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调查报告【通用14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如下是可爱的小编醉清风帮家人们找到的14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1
一、引言: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是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所以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就所在院校(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对象为大二学生。利用自制问卷预调查5份,结果发现在问卷的问题设计、语言文字以及格式排版等存在些问题。特别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起初有像“你觉得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怎么样”的主观问题,导致很多问卷在该问题上都是空白或寥寥几句话,关键是这种问题对本次的调查无益,所以我对问卷进行一番调整,并自己填写问卷,以被调查者的角度审视设计的问卷。随后对40名电信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份,其中男生21份,女生14份。
二、调查数据分析:
总体概况
经过数据分析显示,虽然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在一些方面存在缺陷,但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也就说明了对基本的道德行为和范畴,大家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更应认识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践行之,而要想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则要求我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次调查主要涉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和遵纪守法和对社会公德整体认识的问题。下面将就这几方面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展现和分析。
助人为乐
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时候收集整理,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在别人得到帮助的同时自已也能从中得到快乐,这是人的一种高尚行为。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31.43%的人觉得很有意义并乐于参加,45.71%的人有时间才会去,22.86%的人则不乐于参加。而对于爱心募捐活动,经常参加的有34.29%,偶尔参加的为60%。而对于参加的动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得到的结果我觉得大学生虽然知晓这种活动的必要性,但未能践行,说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对于乞讨的态度,80%的人会是视对象而定,只有17.14%的人会伸出援助之手。视对象而定的人觉得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应乞讨,所以不帮,再者则是因为现在社会上骗子比较多;而帮的情况下主要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可以理解,社会的阴暗面多少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取向。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能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即使对方四肢健全,可以存在欺骗嫌疑,只要你帮助的人里面有真正需要帮助的,哪怕只有那么几个,我觉得这是值得的,也许就是你那不起眼的一两元钱,说不定就能帮助他们度过苦难。所以,这进一步说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确实有待提高。
文明礼貌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貌,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也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当在公交车上遇到弱势全体时,80%的人会主动让座,其余20%的人则有时会让,大家普遍尊老爱幼相当必要,需要给予弱势群体以同情和帮助。说明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持肯定态度。
对公共场合吸烟的行为74.29%的人很反感,17.14%的人较反感;而当公共场合有人插队时,82.86%的会在内心抱怨,8.57%的人会马上制止。
以上数据都说明了在文明礼貌层面,大学生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遵纪守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责任。
调查结果显示,20%的人坚决不会闯红灯,45.71%的人在赶时间的时候会,而31.43%的人在没有车经过的时候会;当捡到物品时,91.43%的人会主动交公;但当看到校园内的消防栓损坏时,会告知相关人员和若无其事的人则几乎对半。以上数据都揭露出了当代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有待加强。这是由于当今的特定社会现象使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而当问及对社会公德是什么概念时,68.57%的人认为是心理上对社会的热爱从而希望它变得更好,并尽全力支持;而14.29%的人会偶尔用行动支持。这表明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理解是很准确的,没有太大的偏差。
三、大学生社会公德情况总结:
通过如上数据的初步分析,可将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总结如下:
遵守社会公德对于从小受正规教育的当今大学生而言,应该是道德的底限。虽然多数大学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实到每一项,有很多同学达不到公德的要求。换句话说,社会主义道德观虽然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一统天下,其它的道德观、价值观已经对其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列如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参差不齐从小就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如今社会处于转型期,非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在社会上大量存在,也会使大学生的公德观发生一定的改变。
大学生在践行社会公德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知”“行”脱节问题。当公共场所出现插队情况时,82.86%的学生选择了沉默,而只有8.57%的人会马上制止的数据让人难免有点心寒。所以道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都只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能去“行”。而作为将“知行”作为校训的交大学子更应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四、应对措施:
作为个人,在平时要从我做起,严于律己,增强修养,树立社会公德意识,不断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孩子做好榜样;家庭成员间可互相监督劝导,争做模范家庭。
学校则应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时常进行道德素质演讲;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改善校园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道德观念。
国家社会要做好监督、引导工作,加大对损害公共利益行为的惩罚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精选 篇2
调查目的: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地点:xxxx
调查时间:20xx年1月14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发放50张问卷
调查内容: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的调查进而了解他们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反映社会现象并提出建议改善措施来提高所欠缺的地方。调查结果: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30%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2%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28%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20%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调查问题中,调查数据中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2%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2%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62%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30%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2%,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90%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4%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30%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6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0%的人干脆不理它。再比如当发现有流浪动物时有66%的人会把它领走或自己养或送走,剩下的人会不去管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5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还有在其他方面如:在旅游时是否会乱刻乱画,有76%的人不会,其余的16%的人偶尔会。这表明在外出旅游时大部分学生都能严于律己不乱刻乱画。还有在有关是否随地吐痰的问题上有56%的人偶尔会,16%的人经常会。这表明在随地吐痰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自觉性比较差,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
