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优秀7篇)正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优秀7篇)》

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示儿》。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理解诗句含义。

借助多媒体资料感受诗歌创作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

难点

深入体会诗人复杂深沉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陆游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回顾对陆游的了解。

提问:“当一个人即将离开人世时,他心中最牵挂的会是什么呢?”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示儿》。

新授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临终前最遗憾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诗人的爱国情怀。

逐句讲解诗句意思,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

小组讨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并解答。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相正音。

指名朗读,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介绍陆游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强调南宋时期国家动荡、山河破碎的状况。

作者及背景介绍

初读诗歌

理解诗意

体会情感

巩固

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内容。

开展诗句接龙比赛,巩固诗句记忆。

总结

回顾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鼓励学生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示儿》。

搜集陆游的其他爱国诗作,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准确理解诗歌大意。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难点

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之心在诗句中的体现。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南宋时期战争的短视频,提问:“如果你们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出诗人陆游,介绍他的爱国事迹,导入《示儿》。

知识讲解

教师逐句解读诗句,结合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展示生字词,讲解读音和写法。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生字教学

诗歌解读

情感体会

配乐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心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

拓展延伸

比较陆游不同时期的爱国诗作,分析其情感变化。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爱国。

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内容和学习收获。

布置作业:将《示儿》改写成一篇短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 3

教学目的:

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出示:岳飞像并《满江红》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

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我这里有一份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课件出示,学生轻声阅读手头资料)

北宋1127年,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就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里看到的金国,)他们当时大举南侵,攻陷了北宋的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淮河就此成了宋、金两国的分界线。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同学们,刚才你看了那段历史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 、简介陆游

是啊,当时岳飞等一批爱国志士,捶胸顿足,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起来为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呼喊、战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当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

(出示陆游像)这就是诗人陆游,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介绍)

3、揭题,粗读全诗

是啊,陆游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板书)《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

二、粗知大意

1、正音、准确朗读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强调生字读音及组词)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2、理解字词

同学们,古诗文比起我们现代文是比较难懂,读了以后你觉得哪几个字词比较难懂?(学生说,老师一一划)

同学们,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字词呢?(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诗下面的注释,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办法)下面就请各自学习吧,等会儿如果还有不懂,可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学生各自学习)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这些字词的意思了吗?(一起讨论)(像这样书上没有解释的字词,你可以自己在字的旁边加上注释,这也是理解诗句的好方法。)

检查:元、但、悲、九州同、北定、乃翁(课件出示)

3、理解句意

了解字词现在你能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了吗?(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课件出示诗句意思

三、感悟诗情

知生平,悟诗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你是否觉得陆游这份遗嘱有点特别——临死前,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念念不忘北定中原,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份诗人的生平介绍,相信你看了之后,会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课件出示,学生轻声阅读手头资料)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出生后三年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使他早在二十岁时就定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年,“铁马秋风”,豪雄飞纵。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这位86岁的爱国诗人临终时仍不忘祖国的统一、领士的完整。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

应该怎么读能充分表达诗人心情。听录音、学生读

学生讨论:体会诗情

你体会到了诗人当时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诗中哪些字体会而来?

体会诗中“悲”——不见九州同

“悲”中有“愤”——联系时代背景

无限“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通过朗读,在诗人的悲愤和渴望的心情中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朗读训练和默写

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

学生默写诗句。

四、课外扩展和总结

扩展:

陆游是爱国诗人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总结:

同学们《示儿》是陆游一生的绝笔诗,也是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唱。上课开始我们看到的岳飞的《满江红》也是一手千古名词,不同的诗词,同样的是爱国心,忠贞如一的爱国之心,让我们怀着陆游,怀着岳飞满腔的爱国之情齐声传唱这千古名词吧!

