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总结报告 > 调查报告 > 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门3篇】正文

《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门3篇】》

时间:

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3篇)

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1

今年暑假,本人有幸作为XX学院三下乡代表队的成员之一,来到清远市XX县福堂镇进行实践调查。7月23日,我们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福堂镇。这块土地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挺穷的,矮矮的房子,窄窄的马路,一点也没有城市的那种繁忙的气息,这是一个娴静的农村。 我们在这镇上呆了9天,短短的9天,说实话,我们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xx年共有2948人,团员共有408人,3个团总支部. 2个团支部,团的工作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中心。地理位置方面,西面为广西贵州市,东面为连南(大约9公里),北面为永丰市,主干道是S263。而在镇面上,以个体商贩、供销社为主。 在9天的实践调查中,我总结了5大问题,分别是:

1、计划生育问题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9月份,新的计划生育法开始正式实施,可见国家对计划生育的重视程度。而且,在农村,说真的,计划生育是发展经济之后的第二大的事情了,是农村的主要工作之一。福堂镇有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情况存在,孩子多了,农民负担自然就重,恶性循环,想让他富都难。应严抓超生,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普法宣传问题

25号,我们进行了一个上午的法律咨询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普遍一个问题,就是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太少了。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来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从和农民的私下谈话中我们也发现,司法部门在某些时候、某些事情上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而是以权代法,以人治代替法制,没有很好地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利益.

3、科学致富问题

致富需要科学的方法,想蛮牛一样死干是不能真正地致富的。在我们的入户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都有心想致富,让日子好过些,但是愁于没有人指引方向,缺乏资金等。农民想致富,这是好事,而他们需要指引的人,这便是政府要做的事情了。福堂镇的主产作物和经济作物较单一,而且分散经营,能不能找到其他途径致富。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进行现代化经营;引进龙头企业,定单产业,做到规模效应;以点带面,辐射全镇。加强镇上的软件和硬件的环境的建设,搞好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不单要生产原产品,同时要进行加工,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旅游资源(天鹅湖风景区)为龙头,带动其他林业等发展。另外,政府还要打通销路,有农民反映,他们曾尝试种新的产品,但销售不出去,以致价钱低下,亏本经营,政府应拓展销售渠道,做到产、工、销一条龙。

4、科教兴国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据调查反应,福堂镇普遍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不过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在学费单上,仍有 教育附加费 这一项。由于经济的问题,孩子上学比较困难。而且上大学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考上了大学也不敢去拿通知书,不敢去上。农民不知道有助学金、贷款等,我认为在这方面,政府应做一些奖励措施,鼓励考上大学的学生去完成他们的学业。

5、交通不便问题

XX村,该村由于资金等等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没有一条通出去马路的马路,拖拉机、汽车等进不了村,唯有的马路都是泥泞路,连小孩上学骑车都困难,设想,农田所需的肥料,建设所需的材料都要靠人手搬进去,怎么发展起来呢?现在,XX村的马路已经在建设中了,这对经济发展是件好事。所谓路通财通路路通嘛!

以上便是我在下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问题。总的来说,福堂镇要发展,必须要与外界沟通,要赚钱,必须赚外面的钱,建设好硬件、软件,以良好的状态吸引外资。政府应站在一个高度上看问题,分清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提高农民素质,另外,发展是需要时间的,政府、农民都不应该急噪,应该脚踏实地,把成绩干出来。

对于我自己来说,通过这次三下乡,我无论在认识上、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首先,认识了许多的朋友,大家在艰苦的条件共处了九天,患难见真情,大家都相互帮助,真情流露,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掉。在福堂镇上,我在最前线收集到了第一手的资料,真的,农民的问题挺难搞的,一个基层干部不容易做啊!很多问题都有两面性,做事情要辨证。农民有他的特殊性,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

经过这次以后,我觉得自己成熟了,真正感觉到我们肩上的任务很重。这次下乡的口号是与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要做到紧密结合真的不容易,以专长服务社会,用热情谱写青春,把下乡进行到底!

