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农业工作总结报告(最新3篇)正文

《农业工作总结报告(最新3篇)》

时间: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这次为您整理了农业工作总结报告(最新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农业的调查报告 篇1

一、米易县农民增收现状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介于北纬26°42′至27°10′,东经101°44′至102°15′,二滩电站座落其间。全县幅员面积2104.32千平方米,辖8镇,20乡(含9个民族乡)。总人口21.56万人,居住着汉、彝、傈憟、回、白等24个民族。凭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米易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米易县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产品产销两旺。在新农村建设中,米易县以晃桥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良种畜牧基地和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业总产值1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79元,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民总收入达13.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471.6元,总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农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特色种植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达10几万元,但是普通农户一年就1万元左右。所以,要建设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农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特色农业

就米易县来说,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很多,比如说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烤烟等等,而且规模大,收入高,他们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和资源条件,有的是政府组织,然后开始特色种养农产品,规模也就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户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养技术,比如说防病防虫,经营管理,施肥技术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1.1 蔬菜种植

米易县的特色蔬菜主要种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黄瓜、山药、西红柿、丝瓜、豇豆等。农户都采用大棚种植,小河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4.54%,雷窝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6.37%,青皮村盖大棚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3.21%,移民新村盖大棚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6.7%,种植大棚青椒、苦瓜、黄瓜,一亩大约能收入2.4万元,大棚四季豆一亩大约能收入2万元,山药一亩大约能收入2.5万元,随着种种规模化的种植,蔬菜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令人满意、大多是销往外地,比如说成都、重庆、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县早市蔬菜种植面积4.66万亩,产量15.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的30%依赖早春蔬菜产业,是省内单位面积效益最高的区域。

1.2 水果种植

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亚热带水果。重点发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产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23.9%。面积和产量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芒果13.5万亩,增加1.45万亩,产量3.3万吨,增加0.8万吨;枇杷5.36万亩,产量0.45万吨,增加0.04万吨;石榴1.3万亩,产量0.7万吨,增加0.1万吨。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种植在独树村。品种有紫芒、香芒、向阳芒、凯特等等,农户都是成片种植,多的有约15亩,收入约达15万元。该村土地面积6397亩,果园种植面积1200亩,占18.76%,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销往外地,而且价格高,达到5——6元/斤,而且果子较大,大的可以卖到十元一个,收益可观,农民增收明显。

1.3 养殖

近年来,米易县严格按照我市“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确保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

1.3.1 牛养殖

米易县草场乡建了一个奶牛养殖示范场,养殖场占地2500平方米,现在梅花鹿9头,奶牛、肉牛27头,拥有各类资产折价约5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肉牛、杂交选育实验以推广和梅花鹿的繁育、养殖、鹿茸等鹿副产品的加工,现有存栏鹿9只。xx年-xx年计划发展到存栏100头规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改良奶牛269头,黄牛391头,水牛100头,已产下杂交一代肉牛485头,出栏350头,饲养18月龄出栏,平均售价4000元/头计算,则可创收350×4000=140万元元,按同等条件下饲养管理出栏1头杂交肉牛比本地黄牛增加纯利润1200元计算,共计增加纯收入为42万元,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1.3.2 猪养殖

米易新山乡万民生态猪产业化示范养殖场是一个养猪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40亩,采用“公司 基地 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topigs优质猪良繁体系,在公司的芒果园扩建topigs祖代猪场,在米易县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发展存栏100头父母代topigs种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10个,将带动攀枝花市2464示范户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标准。该养殖场已投入资金300多万,架电2.8千米,建大型生猪养殖场4000多平方米,建沼气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饮水管4000余米,预计今年出栏生猪5000头,明年出栏10000头,收益明显。

1.3.3 水产养殖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奠定了水产养殖发展的良好基础,水产业的发展为该县立体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县拥有标准网箱2400口,养殖水面2.8万亩(含二滩),有水产苗种繁殖户17户,年生产各类水产苗种7亿尾。由于苗种繁殖时间较其它县市早30至50天,已经成为川西南重要的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大大带动了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弄明增收。

