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刷子李》随堂练习优秀10篇正文

《《刷子李》随堂练习优秀10篇》

时间:

《匆匆》随堂练习 篇1

悟情 悟理 悟文——《匆匆》教学设计

------------------------------------------------------------

张广祥主页中华语文网

防城港市港口区一小 谢仲玲

《匆匆》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中“悟情,悟理,悟文”。

一 激趣导入  。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 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匆匆》随堂练习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和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的含义。

难点: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准备一组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的照片。

2、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特别的礼物,那是记下你们成长的足迹的一组照片。

(播放课件,老师解说照片)

大家看了这组照片,有什么想法?

生:刚进小学读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还是个娃娃。现在读六年级了,我们也长成少男少女了。六年的光阴过得真快啊!

师:小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的小学的日子再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因时光飞逝而叹息的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

自评:引入新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节课用同学们一到六年级的一组照片导入,吸引了全班同学所有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从这一组照片里真切地感受到了时光的匆匆流逝,容易让学生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二、揭示课题,引起探究

“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什么时段用到“匆匆”这个词?那么,作者所说的“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汇报交流

四、深入探究,感悟诗情哲理

(一)学习第一、五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哪一个自然段?

生:它还出现在第五自然段,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师: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

生:作者用二、三、四这几个自然段来具体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学生仔细研读二、三、四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在书本上的空白处写出来,注意联系实际来说体会和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之后,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①生:我感受最深的是“八千多日子”这个词。我从“八千多日子”这个词猜想作者当时应该有二十多岁了,但是他觉得二十多年的时间转眼即逝,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写得太形象了。

师:想象针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个词形容它。

生:渺小。

生:微不足道。

师:很好!再想象它消失在大海里,也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悄无声息,无影无踪。

师:这时候,作者为什么觉得“头涔涔而泪潸潸”?

生:作者对溜走的日子感到非常无奈,非常伤感,汗水不断地流下来,眼泪也不断地流,所以用“头涔涔而泪潸潸”来形容。

师:想象这微不足道的一滴水滴在时光的大海里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景,想象这时作者无奈伤感的心情,在想象中把这一段话读好。

生读。

自评:以关键词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细研读,深深体会,学生容易走进文本,与作者感同身受,然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

②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几句话“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本来时间是眼睛看不到的,但是这几句话却让我真的感受到了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匆匆溜走了。

你能读出时间飞逝时的匆匆吗?

生读。

(板书:……的时候,日子……)

师: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也读一读这几句话,看我能不能把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师读。生评。再集体朗读,然后试着背下来。

师:你们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吗?

生:听课的时候,日子从老师的唇边过去;梳头的时候,日子从发梢过去;踢球时,日子从脚下过去;

……

自评:以悟导读,让学生运用“……的时候,日子……”练习说话,创新运用句型,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抒发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③生:我体会最深的是“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一句话。我从这句话里想到了自己,我也不想白白地来这世界走一遭。我现在要发奋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师:你读这一句话时打算怎样读才读出你的心情?

生:我要把“不能平的”读得重一些,读出自己心里的不平。

生读。

生:我们也不想虚度此生,现在我邀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这句话,读出我们的体会和决心。

全班读。

自评:学生在体会中读,在感悟中读,再在读中理解,读中会意,在读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五、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播放自制的mtv,全体学生看着画面一起背诵这篇课文。

六、创作升华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呢?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此时此刻内心的想法?现在,大家就拿出笔来,把你想说的哪一句话简单地写在课本里。

七、展示成果

八、推荐作品:《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课件出示)

九、激情总结

时光匆匆而去,名人背影长留,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承载作者的才情,践行前辈的足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努力学习,抒写自己人生多彩的诗篇吧!

