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5篇)正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会观察课文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学习拓展)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 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3、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设计意图: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á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设计意图: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牢固的记住生字。)

6、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

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以情代读,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词、句、段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朗读与口语表达得到同步提高。)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

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

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拓展思维。

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

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

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

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

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

(1)“群儿戏于庭”(标红)

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

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

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师学习,又该怎么说?在教室里学习——习于室。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都会学古人说话了。

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

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

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

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

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

(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书:众 弃去

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

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 )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

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

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

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

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三)借助注释讲故事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

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

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

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

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

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指导书写:庭、跌。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

一、导入新课,感悟语言。

1、老师说一句话,同学们说意思。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同学们说出老师说的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细细品味,隐藏着很多意思在里面。学习文言文要会想象,把一个字读成好多字,把一句话读成好多句话。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3、学生齐读课题,师介绍“司马”是复姓。

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g),足跌(di)没水中。众皆(ji)弃(qì)去,光持(ch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后出示读音易错字:登瓮 水迸

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课件出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师生承接读

师:群儿/戏于庭,

生:一儿/登瓮,

师:足跌/没水中。

生:众/皆弃去,

师: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水迸,儿/得活。

4. 你问我答读

读:群儿干什么? 诵:群儿/戏于庭,

读:一儿干什么? 诵:一儿/登瓮,

读:发生了什么? 诵:足跌/没水中。

读:其他小孩子的反应如何? 诵:众/皆弃去,

读:司马光又是怎么表现的? 诵:光/持石/击瓮/破之,

读:事情结果怎么样? 诵:水迸,儿/得活。

5.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6.记忆比拼读

群儿戏于庭,( ),( )。众皆弃去,( ) ,水迸, ( )。

7.去掉标点读。(配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理解课文,感知人物。

1.理解句子的意思。

谈话引入: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就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要求:利用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已积累的经验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

2.交流汇报

句式:我读懂了 (词或句子),它的意思是 。

3.古今对译读。

古文:群儿戏于庭, 现代文: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古文:一儿登瓮, 现代文: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古文:足跌没水中。 现代文: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古文:众皆弃去 , 现代文:其他的孩子都离开了,

古文:光持石击瓮破之,现代文: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

古文:水迸,儿得活。 现代文: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4.一主两翼对对读。(带文)

主:群儿戏于庭, 两翼: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主:一儿登瓮, 两翼:扑通通一声响

足跌没水中。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主:众皆弃去 , 两翼: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主:光持石击瓮破之 两翼: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主:水迸,儿得活。 两翼:呀 哐当当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破水缸

5、学生复述故事。

6、想象补白,丰满故事。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们(怎么玩?),一个小孩(玩着玩着?),就站在大缸上面,( 他朝水里看,看到了?),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那个落水的小孩?)其他的孩子好慌张,(有的······有的······还有的······)都跑掉了,司马光灵机一动,(他心想:?)拿石头(怎样?)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和司马光会说些什么?)

7.读了课文,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四、延伸拓展,以文带文。

1. 自由诵读《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用横线画出表现主人公美好品质的句子,在边上批注上合适的词。

2.交流

3.作业

自选《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或《道边李苦》,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它改编成一篇现代文。

教学反思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文言文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我设计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编一编”四大板块,在教学中进行层层推进,特别是在“读一读”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划分节奏读、你问我答读、变化格式读、记忆挑战读、去掉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因为《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没有一词一句地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利用以往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翻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见效果还可以。最后说说课文大意,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我依然由“趣”入手,在按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补白想象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平时学会抓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务的,课后练习的布置也是这种指向。纵观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挺高涨的,跟我的配合也很默契,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如课堂上我对个体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语也缺少针对性,对于个别偶发细节处理得不够机智,这些方面都是以后我需要在教学中大力去完善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司马光》。(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⑶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⑵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⑶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四、积累词汇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

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引读第一小节。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⑴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⑵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⑶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⑷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⑸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⑹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⑴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⑶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⑷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⑴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⑵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⑶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⑷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⑴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⑵同桌合作背诵。

⑶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⑷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今天,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好。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当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暂停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给以鼓励,从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生字卡片出现生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行评价,然后由帮其正音的同学带读他帮忙纠正读音的,并对帮忙纠正读音的学生给以鼓励。如果这个学生都能读准确,就由其带读一次。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办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老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办法。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认识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认识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后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后剩下几个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如: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司机、上司、司马光。假: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缸,部首: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慌张、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笔画来教。劲: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砸,猜字谜: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组词: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来轻松一下吧?(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老师就奖励他一朵红花。(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大概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游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刚才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相同,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该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简单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灵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篇课文学完,大家回去再仔细读读课文,聪明机灵的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