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精选7篇】》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精选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篇1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1】
指导思想:
依据市、区主管培训单位的精神,以教师岗位大练兵为契机,以培养优秀教师群体 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载体,力求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进一步确定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教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整体素质。
一、培训内容:
1、学习《教师岗位大练兵手册》的内容,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技巧、教改动态信息等内容,开展读书汇报活动。;
2、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3、每月有主题的集中式培训;
4、继续开展师训师活动。
二、培训方法与措施:
1、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制定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2、开学初组织教师围绕假期自学的教育书籍进行一次汇报交流活动;
3、本学期学校将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名师为教师做学术报告、业务讲座;
4、成立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教师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
5、开展名优骨干教师引路的活动。区骨干教师上一节观摩教学,省、市骨干教师至少做两次观摩教学并辅导青年教师上一节研究课。继续坚持听课的学习制度,月末上交听课笔记。
6、定期撰写教育日记,本学期学校将编辑一本教师教育日记汇编我的教育故事。
三、培训管理:
1、学习、整理《教师岗位大练兵手册》,学期末要进行展评。
2、依据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与管理, (档案中要收集教师自己的荣誉证书、发表的论文、教育教学中的创新举措、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等相关考核材料);
3、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四、具体做法
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我校将有计划、有重点的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培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教师各方面教学技能的培训。组织本校教师开展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基本功训练,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35岁以上教师自愿参加。一是粉笔字每周一次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由校级培训者进行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考核;二是钢笔字进行自培,期末将进行听写考核;三是朗读培训,学校将下发关于朗读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资料,教师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自主练习,期末进行考核;四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自主选择与学科密切相关的技能进行个人或团体方式的自主训练,学校将积极为自主训练表现突出的教师搭建展示与发展的平台。在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过程中,注意发挥骨干和基本功过硬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材培训
为了从不同角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校在本学期将继续对班任教师进行1、2、3学年的教材培训,组织数学、语文学科的骨干、名优教师梳理教材,整理知识点、重难点、分体系、分类型的进行整理。以促进广大教师能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教师的学科教学更加有效。
外出培训
我校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我们除选派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一些市、区的骨干教师研修外,只要有机会,还会想方设法委派一些在教研工作中积极参与的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对于外出学习的老师将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好学习笔记、写好研修日记、回来后交流研修体会等。通过外出学习和交流这种培训形式,更好地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以校长为第一培训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培训目标: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努力打造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群体,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3、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队伍。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以五市六位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事迹为主,结合本镇五位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活教材,进行学习和反思,提高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现代教育、课改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各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改为核心内容,深化洋思课改教法教学,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3、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培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争当名师、教学骨干。
4、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教师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以逐步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5、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要求以中心小学为主,辐射全体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主要内容为办公软件、课件制作方面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市教育局和市进修校所组织的学科培训和计算机培训,明确培训目的、确保培训时间、真正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培有所得,学有所获。
6、青年教师的专向培训
通过比赛、听课、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洋思新课改师资培训为重点,把洋思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培训最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各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培训任务。
2、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本学期要求教师人人自选读一本好书,学校组织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并备案、采取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是引导广大师生把读书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和人生的一大乐趣,营造一个寓教于学,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体。
3、广泛开展远学近比争先进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身边的优秀教师,陶冶教师情操,影响和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向上的乐业、敬业的工作精神。
4、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课后记和教学札记。教学反思要有思则记,写在教学中的反思,写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教学札记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片段,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学生的闪光点和师生互动之间所产生的感悟。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XX公学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和小学部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公学“高端办学,卓越发展”行动方略,全面实施卓越绩效准则,聚焦内涵发展,打造一支“高素养、高水平、高学力”卓越教师团队,为学校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重点
1、以“博爱·致公”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力度。
3、积极组织本学部全体教师参加市区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工作,进一步做好网络继续教育学时统计及验证工作。
4、规范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部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培训档案。
5、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与保障。
6、认真完成全体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1、制定教师学期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对已经开展的各类型、各层次的教师培训进行重新审视,对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培训进行总结、完善、提高,加以规范化,系列化。
