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反思【优秀8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全神贯注教学反思【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1
我再一次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展示的《全神贯注》的教学,又再一次让自己沉溺于他精湛的教学艺术里,久久没有回过神来。在两课时的教学中,于老师先和学生背诵了几句名言;接着出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里说的那段“名言”,让学生读这段话提问题,继而读课文解决问题;然后于老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读书,直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最后让学生写名言,谈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这堂课延续了以往精品的艺术魅力,给新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全面开放。于是乎,我也仿上了他的教学思路,收获很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课始,我也饱含深情地吟诵着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并告诉学生这段名言对自己的影响。
“我听说大马路小学的学生会背很多名言佳句,谁来背一背?‘’学生背诵了五六句古今中外的名言后,我也展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说的那段话,并告诉学生送他们一段名言。这样,巧妙找到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切入,真的,事半功倍!
学生围绕这段名言质疑,继而读懂课文,读熟课文,直至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自己写名言。听着学生一个个的名言佳句,我忽有所悟: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已不仅仅是《全神贯注》,而是与之相关的学生生活。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再次赞同叶老这句名言的真谛。课文既然是个例子,就应该为我所用,而不能因文所困,《全神贯注》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练读书真功,更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认识。因此,将《全神贯注》融入了学生名言佳句的大语境之中,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于是乎,我想由保尔的名言导入,决不仅仅是导入的艺术,也不仅仅是课堂结构安排的需要。这一切是体现了语文思想:生活即语文,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功能才能发挥最佳。
跟随名师学习,成长,我心中欣喜不已!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2
《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在设计教学时,我结合阅读提示,围绕: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谈感受。这两个问题是贯穿本文的重点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在讲述本课时,我先介绍罗丹,欣赏他的作品,为什么罗丹能成为伟大的雕塑家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罗丹的故事,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部分花的时间很短,但效果不错,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这样的略读课文最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以读为本,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快速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在不断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结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同桌互说,顾及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因为在第二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作者却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把“全神贯注”诠释得淋漓尽致,是个很好的值得学习的段落。本课最重要也是最可能出现亮点的环节就是回报重点句子谈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让学生感悟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想象说话:你听到了他在说什么?你从文字背后看到了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亮点: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他是在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反反复复地琢磨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响,手不停地挥动”,更把罗丹工作时的激动和兴奋刻画得淋漓尽致。“吱吱直响”则说明罗丹浑身用力,非常激动。“他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激动”表明罗丹非常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修改女像的工作中,时间对他来说根本不存在……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深入理解和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针对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一个你敬佩的人。我特别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描写你熟悉的一个人学习或工作时情景,习作中,学生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具体。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3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环节上,紧扣单元教学的主题“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围绕“全神贯注”这一中心词进行质疑、品读、体会,感受人物形象及所体现的精神风貌,受到心灵启示。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自己的阅读理解中找出重点词句,所以在教学中主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体会,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并进行语言的积累。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乐于学习榜样人物。所以学生能够通过与文本对话受到心灵启示,学习人物品质。
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好友茨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罗丹对自己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起来,还差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课文重点叙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塑像的情景,也就是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者通过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的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紧抓住中心词“全神贯注”进行质疑、品读、理解。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形象及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受到心灵启示。
3、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把生活中的感受引入课堂,内外相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媒体应用:
1、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将名人名言出示出来,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名人名言的形式直奔主题。
2、在“品名言,理解‘全神贯注’”这一环节,出示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便于指导学生品读理解,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描写罗丹修改作品的句子,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言,引出“全神贯注”
1、师生共同读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学生仔细朗读并提出疑问。
那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习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设计意图:以名人名言的形式直奔主题。)
3、学生围绕“全神贯注”质疑。
“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围绕“全神贯注”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下列两个主要问题:
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从什么地方看出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设计意图:问题让学生提,以培养学生主体性探究能力。)
4、初知课文内容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一件事——快速阅读全文,然后一段一段地跳读,读后想一想: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设计意图: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在整体把握课文结构内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读悟表达训练。学生提炼出来的问题,简明扼要地勾画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名言,理解“全神贯注”
1、自读感悟,理解、体会“全神贯注”
① 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② 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③ 组内交流,准备汇报。
2、讨论交流体会“全神贯注”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①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上前”是寻找细微的毛病,“后退”是观察整体,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②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③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④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罗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使塑像完美,他已经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同自己的朋友也忘记了 ,完全沉醉于他的艺术世界。)
(2)多种形式品读这些句子,(如:学生pk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并试着演一演,在品读、表演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情景。
