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工作计划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优秀14篇)正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优秀14篇)》

时间:

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2017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动物与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和“交通运输”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本册教材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

2、本册单元目标:

(1)动物的运动

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2)位置与运动

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的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力与运动

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昼与夜

帮助学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认识地球运动的有关现象。帮助学生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昼夜交替现象和原因,以及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

(5)交通运输

鼓励学生对常见的交通工具分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在本册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

五、进度安排

周次授课内容时数备注

第1周1、《运动着的世界》1

第2周第一单元 动物的运动

2、《动物运动会》2

第3周3、《生命在于运动》

4、《小吊车》2

第4周4、课题《小吊车》2

第5周 十一放假

第6周第二单元 位置与运动

5、《确定位置》2

第7周6、《做沙盘》1

7、《动与静》1

第8周8、《慢与快》2

第9周第三单元 力与运动

9、《推和拉》2

第10周10、《常见的力》2

第11周1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2

12、《怎样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2

第12周第四单元 昼与夜

13、《我们的地球》2

第13周14、《太阳和影子》2

第14周15、《昼夜的形成》2

第15周16、《昼夜与生物行为》2

第16周第四单元 交通运输

17、《交通工具》2

第17周18、《交通与生活》2

第18周19、《展示会》2

第19-23周期 末 复 习10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2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1)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2)对身体结构的研究,了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结构,以及运动情况,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同时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及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身体》《动物王国》《材料与生活》《我们的家园 –地球》《水循环》《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共21个课题。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 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天气》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课)认识人们通常从哪几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收集并记录天气信息,在观察和记录中真实感受天气在不断地变化,激发研究天气的兴趣。第二部分(3—6)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天气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的数据。第三部分(第7课)对近一个月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该月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溶解》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课)以水为溶剂,观察一些固体、液体、气体在水中的变化,比较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第二部分(5—6课)围绕学生可能提出的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开展自主研究活动。第三部分(第7 课)感知食盐溶解与水变化是一种可逆过程(溶解和结晶)

《声音》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1—4课)从感受声音到探索声音,集中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加强了对振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振动的频率、振幅与音高、音量的关系与规律的认识。第二部分(5—7课)声音的传播,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关注听力安全,控制声音。

《我们的身体》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七部分,第一部分(第1课)“身体的结构”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第二部分(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第三部分(第3、4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从学生活动后,每分钟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增多这一现象入手通过采集数据,讨论“运动起来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和“运动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两个问题,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第四部分(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主要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理解之上,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进行模拟实验,初步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立起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认识。第六部分(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将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最容易观察的部位——口腔作为研究重点,认识食物在口腔里面的变化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再一次感受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的特点。第七部分(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发挥着总结和提升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学习状况:我带过他们三年级科学经过两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非常爱科学这门课的,对科学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心。但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太好,上课举手发言不够积极,少数学生未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科学作业。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贪玩,上课言行比较随便,自控力差,所以影响了上课的效率。还有一部分学生思维不怎么灵活,对于一些基础知识不善于理解,经常是死记硬背,学得较累。再说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从小学设立科学这门课来看,应该说是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对于周围这个世界极感兴趣,很乐意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探究世界,获取知识,从而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我相信,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所教的大部分学生在三年级原有的科学基础上都能会有所进步和提高。

四、教学研究重点

《新课标》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注重“生态体验”的课堂让他们更善于关注生活,更善于细心地观察生活,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呵护。在实践中,要积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逐渐地转变以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开始有意识地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这学期的研究重点为“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四年级科学课程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一、钻研教材、抓课堂效率方面:

1、应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2、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二、学困生辅导方面:

1、学生作业及时批改,对于较难掌握的知识要多辅导,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2、平时多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学习困难生的辅导,辅导时做到耐心,不急躁,特别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

3、在班中建立互帮小组,让优秀学生去帮助学困生,鼓励他们一起进步。

4、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基本和重点概念知识平时利用中午时间让学困生背诵出来 。

三、教师个人进修方面:

1、平时多阅读有关科学学科方面的书籍,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2、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他们的长处,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3、积极参加各类科学培训和教研活动,外出听课要及时写好听课反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5

一、任教班级概况:

班级:四(1)学生人数:48人。

学情分析: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教科书中有多处涉及了这类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探索尺的音高变化”“观察上肢的运动”“测量心跳和呼吸”“体验心脏的工作”,等等。在四年级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教科书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如“描述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描述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等等。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比如“天气”单元中,需要学生对所记录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设计进度表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6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志,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能听懂、回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包括教室、书包、同学、家具、住宅结构、家庭成员、职业、数字、爱好食品和饮料、餐具等几个话题)和进行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7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吟唱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三、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周第一单元6课时2周第二单元6课时2周第三单元3课时2周复习16课时1周第四单元6课时2周第五单元6课时2周第六单元6课时2周复习23课时1周机动复习6课时2周共计48课时更多精品源自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动物与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和“交通运输”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本册教材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

2、本册单元目标:

(1)动物的运动

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2)位置与运动

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的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力与运动

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昼与夜

帮助学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认识地球运动的有关现象。帮助学生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昼夜交替现象和原因,以及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

(5)交通运输

鼓励学生对常见的交通工具分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9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充沛挖掘课程资源,和小朋友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同学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同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同学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同学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同学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和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同学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通过学习让同学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沛的依据。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和规律。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并制作模型。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规律和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在四年级上学期重点培养同学“计划与组织”的主探究能力,为同学深入研究科学问题提供保证。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也是本册教材重点培养的探究过程能力的准备单元;二至七单元为“综合探究活动”类单元,是本册教材的主体,通过“做中学”探究活动,培养计划与组织的能力。第八单元为“探究的探究”单元,对本册教材的主探究过程能力培养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年级:本册教材重视探究过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和提炼。为更好地培养同学的“模型与解释”这一探究过程能力,教材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同学通过自主,渐进的亲历科学探究活动,逐步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平时要充沛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规范、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同学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同学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同学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同学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注重同学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同学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4、掌握小同学科学学习的特点,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空虚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同学的科学学习活动。还要充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课程。

