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经典的制度演讲心得体会(热门4篇)》
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政府的行政制度力量、市场的微观制度力量以及社会的行为制度力量.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0年经典的制度演讲心得体会,觉得不错就分享给好友哦。
制度演讲心得体会1
01第一个故事:合格率的检查制度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
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
军方(也有人说是巴顿将军)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
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02第二个故事:付款方式
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之后,因为那儿地广人稀,尚未开发,英政府就鼓励国民移民到澳洲,可是当时澳洲非常落后,没有人愿意去。
英国政府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澳洲的劳动力问题,还有一条,他们以为把坏家伙们都送走了,英国就会变得更美好了。
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费,多运多赚钱。很快政府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
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过了百分之十,最严重的一艘船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七。
政府官员绞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上船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由根据上船的人数付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
船东只有将人活着送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立竿见影地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后来船东为了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生。
03第三个故事:抽水马桶的清洁标准
某日本高级酒店,检测客房抽水马桶是否清洁的标准是:由清洁工自己从马桶中舀一杯水喝一口。可以想象,这样的马桶会干净到什么程度。
04第四个故事:粥的分配制度
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口口声声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大权独揽,没有制约,也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互相勾结,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05第五个故事:互助与共赢的天堂
有一位行善的徒,去世后向上帝提出一个要求,要求上帝领去参观地狱和天堂,看看究竟有什么区别。
到了地狱,看到一张巨大的餐桌,摆满丰盛的佳肴。
心想:地狱生活不错吗?
过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人围坐在香气四溢的肉锅前,只因手持的汤勺把儿太长,尽管他们争着抢着往自己嘴里送肉,可就是吃不到,又馋又急又饿。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这里跟地狱一般无二,同样飘溢着肉汤的香气,同样手里拿着的是特别长的汤勺。 但是,这里的人个个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原来他们个个手持特长勺把肉汤喂进对方嘴里。
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同样的人,不同的制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以及差距巨大的结果。
06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人的坏念头受到抑制,而坏的制度会让人的好愿望四处碰壁。建立起将结果和个人责任和利益联系到一起的制度,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当规划不符合现实的时候该放弃时要放弃。
制度是绝情的,管理是无情的,执行是合情的:
如果真的爱你的伙伴,就考核他,要求他,逼迫他成长,如果你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养了一群小绵羊,这是对伙伴前途最大的伤害!
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无知和懒惰。
让下级因为你而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了完善的品行,不断的成长,就是领导对伙伴最伟大的爱!
07带领团队,必须牢记这些
1、管理是盯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不逼员工,员工就平庸!
2、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任何借口。随便找借口,成功没入口。
3、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有用心想办法。用心想办法,一定有办法,迟早而已。
4、结果不好,就是不好,执行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5、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6、选择重于努力,成败在于选择之间。过去的选择决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日子。
7、执行力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8、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
9、不要指望别人帮助你,要指望别人需要你。
10、请示问题不要带着问题请示,要带着方案请示。汇报工作不要评论性地汇报,而要陈述性的汇报。
11、敢于负责任,才能担重任。简单的才是有效的。
12、成功者常改变方法而不改变目标,失败者常改变目标而不改变方法。
13、像老板一样当干部,用老板的标准要求自己,像经营事业一样经营自己的岗位。慈爱是虚伪的,严肃的爱才是大爱!管理一定要严字当头!
08负能量,请滚出团队!
在团队里,表面上一池静水,暗地里却暗流涌动。
其中"传染"最快的不是那些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信息和能量,而是那些让人消极、倦怠、心里不爽的人和事。
若你稍不留心,自己也可能卷入负面能量的漩涡,不仅影响正常工作,伤害人际关系,严重还可能因此丢了工作。谨记,远离"负能量",才能获得正能量,积极向上!
