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二课《祖父的园子》教案【5篇】》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本页是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5篇祖父的园子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溜”“种”等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利用图片认识“蚂蚱、倭瓜、狗尾草”等动植物,理解“谎花、溜平”等词语意思。
2、抓住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活动,感受“我”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体会祖父的慈爱,领悟“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了解萧红和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4、选取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说一说并写下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的家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有一位作家,她最喜欢祖父和他的园子,她在她的著作《呼兰河传》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老师摘录了她的文中的话(出示)齐读。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萧红《呼兰河传》”
3、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园子对于作者是那么重要!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课文,走进那让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2、出示三组词语:昆虫、庄稼、事情。理解“倭瓜”
3、齐读词语
4、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看看你课文是不是也能读得这么好。
5、浏览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什么?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精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生机勃勃)
▲动物多:蜂子 蜻蜓 蚂蚱 蝴蝶
还会有什么?(瓢虫、蜗牛、小甲虫、蟋蟀、蝈蝈、蚯蚓)
▲颜色美:蝴蝶——黄、白、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圆圆、小球似的、不动了
2、小结:不管是天上飞的,草里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美丽的、不太好看的,都聚集在这里,真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大花园!(板书)让我们再次朗读!
3、总结:这座花园蜂飞蝶舞,大家一定对它很好奇吧,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这座园子,寻找它的特别之处!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四、作业:
1、习字册
2、整理作者在园子中生活的几组镜头。
第二课时前置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挑选一个场景,说说你是从哪感受到“我”的自由自在的?圈圈划划,写写批注。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园子的景象以及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读出园子的美和生机勃勃)。
3、自由读第13节。
我想,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两个词——(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
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4、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可以划下来。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会……一会……)
5、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6、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配乐朗读。)
7、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第12段: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3、小结: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漫步在园中,我们看到,无论我想怎么样,就——,想做什么,就——我完全是——。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实,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2、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3、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指导读句子。
祖父的笑中有慈祥,祖父的笑中有疼爱,祖父的笑中有教育,祖父的笑中有宽容。祖父的笑和爱一起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课件出示)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配乐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愿意……就……想……就……
六、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快乐自由的——,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
难以忘却……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
祖父的园子
爱 自由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著名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经写下了这样的感受——“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2、自由交流: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童年是纯真的,充满童真稚趣的,自由的,快乐的……周围世界对儿童的关爱、包容也给童年带来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童年的生命,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呼兰河传》节选的——《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导:“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总体目标要求。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来再现“祖父的园子”。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读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事先一定预习并朗读过课文了。课文一共20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并进行朗读。
5、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交流读好第1自然段。①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顿号之间的停顿。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③学生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中我和祖父的对话。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是作者和祖父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萧红和祖父年龄的不同。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一自然段是课文中最长的一部分。朗读时不仅要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a.(课件突出显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我发现刚才同学在读这个地方的时候,在两句话中间的句号处停顿了一下,这是因为什么?(一句话结束了,句号处应该停顿;花儿写完了,下一句又换做写鸟了,应该停顿。也就是说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标点和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
学生练习朗读。
b.(课件突出显示: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发现刚同学读这个地方时,中间的句号处是连着读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几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要注意连在一起。)
③学生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根据标点和内容的异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
(4)交流发现。
①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在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思考。)
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a.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子。
b.祖父的园子里还有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c.祖父的园子里还有蜜蜂、蜻蜓、蚂蚱。
d.祖父的园子里还有祖父和萧红。
③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初读课文和互相交流,就把祖父园子里的世界再现到了我们的眼前。是啊,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儿,还有蔬菜、庄稼、树木、人等等。
④谈话过渡:那么,这园子里的世界是怎样再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用朗读来细细再现园子描绘的世界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更感人的发现。
二、朗读“样样都有”,感受“花园”的世界
(一)感受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1、指名学生把第1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谁能把这一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朗读给我们听。
①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②课文的开头萧红就告诉我们,这个大花园里有这些可爱的小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昆虫名称时,教师一边读,一边掰着手指。)
③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掰着手指,一副可爱的样子)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④作者萧红在这句话里说的是“样样都有”。我觉得,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这些种类的小昆虫,一定还有更多。谁来告诉大家还有什么?(除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些小昆虫之外,还会有蟋蟀、蚯蚓、飞蛾、毛虫、蚂蚁、甲虫……)
⑤指名大声朗读第一句话,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学生练读。)
⑥交流过渡:作者萧红在这部分课文中除了介绍昆虫种类“样样都有”,还描写了什么也“样样都有”?(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
(2)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感受颜色的不同?(“白蝴蝶”读得色彩轻浅一些;“黄蝴蝶”黄比白读得稍微重一点儿;“大红蝴蝶”突出朗读“大红”,表现它的艳丽浓重;对比前面,“满身带着金粉”中的“金粉”最突出;“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突出“金”和“绿”。)
④学生练习朗读。
⑤教师小结: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真是,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
⑥交流过渡: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的种类“样样都有”,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除了这些“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
(3)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声音和样子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让人感觉到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特点?