提高社会公德的意义:
首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公德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其发展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着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同时社会公德的好坏,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发展的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不良的社会公德则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一点已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证明。
其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借助于多种形式,如:法律制度的约束、舆论监督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可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可能具体到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因此,那些带有道德意义的要求,如遵守秩序,处理邻里关系等,只有靠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修养,才 能得以维持,如果法律制度所不及,而公民又缺乏相应的修养,则容易引起社会的混乱无序。
再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提倡敬老爱幼,先人后己,自重自立,宽以待人,谦诚相让等,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具备这些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舍此则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人人自危。
如何提高社会公德的建议:
自身方面:一、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做为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三、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为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六、多参加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学校方面: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致使一些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不仅不能给社会作出有效的贡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的甚至在校就表现出非常不文明的行为。虽然这一部分公德意识淡薄的学生的存在,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是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阵地,学校应充分认识其形成年轻一代良好社会公德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努力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使他们能以高尚的形象影响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学生,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完善德育机制,切实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一代人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积极促进作用。
社会方面:强化舆论导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遵守,有自觉主动的,甚至堪称楷模,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对此社会各界应给于充分的肯定,典型的人物,还应给于表彰、奖励,甚至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提供方便,以弘扬社会正气,强化良好的公德意识。而违背社会公德要求,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则应利用新闻媒介或其它方式公开暴光,甚至相应地与物质利益挂钩。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提出让公众讨论,使当事人明辨是非,让公众受到启发、教育,引以为戒,防患与未然,如此扬善惩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人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局面。
完善公共设施:当我们的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否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直接关系到公德的遵守效果。本人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比如到一个很脏、很乱的地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就可能无所顾忌,而到一个非常干净的环境,如扫拖干净的居室、一尘不染的大厅,不将卫生的行为就会大受抑制。所以,我们在要求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调查问卷
(1)你是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的?
A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28)B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15)C不了解(7)
(2)你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经常参加(26)B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14)C不参加(10)
(3)对待无常献血的看法?
A积极参与(26)B想去但没时间(18)C医院在挣钱,不去献(6)
(4)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
A积极让座(31)B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15)C不让座(4)
(5)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
A找到垃圾箱后再丢(45)B随手丢掉(2)C找个角落再丢(3)
(6)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
A会马上弄干净(15)B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30)C干脆不理它(5)
(7)当看到别人随意丢弃垃圾时你会?
A上去制止(24)B你会把垃圾捡起来(12)C不管(14)
(8)当看到有流浪动物时你会?
A把它领到家中自己养(15)B把它送到收养它们的地方去(18)C不管(17)
(9)你对待考试舞弊的态度
A强烈反对(18)B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26)C视情况而定(6)
(10)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
A立即制止(17)B进行举报(15)C事不关己(18)
(11)你会在旅游时乱刻乱画吗?
A从来不会(38)B在不易发现的地方会(8)C经常会(4)
(12)你是否随地吐痰
A不会(14)B偶尔(28)C经常会(8)
(13)在路上见到老师是否会主动问好
A会(43)B不会(7)
注:选项后面括号里的数字是选择此项的人数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3
调查对象:xxx部分在校大学生
组员及分工:xx
组长:xx
个别访谈:xx
文献收集:xx
个人体会:xx
幻灯片制作:xx
报告整理:xx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xx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二、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 %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三、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四、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
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 %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xx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
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我们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4
调查人:地铺三小502班章诺溪
调查指导:家长
调查对象:社区,行人,校园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目的:
在我们身边,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生活垃圾从车窗、住房、店铺、摊点向外乱抛;乱占道、乱搭建、乱开垦、乱挖、乱扔、乱焚烧。“四抛六乱”,一团乱麻。这些,在明亮整洁的城市里看上去格外扎眼。针对这一现状,对在社区,村,街道,学校周边等地方开展“四抛,六乱”现状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生活周边的文明情况,找出不文明的现象,针对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进行改进。争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丽学生”!