1.杀伤力最大辐射面最广——抱怨
团队里的"祥林嫂"可男可女,他们总爱数落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不满,自怜自艾。
工作中谁没有压力,成天抱怨咒骂,让本来安心工作的人也容易被负面情绪困扰。
抱怨是团队中最易传播,辐射最快最广最具杀伤力的"负能量"。
抱怨让自己和他人陷入负面情绪中,消极怠工,一个人会传染一个部门,一个部门会传染整个公司。有时,为了"维稳",公司不得不"和谐"掉这样的人。
2.最易动摇"军心"——消极
“公司大概没前途了吧!”“这样下去怕是工资也发不出了吧!”办公室里,总是有人消极怠惰,对企业发展缺乏信心,患得患失。
这种人的往往内心能量比较弱,而且行动力不高,总在瞻前顾后中蹉跎了时间和机会。
员工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团队氛围非常不利,当大伙都在为目标奋力拼搏时,这类人会传播出各种忐忑不安扰乱“军心”,对于有攻坚任务的团队来说,这种人的威胁极大。
3.杀最耐不住寂寞——浮躁
怕左右摇摆的人,也怕急于求成的人。社会够浮躁了,每个人都急于得到一个“成功”,想要一夜暴富。
在办公室里这种急于邀功,做事不踏实的人很容易破坏团队的协作和平衡,也容易带动其他人与他一样“急行军”,而少了脚踏实地的积累。
不管是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的企业,此类人肯定都不会受到青睐。
4.最易演变成办公室冷暴力——冷淡
团队人际关系冷淡对团队建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工作协作中有意不配合,疏远同事,甚至有意给同事设置障碍等。
冷淡的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演变成团队“冷暴力”,导致整个团队人际关系恶化,人心背离,缺乏战斗力,极大地影响团队绩效。
不少人对办公室里的“冷暴力”倍受压力,难以负荷就会选择辞职离开,对公司来说,显然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又一重要要原因。
5.杀最无力无能的表现——自卑
因为担心在团队得罪人,又担心做错事被领导批,所以做起事来总是畏畏缩缩,什么重任都不敢承担。
这样的人其实也不会受欢迎,在团队协作中,大家更喜欢与自信、有担当的人合作。而对于老板来说,你的自卑在他看来很可能就是能力不足,往后必定难受重用。
6.杀最禁锢自身发展——妒忌
凭什么这机会又给了他?他都主管了,还想怎么样啊?在这个只以成功论英雄的社会里,工作中的竞争常常变成了妒忌。
别人的进步和优势让自己脸上无光,立马心生恨意。
竞争中必有强弱之分,但想要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变强,就要从自身修炼开始,一味的敌视别人的进步和优势,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最自身发展不利。
7.杀盲目追求面子——攀比
一个假爱马仕包包,也可能在团队里引起一场明争暗斗。办公室里的女人们比包包,比名牌,男人们比车子,比手表,甚至比“小三”。
如果是工作中一决高下,倒有几分积极的竞争意识,但只是攀比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就毫无意义了。
其实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属于外生涯范畴,盲目的攀比只会让人忘了重视内生涯的提升和修炼,容易滋生浮躁情绪。
8.最易影响团队人际和谐——多疑
“最近老板没吩咐什么任务给我,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今天小李拿我开玩笑,是不是上次工作的事没配合好,所以才故意整我?”……
同事之间,上下属之间缺乏信任,总怀疑对方的行为举止另有目的。职场女性因心思细腻、对感情和周围人际变化比较敏感,更容易患上“疑心病”。
其实“疑心病”的根源在于工作压力,个人注意调节工作节奏,做到张弛有度,避免猜疑变成偏执妄想影响了团队的和谐和合作。
面对高压的工作、堆积如山的事务、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竞争激烈的商业竞技,职场人在工作着的每一分钟里都如同在战斗。
如发现自己陷在“负能量”里长时间拔不出来,很有必要重新检视你的职业定位,分析得失和利弊,对个人职业规划进行微调,让计划跟上发展的步伐,才能让自己游刃有余。
如果是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那么就很有必要重新进行职业定位,重新梳理你的核心竞争力,找到新方向后再继续前进。
制度演讲心得体会2
日前,我们小区也正式地加入了垃圾分类行列,这可喜可贺。就在100多天前,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首先在上海启动,彼时,对这一全新的垃圾分类制度能否取得成功有着诸多怀疑,甚至是质疑,但笔者始终坚信可以实现政策目标,只不过那时还不清楚实现政策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什么。时至今日,据笔者观察,上海的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已经基本落地,其过程值得总结。
此前,有很多研究对社区居民垃圾分类开展各种行为决定因素研究,比如从社区特性、居民人口特征、行为特征等出发展开研究。笔者也曾经陷于这样的研究逻辑,将主要方向放在探索居民实施垃圾分类的“微观机制”上,并对部分先行启动强制性垃圾分类的社区试点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和分析。应该说,那时调研的结果并不令人乐观,原因并不是因为试点成效不好,而是由于在开展试点的社区中,感觉到居民自愿开展强制性分类的意愿并不强,大部分居民的分类行为都与社区投入大量的“志愿服务”有关,正是在志愿者的大力“帮助和监督”下,居民手中的垃圾才被分类,调研过程发现一旦离开了这样的帮助和监督,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就大大下降。
对此,笔者曾认为,强制性垃圾分类的出路在于通过志愿者的帮助降低居民垃圾分类的“成本”,并通过监督来提高居民垃圾不分类的“成本”,以此改变垃圾分类的微观激励机制,只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制约条件,那就是每个社区究竟能否担负地起高昂的志愿服务成本(包括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成本)。
