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热门35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通用35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
一、学习情况
本班共有38名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总体反映出纯朴、可爱。但是大部分学生不是很喜欢上英语课,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作业不是很认真完成。可能原因在于英语非主非副的尴尬地位:说它是主课,可是又没有主课的课时以及特权待遇,说它是副课,可是又要统考。学生对语、数学科有一种重视感,但是对英语则不然。就造成了学习不够主动,不愿吃苦的现状。总体现状如下:
一、本班学生在渐渐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英语的掌握程度一般。
本班学生平时上课能够积极主动的发言,学生思想比较单纯,但个别同学在课堂上纪律不是很好,由于插班生的加入是班级的英语掌握能力参差不齐,使教学计划要妥善安排。
本班学生大部分上课时能够专心听讲,但个别的学生行为习惯应再加强,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善于提问。
二、学习策略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要求学生先从行为英语做起,再到怎样学习英语,后到提高英语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年的英语学习基础,但是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所以在新的学年里,学习有点儿吃力。不过对生活中能用英语表达的有关“吃的、用的、玩的”物体名称也已有一定的积累,而有关“I like… ”的话题在教学过程中也早有“耳闻”,已不陌生。实践也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说“I like…”的话题。而且他们觉得此话题容易说、有话说。此时的学生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把握好他们的学习情感与认知趋势,相信对他们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次,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对优良学生,鼓励他们还要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要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不光是为了考试分数高,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创造,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做学习上的小老师。
另外,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让教学更加完美:
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设计教学过程,在实施教学过中灵活运用,根据学情适当调整。
2、 运用情景教学法,尽量在英语课堂上创设真实自然的情景,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
3、 采用活动教学法, 通过教师创设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与家长、班主任多沟通,让其了解现有学生的学习内容状况,家校结合,一步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进行课题研究后老师采取的策略及效果
自从我们进行了“五环连动,反思成长”活动后,我们小组进行了专项课题研究。针对班级情况,我们选择了“ 如何组织积极有效的英语课堂活动”这一课题。重点激发促进老师的教学能力成长,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并且能够开动他们的思维,对英语学习会有很大的好处。
于是,在课堂中,我更为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尽量做到能吸引学生,并且能够让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提高。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慢慢地,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主动性也增强了。他们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敢于创新了。看到学生的这些表现,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虽然还是有一些学生表现不是很令人满意,两级分化现象仍然存在,但我对班级的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
教材分析
这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本来主要是:
让学生掌握单词听说与认读。本人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和课程理念出发。
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新单词的教学都应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呈现,并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语言结构、富有韵律和动感的“Let’s do”以及学生所喜好的歌曲和游戏活动进行大面积操练,巩固新语言,最后给出新语言框架,通过老师示范、尖子生示范,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的家,并在交际活动中活化新语言,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并能在实际情景中加以运用。
2.能听懂并发出一些指令,如:Go to the living room/ …. Watch TV. Read a book. Have a snack. Take a shower. Have a sleep.
3.能用下列语言简单介绍自己的家:This is my home. You can see a living room, a bedroom, a …. I can 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 I can read a book in the study ….
4.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听、说、认读单词,并能在实际情景中加以运用。
2.能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热身导入)
1. 介绍话题
T: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screen. Today, our topic is “My home”. Who can read? (ask some Ss to read the topic)
In this class,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home”, everybody here should learn to introduce your home to us. OK?
Ss: OK.
2.Sing a song In the classroom
T: First, let’s sing a song, OK?
Ss: OK.
Step2: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教学living room
(唱完歌曲,多媒体出示一幅living room的图片。)
T: Is this a classroom?
Ss: No.
T: What is it?
Ss: Living room.
T: Yes. This is a living room. Follow me: living room, living room.
Ss: (read one by one)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living room?
Ss: I can see a table, a sofa, a …, a TV.
T: Let’s watch TV, OK?
Ss: OK.
T:(多媒体出示一幅TV图。) Do you like watching TV?
S1: Yes.
T: Let’s go to the living room and watch TV.
S1: OK.
T: Go, go, go.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Let’s go together.
S1: Go, go, go.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2.教学study
(多媒体自动切换成study的图片。)
T: Is this a living room?
Ss: No.
T: Oh, we’ve got the wrong way. What is it?
Ss: A study.
T: Yes, this is a study. Follow me: study, study.
Ss: (read one by one)
T: What can you do in the study?
Ss: Read a book.
T: (多媒体出示短语read a book。) Do you like reading books?
Ss: Yes.
T: Let’s go to the study and read a book. Go, go, go.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3.教学kitchen
T: Oh, I’m tired. I feel a little hungry. I want to have some snack. (教师拿出一些小点心,并吃上一块。) Do you want to have a snack?
S1: Yes.
T: Here you are. Have a snack. Who want to have snack?
Ss: I want to have a snack.
…
T: Oh, snacks are gone. Where can we get some?
Ss: Go to the kitchen.
T: (多媒体出示kitchen图片和单词) Follow me: kitchen,kitchen.
Ss: (read one by one)
T: Let’s go to the kitchen, have some snack. Go, go, go. Go to the kitchen, have a snack.
4.教学bedroom
T: (多媒体出示一些家具和小电器。) Look at these things. Can you help them get home?
Ss: Put the TV in the living room./ Put the ….
T: Oh, where should the bed go?
Ss: Go to the bedroom.
T: (多媒体出示bedroom图片和单词。) Follow me: bedroom, bedroom.
Ss: (read one by one)
T: Let’s sing a song “My bedroom”, OK?
Ss: OK.
5.教学bathroom
(唱完歌曲,多媒体自动弹出Mike的画像,并伴有声音“I’m tired. I want to have a sleep.”)
T: Oh, who comes? Can he have a sleep right now?
Ss: No. He is too dirty.
T: Yes. I think he should take a shower first. Take a shower, are you clear?
( 多媒体出示一张淋浴的图片。)
T: Take a shower. (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Who can do like me?(请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T: (教师指着Mike的画像。) Where should he go?
Ss: Go to the bathroom.
T: OK, let’s go. Go, go, go. Go to the bathroom, take a shower.
Step3: Consolidation(巩固与操练)
1. Let’s do
T: Now, let’s chant and do together.(教师播放课文Let’s do的录音。)
2. 说说房间名
T: (多媒体出示一张home的图片。) This is my home. You can see a living room, a study….
Who can say like me? (请部分学生学着说。)
3. 贴贴房间名
T: Now, please take out your pictures and write down the name of your rooms.
(学生拿出自己的home图,将单词卡片贴到相应的房间。)
Step4: Extension(拓展延伸)
1.介绍自己的家
T: (多媒体出示一张新的home图。) Look, boys and girls, this is my new home. You can see a living room, a …. I can 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 I can read a book in the study …. Can you introduce your home now?
Ss: Yes.
T: Take your pictures and introduce your home with your partner.(多媒体出示师示范语言,学生同桌介绍自己的家。)
T: Now, who can introduce your home to the whole class? (请部分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
T: Well done! Now, please walk around the class and introduce your home to your friends. (学生在教室自由走动,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
2.Homework
T: Today, we’ve learned how to introduce your home and you’ve done a good job. Please introduce your home to your teachers after the class. Bye-bye!
