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精选7篇》
1。目的:为固定资产的正确核算,加强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及保管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精选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最新范文 篇1
1.盲目购买设备,忽视设备维修
在当代的地勘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单位经常更换勘探设备,但在设备购买过程中又比较随意,导致设备更新速度快,对设备维修不彻底。由于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属于国家财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不到位,也是导致地勘单位盲目更换设备的主要原因。
2.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地质勘探工作的特殊性,所以我国的地勘单位基本都是由国家设立建成的。因此,我国的地勘单位大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很难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管理模式老旧,导致固定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3.内控管理不足,会计核算不明确
在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单位内部管理不足,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对滥用固定资产行为没有责任追究规范,加之会计核算方面不明确,核算不及时,导致资产变化情况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账物脱节[2]。
二、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模式
1.办公建筑物投资
对于地勘单位来说,固定资产在单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利用率也是最高的。在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办公建筑物多余是由财政拨款、地勘单位投资所形成的建筑物。因此,办公建筑物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类型之一。
2.勘探设备投资
地质勘探,是对地球资源的勘察和探索,因此,勘探设备必不可少。在地勘活动中,一些专业设备如测绘设备、钻探设备、化验设备等都需要固定资产的投入。
3.其他投资
由于地质勘探工作比较特殊,是由国家设立策划的活动,因此,在地勘单位的勘探过程中,除专业设备外的投资,还存在着其他投资行为。例如运输设备、动力设备等,在勘探过程中,对勘探人员的投资也是固定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三、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下的管理措施
1.加强制度管理
在地勘单位中,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地勘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实效性[3]。因此,加强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是新型管理模式的主要体现。加强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对滥用固定资产的行为进行惩罚、对合理利于固定资产的行为进行奖励,利于这种奖罚分明的制度进行高效地管理。
2.加强资产管理
在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对资产的管理要充分结合财务管理进行,对资产购置、验收、使用等行为进行强化管理。在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严格控制设备购买资产,制定设备购买资产评估审核制度,对资产进行有效控制。在地质勘探中,单位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合理的对固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制定完善的资产配置标准,使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提高地质勘探质量[4]。
3.加强人员管理
在地勘单位中,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也是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在地勘单位中,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进行科学有效地培训,建设专业性强、技术能力强、核算精准的人才队伍,合理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
4.加强科技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都引进科学的管理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高效管理[5]。在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想要科学合理地配备固定资产,首先要对固定资产的类别进行合理的分置,对固定资产的性质、结构、使用范围等进行分析,对长期搁置的资产进行合理调配,防止资产积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地勘单位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制定固定资产有效性论证报告,对固定资产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篇2
【关键词】项目档案;档案信息化;组织机构
随着国家对军工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对项目竣工验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以下简称项目档案)验收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系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水平,顺利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任务,是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上级机关对项目档案管理的严格要求。早在2007年国防科工局就下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对项目档案的验收组织、验收申请、验收要求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随着国家对军工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对项目档案的管理和验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2013年国防科工局下发《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应完成项目档案单项验收”,并指定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其所属单位项目档案单项验收工作。随后各军工集团也出台相应规定,进一步规范项目档案的验收工作。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于2014年印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评分细则》,作为项目档案归档与验收量化标准的依据,该细则从项目档案基础管理、项目档案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项目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和档案验收工作6个方面提出了量化评分标准。
(二) 军工研究所传统项目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落后。军工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涉及单位多、参与人员广、专业技术跨度大等特点,批复周期之长可达48个月,项目从资金计划下达到竣工,需要完成数百套国内外设备及软件的订购与安装,同时也需要完成大量的基建工程建设,涉及部门往往包括军工研究所所有技术部门、信息安全部门及若干机关单位部门。此外,随着军工研究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OA办公系统、固定资产投资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一批管理软件陆续建立,项目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