板书设计:

16   匆匆

……的时候,日子……

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匆匆》随堂练习 篇3

佚名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  :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读二、三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印证。

3、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检复: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  :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播放课件5)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播放课件6):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播放课件7):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8)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播放课件8)

6、由此,你懂得了什么,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欣赏阅读:

1、介绍:《匆匆》一文充分反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他总是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善于进行精确、慎密的观察,然后细腻和深入地描写。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

2、欣赏:老师把他的《春》给大家欣赏。

六、作业 :

1、出示借班上课的馈赠礼物——《“时间”集锦》。

2、提出要求:借每生阅读一天,可摘录自己喜欢的,亦可批注,由课代表回收保存。等老师下次回访时,告诉老师,过去的日子你是怎么珍惜的。

附: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刷子李》随堂练习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重点:

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或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事,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板书课题:刷子李(板书课题)

指名读(提示把“子”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刷子李,这名字有意思吧?从这名字当中你知道了什么?(姓李的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特别高)

4.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民国初期,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扎得特别好,就叫他——风筝刘,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粉刷技术特别好,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下面,我们再亲切地叫他一声—刷子李。

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那么把书打开,翻到13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先看看词语掌握得怎样?

(课件出示词语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分行读,再一起来(派头的“头”读轻声),(相机解释词语“发怔”是“发呆”的意思。)

我们再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下。

通过刚才的朗读,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三、品读文本、感悟技艺高超

师: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随机教学(随学生的学情出示相关段落)

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生说: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b、师问: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生自由说)

老师这有两张粉刷匠粉刷时的图片,我们来看看。看了有什么感受?(生再说感受)他们能称为刷子李吗?(不能)为什么?(他们身上全是白点)

c、那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带着敬佩的语气)谁来读一读?(指名三位同学读,再个别读)

d、刷子李真不愧是个奇人,不但干活好,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什么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这是第一奇。(相机板书:规矩奇特)

刷子李为什么敢立下这样奇特的规矩?(生自由说)

师:是呀,如果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有十足的把握,又怎能夸下如此海口呢?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他的这份自信表达出来吧!师引读:他要是----生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a、师: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究竟刷子李有没有像传说中的这么神呢?接下来我们找出感受到刷子李技艺高超、奇特之处的语句,和大家交流一下。

b、指名说。(交流点评)

生说: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师:好,这样的粉刷,效果怎样?(板书:效果非凡)

哪几个词看得出他刷的墙效果非凡?(指名说:匀匀实实、透亮、清爽)

师:真是让人叫绝啊?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夸一夸,你会想用哪个词?(生说: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盖世无双,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等等)

师:就让我们带着对刷子李的佩服的态度读一读这段话吧。

c、师:这个自然段还有那句话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只见师傅的手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师问:好,你找得这一段重点对人物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动作)那你感受到了刷子李的动作怎样?(板书: 动作娴熟)

谁想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在他读的句子中有个很美的词重复出现两次,是哪个词语?(悠然)悠然是什么意思?(悠闲的样子)

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师: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谁来读这句话,读出“悠然”。(生齐读)

读这八个字“悠然摆来,悠然摆去”,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慢一点)那就再读这八个字,读得慢一点(齐读)再慢一点(再齐读)

听你们悠然地读这八个字,老师眼前仿佛浮现出刷子李刷墙的样子来了。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然的动作再来读一读。(生边模仿动作边读)

此时,你觉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什么?(指名说:舞蹈家、画家等)

师:是呀,刷子李刷墙给人感觉不是在干又脏又累的活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他的技艺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让人高山仰止惊叹不已。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指名读整句—齐读。)

师小结:悠然的动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显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让我们一起读读第5自然段,一起拿起书,边读边感受刷子李的奇特之处。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奇特之处,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侧面描写

1.面对师傅的高超技艺,曹小三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然后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佩服),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感到很(失落),最后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心服口服)。

2.谁来试着填填这个空?(指名生一个一个说,并相机板书:半信半疑--->佩服--->失落--->心服口服)请同学们一起填填空。(生齐读填空)

是呀,文中的徒弟曹小三从开始时的半信半疑,变成后来亲眼见证之后的确信无疑,这个心理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呀!