1.4 烤烟

米易县政府围绕打造攀枝花百万担国家级现代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晃桥村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项目,抓以烟水、烟路、烤房、农业机械、收购站点及新农村建设等十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投资3 805.77万元,在普威、白坡等7个乡镇实施烟水配套项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万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万立方米、沟渠65条116.88千米、管网7片116.28千米、机耕道12条40.1千米,整治兴发水库,新增蓄水量61.8万立方米。建成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烟田767万平方米,常年轮作区基本烟田333万平方米。全县有11个乡镇、78个村、468个村民小组、7 697户农户种植烤烟,烤烟大田移栽4 851万平方米,烤烟产量7 250吨,,烟叶总产值11 537.94万元,,实现烟叶税2 002.64万元。仅烤烟一项烟农户均收入13 570元/户,人均增收2 541元,给农户带来了可观收益。

三、非特色农业经营户

在米易县,非特色种植农户大约有24716人,占总人口的11%,他们的年收入总值达1.4亿,人均收入达5664元,数据显示:他们的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26.42%,经商收入占12.53%,务工收入占61.79,资产性收入占0.61%。他们大多是没有土地、或是没有相关特色种植技术,务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们有开车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劳动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没劳动力的人,在家里种点农作物,比如玉米、小麦、稻谷等,能自给自足,还能有一定结余,但是主要收入还是外出务工所得,另外,外出务工的收入和家里那些特色种植农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们认为在家务农更累,没有外出务工自由、轻松,所以就决定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务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术、年轻,都是工作比较稳定、工资待遇也比较好,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能有很大一部分结余,生活相对也比较宽松,他们就习惯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愿意回家种地。

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对比分析

4.1 资金问题

要让农户增收,当然会有投资,但在投资方面就有问题了,农户的流动资金不多,资金问题就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对于少部分的普通农户,资金基本上能周转,因为他们的资金挪动小,只是少部分的种子钱,肥料钱,基本没有科技投入,而且规模校对于经特色种植的农户,他们的资金流动就大了,他们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对于米易县的特色种植农户,41.0%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他们的增收就出现了困难,他们尝试着向银行贷款,但手续麻烦、缺少抵押品、缺少担保人这些因素让他们贷款难,甚至贷不到款,特色种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农户增收总值,资金成了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只要农户有资金来源,生产资料就能供应,规模就有了保证,当然就为农民增收加了一个筹码。

4.2 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事种植还是养殖。比如说水利基础设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风等基础设施。就米易县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础设施,蔬菜防冻,对于特色种植农户(水果种植、烤烟种植、蔬菜种植)而言,这是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缺水,水果品质低、产量少;一旦霜冻,蔬菜大规模死苗,损失极大。在蔬菜种植 过程中采取了应对措施的占62.2%,其政府帮助的占46.0%;在水果种植过程中采取了措施的占11.5%,其中农户自己采取措施的占9.6%,政府采取措施占1.9%。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发展,对于水果,相对的基础应对灾害的设施基本没有,所以水果产量和质量达不到最佳状态,所以对水果种植而言,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农户收入,必须解决水利设施,这样才能种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色水果。

4.3 资源问题(土地/地理位置)

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农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这个特殊的城市,根据海拔的不同,发展了不同的农产品。金沙江干热河谷层(海拔1500m以下)。以发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圆、荔枝、柑橘、鲜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鲜食玉米为主。低中山温湿层(海拔在1500~2300m间)。主要发展坚果、畜牧、水产、烤烟、蚕桑、雪梨、桃、苹果、樱桃和酿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层(海拔2300m以上)。以发展干果、生物药业、畜牧业为主,在这些地段的农户大多都发展起了特色农业,其中土地资源的88.47%发展为了特色农业,在大规模种植下,收入可观。对于部分农户来说,土地少成了最大问题,一些农户眼看着邻居逐渐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终不多,就是因为土地资源少,规模小,收入相对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匀,贫富差距就会渐渐缩小,就有助于大规模的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4.4 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气候及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增收,就米易县而言,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阻碍着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55.0%的农户自己采取措施抗灾;10.7%的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实施抗灾保收。自然灾害后,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由此看出,在应对灾害时,大部分农户束手无策,政府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也相对较少,导致农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让农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决气候及自然灾害给农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应对灾害的相应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米易县的农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农户增收。