五、作业:

1、学习了本课你们应该得到很多体会,展开你的想像假如你和陆游谈话你会和他说什么呢?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 4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诗写作的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列的爱国情感。

2、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理解陆游临终前最牵挂得事。

3、能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默写这首诗。

4、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教学步骤:

一、引入,揭题

1、播放《七子之歌》。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听到这熟悉而又优美的旋律,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学生发言:澳门回归,普天同庆,百年屈辱,今日昭雪,祖国强盛,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毕生心愿。

2、可是在七百多年前,一位八十六岁高龄的重病垂危的老人,在临终前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投影此诗,板书课题《示儿》。

二、介绍作者,初步朗读

1、临死前写这样一首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介绍以下这首诗的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投影陆游画像。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投影此诗)指名读,正音纠错。

三、指导理解诗意,体悟情感

1、�

3、自己读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思,读懂哪句说哪句。

4、生质疑解疑谈体会:(投影陆游躺在病榻上叮嘱儿子的图片)

(1)在诗人心中,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2)你认为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才能如此牵挂祖国统一大业,以至死不瞑目?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此时假如你是陆游,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读出来呢?同桌互相研读、指名读,体会诗情。

6、背诵,默写。

四、激情、拓展

1、播放《七子之歌》。师引导:七百多年前,大诗人陆游盼祖国统一死不瞑目,如今,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举国为之欢庆。可是,还有一个海外游子——台湾至今还未回到祖国怀抱。这使无数炎黄子孙朝思暮想、翘首期盼。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对台湾亲人的呼唤,写下我们盼望祖国统一的一片赤诚之心。

2、配乐,生写诗,交流。

3、课外拓展,情境描写。创造性的又切合实际地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怎样回答的情景,把它写具体,也可分角色表演(语文活动课上进行)。

五、下课铃声即将响起,可我们的心早已飞到了宝岛台湾。听,国歌声响起,全体起立,让我们高唱国歌,牢记肩负的重任,盼祖国早日统一,祝祖国永远强盛。

点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优秀7篇)

1、牢牢把握思想主线,高唱爱国主旋律。本课结合实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在由本诗引申到台湾还未统一时,让学生写诗表达盼归之情,学生情动而词发,使学生情感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结束时,国歌声响起,使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感情得到了升华。

2、教材处理独到,课堂教学流程清晰,一环扣一环,有阶梯性,突出了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3、注意了语文知识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即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对音乐和诗的感悟能力,质疑解难、自学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各自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六、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七、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 6

教学分析

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难点: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设计特色:

自主体悟 想象创新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件 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交流资料

师:看老师写个名字(板书:陆游)你对他了解多少?

生1: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作九千三百首之多。

生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

生3: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他在你心中是个怎么样的人?

(媒体播放诗人晚年画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陆游?

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在临终前作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板书:示儿)这也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

生:叫遗书

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生:写财产的分配等……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

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配乐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自悟诗情

1.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要求从题目开始,一行一行往下读,同时思师:这次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问:你怎么读懂的?(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

你很会学以致用,看注释的确是很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看屏幕上的全诗,一起疏通诗意)

2.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3.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6.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三、设置情境,深情读诗

1.弥留之际的陆游,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而他的眼前又时常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

2)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大的山。

3)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4)胡尘:胡人骑马时扬起的灰尘,比喻金兵占领的领土

2.师:读着这样的诗句,你能看到陆游眼前浮现的那画面吗?

(播放影象资料)

生1: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

师:哪里让你有如此的感受,你读读;还有吗?

生2:我的眼前是那些居无定所的百姓,小孩子哭着要吃的,而我们的大人也没有吃的好给。冷不防,胡人的鞭子狠狠地落在了妇女的身上,随即穿来凄凉的哭声……

生3: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

师:真是血淋淋的场面啊。你是从哪句诗浮现这样的画面?读读

师: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的军队来解救。还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一盼,盼了几年啊?

生A:一年

生B:两年,十年?

师:整整六十五年啊,同学们,六十五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受多少折磨啊!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苦痛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血泪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陆游的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一想到这些百姓,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悲伤

师:看到百姓受到这样的折磨,陆游还仅仅是悲伤吗?

