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汇编2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
一、本班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17人,结合期末考试的成绩,有20名优生,11名中等生,12名后进生。实属差生率较高的班级。
二、存在问题分析:
差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等。甚至连动笔都不动,仅是玩,老师有时说他,他满不在乎。具体表现如下:
1、上课精神不集中。
2、思路比较乱。
3、平时不认真审题,读不懂题目的要求。甚至连题目都不上。
4、九九口诀不熟。
5、缴交作业不按时。
6、基础知识不扎实。
7、答题速度缓慢,
三、补救方案: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在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秀生,不鄙视后进生。制订出转化方案如下:
1、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2、课后多和差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4、对差生的缺点批评要恰当得体,切忌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5、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差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6、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差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7、成立爱心联盟,采用1+1的辅导方式(即一帮一、一带一)
8、“帮带”活动时间定于每周星期四下午自习时间。
9、要认真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
总之,我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后进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后进生的成长,使每个后进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
在新的学期里,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老师的好帮手。新的一年到了,我有新打算。
1、上课认真听讲,不懂的就问老师,到学会为止。
2、坚持一个星期写2篇日记,还要多做一点课外作业,特别是数学课外作业。
3、因为我上个学期数学这门功课没掌握好,考试成绩不理想,所以要多练习。
4、另外,要继续参加拉丁舞学习,争取得金牌;画画也要争取被老师贴上墙,这几点都要争取做到。
这个学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__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
2、组织学习"新课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开学初,召开教研组会议,制定教学计划、教研计划,教学进度等,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2、期初,期中各组织一次教材疏通,平时组织同年级老师集体讨论备课。
3、本年级老师要积极撰写论文,教学总结,各类短讯,进行参评和投稿,要求每人每学期向外投稿1篇。
4、组员之间开展互相听课活动并及时评课,以求得每个成员的共同进步。
5、组长认真组织平时的质量检测及期中、期末检测。带领组员仔细分析试卷,不断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6、组织同组成员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做好摘抄。
7、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初步设想本学期在本年段开展以下几项活动或竞赛:口算竞赛、估算、实践活动、优秀作业展示等活动!
8、组长及时做好总结,认真思考本时期的工作,以便在学期末保质保量地做好教研工作总结。
9、积极带动并鼓励二年级每位语文教师都上一节公开课,由组长带头上公开课,争取在互相学习的过程提高自身的水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31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3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81%。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5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同学的成果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学科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6
一、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道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精算与估算、克和千克、图形的认识、解决问题
二、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000以内的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复习内容:
1.10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研究每一道题的内容主要是复习哪些知识,还与哪些知识之间能够形成怎样的联系,能够参透哪些数学思考方法。要研究每道题的复习方法,让学生整理知识的同时,更能获得学习的方法。
2.三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3.千克和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千克和克的直观表象,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4.图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直角和钝角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四、复习措施:
1、走进新课程。找课堂要质量。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习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在复习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的辅导,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8、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10、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7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65名学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2、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3、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4、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5、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6、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8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
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
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
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例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9
期末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确实抓好复习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贯彻大纲,重视复习的针对性。
大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二、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五、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六、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总复习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基本应呈标准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小学数学应该达到的要求。
七、在复习过程中,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备课,重点要抓住二点:一是要把握教材内容,善于提炼和归纳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二是要根据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指的练习题不仅仅指动笔的书面作业题,还包括动口的讨论题和动手的实践操作题等。要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挑选和重心组织质量高、准对性较强的题目(题组),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和当前的教改形势创造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
八、我们在制定复习计划、实施复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复习单纯为应付考试的错误思想,防止在复习中不适当地加重学生过重负担,大量挤占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只重少数学生提优、轻多数学生提高和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等错误做法,应该把复习看作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习,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巩固、整理以前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要检查前阶段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克服复习中只重一例一题,不重知识基本结构的做法。
3、克服复习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提高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做法。
4、克服复习中只管上课不管效果的做法。
5、克服复习中只注意大纲和课本,不关注课改和(标准)的做法。
九、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巩固知识、整理知识。4—5周
第二阶段 归类训练发展提高 3周
第三阶段 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2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0
一、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第一大周(8.31—9.13)长度单位两位数加两位数
2、第二大周(9.18—9.30)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第三大周(10.9—10.19)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角的初步认识
4、第四大周(10.23—11.2)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
