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汇报(实用3篇)》
课程汇报(通用3篇)
课程汇报 篇1
一、研究背景:
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初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2、如何培养并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内容和教法衔接的研究;
4、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阶段教学评价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
衔接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在初期问卷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本阶段研究重点是探讨中小学在教师角色转换、教材、教法、学法及评价等方面的衔接问题的对策,并以此来促进师与生双向适应、教与学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三、研究的方法:
本阶段课题研究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等方法。
四、具体尝试和探索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提高认识,完成衔接阶段教师角色的转换
1、教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我校每周四的业务学习时间,大家都会集中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基础,初中是小学的延续,做好中小学课程、教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学教师责无旁货。
2、领导重视,搭建平台,开展校际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支持,为广大教师创设了学习研究的机会。如我们采用了“走出去,带回来”的模式,让一批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并把学习所得及时地与大家交流。同时,我们还采用了“请进来,留下来”的模式,学校邀请专家、中学老师来我校开展讲座,示范课,在这样的校际交流互动中,我们广大的'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3、整合资源,有效发挥
(1)、我们应该重视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等有效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如我校就在每周五的教研活动时间召集教师集中观看一些专家讲座视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并在观看之后及时进行研讨,使广大教师对中学课程、教学不仅从理论上有新的认识,而且从实际课堂教学上也有新的认识。
(2)、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形成角色互换。我校今年招考选调进6位中学教师,他们都是原中学的骨干教师,这为我们开展衔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开展了课堂互换,几位教师上小学课程,另选几位老师上中学课程,在互换交流,互听互评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教学相长,实现双赢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蹲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共同学习,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及时疏导、调适学生心态,消除学生对中学生活的恐惧感和对中学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实现师与生的双向适应,共同进步。
(二)、正确解读,把握教材内容的衔接。
1、每一位教师人手一本课标,都要做到认真研讨课标,准确把握课标所提出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在理论上架构体系,为衔接教学架设桥梁。
2、每一位教师都要通读七年级教材,听七年级教师的授课,了解中学的教学模式,明确小学、初中内容的异同,找准小学、中学教学的衔接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入点,实施课堂教学。
(三)、打破常规,实现教法的衔接。
我们首先要了解七年级对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基本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通过分层次教学,灵活选用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交流等课堂活动。如在我校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古诗教学,这正是为培养学生到了七年级初步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于是,我们在这一单元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渗透。在些基础上,把第八单元的《伯牙绝弦》也提到这一个单元,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去自主学习,并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组织课堂学习,效果十分好。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未来面临的中学的入门学习。教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不教,这样既可以维持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使我们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四)、求同存异,促进学法衔接。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将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讨论、认真听课、课堂笔记、积极发言、敢于模仿、快乐游戏等。另外,在他们如何预习、听课、做笔记、做作业、温习、系统复习、考试等方面也应该做有效地指导,为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实效,推进评价衔接。评价是我们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的模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模式。我们的评价要不仅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查缺失补遗漏,对学生水平的考核,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考试,我们的要求不要过高,对难度的设置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坡度,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使学生不会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当然,我们的考试评价既要避免低年高标化,也要避免高龄低幼化,要具有多样性和实效性。
五、研究反思
(一)、收获
1、在思想上,教师对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意识到了开展课程、教学衔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感受到自身的责无旁贷性。
2、在理念上,教师们感悟到了以衔接研究为契机,构建中小学教师合作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合作交流,可以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共同进步,教与学的有效融合,确保了小学、中学课程教学的连贯性、一致性和进步性。
3、在行动上,教师们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主动克服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并对课题研究中的某些方面有自己的思考。
(二)、不足
1、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支撑,可依托的理论书籍和可借鉴的成功案例相对很少,在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还是不够大胆。
2、在实践过程中,因资源的有限性和空间的局限性,小学、中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还不够深入,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度不够,进步的步调不一致。
3、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积累得少,形成的具体、可行的文字性经验很少。六、课题研究工作的展望下步研究方向
以上是本课题研究上一阶段的工作总结,下一阶段的研究将继续深入: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调动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2、继续开展校际交流,小学、中学教师互听互评课,共商衔接教学对策,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过渡期学习能力的提升。