生:悲痛

师:是啊,陆游这时的心情那是悲痛啊。读到这,我们看到了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不光是为自己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悲哀,还有为这些百姓而悲痛,谁来读读这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由原来的遗憾转化为悲痛,表情、音量上有很大进步。

师过渡: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当他脑海中出现这样的片段时,他的“悲”,又该怎么去理解呢?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栈、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2.师:这时的陆游是悲哀吗?是悲痛吗?是什么了?

生:高兴

师引导:同学们,陆游因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谁的身上?

生:王师的身上。

师:那么你再读读这诗,你所看到的王师在做什么?想到这个的陆游心情还是高兴吗?

(学生连忙摇头)小手再次举高

生:这时的陆游很悲愤

师:你从那看出来陆游一想到王师,一想到南宋的权贵们会悲愤?

生:因为当时的大臣们,朝廷权贵们在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停息过;

师:还有吗?还有别的补充吗?

生:他们一直在饮酒作乐,喝得嘴熏熏的,连自己的都城都要分不清了

师:你又是从哪看出来?

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教师适当补充当时的背景资料]

师:是啊,就知道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读到这你此时有什么感受?

生:真让人感到愤怒,连百姓们的苦他们都不顾……

师:那你来质问他们一番,[请生读]

谁也想来指着鼻子骂醒这群寻欢作乐的权贵们?指名读

师:面对这些成天花天酒地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苟且偷生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忘了国耻家恨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3.师:这分愤怒,也在这句诗中啊,你能读好这种悲愤吗?(读好前两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1名读

评价:同学们,你们听到了陆游的愤怒了吗?

再指1名读,评价:好一个悲,好一个愤啊,读出了陆游的心声!

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师: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2.师: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3.师: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4.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哀,是悲痛,是悲愤,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5.师过渡:这样的南宋王师,做不了什么。但是此时的陆游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王师的身上,这都是源于他的那颗拳拳的爱国心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揣摩表情,沉重读诗

师:王师北定中原日,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一天?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再或许更长的时间。不管多少年,我们的陆游,我们的爱国诗人会在地下一直等着这喜讯。——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一名学生读

评价: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嘱儿子,一再叮嘱!你来读!

再指一名读

评价:读出了陆游当时的那份急切!我们一起来

——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

又一年,非只一年,蹉跎一年,更须几年?华夏几回叹!

(课件播放)齐读

师:看着全诗,如果让你把全诗浓缩成一个字的话,你会选择哪个?读了古诗,你的眼里你的心中也冰冷的沉重地停留着一个字,那又会是什么?(悲)

(课件着重)悲从何来?(不见九州同)

师:在诗人弥留之际,”不见九州同”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对朝廷不思收复失地也充满愤恨,充满了失望,可诗人心中还心存一丝希望,他在希望——(生读:王师……)

1210年初,这位85岁高龄的爱国老人,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和无限忧国忧民的悲愤与世长辞了。在他瞑目之前,那顽强的生命火花,作了激情洋溢的爆发直抒胸臆的吟唱,这就是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

五、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六、整合点诊断:

1.展示一幅陆游晚年的苍老肖像,为整堂课奠定一种基调—悲凉

借学生汇报的资料,把一个才华横溢、热情豪迈、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爱国诗人留在学生脑中,然后出示陆游晚年的苍老肖像,与刚才的感觉冲击,震撼学生的心灵,把一份悲凉沉积在学生心中。

2.课件着重“悲”,并选取《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 补充材料,唤起学生内心的体验,理解诗人的——悲愤。

我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并借用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对诗中一个“悲”字进行了拓展。这几首诗同属一个背景,一首描写望眼欲穿的沦陷百姓,一首则描写花天酒地的南宋权贵。两首诗的内容做《示儿》的情感铺垫,再合适不过。有了这样的诗境,去体察诗人的心情,对于那一个“悲”字,学生所能体会到的“悲哀”“遗憾”之余,还能体会到的是诗人的“悲痛”、“悲愤”,这一“悲”字,显得愈发的丰满。