2、制定教师培训奖惩制度。参加继续教育是所有教师应尽的义务。要将教师培训和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职称评审、考核、聘任、评优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3、建立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建立教师培训个人电子档案,教师培训的档案由学部统一管理。科学规范整理教师培训资料,到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师培训的比较完整、完善的档案。包括出勤、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情考核等输入电脑,并打印成册后存档,让老师能清晰了解、查看自己的培训情况。
(二)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财力和物力保障
1、每年学部在制定年度财务预算时,支出中都单独列出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研活动等专项经费,为教师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2、学校教师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学费等先由个人支付,待学年结束后,学习成绩合格者,学校规定按统一标准给予报销。
3、教师到校外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校不能安排车辆接送的,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交通和误餐补贴。补贴办法为:以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报销当年学费、车旅费和误餐补助,以每年不超过8天计算,超出量自费。
(三)进一步强化校本培训
1、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深入开展以“博爱、志公”为核心内容的XX公学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
(1)开展年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使全体教师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学生。
(2)开展班主任、全体教职员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培训。帮助全体教职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工作的标准,严禁一切形式的体罚、变相体罚、有偿家教等违法违纪行为。
2、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为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要求,以学科课堂教学、主题活动课程为主阵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
(1)实施名师团队发展行动计划。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本学期将开展“135”主题式培训和“315”个性化培训。“135”培训就是指新教师1年内与名师结对,重点是常规教学过关;前3年是参加学校教学比武,重点是课程与教材过关;5年内完成向骨干教师转变,在学校重点课题中发挥重要作用。“315”是指教师以3年为一个周期性发展阶段并做出规划,由1名名师工作室担任导师,带领5名教师开展创新性教育教学研究团队。按照“合格教师——教学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名师名家”五个阶段培养,做到“有个性化名称、有培养目标、有实施计划、有研究课题、有获奖成果、有教育博客”。本学期要重点抓好“抽赛课”制活动和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大赛两项工作,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搭建岗位练兵的平台。
(2)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语文教师的课文诵读比赛、下水文比赛;数学教师解题能力比赛;英语教师即兴演讲比赛;艺术教师的基本功展示,教师的个人书画作品展;全体教师粉笔字比赛等。
3、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以课题立项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撰写研究方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学校的学习型教育环境建设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重点扎实推进人人参与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做好3-5个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以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4、加强心理健康培训。借助“心灵阳光”平台,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博士的作用,开展系列心理健康讲座,向全体教师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智慧,感悟人生哲理,缓解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让每一位教师身心愉悦地开展工作,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师团队氛围。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积极引导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体现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组织教师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媒体电教设备使用及维护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6、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已具有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应该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
(四)进一步抓实市、区和街道三级培训
1、抓实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公需科目培训。严格按照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暑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周”的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全体公民办教师参加“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远程网络学习,确保人人达到18学时的要求。
(2)专业科目培训。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30学时的专业科目培训。
2、抓实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新聘到我校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校内有关培训。主要内容有:师德修养;学校基本情况;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等。新任教师的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必须在一年内参加以培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中新任师范类毕业生教师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60学时,非师范类毕业生的进修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抓实骨干教师培训。积极支持、鼓励各层次的骨干教师参加相应的国培、省培、市培,并认真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后在学部内对教师的二次培训工作。做到让人先走出去,把好的知识,好的教学理念带回来,带领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五)进一步落实继续教育验证工作
1、以学部为单位,认真做好教师年度继续教育学时验证工作。每周教师发展处专职干事负责人负责制定好所管研训内容的考核办法,平时认真记载,定期检查,期末将教师研训考核成绩上交教师发展处。所有校本研训活动的绩效考核结果都将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做为评优晋级等评比活动的重要参考。
2、做好教师培训数据统计、分析和培训资料录入工作。推进全体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选课、远程学习、网上测试、学时统计和学时验证一体化。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篇3
论文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不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要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必须从教育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农村的教育抓起。西部地区的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中较为落后和薄弱的环节。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严重制约着当地教育的发展。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建设高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所在。