但其实不然,根据笔者亲身观察,截至目前,上海的强制垃圾分类制度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时期,围绕垃圾分类的部分“困难社区”,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取得不俗成效。总结下来,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成功。
第一,居民的垃圾分类开始从自发走向自觉。如果说开展垃圾分类的习惯一开始是被“逼”出来的,那么现在从居民家庭到社区,定时定点垃圾分类已经基本变成居民每日生活的“必修课”,成为一种自觉的新兴生活方式这在之前是很难想象的;
第二,居民的垃圾分类从量变走向质变。根据传统理论,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会受到居民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很难越过某些因素而实现垃圾分类的目标,比如家庭收入、教育背景、职业等,但事实表明,居民垃圾分类还存在一个重要的行为机制,那就是“跟随效应”,一旦垃圾分类的占比越过某个水平,后续的居民和社区其实就已经不大受其家庭和社区特征的影响,而会自觉地“跟随”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这一点在近期体现的非常充分,比如推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难度大大变小了;
第三,社区垃圾开始从增量走向减量。随着垃圾分类在社区的推进,笔者观察到各类垃圾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减量化趋势,最主要的源头在于分类压缩了餐厨垃圾的总量,厨房垃圾桶变小了,每日一扔的垃圾分类习惯等等都在时刻“警示”居民要适当控制垃圾数量。
为什么会在垃圾分类上能出人意料地取得如此成效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力量以及背后呈现的规律。
其一,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的本质是一种从属于“命令与控制”的环境规制,相较于十多年前开始推行的“绿色账户”制度,以及各种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这一环境规制无疑具有更强的约束性,并带有一定的“惩罚”性质。基于环境问题的“公共属性”,可以发现,环境保护大都正是从“命令与控制”的行政制度建设开始,才能取得后续成效,这是基本规律,也是政府主导的行政制度体系的根本力量所在。
其二,垃圾分类制度要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相适应,两者间的关系其实正是一种重要的“微观机制”,也就是说,具体表现为居民生活内容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才是决定垃圾分类能否有效推行的决定性“微观制度力量”,离开了这个基础条件,垃圾分类不仅难以实现“他律”,更是难以从“他律”走向“自律”和“自觉”。
其三,在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居民与社区间呈现出明显的“竞合性”,从一开始的被动观望,到后面的主动跟随,体现了居民间、社区间、区域间高水平的理性竞争以及有机合作关系,并极有可能就此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格局,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也就是揭开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背后的“行为制度力量”。
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政府的行政制度力量、市场的微观制度力量以及社会的行为制度力量,同时也离不开这三种力量背后的内在发展规律。
制度演讲心得体会3
按照《关于深入学习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和市委办公室学习教育的总体安排,近期,市委督查室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同志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集体研读学习和个人通读自学,对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更坚定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谈一谈个人体会。
一、必须不断强化自身政治意识。作为党办机关的一名党员,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党办姓党。学习材料中指出,当前部分机关干部在讲政治上存在温差、落差、偏差,重业务轻政治等问题,我们认为问题找的非常准确、非常具体,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才能永葆政治机关的鲜明本色。市委办公室作为市委的中枢机关、核心部门,承担着承上启下、综合协调、服务保障等重要职责,是市委履行领导职责的参谋助手,比一般工作机关具有更鲜明的政治属性。我决心在下一步工作中,始终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切实强化自身政治意识,旗帜鲜明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无论是筹划督查工作,还是起草文稿、推进落实都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认识市委办公室作为重要政治机关的职责定位和自身工作的政治属性,尤其是市委督查室,承担着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工作,更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督查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各级各部门执行好、落实好上级各项任务目标,勇于担责、善于履责、全力尽责,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学习材料同时指出,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存在学习时紧时松、上热中温下冷、学用脱节等问题。