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帮助我了解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让人们意识到文明就在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调查找出增强社会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上“不文明行为”现象
1、生活垃圾从车窗、住房、店铺、摊点向外乱抛;这些行为对人们来说是最方便的习惯,往往自以为这是小事,无伤大雅。但这种行为实质上是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忽视他人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可见,树立人们环保意识的工作我任重而道远。
2,地铺中心菜场为人口密集体、横街窄巷多、马路规模不大,且马路两旁店铺密布的街道。每天人流量在3万左右,节假日高达10万人左右,商业氛围非常浓厚,巨大的商业利益,吸引了大量无证商贩聚集。据了解,聚集在该菜场的流动商贩多数为外来人口,文化水平低,多数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没有保障。在城管监测他们的时候实施“反监测”,出现了“城管进,走鬼退;城管走,走鬼进”的现象。而且随着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城管执法者与违法者的矛盾冲突在不断升级,矛盾冲突由个体违法发展成为了有组织、有预谋地团伙违法;,城管执法环境管理难度非常大。
由此可见,“四抛,六乱”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小区开发配套设施不到位、物业管理不到位带来的脏、乱、差及违章搭建;道路建管脱节,无人管理,保洁跟不上;拆迁管理不到位,拆迁现场变成新的卫生死角等等。这意味着它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整个街道、整个城市健康成长的命脉。“四抛,六乱”管理的成效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要想真正的。杜绝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人文素质还是有待提高。
二,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现象
在我们的校园里也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乱扔废纸杂物,污损墙壁,随地吐痰,骂人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给我们整个校园蒙上一层阴影。
我们在学校应做个好学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果壳纸屑,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不乱花钱,不污损校园墙壁,不说粗话脏话。
在社会应做个好公民:要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吹牛奉承、出尔反尔,撒谎骗人;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情努力做到;要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不随地乱扔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在公共设施上乱刻乱画,遵守交通规则,要尊重他人,谦恭礼让;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三、创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
通过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只是没人提出疑异,才觉得自然随意。殊不知正是这些潜在行为侵蚀了我们的文明意识,造成了我们的惰性心理。如何才能改掉恶习,树文明之风,让文明礼仪伴我行呢?
要不失时机地开展社会文明宣传。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诚、智、礼、信”为标准,时刻注意言谈举止,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从内心深处挖掘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以“文明”二字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主动地抵制不文明语言的侵蚀。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懂得了很多,我希望我们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不文明现象能够慢慢杜绝,最终销声匿迹,到那时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我们家园更加美丽。让我们共同努力。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5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基础文明行为失范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不能爱护公共财产,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一、调查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应成为传播校园公德意识和实践校园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校园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校园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美丽和谐的校园。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调查的对象为下沙高教园区的四所院校的学生,四所学院分别为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共发放问卷80份,平均每所学校20份,收回79份,回收率为98.75%。调查对象中,男生有36人,占46%,女生43人,占54%;大一有19人,大二有11人,大三有23人,大四有13人,研一有10人,研二有3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和年级分布都较为均衡。
2、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校园内学生密集的地方发放调查问卷。
3、调查处理: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三、调查的具体内容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的设计选取了校园内较为常见的违背校园公德现象的行为,共有11个选择题,其中9道单选2道多选,以及1道主观题。具体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如下。
1、问题:你经常闯红灯吗?你对闯红灯的反感级别是?选项:A只要过往车辆不是很多就理所当然地闯红灯;B会随大流,大家都闯红灯的时候我也闯;C很少闯红灯,不管自己还是和同学一起。