Ss: Bye!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3
目标:
1、态度: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2、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3、知识: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学习4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8个方向更准确地描述地地理位置。 态度: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家乡生活的'体验和今昔对比等活动中,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六条、第十七条和第十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七条的法制教育。
重点、难点:
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
3、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
4、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5、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6、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7、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8、提高合作的能力。
要点:
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过于方向的认识。
3、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
4、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5、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6、通过对于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7、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8、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内容:
主题一:展览室里的故事多:
课时:4课时
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2、学校里的变化真大。
3、生活中的智慧。
主题二: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课时:4课时
1、“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2、过去的游戏真有趣。
3、今非昔比的厨房。
主题三: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课时:4课时
1、家乡名称的来历,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三条
2、家乡水的故事,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八条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4
一、导入揭题
先把同学们引入话题,共同来讨论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七、总结
八、作业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英语组在学校“打造精品教育、建设精致新知”学校总目标的基础上,立足岗位,从细节入手,不断细化各项教学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办学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研工作的中心,在教学中力图有所突破。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努力形成团结互助共进的教研氛围。在校本研发方面,英语教师齐心协力创编第一本英语校本。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使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指导,积累更多的语言元素。
二、工作思路:
1、做与时俱进的英语教师,紧跟时代的脉搏,把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在注重课堂实效性的同时,使自己的课堂不断创新,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努力营造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氛围。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
2、教研活动深入开展,按时定期开教研组会。每次一个主题,可以提前告诉老师做准备。每一位老师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商讨一些问题。
3、通过“阅读专著,翻阅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浏览教学资源库”等一系列自培与自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课外”帮“课内”,以“自学”助“教学。”同时注重教师师德的提升,既教书又育人,争做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三、各月份具体工作安排:
月份主要活动内容
二、三月
1、上交教师寒假作业。
2、完成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
3、集体备课、综合型备课。
4、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
5、参加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6、同课异构研讨。
7、校本的编写、研讨。
8、家长会。
四月
1、集体备课。
3、期中质量监控。
4、同课异构研讨。
5、校本编写、研讨。
五月
1、集体备课。
2、期中测试及质量分析。
3、同课异构研讨。
4、作业设计。
5、校本研讨。
六月
1、集体备课。
2、校本教材实施情况讨论。
3、综合能力测试。
4、期末考试及家长会。
5、校本研讨。
七月
1、各项工作总结。
2、教师交流复备、反思工作。
3、校本封面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6
一、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 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 ”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丢掉了老牛破车”,就是丢掉落后,“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讲失去延安精神的严重性。)
(5)第六节的三个“追寻”。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追寻温暖,追寻光明。诗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4、在深入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 参考资料
难忘延河
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 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 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7
【设计理念】
海德格尔有言:“所有的思都是诗。”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思的精华,思的表达,尤其是《桂花雨》这类抒情散文,更是蕴含着无限诗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美到骨子里的散文诗!”这里的“诗”,一方面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绽放、闪光或者激荡的语文课堂的本体,它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营造诗意的境界。因此,我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出了“还原文本诗意的教学”这一理念。本文的教学正是力图创设诗意的氛围,让学生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诗意盎然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从桂花香和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书交流。(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二、导学全篇扣“诗”眼——感受“桂花香”
1、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
2、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3、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4、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设计意图:《桂花雨》一文叙写了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写的始终是桂花,而“香”则是串起这些内容的一条红线。本文的教学中,我以“香”为抓手,把握全文,扣住关键的字词,立足文本的语言,彰显意象,领悟情感。如这个“浸”字,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这些寻常而耐人寻味的字词上驻足欣赏、品味一番,去感觉花香弥漫,去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并渐而磨砺出敏锐的语感来。】
三、巧用插图品“诗”意——欣赏“花雨美”
1、看看插图,描绘一下落桂纷纷的情形。(花雨美)
2、观察“我”摇花时的神情,想想“我”此时的内心。(心里美)
【设计意图:插图是展示学生独特感受的重要平台,是深化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有效载体。小学语文课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插图都是以儿童的形象出现,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情趣。这个片段中,对插图的观察,基于观察的想象,图文对照让学生品位文本的意蕴,让摇桂花的快乐感染学生,开放学生的情感。】四.感悟体验觅“诗”趣——享受“摇花乐”
1、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2、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3、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4、请圈划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的词句。
5、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6、全体学生起立,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做摇桂花的动作。(师配乐范读)
7、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这美妙的桂花雨了吗?尽情地喊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讲究体验,在体验中激发情感、灵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学生摇花的向往之情涌动之时,用话语创设了一个亲近课文语言的情境,并和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摇、看、发现、喊叫,让学生的情感尽情释放,演绎出一个快乐的摇花场景。“摇”并非简单模仿,为摇而摇,要有恰到好处的语言引领,才能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学生才会在摇的过程中关注桂花的飘落,发现盎然的诗趣。】
8、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9、写作反馈。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课文的学习应开启和贯通学生的课前阅读和课后拓展,让学生通过课文去领略更广阔的世界;通过“摇桂花”“淋花雨”的体验和想象,唤起了学生真切体验,放飞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起他们灵动的思维,此时,安排片段写作训练,让孩子们的文字和情感一起跳动,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大家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缤纷美妙。那是一种如童话世界般的美,是一种诗意洋溢的境地。】
10、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指名读)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C、感情朗读父亲的诗。
五、彰显意象悟“诗”情——体悟思乡情
1、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出示母亲的话)
2、难道外地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
么这样说呢?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及父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出示最后一句)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呢?