从个人来讲,作为党办系统的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理论上要更加自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要有更高要求,不能随大流、一般化。下一步,我将继续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严标准”,强化理论武装的自觉性,坚持理论学习走在前,自觉主动学,强化学习自觉,不仅仅依靠上班时间参加集体学习,还要给自己定好学习时间,每周固定学习几篇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写出心得体会,及时跟进、联系实际学习党中央作出的新的决策部署、出台的新文件,养成读人民日报、《求是》等杂志的习惯,从渐悟走向顿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
三、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深刻认识到,从事督查工作,一是要力戒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各级各部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具体工作中,将认真落实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统一的理念,在抓工作推进、抓目标落实中,时刻体现宗旨意识、人民立场,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三是把纪律挺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要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信任和监督、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正确处理干净和担当的关系,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就督查工作来讲,更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首先要廉字当头,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进而强化责任担当,工作上做实做细,坚持督查工作深入一线,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四、不断强化狠抓落实的能力建设。时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全面提升督查工作的根本遵循。用“硬措施”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建设,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把加强自身政治素质和能力业务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思想上敢于动真碰硬,行动上坚持雷厉风行,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盯住不落实的人、抓住不落实的事,“精准督查、精准考核”,带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切实发挥“督考结合”作用,努力推动在督查机制上形成合力,在督查内容上突出重点,在督查方式上主动创新,在督查结果上问责问效。
今后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加强党建理论知识学习,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认真学习、遵守、执行党章党规,深入践行“五个坚持”,落实好“行必忠诚、事必尽善”理念,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三服务”工作,既要紧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督查落实,又要立足自身岗位,搞好党建工作,努力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督查工作的内行人,让党办督查工作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落实的“助推器”。
制度演讲心得体会4
开学伊始,县教体局部署安排各校开展“学规范、讲风范、做示范”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学习《万安县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万安县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万安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修改)》。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我除了再次明确到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也对自己从教经历进行深刻反思。
回顾自己从教的二十一年,有过拼搏:曾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无比崇敬走上三尺讲台,凭借“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劲头,从村级完小进入中心小学,先后荣获过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有过懈怠:教师的工作确实是辛苦,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压力面前,我未能克服职业倦怠的心理,瞬间失去了上进的动力,流连平庸,以至于责任感慢慢消逝。努力多年,却功亏一篑!
