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优秀8篇)正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优秀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

3、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在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

【活动准备】

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

《小星星》磁带、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

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

二、图片引入主题,欣赏歌曲:

每当天黑了,天空中就会出现许多许多的小星星,你们见过他们吗?

1、你觉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

2、欣赏歌曲《小星星》;星星宝宝快乐的唱起了歌。听

3、歌曲里的小星星像什么?为什么说小星星像眼睛?

三、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第二次欣赏歌曲《小星星》:听听小星星在天空中,是怎样的?

小结:一闪一闪、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进一步熟悉歌词。

2、怎样唱出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的感觉;

★运用手势配合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感;

四、和老师一起运用跟着录音带学唱;

1、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提示幼儿说歌词;

2、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大胆的跟着录音唱;

3、看着图谱和老师一起唱;

4、请个别幼儿唱,老师和其他幼儿随着节奏做动作;

5、请幼儿来当星星宝宝唱歌,老师当月亮妈妈表演动作;

6老师扮演月亮妈妈,幼儿扮演星星宝宝一起边唱边随歌曲有节奏的做动作;结束。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3.四分休止符、反复跳跃记号的唱法。

教学重点:

四分休止符、反复跳跃记号的唱法。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教唱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头饰、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组织教学

1.弹奏音阶:1234567

2.师生问好

3.弹奏音()阶:7654321

4.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快乐音乐城,今天有这么多的家长与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

让我们一起先来跳个舞吧。(放音乐《星光恰恰恰》)

二、发声练习

1.前两天,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于是赶快把它们排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2.播放flash动画课件,看看是什么动物?

3.鹅怎样叫?

4.听音模仿鹅的`叫声。

1 3 5 6 ……

三、导入歌曲

1.同学们模仿的真像,看看把谁吸引来了?(出示鹅的头饰)

2.我国古时候有一位诗人,特别喜欢鹅,还为鹅写了一首诗呢,有谁知道这首诗?给大家背背。

3.大家背的真好!

可见你们也喜欢这首古诗,音乐家也喜欢这首古诗,把它编成了歌曲,大家听听吧。

4.读节奏练习(出示节奏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5.教师有表情地再演唱歌曲。

6.教唱法

根据问题练习

7.老师表演律动《咏鹅》

老师也喜欢这首歌曲,还把它编成了舞蹈,你们想看吗?

好看吗?咱们下节课在学。

8.师生再见。

听琴起立。

听琴坐下。

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动作

观看flash动画课件

嘎……

一个学生起来背《鹅》,其他学生可以一起背诵。

欣赏歌曲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跟教师一句学唱歌曲。

学生跟教师两句学唱歌曲。

师生接唱

生齐唱

练唱重点部分

在齐唱

带头饰唱,六人一遍。由学生换头饰找给表现好的表演。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通过律动感受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设计意图:

语文素养的积累,体味古诗文的韵味,与其他学科整合。

设计意图:

1.播放flash动画课件,更加形象地营造了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视”“听”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来。

2.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通过反复听赏,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设计意图:课后延伸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

2、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表演《牧童》

4、表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但是学生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地方老师要多加提醒。其次两首歌的情绪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表现两首不同情绪的歌曲。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

2)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后反思: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合唱歌曲《牧童》

2、学唱歌曲《放牛歌》

3、歌表演《放牛歌》

4、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双响筒认识。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欣赏童声合唱《牧童》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

3)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3.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牧童生活入歌曲《放牛歌》)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图形谱;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锣鼓的伴奏学习与运用)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后反思: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聆听了歌曲,并学习了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综合训练:u木鱼

教学目标:

1、学习“u”的正确发声方法。练习用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小袋鼠》。

2、学习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诙谐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

学唱并表演歌曲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唱“小袋鼠”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可爱的动物—“小袋鼠”。(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讲讲小袋鼠有什么特点)[肚子上有个大口袋]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歌

有什么特点?