下沙的校园几乎都分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接两个区的的马路上都有红灯,闯红灯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不小心就会造成交通事故,危机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调查结果显示,在四所学校的总体情况中,44个人选择了很少闯红灯,占55%;25个人选择了随大流,占32%;10个人选择了理所当然地闯红灯,占10%。对闯红灯的反感程度中,6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反感;20%的任选择了不反感;有19%的人选择了非常反感。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大多数对于闯红灯行为是反感的,很少闯,但也有部分觉得无所谓、经常闯,说明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在大学生中仍不够强。
再对不同学校进行比较,从上图表可以看到,杭师选择很少闯红灯的,理所当然地闯红灯的也只有1个,而其他学校很少闯红灯的数量一致,但是工商理所当然闯红灯的是最多的,占比达25%,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杭师的表现最好,工商的表现较差。
2、问题:你如何看待考试作弊?反感级别是?选项:A予以支持;B坚决反对;C中立
调查结果显示,在四所学校的总体情况中,有44人选择了保持中立态度,占55%;有33人选择了坚决反对,占42%,有2人选择了予以支持,占3%。而在对该问题的反感级别上,43%的人选择了不反感,34%的人选择了有点反感,23%的人选择了不反感。从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作弊行为是抱着中立、无所谓的态度的。说明作弊现象在学生群中比较常见,学生已经对此不文明现象淡然视之。
在不同学校的对比中,选择坚决反对的,工商最多,杭师最少;选择中立的,工商最少,其他三所学校最多;选择支持的,杭师和计量分别有一个。此数据表明工商的作弊现象比较少,表现较良好,其他三所学校差不多。
3、你爱惜校园的公共财产吗?在使用学校的。免费资源如卫生纸的时候会有浪费行为吗?反感级别是?A反正是公家的,想用多少用多少,无所谓;B偶尔会浪费,但有时会注意;C很注意爱惜公共财物,不管是不是自己的。
结果显示,选择偶尔会浪费的有45人,占57%;选择很爱惜公共财物的,有33人,占42%;选择想用多少用多的,有1人,占1%。而对浪费公共资源的反感级别上,有50%的人选择有点反感,有34%的人选择非常反感,有16%的人选择无所谓。以上说明大部分人都意识到应该爱惜公共财产与珍惜公共资源,但仍有部分人对此抱无谓态度,校园中仍存在该不良现象。
在不同学校的对比中,选择很注意爱护公共财物的,财经和杭师最多,计量最少;选择偶尔浪费的,计量是最多,杭师最少。但选择理所当然地浪费的,杭师有一个,而其他学校没有。这说明了计量的浪费现象是相对严重的,而其他三所学校的情况相差不大。
4、你会在图书馆的书上写或画吗?对该行为的反感级别是?选项:A经常;B偶尔;C从不。
结果显示,有50个、占63%的人选择从不在图书馆的书上写或画,有23个、占23%的任选择偶尔,有6个、占8%的任选择经常。从反感程度看,有55%的人选择非常反感,有31%的人选择有点反感,有14%的人选择不反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不存在该不文明行为,但仍有小部分人在图书馆的书上写或画,该行为也是破坏公共财产的表现。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看,工商选择从不在图书馆的书上写和画的最多,财经和杭师最少;只有财经没有人选经常,而其他三所学校都有2个人选经常。说明工商在这点上表现是比较好的,而财经表现最差。
5、你厌恶其他人说脏话吗?反感级别是?选项:A厌恶;B无所谓;C自己也说。
结果显示,选择厌恶的有44个人,占55%;选择无所谓的有27个人,占34%;选择自己也说的有9人,占11%。在反感级别上,认为有点反感的最多,占51%,非常反感的也占到26%,而无所谓的占到23%。数据表明说脏话的现象比较少,大家对该不良现象比较反感。但这跟我们平时的真实状况有出入,现实中说脏话的同学不在少数,原因或许是学生认为有些用词很多人都说,已经不属于“脏话”的范围。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看,财经和杭师对说脏话反感的最多,计量最少,而选自己也说的四所学校情况相差不大,都只有2到3个。说明该行为上,杭师表现略好一点,计量表现略差一点。
6、上课、自习室或听讲座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码?对不调静音的反感级别是?选项:A经常;B偶尔;C从不会。
结果显示,有65个人、82%的比例会经常把收集调成振动或静音;有11个人,14%的比例偶尔调成振动或静音;有3个人,4%的比例选择从不会。在反感级别上,41%的人对此有点反感,40%的人对此非常反感,19%的人对此无所谓。上课或开户手机铃声响,不但会打断老师讲课或会议的节奏,也影响同学们听课或开会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这种不良现象是反感的。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来看,工商、财经、杭师三所学校情况差不多,而计量学院的经常调静音的最少、从不调静音的最多,在该行为上表现最差。
7、你在图书馆里或教室用书占位置吗?反感级别是?选项:A经常;B偶尔;C从不会。
图书馆或教室的座位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供全校师生使用。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还占着座位不给别人使用,那就是违背校园公德的表现了,尤其是一些为了独占一张大桌子而占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人、63%的比例是偶尔占座,而有21个人、27%的比例选择经常占座,仅有8个人、10%的比例选择从不会占座。在反感级别上,43%的人选择有点反感,38%的人觉得非常反感,19%的人认为无所谓。说明即使大部分同学反感占座,但占座现象仍普遍存在。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来看,工商经常占座的人比较多,计量的比较少;从不占座的计量最少,其余三所学校人数相当。说明在这点上,计量的表现较好,工商的表现较差。
8、当其他同学在自习时,你会在图书馆、教室里接电话吗?反感级别是?选项:A会;B不会;C看情况。
图书馆、教室是上自习、上课的地方,在里面接电话,会严重影响到他人学习,属于违背校园公德的现象。从调查结果来看,50个人、占63%的比例选择不会在图书馆、教室里接电话;20个人、占26%的比例选择会看情况;9个人、占11%的比例选择会。而在反感程度上,47%的人有点反感,40%的人非常反感,说明绝大部分人对此还是反感的。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来看,选择不会的,财经最少,其他学校相差不大;选择会的,四所学校也差不多,选择看情况的,财经最多。从这里看,四所学校出现这种现象的情况是没多大的差异的。
9、你习惯上课或者开会迟到吗?反感级别是?选项:A经常迟到;B有特殊原因时会迟到;C几乎不迟到。
迟到是无时间观念的表现,上课迟到会扰乱课堂的秩序,也是对老师的不尊敬。开会迟到也许会造成会议推迟,耽误大家时间。从调查数据来看,38个人、占48%的比例选择几乎不迟到,和选择有特殊原因时会迟到的人数是一样的,有3个人选择经常迟到。对此的反感级别,有点反感的占63%,无所谓的占23%,非常反感的占14%。说明经常迟到的还是很少的,很多人也知道迟到是不好的,因此对此行为有点反感。但因为在校园内迟到没有惩罚,不像在公司时迟到会扣工资,没有外在约束,因此迟到现象也不在少数。
在对不同学校的比较中,可以看到选择几乎不迟到的,计量最少,工商、财经最多;选择经常迟到的,工商、财经、计量都有一个,杭师没有;选择有特殊原因会迟到的,计量最多,杭师次之。这表明在此现象中,计量表现得较差,工商和财经的结果一致。
10、【多选】你认为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选项:A学生个人素质差,自我约束弱,明知故犯;B学校管理制度问题,缺乏约束;C缺乏正确有力的导向。
校园中违背公德的现象屡见不鲜,那学生们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呢?调查结果显示,45%的比例选择了是因为学生个人素质差,自我约束弱;36%的比例选择了缺乏正确有力的导向是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还有19%的比例选择了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原因。