4.5 科技问题

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显示,特色种植农户中93.1%的农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说种植、防虫、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术,但是其中只有33.3%的农户得到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对科技的需求远大于所提供的科技服务,农户迫切希望得到相关技术指导,特别是大规模种植的农户,个别的甚至自己花钱去学习,然后应用到种植当中。有了相关技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农户收入也相对较高,多的达10万元/年,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约着农民的增收,只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民增收。

五、解决对策

5.1 资金问题

针对农户资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创新农户担保体系;拓宽业务范围,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银、企、农三结合,发放“企业担保”贷款,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延伸便农优惠政策,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各地农户也可以自愿成立相应的农户贷款担保协会等组织,设立基金为协会成员贷款提供担保。另外,可以推广农户信贷保证保险来解决农民贷款难; 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是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保障的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申请贷款的农民个人或小型农村合作组织,在保险期内,如果个人或小型组织产生还款风险,银行将按协议追讨,对仍不足以清偿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余部分,保险公司将负责赔付。投保保证保险将使得符合条件的投保人在获得保险机构的支持之后,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以上模式的共同点在于建立了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合作机制,由政府带头,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银行在此基础上贷款给农民,三方相互合作,为农民小额贷款各尽其责,共同为农业再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5.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就米易县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蔬菜防冻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让农户有意识建设基础设施,政府就得起到带动作用,大力协助并组织农户修建水库,修筑后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是奖励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推动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缺水问题。针对蔬菜防冻,就只能增盖大棚,在这方面,只有充分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鼓励群众增盖大棚,发虎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政府给予支持和鼓励,给盖大棚农户给予一定奖励或补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全面带动农户大规模大棚种植,所以,在设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户实现增收。

5.3资源问题

在米易县,资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问题,根据土地法的分配条例:土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每隔三至五年,经村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应该规定村民委员根据农民家庭人口的变化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可对零散土地进行整合,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另类现象阻碍了土地科学流转的工作,一是村干部无作为现象的阻碍,二是少数不能服从多数的阻碍。由此可见,要想做好土地科学流转工作,一是村干部要有为民服务热情和因地制宜认真负责的心态,二是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只要是为大多数农户谋利益,有利于土地科学流转工作,就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户增收。

5.4 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就米易县而言,干旱是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人为补救的,而且旱灾影响也最为广泛(水果、蔬菜等等)。对于霜冻,也可以通过盖大棚解决,而对于少数大风、冰雹基本上没有应对措施,对此,就把问题规划到设施上了,只要政府带动农户修建水利设施,增盖大棚,就能解决自然因素对农户造成的损失。

5.5 科技问题

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中最关键的群体。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领军和骨干人才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打造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能够有效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农业部现已确定,20xx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1300万,20xx年要达到1800万,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重点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来,农村的科技问题能得到实质上的解决,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六 总结

就米易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来看,农户通过特色种植,达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农户特色是种植过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通过对种植中的资金、设施、资源利用、气候影响、科技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望米易县政府和农户一起实施,让米易县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提升到另一个新高,把米易县农户的增收数额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

农业的调查报告 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已经逐步从原来的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这四大要素构成了农产品消费时尚,绿色、有机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已成为国际性的消费潮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正是符合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消费趋势,适应新阶段和入世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因此,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生态优势,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着眼于绿色化消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有助于应对国际市场农产品技术壁垒,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有助于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