【设计意图:阅读要注意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领会语言内涵。理解母亲话中的思乡情无疑是本文难点,然而,由前文对桂花香、花雨美、摇花乐,父母亲的爱花喜花一一体悟,以及课前背景资料的相关阅读,学生对母亲和“我”感怀家乡的金桂,对美好幸福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便有了自然的理解与感悟。】
六.书声琅琅入“诗”境——融入“桂花雨”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含着浓郁的思乡之情,读起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全体师生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文章要靠读才能明其言,晓其义,悟其旨,得其辞,体其境。”读是一门用眼睛、声音和心灵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要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接触文本,读懂文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动手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7.桂花雨爱桂花──香点点桂花雨摇桂花──乐片片思乡情思桂花──情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8
四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喜欢美术,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美术的感受及美的理解尚且不是很系统。从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运用美的还需进一步引导。
学生造型、设色等方面综合能力较低,但这已不成为教学重要的点,而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运用美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材料积极参加活动都还需进一步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达到基本掌握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存在问题:
1、由于人数较多,上课部分学生纪律不够严谨,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做到静、齐、快。
2、部分学生作业习惯较差,男生比较突出,绘画水平差距太大。
3、课前教学中双边教学开展一般,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三、本册教材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4个单元,由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领域组成。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合理,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的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类型之间的区别,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德两方面的需求。课业设置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并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四、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1、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将教科书的知识与技法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经验,学会学习,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2、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融会了欣赏、绘画知识、工艺制作、版画印制、综合探索及绘画理论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各个领域的探索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每部分内容都具有各自的重点,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大胆表现、自由创新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采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探究美术学科的奥秘,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3、充分利用美术课独特的审美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4、改进作业讲评的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激励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将美术评价正规化。
5、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 课时安排:
第一周 色彩的冷与暖 第二周线条的动与静
第三周美术的节奏 第四周变一变
第五周色彩的对比 第六周 快乐的回忆
第七周登山游戏 第八周校徽设计票
第九周精美的邮票伴 第十周做年历
第十一周星座的联想 第十二周窗外的景色
第十三周我心中的未来 第十四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五周迷宫 电脑美术 第十六周 会游的玩具
第十七我们的生日聚会 第十八周漫画与动漫欣赏
七、教学检测与评价:
根据儿童年龄特征,检测方法主要时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示范能力,课堂组织纪律,合作表现能力,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家长评价的综合方式。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三个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
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但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有部分学生毕竟还是比较自私的,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第二单元“温新的一家人”,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
四年级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
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
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
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让学生给行业分类;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了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地完成,而且比较配合老师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比较好,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分有七个教学班,我负责一至五班,五个班的学生各有特点:二班、三班整体动手能力偏低,准备物品经常不能很好的到位,而且小组分工合作也有待提高,四班最活,学生参与意识强,对活动的准备、参与、合作都有很好的表现,五班的同学基础稍差,对于理解问题、探究问题和别的班有一定差距,从总体来看四年级的全体同学都对课程的特点和活动的形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喜欢综合实践活动,乐于参加活动,能够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探究新知。有效的活动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初步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作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地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可行的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得更多的知识。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教学活动安排:
1、怎样查阅资料…1课时
2、学会整理资料…1课时
3、关注生活垃圾…3课时
4、迷人的秋天……2课时
5、学做家常菜……2课时
6、插花艺术……5课时
7、走进社区……2课时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1
一、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这套教材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被推荐从x年9月起在全国使用。这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二、教学目的
本套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
1、强调语言运用
本套教材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从而体现了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的总思路。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起始阶段采用“全部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活泼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能力培养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学习。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套教材在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上都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学生用书的设计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et'sfindout/Let'scheck/Readandthink/Tasktime等活动。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鼓励他们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本教材以及活动手册中还特别设计了学习评价的栏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3、突出兴趣激发
本套教材在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等方面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宗旨。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需求,如:学校、家庭、衣服、天气、动物、购物、数字、时间、蔬菜和水果等。语言材料真实地道、活泼有趣,让学生易学乐学。同时,突出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学形式强调多样化,其中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任务、绘画、剪贴等,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本套教材全部采用卡通式插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装祯设计精美。
4、重视双向交流
本套教材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方文化的介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材选编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如四年级下册学生用书第一单元介绍了小学生在不同课室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第二单元介绍了四个国家的时差;第三单元介绍了汉语中四个外来词语的由来;第四单元介绍了华氏与摄氏两种表示温度的方法;第五单元介绍了不同国家的衣服与鞋子不同型号的表示方法;第六单元介绍了英语中与动物有关的三条谚语。另一方面,本教材还特别重视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学会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如:中国最近又兴起了“唐装”热,其名称来由多半是唐朝的兴盛让中国人感到自豪,这在第三单元的Goodtoknow中就有所涉及。
5、融合学科内容
教育部在新课程设计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新教材依据“学会求知(Learnhowtoknow)”的基本精神,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易学会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入到语言材料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自然科学、社会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这个世界。
四、教学方法
(一)会话教学(Let'stalk/Let'splay)
本教材的会话部分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便于表演。四年级儿童的特征就是爱玩,好表现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最恰当的。
(二)词汇教学(Let'slearn/Let'sdo)
学生用书中的单词都是围绕话题集中归类出现的,这样有利于记忆和开展课题的讨论。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巧用实物、头饰和卡片(Let'slearn)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
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Let'sdo)。
(三)语音训练
四年级上册学生用书中安排呈现了26个英文字母及其例词,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其中的21个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在此基础上四年级下册学生用书又安排呈现了五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长短不同的发音。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无需强调这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不同读音,而是要启发他们通过仔细阅读自己总结出长、短音的规律,并鼓励他们找到更多学过的单词印证这一规律或者按照读音规则读出没有学过的生词,从而给予学生成功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歌曲与歌谣教学(Let'ssing/Let'schant)
本套小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使用歌谣与歌曲来导入或巩固学习各单元的重要词汇和基本句型,让学生在活泼轻快的旋律当中熟练掌握目标语言。随着年级的增高以及教材语言内容的不断深入,歌曲和歌谣又可以用来扩展语言、加大信息输入量,尤其是为后面课时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好铺垫。实践证明歌曲与歌谣能起到很好的分散弱化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当中给予足够重视,反复播放使用。
(五)趣味故事教学(Storytime)
学生用书每个单元C部分的趣味故事不仅仅是给学生带来乐趣,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扩展语言和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六)阶段复习教学(Recycle)
阶段复习由趣味性活动组成。这也是本套教材的特点之一。
1、会话表演活动
2、词汇和会话复习的趣味活动
五、学生情况
本班学生三年级时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对英语存在畏难情绪,英语听力效果低,单词记忆能力低,不愿意背课文。但是学生英语书写比较工整,部分尖子生能通过英语一级。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于部分尖子生,要让他们发挥作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同时,还要请家长配合工作,加强在家庭的英语复习力度,攻克难关。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2
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认识到培优辅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辅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品德,真正使教师动起来,使学生活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校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不能不学,量性而学这一目标,特制订培优辅差工作计划。
培优对象:
寇伟、毛柯评、杨怡、麻慧新、刘宇超彭波原张晨佳、石精杰。
辅差对象:
刘毅、彭驰杰、彭相凡、彭涛、张梦松、彭鼎喆。
辅导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常常利用课余的休息时间给学困生辅导,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以多鼓励、少批评、多辅导、少责怪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多提问、多鼓励,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主要措施: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辅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在培优辅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3
教材分析:
《出塞》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凉州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内容,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2.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大体把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
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
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三、明诗意
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3.生汇报『』
(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
(4)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齐读)
四、悟诗境
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荒凉的 萧瑟的……)
3.(配乐)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战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让我们和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两行。(师生同读)
4.遥望明月,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凄冷的夜晚,戍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因为太思乡了,所以,他们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们望到的是什么?
5.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资料)仅山东一地的戍边战士,能回家的十个里面只有两三人,回家有希望吗?回首有用吗?正如唐代诗人高适所说:(课件出示)征人蓟北空回首。
6.他们只能面对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前两句。
7.人未还,心相系,和战士们同处在一轮明月下的亲人又是怎样一翻情景呢,高适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少妇城南欲断肠。读着这一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怎么理解这一句?
8.仅仅是少妇在盼吗?还有谁在盼?(父母在盼,儿女在盼……)他们那白发苍苍的双亲老泪纵横地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可怜的妻子在哀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9.同学们,我想用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
10.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战争一直延绵不断,思乡的征人,除了想念家人,还在想念谁?(齐读后两行)师简介李广,出示李广资料。
11.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
12.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13.这时他们除了有思乡的情怀,还有什么情怀?(誓死守卫祖国边疆的情怀,爱国的情怀……)其实,王昌龄也和战士们一样,有着相同的情怀,所以,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齐读后两行)
14.这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忠诚,感天地;他们的英勇,泣鬼神。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读出他们的豪情壮志。真的越是悲苦,就越是豪壮,这就是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悲壮。在悲壮中还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
五、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1.现在,假设你们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矗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生配乐齐读)
2.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
六、布置作业
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出塞
戍边艰辛
期盼良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能熟读成诵,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3.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的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
1.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句。
2.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凉州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配的 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质疑:“欲饮琵琶马上催”是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又是什么意思。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 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 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 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
2.教师推介。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画面:热闹
情感:豪迈、哀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难点
理解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
二、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汇报。
(1)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句含义: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质疑: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应该怎样读?