在对不同学校的调查中,认为是学生个人原因的,计量最少,其他三所学校的数量一样;认为是学校管理制度原因的,财经最多,杭师最少;认为是缺乏正确有力的导向的,财经和计量最多,杭师最少。说明在原因的认识上无法达成一致,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11、【多选】你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对大学生的作用是什么?选项:A有助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B对人生具有指导作用;C没有明显的作用。
此项的调查结果显示,43%的比例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对大学生没有明显的作用;29%的比例觉得还是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加之判断的,而有28%的比例认为对人生具有指导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有不少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对增强学校公德意识是无明显所用的。
在不同学校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认为无明显作用的工商最多,计量最少,从这里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工商的学生的效果最差,对计量的学生效果较好。
12、【主观题】你认为本校最缺乏公德意识的行为是什么?
最后一题设置了一题主观题,以揭示学生眼中最缺乏公德意识的行为,以及对其他存在的违背校园公德的现象进行补充。调查调的结果如下。
(1)有关图书馆和教室的:公共图书随意涂画;图书馆内随意接听电话、大声喧哗、食用有异味的食物(×6);占座(×4);借阅杂志不及时放回;到图书馆发传单;借书长期不看却不还
(2)有关卫生环境的:教室垃圾不带走(×2);乱扔垃圾(×4);随地吐痰(×3);乱扔饭后残余的垃圾;在桌子上乱涂乱画;个人卫生差;完厕不冲水;在教室墙上涂鸦;
(3)有关公共资源的:浪费公共资源;开空调不关窗;浪费卫生纸(×4);(4)其他方面:迟到;插队(×2);闯红灯;说脏话(×2);穿着暴露;盗窃(×2);考试不诚信;缺乏诚实、守信;宿舍抽烟;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不懂尊敬别人;情侣太嚣张;情侣在公众形象差;女生打扮太漂亮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校园各种公德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的校园公德仍需要得到增强。
四、校园公德缺失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校园公德观念的缺失
学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二)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校园公德行为的形成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无原则地原谅,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现实中,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注重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校园公德缺失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但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这使得大学生思想素质低、对自我的约束较差,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对其学习有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其良好公德意识的形成。
五、关于加强大学生校园公德意识的建议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校园公德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生活环境,我们有如下建议:
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校园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培养校园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公德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攻起,带头践行公德规范。
还应该加强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和校园,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正确的道德教育,不要将一些自私利己、时时提防他人的错误思想教给孩子;作为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有关加强公德教育的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并让他们从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
此外,国家仍要大力倡导和谐。和谐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国家的形象。同样,校园公德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窗口。因此,大学生在提高自己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公德意识。
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6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
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查报告 篇7
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 **月**日 **月**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 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 礼 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 不学礼,无以立 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8
调查起因:在学习了《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内容后,同学们非常渴望了社会公德的现状,在史华红老师的积极倡导下,我组进行了校内调查实践活动。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社会公德水平的基本现状,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7~22日
调查地点:xxxxxxxxxxxxxxxxx
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调查人员:敬业队全体成员
调查方法:访谈、口头提问调查
调查过程:在校内随机找同学进行访谈
文明礼貌:
1、在路上碰到老师是否问好?
