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规章制度 >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最新4篇】正文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最新4篇】》

时间: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最新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研发人员奖励制度 篇1

1. 总则

1.1. 项目工程人员的项目绩效考核奖励是公司为从事创造创新性技术开发之人员专制定的奖励。

1.2. 项目绩效考核奖励是除岗位职级工资之外对工程人员所做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一种激励。

1.3.为提高项目工程师的'满意度,保障项目工程师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性,以推动技术工程部门及员工工作绩效的持续改进。

1.4. 为规范奖励报酬的使用,体现公平竞争、合理开放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2. 考核原则

2.1. 公平、公正、重绩效,坚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感情色彩。

2.2. 坚持量化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衡量考核工程人员的工作绩效。

2.3. 可变性原则,此考核办法每年审核修改一次。

2.4. 工程师参与制定的原则,工程部门所有员工都有权参与本制度的修订工作。

3. 项目奖励资金的来源

3.1. 来源于公司全体员工薪酬体系中的绩效奖金未得到的部分,由财务部根据年度员工考核得分系数提取设立。

3.2. 来源于每年开发项目获得的开发奖励基金,即公司每年根据新产品销售额之系数提取的专项奖励资金。由公司高层设立。

4. 项目奖金的管理

4.1. 公司为项目人员设立并提取的项目开发效益奖励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可挪作他用。

4.2. 项目开发效益奖励资金采取按项目顺利量产后提取、发放项目奖金办法,由财务部设立专门帐户进行管理。

5. 项目奖励评定办法

5.1. 项目奖励类别及标的

项目类别

特类

A类

B类

C类

项目奖励

指标总额

6千~1万

4千~6千元

2千~4千元

1千~2千元

注:1)按项目技术难度、完成时间、投入人力、效益评估等划分奖励标的类别;

2)特类指全新开发产品,开发风险大、开发周期长、预期发展方向、销量、效益等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项目。

5.2. 项目类别计分评定方法是采用累加计分制:从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计分评估后累加,根据累加分数确定项目类别,分别是:

1)项目的技术含量及技术指标的先进性(25分);

2)项目开发工作量和自主开发难度(30分);

3)项目对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及对科技进步推动的效果(15分);

4)项目潜在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及其它相关因素(30分)。

90分以上为A类,70~89分为B类,60~69分为C类。

5.3. 项目类别评分标准:见附件9.2:项目类别评分细则

5.4. 项目类别评分结果的确定:在新产品项目立项时,由工程部高层对开发的项目进行评估评分,报公司批准备案。

5.5. 项目开发完成后对原评估评分结果进行最后确认,确认程序是由工程部高层对开发绩效自评,再报副总审核,最后报总经理批准。

6. 项目奖励评定及分配办法

6.1. 项目开发考核评价采用百分制办法:将项目考核分为进度考核、质量考核、成本控制考核三大块,为鼓励项目开发人员的积极性,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在进度考核方面设有奖励,在成本控制方面设有节省奖励。

(项目绩效考核评价细则见附件9.1 )。

6.2项目开发考核评价执行部门:工程部高层对开发项目依照以上评分标准对项目完成情况(包括阶段进度、质量、成本、产品技术水平、市场效益预测等)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经工程部高层报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向公司员工公布。

6.3项目奖励基金的计提:项目开发成功或基本成功(基本达到项目立项时所确立的各项技术指标或性能指标):按照本办法计提项目奖金。实际可计发项目奖金=项目奖励指标额�项目评价总得分/100。

6.4项目开发奖金的发放:项目开发组获得计提奖金后,根据项目组参与人员承担工作的权重,提交分配所得奖金的结果经工程部高层呈报总经理批准后报公司财务部给予奖金。

6.5 项目开发失败处罚 :

6.5.1. 因人为原因致使项目开发失败,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信誉损失的,视情节轻重对项目组责任人处以所造成损失5%~15%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工程师承担5%~10%罚款。并取消该项目组责任人下一年度项目组责任人的资格。