3.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为什么?(生自由说)

4.小结:这样写并不多此一举,侧面烘托人物叫侧面描写,这样的描写能对文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前面对于刷子李的直接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将这种描写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请同学们课后写一写身边有特长的人,写出人物的特点。

今天文中的主人公通过冯老先生的生动描写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奇,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奇人奇事,不妨去阅读一下《俗世奇人》这本书。书中奇人荟萃,一个个奇人身上发生的一桩桩趣事,肯定会令你拍案叫绝。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感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板书设计:

规矩奇特

刷子李:技艺高超 { 效果非凡

动作娴熟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

失落--->心服口服

《匆匆》随堂练习 篇5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的第四组。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极富文采,有些地方还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他们通过积极的探究与创造,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通过如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一。睹物引思,自主积累,初步感知。

课前的自主积累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初始阶段。学生只有经过必要的搜集、调查、研究,才能完成对课文的初步积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累层次,根据本文的实际情况,我除了要求他们进行常规性的预习之外,同时还特别要求他们找出已故亲人或自己过去的相片,让他们在观察相片的过程中,回忆与相片相关的故事,并引导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并在本子上记下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本子上就留下了一串串充满童稚的语句,如:时间过得真快,我感觉这张相片好像是在昨天拍的;看着相片中被我虐待而死的小白兔,我很伤心,如果时光能够回来,我一定要好好待它;看到这张相片,我真想回到从前,再亲亲疼爱我的奶奶……通过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也令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二。结合文本,展开想象,深化中心。

文本,是客观世界、人物情感的载体。要学生将文本再次转化为客观世界、人物情感,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想象来再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展开深入、细化的联想,从而完成对文本的探究与理解,促使自己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如在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溜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在第三自然段中,也写到“日子从洗手中过去,从饭碗中过去,从双眼前过去,从我身上跨过去……”这两部份内容通过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无情流逝,一去不返。由于这些写法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因此学生也较有兴趣。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生面对照片进行感受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文本的形象描写中,激发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深刻感受:有的学生说,时光过得真快,真是十年如一日,长大了才觉得童年是那样的令人神往,令人留恋;有的学生说,时光匆匆流逝,如果能重新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那该多好啊,但这已经不可能了;有的学生说,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只有珍惜时光努力工作,才不会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又如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写到:“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我又做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为何又要赤裸裸地回去,白白地走这一遭呢?”在本段的学习中,同样,我也让学生细读文本,发挥想象。于是就有了学生自己个性化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自己体会到了作者因挥霍时间而无所作为的黯然神伤;有的学生说,自己随意挥霍时光,致使学业退步,心中顿生无限感慨,并决心要发奋向上,把丢失的功课补回来……

通过文本激发学生想象,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时光悄无声息的挪移,也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感慨,也教育了他们必须珍惜时间,做到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三。联系生活,想象仿造,鼓励创新。

本文词藻丰富,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感受语句优美的同时,领悟这些句子的写作特点,从中领会组织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独特的阅历和经验,对句子进行创新性的仿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技能的目的。由于学生仿造的句子与原文结构相同,节奏相似,学生只需改变部分词语,趣味性也较强,成功感也较容易获得,因此学生也乐于仿造,乐于创新。在仿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多或过高。因为学生跟朱自清相比,差距悬殊,要想学生出口成章,是不太现实的。无论学生的文句如何的稚嫩,只要有创新的意识,有创新的胆量,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就要给予鼓励,不要扼杀他们脆弱的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扼杀他们闪光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鼓励为主,逐步提高。

如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些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边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仿造,我先让他们熟读原文,再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来进行语句的组织。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各抒已见。有一位学生就这样说: “追追打打的时候,日子从脚底下过去;打游戏机的时候,日子从手指边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便从我们的双眼前过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仿造,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延伸想象,融入练习,开放提高。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感受角度等因素的不同,学生学完本文之后,对时光的匆匆流逝,就会产生自己的富于个性化的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更深层次地与作者沟通,更宽层面地与同学交流,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实际,延伸想象,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通过开放型的习作训练和全班性的习作交流,既延伸了文本的内涵,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乃至综合学习能力。

《匆匆》随堂练习 篇6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2.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3.从文中划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句,指出他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那些感慨?

【参考答案】:

1.世间万物都有衰败的时候,都有再开放的时候,都是有轮回的

2.“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是

我因浪费很多时间而感到羞愧

3.(1)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2)用巧妙的比喻告诉我们:流逝的时间就这么白白的过去了,没留下什么痕迹,暗示自己没有什么作为!