3.延伸,结合历史,告慰陆游,升华诗人的——爱国之情。

在本课尾声,我借用了陆游子孙世代抗击金兵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陆游爱国精神的传承,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现代人的身份出现在陆游的病榻前,说自己所想所悟,来升华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况,收集他的爱国诗篇。

教学设想:

注重朗读指导,读出“诗味”,读出“情味”。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交流资料。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歌《示儿》,根据你们的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板书课题)

2.师:你们说的真不错。这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看的一首诗,“示”,是告诉的意思。你们课前已经收集了诗人的有关资料,谁愿意拿出自己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呢?

[学生大多会收集到这份资料: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这首诗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3.师相机总结。如这时有学生愿意读收集到的诗歌,注意在“正确”“停顿”方面作些评价,不作高要求,正为下面的初读诗歌奠定基础。

二、自由朗读,自悟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结合课本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诗。相机评价。

3.诗歌读了好几遍,诗句意思懂了吗?我们还是采取“由易而入”的学古诗方法,先说出� (大多会先说三四句,再说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点:同学们有说“宋朝”的,有说“南宋”的,这有区别吗?(学生汇报)你的预习真全面啊,你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对,北宋被金兵灭亡,南宋建立后只守着半个江山,那个时候,陆游才两岁,而今,他85岁高龄,从他记事起,盼祖国统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咱们一起随着他的心愿读读这句诗吧。

第四句的指点:诗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这是古今字意的变化。“乃”字该怎么书写?(横折折折钩,撇)

第一句的指点:诗中的“元”同“原”字,对,是通假字,理解为“原本,本来”。

第二句的指点:调换语序作比较:只是悲伤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只是为没能看见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语序变换都读得通顺,祖国语言的内涵是丰富的。

5.指名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6.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读诗。

7.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临终作诗,没有说别的家常话,这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有了“国”这个大家,才会有我们的小家,作者忧国忧民,短短四句诗,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应麟称此诗是“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

三、设置情境,深情读诗。

1.老师提议自己读诗。

2.引导学生设置情境:为了让老师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哪位同学愿意想象并描述陆游当时写诗的情景。算是给我提个醒为我读诗先设个引子,谁愿意来?

3.老师为学生设情境:陆放翁已高龄85岁了,他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时日不多,不免回想这一生:在他才两岁时金兵掳走皇帝灭北宋,北方人民从此流离失所,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算算有83年了,祖国仍未统一,亡国之恨长在啊,而今年岁虽大,然而满腔热血犹在奔腾,于是他告诉儿子们四句话——(指名学生读诗)

4.或以陆诗激情:(课件展示)陆游在52岁时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他67岁时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68岁时写的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人85岁时,他知道生命即将终止,可憾的是祖国仍未统一,于是,他写道——(学生读诗)

四、揣摩表情,沉重读诗。

1.设置悬念:我也感悟到诗人的感情基础了。接着这份情,我来读诗吧。大家对诗已很熟了,可以不看书,用心听:示——儿!陆——游——(突然停下)

2.引导揣摩表情:你们没有看书,都在看我吗?这么一看,倒让我想了起来,读这首诗应该是个怎样的表情呢……咱们一起来揣摩揣摩,你们就互相对读吧,找准表情的就示范一遍,帮帮老师,好吗?

3.学生相互读诗、交流。

4.指名读诗。相机评价。鼓励学生读出悲愤、期盼等情感,鼓励读出诗人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5.提出“四遗”,范读全诗。

①这是一份心头装着“祖国”的遗书啊,有人针对四句诗分别用四个带“遗”的词语加以概括,如果让你来概括,你用哪四个词语呢?

②老师想以这四个“遗”字词语所揭示出的诗歌情感,来读一读这首诗。(读诗)

6.总结,齐读(背)全诗。

附板书

示儿

陆游

(遗____)

死去元知万事空,

(遗____)

但悲不见九州同。

(遗____)

王师北定中原日,

(遗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