(三)传统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军工研究所精益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目前很多军工研究所正进入向精益化、信息化转型升级阶段,项目档案的管理体系建设也要及时跟上军工研究所的发展步伐。项目档案的管理需要大多数部门的参与,项目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实用高效的管理体系,明确每个人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责任、工作内容及目标,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逐步推进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的建设步伐。军工研究所很多项业务,都或多或少与项目档案业务有流程和数据层面的关联,因此改进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与相关信息系统集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军工研究所主营业务。
二、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
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为高质量通过国防科工局项目档案验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证项目档案管理的高效有序,并通过信息化技术、领导机构设置、制度约束、激励评价、沟通交流等手段,对项目档案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指导原则是:
(一)加强各部门协调。项目档案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层级各部门集成推进,成立项目档案领导组织机构,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团队,统筹协调,实现联动,共同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
(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研究所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对项目档案管理形成约束机制,有力保障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的作用。
(三)融入信息化建设。只有以信息化为手段,使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加强阶段性检查,才能确保目标实现。
(四)创建激励机制。应该充分调动研究所各技术部门、机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多方面促进项目档案管理。
(五)打通沟通交流通道。通过参加项目主管部门例会,参加项目设备到货验收、终验收会议,不定期走访项目实施部门,增进项目了解,掌握项目资料情况。
三、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
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组织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建设、激励评价体系建设、协调交流机制建设。
(一)组织机构建设。为建立健全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档案管理体制,维护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与安全,军工研究所应该成立项目档案工作组织机构,由分管档案工作的副所长担任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主任,各部门领导作为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项目档案工作的制度和规范,负责项目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重要问题的决策,负责对各单位项目档案工作日常管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审、评比和奖励。这样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保障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工作的领导力以及资金、人员、管理等顺利落实。
(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规范项目档案管理及归档流程。加强项目档案的过程管理与控制,(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28页)必须在管理手段上有所创新,为此应将项目档案的管理纳入军工研究所档案管理软件中,并和项目主管部门的管理软件深度融合,以实现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的全周期管控。以某军工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项目档案的管理融入新上线的数字档案馆软件中,并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了接口,实现了项目档案资料的在线归档。通过该接口,各类项目文档签署完成后,即可发起归档申请。同时在即将上线的档案门户网站上预置了项目档案入口,通过创建项目档案门户的方式,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环境。
(三)管理机制建设。将项目档案工作要求纳入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与项目建设实行同步管理。各部门在签订项目建设合同时,必须将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要求纳入合同条款,以明确责任。签订基建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应当设立专门条款,明确需要提交的项目文件材料范围、份数,以及整理要求和归档责任。签订设备仪器研制或外购合同、协议时,应当设立专门条款,明确供方需要提交的文件材料清单及份数等要求。设立专(兼)职项目档案人员,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前管理类、基建类、设备仪器前期文件材料等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项目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项目竣工文件和整理项目文件。
(四)激励评价体系建设。成立考核机构,制定考核标准,对项目团队及个人的档案资料移交情况进行定期化、制度化考核,执行激励与处罚。考核标准主要包括项目档案工作组织领导情况、归档项目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及时性,对项目档案情况的熟悉程度等,同时给兼职档案员发放一定津贴,提高各实施部门和个人参与项目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短期激励体制和长期激励体制,短期激励是在每年年底评选出优秀兼职档案员、优秀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先进单位和个人,长期激励体制是在项目验收通过后,组织评选项目先进单位与个人,以激发项目档案工作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协调交流机制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参加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例会。及时掌握各实施部门的工作进度,并将近期项目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参会人员集思广益,对项目档案的管理提合理意见或建议。在参加项目例会的同时,综合档案馆常以走访形式或开验收会的方式到各实施部门沟通交流,召开部门工作会议,了解项目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各部门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项目实施部门排忧解难,共同促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海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机电兵船档案,2016(1):42-43.
[2]吴朝霞。浅议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6(2):148-150.