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句含义: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思考讨论:()
①“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②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小结: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师领读全诗)
三、激情朗读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师再次领读,过渡:此时此刻,诗人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她怎样的情感?(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此时,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气愤、悲伤……)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四、总结全诗
1.师总结: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做人:人生观
忆项羽:怀古
教学反思:
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法宝,所以本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朗读,首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仔仔细细读上几遍,由读准生字开始,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然后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初步感知诗意,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进行全班汇报,一边汇报一边理解诗意。结合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我不断提高朗读的要求,在我的引导中,学生不仅读懂了诗意,并且学到了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4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任务
1、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 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 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时安排
第一周:参观和旅游
第二周:游乐场 中外民居
第三周:粉印版画 生活用品
第四周:老房子
第五周:点、线、面
第六周:会变的花 会变的树
第七周:水墨游戏
第八周:剪纸(一、二)
第九周:十二生肖
第十周:纸卷造型
第十一周:近大远小
第十二周: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
第十三周:新老街道
第十四周:小设施 我设计的小设施
第十五周:我制作的小设施(一、二)
第十六周:摸物背形
第十七周:实物的联想(一、二、三)
第十八周:染纸
第十九周:书签 民间年画
第二十周:复习考试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5
一、教学情况分析:
经上学年的美术教师介绍,该年级段想象能力极为丰富,逐渐出现对美术极为爱好的个别同学,该些学生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构图、工艺上都有自己独特见解,该年级段在欣赏上对一些美术家的介绍故事特为感兴趣。但也有不足之处:
1、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能力。
2、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
3、工艺制作上不够认真。
4、出现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悬疏越来越大。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重点:
1、简单的自然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写生。
2、学习用蜡笔水彩画形式,硬笔线描,水彩平涂等方法,进行写生或把观察、记忆、想象中的事物表现出来。
3、绘制简单的适合纹样。
4、学习用树叶、树皮、蛋壳等材料拼贴图形。
5、学习用多种材料进行初步浮雕制作。
6、观赏自然风光,欣赏传统图案和优秀美术作品。
四、教学难点:
1、掌握蜡笔水彩画技法,并能在写生和创作中进行运用。
2、掌握适合纹样规律,并能自如运用进行创作。
3、利用各种材料,巧妙构思,掌握拼贴和初步的浮雕技法。
五、措施:
1、加强造型能力的培养,对简单的自然物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以确定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处理。
2、面向全体学生,拉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距离,加强对后进学生美术上的培养。
3、适当渗入“色彩原理”的理论性知识,以加强他们分析观察事物的颜色变化能力。
4、加强对工艺上的技巧能力培养。
六、教学课时安排:
略。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6
【教学内容】
“写观察日记”是统编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都告诉我们文章要想写得具体、生动、有趣,与作者长期、连续的观察是分不开的。虽然学生已经在二年级接触过日记,但学写观察日记重在通过仔细观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与第二学段习作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十分契合。
1.引导学生运用好眼、耳等多感官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 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的发现,并能表达自己观察时的感受。
3. 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表。
(友情提醒:孩子们,家中的植物,种大蒜,泡黄豆,泡绿豆,蚕宝宝,刚出生的小猫,小狗,每晚月亮的形态……这些都值得你去细心观察!赶快行动起来吧!)
一、课前游戏——翻拼图,说发现
1.孩子们,玩过拼图吗?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啊,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好玩的拼图,但是这些拼图有些小小的不同,不需要你拼,请你来翻!翻出以后,请你告诉我发现了什么。
2. 出示四块不同颜色的拼图(白色、黄色、黑色、绿色),谁想来第一个翻拼图?
3. 你发现了什么?
白色拼图:是蚕宝宝结茧,变成飞蛾;
黄色拼图:是月亮有时圆,有时弯;
黑色拼图:是小蝌蚪蜕变成青蛙;
绿色拼图:是绿豆泡水后变成了豆芽。
【设计意图】互动游戏结合平时生活和科学课的初步观察结果,打破学生对习作课的畏难情绪,唤醒学生的直观印象,初步体验通过留心观察,发现身边充满奥妙的事物,为后续习作搭建脚手架。
二、创设情境,学会多感官观察
1.孩子们,刚刚大家翻的那些好玩的拼图,你知道是从哪儿来的吗?(学生猜)不如我来揭晓答案吧,那些图片都是现在五年级的学长、学姐们自己拍的照片,那可都是上一届校园观察科技节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呢!对了,第二届校园观察科技节马上就要开幕啦,这一届的主题是:我是小小观察家。怎么样?你们想不想参加啊?光有热情可不够啊,我们先来看看有哪些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每位参加校园观察科技节的小选手们,可以把你最近观察的感兴趣的事物,用照片或者微视频的形式发给我们,当然还得附上一段文字解说词!
2. 刚刚大家都特别想参加,那谁来说说最近你观察了什么?
学生交流:
我用绿豆泡水,居然能长出豆芽;
我家楼下的一只小黑狗突然有一天就怀孕了,没几天就生了好多小狗,小狗长得特别快;
我最近在养蚕宝宝,从一点点大,到白白胖胖,后来还变成了飞蛾呢……
3. 我听出来了,孩子们,你们的观察对象可真广啊:有些孩子观察的是动物,有些是植物,还有的是家里种的果子、种子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事物。那你是如何观察你感兴趣的事物的呢?学生交流后总结:
眼看 颜色、大小、长短
耳听 声音
鼻闻 气味
嘴尝 滋味
手摸 触觉
脑想 用途、意义
4. 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实把你们说的这些观察方法总结一下,就是一首《观察法宝歌》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我有六件宝,观察少不了。
眼睛看得明,耳朵听得清;
鼻子闻气味,嘴巴尝滋味;
双手摸一摸,大脑细思考。
用好六件宝,奥妙全知道!
5. 孩子们,原来运用好自己的多种感官观察,就能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有许多充满奥妙的事物,它们的变化常常让人感到神奇、惊喜。这些你观察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你参加校园观察科技节的素材!
【设计意图】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参加校园观察科技节的情境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察。但是,观察不仅仅是看,更应该告诉学生还可以通过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双手摸,大脑想多种感官,学会多角度观察。
三、例文引路,学写观察日记
1.孩子们,确定了观察对象,就可以了吗?(不行)那还需要什么呢?(拍照片或者拍视频,写解说词)这几个当中,哪个最让你为难呢?(写解说词)是啊,拍照片,拍视频,其实都还好,就是这写解说词,还真有些难度啊,别怕,老师可以帮帮你!
