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中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绿色叶子的花茎人手一根(花茎上有萝卜标记、并有数字)。
教师示范用大花茎一根(也有萝卜标记和数字)
小兔标记人手一个,刀一把,切菜板一块,音乐《漫天梨花》。
活动目标
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产生爱萝卜、喜欢吃萝卜的情感。
了解萝卜的特征与用途,并能进一步探索萝卜的外部特征与内在颜色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认识吗?
你可以去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和小伙伴说一说你看到的萝卜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幼儿分散(请小朋友选个自己最喜欢的萝卜回位)
二、表述萝卜特征
幼儿集中交流: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萝卜是什么萝卜?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三、切开来、看一看
1、小朋友,请你猜一猜,如果把你手里的萝卜切开来,里面的肉会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猜)。
2、老师前面有一些篓子,上面有各种颜色的标记,请你猜一猜,然后把你手中的萝卜放进相应标记的篓子里。(帮助幼儿分类)把各种颜色分到小盒子里。
3、“你猜得对不对呢?切出来就知道了。”(教师先后切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青萝卜(长的)、青萝卜(圆的)、“同样都是青萝卜,为什么切出来的颜色会不一样呢?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什么样的青萝卜切出来是绿色的?什么样的青萝卜切出来是红色的呢?”(幼儿观察)
4、引导幼儿比较发现其中的秘密,重新摆放。
原来长长的青萝卜切出来是绿的,圆圆的青萝卜切开来是红色的。
小朋友,你猜对了吗?如果刚才摆放错的话,现在你再来重新摆一摆吧!
四、萝卜的用途、做法
“今天我们发现了萝卜的许多秘密,那你知道萝卜有什么用?”(吃),可以怎么做呢?你吃过或者看过萝卜做的食品呢?(幼儿回答)
五、制作萝卜插花
1、“萝卜不但可以作成美味的佳肴,而且到了雕刻大师的手中,它还能变成漂亮的艺术品呢?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PT
2、“这些萝卜雕刻作品漂亮吗?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小小艺术家呢?我们今天来玩个萝卜插花游戏吧!
3、教师出示范例——这是个漂亮的萝卜插花,花茎上有萝卜标记和数字,小朋友要看清楚是什么萝卜,插几片?然后插在长长的花茎这边,插好后,你还可以给花茎摆个造型,使它变得更漂亮。最后,你可以把你的作品插到旁边的花盆里。
4、幼儿开始操作,教师提醒有看清楚标记和数字。(放音乐)
5、小结:小朋友,你们看,这些萝卜插花怎么样?呀!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每个小朋友都变成了小小艺术家,好,一起表扬一下自己。
六、活动延伸
把我们插花作品带到教室去装扮一下我们的教室,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漂亮,好吗?幼儿教育网()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萌发对蛞蝓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兴趣。
2、了解蛞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蛞蝓是害虫。
3、能对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蛞蝓,激发对动物的兴趣。
难点:能区别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蜗牛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收集关于蛞蝓的资料。
物质准备:组织幼儿捕捉蛞蝓和蜗牛,每组一个盛有蛞蝓和蜗牛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蛞蝓的外型特征。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让幼儿讨论再告知正确的名称――蛞蝓。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小结:蛞蝓身体圆而长,没有壳,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没有脚,而是在接触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种能动的肉足,也叫腹足两只小眼睛长在长触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天气、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为什么也叫它鼻涕虫?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3、蛞蝓喜欢吃什么?
4、蛞蝓生活在哪里?怎么过冬天、夏天的?
