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国培个人总结汇总三篇》
远程国培个人总结(通用3篇)
远程国培个人总结 篇1
自20xx年确定我校为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到现在已有五年多。在这五年多时间中,为了使远程教育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现将我们的点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备
首先、学校非常重视远教工作,每年对整个工程进行投入和维护,从本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又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速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和教学条件现代化建设。
二、严抓培训,促进使用
1、教师培训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远教应用活动,将远教应用于课堂教学,远程教育开通以来,为每位教师都能够很好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学校把使用远教资源上课纳入学校对老师的量化考核中,学校领导经常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电脑及远程教育知识,主要讲解网络资源共享,如何制作及使用电子表格,如何制作课件等等。通过培训,全校教师已基本掌握并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达到熟练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2、学生使用
学生方面,教师利用学生微机课以及其它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本年级有关科目中素材影片,动画,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成果展示
学校管理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录像课,优质课等大量的资源,建立了文星小学资源库,并及时更新和维护,向教学一线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设备上课,使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网络资源有机整合,既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远程教育资源与远教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我校青年教师利用远教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与课堂教学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储备的丰富
远程教育是一座丰富的教育宝库,不但配备有文本资料,光盘以及系统工具等软件资源,而且网络上可以下载大量的各种学科的有关资料或优秀课堂教学实例。我校远教管理员及时收集本校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教案、课件,与远教下载资料进行整合分类,建立校园资源库,大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四、服务“三农”
学校为了振兴乡镇农村经济,为农民朋友增产创收,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常与附近村领导联系,组织党员、村民观看有关方面的光盘和卫星节目,今年为各村支部刻录__大报告等光盘三张,提高农民的意识,开拓他们的眼界,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五、存在的问题
1、虽然已经提供了很多的远教资源,但是老师们仍然觉得这些资源不够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针对小学教育所开发的资源不适应教学需要,教师们觉得不好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较大,出现了很多新教材、新版本,在按照新的教育观念和授课方式来组织教学时,数字化资源就显得非常不足。
2、远程教育配备的教育教学光碟太少,教师选择的空间不大,使教师对原教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很多问题。希望能对信息化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分配。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馆三家培训机构能否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开展远程教育学习活动交流和教学研究流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用所学知识,提高教师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整合现有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3、远程教育的很多资源都是通过卫星下载传送到学校的,进而服务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活动的。但是下载的很多远程资源在资源浏览器上打不开,给教师的教学活动造成了很多麻烦,慢慢打击了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积极性,使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4、在这几年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远程教育设备也出现了一些磨损,电脑在操作过程中反应缓慢,虽然装有杀毒软件,但是电脑还是经常出现故障,有时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希望能有相关人员的技术支持。
六、树立目标,持续发展
远程教育这一新生事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极具探索价值的课题,是我们长期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对教师全员培训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同时继续丰富和完善学校资源库,使远程教育这项工作持续、稳健地向前发展。让我们的老师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保证每一位老师都能熟练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
今后我们将在师资培训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更加努力,让这些设备在应用中发挥最大的效能,使远程教育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远程国培个人总结 篇2
近一个月来,我有幸参加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自主选学”远程项目培训,让我获益匪浅:
一、接受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浮现,此时更需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种种关系有帮助,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教师永远是一个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技术的更新。教师,应是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起着榜样示范作用,作为一名文科教师,更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熏陶感染学生,所以自己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让读书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自己能在读书中提升文化底蕴。我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做一名活到老就应学到老的“学习型”教师。
三、做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事敬佩的好老师
做一名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事敬佩的好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来说,必须不断的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会用实际行动来争得家长的满意,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播种阳光的人,用关心、信任和激励,把阳光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爱学生,爱事业,做学生的朋友,对朋友付出真诚的爱,相信一定会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人民好教师。
四、认识了一些优秀同行,向同行学习。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网上拜读了同仁们的优秀文章,也学习了他们的优秀课堂设计。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在网上建立起了友谊的纽带。通过此次培训,我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所提高,教学技能得到了改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早就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由于受考试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不能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走向和谐统一。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单纯的语言训练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在缺乏情感体验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慢慢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致使教学得不偿失。通过培训体会到语言训练与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因此,我们应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语言这个工具,有目的、有方向地实施人文教育,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交融,使语文真正变成“大语文”。