一、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颁布,在全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也一直按计划、有步骤、有声有色地开展着,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对农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服务作用,较受教师的欢迎。然而,受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冷静而审慎地分析西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经费短缺,教师元法履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西部农村地区财政基础非常薄弱,很多市县每年财政缺口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专项拨款进行继续教育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越到基层,落实继续教育的经费越困难。不少农村小学因为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办学困难,教师正常教学用品配置都无法得到落实,如粉笔要按支领取(在城市,老师们习惯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粉笔的使用量很少,可是在农村,黑板加粉笔还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具自己动手制作,还有一些学校无钱用电、用水。特别是“一费制”后,许多学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负债运转,甚至不得不寅吃卯粮。学校经费紧张,不能报销继续教育费用,教师要外出学习只能自费。农村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因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因无力承担学习费用而放弃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参加继续教育是他们享受不到的权利,也是他们难以履行的义务。
2.观念落后,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市、县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相当一部分是从县、乡党政领导中提拔的。这些人未从事过教育工作,基本缺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口中常说“教育是第一重要的,我们要大力支持”,但是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冷漠,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支持、不鼓励,甚至以种种借口加以限制。上级规定的有关待遇不能落实,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知识功底较差,教育理论知识比较匮乏,知识结构老化,几乎所有理论的培训课听着就晕,同时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把继续教育当作“包袱”。在不少人看来,几十年来,凭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本课本,照样培育出了大学生。他们从心底排斥新思想、新教法,参加继续教育后,仍我行我素,照常使用老教案、老办法上课。
3.目的不明确,培训效果不理想。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对继续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完成培训的数量,忽视了培训的质量。主要表现是:(1)课程体系不科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2)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培训教师的资格审查。(3)教育评价流于形式。考试管理松散,多为开卷考试。来不来培训,看不看教材,听不听辅导无所谓,只要按时参“考”、会“抄”便能顺利过关、领证,甚至只要交费,连考试都没有。(4)教师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往往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一方面,由于投入了时间、金钱和精力,希望培训结束时考试合格,能拿到一个合格证书,取得相应的学分,对评职、晋级有用;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培训学习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在教学、教育工作中能够马上使用、立马见效且效果显著。(5)中西部地区继续教育普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不少教师的学历进修学非所教,只图考取文凭容易方便。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农村小学,其教师一律是汉语言函授本科学历;在中学,除部分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为其他专业外,也几乎都是汉语言函授本科学历,甚至有的教师汉语拼音都不会,查字典时用部首查字法,从同一读音中寻找认识的字来推断读音,却拥有汉语言函授本科学历。这样的继续教育表面上看成绩斐然,实际效果令人怀疑,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后劲不足,对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不大。
4.内容城市化、理论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教材城市化取向明显,脱离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培训者选择培训内容,很少考虑教师的需求和教师的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及水平,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师之前所学内容叠加,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并造成教学资源浪费。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设备落后,没有电脑,不能上网。可是培训的内容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展示的课例是一名城市教师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上了一节图文声并茂的优质课。农村与城市的巨大反差,使接受培训的老师难免心生疑问,也难免发出“在学校那样落后的办学条件下,学会了这些又有什么用”的感慨。培训内容还存在过于理论化的问题,缺乏对中小学教育现状、教材、教师需求的研究和把握。在继续教育内容上,农村教师普遍有实用的倾向,他们希望培训内容新颖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的城市化、理论化往往使教师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交了昂贵的培训费,感觉什么都没学到,难免有些抱怨和抵触情绪。
5.工学矛盾突出。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是影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突出的问题,繁忙的教学工作是制约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严重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人数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一些山区面积大,生源分散,教学点和教学班多,按编制配备师资,往往是一位教师负责好几门课的教学,甚至是跨年级上课。学校教学人员紧张,根本无法派教师出去进修学习,教师如果想提高自己,只能通过寒暑假或其他业余时间学习。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用于继续教育,加上交通的不便和生活的压力,教师们备感疲惫与艰难。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教师,菲薄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平日里工作忙,无暇顾及家事已觉对不起家人,假期正是农忙季节,家中有大量的农活等着做,怎好偷懒外出学习。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直接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
6.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均衡。受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城市学校的教师无论是参加继续教育的次数、人数还是外出学习的机会,都远多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中心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比偏远学校的教师多。当城市、县城的教师已经开始对频繁的培训开始腻烦的时候,最需要继续教育的边远山区的教师们则翘首企盼,渴求得到一次走出家门、静心学习的机会。
二、“国培计划”及启示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5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其宗旨是“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国培计划”主要包括八大项目:“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援助边境民族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普通高中课改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培训者研修项目”、“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2009年,“国培计划”共计培训45万名中小学教师,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600多个县,几十万所中小学校,其中县及县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近37万名,占其总数的82%左右。“国培计划”颇具创新性的培训模式和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国家出资,专款专用,重点扶持农村。“国培计划”由中央财政拨款,解决了当地政府财政无力承受的难题。“国培计划”采用科学的项目经费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严格拨款程序和预决算审核,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有效地杜绝了“雁过拔毛”、“专款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国培计划”突出农村,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落在实处,“国培计划”八大项目的培训对象无一例外地指向农村,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接受高水平部级培训的机会。这样的举措是史无前例的,对农村教师心灵的震撼是无法比拟的。有的教师参加完培训后感慨道:“对我这名农村教师来说,培训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前所未有的。聆听资深教授的讲座,与专家教授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
2.严格审核培训单位资格,完善管理,加强评估,保证质量。科学、严谨的管理是继续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国培计划”的管理方式是一次改革和创新,值得借鉴和推广。一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国培计划”办下设三个子项目执行办,同时建立了承担院校领导、学科主持专家和项目管理团队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二是健全评审和监管评估机制。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经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申报和答辩程序,确定承办单位。建立项目网络信息管理网站,采取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实地调研评估与匿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