小结:蛞蝓的身体会分泌粘液,它爬过后粘液留在地上就会留下一条白线,所以也叫鼻涕虫,它生活在阴沟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夜晚出来活动。喜欢吃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三、认识蛞蝓对人类的危害。
蛞蝓在夜间爬出来活动,被它爬过的食物变脏,衣服变脆,专门破坏农作物,是害虫,为了防止蛞蝓破坏植物,可在菜园和果圆周围撒些石灰,它们就进不来了。
四、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蛞蝓的问题,大家讨论。
活动延伸: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蛞蝓。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蛞蝓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虽然常见到,但幼儿因怕脏而很少去仔细观察。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明白不管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都应了解它,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关注之情。此活动首先通过实物及幼儿自己的发现让幼儿产生观察、探索的兴趣,并在幼儿产生好奇的时候对蛞蝓和蜗牛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幼儿很快地了解到蛞蝓的特性。活动中还让幼儿了解蛞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因此这一部分要深入探讨,并可插入一些关于生态平衡的知识。
二、效果分析
幼儿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对于不认识的的动物等特别好奇,因而在实物的帮助下幼儿提问较多,但因为幼儿很少去仔细观察,很多幼儿虽见到但不知道它的名称。由于幼儿对蛞蝓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能逐步地解开蛞蝓之迷。现在幼儿的环境意识越来越浓了,当知道蛞蝓是害虫时,就表示要消灭它,老师借此机会向幼儿介绍了有关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粗浅知识。幼儿对此兴趣较浓。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1、激发幼儿对数的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3、引导幼儿学习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7个物体,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通过交谈让幼儿知道“买6赠1”的含义。
2、准备有关7的形成的图片,玩具,如:小河里有6只小鱼,又游来了一只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察玩具及图片,通过讨论初步学习6添上1是7。
二、幼儿在一起玩一玩自己选的玩具,并相互数一数,说一说6个上1个7个,了解7的形成。
三、借助其他东西进一步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7像镰刀) 。
四、引导幼儿利用学具在桌子上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加深理解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多样的鸟,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爱鸟的情感。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鸟的标本、图片、碟片、图书
2.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环境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 这几天,我们和小鸟交了朋友,老师和小朋友还收集了许多小鸟的图书、图片、标本、碟片,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讲一讲,你认识的小鸟叫什么?长得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2.请小朋友坐下来,把你看见的小鸟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3.谁来告诉大家,你看见的是什么鸟?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鸟的异同点
1.小朋友认识的小鸟真多,这些小鸟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我们再仔细去看看、找找,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提问:你发现小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了小鸟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小鸟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相互交流后,再个别回答)
(三)了解小鸟的本领
1.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小鸟有这么多相同的地方,小鸟真可爱。那么小鸟有些什么本领呢?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一起学学做做动作
3.小鸟除了这些本领以外,还有很多的本领,现在就让小鸟表演给我们看(幼儿看碟片)
(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类
小鸟有这么多的本领,那么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五)结束
今天我们和很多的小鸟做了朋友,还有很多的小鸟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呢,等会儿我们再一起来看XX小朋友带来的碟片,看看还有哪些我们不认识的小鸟。
小百科:鸟,又称作鸟儿。定义:体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尊重,呵护幼儿与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着力培养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养成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动手,多实验,多交流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尊重事实,尊重他人,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手的作用及重要性,懂得爱护自己的小手。
2、让幼儿对实验感兴趣,进而逐渐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通过了解自己的小手,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等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自己通过实验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性。
难点: 没有小手的帮助不方便。
活动准备
1、苹果一个
2、皮球一个
3、椅子一把
4 、《帮我学科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把小手举起来,说说小手能做什么?鼓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基本环节:
1、教师出示苹果放在桌子上,提出问题:小朋友把手背后,不用手,能吃到桌子上的苹果吗?(能或者不能)
2、教师针对有的幼儿说能,有的幼儿说不能,进一步引导:“你怎么知道能?”“你怎么知道不能?”
3、教师分别请几名猜想不同的幼儿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做实验,观察结果。
4、初步结论: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体验,没有小手的帮助不方便。
5、扩展实验。鼓励幼儿尝试不用小手拍皮球,画画,搬椅子,穿鞋等。然后说说不用小手做这些事情方不方便?
6、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说出手的重要性。
三、 教师请幼儿翻到教材第一页 ,说一说要怎样爱护小手?(常剪指甲。不咬小手。天冷给小手戴上手套。那锋利的东西要注意安全。)
四、结束。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样爱护小手了,小手很高兴,小朋友来亲亲自己的小手,让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蛙的种类有很多,乐于了解不同蛙类之间的区别。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及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