a.模仿昆虫飞行时“嗡嗡”的声音,重读“嗡嗡”,读好象声词,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飞行时的声音特点。
b.有点夸张,粗声粗气地读“胖乎乎、圆滚滚”,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样子特点。
c.“飞”读得较快,“一动不动”读得较慢,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动作特点。
④学生练习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读好“嗡嗡”“胖乎乎”“圆滚滚”“飞”“一动不动”等,在读中表现出蜜蜂飞行的样子,感受到小蜜蜂的可爱。)
⑤引导交流:这段只描写了蜜蜂飞行的样子,没有具体写蝴蝶飞行的样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作者没写的内容补充出来,要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出蝴蝶的特点。
a.学生各抒己见。
b.教师评议并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这些小昆虫飞行的样子、飞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真是“样样都有”。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5、教师评议:通过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这些小昆虫的颜色啊,样子啊,种类啊,声音啊,样样都有。也让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就是昆虫的世界!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这座大花园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自豪!
7、交流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除了昆虫“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学生各抒己见。)
(二)感受园子里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1、谈话引导:萧红在文章的开头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除了这些小昆虫,还有什么呢?
2、小组同学自由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1)感受祖父院子里的树。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a.(课件突出显示: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萧红内心的遗憾的同时,感受羊的自由,感受樱桃树和李子树的自由。
b.(课件突出显示: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朗读时读好“呼叫”“冒烟”“发光”“闪烁”等词语,表现出榆树旺盛的生命力。
④学生自由朗读。
(2)感受祖父园子里的太阳和太阳光下的其他事物。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原来祖父的园子里啊,有天上的,有地上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长在地上的,藏在地下的,朗读着,朗读着,祖父的花园就这样再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座大花园,这里样样都有!
(三)教师小结:祖父的园子的确是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景画!难怪萧红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了祖父的园子里花园般的世界。
三、朗读五件事,感受童年的乐趣。
(一)整体感知五件事。
1、谈话引导:萧红从小生活、玩耍在祖父的园子里,这园子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风景画,园子里的一切深深印刻在萧红的脑海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让萧红难以忘怀的还有什么呢?请读读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朗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朗读)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栽花、拔草、种小白菜。)
②(朗读)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铲地。)
③(朗读)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④(朗读)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浇菜。)
(4)教师小结:你们真棒,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让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几件事情都写在文字里了,让我们把萧红隐藏在文章里的这些信息提取出来,一起朗读。
①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②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③祖父种菜,我就种菜;
④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⑤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二)变换语气朗读五件事。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好五件事应该注意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2)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3)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一板一眼: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4)祖父铲地(语气特快),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5)祖父浇菜(语气特快),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4、师生合作进行朗读训练。
师: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
生: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师: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
生: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
生: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师: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
生: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一板一眼: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师:祖父铲地(语气特快),
生: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师:祖父浇菜(语气特快),
生: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5、交流小结:同学们,在朗读中你感受到了萧红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自由、快乐、幸福……)
(三)重点朗读“铲地”这件事。
1、谈话引导:童时的萧红就这么调皮,这么任性,又是这么可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铲地”这件事,细细地朗品味。
祖父铲地……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突出显示: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通过调整、变幻语速和语气,表现出“我”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
(2)(课件突出显示: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我看祖父还在笑……)读好祖父的笑和祖父的。语言,把笑声含在语言中,表现出祖父是一个豁达、民主、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
(3)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温和的语气。)
我说:“谷子。”(心不在焉的语气。)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疑惑的语气。)
我说:“是的。”(一本正经的语气。)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严肃的语气。)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郑重的语气。)
3、教师小结:难怪童年的萧红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原来是因为她有一位这么慈祥的祖父。无论萧红多么调皮,祖父不变的是永远的慈祥,饱含对萧红的宠爱。
(四)朗读“浇菜”这件事。
1、谈话引导:儿时的萧红在祖父面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让我们再细细朗读体味浇菜这件事,继续感受在祖父面前的萧红的顽皮、开心、快乐!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小小的萧红当时是怎样大声喊的?谁来朗读给大家听。(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引导。)
①“下——雨——啰——!下——雨——啰——!”(语气适当放慢,读出萧红陶醉的样子。)
②“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低后高,读出欢快的语气。)
③“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慢后快,表示心情的变化。)
④“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快后慢,表示心情的变化。)
(2)教师小结:在这祖父的园子里,萧红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她是快乐的!她是自由自在的!
