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9篇)正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和35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33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1、2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

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

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

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42)。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37,因为2小,7大。所以32<37。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37。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4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难点: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在纸上写一个数字,由一个学生当小老师点几个学生的学号来回答老师问题,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回答来引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 、少得多表示数的大小程度的词语。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对比感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写字吗?今天动物王国里面有几个小动物也在写字(分别是小青蛙、小老鼠),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要我们解决的。

小青蛙写了14个字,小老鼠写了12个字,谁写的多?谁写的少?你知道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么样的吗?(在这里引出多一些、少一些的知识点)

小青蛇看见他们在写字也加入他们的队伍,它写了72个字,那现在小青蛇和小青蛙、小老鼠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里引出多得多、少得多的知识点)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交流,加深了解

动物王国里面的国王看见他们那么爱好学习,于是给他们颁发了奖品(彩笔),奖品设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说出答案,理解词语(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

(三)举一反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本45页第4题

(四)闯关(运用知识)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看见你们表现很棒,给你们设了两个个难关,你们相信自己能闯关吗?

第一关 比较时间

第二关 比较价格

(五)做一做课本45页 数学游戏

(六)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说一说身边的事物吗?

五、板书设计

( )比( )多一些 ( )比( )少一些

( )比( )多得多 ( )比( )少得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 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 )位数,100是( )位数,82是( )位数。

(2)、28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2在( )位上,表示( )个( )。

(3)、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99里有( )个十和( )个一,它后面是( )。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 )、37 69、70、( )、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 ),的是( )。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 47>□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