6.5.2. 因技术水平达不到、开发方向错误或其他不可预知的客观情况出现导致开发失败,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原则上不罚不奖。

7. 考核监督

7.1. 为保证项目开发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有效激励性,人事部须对考核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记录,并备案存查。

7.2. 人事部有权就项目开发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开发绩效的评价接受和处理有权投诉。

8. 本管理办法的施行

本管理办法由公司总经理批准签发之日起生效施行。

研发人员考核奖励制度范本 篇2

软件企业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增强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充分发挥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许多软件企业往往缺乏对研发人员的有效激励,从而导致企业对研发人员的吸引力小,研发人员积极性低,最终造成人才大量流失。因此,如何对我国软件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有效激励成为众多管理者关注的一个焦点,这其中由于研发人员个体差异性较大,同样一套激励方案并非适用所有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在个人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需求的轻重层次是不同的,管理者应根据其不同的需求来设计合理的激励方式。

一、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的阶段划分和激励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并且人类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具有以下特征:(1)需求的多样性。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求,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存在着程度、作用不同的需求。(2)需求的层次性。马斯洛认为,支配人们行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我们研究软件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机制很有指导意义,软件企业研发人员不仅存在多种需求,而且在个人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其需求也存在差异,表现在不同阶段的多种需求中总有一种或几种需求占支配或主导地位。鉴于此,本文针对软件企业研发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需求状况展开实证调研。通过对我国34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类企业)的220个研发人员进行了调研和统计性分析,获得了研发人员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的实证结果以及研发人员激励要素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

(一)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的阶段划分

1、实现期。对激励和报酬感到满意,对目前的工作产生很高的满足感,可能发生在大学刚毕业,初选研发人员。但这时可能会导致向过渡期转化。

2、过渡期。处于事业和个人发展的十字路口,并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正进行合适定位。例如,是继续从事研发工作,还是从事市场销售或公司行政工作。这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可能导致向发展期或稳定期转化。

3、发展期。已经明确选择了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处于个人事业的发展初期,正在寻求和实现自我理想目标。

4、稳定期。基本确定和实现了想要达到的成就水平,激励和报酬需要与个体成长保持一致,不再需要新的挑战。

(二)研发人员五大激励要素

在对研发人员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研发人员的特点,并综合理论与实践,将激励因素大致分为五大类:

1、个人成长与发展。包括岗位培训、科研院所代培、新项目研发培训、学术交流等,企业提供与行政管理人员晋升相似的技术发展路线,使研发人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建立与行政管理人员并行的技术等级晋升制度,提供创新基金给核心研发人员独立发展的空间。

2、决策参与。给研发人员提供技术决策参与的权力和机会,管理者与研发人员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协商。例如,企业在整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研发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上听取和采用研发人员意见;为研发人员提供参与企业战略计划的机会和条件;研发人员被其他职能部门人员视为企业管理的合作伙伴和变革的推动者。

3、环境激励。提供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相对自由的研发环境。例如,资源的柔性安排、提倡知识共享、鼓励研发创新和容忍失败、强化团队协同能力以及团队文化氛围、在企业战略和团队目标的约束边界下,研发人员能够高绩效地完成任务。

4、产权激励。研发人员参与分享研发成果,主要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分享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例如,给予研发人员一定的知识产权受益权、以作价入股方式分配企业股票和期权、给予研发人员企业年终盈余的分红权等等。

