
强调: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的长些。
(黑板上画了210千米长的线段)
那么大客车行使了多少千米?(210千米、标上)
师:小卡车的120千米是多少时间行驶的?(生反馈:2小时)
师: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它1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恩,在一半的位置来画,就是把线段怎么样?
师:平均的分成两半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这里的每一份表示小卡车1时行驶的路程,我们这样来表示。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呢?
(在黑板上比划了不同的3段)可以吗?怎么分?一起说。
师:把它平均分成3份,同样,这是每一份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同样,我们取这一段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从线段图上来看,哪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长?师: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长。大客车就跑的快。
2、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在刚才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无论是通过计算,还是通过画线段图,都是比较两辆车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
师:对了,他们每小时或1时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那么像这样小卡车1小时行使了60千米,也就是小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板书60千米/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来表示速度的单位,谁来说一说这个单位是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
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每60千米每时。(指名读)
你知道每小时60千米表示什么吗?
那么你能不能这样来表示出大客车的速度?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名板演)
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很好,刚才呀,咱们求出了小卡车和大客车的速度,那么结合这个算式和线段图来看一看,速度和路程还有时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你的伙伴交流交流。好,开始。
(汇报,结合120÷2=60(千米)来讲解。板书:速度=路程÷时间)让学生读一读。
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
同学们,那么通过这个关系式来看,如果要想求出速度的话,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路程与时间)知道了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我们就可以求出速度了。好,请同学们在下面小声的读题,然后口答下列各题中物体的速度,开始。师:请写出下面各物体的速度
①一列火车2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②自行车3分钟行驶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__
师: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三个速度,它们分别是这些物体在多长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师:其实他们每时,每分,每秒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我们把这样的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自己练习说一说。
5、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现在咱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也知道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那么同学们,时间该怎么求?路程又该怎么求呢?我们一起结合下面的问题来试一试。(出示题目1)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能说一说求路程的关系式是怎么样的?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速度,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求时间和求路程也是一样的,必须要知道相对应的另两个量,你看,路
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三、实际运用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师:速度不仅在咱们的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读一读,感受一下。出示看一看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2、解决问题
小红和小明约好到少年宫玩,如果她俩同时从家里出发,谁会先到达少年宫呢?
(出示只有距离没有其它条件的题目)
师:那么同学们,你说如果看路程的话,能不能确定谁先到少年宫?师:还需要知道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篇4
教材分析:
(1)知识体系:
(2)本册教材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但是难点集中,教学中要适当进行分割、补充。真正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 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 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 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 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 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6)完成P18做一做2
三、练习巩固
1. 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 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 这些运算定律是
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__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多媒体显示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那么谁估算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呢?同学们去试着计算一下吧。(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养成计算前估算的习惯。将课堂还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方法,优化算法
师:老师下去走了一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总结出三种算法,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看。
先算20圈:114×20=2280(分) 114×21
再算1圈:114×1=114(分) =114×7×3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 =798×3
=2394(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将之前的知识发挥出的迁移,自己摸索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式。
师:聪明的同学们运用了多种方法告诉了我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观察一下这些计算方法,你们看看哪种更简便、更快捷呢?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都选择的竖式计算,那么在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数位的对齐。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学生最容易犯的就是数位对齐和进位错误的问题,在这步就正好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四、总结算法,巩固训练
(一)、师:看看自己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吗,“试一试”吧!(请学生演板课本P34“试一试”)
135×45、408×25
54×312、47×210
(三)、师:总结错误,强化算法
1、学生在做中间带0的竖式计算时,往往会出现0乘任何数得任何数的现象。
2、两位数放前面时,学生不知道讲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列竖式其实更简单。
3、进位很容易就会忘记或者上一步的进位加到了下一步,标明进位时数字写太大造成混淆了原来了因数。
四、师:这些错误下面的同学应该也会出现,那么经过我们一起总结出来这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计算要更细心、更准确。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新知识。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集体订正,也会减少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师:学习数学最终都是要将数__用到生活当中去的,既然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法,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1、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1天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2、教育书店购进作文书209本,购进的科技书是作文书的32倍。问购进科技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后,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此环节设计两道应用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__,让原本单一的竖式计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性。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课堂总结,课外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1)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
取近似数;
(2)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2、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课外作业:课本P34页练一练1、2题。
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__”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__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哲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数学游戏:
A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说明游戏规则
B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