2、在公交车上是否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
3、在同学有困难是否积极主动帮助?
保护环境:
1、是否会随手丢垃圾?
2、碰到垃圾是否主动捡起?
3、是否践踏草坪随地吐痰?
遵纪守法:
1、是否熟知校纪校规?
2、是否有过打架斗殴行为?
3、是否有过考试作弊行为?
调查结果: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90%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0%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有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
调查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仍有许多方面的不足,针对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意识,时刻谨记社会公德的标准,并按这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的更完美更好的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9
一、调查目的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了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一课后,为了初步了解公民的道德素质变化,我们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公民的道德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到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同学以及部分校外人员。
调查分为两步进行: ①、 制作一份“社会公德调查问卷”,由小组成员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和资料; ②、 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制定成调查报告。
注: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真实性,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总共制作了100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状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会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在当下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越加突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公民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第二题中在没看见垃圾桶的情况下,我们调查的人中65%的人会拿着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了再扔,占25%得人会拿在手里一会,等在实在看不见垃圾桶了就扔。这说明人们在思想中还是有意识,认为乱丢垃圾是不道德的行为。第六题在吐痰这个人人都有的行为上,有62%的人会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见到沟渠或花坛再吐,3%的人会吞回去(虽然吞回去很不卫生,但其本意是他本人从不吐痰)。在这个调查问题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不随地吐痰的意识的,这说明人们这方面的素质还是有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欧,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遵纪守法:在我们的问卷中,11,,12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看,我们的分法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还是一致认为这两个题应属于这这范畴。从11题看来,75%得人对道德底线的接受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认为至少都要正直守法守信、友善。然还是有3%得人觉得无所谓,这部分人还有待加强道德认识。再从12题看,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准则来行事的人的比例明显比例不大,只占了36%,二更多的人,大约占了45%得人要根据情况才判断能不能,甚至还有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是有点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素质应该相对较高,必须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争取按照“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行事。
爱护公物:在我们的问卷中,第5这一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根据我们的问卷内容,我们对第五题进行分析:在游览古迹的时候,有37%的人会亲自去阻止别人在古迹的柱子上刻字有17%
的人选择向相关工作人员反映,有33%的人会内心愤怒却不制止,有11%的人认为这很正常,有2%的人也想去刻。通过结果表明,87%的人会觉得在古迹上刻字是不道德的行为,觉得保护古迹才是道德好的表现,丹仍然有13%的人还没意识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爱护公物与破坏公物的行为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增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文明礼貌:在我们的问卷中,第8、9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首先从第八题看,在进入安静的公共场合中,75%的人会考虑到别人
的感受,会遵守正确的社会公德。有25%的小部分人会不顾他人感受,在这个问题上说明有些人还没有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很多事情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现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配件,它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有些场合,手机铃声会影响别人。而从第九题分析来看,绝大多数认识很自觉地注意到了不影响他人,这部分人占了68%;同时也有17%的人选择C选项,不对其进行处理,这部分人可能是出于担心错过重要的事情。虽然这两个问题并不能反应出很大的问题,但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相信人们都还是很有道德素质的,大家也应将这种没得发扬下去。
四、调查感想
此次关于社会公德的调查使我们来到大学后的第一份以小组形式做的调查。虽然有朱卫嘉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的尽力指导,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欠缺,比如题型不够完备,甚至有些选项重复、不符合常理,选项不够规范等等。即使是这样,但至少我们已经卖出了实践调查的第一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都深深铭刻在心间,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收获。我们会在以后的调查中吸取此次的教训,并争取改进完善!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10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11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
一、调查目的: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选择题形式)。向所取得样本的个体发放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南阳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其中包含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等学院的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学生)。
四、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分析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只有少数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强、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对于“为了个人满足感而违背道德规范”68%的同学表示不赞成,说明了大部分的大学生社会公德心较强。
时事政治
在调查中,问及对国际形势最关心的问题时,有96%的受访者关注国际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问题,只有4%受访者关心其他问题。由此可见,受访者对时政颇为关心,但还有小部分的受访者没对时政有足够的重视,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更何况我们现代人。
有77%的受访者通过新闻媒体了解社会,16%是通过社会实践,还有7%是听别人说或是不关心。大学虽然相对封闭,但在这个信息社会里,我们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到国内外的大事,所以,没时间,没条件绝对不是理由。大学是适应社会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了解时政。
对于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认为是腐败的是34%,诚信危机是22%,道德失范是38%,其他有4%。可见受访者对祖国的现状有比较深入的。分析,能用自身学习的知识剖析社会现状。
受访者中,34%对共产党组织感兴趣,38%钟情于各种兴趣组织,对共青团组织和同乡会感兴趣的各是14%。受访者对各种课外组织非常热衷,同时说明他们有意愿更好地认识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