2. 要想写好这解说词啊,不同的事物,我们在观察时,它的内容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吧!那谁能结合你的观察对象,具体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
学生交流,老师归纳总结:
植物类: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动物类:要观察动物的外形、四肢、饮食、生活习惯等特点。
其他:可以观察它的颜色、大小、粗细等。
3. 大家总结得可真好!老师还特地给你们找到了一篇解说词,这可是上一届的一等奖作品喔,请看:
铁皮石斛观察日记
20__ 年 4 月 29 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发现铁皮石斛开花了,我就围着它开始观察。它的叶子依然是碧绿色的,相比之前,是很深很深的碧绿,还长出了一些嫩绿色的新叶子。原先绿色的“小辣椒”现在变成浅黄色的“小星星”了,而且这个神奇的“小星星”嘴里,还吐出一条暗红色的“大舌头”呢!“大舌头”的中间红红的,边上逐渐变黄,真是太有意思了!它的枝条像肥肥的小甘蔗,比之前更胖更长了,那裹在外面的薄纱也褪去了不少,显得破破烂烂的。开了花的铁皮石斛还散发出一股清香,淡淡的,令人舒畅极了!
(1)小作者观察的是什么?(铁皮石斛)它重点写了铁皮石斛的什么?(叶子、枝条、花)你见过吗?给大家看看它的图片。
(2)再看看文字,你觉得这篇“铁皮石斛观察日记”之所以能获得一等奖,有哪些妙处吗?学生交流后总结:小作者观察时用眼睛看颜色,鼻子闻味道,动脑子想象“小星星,大舌头”,动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事物。
(3)圈画出“依然,相比之前,原先,现在,比之前”这几个词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总结:通过连续观察,再进行比较,写出事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
(4)除了写清楚对铁皮石斛的观察,小作者还写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总结:融入了情感,说出了自己观察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例文的呈现,巧妙揭示要想写好此次习作,不仅需要调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还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用上“相比之前,原先,现在”等这样的词语写出事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当然,再记录下自己观察时的感受,那就更好了。
四、总结写法,动笔写解说词
看,要想写好解说词一点也不难吧:
多种感官多观察,
变化不同用比较,
融入情感吸引人。
其实,我们在写解说词时也可以像这个小朋友一样给这段话加上日期、天气,写成一篇“日记”。像这样,经过观察,把你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都写到日记里,就是一篇“观察日记”。
2. 孩子们,现在就请大家参照你的“观察记录表”,为你的观察对象写一段解说词吧!(出示习作要求)
(1)请你用日记的形式为你的观察对象写一段解说词。
(2)记得在你的解说词中用上“多种感官”“变化比较”“融入情感”的方法。
(3)时间为 10 分钟。
五、根据标准,自评自改
1. 根据出示的评价表,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给自己打☆。
2.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组内互评,选出每组得星最多的作品。
3. 请四位小组代表上台朗读解说词,分别介绍:你观察的对象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观察?有什么独家秘笈?全班共评。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7
一、复习指导思想:
在复习过程中要避免把复习课变成背诵课堂,使复习失去真正的意义而变得枯燥乏味,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复习目标:
1、按照要求背诵和认读一些单词,能完成单词默写,分类的练习。
2、认读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词组的用法。
3、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句型,和一些简单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语法知识;能够运用教材中出现的句型。
4、能够认读教材中的短文,能独立完成一些较容易阅读题。
三、复习内容及要点:
1、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和复习的重点。
1)按词性归类复习单词。
2)按词汇表复习单词。
2、词组。词组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它是复习英语的良好途径,同时又是学习句子的基础,把词组归类,分类掌握。
3、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3)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句子,这样的复习课也不缺趣味性。
4、阅读。阅读虽然对学生来说很困难,可是教材中已经出现了比较复杂的英语短文。
四、复习具体措施
1、单词复习
A按词汇表复习单词。
B分类归类复习单词。
C按相似单词复习。
2.动作短语的复习
短语与图匹配练习、听力练习
3.句子是英语学习的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句子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
4.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育,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收获。对基础差的同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对于一些尖子生,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知识的运用上。
5.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试工作,对于自感压力大的同学要耐心疏导,从思想上为他们减负,使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对还没进入复习状态的人要给予一定压力,使他们能较好地投入到复习中来。
五、具体复习资料
1.26个字母会听、说、读、写。
2.36个“四会”单词。
pen pencil bag book pencil-case ruler teacher student boy girl friend home room school classroom door window desk chair bread egg milk water rice beef fish chicken bed 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
3.会听、说、认读84个单词。
aunt baby baseball player bathroom bedroom board Chinese-book chopsticks come computer computer game dinner English-book family fan fifty floor for fork forty forty-one fridge go has have he here here you are hungry in key kitchen knife light living room long hair math book may me music name new noodles no notebook on open painting parents phone picture plate quiet right schoolbag science see she shelf short hair sorry soup spoon sports story-book strong sure table thank you the thin thirty-one twenty-one use uncle vegetable wall what we where who you
4.15段对话。
1.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two lights , many desks and chairs.
2.Where′s my seat? It’s near the door.
3.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I have 6.
4.What colour is it? It’s black and white.
5.May I have a look? Sure. Here you are.
6.Who’s your best friend? She has long hair,big eyes and ears.
7.What’s his name? His nsme is Zhang Peng.
8.What’s 10 plus 10 ? 20.
9.Is this your bedroom? Yes,it is.
Is she in the study? No, she isn’t.
10.Can I have some noodles? Sure. Here you are.
11.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fish and vegetables.
12.Mom,can I help you? Yes.Pass me a plate,please.
13.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Three.
14.What’s your father ? My father is a doctor.He’s tall.
15.Who’s this man ? He’s my uncle.
5.10个重要句子
1.Let’s go and have a look. 2. We have 6 new lights.
3. Let me clean the window. 4. My schoolbag is heavy.
5. Put your pen near your book. 6. My friend is strong.
7. She speaks English well. 8. Welcome to my home.
9. Everything is ready. 10.I can use chopsticks. Let me try.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8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
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
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三、明诗意
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3.生汇报『』
(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
(4)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齐读)
四、悟诗境
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荒凉的 萧瑟的……)
3.(配乐)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战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让我们和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两行。(师生同读)
4.遥望明月,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凄冷的夜晚,戍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因为太思乡了,所以,他们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们望到的是什么?
5.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资料)仅山东一地的戍边战士,能回家的十个里面只有两三人,回家有希望吗?回首有用吗?正如唐代诗人高适所说:(课件出示)征人蓟北空回首。
6.他们只能面对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前两句。
7.人未还,心相系,和战士们同处在一轮明月下的亲人又是怎样一翻情景呢,高适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少妇城南欲断肠。读着这一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怎么理解这一句?