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2

算是与三下乡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又一次参加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往的一年,三下乡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灾区人民的淳朴善良,是浮华云烟永远也割舍不去的。青葱的记忆,犹如落花流水一般,书写着隽永,续写着恒久的三下乡情结,而今,我又迈向了另一段旅程,跨步走出,我信心满满,回首凝望,我无怨无悔。三下乡留给了我记忆,也让我找到了心的皈依。——写在前面的话

泛舟江河,由江河而望,两岸风光,有壮阔胸襟之美意;游历山川,由山川而望,溪流景致,有清澈心智之意蕴。古人遍游天下为的即是品行修养的提升,而结合自身两次三下乡之行的.体会,我可以毫不愧疚地说,三下乡之行于我正是心的泛舟游历,我在用心体会一切。

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巴中市,不仅仅镌刻着浓重的古代文明气息,也孕育了巴中人朴实无华的民风。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与巴中市人民的的努力下,巴中有了巨大的发展,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即是巴中市柳林镇玉金村。

今年暑假,学院“三下乡”以“永担青春使命,投身‘两个加快’”为主题,以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需求为服务点,深入到巴中市玉金村,了解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大力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营造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四川的浓厚氛围。而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为自己的人生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临行前,我与其他实践队员一起,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能力所至,尽力尽心所至,通力合作,我可以感受的到每一位实践队员跃动的心跳。XX年7月xx年来获得的骄人成绩——xx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xx年当选巴中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xx年年,被省司法厅、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优秀调解员”,XX年巴中市优秀村支部书记,XX年四川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而在今年的九月份,李书记还将赶赴北京接受全国十大杰出党支部书记的荣誉称号。面对我的提问,李书记对我侃侃而谈,他对玉金村的情况了如指掌,针对玉金村的情况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模式,李书记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对于周边其他村的发展,李书记也有自己的看法。

“群众的心中有杆秤,评议好的,评议不好的,八九不离十”,“邻里和谐相处,有孝心,讲文明,这样的玉金村才是群众希望的”等话语,李书记常挂在嘴边。在日后实践中与李书记的相处也令我收获颇丰,我第一次亲身接近了一心为民、任劳任怨的农村基层干部。我忽然想起彪炳千秋的那些古代明君,相较之下,而今我们从事任何事情,纵使没有那般轰轰烈烈,却也少不了获得群众肯定的榜样、尽心尽责的人民公仆。

深入走访,玉金村像我的故乡

走访是分两个小组进行的,7月22日,我们在玉金村郑泽光彩小学集合,早早地便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进入玉金村开展深入走访。我与其他三名队员跟随着玉金村村主任以及妇联主任一起走访了玉金村南部的农户。烈日炎炎,路途遥远,没有一位队员叫苦喊累,山路崎岖,零落的房屋遍布缠绵的山,蜿蜒的山间小道此刻犹如细丝带一般牵引着我们的心。

走访中,我发现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玉金村的孤寡老人较多且缺乏照顾,二是玉金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数目多且几乎占据了大部分在住村民人口,三是玉金村教育资源匮乏。针对以上问题,我组在走访中也展开了详细的调查,我个人主要的调查项目为玉金村有关教育资源整合问题。因了村民们的热情好客,我们的调查与走访非常顺利。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走访的路上,村主任偶然提起了一位玉金村的“资深村民”——年过八旬的李大爷,曾经参与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位历尽艰险,从九死一生的环境中顽强活下来的,近来则身体每况愈下。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当即和几位队员一起商议,前往附近的商店买了一些礼品前往李大爷家看望慰问。终于见到李大爷,李大爷脸上凹陷的轮廓好似年轮,镌刻着他一生不凡的每一步,是他当年保家卫国、为国献身的印记。

行走玉金村,玉金村就好像我的故乡。我无时不刻不记得,故乡是多山的,故乡是多情的,而玉金村,当我为隐居山涧的它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我从静默中隐约寻觅到得激情,就好似我的故乡,讲诉着属于宁静村落的故事

爱心支教,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玉金村,是我又一个值得记忆的点,当我回忆时,仍有切肤的体验与怀念。我渴望,渴望轻轻循着孩子们求索知识的目光漫朔,寻觅年少时光的安然与惬意,和玉金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有一种交流叫做心灵的沟通。