3.创新模式,优化内容,按需施训,突显地方特色。“国培计划”突破原有的培训模式,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对口支教、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培训。重视经验交流,注重教师的参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按需施训,量身定制。如“知行中国项目”围绕“班主任的每一天、每次活动、每一学年、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及班主任自身的专业成长”设置模块和情景案例。“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提升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并明确要求专家团队中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省外高水平专家和优秀教师占1/3以上。各承办单位切实贯彻“国培计划”的宗旨,精心组织专家团队,想培训学员之所想,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突显地方特色。如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进行“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专题讲座,让学员领略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广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特级教师邱蕾的“民族体育课例分析”,激发了学员研究、开发本学区的民族体育项目的热情。近几年气排球在广西蓬勃发展,但是农村教师对气排球技术、竞赛规则不了解,气排球专家刘伟春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组织学员进行实战练习,引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培训结束时,将所有培训内容刻成光盘赠送给每位学员,学员非常开心。许多学员表示:“这是参加过的组织最好、效果最好的一次培训,第一次深切体会到肩上的重任。”
4.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国内的继续教育培训,往往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关注的是这次任务的完成,学员们的学习也随着培训结束而结束。“国培计划”的宗旨是“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这就意味着,对于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培训不仅仅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他们接受的不是一次终结性的学习,而是终身教育的思想。作为骨干教师,应当在岗位上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受益,扩大培训在更多学校和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国培计划”搭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平台,一方面紧密了骨干教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相互交流、探讨,另一方面,拉近了专家与骨干教师间的关系,专家不高高在上、空谈理论,而是贴近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由案例说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化解了心中一个个难题,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电话、QQ、邮箱让学习、交流在时间、空间上尽情延展。大批部级优质教师培训资源,也由骨干教师们通过刻录光盘、网络资源下载等方式带回所在教育局、学校,使更多的教师受益,一反过往培训“谁参加、谁受益”的现象。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篇4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远工程;培训;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9084-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17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师资短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落后,为此,国家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该工程通过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输送到农村,促进农村地区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但由于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培训工作不够到位,加上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欠缺,使得资源现状、设备现状与教师需求、教学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严重影响了“农远工程”的使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国家开展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国培计划”的开展,拓宽了教师视野,促进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很多受训教师也感到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联系基础教育实际的教学技能培训明显感到不足。如果我们在“国培计划”中增加一些“农远工程”应用的培训,就能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不仅能为“农远工程”带来巨大收益,同时也能满足“国培计划”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
二、“国培计划”与“农远工程”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1.对“国培计划”学员调查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就需要掌握教师培训须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育部要求参加国家培训计划的项目学校,对本地区教师培训须求进行调查。2010年安庆师范学院对安徽省340所农村中小学的867名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抽取了有关信息技术能力与培训需求方面的调查数据:
(1)计算机及网络操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在现代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另外,“农远工程”的使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薄弱。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操作的教师只有4.6%,基本熟练的人有32.2%,不熟练的教师有51.7%,不会的教师有11.5%。上述数据统计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应对“农远工程”使用中所需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能力尚显不足。
(2)教师希望获得培训的类型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普遍与时代的需要脱节,教师认为需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转换教育思想和观念。同时教师感到教学技能不高,授课模式比较呆板,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难以落实到位。教师认为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尤其是希望掌握有关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和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培训的需求比较强烈,希望参加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特别希望参加信息技术培训。41.2%的教师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76.9%的教师则希望能学习新课程基本理论,而63.1%的教师认为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提高,67.1%的教师则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信息技术能力。
2.对“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调查分析
笔者2010年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农远工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为了了解“农远工程”在农村中小学应用与培训情况,项目组成员对安徽省安庆地区18所“农远工程”项目学校16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也对农村教师掌握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与参加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
(1)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
“农远工程”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传递知识,“农远工程”的有效利用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上农村教师年龄偏大,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少,因此信息技术能力普遍较低。调查发现,有不少教师对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不熟悉,对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熟练掌握的占4.2%,基本熟练20.5%,不熟练66.9%,不会的8.4%,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远工程”的有效应用。
