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优秀7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页的内容和练习十八的第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方法、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2.通过对用列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3.提高学生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更加系统完整地掌握本单元知识,进一步提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梳理】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课题)
2.整理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组合作归纳这部分内容后,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板书:
【复习提升】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提问:
(1)回忆一下,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关系等等。)
(2)用字母表示数时有哪些简写的规定?
(3)用含有字母的计算公式求值时,应注意什么?
跟踪训练:
(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城区修一条长a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天,每天修b千米,剩下的要c天完成。
①15b表示()
②a-15b表示()
③15+c表示()
④(a-15b)÷c表示()
(3)算一算。
当a=3,b=5.8,x=1.5时,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40x+a②ab÷0.48
答案:(2)①15天修的长度
②剩下没修的长度
③修完公路所用的总天数
④剩下的每天要修的长度
(3)①40x+a=40x1.5+3=63
②ab÷0.48=3x5.8÷0.48=36.25
2.复习解方程。
(1)方程的意义。
师: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什么叫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①x÷b=3
②2x-7>9
③0.2x+4=6
④3b+2b=2.5
⑤12x-9x=8.7
⑥2.7+4.8=x÷2
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图示表示出来吗?
板书:
小结: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质。
师:等式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
(3)解方程。
0.2x+4=6 12x-9x=8.7 3(x+2.1)=10.5
①想一想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②举例:怎样验证0.2x+4=6,x=10是方程的解?
③什么叫解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跟踪训练:
(1)完成课本第83页的第1题。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的第1题。
答案:(1)x=2.4 x=9.7 x=3.2
x=5 x=1.4 x=2.9
(2)X X√√
3.复习实际问题与方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理解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有何区别?
跟踪训练:
1.找相等关系的练习。
A:长方形的周长为30m,长10m,宽多少米?
小结:策略一: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公式找相等关系。
B:明明运动后的心跳比运动前快了55下。
师:能找到相等关系吗?还能找到不一样的相等关系吗?
小结:策略二:读懂关键句子,分析相等关系。
2.分析相等关系的练习。
妈妈去超市买了2箱方便面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28元,设每箱方便面x元,下面()是错误的。
A.100-2x=28 B.2x+28=100
C.2x-100=28 D.2x=100-28
3.完成课本第83页的第2题。
4.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的第3、6题。
答案:1.A.(长+宽)x2=周长
B.运动后的心跳-运动前的心跳=55
运动前的心跳+55=运动后的心跳
运动后的心跳-55=运动前的心跳
2.C
3.(1)解:设两个月前他的体重是x千克。
x-3=93 x=96
答:两个月前他的体重是96千克。
(2)解:设这条街一共有x盏路灯。
5x=140 x=28
答:这条街一共有28盏路灯。
(3)解:设梅花鹿的高度为x米,则长颈鹿的高度为(x+3.65)米。
3.5x=x+3.65 x=1.46
1.46+3.65=5.11(m)
4.第3题:75次
第6题:长:0.6m,宽:0.3m,面积:0.18m
【课堂小结】
提问: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结:学习了这节课,我更加系统完整地掌握了本章知识,进一步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十八的第1~2,4~5,7~9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天平教具。
【情景导入】
在下面算式的○里填上“>”、“<”或“=”。
3x6○19 7○1.8+5.2
2.5÷5○2x0.25 24+11○11+24
3.9-3○4÷5 15x8+2○120+2
小结:像7=1.8+5.2,2.5÷5=2x0.25,24+11=11+24,15x8+2=120+2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等式的问题。
【新课讲授】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吗?(多媒体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画面)如果两端的小朋友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平衡。
2.方程的意义。
(1)认识天平。
出示简易天平、砝码。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怎样用天平来称物品的重量呢?
师:这是一台天平,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在天平的左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就是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体的重量。
(2)实验演示,引出方程。
师:下面我来演示一下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的重量。
演示实验一: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提问:天平平衡了吗?这说明一只空杯子重多少克?
板书:一只空杯子=100克
演示实验二: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显示)。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板书:100+x>100
演示实验(★)三:增加100克砝码。
提问: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
板书:100+x>200
演示实验四: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提问:现在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100+x<300
演示实验五:把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是平衡的吗?
板书:100+x=250
(3)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出示多幅天平图。
提问:这些图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板书:40+x=100,2x+50<180,80+70=100+50,3x=180,65+30>80,100+2x=50x3。
教师指出:像2x+50<180,65+30>80这样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像40+x=100,80+70=100+50这样用等号连接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相等,就叫做等式。
师:观察以上有几个是等式,你能不能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80+70=100+50。
第二类:40+x=1003x=180100+2x=50x3
讲解:像第二类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老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如:
20+80=100 3x78=234 13-8=5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方程有什么特点?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小组讨论,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说。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你能用图示表示出来吗?