5、薪酬激励。根据个人工作业绩,获得与之相称的物质报酬与奖励,薪酬激励包括当期物质奖励、奖金、工资、津贴以及各项货币性的福利安排等等。

二、华为公司基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研发人员的激励

为了获取研发人员职业生涯不同阶段激励策略的成功经验,本文在对以上研发人员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划分和激励要素聚类的实证统计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个案研究。为了避免个人主观片面性的影响,本文从华为公司的不同研发部门,遴选出研发管理经验较深的研发小组组长、研发项目经理、研发部门主管、技术总监,资深程序员、系统分析师以及一些基层的代码编写人员、测试人员等共计50人,通过跟这些人的结构式访谈,从不同角度获取华为公司对研发人员的激励策略。在研究过程中,按研发人员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中,分别让这50位被访对象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公司激励策略状况,对五大激励要素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分为:首选策略,次选策略,第一备选策略,第二备选策略,第三备选策略。在统计分析方面,针对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分别计算五大激励要素在五个序位策略中的百分比

(一)华为公司第一阶段(实现期)的激励策略

华为公司在研发人员实现期采用的激励策略为:首选策略是薪酬激励,次选策略是个人成长与发展,备选策略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环境激励、决策参与、产权激励。

研究中发现,华为公司处于实现期的研发人员绝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往往偏重于以货币性薪酬的高低来衡量自身的价值与实力,并以此作为与其他同学攀比的惟一标尺。华为公司曾提出“高薪聘用优秀应届毕业生”的激励策略,计算机本科毕业生进入华为公司的每月基薪5500元,这在整个计算机行业中是开价最高的(这项政策从1999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与之相比,东大阿尔派、创智科技、四川托普等中国大型软件企业的月基薪仅仅为2000元左右。

除了薪酬激励作为首选激励策略之外,华为公司还为处在实现期的研发人员提供了有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广泛的培训计划,以便为他们潜力的发挥作铺垫。为此,华为公司成为国内绝大多数重点大学电子信息与计算机专业优秀毕业生的首选单位。

(二)华为公司第二阶段(过渡期)的激励策略

华为公司在研发人员过渡期采用的激励策略按重要程度和被采用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为:个人成长与发展、薪酬激励、环境激励、决策参与激励、产权激励。

在华为公司处于过渡期阶段的研发人员一般正在考虑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今后几年究竟是从事代码编写工作、安全测试、结构分析,还是从事系统设计、公司行政管理或市场开发与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必须做出一个明确选择,并且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与指导。鉴于此,华为公司首选能够大力推动员工个人快速成长与发展的培训激励策略,派驻研发人员在美国硅谷、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尔摩等地进行学习和培训,而且还建立了完善的华为认证培训体系,包括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华为认证高级网络工程师、华为认证网络互联专家等。与此同时,华为还采用了带薪学习的激励策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处在过渡期阶段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学习动力。国内的许多优秀软件人员因此“跳槽”加盟华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华为公司第三阶段(发展期)的激励策略

华为公司在研发人员发展期采用的激励策略按重要程度和被采用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为:环境激励、个人成长与发展、决策参与策略、薪酬激励、产权激励。

华为公司处在发展期阶段的研发人员基本上已经接受了相当完善的职业技术培训,他们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掌握着企业当前的前沿性技术,但需要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科研设备与条件,并且渴望公司能够鼓励他们开展风险型研发工作,并能容忍他们的失败,他们也希望通过职位晋升以求更大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空间。鉴于此,华为公司首选能够快速孵化创新成果的环境设施激励策略,成立了“华为科技基金”,大力鼓励和引导发展期阶段的研发人员开展创业活动,而且还成立了技术等级晋升制度,保证处于“发展期”阶段的研发人员随着自身经验的增加,而不断地获得地位提升,并增配和优化工作设施与条件,从而不断拓展处于发展期阶段研发人员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空间。华为公司正是通过创业与晋升激励这条“金枷锁”牢牢地锁定了大量优秀人才不外流。

(四)华为公司第四阶段(稳定期)的激励策略

华为公司在研发人员稳定期阶段采用的激励策略按重要程度和被采用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为:决策参与、环境激励、薪酬激励、个人成长与发展、产权激励。