[3]刘守华。用档案规范助推工作规范[J].中国档案,2015(1):30-31.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篇3
【关键词】国防科技工业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档案管理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下简称投资项目)是准公共品的投资项目。投资项目档案是指在项目立项、实施、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在对其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其档案管理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如果档案管理不善,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投资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具体和全面,并且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实现对投资项目档案的良好管理。
1 我国对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
1.1 依法建立健全的档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整理规范》要求,每项投资项目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竣工阶段的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全部文件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依法对档案进行管理,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如果发生违规事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1.2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由于投资项目属于公共品的投资,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通过档案的方式记录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档案管理人员需参与项目的管理工作,如果领导、项目参与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势必会造成档案记录方面和整理方面的失误,这对于整个投资项目来说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项目无法实施下去,无法实现项目的可追索性,因此,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投资项目档案工作的特点
2.1 收集过程复杂
由于投资项目一般工程量都较大,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实施时间非常长,而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收集档案的过程比较复杂,收集档案的时间长且分散[1]。另外,在进行档案收集的过程中,由于收集人员常发生变动,也增加了收集过程的复杂性。
2.2 参与部门多
在进行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具有参与部门多的特点,其主要是每一个投资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参建单位,并且每个参建单位都会有很多的部门,档案收集工作非常的繁重,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需要与每一个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才能保质、保量及时的收集整理好完善的档案资料。
2.3 整理难度大
整理难度大主要是由于投资项目规模较大,专业性强,材料较多导致的。在将收集回来的资料进行分析筛选的过程中,需要将有用的资料留下,没用的资料筛除,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并且整理的难度随着资料的增多也会增加[2]。因此,需要结合投资项目档案工作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3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投资项目档案管理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因此,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严格的依照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档案管理,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在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方面,主要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实行领导责任制和工作岗位责任制,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二、制定档案归档范围和整理标准。有了范围和标准,就可以为管理人员指明工作方向,减少失误,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
3.2 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工作同步进行
从投资项目实施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开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项目建设单位需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而很多的管理人员在投资项目实施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导致档案管理质量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到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对此,应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项目建设的同步进行[3]。通过对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跟踪整理资料,才能够保证档案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进而使投资项目的档案具有更高的保存和使用价值。
3.3 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
由于投资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完成,它是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因此,要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与各个建设单位良好沟通,对各个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提出工作要求,如档案资料的收集、档案资料的筛选、档案资料的整理以及最终的归档要求,这些工作都需要由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密切的合作才能完成[4]。
3.4 开展档案的专项验收工作
国防科工委、国家档案局《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验收的必备条件之一。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的竣工验收。”档案的专项验收工作主要是在投资项目竣工阶段进行的,通过对档案进行专项验收,能够及时的发现档案中存在着哪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并且通过及时的纠正,能够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5]。在进行档案专项验收的过程中,应该派专门的管理人员组成团队与建设单位共同进行验收,这样才能够保证档案专项验收落到实处,并且发挥档案专项验收的作用,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本队的军工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十一五”退役治理项目为例,该项目2007年3月申请立项,2008年7月开始施工,2010年6月竣工,2012年已完成环保、职业卫生、财务审计、档案等专项验收,2013年进行现场核查验收后再进行了竣工验收。大队在实施该项目时,成立了项目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各参建单位配备了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统一管理项目各阶段的文件资料,并接受档案部门的检查指导,确保资料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具体操作为:大队安防环保部门负责项目立项、调研等前期资料以及项目管理文件、项目竣工验收文件和照片档案的收集,并分类归档;大队财务资产部负责项目财务管理文件的收集、归档;施工单位负责项目施工阶段资料的收集、归档;监理单位负责项目监理文件的归集和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大队安防环保部门归集,统一移交大队档案室。
4结语
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工作较为复杂,并且其中还涉及到项目的保密性,因而,投资项目的档案管理与企业的档案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进行投资项目的档案管理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以及投资项目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这样才能获得档案管理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礼祥。全程管理原则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12).
[2] 侯伟霞。浅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3).