(2)“农远工程”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农远工程”应用能力,主要是相应的培训没能跟进,为了提高农村教师应用“农远工程”的能力,我国针对“农远工程”开展了各级培训,包括部级、省级、市县级的培训。但普及面还不够,一般只有“农远管理员”及少数优秀教师才有机会参加培训。调查发现,只有13.3%的教师参加校外的农远培训,大多数教师只能参加校内的“农远工程”使用的研讨会,更多的教师则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目前只有34%的教师参加过相关培训,这其中多数教师参加的是校本培训,57%的教师未参加过培训且希望参加培训,9%的教师未参加且不愿参加培训。教师最想接受的培训内容是先进行的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使用技巧。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国培计划”与“农远工程”培训须求是一致的。“农远工程”是信息化时代下,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传递知识信息,由于农村地区大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掌握不够,造成国家投资100亿元的“农远工程”项目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在“国培计划”中增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知识的培训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农远工程”与“国培计划”的融合必要性
1.“农远工程”发展的现状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工程规划用5年左右时间,投资110亿元资金,为全国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育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光盘,为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为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配计算教室,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经过5年多的建设,工程已基本建成,工程的实施与完成改变了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提高了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使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向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农远工程”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如运行经费问题、管理问题,教师培训问题,特别是教师培训问题,“农远工程”能否有效应用,重点是教师,教师会不会用,能不能用好,直接影响着“农远工程”作用的发挥。但由于农村地区大多数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这就造成了“农远工程”使用效率低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好“农远工程”的作用,就要加强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2.“农远工程”与“国培计划”的融合必要性
为了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部组织实施部级培训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是“国培计划”项目之一,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5.5亿元,2010年共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名,“国培计划”主要是培养一批“种子教师”,有力促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因此要求积极创新培训模式,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以达到示范引邻,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国培计划”的开展给农村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在培训过程中,人们也发现“国培计划”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培训领域的具体课程结构,目标和内容,均由各培训机构自主制定,课程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绝大多数培训机构设计了专家讲座,案例分析,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但对“国培计划”实施的目标,任务,模式等方面还缺乏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缺少把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的培训。要想充分发挥“国培计划”培训作用,必须将提高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师教学能力结合起来培训。在“国培计划”中增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仅能提高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教学技能,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农远工程”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因为教师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农远工程”开展教学活动。国家投资100多亿的“农远工程”项目,由于缺乏有效培训,造成应用效率低下。目前国家又在加大资金投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如果不将培训与“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不仅造成资金浪费,同时也将造成我国教育规划前后脱接,缺乏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国培计划”中增加针对“农远工程”应用的培训。
四、“农远工程”与“国培计划”融合的方式
1.“国培计划”培训引入“农远工程”应用培训内容
“农远工程”是用现代教育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知识,在“国培计划”中增加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培训目标应是: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将教育技术整合到学校教学活动中。根据此目标,有必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培训。
(1)信息技术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技能。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传递能力、处理能力、认知能力、决策和施用能力,具体则是要求人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进而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设备,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掌握网络资源学习的搜集方法,懂得常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是现代人们获取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重要工具,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各种教学应用软件种类繁多,教师要在很短的“国培计划”中得到充分培训是不可能的。不过计算机与网络是人们实现“自主与探索”性学习的有力工具,同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因此人们必须要掌握自主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
“农远工程”使用的是现代远程教育,它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重点是培训如何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然后学会如何利用所收集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只有掌握了自主性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只有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才能得到专业知识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认识策略。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就是通过自主学习实现知识更新换代,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培训信息技术时应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重点培训获取、处理、认知信息技术知识的方法而不是信息技术具体知识内容,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最优化。
(2)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方式培训:,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教师是以“启发,引导,协助”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意义的知识建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农远工程”三种教学模式都是用现代教育媒体传授教学知识,它是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应用现代教育模式和多样的策略,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环境下,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就须掌握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了学会全面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成为有效应用教学资源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传统教与学的主要的基本方法。“农远工程”教育资源中有各种学科不同年级课程的教案,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案例,因此在培训时重点是选取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点评。通过对“农远工程”三种模式教学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农远工程”三种模式设备的特点和所能实现的教学功能,因为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因此只有掌握“三种模式”设备的特点和教学功能,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用最佳教学方案,达到教学最优化,如果教师通过“农远工程”三种模式教学案例学习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方法,从而满足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方法等方面知识的需求。