对于新一届的领导集体,29%受访者充满信心,25%表示有信心,3 9%受访者认为一般,只有9%对其无信心。这表明多大数受访者对新生的中央领导集体都有信心,他们都关心国家大事且有自己的一套观点。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该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保持校园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在公共生活领域中,我们应该牢记“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在有关违反校规的调查中有36%的同学上前阻止,可见他们把遵纪守法时刻放在心上,以遵纪守法成为他们的荣誉。而且有37%的同学认为违反校规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有7%的同学在此方面给予支持的态度,由此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还有20%的人没有表决态度。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遵纪守法是遵从纪律的表现,是聪明睿智的表现。一个由法制观念的人他的守法行为能够促进他的人生发展,并且有利于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让我们自觉自主的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12
一、调查目的:
目前,由于大学生公德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我们缺少这方面的具体数据。所以我们这次的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调查意义: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这次社会调查。
三、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
1、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在近期我们举办的一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问卷”中显示,在“在一些建筑上涂鸦你认为好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63%的同学认为“不好,它破坏了公物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在“若你的朋友要去做违背公德的事情,你的行为是?”有79%的同学选择了“会,并且多次提醒他不要做”。但在“你在公共场所排队有人插队时,你会怎么做?”,却有34%的同学选择了“心存抱怨”。这就表明,在公德意识方面,大学生们普遍表现得比较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行为表现方面还需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这一问题,有86%的同学选择了“主动让座”;3%的同学选择了“别人不让我也不让”;7%的同学选择了“漠不关心”。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这样一种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提高。
3、大学生逐渐认识到爱护公物的重要性。校园的优美环境与完整的公共设施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大学生是否会时时处处维护这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呢?当问及“你如何看待在学校图书上批注勾画这些行为”时,有68% %的大学生选择“强烈谴责”,只有2%的大学生会无所谓,这个问题,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问道“你是否关注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时,只有10%的人会非常关注,而有20%的人偶尔会关注,其余70%的则从来没有关注过。
4、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状况并不是很好,占座现象时有发生,上课接电话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如何看待图书馆或自习室的占座问题”的调查中,竟有41%的同学说出自己偶尔也有这种行为。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为道德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规则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对于“如果上课你有电话打进来你会接吗?”这一问题,有60%的同学选择了“不接,下课再回电话”,这同时表明了很多同学仍会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严格要求自我。
5.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的。提问中也涉及了关于同学们对社会现存道德意识的看法。有31%的同学认为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并且有51%的同学表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在逐渐弱化。当问到“决定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社会环境”、“家庭陶冶”这两个原因位列榜首。同时,有42%的同学指出社会上存在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最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四、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与部分学生的座谈,基本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1、道德观、多元化与复杂化。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遵守起来并不困难,对于常年受正规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应该是道德的底限。虽然多数大学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实到每一项,有很多同学达不到公德要求的。可以想象,完全符合这几个方面的学生的数量会更少一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道德观虽然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已非一统天下了,其它的道德观、价值观已经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道德观的多元化与复杂化与其家庭背景、学校背景与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1)首先是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2)高校教师本身的道德观具有多元化特点。 3)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非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在社会上大量存在。总的来说,大学生道德观的多元化、复杂化不是某一因素造成的,是学校、社会包括家庭环境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道德“知”、“行”脱节,道德标准的双重化。“知”、“行”脱节问题早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而本次调查数据则很好的为这个结论提供支持。换句话,道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仅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已无法去“行”了。道德“知”、“行”脱节原因多由以下引起:1)社会道德环境不佳、学校德育不力、互联网负面信息毒害等。2)个人心理尚未成熟。大学生刚成年,其心理尚未成熟,知识虽然丰富,可是阅历浅、生活经验太少,对事情的认识容易限于表面。
五、我们的建议
(一)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1、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2、做好监督、引导作用。
3、国家尽快完善经济市场体系,严惩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4、加快社会公德法规法章建设。
(二)加强校园教育
1、学校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进行道德素质演讲。
2、进行公德素质大评比同学生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更具有约束力。
3、学校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
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
(三)加强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德讲座并予以借鉴。
2.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劝导,争取做公德模范家庭。
3.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做好榜样。
(四)加强个人学习
1、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牢记宗旨以守德。
4.严格自律以养德。
六、总结
综上所述,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须再接再厉,要争当道德模范。
社会道德调查报告 篇13
调查主题:社会道德意识
调查对象:12水产部分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道德意识
调查时间:不定时,长期调查