[3] 范越,秦晓宇。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探讨[J].项目管理技术, 2009(03).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篇4
档案是指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档案来源于一定的机关、组织和个人。他体现了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意志。档案文件信息材料是有条件的转化过来的。随着煤炭企业的发展,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随之不断开拓发展,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
一、要体现档案管理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
随着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煤炭企业产品从原来的单一煤炭向煤化工及其他行业转化,整体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在企业生产经营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书、声象、科技、会计档案等,都是职工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的劳动结晶和智慧积累,是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和原始写照。冀中能源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身为煤炭企业的职工,就以冀中能源集团组建为例,现在的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6月由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兼并峰峰集团有限公司而成,2009年6月又收购了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省属国有独资公司,是以煤炭为主,电力、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物流等多个产业板块综合发展的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集团总部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资产总额1680亿元,煤炭储量260亿吨,原煤年生产能力1.2亿吨,在册职工13万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煤炭行业百强和中国工业企业500强前列,同时也是少有的公司总部位于中型城市(邢台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冀中能源集团公司的成长经历,其创业的艰难、走过的历程都真实地在档案中记载。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是无价之宝。档案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它在生产经营中是不可缺失的资源,更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始信息。
二、发挥档案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一、就企业档案而言,关键是其的确定性和恒定性。即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档案记录的内容是清楚明白的,并用这此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成而存在的。档案馆(室)保存的各类档案资料主要是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员工对档案都抱有一种“倚重”的心里。科技档案更是如此。例如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显德汪矿四采区1493工作面掘进遇到煤炭赋存及地质结构不明了、水文地质状况不明等问题,各领导及设计部门都忧心如焚,经到档案室查阅当时矿井相关地质勘查资料,所幸这些档案保存较为完整,经过档案管理人员认真查找,终于找到了可参考的珍贵资料,结果井下问题迎刃而解。从事实中证明,档案信息只要管理好,利用好,就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给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可计量的效益。
二、档案资产是在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下产生、共存并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固定资产和一些无形资产的伴生物。档案信息资源在企发展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也要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整合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换机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也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因此,档案管理的工作的创新方法就是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外延,深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档案工作人员要敢于激活机制,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理念,从单纯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向档案、科技、情报、信息、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提高办事效率,让档案资源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之一。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最新范文 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固定资产;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固定资产是广播事业发展业务活动的主要物质条件,是促进广播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及物质保障。固定资产核算,是指在一定的财务时期,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值、记录的财务处理过程。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工作关系到最终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顺利开展与否。
一、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
(一)缺乏概念
对于固定资产,不少工作人员对此缺乏一定的概念认识,自然就对固定资产缺少一定的维护意识。广播电视行业是最终服务于大众精神世界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意识的淡薄,对于固定资产影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了解不足,最终会出现无人管理或无人维护、互相挪用的现象,最终使得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欠缺制度
固定资产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会造成各环节的问题出现,比如盲目购买、无人管理、随意挪用。在部分固定资产达到使用年限后,该做折旧处理的没有及时处理,会导致后续的财务工作无法进行,财务方面会出现坏账或长期挂账处理,造成资产账务与实际不符,损失不明。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来说,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缺乏方法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众多,但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去进行后续的管理及追踪,导致很多固定资产不明下落。广播电视行业很多时候依赖于固定资产依存,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支撑,会使得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工作量加大,增加了固定资产使用的风险。
(四)历史遗留
历史遗留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后续的事情会无法开展。比如之前广播电视工作领导运用固定资产的价值来作为业绩的参考指标,对固定资产的清点问题流于形式,未认真对待其固定资产管理与折算问题,而且广播电视行业设备多是流动性较大,导致很多资产处于挂账实已丢失损害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历史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相关工作人员已离职,证据不可考,最后的损失不可估量,固定资产也无法进行核销工作,对于之后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容易导致账目数据失实现象。
二、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策略
(一)管理到位
1.管理机构
