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优秀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蝌蚪 篇1
荣华街小学 潘丽勤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边看图边学文,了解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育学生自觉保护青蛙和蝌蚪。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可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
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小蝌蚪成长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小蝌蚪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蝌蚪,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积极参与小蝌蚪生长的讨论活动,乐于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3.萌发幼儿关注蝌蚪生长的兴趣,初步具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小蝌蚪生长的PPT、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回忆,激发幼儿了解小蝌蚪生长的探究欲望。春天来了,小池塘里又多了谁?
2.带幼儿观察小蝌蚪,感知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自由观察小蝌蚪,说出其颜色和外形。
(2)讨论:小蝌蚪为什么和青蛙长的不一样?幼儿相互比较、分辨。
小结:蝌蚪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刚开始是一个黑乎乎,外面透明的卵。
3.观看课件,进一步感知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萌发幼儿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1)讨论:小蝌蚪在生长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你用动作来表示一下。
小结:小蝌蚪从卵慢慢长出尾巴,变成小蝌蚪;再长出两条后腿和两条前腿;最后小尾巴不见了,颜色也变了,就变成了一只真正的`青蛙。
(2)讨论:长大后的小青蛙学会了什么本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小结: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青蛙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很大,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能捕杀青蛙,好好的保护它。
小蝌蚪 篇3
1.按要求填空。
迎,共( )笔,第6笔是( )。
蹲,共( )笔,第7笔是( )。
群,( )结构,左边是( ),右边是( )。
2.看图读课文,填空。
图画表现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小蝌蚪在水里游,它与课文第( )段对应。图画表现的第二部分内容是( ),课文第( )段和它相对应。图画表现的第三阶段内容是( ),课文第( )段和它相对应。图画的第四部分内容是小蝌蚪终于变成了( ),找到了妈妈,它与课文第( )段相对应。
3.读课文,答题。
(1)小蝌蚪的样子是:________
(2)青蛙的样子是:________
(3)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是:________
4.读读写写
蝌蚪 鲤鱼 荷花 嘴巴 阿姨
青蛙 乌龟 脑袋 摆动 游来游去
参考答案
1.迎,共(7)笔,第六笔是( )(3)。 蹲,共(19)笔,第7笔是( )。群,(左右)结构,左边是(君),右边是(羊)。 2.图画表现的第一部分内容与课文第(一)段对应。图画表现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小蝌蚪向鲤鱼妈妈和小鲤鱼游去),课文第(二)段和它相对应。图画表现的第三段内容是(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它和第(三)段相对应。图画的第四部分内容是小蝌蚪终于变成了(青蛙),找到了妈妈,它与课文第(四)段相对应。
3.小蝌蚪的样子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2)青蛙的样子是: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3)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是: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又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成了青蛙。 4.略。
小蝌蚪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倾听教师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
2、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变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尝试配歌词,学唱歌曲。
5、在歌曲录音的帮助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四、边唱歌,边玩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来鱼网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鱼网出现时,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儿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复习歌曲《在农场里》然后学唱歌曲。
最后边唱歌边玩游戏。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小区之中,对于小蝌蚪这个动物形状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孩子可能不会太理解,这样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活动前,我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们见了,一到自由活动,他们就拥向自然角,好奇地观察着小蝌蚪,在观察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们游泳的姿态,在谈论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热烈地谈论着对小蝌蚪的认识,这时老师用歌词进行简单总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内容,接着在欣赏音乐旋律中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进行演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哼出了歌曲,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时是孩子们最投入,也是最高兴的时候,由于他们对蝌蚪的游泳姿势并不陌生,他们纷纷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态表演着,非常开心、愉快。
小蝌蚪小班教案 篇5
活动意图:
本次音乐教案讲述了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教育幼儿们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片面化。全方位考虑问题,找出合理的答案和生活规则。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活动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准备:鲤鱼妈妈、鸭妈妈、青蛙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三、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小节:老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上)
四、学说角色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角色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么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幼儿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快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小蝌蚪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指压印和曲线结合的画法,画出小蝌蚪。
2、初步了解小蝌蚪的外型特征,知道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3、喜爱小蝌蚪,进行绘画时应引导幼儿保持专心和浓厚的作画兴趣。
活动准备:
美术纸、黑色颜料、画盘、蜡笔、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以小青蛙的口吻说“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找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吗?