社会道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道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道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道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道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道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道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在道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良好。对基本的道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二、具体分析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不过经常参加的人并不多,多数学生都是出于学校规定而不得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道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学校和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调查中,虽然参加过无偿献血的人并不多,但多数人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献血活动,在这些愿意参与无偿献血的人中,有大部分人是因为嫌麻烦、没时间而未能成功献血的,这说明,主观上大家还是有很大的奉献精神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这是医院在赚钱而消极对待无偿献血。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本次调查中,所有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一半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另一半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能做到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大多数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少数的人会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少部分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几乎没人会主动弄干净,而有一部分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绝大多数的人则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拾金不昧
在拾金不昧方面,大学生还是做得不错的。根据调查,多数人在捡到饭卡、钱包、u盘等私人财物时,都会马上交给相关部门,像保卫处、广播台等等。只有少数人会视而不见,而视而不见的这些人中,有的是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而有的则是怕惹麻烦。至于想要“私吞”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数为零。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自己绝不会为了一点东西而昧了自己的良心。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本次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然有超90%的同学认为考试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而之前在网上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80%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而对于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问题,多数学生则采取游击战的方法,平时忌无肆惮的使用,等有人来检查就藏起来。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纪律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总结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我们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道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道德形象大使。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14
一。调查地点:南华大学
二。调查时间:12月8日到12月14日
三。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再网上查一些有关数据。
2.查找书籍、报刊,了解。
3.实地调查访问。
五。调查内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六。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关键词: 社会公德 助人为乐 文明礼貌 环境保护
参考书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遵纪守法
一。问题的提出
? 社会公德是一种人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和道德修养,对周围的人产生着影响。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又好又快的运行轨道,这种“好”字当头的快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实践中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二。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助人为乐 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为善最乐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积极让座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需要做好。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环境,就会间接或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
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大学生处于一个成年与未成年的过渡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和确定,判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误导,所以更要努力学习有关知识来增加自己的能力。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5份。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1%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9%公德意识薄弱。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3%能做到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有6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在保护环境方面,?有15%的同学才会自觉地保护环境,?主动捡起干净教室中的碎纸屑。20%的同学会视而不见,?其余被调查的同学会考虑去捡,?但不一定会付诸行动。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群体上比力强,但仍有不足之处。造就高尚的道德气节,营建互相帮助、互相眷注的和谐氛围,是建设民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子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向。咱们需再接再厉,争当道德模范。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应相应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这主要是通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宥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
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会的精神文明当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因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总是先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建议: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这题作为问卷调查上的题目,有很多同学提出了他们的建议。普遍建议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督,加强社会的舆论力。对于个人,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的修养。多学习,多实践,多参加公益活动。
对于社会,社会中的公众人物、优秀人士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号召能力,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提高社会公德。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另外,我们要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同时,时刻不忘用法律保护自己、 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
总之,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和环境,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履行社会公德规范,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