从体制上,广播电视行业应设立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机构,进行固定资产的专门科室专人处理。决策领导要对固定资产的引进进行可靠论证,对大型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减值处理要进行决断;固定资产管理科长要由技术人员担任,进行日常固定资产的维护及管理制度的执行者与组织者,对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情况要做到负责,避免购置太多同类固定资产导致闲置浪费情况,也避免过分限制采购导致使用率过高,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固定资产管理科员要做好日常登记记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责任制,做到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使得固定资产安全性得到保障,更能发挥固定资产在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用的性能。
2.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落实其监管工作,加强日常的固定资产监管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大力发挥固定资产制度的作用,发挥固定资产的自身效益。只有真正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制度,为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积累节目成本的计算材料,才能真正使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制度化及规范化,为之后的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使得固定资产有规律可循、公开公正透明化管理。
3.管理人员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相关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业务技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一是要做好财会会计人员的意识教育工作,选拔业务素质高、技能专业的会计人员去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另外要加强后续会计的人员的专门业务教育培训,使他们的业务技能随着国家会计准则的变化而不断提高,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做到财务会计操作专业化、规范化。
(二)加强成本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核算
根据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规模大小、单位资本密集、单位技术密集的不同程度及资产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作为产品单独成本项目?即在会计系统会计分录中从制造费用分解出来?增设折旧费用成本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结合企业实际,更能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记录工作,为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带来了方便。
2.固定资产减值核算
要增强对固定资产减值的认识,了解并把握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结合广电的费用及广电利润核算、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的认识,搞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工作。对于部分固定资产减值异常情况,如具有可收回价值却不得冲回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要另外登记以作后续备查。
3.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核算
要严格区分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属于哪一类的支出,是资本化支出还是费用化支出。在自有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租入的更新改造?或者固定资产修理实际超过修理的意图,致使固定资产修理成为改良行为时?要将更新或改良发生的净支出确认为资本化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只有明确区分后续支出的类别才能避免资本化和费用化支出的会计核算混淆。
三、结语
固定资产在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资产占比稍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及最终使用的效益Q定着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未来企业化发展。针对固定资产缺乏认识、缺乏管理方法、欠缺管理制度、存在历史遗留等问题现状,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做好固定资产的机构、制度、人员管理与折旧、减值、后续支出核算工作水平,并加以改进,促使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企业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莉莉。浅谈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最新范文 篇6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为了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财政改革事业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改变过去会计系统的缺点,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不断进行修改,最终依据新的会计准则印发了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该规定继承了原有制度的优点,并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能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事业单位效益。
一、新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重新定义了固定资产的含义,以前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单位价值在500元(专用设备800元)以上,并能够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者是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是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物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标准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因此,新的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单位确认价值提升为1000元(专用设备1500元);还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更确切的划分,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新的五大类,调整“一般设备”为“通用设备”,“图书”类改为“图书、档案”类,“其它固定资产”认定为“家具、用具、装具和动植物”,单位可以根据此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具体分类登记和管理。第二,折旧计提的变化,根据规定,事业单位除了对文物、动植物和图书档案可以不计提折旧外,应当对所有的其它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该规定创新性的引入了“虚提”的观念,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有利于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和管理;此外还引入了“累计折旧”科目,新的会计科目的设置提高了实用性、公认性,其内容将更加全面、合理、会计数据将更加有用和有效,通过该科目可以了解固定资产后续的费用支出以及损耗程度,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水平,加强其管理。第三,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对其核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收付实现制原则简化了会计核算,但是会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的问题,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从形成、使用、报废全过程都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对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第四,增加了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任务,这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新制度要求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核算时,应该考虑到对绩效评价的作用,“算为管用”的思想也应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这样才能调动单位人员更积极地参加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去。
总之,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更明确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抓住此次契机,加强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