板书: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63页的“做一做”。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方程。()
(2)4m-9=0不是方程。()
(3)方程是等式。()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不等式和方程。方程和等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只要等号两边数值相等即可,所以等式包括方程,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的第1~3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3、“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的解方程的方法。
2.正确的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2x=1.6 x÷2.7
2.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形如ax=b x÷a=b的方程的解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解方程20-x=9。
(2)学生思考并交流:这道题中是减去x,怎么办呢?
(3)教师引导:把这个方程变成x+a的形式,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左右两边相等。
(4)学生独立写出解答过程,并检验。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相等。)
(5)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讲解并板书。
解:20-x=9
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检验:方程左边=20-x
=20-11
=9=方程右边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6)自由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前面3小题、第2题中第1小题,将同学进行分组,每三名同学一组进行板演。首先各小组独立思考,完成解答过程。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答案1.x=1.4,x=5.8,x=13
2. 4-x=1.2 x=2.8元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a-x=b的'方程的解法,先把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变为b+x=a,再按x+a=b的方程的解法求解。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5~7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
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这类方程的格式。
3.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
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方程的意义。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
与4的和等于40。
2.
的3倍等于40。
3.
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2
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图意,找等量关系。
3.教师提问
(1)观察图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怎样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师板书:3x=1500
(2)教师提问:应当先求什么?解这个方程要先算哪一步?
5.学生独立解答。
6.集体订正,板书全部解题过程。
3x=1500
解: x=15003
x=500
检验:把x=500代入原方程,
左边=3500,右边=1500,
左边=右边,
所以x=500 是原方程的解。
7.练习:
(二)教学例3
例3。解方程3x+100 =1000
1.思考
(1)例3与例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要先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计算算出来,再把
与因数的积看成是一个数,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步步求出解。
4.练习:解方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的解方程与以前所学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巩固练习
(一)口头解下列方程,并说出每一步的根据。
(二)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三)在0.5、1.5、2.5、3.5、4这五个数中,
哪个数是方程0.5
-1.5=0.5的解?
哪个数是方程220.5-2
=4的解?
思考:怎样做比较简单?
五、课后作业
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例3和练习十二的第5-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
2.使学生能够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
【重点难点】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2.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投影出示)
18+34=34+()(加法交换律)
(357+55)+45=357+(+)(加法结合律)
35x()=59x()(乘法交换律)
(1.2x2.5)x4=1.2x(x)(乘法结合律)
(4+8)x3.5=()x3.5+()x()(乘法分配律)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还记得这些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吗?
3.讨论交流:我们用文字描述了这些运算定律,但是文字很多,有什么办法更简便呢?
学生汇报交流: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便。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中的第(1)题。
(1)结合课前引入,多媒体出示例3(1)的情景图,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2)先在组内说一说,然后按照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在书上。
填写表格,全班交流。
(3)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性。
提问:通过刚才的回忆、整理、交流、展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4)介绍乘号的不同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发现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便于应用。其实,在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里,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请大家认真观察屏幕,看你能发现什么?(多媒体出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小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比如axb=bxa可记作:成a·b=b·a或ab=ba。
师:下面请大家再用简便的形式把运算定律写一遍。
学生独立完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教学例3中的第(2)题。
(1)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怎样用字母表示呢?
(多媒体出示例3(2)图。)
学生活动:尝试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学生明确:
①关于“平方”的表示方法。
师: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中出现a·a,也可以写成a2,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2。
讨论:a2也可以写成ax2,对吗?
小组讨论,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小结:
a=a·a,表示两个a相乘。
ax2=a+a,表示两个a相加。
即时巩固: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反馈时注意:a不能与ax2连线,6不能与6x2连线。)
②在周长公式C=a·4中,在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即C=4a。
即时巩固: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2)用字母公式计算面积和周长。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公式,下面请你用字母公式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学生试口述计算求值过程。
师:我们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实际就是把已知数代入了相关的公式,算出的结果就是面积和周长。
板演示范正方形面积的代入计算过程:
S=a=6x6=36(cm)
强调:在利用公式求面积或周长时,首先要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计算时不写出单位名称,但要写答句。
学生试按要求独立完成正方形周长公式的代入计算。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56页练习十二第7、10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6~57页练习十二第8~9,11~13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页例4、例5、“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8-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转化的思路,正确解答二步计算的方程。
2.在掌握ax±b=c和a(x±b)=c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会找出等量关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二步计算的文字题。
3.养成分析的习惯,训练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重点难点】
1.掌握ax±b=c和a(x±b)=c的'方程解法。
2.看图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下列各方程,并说明解题的思路与解法根据。
(1)3.8-x=2.9(2)5x=12.5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小结:这两道题是最基础的解方程题目。根据等式的性质,就可以求解了。
2.出示例4的情景图,学生思考:怎样列方程呢?
