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通用五篇)》
语文教师应该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提前到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觉得不错就分享给好友哦。
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
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慨颇多,特小结如此。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又良莠不齐,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
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
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
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
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
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龋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课前、课中、课后的精思熟虑,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不断成长的生命活力。
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2)班和初一(3)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本学期里,我努力做到常规工作踏踏实实,教研活动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和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教与学的活动。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认真参加听评课活动,与其他老师共同学习促进,交流心得体会,虚心学习,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
四: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总之,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3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初一刚开学,我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二、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这是我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仅初一阶段,我就补充了一百段课外小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并配套自编测试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三、最后冲刺
(一)初三第一学期,我没有急于进入复习,课堂时间全部用来上新课,家庭作业以复习前四册书的内容为主,然后分四次进行测试,检查复习效果,不合格者单独辅导。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做到了人人过关。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初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三)时事话题讨论。近年来的初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为此我常常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并让学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初三阶段我先后讨论了“十八岁了,还该不该由父母负担生活”、“科学家和明星”、“新时代下雷锋精神”、“非典带来的思考”等等。这种讨论看似与应试无关,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实则大大提初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本来程度较好的班级效果尤佳。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我将继续努力,致力于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
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4
在本学期中我继续担任了七年级6班、7班语文课的教学工作。初一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兴趣及成绩,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总结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方法提高教学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班共有学生76名。七班学生82人,相比学校其他班级的人数要多得多。尽管仅是一墙之隔,但两个班的学生性格却迥乎不同。六班的学生上课十分活跃,回答问题和朗读的声音十分响亮而整齐,但是语文的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相对比较差。这和七班的学生正好相反,七班女生较多,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较小,但学生们听课认真,思考问题时精力很集中,对语文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好,所以整体上学习成绩比六班的学生要好。但两个班的学生都十分的聪明活泼、天真可爱,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奇的这一特点,注意在课堂上设疑来引导,使他们对语文学习表现了最大的热忱和兴趣!
二、教学主要方法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新课导入力求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臵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开始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二,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再次,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最后,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课外名著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忽视了学生动口快动手比较慢的问题,没有留给学生充分写的时间,练习的时间,以至于学生没有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造成了学习中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口语交际课只是让单方面的学生接受老师的讲授,缺乏口头上的练习,对于一些观察实践方面的练习没有及时进行,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决心认真研究教材,寻求更加适合学生的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如果起始年级没有带好,就会留下不少后遗症,贻害校园的就不只是一年,而是几年,给校园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我觉得初一的教学工作是校园教学工作的基础,而良好的开端是建立优秀班集、优秀校园的关键。
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能够渗透新课标理念,不断思考,逐步构成自己的见解。在教学部的安排下,深入学习、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必须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学习中,获益非浅。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备课及时,作业量适中,批改指导及时具体。根据语文教研组的安排,用心参入语文研修课的上、听、评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学的模式自学,教师点拨指导,透过尝试,学生的自学潜力有了必须的提高,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思考,现就“课堂提问”这方面的思考作一个小结。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一向围绕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作着深入的思考和用心的实践,也透过自身的经历深深的感知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到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进而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潜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教学来实现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用心参入、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呢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知识还不丰厚的初中生来说,想让他们直接从文本当中激起阅读兴趣,从而获得知识上的教益,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太深,学生答不了,不仅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事与愿违。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能够答出为上限。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的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
第五,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潜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把学生推向主体,很多问题由学生自己生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提得过多过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整合,随着问题的解决,正确对待不断产生的新问题。
第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不断产生新疑。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能够启发学生用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言上构成了必须的积累,增加了阅读,掌握了必须的阅读方法。当然,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一些,阅读的量还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训练指导上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