5、第五大周(11.6—11.16)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
6、第六大周(11.20—11.30)6的乘法口诀观察物体"
7、第七大周(12.4—12.14)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
8、第八大周(12.18—12.28)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9、第九大周(01.2—01.11)统计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总复习
11、第十一大周(01.29)复习迎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1
研修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1、 融合渗透型
2、归纳探究型
3、转化探究型
4、整理感悟型
5、复习整理型
研修成员:
研修目的: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力争取得新思路,新进展,提高数学教学的'品位,促进本组教师对数学教学改革的理想思考,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加强教学信息的交流和通过,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一纲多本”的思想指导下,紧扣《新课标》,把握教材,进一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论。
研修措施:
1、 备课:组内成员独立备课,同时又分单元集中备课,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注重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改进,兵并又所创新,本学期将在期中、期末中集中检查。
2、 上课:在上学期研讨的基础上,以教研组共同研究形式,每人上一节教学研究课,集体教研校本研究课,集体教研校本研修课,主题是:体现新课标,新理念,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有新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3、 密切关注学校的课题规划,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特点,制定个人的研究目标,同时可以思考本学期阅读了那些书籍和资料,用什么方法整理和组织资料,写什么体会文章。
4、 关注学科教学的发展态势,寻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我们要及时捕捉教育的信息和方法,并且及时调整,改变自己工作行为方式,接纳和应用新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找到结合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2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已经成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新学期里,我要在生活、学习方面养成好习惯,做好以下几点:
1、每天早晨6:40起床,按时到校。
2、每天读课外读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3、上课认真听讲,写字端正,工整。
4、每周背一篇棋谱,争取早日升三段。
5、我要改掉做事慢半拍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在新学期里我会让我的作业不在拖拉!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执行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以组风建设为主线,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我组数学教学、教研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目标:
1.抓好教学常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
2.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力。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努力解决厌学问题。
三、重点及主要措施:
1.加强组风建设,把本组建设成师徳形象好,教研风气浓,协作意识和团体凝聚力强,特别是对学生、对学校发展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研组。主要通过组内讨论,与领导交流,师生沟通及自修师德,听专家讲座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研组长配合教导处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课堂常规"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导处的各项计划。
2.更新教学观念,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⑴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武装自己,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⑵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创造愉快振奋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废除"注入式"、"满堂灌",挣脱阻碍学生主动发展的束缚,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主动发展型”新模式,还学生主体参与的权力,实现学生主体、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
⑶继续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
⑷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⑸继续协助班主任搞好学习方法讲座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活动,并建立以班级单位的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和“手拉手”活动。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本组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强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
4.继续抓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加强对新、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通过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她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5.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努力解决厌学问题
数学是学生学业成绩分化最严重的学科之一,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教师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记录,分析,通过反思促进自己的数学学习。针对数学学习困难生比例大的现状,可加强对他们的日常测试分析、改错和分类辅导分类测试,允许部分学生进行补测,让学生及时体验成功,增强学习信心,自我激励,改进学习现状。
6.抓好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
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本学期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以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时间相结合为主,每周确定的时间集体备课,平时利用不确定的时间交流教学心得、教学方法,本学期全组教师相互之间随堂听课、评课。提倡教师深入班级作业面批和个别辅导。
7.进一步加强科研力度,树立科研兴教思想
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力度,树立科研兴教思想。全体教师应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加强教学研究,积累撰写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期末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四、工作具体安排:
1.拟定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2.学习教育理论
3.一堂教研课,进行集体备课,说课与评课
4.进行教学心得交流
5.撰写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抓好课堂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11名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时、分、秒的教学活动等。
四、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相乘的计算。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5、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6、要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较好地进行练习。在数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形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能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平台。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6
一、分析本班情况
本学期本人任教二(1)二(3)共87人,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 积极向老师们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教学。
二、工作收获体会
