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礼四仪国旗下讲话通用五篇》
八礼四仪国旗下讲话(通用5篇)
八礼四仪国旗下讲话 篇1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学“八礼四仪”,让文明传承。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具体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这八个方面的礼仪教育。四仪是指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 ;18岁成人仪式。这套“八礼四仪”融入了“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当然,有的同学可能会质疑这八礼四仪是不是繁文缛节,有没有学习的必要。下面我重点谈谈学习“八礼四仪”,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这是传承文明的需要。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你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
其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一面,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再次,学“八礼四仪”也是你们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但就整体情况看,存在着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青少年身上正在淡化。
因此,为了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八礼四仪”的学习势在必行。让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做一个有修养、有魅力的文明有德之人。
八礼四仪国旗下讲话 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发言的题目是“学习八礼四仪,争做雷锋标兵”。 中华民族具有5020xx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更应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八礼四仪”是什么?“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仪式之礼。“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为我们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做起呢?
首先,注重自己的仪表,但不是在意自己的穿着是否标新立异,只要大气整洁即可;其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对帮助自己的小伙伴们不吝啬自己的“谢谢”,还有给勤奋的自己和辛勤工作的老师们一个明媚的微笑,相信育英的天空一定会晴空高照。
再者,外出游玩时,我们应本着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的礼仪,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的习惯,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时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平日里,我们不论是在校饮食还是在家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够的,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价值。每年的3月5日“学习雷锋日”,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教导着我们这样的道理。
学习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已是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学做有道德之人必修的一堂课。而在我们的校园里有道德的事也同样在不断涌现。比如在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们及时地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这就是有道德的;又有同学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其他同学及时给予帮助。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珍惜与同学的友谊,这也是有道德的。
现在,校园里捡到失物及时上交至学生处的拾金不昧之事不断;同学之间的帮助比比皆是;生活中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值日生同学将走廊与楼梯打扫的干干净净,主动拾起校园内的纸屑和垃圾,为校园的洁净出了一份力。道德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周围,只要你留心,用心,有道德的高尚行为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道德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在对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中,逐渐积累而成。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只有具有了高尚的“修为”,并形成良好的“作为”习性,他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新的学期中,不仅能从八礼四仪中学习到华夏民族渊源流传的博大精神,更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校园、为我们的祖国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继续传递着“雷锋”带给我们的正能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八礼四仪国旗下讲话 篇3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沈老师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八礼四仪,做文明少年》。
首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他们遵守交通规则了吗?没有,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 “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同学们知道这幅图是什么吗?它其实是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它可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但是南京一名学生竟然在上面刻画“到此一游”,事情曝光后一时间国人又震惊又羞愧。像这类实例网上还有很多,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不禁要问: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的“礼仪”到哪儿去了?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那什么是礼仪呢?简单的说,礼仪就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友好,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问候,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不小心撞到人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入箱的简单举动,是公共场合讲话时的轻声低语等等等等。可以说,文明礼仪直接体现出个人的内在修养,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准则,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在全省学生中开展以“八礼四仪”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号召同学们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从小做一个讲文明尊礼仪的人。“八礼四仪”包括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你做到了吗?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而“四仪”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同学们,“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八礼四仪”,积极践行“八礼四仪”,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做一名有道德的文明人,让礼仪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八礼四仪国旗下讲话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发言的题目是“学习八礼四仪,争做雷锋标兵”。 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更应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八礼四仪”是什么?“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仪式之礼。“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为我们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做起呢?
首先,注重自己的仪表,但不是在意自己的穿着是否标新立异,只要大气整洁即可;其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对帮助自己的小伙伴们不吝啬自己的“谢谢”,还有给勤奋的自己和辛勤工作的老师们一个明媚的微笑,相信育英的天空一定会晴空高照。
再者,外出游玩时,我们应本着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的礼仪,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的习惯,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时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平日里,我们不论是在校饮食还是在家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够的,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价值。每年的3月5日“学习雷锋日”,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教导着我们这样的道理。
学习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已是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学做有道德之人必修的一堂课。而在我们的校园里有道德的事也同样在不断涌现。比如在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们及时地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这就是有道德的;又有同学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其他同学及时给予帮助。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珍惜与同学的友谊,这也是有道德的。
现在,校园里捡到失物及时上交至学生处的拾金不昧之事不断;同学之间的帮助比比皆是;生活中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值日生同学将走廊与楼梯打扫的干干净净,主动拾起校园内的纸屑和垃圾,为校园的洁净出了一份力。道德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周围,只要你留心,用心,有道德的高尚行为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道德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在对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中,逐渐积累而成。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只有具有了高尚的“修为”,并形成良好的“作为”习性,他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新的学期中,不仅能从八礼四仪中学习到华夏民族渊源流传的博大精神,更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校园、为我们的祖国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继续传递着“雷锋”带给我们的正能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八礼四仪国旗下讲话 篇5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八礼四仪,做文明少年》。
首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他们遵守交通规则了吗?没有,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 “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同学们知道这幅图是什么吗?它其实是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它可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但是南京一名学生竟然在上面刻画“到此一游”,事情曝光后一时间国人又震惊又羞愧。像这类实例网上还有很多,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不禁要问: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的“礼仪”到哪儿去了?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那什么是礼仪呢?简单的说,礼仪就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友好,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问候,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不小心撞到人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入箱的简单举动,是公共场合讲话时的轻声低语等等等等。可以说,文明礼仪直接体现出个人的内在修养,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准则,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在全省学生中开展以“八礼四仪”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号召同学们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从小做一个讲文明尊礼仪的人。“八礼四仪”包括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你做到了吗?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而“四仪”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同学们,“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八礼四仪”,积极践行“八礼四仪”,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做一名有道德的文明人,让礼仪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