华为公司处在稳定期阶段的绝大多数研发人员已经晋升到了自己理想的岗位,基本上都承担着研发管理任务,如担任着研发部门经理、项目总监、技术总监、区域总裁、副总裁、首席指导师等职务。他们希望获得公司的尊重,同时他们不想受到过多的约束,凭一种原有的工作惯性去工作,喜欢弹性工作制以及工作自主。鉴于此,华为公司首先创造条件积极引导这些研发人员参与公司决策,曾经担任华为集团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的张建国先生曾谈到“让老员工参与公司决策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激励问题上,它将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全体员工的士气和对公司的归属意识,起着战略性的意义”。在对这些人的工作设施条件的改善方面,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提出了“不敢花钱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花不了的要扣工资”,“省钱的不是好干部”等理念,这些均能充分反映华为“员工的收入一流,工作设施条件也是一流”的宗旨。

三、实施研发人员激励策略的深层次成因探究 (一)个人成长与发展激励策略的成因分析

1、全面的培训发展计划可激发研发人员工作兴趣,避免人才流失。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激励策略分析发现,个人成长与发展这一激励策略在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的前三个阶段一直排在前三位,该策略对研发人员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培训和晋升。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软件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是指研发人员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作为一种资本从战略上进行投资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由于软件企业的技术和知识更新发展日新月异,对研发人员来说,积累、更新知识是保持一定可得价值的知识资本和竞争优势的惟一途径。

在对全国范围的软件企业实证调研过程中发现,华为、四川托普、创智科技等优秀软件企业采用的研发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岗位培训、科研院所代培、新项目研发培训、学术交流,对于技术难度较大但具有超前性的开发项目,则可以请外部专家对全体研发人员进行培训。华为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培训认证体系,四川托普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学院。研究中发现,全面的培训发展计划可以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兴趣,提高研发人员的技能,交流研发信息可以增强研发人员的创新信心,有利于研发人员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从而形成对企业有利的纯技术激励。对于那些已取得一定成果,有潜力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处于职业生涯过渡期的研发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这一措施既可以使外部知识内部化,又可以使这类员工今后更容易出成果。在调研我国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研发人员时,他们普遍认为,决定是否“跳槽”的首要因素是学习培训环境的优劣,因为学习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个人研发绩效水平的高低,这一点也揭示了我国许多软件企业研发人员频繁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建立与管理序列并行的技术等级晋升通道。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这种资产被挪作它用时价值贬值越大。资产专用性理论认为,决定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研发人员拥有的知识与技能是企业长期以来开展员工培训的成果,如果这些知识与技能不能被很好地用于企业的研发活动,比如,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为了不断提高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与权力,转而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那么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将会迅速贬值,使得企业长期以来开展员工培训等的投资收益迅速减少,进而影响到企业研发绩效水平的提高。

在对全国范围的软件企业实证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的软件企业只为员工设立了行政管理等级晋升制度,员工如果希望不断提升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价值,就不得不进入管理阶层,通过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来获得组织的认知。这就导致了研发人员职业生涯中的“35岁现象”:一些很有才华的研发人员在过渡期(一般35岁左右开始)为了追求个人发展而放弃了自己的技术专长,成为一名行政管理阶层人员。这样一来,企业通过对他们的长期培训所创造的潜在价值迅速减少以至泯灭,进而影响到企业研发绩效水平的提高。

为减少和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国内许多大的软件企业,如四川托普、华为、东大阿尔派等都普遍建立了技术等级晋升制度,发展一种并行的职业结构、建立一种特殊角色结构,不断的'实行技术职称晋升激励,以保证研发人员随着自身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而获得相应的权力和地位。这些权力和地位包括:随着技术职务的晋升,将不断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配置较好的研发设备和较齐全的资料;对那些技术能力强又有领导管理才能的研发人员委以重任;采用研发成果的署名制度,这样既可以让署名的研发人员得到科技界同行的认同而深受鼓舞,也可以对其他员工形成鞭策,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薪酬激励策略的成因分析