1.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并制作了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写课后记,并认真收集各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它教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上积极征求其它教师的建议,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们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常常收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批改作业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进行透彻析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后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后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本班上课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多学生,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怕分数低而抄别人的,这样就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从期末看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还很多,如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这些有待以后改进。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经常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在课题研究方面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7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本学期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学科组的工作安排,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基”的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原有6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对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计算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了解你的好朋友》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了解你身边的朋友”,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万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万之间的关系,掌握三、四位数的组成,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万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
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六、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8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我们已经踏上了这学期的征程,虽然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一岁,但是他们还是需要我们的帮助。
对学生而言,摸准了老师的脾气。对我而言,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和沟通,对我所任教的二(5)、二(6)两个班的孩子也做下分析:1、大部分的孩子愿意去学习,并且积极参与到我的课堂活动中。这学期我把优等生列为学习小标兵,帮助其他孩子的学习。2、个别差生通过半个学期的补差计划已有明显效果。但还是要坚持,因为我相信,我们两个班的补差是个长期战,并且我有信心把它打赢。3、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底子差、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机自身的原因,学数学感觉有些累。针对这些学生,其应该关注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做到不偷懒、不拖拉,进而在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
一、这以上是我对学生的分析,接下来,我对我所教的数学课做个大致的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包含以下内容:表内除法,四则混合运算,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一些简单万以内的加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数学广角(推理),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万以内数是培养学生数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书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让学生认识克与千克。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一章,包括图形“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简单的图形平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
在统计知识方面,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根据所教内容和孩子的特点,我进行以下措施:
1、在教学中多采用一些游戏式教学,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的各种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
2、及时的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并且能做到及时地表扬,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与肯定。
3、多照顾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和自己语速及语调的调整,因为有家长对我语速快提出了建议,我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注意的。并且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这也是我上学期做的工作,确实很有成效。
4、多一些计算练习,口算争取天天练,把数学计算变成比较有趣的方式,如抢答、我最棒等变式教学,少一些呆板无趣的练习。
5、在每节课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每节课的任务,有着明确的目标,才会有方向。
6、更进一步的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及时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好搭档:今年搭班的两位老师都很用心,管理班级也很有方法,所以我上课也很轻松。班级管理上也不用费很多精力。
培养目标:建立一个有进取心、竞争意识强烈、学习氛围好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让全体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的学风。数学小组的合理安排,会更有效与我的数学课堂的学习,
新的征程已经迈出,有计划才能有指引,有想法才能有改变。我已经出发,我希望我的到达会给我个惊喜,新的一年迎接新的挑战,努力才能有收获。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期待一个轰轰烈烈的挑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9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培养优等生,辅导差生,特制订本学期培优辅差计划。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4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4人。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较好,热爱学习,但个别同学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三、辅导的具体任务:
努力使上游学生的成绩再提高,带动中游学生,是班内的优秀人数增加,早有学生的影响带动下,其他学生自觉性会相应提高,从而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四、辅导的具体措施:
对与差生,首先不应看不起他们,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他们要多加辅导,树立起好好学习,不断进步的信心,同时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而是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对于优等生要严格要求,特别注意班干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带头人,树立起他们的威信,已他们的高水平带动其他同学,是班内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带中游,先进更先进的新局面。
在每次自测后,根据成绩分层表扬,肯定优等生的成绩,同时从侧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保持优秀,表扬差生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的干劲,对成绩下降的同学帮他们找出原因,对成绩差的同学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对特别差的学生不定时给他们补课,是他们不由拉下太多。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0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65人,男生35人,女生30人,全班学生学习基础尚可,但课堂参与意识较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学风、班风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学生思想品德有偏差,自私狭隘。大部分学生体质健康,但少数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要加强体育锻炼。
二、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全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六、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算盘学具盒。
七、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八、课时安排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1
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共有7位成员,每一位成员遵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计划,立足“减负增效”,深入开展教学。共同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商讨教学中的重难点困惑。认真上主题教研课,进行主题论坛等等,每一项活动都认真开展。现对本教研组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1.以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为理论学习主线,加强校本培训新理念的学习。
本学期应学校的理论学习要求,本教研组一共进行了四次“凭海临风”主题论坛,每月根据不同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了网络互动,进行BBS的跟帖。这种学习模式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理念,从而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除了组内组织学习之外,大家还积极参加由市、区、学校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育培训,每位教师都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反馈小结,交流心得感受,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2.积极开展主题教研课的上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4月周琴、赵奇萍两位老师参加了浪花杯的预赛《24时计时法》,周琴老师顺利进入决赛,同时还将这节课进行精心修改和整合开展了二年级的数学网络直播课,而范莹莹和阮丽娟老师也进行了《数学广角》的同课异构。而张怡梦老师开展了及其有意义的送教下乡活动,每一节课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用最好的状态展现给本组的老师。本组的老师积极听课,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评课。其中周琴老师的课受到了童燕娜老师的好评!