5、四、五年级继续开展科学试验田种植活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热胀冷缩》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温度计的秘密,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岩石的科学》单元主要让学生从身边有趣的石头这一熟悉的物体切入岩石的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岩石中的奥秘,从而知道岩石的种类,学会如何制作岩石标本,学会从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各种岩石的信息,知道rental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岩石资源的利用,懂得保护岩石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土壤与植物》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土壤的结构是由沙、黏土、腐殖质组成;通过实验认识三类土壤的特点;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等教学内容。《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光现象。课与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先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再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植树的过程;考察当地岩石种类。

二、教学目标

1)对热胀冷缩进行研究。从观察生活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2)认识岩石,对岩石的形成、用途进行研究,探究岩石的变化过程。辨别岩石的种类。

3)对土壤与植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土壤的种类与植物向哪里生长,指导如何保护土壤。

4)对光与我们的生活进行研究,对平面镜曲面镜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实验的方法模拟彩虹的形成。

5)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进行初步了解,知道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在那里和重力问题,如何进行测量重力。

6)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7)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教学重难点:

对实验的探究活动是本册的教学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四、教学基本措施:

1、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

二、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1)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2)对身体结构的研究,了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结构,以及运动情况,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同时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及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物体的运动”“声音的世界”“电”“岩石和矿产”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在本册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

五、进度安排

周次授课内容时数备注

第1周1、《位置和运动》2、《运动的方式》

第2周3、《运动的快慢》4、《运动和力》

第3周5、《运动物体的能量》6、《声音的产生》

第4周7、《声音的传播》8、《声音的高低强弱》

第5周十一放假

第6周9、《怎样听到声音》10、《噪声污染》

第7周11、《电在我家》12、《让灯泡亮起来》

第8周13、《导体和绝缘体》14、《安全用电》

第9周15、《认识岩石》16、《矿物》

第10周17、《金属的来历》18、《保护矿产资源》

第11周19、《太阳与影子》20、《地球的形状》

第12周21、《海陆分布》2 2、《美丽的月球》

第13周23、《交通信号灯模型大比拼一》

24、《交通信号灯模型大比拼二》

第14周—— 第25周复习

2017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

二。学情分析

所教四年级2个教学班。这些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我们吃什么: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通过本单元的学 (包括1、2、3、课)

(二)水里有什么:

本单元是在继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等特点的单元。在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深度用学到和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小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包括4、5、6、7课)

(三)植物的生活: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科学探究的经历,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所以在进行本单元的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借助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本册书中编排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植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包括8、9、10、11、12课)

(四)空气和水的力:

本单元主要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空气及水的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 (包括13、14、15、16,17课)

(五)热的传递:

本单元主要选取了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现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如杯子变热了,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游动等进入相关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其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18、19、20、21,22课)

(六)探究与实践: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 观察能力:观察植物的身体结构,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

2 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加快溶解的方法了,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3 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益处。

6 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7 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

二。学情分析

所教四年级2个教学班。这些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我们吃什么: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通过本单元的学 (包括1、2、3、课)

(二)水里有什么:本单元是在继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等特点的单元。在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深度用学到和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小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包括4、5、6、7课)

(三)植物的生活: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科学探究的经历,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所以在进行本单元的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借助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本册书中编排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植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包括8、9、10、11、12课)

(四)空气和水的力:本单元主要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空气及水的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 (包括13、14、15、16,17课)

(五)热的传递:本单元主要选取了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现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如杯子变热了,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游动等进入相关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其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18、19、20、21,22课)

(六)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 观察能力:观察植物的身体结构,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

2 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加快溶解的方法了,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3 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益处。

6 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7 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内 容

1

9月3日—9月7日

1我们的食物

2

9月10日—9月14日

2我们的营养3饮食与健康

3

9月17日—9月21日

复习

4

9月24日—9月28日

4水变咸了5怎样加快溶解

5

10月1日—10月7日

6做一杯饮料7水里有什么

6

10月8日—10月12日

复习

7

10月15日—10月19日

8植物的身体9植物的根

8

10月22日—10月26日

10植物的叶(一)11植物的叶(二)

9

10月29日—11月2日

12植物的茎

10

11月5日—11月9日

复习

11

11月12日—11月16日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2

11月19日—11月23日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3

11月26日—11月30日

15小火箭16瓶吞鸡蛋的秘密

14

12月3日—12月7日

17水流有力量

15

12月17日—12月21日

18杯子变热了19水变热了

16

12月13日—12月19日

20它们会生热吗

17

12月20日—12月26日

21谁热得快

18

12月27日—1月2日

22太阳能热水器

19

1月3日—1月9日

复习

20

1月10日—1月16日

复习

21

1月17日—1月23日

复习

22

1月24日—1月30日

学期结束工作,1月26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寒假开始

六。评价工作安排:

(一)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二)成立互助小组,由班级中优秀学生辅助学困生。

(三)建立学习组织,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人尽到自己的努力。

七。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助推学生科学素养》

(二)研究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八。教研课安排

根据学校及教研组的安排开展听评课活动,采取个人讲课与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讲公开课不少于1节,听课不少于15节,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授课水平。

九。业务学习

(一)。第一周学习学校教学计划与教研组计划

(二)。第二周学习本册科学教材

(三)。第三周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四)。第四周—第二十周学习给教师的建议1—17条

十。教学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十一。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 根据学校及教研组的指导,科学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第九周食物里的有害物质 第十四周 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