在对华为公司的个案研究中,薪酬激励是研发人员职业生涯实现期阶段的首选激励策略,随后三个阶段该策略的重要程度虽然在缓慢降低,但仍然是重要的激励手段。究其原因,由于我国软件业刚刚起步,软件业研发人员的总体薪酬水平与国外同比相差悬殊,与国内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同比虽然位居榜首,但其年均工资也仅仅43515元(广东省2004年的统计数据),这种收入水平在深圳与广州仅能解决基本生活花销问题。因此,无论是软件企业还是研发人员都非常重视以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各项货币性的福利等牢固可靠、实实在在的现金激励途径。

进一步的问卷调查表明,研发人员对短期激动手段(奖金、提成)比长期激励手段(股票期权、员工持股)具有明显的偏好,特别是在企业规模不大、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显时对非核心研发人员更为凸显。

(三)决策参与和环境激励策略的成因分析

在对华为公司的研究中,决策参与和环境激励两种激励策略随着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其重要程度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对于处在稳定期的研发人员,这两种激励策略排在前两位。研发人员尤其是处在稳定期的核心研发人员作为软件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之所以关注参与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中国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必须频繁地调整竞争战略,为保持核心竞争力,软件企业必须确保总体战略与自身的研发实力、技术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核心研发人员作为研发实力的承载者参加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实施、调整过程中来,必将增强它的可行性,进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绩效。

第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出资者单方面享有企业决策权的观点并不符合软件企业所有权结构发生变化的现实。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企业决策权的制度安排,已经被很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软件企业认可并付诸实施。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与核心研发人员的“双边治理”,而且可以使核心研发人员愿意承担创新带来的风险,避免企业陷入“单边风险危机”之中,从而有助于提高软件企业的研发绩效。

在对全国范围的软件企业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在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的前两个阶段,能够将研发人员的货币性薪酬收入分级定等列入他们的工资报表之中,而且也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到了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的后两个阶段,因为各种原因,对核心研发人员许诺了许多,也划拨了许多,但在工资中就是体现不出来,这往往造成了核心研发人员离奇地“跳槽”。也就是说,你没有提拔他们的时候,他们作为员工还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提拔了却反而逼着他们选择了“跳槽”。这不是这些核心研发人员出了问题,而是软件企业没有转换观念,仍然将这些核心研发人员视为企业的“打工仔”或者是“高级打工仔”,没有计划着让他们作为“双边治理”的重要一方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

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研发人员各自的工作风格逐渐形成,自主工作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潜意识中抵制着各种严格程序化的制度和框架。鉴于此,华为公司有意识地为发展到了稳定期的研发人员提供各种优越的环境设施条件,例如提供各种资源的柔性安排和及时保障;在营造知识共享型团队文化的过程中,配套建立了企业内部知识产权认证和内部成果引用的制度性安排,充分尊重稳定期的元老型研发人员向资历浅的研发人员传授象征他们自身“权力与威望”的隐性技能与技巧;在相信这些研发人员的基础上,充分授权,给他们更大的自由度,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做出相应决策,将他们推至工作流程前端,而管理者则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资源提供者和过程服务者。

(四)产权激励策略的成因分析

由对华为公司激励策略分析可知,产权激励无论在研发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哪一个阶段,一直均被视为第三备选的激励策略,在对全国范围的软件企业实证调研中,我们也同样发现了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软件企业研发人员总体持股量少,比例低,零持股现象严重,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调研中发现,不少软件企业研发人员的报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绝大多数研发人员的报酬是工资加奖金。

第二,我国软件企业研发人员持股制度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福利安排,而不是一种激励安排。研发人员持股作为一种奖励,不是靠表现而是凭公司正式员工资格就可获得。而且他们所持有的股份绝大多数是技术股份,这些技术股份是在研发项目产出的一定年限后根据其收益增值的一定比例变现或转化为普通股份,研发人员在此之前离开企业,其所拥有的技术股权将自动作废。因此,导致拥有剩余索取权产生的激励效应荡然无存。