二、活动重点
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及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
三、活动难点
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四、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PPT,蝌蚪变青蛙成长视频,小蝌蚪变青蛙舞蹈音乐。
五、活动过程
(一)图片对比,了解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的不同。
1、指导语: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小客人,瞧!(投影小蝌蚪)小客人是谁啊?幼儿表述蝌蚪外形特征。师小结: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
2、引导幼儿对比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不同。幼儿表述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不同点。师小结:蝌蚪和青蛙的颜色、外形都不一样,蝌蚪是黑色的,青蛙是绿色的。蝌蚪有尾巴,没有腿,但是青蛙没有尾巴,有四条腿。
(二)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蝌蚪成长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过渡语:哎,真奇怪,蝌蚪和青蛙长的一点都不像,那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啊?你们见过其他样子的蝌蚪吗?出示不同阶段蝌蚪照片,请幼儿观察并口述不同点。师幼小结蝌蚪成长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
(三)观看视频,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1、幼儿根据对蝌蚪成长变化的猜想自主排序。操作规则:那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呐?请你们二个人一组,从红色的圆点开始,根据自己的猜想往后摆一摆。幼儿表述蝌蚪成长变化的猜想。
2、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指导语:你们有这么多想法,那小蝌蚪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大青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蝌蚪变青蛙》视频。
3、调整排序,加深对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指导语:你们刚才看到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幼儿自主修改并表述蝌蚪成长变化的过程。师幼小结:首先它是一个小小卵,然后它长出了小小的尾巴变成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接着又长出了前腿,慢慢尾巴消失了,就变成了大青蛙。
(四)舞蹈表演,巩固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指导语:原来小蝌蚪就是这样变成大青蛙的,咱们也来表演一下《小蝌蚪变青蛙》!引导幼儿表演蝌蚪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
(五)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不同蛙类的区别。提问:小青娃们,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蛙类朋友吗?师小结:其实世界上蛙的种类有很多,有生长在树上的树蛙,有因为叫声像牛而得名的牛蛙,还有生长在沙漠中的沙漠雨蛙,虽然它们的名字不一样,长得也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由卵宝宝变成小蝌蚪,然后一步一步变成蛙类的。
(六)课后搜集资料,自然结束活动。指导语:那世界上还有哪些蛙类呐?就由你们自己去搜集资料,明天带到幼儿园来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转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风车的转动、陀螺的转动等。这些转动现象蕴含着许多科学奥秘,能够深探地吸引幼儿,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神奇的扇子”是我们中班主题活动“转动的世界”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幼儿通过转动扇子,让原本分别在扇子两面的图案看起来好像在一个面上,探究的是视觉暂留现象。视觉暂留现象是指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时,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影像0.1~0.4秒左右。视觉暂留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有很好的教育价值。中班幼儿虽然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会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但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只能发现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复杂关系。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并不出现“视觉暂留”的概念,也不追问为什么,而是让幼儿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操作,探究、发现视觉暂留现象,并对这个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预设的活动目标是:初步感知视觉暂留现象,探索扇子转动时扇子两面不同位置的图案与所形成的有趣画面之间的关系。为达成这个目标,活动设置了三大环节。首先,运用任务前置的方式,让幼儿转动扇子,探究、发现视觉暂留这一有趣的现象;接着,让幼儿每人选择图案装饰一把扇子,继续体验由视觉暂留现象带来的有趣的画面变化,并发现同样的图案放在扇面的不同位置,转动时看到的画面也不同,进而帮助幼儿梳理图案组合的合理性及其位置安排,提升幼儿的原有认知。最后,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任务,让幼儿在扇子上增加图案,并观察扇子转动时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兴趣。
目标:
1、初步感知视觉暂留现象,探索扇子转动时扇子两面不同位置的图案与所形成的有趣画面之间的关系。
2、喜欢操作,并用语言大胆表达对图案变化的发现与感受。
准备:
一面为鸟笼图案,一面为小鸟图案的扇子人手一把,没有图案的扇子人手一把;各类相关图片(鱼缸、鱼;鸟笼、鸟;刺猬、苹果;青蛙、荷叶;鲜花、蝴蝶等)若干;固体胶人手一份。
过程:
一、探究、发现视觉暂留现象
l.出示扇子,引出话题。
师(出示扇子):我这里有一把扇子,两面有不同的图案,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师:扇子的一面画着鸟笼,另一面画着小鸟,小鸟不在鸟笼里。
师:现在我想看到小鸟飞进笼子里,让两幅画看起来像一幅画,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自主表达。)
幼:转转就可以了。
师: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在“苹果乐园”玩过。
师:你还能记得以前玩过的东西,给你点个赞!
幼:我从爸爸给我买的书上看到,转一转就可以了。
师:书上能找到答案,真厉害。还可以有什么好办法?
幼:把一面上的图撕下来,贴到另一面上。
师:如果不能撕,你有其他好方法吗?
幼:扇一扇也可以。
算:哦,你是这么想的。等一会儿你可以试一试,看看用扇一扇的办法能不能让小鸟飞进笼子里。
幼:蚂咪蚂咪哄。
师:你想到了用念咒语的方法,是从故事里听到的吧?
师(小结):你们想了这么多方法,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接下来,就请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请你们每人拿一把扇子,试一试让小鸟飞进鸟笼里。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方法与结果。
3、交流、分享,梳理经验。
师:你用了什么办法?看到了什么?
幼:我拿扇子扇一扇,没看到小鸟飞进鸟笼里。
师:那你试过别的方法了吗?
幼:我看到小鸟飞进鸟笼里去了。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
幼:我是转转转的,扇子转起来,小鸟就飞进鸟笼里去了。
师:你来试试看,其他小朋友仔细看。(一幼儿演示。)
师:大家看到了吗?小鸟有没有飞进鸟笼里?
师:谁是跟他一样转的?你的小鸟也飞进笼子里了吗?
