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规章制度 >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16篇)正文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16篇)》

时间: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精选16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1

根据区教委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我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对传染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启动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和防控工作预案。

三 、严格执行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坚持凭教师证或学生证出入校门和做好来访登记工作,凡患传染病或疑似者,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四、严格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并做好晨检、午检记录。一旦发现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校,与此同时要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送学生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学生治疗阶段,不得到校,必须痊愈后持县级以上医院的康复证明才能返校就学。学生治疗期间,班主任必须每天跟踪疗情,详细掌握学生的治疗进展并记录在晨检记录本上。

五、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健康教育课、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对师生加强传染病知识和日常保健意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对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业务培训。

六、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

学校保证各个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相对独立、采光通风良好,完善洗手区的建设,同时为每个班配发体温表、口罩、药品及消毒用具和用品,设置专人每天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

七、按照要求,上报疫情

一旦出现疫情,要及时了解基本情况并迅速报告。班级必须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学校相关负责人向防保科、镇教委、学校卫生科、疾控中心汇报,同时通过疫情预警系统进行网络报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疫情处理与控制工作。对瞒报、迟报、漏报疫情,并产生不良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2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学校在卫生保健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规。

学校发生传染病后,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一、 控制传染源

1、对传染病人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治、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师生发现疑似传染病人必须及时与学校联系,即时、即地隔离,病人不再出入教室、办公室、食堂等公共场合。

3、班主任知情后,立即通知患病学生的家长送医院诊治,收集病人所有留在教室里的学习、生活用品交家长等带回家消毒,

二、切断传染途径

1、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进行疫点消毒,消灭传播因素上的病原体和传播媒介。

2、教室消毒:病人所在班级用消毒液擦洗课桌椅、橱柜、门把、窗台及地面,加强教室通风换气。

三、保护易感人群

1、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断传染病的流行

2、发现传染病人,各班主任应立即向学校报告,由学校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

3、学校得到传染病报告,及时进教室对学生进行卫生宣传,根据疫情,必要时给学生家长发宣传资料。

4、与有关卫生防疫部门联系,协助宣传应急预防接种。

5、学生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隔离法》规定的隔离期,返校行课时,必须由医疗部门出具相关健康证明。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3

一、总则

1、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除上述病种传报之外,水痘、手足口病、结核性胸膜炎也要及时上报。

二、建立防治网络

在卫生部门的领导下,组成县教育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等为一体的学校传染病防治网络。

三、具体工作:

1、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和报告、责任制度,建立完善的防范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预防饮食饮水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学校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做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学校卫生室做好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对班主任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以及健康情况巡查,保持教室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

3、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卫生活动,利用健康教育课、卫生广播等,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4、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消灭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和肠道寄生虫的危害。

5、认真做好学校食堂卫生自查,完善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做好学生的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推荐接种非计划有价疫苗。

四、疫情报告和控制

1、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有专人负责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县教育局安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漩口镇卫生院,并做好登记工作。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六小时内上报。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十二小时内上报。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上报。

2、做好学校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并消除传染病在师生中的蔓延。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4

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我校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加强疫情管理工作

1、成立了以学校一把手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2、指定德育处为我校传染病报告人;

3、各班班主任(老师)发现有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上报学校;

4、建立疫情管理工作档案,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电话记录本,详细记录传染病发生、处理情况和疫情报告情况;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1、教导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课学生情况;

2、在学校中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1例及以上,乙类及丙类传染病1例及以上,有相同症状病例1例以上,应按卫生部规定时限和要求及时报所在地的`县级疾控中心;

3、报告内容包括:学校名称、班级、学生姓名、病名、发病时间、隔离治疗情况、就诊医院及报告时间;

4、及时做好病人周边同学的预防保健及消毒隔离工作。

学校消毒制度

一、学校环境卫生消毒制度

1、校内各教室,组室每天值日,每周大扫除。每天有充足时间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校保洁员按照负责进行每天的公共卫生环境打扫工作,定期做好灭“四害”工作。

3、如发现班内类似“流感”的现象,则校卫生室负责监控,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

4、食堂工作人员按食堂卫生规定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

5、各班、各科室饮水机每天由专人进行保洁工作,由供水部门进行定期消毒工作。

二、个人卫生消毒制度

1、学生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学生饮水必须自带独用茶杯。

3、学校洗手设施及时放置消毒肥皂或洗手液。

学校晨检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为了监测及了解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特制定我校晨检制度。

1、学校负责组织开展晨检工作,校医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各学校各部门具体实施;

2、配备必要的体检器械和用品,如体温表、消毒剂等(学校配置);

3、根据不同的疾病及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针对性的体检项目;

4、校医预防保健科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每天的晨检资料,中午12时前将结果报当地县级疾控中心;本制度在有疫情的非常时期启动。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5

1.学校应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成立学校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校长负责制及各部门相应职责,规范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内实施。

2.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①规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保证传染病发病信息获取渠道通畅、及时。