绿色有机农业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是对以前所有农业模式的总结和提高,体现了人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体现了消费者利益和生产者利益的统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有机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合理控制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生产的全程控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二是确保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通常情况下总是平衡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通常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绿色有机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间的能量自然转移,确保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既是绿色有机农业的追求目标,也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重要因子,生态安全一旦破坏,其危害是长期的、根本性的、巨大的。三是确保资源安全。农业的资源安全主要是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安全问题。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就必然需要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维护好气候、土壤、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尽管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在逐渐降低,但由于农业连接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而且农业担负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的生产,因此,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绿色有机农业能够提高农产品加工和国际流通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二、我市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优势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地处半岛中北端,濒临渤、黄二海,总面积112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9.8公里,人口45万。气候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7℃,平均地温15℃,历年平均降水量634.6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814小时,无霜期平均206天,相对湿度65%,年均风速5.2米/秒。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潮土和褐土,土质以轻壤、中壤为主,透性良好。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1.05%,全氮0.062%,速效氮90mg/kg,速效磷32mg/kg,速效钾115mg/kg。气候环境条件适宜于苹果、葡萄、梨、大樱桃、桃等多种北方品系果树的生长发育,苹果、葡萄驰名中外。尤其是葡萄,无论是栽培技术、种植管理技术还是葡萄酒的营销管理,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已经是一枝独秀。而苹果的栽培面积在全市种植业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并且是目前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束怀瑞教授提出了“模式”的概念,他认为:苹果产业的高投入、高技术、高亩产、高质量、高价格、高效益,是苹果中最突出的亮点。

(二)雄厚的产业基础。通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越来越发达,种养基地标准化水平越来越高,产业化生产体系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苹果、葡萄与葡萄酒、畜牧、水产为主的四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市)、中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单位和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先进集体、省首届“十大(农业)产业集群”、“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全市现有苹果栽培面积30万亩,年产各类苹果80多万吨,其中,优质红富士苹果面积26万亩,年产量65万吨。年出口苹果15万吨,创汇1.2亿美元。葡萄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葡萄20多万吨,国内最著名的葡萄酒三大巨头中粮长城、天津王朝、张裕均在建有葡萄酒厂或葡萄种植基地。是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拥有完备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全市形成了以肉食鸡生产为支柱,以猪、牛、羊、蛋鸡生产为基础,以兔、貂、鹿生产为辅助的良好畜牧业格局。特别是肉食鸡产业成为畜牧业的“拳头”产业,已达到年出栏肉食鸡6000万只的规模,年出口创汇超过1500万美元。的海岸线长59.8公里,刺参、鲍鱼自然分布面积2万多亩,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全市拥有以京鲁渔业为龙头的水产冷藏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水产品30多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

(三)标准化、规模化的基地优势。以葡萄酒、果品、畜牧、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基地”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基地建设路子。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速度,更加强调质量,要求新建基地全部达到“十有”标准,即有生产规程、有生产档案、有产品品牌、有检测设备、有包装标识、有龙头依托、有管理责任人、有技术负责人、有质量安全追溯、有微机联网。在标准化基地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五统一”管理制度: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和统一收获时间。早在2002年,就被认定为全国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苹果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08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到目前,全市果品基地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果品)基地30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省级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6万亩。健全、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组织化的生产优势。自2000年开始,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始探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的路子,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兴办了供应、加工、销售、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努力使农民分享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真正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联心联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构筑了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共有合作经济组织72个,拥有社员2.4万户,资产总额50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808万元,入股资金720万元。合作社年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带动基地12万亩,带动农户7万户。按照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现已形成了一个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的加工产业体系,具有很强的集群化加工优势。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87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和骨干企业发展到50家,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加工产品涵盖了果品、葡萄酒、速冻保鲜蔬菜、肉奶制品、水产制品、调理食品等。全市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形成了苹果产业有园艺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有长城、畜牧产业有民和牧业、水产品养殖加工产业有京鲁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四大龙头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生产标准、质量监测、监督管理、示范推广等体系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巩固。检测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部分市场只对蔬菜进行快速检测,检测水平低、检测比例少,检测装备和检测设置点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安全需求。二是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仍不高。从种养环节看,应用先进技术的标准化种养还不普及;从加工环节看,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还不多。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档次还不够高,辐射面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三是影响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质量安全因素仍然存在。放心农资营销体系建设不规范,无证经营现象泛滥。一些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和摊主,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按制度、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不按“施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采收农产品,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有的企业违反规定在农产品产地及河道流域排放污染物,使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传统的高残留高毒素农药仍将持续影响土壤环境。四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60%的苹果园出现果园密闭、树龄老化等现象,为实现高产而不断增加的化肥用量也导致果品质量、个头及口感下降。五是高质量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由于认识程度和公信力等原因,市场上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还没有成为畅销产品。尽管消费者渴望吃到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但怕受骗上当花“冤枉钱”。市场上有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只能按普通产品价格标准,走普通产品销售渠道,影响了企业供应优质产品的积极性。