2.利用“顶岗置换”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农远工程”的应用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篇5
一、项目任务和名额分配
(一)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计划。
此项计划中的六项任务另文安排并通知。
(二)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1.“阳光师训”项目。
(1)“阳光师训”市、县级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9000人(分市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1月。
(2)“阳光师训”省级送培到县项目
培训对象:项目实施所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500人(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9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由省教育厅研究确定后另行通知。
2.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
(1)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
有关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按照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的通知》(陕教师办〔2012〕8号)执行。
(2)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
培训计划:共10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2)。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3)高中骨干教师省级研修
培训对象:全省普通高中在职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共31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3-1、3-2、3-3)。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咸阳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延安大学。
3.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项目。
(1)“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主讲教师高级研修。
研修对象:经“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总协调机构认证、各市拟承担2012年核心课程项目培训教学任务的主讲教师。
研修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7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2)“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学科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培训计划:2000人。(其中V7.2课程1500人,V10课程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1年6月至11月。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远程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2月。
承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陕西省电教馆。
有关该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1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12月。
承办单位:西安特教师资培训中心。
5.民族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民族中小学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三)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推进计划。
1.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16个。
2.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20个。
3.小学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小学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市、县级教研机构、培训机构和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6)。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4月至11月。
承办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4.高中阶段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普通高中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学科教研组长或优秀教师。
培训计划:45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7)。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二、有关事项
(一)请各市(区)教育局结合本地实际,根据附件1—附件7所列名额,严格掌握条件,认真做好培训对象的遴选推荐工作。要按照各承办单位的培训通知,分项目、分学科、分期次落实培训对象,名额到校、通知到人。务必在培训开班前10天将填好的《推荐对象信息一览表》(详见附件8)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发送到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有关培训院校,并督促教师按时足额参加培训。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将对各市(区)参训学员报到情况适时进行通报。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篇6
为认真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1号),大力推进我市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796号)的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财政局决定从2012年起实施“市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计划(含幼儿园,以下简称“市培计划”),并将“省培计划”中的地方培训项目融入到“市培计划”中,一同规划,一并落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大面积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契机,不断创新培训机制和模式,形成“省培计划”与“市培计划”统筹规划,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推动各县(市、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共同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市中小学教师不仅都能接受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培训,而且逐步培养一批教育教学专家和名师,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为建设和谐做出贡献。
二、“市培计划”重点项目
“市培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重点项目:一是中小学教师市级示范性培训项目;二是中小学农村教师培训项目。
(一)“市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市级示范性培训项目。该项目由市教育局、财政局直接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中小学双语教师境外培训、中小学名师培养、师德标兵或优秀班主任培训、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使他们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引领作用,在
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起指导和辅导作用,在师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二)“市培计划”中小学农村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在市教育局、财政局统筹规划和指导下,由市、县两级具体组织实施。主要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会和“送教下乡”等形式来开展。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财政局将成立“市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评估和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市培计划”顺利实施。
(二)加强模式创新。各培训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二、培训目标要求: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四、培训内容: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5月30日教师进修学校曹益伦郑国平;张 谊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6月24日上午(8:00-11:00)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我镇全体在职教师谢敏海;邬卫东;樊耀州C、组织校本培训。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具体培训进程、内容: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完成作业1;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完成作业2;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完成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