②学校卫生老师承担疫情责任报告人,主要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③学校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上报连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④建立学校传染病登记专册,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登记工作。⑤学校发生师生集聚性发热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按照《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落实相应的措施。

⑥禁止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3.加强学生健康情况检查工作

①开展每日学生晨检工作,掌握学生传染病发病信息,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检工作登记专册,做好每日晨检记录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度。

②每周一次由卫生老师对全校师生健康、传染病发病及出勤情况进行巡查,并做好定期巡查记录。

4.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①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掌握患病返校学生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

②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健全和执行学校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

5.利用学校教育网络对师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6

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管理,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师生传染病的传播,特制订如下消毒管理制度:

一、消毒负责部门

校长负总责,学校教育处卫生室负责监督、指导、检查,相关人员具体实施。

二、消毒的方法及要求

1.化学性消毒:学校内统一使用含氯消毒液,校内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查验有效期限,定时进行发放,教学生使用时要求现配现用。(物品清洁与消毒的方法详见附表)

2.物理性消毒:蒸汽消毒:温度达到100℃后消毒15分钟,蒸汽消毒10分钟,远红外热力消毒温度达到120℃后消毒20分钟。消毒柜内温度要求进行监测。

3.紫外线消毒

1)紫外线灯专人负责,操作人员会正确使用,在使用时穿好防护服及眼镜,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

2)每次使用前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擦拭,保证灯管无污渍及尘土,保证紫外线的穿透性。

3)使用移动性紫外线消毒车,对空气消毒时按照每立方米1.5瓦计算紫外线灯车的数量;对物体表面(图书等)消毒时,要求灯管与待消毒物体表面的.距离少于1.5米,消毒时间每次持续照射不少于60分钟。

4)对学校内的每台紫外线灯车按照车及灯管进行编号,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灯管累计达到1000小时,及时更换新灯管,如过程中发现损坏要及时更換。

三、环境卫生及消毒制度。

1、各班级教室每日由值日生打扫卫生,办公室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值日,师生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办公室和教室每天要有充足时间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各班清洁卫生打扫学生每天负责进行公共环境卫生打扫,师生定期喷洒消毒液或石灰水进行喷雾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染。

3、各班清洁用具要做好标记(如笤帚、拖布、抹布等)并要专用,拖布要求活动室与睡眠室、盥洗室、卫生间各一把,根据不同用处做标识,每次用后及时处理干净,干燥存放。

4、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公共场所每日均要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至少3次;条件允许,在做好保温的前提下,开启窗户,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5、图书馆、办公室等区域使用的空调: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6、每日要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或75%的酒精,对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公共接触物品、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定时用消毒水为办公室设备、门把手和电梯按钮、厕所进行消毒。洗手间要配备肥皂或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7、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8、如发现班内有类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现象,则班主任应及时做好监控工作,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

四、个人卫生、消毒制度。

1、饮水必须自带独用茶杯,不喝生水、凉水,不吃生菜、凉菜。

2、学生应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清洁卫生。

3、洗手处要放置消毒肥皂或杀菌洗手液。

4、全体师生应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注意个人卫生。

5、保持寝室房间的通风换气,每天最少两次,每次最少半个小时。

6、咳嗽和打喷嚏时不要正对别人。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7

一、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本市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

二、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三、建立传染病个案登盲目产,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四、做好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应急救治、转院治疗等。必要时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预防性用药。

五、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症候群监测工作。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六、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扫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七、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记、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和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八、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8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日常环境卫生

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室内湿式打扫,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暑设备。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

4、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消毒隔离措施

1、坚持定期消毒制度,由后勤负责对各教室、专用教室的消毒。

2、有专用保健室、消毒器械室。

3、学校设立卫生室、要根据学校条件建立隔离室和观察床或应急隔离室。

4、班主任如发现学生异常及时向卫生人员反映。卫生人员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5、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所在的班。(附件一:主要传染病潜伏隔离期及接触者观察时间期)

6、对患者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吃药和喂饭。

7、如发生传染病除隔离病人外,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病人到过的地方进行消毒。有必要对接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人进行检疫、隔离、观察。班学生不串班,不混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8、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方可归班。

9、工作人员家中及学生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学校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9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具体措施:

1.传染病法人代表为主管校长:付桂君 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人:赵丽君,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主管单位:教委及卫生监控单位:加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上报。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24小时内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加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加区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学校传染病疫情即时进行直报,同时由疫情报告员汇总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上备查。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10

一、疫情报告制度:

学生在校期间如有传染病的发生,应及时、准确地报告市疾控中心(在经医院确诊或实验室检查)。

顺序:学生---班主任---卫生室---校长室---市疾控中心、市教育局

二、晨检制度: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检工作。对患传染病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已发生传染病班级的其它学生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板兰根、维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

认真做好教室、专用教室消毒工作,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和住宿部要重点消毒,勤洗晒衣被并用紫外线消毒车和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复课要求:

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隔离期限,隔离时间未到的必须要有医院传染病科证明,并由卫生室复检后学生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未愈不能来校上课。

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这一内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勤洗手,及时做好学生的计划免疫,防止交叉感染。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进行检疫,隔离、观察、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工作人员家中及学生家长发现传染病人应报告学校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11

一、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要求,组织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

2、学校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晨检或巡查、学生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3、学校应主动与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二、疫情报告

学校应于2小时内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三、培训教育

1、学校校长、老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人。学校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2、学校师生中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的,德育处应做好学校传染病病人登记,在第一时间内以电话和网络形式报区教委、区卫生保健所、同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学校内上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发热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做好新续发病人的动态报告。

4、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四、宣传教育

1、学校必须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栏、健康教育课、学校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病宣传,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春季是流感高峰期,学校必须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注意教育学生不要接触流感症状的人群,不要接触病死的禽类,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12

校园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中青年偶发。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属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多数病例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 A 16型,其次是 5型和 10型;另外,还有肠道病毒 71型也与手足口病爆发有关。手足口病通常见于不足 5岁的幼儿,成人也可发病。患者症状 /体征包括皮疹、口腔内(疱疹性咽峡炎)和口周疱疹或溃疡、发热。传播途径通过人和人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或接触感染物体 /表面。

预防措施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冬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避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冬季气候变冷,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添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13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县教委、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

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学校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的落实情况,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食堂、校园环境、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2、结合学科教学,充分利用板报、校园网、广播等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3、严格执行学生缺课登记及请假制度、学校传染病期间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4、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5、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菜。

6、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教育管理中心和上级组织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留样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1、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经常对学校食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对患有“五类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照规定验收,严禁向学生出售变质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存必须生熟分开;餐具必须采用高温消毒或药物消毒,并采取严格的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4)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厕所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做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厕所卫生、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的传染病的预防,通过和办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防治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的各类食品。

(4)认真组织师生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和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检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每天班主任统计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并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跟踪观察,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突发事件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医院感染爆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管理中心报告,并同时向镇防疫站报告,根据授权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高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丰都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

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或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

(6)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相应处理。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县教委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物供应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管理中心并向县教委、卫生局、县防疫站、镇政府报告。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协助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样品。

5、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局、教育局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医院接受治疗。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后勤处具体牵头负责日常防控工作,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校医,分管校长、总务处,相关人员要定期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

校长对全校师生卫生安全、校园卫生安全工作负总责,对于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轻重给与相应处理。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工作制度。

一、校医为学校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本校常见病的诊治,就诊的病人必须登记在门诊登记簿上,传染病还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当地疾控机构。

二、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员,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要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三、执行晨检制度,每日早晨上班前对每位教职员工、学生进行相关健康状况及卫生状况检查,并留有详细记录。

四、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每位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均有权利和义务向在校疫情报告人员报告,疫情报告人员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五、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六、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15

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学校发生的各类事故,全力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事故报告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校内各部门、年级、班级

二、需要报告的事故包括触电伤害、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饮用水污染、安全伤害事故等。

三、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班级、人数、家长姓名、单位、原因、主要症状、采取的措施和处理结果等。

四、事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1、班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处室主任直至校长室,在获悉突发事件后,应详细了解情况,取得第一手资料,在处理过程中及时向校长室报告。

2、当事人应积极配合协助有关单位和部门对造成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

3、班主任、任课当事人、工作人员、校医、部门主任应积极主动配合校长室开展工作。

4、事态严重的,校长室应在最短时间向区教育局、区政府报告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班级、人数、家长姓名、单位、原因、主要症状、采取的措施和处理结果等。事态一般的应在一小时内向区教育局、区政府报告。

五、处罚

1、学校应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2、对隐瞒不报、谎报或者缓报的,严格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石灰窑小学

20xx年9月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篇16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实保护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报告制度》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防控制度和措施:

一、工作职责

1、确定传染病疫情预警,而当同一类传染病有3人以上同时发病时,及时按程序报告。

2、学校传染病领导小组根据疫情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和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3、班主任一旦得知本班学生确证为传染病,应第一时间履行程序。

4、学校办公室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对易感人群应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

6、充分利用校园网、黑板报等形式及时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切实加强学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7、建立学院传染病监控与报告制度。班主任应及时掌握学生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与卫生保健教师联系,并同时向学校办公室报告。班主任每天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前一天的疫情,由领导小组负责统计上报。

8、心理辅导教师协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具体预防措施要做到:

1、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阻断可能造成扩散的一切联系,等待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

2、疫点消毒。由卫生防疫部门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对易感人群注射疫苗或进行预防性治疗。

3、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4、应通过广播、校园网等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疾病的发生蔓延。

6、在传染病发生期间,门卫要严格把好校门关,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校园,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食堂、教室等人员集中区域。在校期间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离校。

7、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8、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9、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