4.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①轻(yínɡ)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②(mù)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

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

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③娇(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个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

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yínɡ)②(mù)色③娇(nèn)

【参考答案】①盈②暮③嫩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

【参考答案】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参考答案】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匆匆》随堂练习 篇7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诵读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国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匆匆》。首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两名同学分别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师: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

生汇报

(二)用心感悟,融入课文

1、(学习第三段)

师:作者八千多个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悄无声息,那作者的日子到底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匆匆溜去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范读)

师:作者的日子到底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匆匆溜去的?

生:作者的日子在吃饭时,洗脸时,睡觉时匆匆溜去了。……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一生读

师:同学们,请写一写你的日子是怎样从生活中溜走的呢?

学生拿笔纸进行仿写。

学生汇报:看电视的时候,日子在屏幕前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在快乐中过去;读书时,日子眼前过去。……

师相机指导评价

师:通过同学们自己写的和作者写的,你有什么感受?

生:时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过去了。

师:作者也意识到了时间匆匆而过,而面对已经逝去的八千多日子,“作者掩着面叹息,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中闪过了。”从最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生:惋惜

生:伤心

生:无奈

师:那么我们就替作者表白他的惋惜无奈的心情,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品读。

师:下面,谁愿意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可以读全段,也可以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指导。

师:像这样的精美段落,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大家能不能试试?

生:能。

(开始朗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效果很好)

师: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一段。

2、(学习第四段)

师:在生活琐事中,日子逃去如飞,作者又在做些什么呢,想些什么呢?默读这一段。

生:作者在徘徊。……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自由读,指名读。

师:作者作为上个世纪20年代的青年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只有无奈、惋惜和徘徊,那么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依然逃去如飞的日子呢?

生:我要珍惜时间。

师:你想怎么做?……

师:希望同学们向自己所说的这样去做,让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留下痕迹。齐读最后一段。生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有什么发现?生汇报

总结。

教学反思

一、提升学生内心的个性体验

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有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习范文的语言,光“入乎其内”还不够,还要“化乎其中”,也就是要“化为自己的私有物”。要“化乎其中”,则须指导学生反复地揣摩、领悟、消化已读过的文章。仅这样还不够,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即要熟练地运用已经学过的字词句篇知识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而要学会“迁移”,训练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语文方面的许多技能都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写写练练”,是“迁移”的好方法。在本节课中我通过仿写,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通过写的方式再现他们思维的结果,实现从读到悟,从悟到写的飞跃。在写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时光的匆匆;在写的过程中,练习使用“排比”这一语言表达方式,效果很好。

《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我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朗读部分精美句、段。这些练习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积累、感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育就是鼓励,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是叫人成功!要经常采用富有个性的鼓励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要诙谐幽默、充满情感、发自内心。要用亲切的笑容,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形成有声和无声鼓励语言。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积极参与。使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气!

总之,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匆匆》随堂练习 篇8

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了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匆匆》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紧扣“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巧妙的大量叠词、短句的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以读为本,以说写相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染,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读后辅以“说、写”体会作者反复表达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光阴易逝的无奈,体会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读说写结合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

(板书课题:2.匆匆)

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

1、(生齐读课题。)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3、读过课文,你心中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咱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你的问题和作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一去不复返?)

5、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

6、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中心。

三、精读美文,品悟“匆匆”

1、作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候”

自由读一读。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

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作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作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6、那么,作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正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无奈、惋惜)(板)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多大年龄?(20)

8、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你很会思考!作者1898年出生,1922年写作此文,当时作者24岁不到,就已经对时间发出了如此感慨。

9、(课件)请大家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我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作“大海”。)通过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日子和时间的流比较起来微不足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八千多日”?四个就是90多岁,比较少见了,生活中有几个人能活到90多岁呢?),但是,作者说:一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四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针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学们,请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约有几滴水,现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么?(生命太短暂了)。

10、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已的24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的心情怎么样?一想到这些,他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11、其实,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还不仅仅因为这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找出还有什么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呢?做上标记(生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我们的疑问理解。(痕迹,游丝,两个赤裸裸)生解答。

12、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他一问自已?

(课件)(在逃去——做些什么呢?)