2、教师完整的将故事讲述给幼儿们听。
3、结尾出事几只小蝌蚪,请幼儿猜一猜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
教师:“那么今天老师来教你们好吗。 ”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
(1)再用拇指按压印泥后,再印在纸上,印上小蝌蚪圆圆的脑袋。
(2)用曲线为小蝌蚪添画小尾巴,波浪。
(3)选择对应的蜡笔进行涂色。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教师再次以小青蛙的口吻说“小朋友们,你们真的是太棒了,帮助我的找到了我的小宝宝,真的的是太谢谢你们了。”
小蝌蚪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WWW.BAIHUAWEN.com】情和关怀。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 小蝌蚪 鸭 鱼 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 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 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 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
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小蝌蚪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方法画蝌蚪。
2.加深对蝌蚪形象的认识。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毛笔、宣纸、墨、调色盘(内有墨汁)人手一份。
2.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仔细观察与以前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从作画材料、工具及画面效果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
二、教师一一出示作画工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1.用毛笔的侧锋画出蝌蚪的身体。
2.用毛笔的笔锋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3.添画水草和小鱼。
四、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作画时用墨适量。
2.指导并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画蝌蚪。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蝌蚪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1、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2、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3、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发生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1、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1、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2、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3、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4、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5、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1、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2、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2、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遇到鲤鱼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2、遇到乌龟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在。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分角色朗读。
⑶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小蝌蚪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实践中尝试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积累合作经验。
2.能积极、大方地参与游戏,生动形象地表现角色。
3.体验共同表演,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头饰,简单的池塘环境布置;熟悉故事,对蝌蚪的生长活动很感兴趣,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 引起回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排练一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2.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师幼共同商讨解决。
(1)昨天排练节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当音乐开始的时候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们都能马上上来,可后面跟着的宝宝们没有马上出来,是什么原因呢?(不听音乐、注意力不集中)(2)今天排练的时候,宝宝们的动作一定要跟着妈妈。
3.幼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1)我们小朋友都选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2)今天我们表演的时候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表演结束后我们要选出6个最佳表演奖,每种小动物中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员。
(3)什么样的表演可以评为最佳表演奖?
4.幼儿体验游戏。
师:小演员们都准备好了吗?演出就要开始了。请欣赏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进行表演。
5.评价和小结。
师:你们觉得今天的表演中,谁可以获得"最佳表演奖"?为什么?(从声音、动作、表情等进行评价)(2)刚才的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课堂很有趣。它主要是对话,是培养儿童语言发展的良好材料。重新思考由我自己设计的该活动类,尽管有成功的一面,但仍然存在许多缺点。
我认为此类课程的设计自然,流畅,生动。教学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风格。生动的视觉教具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首先,向老师询问孩子们,当他们回家而不见母亲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让孩子们知道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然后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不仅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使孩子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情,孩子们对小燕的各种动态有一定的了解。老师首先让孩子们了解小燕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讨论小樽游泳的逆转,如何改变小樽游泳的方向,突出本活动课的重点。巧妙地将语言发展,数字感知和探索结合起来。
Xiaokeke :蝌蚪(英语:t)在古代,写“ Kingdou ”是青蛙和狒狒的幼虫,也被称为糯鸡蛋。刚孵出的柴刀,身体呈纺锤形,没有四肢,嘴巴和内痔。它的尾巴很长,侧面平坦。外蝎在头部的两侧分支。它吸附在水草上,并依靠体内剩余的蛋黄来提供营养。主要是团体。随着蟑螂的成熟, 它们开始退化,逐渐从四肢中生长出来,然后(对于青蛙和)通过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其尾巴。活动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