8.仅仅是少妇在盼吗?还有谁在盼?(父母在盼,儿女在盼……)他们那白发苍苍的双亲老泪纵横地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可怜的妻子在哀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9.同学们,我想用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
10.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战争一直延绵不断,思乡的征人,除了想念家人,还在想念谁?(齐读后两行)师简介李广,出示李广资料。
11.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
12.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13.这时他们除了有思乡的情怀,还有什么情怀?(誓死守卫祖国边疆的情怀,爱国的情怀……)其实,王昌龄也和战士们一样,有着相同的情怀,所以,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齐读后两行)
14.这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忠诚,感天地;他们的英勇,泣鬼神。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读出他们的豪情壮志。真的越是悲苦,就越是豪壮,这就是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悲壮。在悲壮中还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
五、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1.现在,假设你们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矗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生配乐齐读)
2.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
六、布置作业
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出塞
戍边艰辛
期盼良将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19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 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具准备 课件
导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板书:写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与学生对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回忆日记格式。
(一)回忆日记格式。(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
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
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天气、星期几!(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5.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老师认为,学生写日记,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的同学所说,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中心是什么,第一行再出现写日记的时间。
6.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二7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7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
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等五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功能,对所找到的材料进行感觉、品评和分辨,然后有的放矢地把所见、所闻、所感运用日记的形式当堂写下来】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C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1g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出示课件3)
(2g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地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出示课件4)
板书:观察植物
(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板书: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二)引导学生习作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44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同样,写观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比如,看:眼睛看到什么?
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
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怎样?(板书:有感受,记下来)
4. 所以写观察日记除了“观”,更要有“察”,就是还要有观察后的感受。同时,别忘了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哟!
5.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
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
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3.评一评:谁写的日记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形象。
【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师进行总结,激发习作热情。
师总结:有人说过,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有人说过: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爱默生更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由此可见,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愿大家多观察,爱聆听,善思考,勤描写,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观察日记吧!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有感受,记下来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在回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观察的事物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过程,用词比较准确、恰当。
尽管设计的很好,但是本次习作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习作中的语言不够丰富,虽然学生把观察对象描写得很真实,但总感觉叙述平平淡淡,关键是没有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所致。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0
教材分析
1.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对话课,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学生能熟读课文,会运用句型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对话。本节课是继第二单元How much 之后的继续学习,学习Whose 开头的问句及其的回答,为第四单元的学习做铺垫。
2.核心内容是能运用Whose .... ?It’s..../They’re...进行对话问答
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感知英语对话的能力,对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都能理解,同时对新知识及句型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我相信通过我的进一步讲授,学生会掌握并运用这节课的新句型。
2.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教授的过程中我将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对话,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认读单词 CD noise study walkman radio computer video television
2.技能目标:能熟读课文对话;
会运用下列句型介绍物品是谁的
Whose .........
It’s......../They’re.......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团队合作及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熟练认读单词CD noise study walkman radio computer video television
难点:会用本课句型
Whose .........
It’s......../They’re.......介绍某物是某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唱英语歌曲,师生问候,导入新课,板书课题Unit 3 Whose CDs !
2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二、先学、后教。
Task 1 Learning words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事物或图片,体会单词意思,然后通过跟着多媒体读、集体读、分组读等形式记住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快、读的准。
2、教师创设情景呈现新单词 noise study walkmanradio computer video television
并引入句型
Whose .........
It’s......../They’re.......
3、师领读单词
4、运用跟着多媒体读、集体读、分组读的不同形式认读单词。
Task2 Learning the text.
1.出示自学指导二:
先跟着多媒体视听课文,然后同学们在运用跟读、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小组角色扮演比赛读等方式把课文读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们读得流利、读的准确。
2.出示课件,学生们再次视听课文。
3.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同时注意带感情的读、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
4.学生集体读、分组分角色读、自由读课文。
Task3.Practise
运用刚学的单词和句型同桌、小组互动练习。
三、当堂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讨论,然后教师补充修正。
四、当堂训练
用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练习,之后,先让学生讨论互评,再教师讲解疑难。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1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本期共有学生53人,其中女生21人。大多学生都是今年从村小点并过来的,原在三年级(1)班跟上来的只有18人,仅占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基础十分差,特别是从久吉转入的好几个男生,简直是一窍不通,什么都不会的那种,就连跟着你读书都不会张口的。因此,本期想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真是比登天都难了。但是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也得搏一搏,尽自己所能去做吧,但愿能有一定的收获。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学习民主的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全册的重点、难点:
1、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但当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3、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三、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内容:
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课时:2课时
1、用眼观察家乡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六条的法制教育。
2、用手描绘家乡
主题二:从地图上看家乡
课时:4课时
1、用心体会家乡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七条和第十九条。
2、走进不同的家乡,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二十七条。
3、请到我的家乡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2
一、教学情况分析:
经上学年的美术教师介绍,该年级段想象能力极为丰富,逐渐出现对美术极为爱好的个别同学,该些学生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构图、工艺上都有自己独特见解,该年级段在欣赏上对一些美术家的介绍故事特为感兴趣。但也有不足之处:
1、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能力。
2、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
3、工艺制作上不够认真。
4、出现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悬疏越来越大。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重点:
1、简单的自然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写生。
2、学习用蜡笔水彩画形式,硬笔线描,水彩平涂等方法,进行写生或把观察、记忆、想象中的事物表现出来。
3、绘制简单的适合纹样。
4、学习用树叶、树皮、蛋壳等材料拼贴图形。
5、学习用多种材料进行初步浮雕制作。
6、观赏自然风光,欣赏传统图案和优秀美术作品。
四、教学难点:
1、掌握蜡笔水彩画技法,并能在写生和创作中进行运用。
2、掌握适合纹样规律,并能自如运用进行创作。
3、利用各种材料,巧妙构思,掌握拼贴和初步的浮雕技法。
五、措施:
1、加强造型能力的培养,对简单的自然物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以确定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处理。
2、面向全体学生,拉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距离,加强对后进学生美术上的培养。
3、适当渗入“色彩原理”的理论性知识,以加强他们分析观察事物的颜色变化能力。
4、加强对工艺上的技巧能力培养。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准备
课件
一、知诗人 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课件出示2)
2.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首》)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
(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4)“塞、秦、征、还”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5)“塞、秦、征”
指导书写:(课件出示6)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
“秦”上大下小;
“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课件出示7)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课件出示8)
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 秦汉)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感悟画面之悲。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 关 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 亲人)
(2)补诗句:(课件出示9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
读出语气。
(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
课件出示1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课件出示11)
指名反馈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板书:悲壮)
(4)指导读出感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课件出示12)
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引读)
课件出示1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反馈并读出语气。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课件出示14“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2.激情引读
(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
3.体会壮的感情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五、总结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让我们带着体会齐诵这首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看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夏日绝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
2.出示并理解课题。
(课件出示16: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17)“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18)“催、醉”
指导书写:“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催”是左窄右宽;“醉”左右结构匀称。
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5.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古诗《凉州词》
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你刚才说到那盛宴摆满了葡萄美酒啊,让我们读读这一句(出示诗句第一行)。(课件出示19)
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
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课件出示20)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谁来读出这样惊喜的感觉?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读: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女生读。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 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书:醉)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让我想到王昌龄《出塞》的一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也没回来啊,谁再读。女生配乐读,我听出了母亲们的心声。
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读全句没有几个人活着回来啊,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说出将士们的心声,在质问这场残酷的战争啊。
小组读。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板书:悲壮 豪迈)
——男生齐读。
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的气度,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全班读。
小结:好一个“几人回”,同学们今天很会学习,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
6.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7.指导背诵。
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四、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一)(课件出示21)全诗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同学们听出老师怎样的感情读的这首诗吗?