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二问自已?(课件)(在八千——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过去的日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他三问自已?(课件)(我——这呢?)

是呀!到底有没有留下成就呢?他四问自已

(课件)(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难道像蛛丝一样的成就都没有留下就得离开这世界吗?他五问自已?

(课件)(我赤——回去罢?)

愤愤不平呀!他六问自已?

(课件)(但不平的——遭啊?)(课件)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作者不想赤裸裸的离开这个世界,不想自已走这一遭。)

(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谁能告诉大家,朱自清此生虚度了吗?(一生交流,一生补充)。

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

13、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请你来读第三自然段。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14、作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生读文)

15、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生读文)

16、“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四、课内拓展,深化“匆匆”

1、那么,告诉我,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做一个小朱自清,好吗?(课件)。

2、谁能够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欣赏一下?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再声情并茂地读一遍,好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

3、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张老师的一万四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因为我们也不想(白白地走这一遭啊)。而去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让自已活得更有价值)。

五、课外延伸,升华“匆匆”

1、同学们,我们也可以像鲁迅一样事事走在时间的前面,也可以像林清玄一样与时间赛跑。这样,当你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感到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课件)

2、美文推荐《春》、《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课件)

《刷子李》随堂练习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以小品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引入生活中还有一些手艺人,他们同样令人敬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结识这些平凡人中的其中一位——刷子李。

2、板书课题:刷子李。学生齐读题目,解释题目:怎么叫个刷子李呢?今天我们结识的这位刷子李练得了一手与众不同的绝活,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本,随着作家冯骥才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这位普普通通的艺人的高强本领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刷子李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回答。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完成。边读边划出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刷子李的刷墙技艺高超?

3、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详细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在哪一段?依据学生回答,抓住4处重点理解: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

颜色:匀实、透亮、清爽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

动作:悠然、熟练、优美

(3)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声音:清脆、动听、如演奏

(4)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效果:天衣无缝、质量高

4、这段中,作者抓住一些细节将刷子李这位普通手艺人的高超记忆描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不由自主的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和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刷浆师傅比,刷子李的技艺堪称为什么活儿?

5、那么,你能用上四字词来夸夸刷子李的技艺吗?

6、这样的手艺人,不禁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感情齐读本段。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写法的妙处。

1、同学们,作者已经将刷子李的技艺描写的很完美了,可作者并没有就此收笔。那么,他又花了笔墨写了刷子李的什么呢?

衣着:

(1)小组讨论文中几次写到了这身黑衣服?找到相关语句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2)指名读句子,回答问题。

曹小三的心理:

(1)小组讨论文中几次写到了曹小三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到相关语句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2)、指名读句子,回答问题。

(3)这种描写方法称为侧面描写。这让老师想到了以前我们就接触到过这种方法,回忆一下,哪一篇课文运用过呢?

学生依据老师相关提问相机回答。

(4)侧面描写作用真大!作者虽然表面在写衣服,写他人,但是实际却是在以人写技、以衣写技、以技赞人!多么独到的写法啊!

四、知识拓展。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已经对这位民间艺人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旧中国,许多人们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外出务工。可是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却磨炼出了一手惊人的绝活。那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呢?

2、作家冯骥才就将“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等这些人的奇闻趣事、大本领、大智慧一一细致深刻描写,撰写了一本名叫《俗世奇人》的书,有机会拜读一下。

五、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用几句话说说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学到的?

六、作业。

1、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注意抓住细节,也可采用侧面描写,写出他的一个主要特点或一技之长来。

《匆匆》随堂练习 篇10

一、创设情景,激发共鸣导入

师:热情地拿出班内一个女学生的一组照片,这些照片从她一个月的满月照到12岁即将毕业时的照片不同。学生开心地笑。

师:同学们,咱们班的小伙伴今年大都有12岁了,想想自己人生的三千多个日子,你又看了同学的这一组成长照片,你觉得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这岁月好呢?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匆匆等。)

师: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他22岁时也跟你们今天一样,突然感到时光飞逝,匆匆而去,于是就写下了一篇传世的散文《匆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师指导学生用富有情感的语调和声音来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散文诗我们小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大多数记录文人对生活的感慨,往往文辞生动感人。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所谓“神”就是一篇散文的核心。

2、《匆匆》一文你们刚才通读之后,觉得这篇文章的“神”应该是什么呢?