3.认真开展隔周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从教案的书写情况到试卷的批改分析,从单元教学情况交流到期末复习计划的制定,本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查,并在交流中不断发现问题和闪光点,在组员中进行改正与推广。同时,做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每位成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都能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效果比较明显。
4.课题、论文研究促进教学
这一学期,范莹莹老师参与研究课题2次,张怡梦和阮丽娟老师6次,周琴老师4次,赵奇萍老师省级杂志论文发表一次。
20xx年半年已经过去,愿我们一直走在教学研究的路上,且行且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2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最好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
为了更好地为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在进行之前都制定了一份较为简单详细的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3
走过20xx,向着20xx年进发。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冬姑娘连本带利把仅存的一点温暖都带走了,只剩下想不开了。到这个时节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期末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知识容量相对大,这就要求我们这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多而不漏,多而不乱的复习局面。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将小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加深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决和方程式的解法。
3.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学生能进一步抓住重点、难点、弱点进行复习和整理,查漏补缺。
4.学生通过复习会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复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1.小数乘法、除法重难点回顾与解析。(3课时)
2.简易方程的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3课时)
3.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图形的合理转化)、植树问题。(3课时)
4.位置、可能性、简便运算。(3课时)
5.分析往年试卷,把握出题重点,精选练习的题。(3课时)
三、复习策略与形式
1.单元复习:调整教材编排顺序,按照知识联系的紧密度分单元模块从易到难再次将本学期所授内容重新再理一遍,以求能熟练掌握。
2.分类复习:在系统梳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第一阶段复习存在的问题再次从基础知识、计算题、操作题及解决问题等进行分类复习与测试,以求稳扎稳打。
3.综合复习:根据学生学情分层练习,做到边练习边复习并进行综合试卷测试,重视试卷讲评课、归纳做题方法回归课本找知识点。
四、复习具体措施
1.教师肯下功夫功夫备好课,打破常规复习方法,有创新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混点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成长。
2.加强学生对复习认识,兼顾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找到学习的方法。
3.复习时要巧导精练,全面提高。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4.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帮助与思想帮助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化工作,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5.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多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6.考前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交给学生怎样审题、做题,如何利用演草纸和有效检查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4
这学期经来,我担任了二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前半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做好下半学期的工作,特作如下的总结。
一、完成前半学期的教学工作
前半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些内容本人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组织备、辅、批、记,到目前为止经全面完成半学期的教学工作。
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半学期来本班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能按时完成各种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和综合运算,但就对应用题的分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个别同学在计算过程中不写单位,、等同学不安时完成作业,申宏昌、苏延祯进步较快,刘于莲、苏延清由于基础较差,学习上比较困难。
三、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这学期以来,教师始终坚持做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在学习上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通过这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涌现出以申寅昌、申大鑫、张海涛、苏彩凤等为代表的学习尖子。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工作采取了一帮一的措施,基本上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
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使他们从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期五、待人,教育学生助人为乐,互帮互学,最终建立和谐、文明、团结、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考试成绩分析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考的成绩不理想,总分是1678,均分是57、862,最高分是88、5,最低分是10,及格人数是12人,80分以上的是3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方面的,通过本人认真的分析,主要原因是教师平时要求不严,对知识的应用没有拓宽到一定的程度,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不彻底,在加上这次考试的范围的扩大,通过试卷分析期中考试以后的内容要占19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对应用题的分析和解决掌握的不牢固,在这期考试中失分较大。这次考试对自己是一次严重的警告,教师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学生常规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大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做好备、授、辅、批、记等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完成学期初初制定的天文学奋斗目标。
总之,通过半学期的工作,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教法的计设还不合理,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力度不够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完成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6
一、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2、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4、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
5、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㈡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㈢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㈣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7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虽然少艺校二年级还不能完全确定某个学生为“学困生”。但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发现我班“学困生”主要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
二、辅导对象
本学期确定的数学“学困生”辅导对象为:
黄锦泽,黄乐轩,郑宛如,王丽莎,王梦娜,张凡凡,潘行楷,徐思萱,林丽丽,徐禾嘉,潘人瑜,胡书畅,滕璐伊,周与进。
三、工作措施
首先,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将每周找特定的辅导对象进行谈心、聊天。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家的一些时间上的安排情况。还有一些对于作业量的看法以及作业难易程度的情况问询。同时也了解辅导的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在开学初给于学生一个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同时采用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校互访等。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
其次,在每一节课里面我们应该及时、特别的关注这些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有每天的学习情绪。看看每一个学习内容学生的反应。针对学习的内容,主要抓学生的作业改正。首先是抓出这些学生的作业本,从作业态度开始,从作业习惯开始强化。每天的作业坚持把所确定的辅导对象抽出来,不管学生的作业如何,先要学生坚持作业要按时按量的完成。每天下午和中午均利用半小时的时间对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进行作业的检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又给于他们学习的帮助。
再次,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最后,注意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看看辅导的效果如何,同时对于那些有所进步的同学注意及时的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8
一、班情分析
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虽然继续保持着学习的兴趣,可是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很好。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内容的选择方面
(1)数与代数领域