(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22)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
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板书:生 人杰 死 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板书:有骨气 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课件出示23)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课件出示24)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五、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出 塞》
互文 明月 关
秦汉 人未 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凉州词》
唐:王翰
醉
悲壮 豪迈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3.诗是要多朗诵的。可是在本教学过程的朗诵的成分显然是比较少的。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4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是赣美版美术教科书,全册共17个课。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本教材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尺度》编写,重督学生情感、立场、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成长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存眷学生持久的健康成长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认知的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创造能力、想象延展性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五、教学措施:
处于儿童绘画“过渡期”儿童,是儿童美术学习兴趣取向的转折期。教师应注意引导,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或过分相信儿童的天赋,任其发展,将导致儿童怕画或厌画的不良后果。
1、加强绘画欣赏教学,重建学生绘画兴趣和信心。
2、由浅入深,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第1课色彩的冷暖
第2课线条的动与静
第3课美术的节奏
第4课今天我值日
第5课比赛场上
第6课巧思妙贴
第7课巧镶妙嵌
第8课巧编妙织
第9课我编斗笠送亲人
第12课瓶瓶罐罐
第13课瓶花
第16课民主服装
第17课快乐的小乐队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5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小学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知道了课堂授课的基本程序。对于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可以做到熟练运用,对于剪刀、绳子等手工工具也有一定的认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四年级美术课堂上,应该继续坚持绘画和动手的结合教学,使得孩子在意识和动手方面继续提高。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变废为宝》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色彩的冷与暖》
第二周《画家的调色板》
第三周《蔬果的剖面》
第四周《生活中的线条》
第五周《节奏的美感》
第六周《尊敬的人》
第七周《今天我值日》
第八周《趣味游乐园》
第九周《彩墨世界》
第十周《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一周《拟人的形象》
第十二周《精美的邮票》
第十三周《规划每一天》
第十四周《给您提个醒》
第十五周《有创意的书》
第十六周《穿编的乐趣》
第十七周《会“走”的玩具》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我快乐我成长》第二十周《漫画欣赏》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6
一、班级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了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绘画的基本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学生普遍创造性不够,在本学期将加强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册教材共13课,每一课即为一个单元。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造型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色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欣赏等,这些美术活动都十分接近生活,且可操作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加强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明白美术无处不在。
四、教学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准备。
2、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价值。
3、在课堂上运用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5、教师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教研水平和业务能力。
6、推荐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7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属于中年级的阶段。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英语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这一学龄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接受英语学习这一新事物较为有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十一个模块:
1—10 and Review。
每个模块依照前册惯例,各分三个Unit。
一般情况下,Unit1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Unit2 and Unit3提供若干任务型练习(Task based)。
与学习英语的第一年相比,本学期的学习内容难度有所增加,而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能有些减退。因此,教学中老师应积极采取灵活措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如何表达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
2、我们除了学习如何描述正在发生的动作、还要学习如何询问和说明能力,如何获得允许,如何谈论体育比赛和旅行等活动。
3、如何表达数字13—20以及12个月份。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相关目标描述,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2、适当运用课堂用语。
3、合理确定教学要求。
4、合理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
5、充分利用教具如:磁带、录音机,使学生学好语音语调。
6、通过说、唱、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7、采取形式,创设情景,降低学习难度。
8、加强合作学习。
六、课时安排:
每个模块安排预计四课时,共计四十四课时。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Module1 Unit1 Unit2
第二周:Module1 Unit3 Module 2Unit1
第三周:Module2 Unit2 Unit3
第四周:Module3 Unit1 Unit2
第五周:Module3 Unit3 Module4 Unit1
第六周:Module4 Unit2 Unit3
第七周:Module5 Unit1 Unit2
第八周:Module5 Unit3 Module6 Unit1
第九周:Module6 Unit2 Unit3
第十周:Module7 Unit1 Unit2
第十一周:Module7 Unit3 Module8 Unit1
第十二周:Module8 Unit2 Unit3
第十三周:Module9 Unit1 Unit2
第十四周:Module9 Unit3 Module10 Unit1
第十五周:Module10 Unit 2Unit3
第十六周:Review Module
第十七周:Review
八、其他活动安排:
适应学校调整。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8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生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同学们,这几天当你们走进我们校园里,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味呢?
2.你们对桂花有什么印象呢?
3.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给吸引了,至于它长什么样子,却很少留心观察。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课《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个“雨”字吸引了我。(板书课题)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令绮君难忘的桂花雨。
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再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中具体落实。)
三、精读品析,感悟作者思乡情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自读感情→交流对话(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
(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没有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桂花有它内在的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2.分享“摇花乐”,感受“桂花雨”。
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板书:摇花乐)
(2)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摇花”的乐趣呢?
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要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摇花的无限乐趣,分享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读→指名读→评价→练续→比赛读→配乐朗读)
(3)想象:(出示课件:桂花图)如果这时候你就在树下,和绮君一样享受这样的桂花雨,你会说什么?
(4)课外链接:(课件出示)绮君父亲的一首诗,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三)花是故乡香,难忘故乡情出示句子: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1.你从“可是”中体会到了什么?2.当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本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却说出了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同学们,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吗?请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出理由。(出示课件:杭州的桂花图,家乡的桂花图)4.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日夜思念之情。感受到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因为母亲每年闻着桂花的香气,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欢乐,家乡的人民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院子里的这课桂花树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家乡和家乡的桂花,已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5.师:是啊,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我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摇花乐”和桂花雨,“摇花乐”和桂花雨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7.小结:我们一起走进了桂花雨,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香、摇花乐和思乡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琦君在她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面的一段后读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器,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听完这段话,请大家联系《桂花雨》,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3.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令你难忘的人、难忘的事或难忘的画面呢?
[板书设计]摇花乐
桂花雨香思乡情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29
一、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指导
二、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三、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 句子是否通顺;
⑵ 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⑶ 有无错别字;
⑷ 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⑸ 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四、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五、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
【同伴互评】
唐老师这堂课的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留心周围事物”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唐老师在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中,力求指导学生把“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落到实处。如:让学生带来水果、玩具等──观察对象实在;学生自己边观察边探索观察方法──观察过程实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对不同事物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指导实在;学生将观察的结果当堂写下来──观察的结果实在。整堂课避免了空洞的编造,让学生不再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因为有了真实可感的观察对象,教师的指导就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当然也就更轻松,也就更有收获。如:观察植物应……观察动物要注意……还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这样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启发。这样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标中对习作的要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30
教学目标:
1、学习四个名词sunglasses, gloves, umbrella, scarf。
2、在A部分对话的基础上,运用本课时及A部分学过内容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自己搭配不同的服饰。
教具准备:ppt课件、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本课时的四个单词。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词汇,根据不同的天气选择正确的服饰并交流。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1、Let’s sing.(尽快将学生从课间拉到英语学习中来。)
2、Review.(复习第五单元一组“clothes”单词,用旧知来引出新知。)
3、Let’s group.(将复习过的单词进行分类,有利于之后更好地开展对话。)
二、presentation
1、a.通过两个对话完成购物。
b.Shopping bought a pair of shoes and a hat.now,she wants to go back home.引出“umbrella”教学。
C.放“umbrella”于对话中的操练。
2、晴天引出“sunglasses”教学,然后对话操练。
3、下雪引出“scarf”和“gloves”教学,通过对话操练。
三、Consolidation
1、Take a trip.(通过百度查找天气,最终Shopping选择NewYork去旅游。)
Shopping:It’s hot. So I put on my T-shirt.