学生相互讨论。
这道题与以前学过的解方程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学生回答)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解方程。
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情景图。
(2)如何列出方程呢?
学生讨论,汇报。
引导分析:先找出题中的已知与未知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等量关系式:图中有3盒铅笔和4支铅笔一共是40支,3盒铅笔+4支铅笔=40支铅笔,已知每盒铅笔x支,三盒共3x支。
列方程为:3x+4=40
(3)追问:这种方程该怎么解呢?
学生尝试解题,然后说出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小结:可以把3x看作一个整体,就是三盒铅笔的总数,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左右同时减去4,就将方程变成了我们学过的一般方程:3x=36,然后左右同时除以3,得x=12。
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3x+4=40
3x+4-4=40-4
3x=36
3x÷3=36÷3
x=12
答:每盒铅笔有12支。
学生写出检验过程。
(4)这样一类方程应该如何解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先把含有未知数的那一项看作是一个整体,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成只有两项,再求解。
2.教学例5。
(1)出示例5:解方程2(x-16)=8。
(2)观察、讨论:这个方程能不能利用例4所学的方法解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引导:可以把(x-16)看作是一个整体。
学生尝试解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解方程2(x-16)=8。
解:2(x-16)÷2=8÷2把什么当作一个整体?
x-16=4
x-16+16=4+16
x=20
学生完成检验过程。
(3)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引导小结:可以先把2(x-16)变成2x-32,及时提问:这一步运用什么定律?(学生回答:乘法分配律)那方程就变成了2x-32=8,再利用例4的方法解。
学生独立写出解答过程。
解方程2(x-16)=8。
解:2x-32=8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x-32+32=8+32
2x=40
2x÷2=40÷2
x=20
检验:方程左边=2(20-16)
=40-32
=8=方程右边
所以,x=20是方程的解。
(4)引导学生小结: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先将一个式子当作一个整体,变成了一般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记住解完方程后要检验。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解答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类型的方程?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先将一个式子当作一个整体,变成了一般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记住解完方程后要检验。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五第8~14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6+x=1436-7=2960+23>708+x
x+4<14÷18=33x-125x+2x=63
2、写一个方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什么是方程。进一步巩固理解方程的意义。
设计意图:整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掌握了方程的特征,其实方程就隐含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发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试试看!(出示)
衣:妈妈带50元钱给我买了一件T恤后,还剩下26元。
食:小强去麦当劳,买了一袋薯条和一个l0元的汉堡,一共用了l5元。
住: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个人住一个房间,多少个房间能住102人?
行: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谢家湾站时,有13人下车,18人上车,车上还剩36人。
师:你想试哪一个?
生1:我想试“衣”。(生读题)
师:能用方程来表示吗?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想一想未知数代表的是什么?
生2:x+26=50
生3:50-x=26
师:这是方程。
生4:X代表T恤的价钱。
生5:我想试“食”。我是这样写的X+10=15,X代表的是一袋薯条的价钱。
生6:我想试试“行”。
师:你能直接口答吗?
生7:X-13+18=36,X代表的是车上原有的人数。
生7:我想说最后一个“住”。102÷3=X,X代表的是房间数。
师:习惯上都把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左边。也可以这样表示3X=102
师:刚才我们用方程表达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样,也可以用日常生活来描述方程。
2.(出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方程。
①+19=54
②X-14=36
③Z-13十15=37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说。
生1:我想说第2个,我有一些钱,买学习用品花了14元,还剩36元。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生2:我想说第1个,我有一些零花钱,妈妈又给了我19元,一共有54元。
师:要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
生3:我想说第3个,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百货大楼站时,有10人下车,12人上车,车上还剩30人。
师:先下后上,文明乘车。
……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认为大家确实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会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学习了,很好!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是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技能。在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针对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三)巩固新知:
1.出示情境图,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
小丽背80首古诗,小芳背x首古诗,小芳说:你比我少背5首
学生能够列出:小芳背古诗首数-5=小丽背古诗首数
或:小芳背古诗首数-小丽背古诗首数=5
即:x-5=80
或:x-80=5
学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订正。
2.出示自主练习3。
这是一个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意义的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达标反馈
1.下列各式那些是等式?
①45+32=77②5÷X=12③3X-4=22④2x21=42
⑤a+b=90⑥÷6
2.按要求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