1、轻视固定资产的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资产,因此,很多单位的领导没有以主人翁的身份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只重视对财务开支的关注,如开支权限或标准的控制,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却不够重视;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管理职能划分不清,交叉混乱的现象,再加上事业单位特有的管理模式,使得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现象,进而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2、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管理应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各个阶段,从购买、后续使用以及报废处理,事业单位都应该建立明确的制度安排,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监管。很多事业单位在现实中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买,却忽略了后续管理,尤其是在旧制度下,很多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即使已经不再使用,账面上还存在其价值,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不利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其次,缺乏对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部门,使得固定资产在后期的报废和出售环节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收,很多固定资产由于权责不明,控制制度不健全,使用后不能得到完整的归还,因此经常出现丢失的现象,在账务处理上也不能及时的更新和记录,甚至相关的责任人员都不清楚固定资产的现存状况,导致管理的混乱,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性受到挑战。
3、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产权划分不明确
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可能存在不能的类型,那么固定资产的分类也存在差异,即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划分,由于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产权划分不明确,经常会出现非经营固定资产被用到经营活动中的现象,这严重损坏了国家的利益;另外,在两种固定资产的转化过程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有的会因为划分界限的模糊性,导致固定资产不良使用状况经常发生。
4、奖惩机制不完善,导致权责不明
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其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和业务发展上,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登记、处置等相关负责人的职权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的奖惩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导致相关人员没有更好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动力,因此很多单位就会出现随意调动使用固定资产,缺乏按相关程序办理登记手续的意识,固定资产私用现象频有发生,进而形成账外资产,这加大了国家固定资产的流失的风险。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以及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从制度建设着手,明确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进而提高国家资产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记录和报告等进行更全面的规划,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
1、强化管理意识
为了让更多的人员能够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应该组织学习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可以使相关人员紧跟时代的发展,随时了解自身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其次,单位领导应该带头实践新制度的执行,树立固定资产保护意识,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和监督,并将结果与薪酬考核挂钩,从日常工作入手,时时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使用新的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引进权责发生制,克服旧制度的核算缺陷。旧制度对购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一次入账的方法,这就会导致当期费用的虚增,而引入权责发生制就会将资产分期摊入成本,实现资本化。新制度借用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定期计提折旧,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折旧方法,那么事业单位针对电脑、空调等办公用品可以使用直线方法,而对于一些生产设备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总之,新的核算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以及价值创造能力。
3、完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法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公示,该规则应该使各部门能够相互分工合作,并能够相互制约,通过设置岗位职责,明确每个人的职能,从而将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责任分解给相关的人员。第二,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采购进行事前的预算和分析,不能盲目的采购,应该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科学性、适当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的评价,使采购的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其真实的效用,进而避免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加强固定资产的审批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都应该严格审批,对于一定额度的固定资产或者重要的固定资产需要经上级批示后才能进行执行;第四,完善登记验收制度,登记验收制度能够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单位应该对资产的每个环节实行登记验收制度,避免账外资产的产生;最后,制定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资产的短缺,实现账账、账实的检查,为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履行状况提供依据,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资产流失。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完善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处置制度以及管理责任制度等,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促进管理工作向制度化方向不断前进。
4、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制度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取决于制度的执行效果,因此,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能够被更好的实施,单位的审计、财务等部门应该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检查,尤其是实行突击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和企业的绩效评价、薪酬奖励以及晋升相联系;其次根据检查的结果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调配,尽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资产的浪费,并及时解决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进而提高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单位内部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单位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建立起高效、科学的资产管理体制,以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成果,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推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亦军: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与完善[J].财经界,2013(30).