3、继续开展实践调查,结合我校实际,将学生的个性与测试相结合,分析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及学习能力,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为总结验证研究成果提供事实依据。4、进一步加强课题进程中的材料积累,经验的形成。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随笔、思考形成一定的文字性的经验。
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完善此项课题,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课程汇报 篇2
宅家、开学推迟,这个年过得有点特别。往年休整了一个假期的老师们正满心欢喜地迎接孩子们重返幼儿园开始新学期的工作,然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只能让孩子们“居家活动”,我们幼儿园老师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线上教学”,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
首先,我们通过多次教研商讨,确定了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老师们都积极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让每天的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让我也在教研活动中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其次,锁定线上教学活动资源。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尽量使用视频),整理并确定“线上教学及游戏活动”推送内容。游戏活动中考虑到孩子们受材料环境的影响,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我把游戏活动扩展为亲子游戏、手指谣和音乐律动。推送的游戏指导视频一定要清楚,活动目标和活动注意事项要一并分享给幼儿和家长,因幼儿年龄小必须要有家长的陪同,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们更加认真的完成活动任务,也促进了他们亲子间的情感。
最后,我把游戏活动展开拓展和创新,使游戏活动更多样化,更有趣、更科学、更健康。让家长和孩子放下电视、放下手机度过健康安全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游戏是自然界赋予幼儿的一种生活能力,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活动方式,是不断引领孩子成长的动力源泉。疫情挡不住我们成长的脚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秉承着一样的教育目标用不一样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孩子宅在家里也能感受到快乐。
课程汇报 篇3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20xx年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现在,小学与初中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在六、七年级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衔接方面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难学:学生生源极差,以我教的七(7)班为例,全班共有49名学生,学生没有英语基础,小学没有接触英语(小学阶段应掌握600个左右单词和50多个习惯用语)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感觉,似懂非懂。进入中学后,面对新教材感到很不适应,难以进入学习角色,他们只好从ABC开始学习,势必浪费时间,缺少新鲜感。所以,我们面对的基本上是“零基础英语”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学实践证明:即使放慢教学进度或降低难度,对大多数后进生来说,收效不大,甚至会导致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整体下降。二是老师难教:初一英语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广度、深度及难易度;再加上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和学生学习时空的限制,中学英语教师难以有效地因材施教,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新教材刚开始使用,教师尚处在初始的实践探索之中;教师对初中六册教材的全貌没有整体的感性认识,对小学的英语教材没有系统了解;使用的新教材虽说是初中起点教材,但显然教材的预备篇内容少,不能弥补小学未学英语之不足。这样,为了突破陈旧的教育模式,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和谐衔接,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水平,我决定将“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以此推进中小学英语教学和谐衔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希望能从农村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中小学英语在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与对策,一方面,能为促进中小学英语教材的一体性和连贯性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有助于初一英语入门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免分化过早过快,有助于“师与生”的双向适应,也有助于“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2、依托衔接,搭建平台,合作双赢,使教与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确保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发展性,突破陈旧的教育模式,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和谐衔接,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水平,能有效地促进《标准》的顺利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
1、论证阶段发现初中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脱节问题,诸多方面不能很好衔接。2、实施阶段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衔接怎样衔接
3、总结阶段分析总结将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断应用到教学实际,推动教学工作的进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六年级与七年级英语教学实际2、教学实际、3、论证评价4、归纳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收获
本课题研究为期一年,20xx年11月立项到20xx年11月准备结题。
1、20xx、11————20xx、12阅读《课堂教学临床指导》和《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调查六年级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申请立项《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总结反思《我眼中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撰写论文《抓好初中英语教学的起始工程》。
2、20xx、1————20xx、8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调查报告《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及分析》,写总结反思《牛津英语各模块教学之我见》,阅读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撰写读书心得。
3、20xx、9————20xx、11教学实际过程中研究调查总结,撰写论文《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即席板书》,写教学反思。学生个案分析。论文《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形散神不散”》,撰写结题报告。
4、20xx、11————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际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的进步。
下面,我从不同侧面为大家介绍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收获。
(一)衔接问题的发现
1、教材衔接问题
经过比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结果发现:
(1)小学英语与中学英语编写思路相同(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两者都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突出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七年级的英语教材作为初一学生入门衔接教材,预备教材从ABC开始教学英语。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照顾从没学过英语的初一新生,同时也兼顾那些小学英语学得很不理想的小学毕业生。
(2)六年级与七年级英语教材没有遵循教材编写循序渐进的原则,它们之间失去了教材编写应采用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相结合的方式,这直接导致小学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脱节。结果,在初一段普遍出现这一现象:英语学得慢的跟不上,英语学得好的快不了。
2、教法衔接问题
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相似。
(1)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但是,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没受到重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很盛行。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活动对书面考试内容没什么帮助。
(2)老师们普遍反映:凡是教材中出现的老师都得教,凡是教材中出现的都得让学生考,因为老师不知道中考出题的时候考什么,也不知道期中、期末的时候将要怎么考”。一句话,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3、学法衔接问题
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等途径了解到:
(1)中小学生的学法可归纳为四个“多”:多读、多背、多做、多记。课堂上,老师带读单词、语句或课文,学生跟读模仿;老师分析或讲解课文,多数学生忙于记笔记。下课后,学生的口头作业主要是背诵教材对话或短文,笔头作业主要是做练习,少数学生还喜欢整理纠错本或错题集,努力去记词汇和语法。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侧重对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容易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
(2)课前预习英语的情况不理想。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效学习策略还相差甚远。
(3)学习策略方面,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初中生在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很不理想,应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另外,当问及使用词典与拼读音标时,初中生有词典但几乎不使用,初一学生不会拼读音标。
4、评价衔接问题
考试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可归因为: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查替代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
(1)《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评价包括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是,目前教育部还没有出台详细、具体、可供操作的任务大纲,全国上下只好采用单一的书面测试,“重知识、轻能力”这一现象难以避免,这严重削弱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小学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为确保学生取得高分,老师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只好“西瓜芝麻”一起吞,英语学得半生不熟,消化不了,许多四年级小学生已经开始掉队,
以至初一新生还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读出生词。还有,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如兴趣、动机、信心、意志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都被轻视了。
(3)小学英语师资不足也是制约评价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走访中发现有近60%的小学英语教师周任课在16节以上,最高的竟达每周26节,况且每班每周的英语课时只有2节;小学班额大,许多教师还要跨年级任课,或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这势必造成教师备课时间不足,影响教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势必大大削弱初中英语五级评价要求所依赖的基础。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
1、注意教材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可经常去小学听课,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教学内容的异同处,找准衔接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强或跳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巩固基础,加强薄弱,突出新授”。
2、注意教法的过渡
在了解初一新生英语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真实地道、活泼有趣、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可继续把对话、歌曲、歌谣、游戏和故事等活动引入课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消除学生害羞、胆小、紧张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新生的入门教学。这样既可以维持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习得和学得,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
3、注重学法的衔接
在初一新生入门阶段,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积极举手发言、大胆做游戏、仔细听录音、大声跟读模仿等。在他们如何预习、听课、温习、做作业、复习、考试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或指导,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背书既可训练记忆力,增强语感,又可训练口语,提高听力,轻松掌握语法等。
4、注重评价的衔接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除了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之外,还要考出他们的兴趣,而不单单考出他们的水平。一般说来,一个人很难经受多次的挫折和打击。所以,初一第一学期的考试要求不宜太高,既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增加形成性评价和口语测试,避免过难、过偏的内容,考分不宜偏低,注意保护和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努力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5、注重情感的衔接
首先,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其次,教师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课堂上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宽容学生,多给学生成功,少给学生批评,耐心诱导,设法使教学过程充满兴趣与挑战,使学生始终保持“我要学好英语”的热情和毅力。五、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课题研究是一件费时费力却很有意义的工作。尽管我在《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再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实践,我将一如既往的加大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和谐衔接,更好的服务于农村英语教学。
六、结题后的打算
课题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终止,而是对某一阶段研究成果的总结,因此结题后我将继续加强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和谐衔接的深入研究、积极开展课堂实践,进一步重视学习,加强实践资料的积累和有效应用,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英语实践教学中产生积极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