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优秀13篇》
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不寻常的学生们来说,需要做一定的辅导工作,方可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13篇五年级下册数学补习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与复习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复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 在同学们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
合作意识和创新。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师: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回忆所学知识
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同学们对这两个物体一定很熟悉吧。它们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系统本单元的知识
1. 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和复习。
2. 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呢?
生:我认为应该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个方面进行。
3. 分组
师: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知识点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
个方面进行,在时请将你的友情提示和你们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现在由组长执笔,把你们的内容记录在纸上。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得有特色的小组,教师要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 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结果拿到前面来展示展示?
学生展示的同时要介绍一下的内容。
(第一小组介绍完以后)师:听了他们组的介绍,你能不能对他们的进行?
其他小组分别,时既要说一说优点,也要指出不足。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将你们组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请几组上来展示,时先肯定他们的努力,以寻找优点为主,指出不足为辅,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
5. 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互相合作,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并且坦诚地对各
小组的进行了。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
[简评:知识是为了查漏补缺,教师在让学生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的效果。学生在交流时,即要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又要发现同学的不足。怎样处理这一对矛盾,可以借鉴这位老师的一些做法。]
三、练习提高
1. 基础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判断。
①棱长为6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②把一个长方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它的体积大小不变,所以表面积不变。( )
③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
(2)填空。
①5800mL=( )L=( )dm3。
②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 )。
③一个长方体有个顶点,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相交了条棱,这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
(3)学生独立完成第59页第2题。
2. 实践练习
小正方体拼合,体积、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课件演示:将5个棱长是2cm的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又有怎样的变
化?
(2)从这个实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课堂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简评:让学生自己回忆和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络,进一步提高学生复习的能力。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设计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知识的练习要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有层次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 篇2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问:体积有大有小,小胖和小巧运用所学知识搭积木、比体积。哪个体积比较大?(生生交流)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揭示课题:体积单位)。
练习(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 篇3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0.4( )。
一个西瓜的体积约是5( )。
一间教室的体积约是180( )。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我有见解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回顾圆的知识
圆:曲线图形
圆的组成:圆心、半径、直径
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直径、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的特点: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是否掌握圆的。特征
活动二、回顾圆周长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圆的周长 c=πd
或c=2πr 回忆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活动三:做自主练习6、8题
6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自然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水波传送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水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第8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不同图形面积公式计算。 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公式。 关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四:做自主练习10、11题。
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11题是实际操作并计算的题目。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体会两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 学生口答:要求扩建后圆形花坛的周长与面积,需要先求出扩建后花坛直径。 关注测量的方法正确。
活动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篇5
通过探索,自主推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篇6
初步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建立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篇7
(1)举一反三:从1 cm3定义1 dm3、1 m3的大小。(生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类比的基础上尝试举一反三,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对概念的记忆有水到渠成之感,自然、简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
(2)想象一下:1 dm3、1 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dm3、1 m3?(学生举例,课件、教具辅助)
【设计意图:学会定义1dm3和1m3,不等同于就能正确感悟它们实际的空间大小,教师事先准备了3阶魔方、4阶魔方和1个标准1dm3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哪一个立方体更接近1dm3,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真正意义。】
(3)学生活动:4个同学为一组,手拉手,围出一个大约1m3的空间。
【设计意图: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想象一下1m3的空间有多大。这样的想象也能提升学生对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但是如果能创造一个有趣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不仅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在做中学,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动手操作,质疑反思:(机动,也可作为课后拓展 篇8
学生活动:用一些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做下面的活动。
1、用4个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体吗?
2、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3、你能再摆一个大一些的正方体吗?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以“猜想—验证”为核心,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并打通与体积单位进率之间的关系。】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篇9
(一)探寻学生已有知识:
问:关于体积单位你已经了解了些什么?让我们先相互交流一下!(生生交流)
(预设:知道常用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会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教学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经验出发的,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求圆的直径或半径,正确解决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圆的周长公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间的关系,感受利用公式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
二、自主先学
出示例6和导学单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
2.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展示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五、质疑拓展
问: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计算。
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六、检测反馈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
2.完成练习十上第6题
各自填表,说说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3.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 树干横截面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3)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明确:先求出花圃的周长,再求出种的棵数。
6.作业:练习十四第8、10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准备: 篇11
多媒体课件、体积单位模型、彩泥、魔方等。
建立1cm3、1dm3、1m3的空间观念 篇12
1、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1)初步感知1cm3有多大:
问:让我们先畅所欲言,你认为1c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cm3?(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你认为1cm3有多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边的物体参照、或用手势比划,或对或错,形式不一的表达方式,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究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
<<<123>>>
(2)触类旁通,定义1 cm3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知道边长为1cm的正方形,面积是1cm2,你能触类旁通定义1 cm3的大小吗?(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对学生迁移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注重运用类比的思想。】
(3)进一步感知1cm3的大小:
做一做: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用彩泥捏出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
(4)想一想,填一填:
师:我们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下列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体积是多少?(课件展示)
教学目标: 篇13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得出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类比能力,从已有知识——面积单位引发思考,初步了解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质疑反思等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合作精神与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