[2] 李伊娜: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J].会计审计,2013(15).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篇7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会计核算工作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地质勘查单位在某个环节的全部经济活动的记账、报账加以核算,以准确分析、计算和记录全部的经济费用,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从而为有关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在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中,加强对内部会计信息的核算,对促进自身生产经营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当前环境中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在外部会计机构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加强对内部的监控,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从实际会计核算情况来看,部分地质勘查单位没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上制度规范不明确,导致工作人员在核算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依据,造成会计信息的核算效果不尽人意,给单位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二)会计档案管理不完善
从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来看,部分地质勘查单位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没有依据会计凭证、财务报告和会计账簿对会计档案加以分类存档管理,并且预算资料、涉税文书、会计移交清册、审计文书和银行对账单的整理不规范,加上电算化会计资料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会计核算信息泄露,甚至是丢失。此外,随着财务软件的升级,已有的软件与文档资料极易产生不兼容的情况,降低了资料保存使用的效率。
(三)资产不实的问题
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各单位必须依据会计账簿记录的相关信息,每年定期核实库存实物、货币资金、往来单位与有价证券,实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和账账相符。但在实际资产核算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资产不实的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核算的质量。具体体现为:部分地质勘查单位没有制定固定的资产明细账,没有及时核实资产实有价值与数量。加上部分不良资产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形成虚有资产。例如在组织队伍转产的过程中,地质勘查单位设立了经营实体,数量较多,部分实体虽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部分经营效果不佳,面临着倒闭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账面中“长期投资”项目投资余额长时间挂账,没有得到及时核销。此外,对于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核算,长时间发展下去,导致挂账发展成为坏账,给单位生产经营带来了财务风险。
二、当前环境中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地质勘查单位在核算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必须在国家与政府有关的法律法规上,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采购、预算、收支与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明确规范单位的业务流程与控制程序。并做好记账凭证工作,对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加以管理,将会计核算工作落实到单位经济业务的过程中,确保全部经济业务落实到位。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报告报送制度,将重大对外投融资、重大项目资金安排、重大资产处置和重大出租出借等资产负债表项目落实到位,充分披露单位的资产。例如地质勘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生产经营中各制度、工作流程和程序的有效依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促进自身单位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单位财务部门必须依据《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将资产保管和会计核算分离、经营责任和会计责任分离的制定纳入到内部监督控制系统中,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成立内部控制专职机构,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的责、权、利,落实内部岗位牵制制度,形成一种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格局,从根源上杜绝的出现。
(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为了提升会计核算水平,确保内部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离不开会计档案管理。因此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必须加强对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会计档案整理、归档、销毁、保管、利用和鉴定制度,明确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权利与义务,确保会计档案资料有序存放与妥善保管,以免会计档案毁损、散失与泄露,从而为有关人员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在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可安排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结合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依据新《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与《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有关规定,在已有档案管理制定中纳入档案鉴定销毁的内容,明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为30年,规定在销毁会计档案时,需要财政和审计部门参与其中,并清点核实全部的销毁清单后才能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会计档案储存的完整性,还能避免会计凭证与账簿泄露出去,从而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加强资产核算
对于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主要是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确保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与简单化,单位必须依据自身发展的情况,结合会计制定,将实现在本期负担、但是没有真正支出的费用转变成预提费用,加入到本期的支出范围中,而对于支出的费用,需通过分期平分支出的方式来核算。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强化单位名称的保护,并依据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单位商誉投资的相关规定来管理,提高单位资产投入与产出的高效性、合理性。例如在资产核算方面,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财政部门必须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依据固定资产系统形成的编码详细核算房屋建筑、专用设备、仪器设备、家具原值和其他固定资产的原值,掌握设备报废和购置增减、财政预算拨入住房公积金和公用设施设备维修金的情况,并加强对固定资产事后监控的力度,定期清点固定资产,及时查明盘盈、盘亏、损毁和报废的固定资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保证一物一码,物卡对应,避免规定资产账面原值和实际净值随时间的变化产生明显变化,不能及时反馈资产的具体情况,导致账外资金增加、账实不符。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1]葛繁荣。对当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思考[J].投资与合作,2014(3):130-130.
[2]陈莹莱。关于当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23,226.
[3]韩芳。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研究[J].当代会计,2017(1):37-38.
[4]吴奕恒。论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核算[J].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10):173-174.
[5]高超。当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思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229-230.
[6]车晓琳。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