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适应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要求,提升绿色有机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层次,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绿色农业所涉及的农业、环保、科技、工商、食品卫生、外贸等部门应协作配合,及时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支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合力,推动绿色农产品这一新兴事业健康成长和迅速壮大。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牵头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履行市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镇街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全市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和政策规章。

(二)调整农业发展思路。我市农业种植业中苹果面积最大,而且是目前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可以说是养家糊口的根本。2010年,省出台了《省果业振兴规划》,今年,市又出台了《市水果产业振兴规划》,这为我市实现苹果产业升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全力争取并充分利用上级的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巩固葡萄标准化管理优势的同时,将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的另一个支撑点放在苹果产业上,做到一手抓葡萄、一手抓苹果。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推行苹果栽培新模式—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加大密植园改造力度,完成我市苹果产业的升级改造,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筛选有经济实力的果品生产加工企业,选择地力条件好、管理技术高的基地,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一批高质量的苹果,在果面贴上绿色农业协会徽标和“绿色”字样,打造高档苹果。制作苹果生产和管理宣传影像资料,组织企业到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较有影响力的大市场和家乐福、沃尔玛等大超市进行“苹果—产区品牌推介会”,进行高端市场的苹果促销活动。

(三)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完善监测体系,整合检测资源,完善配套必要的仪器设备,搞好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强化检验检测手段,扩大农产品检测面,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为社会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二是把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建立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饲料及添加剂使用、农药使用、肥料使用、兽药使用、渔药使用和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准则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议在大型超市和市、市(县)两级批发市场逐步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等相对封闭的农资配送体系,净化投入品市场,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四)强化对绿色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普及绿色有机农业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绿色有机农业的认知水平,畅通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渠道。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创立名牌,增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密切跟踪绿色有机农产品国际标准的变化,加强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针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应对。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当地实际,建立诸如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绿色农业的创汇基地,以质优价廉物美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五)加大对优质有机肥料的推广力度。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作为提高食品质量的重要原料,其利用将是大势所趋,其价值将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我市独有的户用沼气项目和工程沼气项目资源,一方面在政策上对沼液沼渣的生产和利用给予扶持,扶持的对象范围从生产沼液沼渣产品的养殖户和企业,扩大到使用沼液沼渣的种植户。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加以引导,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项目,加大对沼液沼渣的推广力度,尤其是民和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所产生的沼渣、沼液,其生产过程固定,营养成分含量稳定,可作为重点项目加以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沼液沼渣利用率。

(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尽快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争取早日实现对农村地区土壤、大气、水、声环境、辐射环境质量,以及固体废弃物、工业污染物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加强平畅河、战山河、黄水河等重点生态区的生态建设,修复植被,治理污染和水土流矢,做好有害生物防治,提高生态质量。加强农田防护林网、镇村绿化美化综合治理工程,发挥好林业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开展植树造林,有计划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维护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稳定并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

(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绿色产品,是一项任务艰巨、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增加投入是绿色农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加大对上级资金、政策争取力度,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绿色有机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市财政在稳定增加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和建设规划,设立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一是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扶持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建设,鼓励引导绿色农业协会、合作社、生产企业、经销商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二是检验检测配套资金,作为农业投入品抽测和农产品例行监测的化验经费。三是绿色农业宣传经费,用于加强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印制明白纸和宣传手册。

农业的调查报告 篇3

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迅速动员部署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建普查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经费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四、落实办公条件,配齐设备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五、广泛发动宣传,渲染浓厚氛围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六、提前谋划,收集相关数据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乡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工作规划落实,按照流程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业务工作,为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