第三,我国现行的有关员工持股(内部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性致使我国软件企业研发人员持股处于一个十分僵硬而且是自我封闭的体系之中。

四、结论

软件企业在激励研发人员时,首先必须明确细分各大激励需求要素,包括个人成长与发展、工作环境、薪酬、决策参与、企业产权等激励要素。其次,根据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的实现期、过渡期、发展期、稳定期等四个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实施激励策略。在实现期,首先强化薪酬激励策略,以吸引和储备更多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同时为他们提供较为充裕的岗前职业培训,以便推进他们尽早定位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过渡期,首先根据员工未来职业发展的不同方向,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一步展开广泛的岗位技能培训,同时保持较高的薪酬激励强度,为激发员工潜能创造优越的条件。在发展期,提供完善的技术等级晋升制度,确保研发人员随着自身知识技能和资历的不断累积,而持续提升优化他们的工作环境设施与条件。在稳定期,企业应该加强制度性激励,从企业产权的高度,实现企业与核心研发人员的“双边治理”,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企业战略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使得核心研发人员实实在在地分享企业剩余的控制权与索取权。

高新企业如何构建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体系 篇3

建立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的具体实践。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往往是由研发人员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决定的,因此,如何调动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保持他们良好稳定的工作心态,是管理层必须妥善面对的问题。

一、结果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

对于研发人员来说,在考核过程中如果过于强调对行为的考核,会带来一系列错误导向。如果过于强调行为,员工会更关心做事的方式,而不是做事的结果。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位平时吊儿郎当、工作不守时、不注意搞好人际关系的研发人员却能设计新产品,发明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另一个行为上循规蹈矩的研发人员却没有什么实际的贡献。当然,行为指标也是需要考虑的考核指标,但对于研发人员而言,结果考核更为重要。

二、应注重研发为企业创造的实际经济效益、带来的市场价值,强化以市场为导向,避免研发人员重技术、轻市场的传统观念。研发的效果更重要地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成本降低、销售量上升、产品改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三、增加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尽量减少主观性,从而使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减少矛盾。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要原则是考核指标必须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如果企业的竞争战略是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就可以把新产品、新技术上市时间或产品开发周期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如果企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则必须把产品成本作为首要考核要素。其次,研发部门、研发小组和研发人员个体的考核指标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指标分解过程而形成的体系,它们之间必须息息相关。再者,根据研发战略,平衡好长期性与短期性指标、绩效指标与行为指标之间的关系,平衡研发结果的滞后和研发人员的及时激励之间的关系。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业绩、行为和能力指标三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层次的研发人员,业绩考核的指标应有所区别。项目经理的业绩指标主要有:新产品开发周期、技术评审合格率、项目计划完成率、项目费用控制、客户满意度、团队士气指数等;开发人员的业绩指标主要有:项目计划完成率、项目流程、规范符合度、设计的可生产性、设计成本降低率等;测试人员的业绩指标主要有:测试问题解决率、运行质量、计划完成率、开发过程规范符合度等;行为指标是对于研发人员工作行为的评估,可以从主动性、服从性、责任心、协作精神、工作合理性、纪律性等方面进行考评;能力指标可细分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计划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技能、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控制能力(这项能力及以下能力适用于部门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决策能力、指导帮助下属能力、组织能力、员工管理能力等。

考核的目的不同,考核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也有所区别。如果要考核研发人员过去特定一段时间的工作表现,且考核结果将用于加薪、发放奖金、红利等奖励,考核指标体系主要为业绩指标和行为指标;如果考核目的为员工前程发展,且考核结果将用于教育培训、能力开发、升迁、调动等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考核指标体系应包括业绩指标、能力指标和行为指标。各指标之间的权重也因考评重点不同而相应变化。

研发人员奖励制度 篇4

为激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科学技术对企业的推动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薪资管理体系,提高工作绩效,提供研发人员薪酬福利、培训及奖金核定的依据,保障组织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 绩效考核范围