爱心支教,是我们此行三下乡活动的主要活动,7月24日开始,为期三天的爱心支教活动开展,我同所有实践队员一样,都尽心投入到了此次爱心支教活动中。我们走入孩子们中间,了解孩子们的想法,掌握孩子们所匮乏的信息以及需要实践队员补缺补漏的知识;我们和孩子们交流沟通,和孩子们畅想未来,让怀着考上大学、走出农村、用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美好憧憬的孩子们知道,梦想和生命的激情都沉淀在自己执着的信念之下。再多的言语不及表达我们对这边土地上生活着的孩子们无限期许与想象,此刻,实践队员们已拉起那一双双小手,游戏,也许这片刻的欢愉才是我们所能给予他们的最深刻的记忆与希望。谁能没有梦想呢,想想我们也曾稚嫩过,如今看着还在成长着的孩子,我们的心思复杂中带着点欣慰,将来王金村的建设与发展,不需要很久,就会在与我们牵手游戏过的这一代中轰轰烈烈的展开吧。

肃穆的六十年,图片中记录美好国度

20xx年xx月xx日,这个平静而不平庸的三下乡的之旅中,我突然感到心中涌上一阵莫名的遗憾。在我无数成长的岁月里,我曾细心记录过家乡种种的变化,因生活在的土地上一点一滴的变化而窃喜不已,却从未真切思考过到我所生活的这个国度日新月异的面貌,而今天我们即将在王金村郑泽光彩小学举行建国六十周年图片站活动,我将怎样向乡亲们和孩子们讲述开国六十周年这段伟大复新的历史之路

活动开始不久,我们三下乡的实践队员们便开始向前来参观的村民和同学们热心做起了图片介绍。活动很成功,我也突然发现,当我认真的向村民们讲起我们伟大祖国的建国历史时,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所有顾虑烟消云散。原来,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上,骨子里,我们早已被注入中华民族骄傲自强的血液,所以,当我们叙述伟大祖国60年来的心衰荣辱时,所有中国人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实践队员们将活动做得很生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不难感到彼此间的默契,还有那些可爱的小朋友,看到他们在纸上的留言,“我想去北京看”,“我爱祖国!” “志愿者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分享着这种感动。

一支笔的碰撞,两颗心的智慧

逐渐深入三下乡的这片土地,愈发觉得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行走于坊间,看到了许多因为父母远赴他乡打工,而被留守在故土的孩子,他们眼中的寂寞或许是我们无法感到的,但是,此刻我们的队员们或许可以做些什么。

正值假期,听到有些孩子们反应作业有些困难,经过实践队内商量,决定派出队里成绩最好的队员去帮助孩子们。曾经,我们那么轻易地学习过的知识,在这里,孩子们因为资源缺乏,学习之路也充满困难。面对着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我们的队员很耐心细致的给他们做辅导,讲习题,曾经我们觉得十分漫长的课堂时间此时却如此珍贵。孩子们真的很认真的再听,认真的近乎有些执拗,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机会不多,一个假期可能只有一次,而且就在今天。体会到那颗热切的心,我们的实践队员或许初为人师,然而半点不敢怠慢,今天当我们以知识育人时,才发现当年在讲台上老师的苦心。与孩子们一起看书的时间是我们时间队员最为享受的时刻,因为我们发现自己就算是一贫如洗,也可以用知识浇灌这片土地上,孩子们求知的心。

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3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众所周知,然而具体薄弱在哪里,好象鲜有提起。我于XX年7月参加西华师范大学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营山新农村建设服务小队的支教活动,来到了营山县茶盘乡完小支教。茶盘中心小学位于营山县城南8公里处,滨邻山青水秀的望龙湖森林公园和宽阔的营星公路.学校占地15000余平方来。现有小学班9个。初中班8个,学前班1个,在校学生达1300余人.是一所典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的孩子大多数天真可爱,朴实却活跃,但他们的见识实在是太狭窄了,初中的孩子的知识面不及城市里小学生的知识面。他们中只有10%的孩子可以在期末考试中所有科目及格。并且孩子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害怕交流与表现。面对严峻的教育问题,除了教学,我们也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家庭及经济情况做了各种问卷调查,走访了留守孩子的家,收集各种资料,并尝试将其组合分析,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或许具有其他学校所没有的特点,虽然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或许并未能看到更多隐藏于简单表面之下的事实,但我相信,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更多的人对农村教育更为细致的考察一定能切实提高我们农村的教育水平,并解决好令人担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父母只有过年才回家的87%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69%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营山县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仍较多,资金和煤、电、油、运偏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居民增收困难。茶盘乡就更加偏僻,大多数乡民都外出打工,茶盘完小的孩子们的父母多数都是一起出去,地方多是深圳等大城市,而这些孩子暑假或者放任自流,或者就是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做暑期工。

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