3、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的理解。
(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学习活动的构建上都应体现这一理念。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qing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三、写名言,体会“全神贯注”
1、其实,名人能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我们在座的都是未来的“名人”,也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感触一定很深,不妨也来写一写。(老师也当场说一两名)
2、请你们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每个人都写几句名言,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3、写好名言后,把自己的名言当作座右铭贴在自己的书房或送给朋友。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找名言,延伸课外
1、认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2、搜集名人忘我工作的故事
(设计意图:把语文实践拓展延伸到课外,把生活中的感受引入课堂,内外相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端详……说…… (语言)
26、全神贯注 眼睛闪着光…… (神态) 忘我的工作
(罗丹) 踩响……挥动……(动作) 执着地追求
教学反思:
我觉得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所以我依据略读教学的特点,在课堂上,我采用了以两点做法:
一、给充分时间,引导自读自悟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持,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全神贯注》时,我就给足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又让学生多种形式的品读得点句子。在充分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也比较到位。
二、选准“感悟点”,做到“粗中有细”
略读课文有着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不能够面面俱到。但是略读教学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在《全神贯注》教学中,紧紧围绕 “全神贯注”这一中心词进行教学。让学生找出描写罗丹神态、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内化,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使学生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方法心得等方面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不能完全放手,在理解中的指导过多,如在品名言、理解“全神贯注”这一环节,学生能找出描写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的句子,应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进行理解,但是我在教学中过多地指导了这些句子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全神贯注》的教学反思 篇4
上完这一课,觉得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一:整节课的设计从读懂文本到读懂作者,再到读懂生活,最后读懂自己,由读文到明理,由明理到导行,层层递进,努力引领孩子运用阅读方法读懂文章,并从中获得启发,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如:孩子们通过读懂得了生活一切值得去做的事,要做好,要成功,必须全神贯注。)
成功之二:本节课的教学紧扣文题“全神贯注”来组织教学。文中抓住罗丹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通过抓文中关键的语句结合作者的表达方法逐步理解全神贯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理解逐渐深刻。最后让学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
成功之三: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展示巧妙融合,方式多样:有学法提示、师生评价、资料补充、还有小练笔等方法。
1、通过学法提示渗透学法的点拨,让孩子边默读边思考,边思考边圈画,边思考边批注,抓关键词句联系表达方法去体会。
2、通过评价性的语言进行写法的渗透。在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中提到了关于罗丹修改女像时抓住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时,老师及时评价:你真会读书,读懂了作者的写法。是的,细致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精神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可以学习运用。
3、资料的补充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些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是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成果。
4、“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这一小练笔的过程让孩子们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做到了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
1、教学中,学生讲得多,读得不多,如果能多读读,让学生更能感受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情景。
2、时间把我得不好。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更好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进行课堂评价,如何灵活驾驭课堂都是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研究的课题。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性的问题,而是在学生质疑后,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提练出两个主要问题,从而训练了学生"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疑"。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本篇课文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非常细腻传神,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等描写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感受,体悟的过程,它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人物品性的感悟与理解程度。
在教学中,我抓住罗丹工作时的言行举止,神情动态进行导读, 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问,大胆地读,大胆地说,真正实现了"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的解放。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活跃,撞击出课堂教学生命火花。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学习第二小节理解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情景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的具体事例来,那就能更好的理解全神贯注做事,是罗丹成功的基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又如:课一开始,我是以名言揭题,如果能充分利用这句名言,在名言的使用上走了个来回,以名言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时让学生说的名言,那是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感想,是知识内化的结果,能由此及彼,由课内到课外,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但我没能及时捕捉到,留下了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这次普查课的得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路,在自己的脚下,走扎实每一步,走踏实每一步,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6
在《全神贯注》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师课前出示名言,引导学生朗读、质疑、谈对课题的理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了“朗读比赛”,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按自己的理解去读,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拓展运用,延伸课外”这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罗丹的雕塑作品,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再次激起学生对罗丹的敬佩之情;最后,教师赠送名言书签,学生读书签上的名言,感受老师寄予的希望,进一步融洽师生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全文作了巧妙而有意义的总结。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意蕴深远、极富创意。一颗红心里写上“全神贯注”四个大字,中间套有一颗小红心写上“精益求精、如痴如醉”八个小字,一个箭头横穿过两颗红心,指向右边“成功”二字。这些都是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继续发扬的。但是,在这堂课上,我发现学生朗读时语气平淡,缺乏激情,尽管我在课堂上及时作了指导,但效果还是不明显。特别是在“把你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读出来”的这一教学环节中,不管是自由朗读,还是比赛朗读,听到的只是平淡的朗读声,根本没有把罗丹工作时的全身心投入、如痴如醉的工作作风表达出来。
其实我在备课时,就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想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把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教师的对话,训练语感,陶冶情感。而事实上,学生这样的朗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及时改变教学计划,增加了“教师范读课文第二段、学生看插图想象”这一环节。之后再引导学生齐读,这一次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明显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体现。这一点就足以让我深思,教师要善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是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珍视他们个性化的朗读。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创造机会,创设情境,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师生长期不懈努力,充分利用平时的早读、课堂进行有效地训练。同时,可以请家长配合,营造讲普通话的家庭氛围。长此下去,学生不但乐于朗读,还能善于朗读。
相同的是:
重视夯实语文基础的训练。重视教规律,教方法。
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无师自通,而是伴随着学生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成长,十二个学期的循序渐进,师生教与学的共同努力当中习得的呀!