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进入中心不满3个月者不参加月度、年终考核)。

二、 考核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与方法为准绳,考核力求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来进行。

三、 考核公式及其换算比例:

1、 绩效考核计算公式=KPI绩效(70%)+个人行为鉴定30%。

2、 绩效换算比例:KPI绩效总计100分占70%;个人行为鉴定总计100分占30%。

四、 绩效考核相关名词解释:

1、 绩效考核: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对员工品性、业绩、能力和努力程度进行有组织的观察、分析和评价。

2、 KPI(Keyperformanceindex):即关键业绩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3、 个人行为鉴定:是指被考核者,在日常工作中,违反研发中心

相关考勤、培训、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而被处罚分数或者有建议性提议、突出性表现而被奖励行为的结果。

五、 绩效考核细则

1、 KPI绩效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制订,每个被考核人有6项考核

内容,总分为100分,根据项目计划完成率、项目流程、规范符合度、设计的可生产性、设计成本降低率等分别计分。占绩效考核总分的比例为70﹪。

1) KPI考核总分为100分。

2) 接到中心下达的研发项目,无特殊原因而推迟执行,每天扣除具体执行人3分。

3) 对于可行性研发项目在设计、操作方面无创新能力的,每次扣除5分。

4) 研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有合理化建议的,及时上报中心,经共同研究认可的才能执行,否则每次扣除3分。

5) 不按研发方案执行的,每次扣除5分。

6) 因设备、操作等原因而影响项目质量的,视损失的多少扣除10~50分。

7) 研发项目的工作进度未协调好,而影响计划完成的,每天扣除5分。

2、 个人行为鉴定考核。

1) 个人行为鉴定考核总分为100分。

2) 工作的主动性、服从性、责任心、协作精神、工作合理性综合考核,一项不合格扣3分。

3) 迟到、早退一次每次扣除2分。

4) 旷工半天每次扣除5分依次类推。

5) 警告、记小过、记大过、每次分别扣除5分、10分、20分。

6) 嘉奖、记小功、记大功、每次分别奖励10分、20分、40分。

7) 提出合理化建议且被中心采纳并经实践证明确实有益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8) 无故不参加中心举行的会议、活动、培训者一次扣除5分依次类推。

六、 考核时间:

月度考核:次月的第1个星期考核上个月的绩效,7个工作日内结束。

年度考核:在次年1月的第2个星期考核,14个工作日内结束。

七、 考核等级/比例:

1、 个人绩效津贴给付比例:

优等:当月绩效基本津贴�120﹪;

甲等:当月绩效基本津贴�100﹪;

乙等:当月绩效基本津贴�90﹪;

丙等:当月绩效基本津贴�80﹪;

丁等:当月绩效基本津贴�70﹪;

2、 个人绩效考核等级标准:

优等:当月绩效考核91分以上;

甲等:当月绩效考核80─90分;

乙等:当月绩效考核70─79分;

丙等:当月绩效考核60─69分;

丁等:当月绩效考核59分以下;

八、 年度考核规定及标准:

年度考核是调整员工下年度工资水平,颁发年终奖金的依据。 记功及处罚具体标准如下:

优等:授予“科技创新标兵”称号。

甲等:授予“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称号。

丁等:调换工作岗位。

九、 研发人员奖励制度

1、 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等单个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的奖励1

万元。通过省部级验收的奖励5千元。通过地市级验收的奖励2千元。

2、 软件著作权奖励:每项奖励2千元。

3、 发表论文给予奖励,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的奖励500元。在

二级刊物上发表的奖励200元。获奖论文另行奖励1千元。

4、 个人承担的项目,奖励金发给个人。集体承担的项目,主要承

担人所得的奖励金,不低于奖励金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其余部分,由研发中心会同主要承担人按参加人员贡献大小分配。

5、 开发的新产品,按投产一年内的产值提成1‰奖励有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