(看学生理解情况点拨:这篇文章的神是一个核心问题,整篇文章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3、学生交流,师重复这个核心: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它到哪里去了呢?

4、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体会那种睹物伤怀、感慨万千的心境。

三、品读课文,领悟感情

1、提出学习要求:

认真品读课文,思考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 对于一般人难以触摸的“时间”,作者是怎样让它变得看得到、摸得着呢?你揣摩到了哪些好的表达方法?

2、全班各自学习后交流:

时间一去不复返,它稍纵即逝,来去匆匆,它丢失在水盆里,它遗失在饭碗里,它从凝然的眼神中溜走,它在我们躺下时飞走……

3、重点品读,尝试自己写句子。课件出示“洗手……飞去了”。你能再写上几句吗?

生:聊天时,……

生:看电视时,……

4、揣摩排比、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及遣词造句和委婉、清丽。同时指导朗读这一个关键句。

5、过渡:这一段具体写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每个人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都会引起思考,作者也不例外,接下来的一段就写了作者对时间和人生的思索。

四、学习感悟第四自然段

1、师范读,想:这一段作者思索的角度是什么?

2、交流:

他不断地反诘自己,警醒自己:人生苦短,不虚此行。

3、指导朗读。(低沉、低缓、空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拓展: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

3、师:范读林清玄的散文《又一只鸟飞走了》:

一只鸟又飞走了,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一一七给他听,一一七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六分零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乌,十一点六分零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

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4、小黑板赠送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鼓励学生自己也创作几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如果你为失去阳光而叹息,那么你连星辉也失去了。──泰戈尔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板书设计】

燕子、杨柳、桃花、有去有来、疑问

时间 不复返、头涔涔、泪潸潸、感慨

匆匆

洗手、吃饭、双眼、遮挽、躺着、联想

人生苦短、不虚此生、思索

【教后反思】

执教《匆匆》之前,上网搜寻了很久,由于曾观摩过支玉恒老师的同题课,因此心里很乱。下载了四五份关于本课教学的教案,却是越看越觉得不适合自己。首先,支老师的课耗时间太长,我没有这么多时间;别的老师的教案太拘泥于文学表现手法的讲授,对作品的读、品、悟不够。

但是怎样吸取支老师重视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又有适合自己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40分钟课堂的实际效果呢?

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以自己较为擅长的手法来执教──紧扣重点、边读边悟、提升情感、写下感受。

紧扣重点即文章的主线也就是那个核心问题,开始就把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大家共同的思考,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它到哪里去了呢?整篇文章的教学中一方面抓住这个问题来解读文本,另一方面抓住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增加感性的认识,达到和作品的共鸣。

边读边悟即教师的范读、学生个别读、师引生接式的读、学生感情齐读等,大家对一个好句子一起分享一起品味,一个好段你一句我一句,沉浸在朱自清先生用文字铸就的疑问、感慨、联想和思考之中。这些刚好又作为板书关键词出示了,既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起到了梳理文章条理的好处。

提升情感就是教师以极富感染力的真情唤起学生的真情,有好几个学生在教学讨论过程中因为追悔12载匆匆而去的时光流泪不止,让听课老师都感到学生是和文本的情感达成了一致。周校长、高老师都认为我在过渡语句的处理上非常到位,不露痕迹地把情感贯穿在各个自然段中,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写下感受是我最喜欢在语文课堂上用的一招,可是这一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来得及这样做,因为我没有拖堂。仝建生老师认为我应该把小黑板上的珍惜时光的名言出示,继续让学生写下去,课堂更完整。事实上评课中大家也认为没有让学生写下感受是一个缺憾,但是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语文课堂就是一个遗憾的课堂。

我是一个不想长大的语文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我的本色,我也喜欢这样的本色。很喜欢《匆匆》,也许是它的深沉凝重让嗓音嘶哑的我终于有了一个释放的天地,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时间的认同也终于能用不够清脆的声音去演绎给我的孩子们,谢谢朱自清,谢谢听课的老师,谢谢可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