为孩子们服务不应是一句空话,要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语言素养与能力考虑。现在强调多读,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有理有据,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语言训练,也不排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条理是怎样清晰的,立意、构思、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有些什么特色,以及教给概括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方法,甚至小到标点运用是否正确,文字书写是否工整……如果我们不去有意识地这样咀嚼,训练,有些东西像过眼烟云,飘然而过,又怎样沉淀,内化为一种坚实的语言基础和能力呢?当然,这一切训练要从读书活动中自然渗透。
现在,我们有些课上得热热闹闹,在书还没有读熟的时候就大谈“感悟”“体验”,一篇没学好就要带多篇。尤其是公开课,好像不弄出点新花样就愧对了这公开课一样,好像像常规课那样扎扎实实地读书、读词、造句、写字,教读书方法,课上得平实了,就愧对了观众一样。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得到了些什么呢?或者说,除情感上有所激动以外,对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学生收获大吗?
学习语言的确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熏陶、训练、实践的过程,决不可以一蹴而就,更不可能“速成”,这是规律,也是科学。读读背背,圈点勾画,比较鉴别,翻翻查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这种重视语言品味的做法是应该提倡而决不能抛弃的。它与繁琐的分析与肢解文章完全不同。
如:怎样理解词语?教给学生对每一个语素要咀嚼,分解组合,更联系语境,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再如,读书时抓住重点句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抓住一词,辐射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还如,段与段之间是什么联系,主要内容怎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都要渗透训练。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把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这样一系列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会提高得更快。该教时就要教,公开课不教,课下再去教,或者再交钱到培优班里去学,这又是何故呢?
这节课与前几年上的课相比,也有了一些新的尝试。
如,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悟,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你觉得哪一句最能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就读哪一句,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由你所体会到的情感所决定,不必一个模式,一种腔调,你能猜出老师要提什么样的问题吗等等。
老师有给学生个性化读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意识。但其中也不乏老师的点拨与鼓励。再如,这节课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以读代讲,以读代答,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情,读中理解,受到熏陶。在读中去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老师完全成了参与读,参与对话中的一员。
这也使我体会到,新课标精神下的语文课堂,给了老师更大的自主和自由,但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课堂上的生成是与与预设不同的,需要老师不露声色,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7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好友到家中做客,自己却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挚友的事。突出了他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重在感悟罗丹的浑然忘我,执着追求的精神,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能成功。
在设计教学时,我结合阅读提示,围绕: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谈感受。这两个问题是贯穿本文的重点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在讲述本课时,我先介绍罗丹,欣赏他的作品,为什么罗丹能成为伟大的雕塑家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罗丹的故事,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部分花的时间很短,但效果不错,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这样的略读课文最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以读为本,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快速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在不断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同桌互说,顾及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本课最重要也是最可能出现亮点的环节就是回报重点句子谈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让学生感悟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想象说话:你听到了他在说什么?你从文字背后看到了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亮点: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他是在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反反复复地琢磨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响,手不停地挥动”,更把罗丹工作时的激动和兴奋刻画得淋漓尽致。“吱吱直响”则说明罗丹浑身用力,非常激动。“他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激动”表明罗丹非常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修改女像的工作中,时间对他来说根本不存在……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深入理解和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
一节课,可以说从备课开始一直到与名师交流,整个过程都有许许多多的收获,有很多启示。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我在引导学生谈想法谈感受的环节做得不够好,引导语缺少激发性,以至于回答问题的学生面很窄,有很多学生无话可说,其实当学生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学生明白的方法,知道了可以从哪些角度开始说,自然有很多话,很多想法要和大家交流。另外在课堂上不够灵活,学生回到出现亮点的时候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处理不够迅速,不够灵活,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时刻提醒自己多给学生说的机会,给他们发挥想象思考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会是热闹的,活跃的,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8
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性的问题,而是在学生质疑后,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提练出两个主要问题,从而训练了学生"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疑"。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本篇课文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非常细腻传神,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等描写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感受,体悟的过程,它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人物品性的感悟与理解程度。
在教学中,我抓住罗丹工作时的言行举止,神情动态进行导读,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问,大胆地读,大胆地说,真正实现了"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的解放。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活跃,撞击出课堂教学生命火花。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学习第二小节理解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情景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的具体事例来,那就能更好的理解全神贯注做事,是罗丹成功的基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又如:课一开始,我是以名言揭题,如果能充分利用这句名言,在名言的使用上走了个来回,以名言总结全文。总结全文时让学生说的名言,那是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感想,是知识内化的结果,能由此及彼,由课内到课外,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但我没能及时捕捉到,留下了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这次普查课的得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路,在自己的脚下,走扎实每一步,走踏实每一步,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