3、结合交流,深化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究竟是谁的园子?(不仅是祖父的园子,更是萧红的园子。)
(2)你为什么觉得这是萧红的园子?(因为在这园子里萧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喊就怎么喊。她在院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是任性的,是幸福的……)
(3)你又为什么觉得这园子是祖父的?(因为萧红在院子里的快乐、自由、任性的、幸福等都是祖父给予的,是祖父的理解、宽容,是祖父的慈爱,甚至是宠爱、溺爱,才使童年的萧红拥有了自由、快乐和幸福。所以,萧红要在题目上强调是“祖父的园子”。)
(五)朗读园子里感受到的快乐。
1、谈话引导:在祖父的园子里,不只是萧红自由的,你还发现了那些自由的事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相机引导: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正是这自由的世界,给萧红的内心带来无限的欢乐。于是在作者的笔下院子里的一切都自由的、快乐的成长着。
3、教师引读。
师: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
生: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师: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
生: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师:叫一两声,
生: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师:花开了,
生:就像睡醒了似的。
师:鸟飞了,
生: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生: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生: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师:若都不愿意,
生: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蝴蝶随意地飞,
生: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师: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
生:太阳也不知道。
4、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进行朗读。
师:我是倭瓜——
生: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我是黄瓜——
生:我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我。
师:我是玉米——
生: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我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我是蝴蝶——
生:我们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我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5、教师小结:原来,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6、指导朗读:全体学生“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园子里的“自由”。
四、朗读全文,感受生命的家园。
1、祖父的园子里“样样都有”,那各种各样的昆虫令“我”自豪。
(指导学生轻轻地,陶醉似地朗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尽情地享受着祖父给我的无尽的欢乐——
(指导学生骄傲地朗读)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3、祖父园子里的一切一切都和“我”一样,享受着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自由地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
4、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学们朗读的语速渐渐变慢了,同学们朗读的声音渐渐变弱了。小萧红就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她正在做着园子里的梦呢。
(3)鼓励拓展阅读:你想了解萧红梦中更多的故事吗?你想通过萧红的梦境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吗?那就快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你会看到那里更多的世界,会发现更多属于自己心灵的园子,到那时你一定会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请同学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1)学生阅读全文。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2、作者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呼兰河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3、《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学生阅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院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只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磨坊里那些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准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完成预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
2、体会作者在园子了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
二、合作、交流、展示
学习导引(一)——复习第2、13段,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
2、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
学习导引(二)——默读课文3-12节,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这样写说明什么?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4、作者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学习导引(三)——感悟自由的源泉
1、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提示: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
好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什么?
2、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读句子。
四、收获积累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愿意……就……想……就……)
五、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的生活,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色彩艳丽
很大
昆虫的天地
充满生机
相机补充原文:园子时明晃晃的,红的绿的,什么都有。)
3、自由读第13节。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1)鲜活的园子。从哪看出来?指导读
(2)自由的园子?这节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自由?(随意、没有人管)
课文写了哪些植物的自由?指读。假如你是倭瓜、黄瓜、玉米,你如何表述自由?
(3)想像说茄子、比瓜、晴蜓如何自由的。
三、感悟童年的自由。
1、默读其它内容,说说作者在园子里生活如何?
2、交流
(1)快乐。指导朗读。(浇水)
(2)自由。找句子说感受。教师相机概括: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想不听就不听。
(3)结合睡这一部分,想像如果你的家人见你这样睡如何说如何做。
(4)感受淘气、任性。
四、感悟祖父的形像。
1、自由读,说说祖父给你的形像?
2、交流:慈爱、放任、宽容3、重点出示:从哪个字看出祖父的爱?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3、想像一下,祖父还会在什么时候笑?
4、出示原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5、出示:小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父亲对萧红很冷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萧红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小萧红只有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这个普通的园子还普通吗?
6、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文章开头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
7、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五、品味语言。
1、出示13节,说说运用了哪些写法。
2、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3、出示: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一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用了几个“又”,有什么好处?
4、出示下列句子,感受朴实、反复的特点。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
祖父下种,我就……
祖父铲地,我就……
祖父浇水,我就……
六、总结。
童年的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我
任性、快乐、任性、自由(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爱)和祖
慈爱、宽容、放任父的园
充满生机、
自由、随意、没有人管理
(要怎样就怎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