2017年9月,我调离原校,来到枫林。这算是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新学校,新环境,新历程。在这里,我第一次与初中阶段的学生打交道,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虽然忐忑,却也凭内心燃起的不服输,接受了这个新挑战。身份的转变,让我收获颇深:责任是助推教育之船前行的桨,智慧是掌握方向的舵,唯有将二者相辅相承,才能迎风扬帆,破浪前行。
责任作桨
“孺子牛奖”获得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的乡村老师刘让贤曾说过:“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们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复一年的工作中获得。”到底是什么成了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是什么使教师甘为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经历坎坷之后,我清楚知道:是爱,是对学生们的真挚关爱,是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这些爱,就是责任,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唯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在细微处显精神,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
九年一贯制学校独有的特点,就是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九年,对环境和教师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他们心中缺少新鲜感,激情缺失、兴趣缺失。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曾苦笑,可苦笑之后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不想轻易放弃自己给出的承诺。从自身做起,是最好的榜样的力量:早晨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学生就不好意思次次比我晚到;饭后二十分钟进教室,学生也慢慢跟上我的节奏;就寝推后半小时离开宿舍,晚上自然就违反纪律的人越来越少……就这样,班级面貌在无声中发生变化,学生气质也在改变。
责任使然,爱意入心。记得那年十月的一个晚上,我在清点学生人数后发现有一个男生未在寝室,清查之后才知道是传东,学生告诉我他是被老师批评后一声不吭出去了。于是我打着电筒找他,并在靠近校门的树下找到他,他一个人坐在长椅上,情绪很激动。在我多次轻声询问之后,他才气冲冲地说:“我要回家!”他内心的纠结与焦躁,完全写在脸上了。他用近乎咆哮的语气讲述事情全过程,并一直在反复说“我并没有错,为什么要批评我”“我要回家,不想读书”。我惊诧于他反复说的那些话,第一次感受到他的内心其实很在意老师的评价,可我之前听到对他的评价是:一个破罐子破摔的学生。那一瞬间,我触碰到那颗在看似顽皮的外表下的柔弱的心,他是在用这种语气掩饰内心的柔弱;同时也发现对学生关爱不够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扼杀他们的前程。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不要误解老师的教育,不厌其烦地开导他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十分肯定地告诉他:“你在我这里就是一张纯白的纸,我不过问你的过去,只在意你以后会在这张纸上写画下什么!”他抬起头看我时,我依稀看到一缕感激的目光,秋夜的寒气没有让他心更寒,这次突发的谈话让他的心暖起来。在此之后,似乎这一晚的经历开启了他的另一扇门,他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余下的初中生活中,他成了我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即使偶尔有做错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向我坦白并保证不再出错。
直到现在我仍然庆幸当时没有给他扑头盖脸的呵斥,而是给予了足够耐心,为他解开了心结。这次经历,让我也意识到:做为班主任,爱心和责任心是如此重要,心中有爱方能展现教育的神奇魅力。
智慧为舵
在带完自己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之后,我接手学校政工工作并兼任八年级班主任,这次面对的不只是一个班的学生,还有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数百名学生。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行为控制力的差异很大,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也很大。想要做好做实学生思想工作,如果只停留在统一管理上,是肯定难以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此时,除了需要责任来作动力,还需要动用智慧来把准方向。
寻找心灵碰撞点,唤醒学生灵魂深处的激情,显得尤为重要。长年在同一个学校的生活让很多学生变得机械甚至慵懒,他们习惯了周而复始的学习、生活,将激情藏于心中。高段学生的行事风格又对低段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让不少学生从四、五年级就开始不注重学习,也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多年来形成的恶性循环,影响着很多学生的成长。面对这些现状,我先从自己带的班开始入手,放低身姿,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以寻找师生心灵之间的碰撞点。对每一个所谓的调皮学生,我都进行了数次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剖析以前的不足,也给予足够的信任,让他们放下心里的顾虑,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在这种诚心和信任的作用下,一批学生迅速改变行事风格,成长为班级的顶梁柱,甚至成为学生会的中坚力量。班级管理如此,学校政工工作也如此,昔日吊儿郎当的学生变成了经常受表彰的榜样,对其他学生来说,极具震撼力。学生间的影响进入良性循环,政工工作就开始变得轻松,学校风气也在悄然间发生变化。
破浪前行
先破后立,以点带面。有了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之后,我便开始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抓实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正字修身、阅读修身”的更高目标,引领构建有序校园。学生行为有规范,内心有追求,队伍更齐、地面更净、课堂更活跃、自习更安静,加上书写训练和经典阅读等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心中正气慢慢凝聚,学校秩序井然、正气盎然。
近两年的汗水,换来自身思想觉悟的提高,这些恰好与“学规范、讲风范、做示范”活动目的相吻合。作为教师,人生就是实实在在,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只有从琐碎的工作中细细地理出一些思路;没有惊险的飞跃,只有岁岁年年、朝朝暮暮与学生的风雨兼程。我将会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责任作桨、智慧为舵、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