本册教材在学生完成了表内乘法、除法的学习,对乘、除的含义也已有了较为丰富的感知。在此基础上,首先安排了有余数除法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平均分物体”的操作,引出余数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讨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试着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前面已经完成了百以内数的认识和有关四则计算的学习,本册安排了千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计算的教学,连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构成了数与计算知识系统中一次相对完整的循环,有利于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书所表示的现实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认数的难度,便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数学习的方法和经验,逐步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结合千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先后安排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学,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加深对相关运算意义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组合和处理相关信息,逐步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领域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比较丰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认识米和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测量物体和线段长度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帮助学生探索并掌握分米、毫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并学会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常见长度单位的认识,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用数学知识和观念。第五单元《认识方向》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东、南、西、北,初步学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和简单的行走路线。
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的兴趣。第七单元《认识角》,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直观地辨别直角、锐角、钝角。其目的是为学生在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
学生已经先后学习过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用符号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了简单统计表(只含有一类数量)和方块统计图(一个方块表示一个数量)。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教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教材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结合第五单元《认识方向》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安排《测定方向》,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场景中,应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到由于测定方向的地点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从而体会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发展空间观念。结合第九单元《统计》的教学,安排《你能跳多远》,先利用学生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围绕立定跳远时怎样跳得远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再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假设开展实验,并收集试验中的数据;最后启发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获得结论;突出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突出了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对于决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培养探索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第一,根据学生的认数经验,合理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认识千以内的数,而且有助于学生把认数、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和数的大小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
第二,结合笔算,灵活安排相应的估算。这里的估算可以与笔算互相支撑、互相验证,而且估算本身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客观需要,具有独立的数学价值。
第三,围绕重点内容,务实的安排练习和复习。把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整理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填空、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反思学习有关内容时的收获与困惑,明晰相关知识和方法发生、发展和延伸的线索,从而足部完善认知结构,丰富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依托基础知识的教学,相机安排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考虑学生已经大体完成基本数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材的重点
千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加法、减法和乘法。
4、教材的难点
掌握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简单的路线图。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使学生练习对数的已有认识,探索并理解千以内数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特点;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联系对乘、除法的已有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以及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式题;练习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分米和毫米的含义,丰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表示方向的词语,能正确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和简单的行走路线;初步认识角和直角,进一步积累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
(1)使学生在认识1000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正确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正确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使学生在手机、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按统一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确定的、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结果是多样的,进一步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方法和经验,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分步推出所求问题,或根据所求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案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测量长度、描述物体位置和简单行走路线、直观比较角的大小、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手机、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断正确合作交流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钱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正确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陶都,培养发现错误以及订正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从典型物体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分类整理数据,以及解决其他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使学生通过参与有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作交流的价值和乐趣,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措施
1、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尝试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3、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活动,学生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初步体会“学以致用”的思想,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水平,设置分层练习,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有更深层次的发展,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也能紧跟其后,争取一个也不落下。
五、教学进度
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29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2名,其中男生13名,女生11名。本班学生多数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少数学生的思维反应较慢,学习能力较弱。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学习较为努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得原因,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还处于不太高的水平,还需要在老师得引导下系统得对所学得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加深对新知识得理解与掌握,才能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得能力与水平。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来复习。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复习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把握好教学要求,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加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二、复习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三、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四、复习目的: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 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六、复习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2、100以内的加减法3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4、表内乘法(一)(二)3课时
5、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6、数学广角1课时
7、应用题1课时
8、综合复习、查漏补缺5课时
七、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7、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习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