3、有节奏朗读歌词、教唱法学歌。

注意休止符处唱法,反复练习,直至准确。

4、处理:

1~6小节力度较弱;第7小节“大”字力度较强;

“挺着一个”用渐强的声音演唱。

练唱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讨论自己认为应怎样演唱。练唱请同学们敲击木鱼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

1、请同学们自己看书上的动作,分别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师带领学生将动作串联起来练习。

3、听音乐,所有同学演唱。一半同学舞蹈,一半同学用乐器伴奏。

三、小节

请同学们把今天学的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看谁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板书设计:小袋鼠

活泼、可爱、欢快

挺着一个渐强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闽南歌曲的风格,初步学习使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学习为鸟叫、鸟飞的。动作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和乐器;学习看指挥进行演奏。

二、活动准备:

1、铃鼓、小铃、圆舞板、小鸟图片(鸟叫和鸟飞各12张)。

2、根据歌曲内容自编故事

三、活动过程:

1、师用闽南话讲故事《一只鸟仔》,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2、请幼儿欣赏老师演唱歌曲《一只鸟仔》,感受了解闽南歌曲的风格。

4、欣赏歌曲,创编身体动作。指导幼儿挥索用身体动作表现鸟叫、鸟飞的节奏。

5、看老师的指挥,分声部用身体动作进行演奏。

6、让幼儿讨论配器方案。

7、看教师指挥用乐器进行演奏。

8、交换乐器,看指挥进行演奏。

5、小学一年级人教版音乐下册,《勇敢的鄂伦春》主要讲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公鸡、母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2、聆听《我的小鸡》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比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

(3)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小结。

小学一年级常规音乐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知识“声音的强弱”

唱歌《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唱准高低不同的音。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知识“声音的强弱”

(1)播放强弱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分辨声音的强弱。

(2)认识力度记号。

(3)将学生分组,为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听辨声音

聆听大鼓和小鼓,说说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何不同?

(2)聆听范唱

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欢愉的情绪。

再次聆听,随歌曲在“咚咚”“嗵嗵嗵”处跺脚、拍手。

(3)学唱歌曲

师分句教唱歌曲

歌曲中有大跳音程,老师可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

第一句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之后可以换气,而第二句尽量不换气。

在学唱过程中,老师就随时提醒学生注意下正确的演唱姿势,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表现歌曲

师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表象形象。

边唱边唱,边用声势动作伴奏。

分小组边唱歌曲边列队行进。

一年级音乐优质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游戏,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

2、能背唱《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传、传、传》,能准确跟前奏、间奏和结束演唱,能随音乐节拍律动

3、了解学生各项音乐素质。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音乐游戏红绿灯;队列行进;《传传传》

教材分析:本课宗旨在于帮助孩子巩固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有较强的互动性,音乐游戏的设计可使小朋友充分参与进来,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在音乐声中进一步了解课堂常规,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怎样在积极参与的情形下较好的、有秩序的进行?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课,进一步培养演唱、听赏、游戏的各种好习惯。

学生分析:学生参与游戏的愿望高,积极性也很强,容易在课堂上失控,教师应充分发挥孩子好动天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提出规范和要求,使课堂活而不乱。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模唱练习)

1)solsolmi—2)sollasolfami—

同学好同学好

3)soldo’solfami—4)miredo—

同学好同学好

二、歌曲复习

1、《我们一起来唱歌》

1)集体背唱歌曲

2)抽查部分同学独唱歌曲

3)师评、互评、自评并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4)红绿灯游戏(培养内心节奏感,从只动嘴不出声到内心唱)

5)创编歌词××××××唱一唱

6)邀请好朋友一起唱一唱

2、《玩具进行曲》

1)集体背唱歌曲

2)与老师接龙唱复习

3)抽查并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4)红绿灯游戏

5)音乐表现,教师扮演会吹喇叭的小娃娃,边走边唱

6)小朋友自编表演动作,模仿自己喜爱的小玩具,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走一走

7)全体小朋友围成圈走一走,要求:动作按节奏做,队伍整齐;

8)为表演好的同学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3、《传、传、传》

1)集体演唱歌曲

2)徒手练习(一拍传一下,只在强拍传)

3)跟着音乐节奏练习

4)随音乐做游戏(其余人跟节奏拍手,按座位先竖着传,再横着传,音乐结束时花传到谁手里,谁就要站起来表演节目。

三、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