师:哦,XX,XX小朋友转的时侯,小鸟没有飞进笼子里,请你再转一次看看。(请没有探索成功的幼儿再次尝试。)
师:XX小朋友的小鸟这次还是没有飞进笼子里。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帮帮忙。
幼:他转得太慢了,要转得快—点。
师:好,那我们请XX转得快一点试试看。(该幼儿再次尝试。)
师:转得快一点,小鸟果真飞进笼子里了。让我们给XX鼓鼓掌。
师(小结):原来快速转动就可以让分别在扇子两面的图案看起来好像在—起了。真有趣!
4、比较图案位置,再次感受视觉暂留现象。
(教师把三只小鸟贴在扇子的一面。位置对应于另一面的鸟笼图案的上方、中间、下方,然后转动扇子。)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鸟在什么地方?现在我转动扇子,你们看看小鸟是不是都飞进鸟笼里了?
幼:一只飞进笼子里了,有两只没有飞进笼子里。
师:哪两只没有飞进笼子里呢?它们分别在笼子的哪里?我现在再试一次,你们仔细看看。
师:你看见小鸟在哪里?
师:哦,一只飞进了笼子里,一只在笼子的上面,一只在笼子的下面。
师(小结):小鸟在不同的位置,当扇子转起来时,它们各自在鸟笼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在笼子里面,有的在笼子上面,也有的在笼子下面,但它们都和笼子在同一面上。真神奇!
二、尝试装饰不同画面的扇子,探索不同扇面的图案组合在扇干转动时形成的有趣变化
1、明确任务。
师(出示蜜蜂、花、蝴蝶,大树、小草、刺猾等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师:如果让你来做小小魔术师,设计、装饰一把神奇的扇子,你想怎么做?如果规定选两张图片,你会选哪两张?你想在扇子转起来时看到怎样有趣的画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我想选女孩和蝴蝶结。扇子转起来时,女孩可能会戴上蝴蝶结。
师:这个想法真好,待会儿可以试一试。
幼:我想让小鱼游到帽子里。
师:这个想法很有趣。
幼:我想选刺猬和蜜蜂。
师:那你想一想扇子转起来时,有可能会看到怎样有趣的研。
幼:我想选男孩和眼镜。
师:哦,本来男孩没有眼镜,结果扇子一转,男孩就戴上眼镜了。真神奇!
师:特会儿去试试。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阽出这样的效果呢?
师:每组桌上都有图片,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两张,装饰一把神奇的扇子。然后转一转,看一看会不会出现你想要的画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扇子转动后产生的神奇效果。
3、分享操作过程和发现,提升经验。
(幼儿将贴好图案的扇子展示在架子上。)
师:你用了什么图案?扇子转起来时看到了什么?
幼:我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转起来时,我看到蝴蝶飞到花的中间了。(该幼儿演示。)
师:你刚才也是这么想的吗?实现自己的想法了。真棒!
幼:我也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转起来时,蝴蝶飞到花的上面了。
师:哦,他们两个人都是用了小花和蝴蝶,为什么扇子转起来时,看到的图案不一样呢?请你们仔细看看,他们两个人贴的小花和蝴蝶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展示两把扇子正面背面的图案。)
幼:一个蝴蝶在上面,一个蝴蝶在下面一点。
师:两张一样的图由于贴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转起来时看到的画面也会不同,但它们都在—个画面上了,是吗?
幼:我选了桌子和蝴蝶结,扇子转起来时,蝴蝶结跟桌子在一个画面上,这样桌子就更漂亮了。
妨:我用了刺猬和蜜蜂,它们是好朋友。扇子转起来时,蜜蜂在刺猬上面飞。
幼:我想让项链戴到女孩脖子上。可是扇子转起来时,项链到头上去了。
师:哦,这可怎么办呀?谁有好办法?
幼:可以把项链移下来一点。
师:哦,请做的人用小朋友想的办法再试试看。(幼儿恪正并再次转动。)成功了没有?(成功了。)
师:还有谁也遇到困难,想做而没有做成功的?
妨:我想让蜜蜂和蜜蜂在一起飞,结果两只蜜蜂叠在一起了。
师:这也是—个问题。谁有好办法?
幼:把一只蜜蜂往上或庄下移—点。
师(小结):你们做的扇子转起来时,两个图案好像都在一个面上了。真棒!如果有的扇子转起来出现的画面跟你们原来设想的不一样,可以改一改。
师:有哪些小朋友做的扇子转起来时画面和自己想的不样?现在,请你们再去想办法调整一下。仔细想一想:图案的位置怎么调整,是向上、向下移动,还是向左、向右移动?
4、幼儿调整自己扇子上图案的位置,再次探索不同扇面的图案组合在扇子转动时形成的有趣变化。
师(小结):不同的图案组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画面;同样的图案,放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转动时看到的画面也不同。
三、延伸活动:组合更多图案,进一步探索视觉暂留现象的神奇和有趣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图案,待会儿我把它们放到科学区,请你们有空再去做神奇的扇子,可以贴3个4个甚至更多图案,然后转一转,看看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