五、国培缘,网络情
在这次国培中专家、辅导员也让我很感动。我们这些农村的学校,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教师工作任务又非常繁重,一边抓教育教学工作,一边抓教师远程培训学习辅导,我深深感受到辅导老师们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每位学员的作业他都要认真的评判,给出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
当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一些理念与理论,使自己的教学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远程国培个人总结 篇3
近三个月来,我有幸参加湖南省20xx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远程培训项目的培训,使我获益匪浅:
一、接受了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月也是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味埋头苦干只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二、完善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教师永远是一个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教师,应是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让我们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起着榜样作用,作为一名文科教师,更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来熏陶感染学生,所以自己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让读书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自己能在读书中提升文化底蕴。我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做一名活到老就应学到老的“学习型”教师。
三、学习做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事敬佩的好老师做一名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事敬佩的好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必须不断的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我,愿意亲近我,“亲其师,才能
信其道”。家长更愿意看到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争得家长的满意,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播种阳光的人,用关心、信任和激励,把阳光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爱学生,爱事业,做学生的朋友,对朋友付出真诚的爱,相信一定会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人民好教师。
四、认识了一些优秀同行,向同行学习。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网上拜读了同仁们的优秀文章,也学习了他们的优秀课堂设计。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在网上建立起了友谊的纽带。通过此次培训,我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所提高,教学技能得到了改善,特别是《散步》案例就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走向和谐交融,让我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早就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由于受考试功利性目的的影响,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不能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走向和谐统一。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单纯的语言训练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在缺乏情感体验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慢慢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致使教学得不偿失。通过培训,我体会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回家又看了《散步》教学课例,更明白了语言训练与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现将此范例写出来,并就此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认识。现将此范例写出来,并就此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认识。
课程导入:出示课文插图,问:“你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读图、听说以及联想能力,又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了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并且,还有学生能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交流(在洪水时父亲背起了奶奶,妈妈背起了我)。检查课前预读:请学生用一句话谈谈对此文的初步感受。进一步整体感知,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四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体现浓浓的亲情。”学生找出了“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等写人、叙事、写景的八处句子,找出了“摸”“背”“熬”“铺”四个词语,师生对句子进行了理解交流,对四个词语进行了揣摩、品评,甚至替换、比较。这样,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对句子词语的理解紧紧扣住了“亲情”。教师此时不失时机地说明:要想准确深入地理解他人的语言,往往需要通过语义的表层,透过其中蕴涵的思想观念才行。教师还引导学生对四处句子进行了朗读,尤其对“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教师点拨学生要结合说话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要带着情感去读。这样,读是带着情、融着理去读的,而不是机械割裂地读。另外,教师还有两处设疑:“母亲身体不好,还要她出去散步,万一她摔了一跤,不是把好事变成坏事了吗?这行为不是多此一举吗?”“菜花、桑树、鱼塘太平常了,为什么母亲一眼望过去,就决定要走小路呢?”这样的讨论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魅力。
二、再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有更深沉的含义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抓住了尾句“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母亲、儿子和妻子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教师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问题:
1、“我”是一个什么年龄层次的人?
2、“我”对母亲和儿子承担着哪些使命和责任?
3、为什么说一家三代人就是整个世界?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年人尊老爱幼”,“中年人肩负着使命和责任”,“三代人构成了生命的轮回”等比较深刻的话题。这样,使语言训练在更深理解的层面上做到语言与思想内涵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了“品味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体现的情感,还应该挖掘书语言的言外之意与意外之象”。
课尾写作训练:用四幅图片拓展生活中的“亲情”,让学生书写曾感动过自己的亲情点滴。这样,使语言训练在“运用”的层面上达到语言与情感的融合,实行了知识、能力与情感的有效拓展与迁移。此课例在读写听说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中,更多地以渗透、熏陶等方式非常和谐地实现了“亲情”的价值取向目标,人文性是建立在工具性的基础之上的,是通过语言训练完成的,颇有浑然一体、融会贯通之效。
因此,我们应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语言这个工具,有目的,有方向地实施人文教育,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交融,使语文真正变成“大语文”。
当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一些理念与理论,使自己的教学能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