(让学生明白旅游前如何做好准备,不同的天气要穿不同的衣服。)
2、Group work.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Let’s take a trip.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了解7、8月份各地的天气情况并做选择,最后根据选择的城市准备不同的服饰。)
四、布置作业
1、听录音,熟读P59。
2、完成P59的表格,并说一说。
3.、(自选)和父母亲讨论暑假旅行安排,说说需要的物品。
五、板书设计
Pep4 Unit6 A Let’s learn
umbrella
scarf
gloves
sunglasses
六、教学反思
在进行group work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是很清楚,有些同学不太清楚课堂学习的要求。课堂上由于第一次参加讲课演示紧张导致原先的教学计划被打乱,原先的教学步骤被打乱,在课程内容上有点急,没有很好的阐述我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希望下次能够更好的表达我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用语的使用不是很流利,在课堂中有些地方想表达的内容自己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不能很好的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我想这也是一名新教师和老教师之间的差距。回校以后我会像,学校优秀的老教师们,如何用最简单,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经过这次的教学评比,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优秀教师的差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学习到和接受到了全省优秀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对以后的教学表达指明了一条道路。感谢这次的活动,让我们这些新接触教师岗位的新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给我们新人提供了表达自己新教学理念的平台。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31
文本分析:
《出塞》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感时之作,它通过描写月照边关时戍边士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感情和报国建功的愿望,抨击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将无能,致使边衅四起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王昌龄诚挚的爱国热情。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凉州词》同样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是唐代的王翰。诗歌前两句通过描写“葡萄酒”“夜光杯”和“琵琶”等带有鲜明边塞特色的事物,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宴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后两句借将士的心声吐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和奔放的思想。本诗写的虽是艰苦荒凉的边塞生活,但语言明快,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气象。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崇高境界;后两句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仅二十字,却巧用典故,可谓字字珠玑。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三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因此对于古诗学习的一般技巧,如朗读、想象、背诵等,都需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此外,课内生字的读写和认识,诗歌内容、情感的体会与赏析,也是课堂上的重点。同时,教师也可补充活动教学,如诵诗会或赛诗会等,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词、催、醉”等10个生字。
2.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查阅诗歌写作背景等方法,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和《夏日绝句》。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浓浓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2.读悟结合,体会诗歌氛围,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1.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查阅写作背景等方法,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情。
2.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
课时安排:2课时
出塞
1.认识本课“塞、秦、征、还”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结合注释、工具书和写作背景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体会边塞诗的风格。
1.反复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情感态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想必你们中不少人都听过,它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的核心内容,那就是“爱国”。说到爱国,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说出爱国的诗歌)没错,爱国的表现有很多,这个单元我们就将去诵读一批爱国诗歌,去认识一群爱国诗人,去感受一片爱国的热土。现在,就让我们步入诗歌的世界,去品一品古人的爱国之情。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出示《出塞》课件。齐读诗歌,校准字音,理解诗题。
过渡:“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ài”,指军事要地,即边关、边塞。“出塞”的意思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它是汉朝乐府诗旧题,内容多与征战有关。由此可见,《出塞》这首诗很可能写的是什么?(写边关的战争见闻、感想)
知识补充:“乐府”在两汉时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它主要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后来变成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历史背景。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天宝年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七绝,其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他也因此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历史背景 盛唐开元、天宝(713—756)数十年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当时因西北边疆的征伐、守卫而产生的战争层出不穷,征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许多诗人从不同角度接触并描写了这一题材。《出塞》这首诗就是诗人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课件出示阅读交流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识记、书写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出塞(sài) 秦(qín)时 长征(zhēnɡ)
会认的字:未还(huán)
方法拓展:“还”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造句进行辨别;“塞”的读音可联系之前所讲,再次进行巩固。注意读准前鼻音“秦”,翘舌音和后鼻音“征”。“塞、秦”可以用形近字辨析的方法进行识记,“征”可以运用生字加减法进行记忆。
◆形近字示例:
塞(塞外)——寒(寒冷)
赛(比赛)——寨(山寨)
◆生字加一加:
彳+正=征
(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提醒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及笔顺。
(3)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吟诵诗歌。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配图,引导探究。
过渡:同学们朗读得非常流利,也非常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但是对于情感的把握,我觉得还不够精准。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小组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交流了解诗中涉及的历史知识。
明确:(1)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它们距唐朝有七八百年的时光。
(2)“飞将”指李广。李广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将领,一生都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汉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可补充诗歌《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诗歌描绘的画面。
示例: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在夜色中隐约可见,一轮皎洁的明月照着边关的漠漠黄沙。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静静地思索着,思念着……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教师教学“秦时明月汉时关”。
(1)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和“汉”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读者带到了遥远的古代,同时也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接连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里“秦、汉、月、关”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属于“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方法拓展:“互文”即古代诗文中的相邻的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如《木兰辞》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前句省略了“壮士百战死”,后句省略了“将军十年归”,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是“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2)想象画面,串讲诗意。
过渡:这一句设定了本诗的大背景,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让我们走入那个寂静的月夜,走近那些守卫在荒凉的关山的战士,去体会他们内心的情感波动。
2.教师引导学“万里长征人未还”。
(1)引导学生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中蕴含的情感。这里的“人”指的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人”是“征人”,他们在“万里”之外的边关戍守,为维护国家和平而默默奉献。“万里”虽是虚指,却突出了空间的辽阔,点明了边塞的遥远。“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透露出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和同情。
(2)出示战争过后的画面和相关诗句,学生自由发表感想。
预设:战争在你眼里是怎样的?(悲惨、恐怖、可怕)假如你是征人,面对战争,你心中会做何感想?(恨、渴望、愁、盼、苦、思念家人……)你会生出怎样的愿望?(回家)假如你是征人的亲人,你会想些什么?(期盼征人平安归来)
3.小组交流,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这两句讲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诗人的希望,只要有汉朝李广这样的英雄在,匈奴就休想入侵我们的疆土,杀害我们的同胞。诗中透露出诗人期望战争早日平息、向往美好安宁的生活的情感。)
(2)诗人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以古讽今,正是由于现今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诗人提李广,是希望唐王朝能任用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来抵御侵扰,保障边关的和平与安宁。)
4.把握情感,朗读回顾。
小结:这首诗跨越时空的界限,将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起来,反映出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哀叹之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使国家得以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品味诗人那诚挚的爱国情。
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个性朗读。
过渡:诗是没有谱曲的歌,通过反复诵读,我们能感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出塞》这首诗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营造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战争依旧的痛苦画面,再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含蓄、深沉地抒发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现在,假如你就是诗人王昌龄,你会用怎样的朗读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试着比比吧!
2.学生配乐朗读比赛。(学生朗读展示、评价,最后全班齐读收尾)
3.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诗歌。
4.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出塞》这首古诗,认识了一位诗人。大家用构词法理解了诗题,在优美的旋律中朗读了诗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结合注释理解了诗歌大意,并在相互交流中体会了诗歌意境,感悟了诗人的情感。下一节课上,我们将用类似的方法,一起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这两首诗。
5.延伸拓展,作业设计。(出示课件:学生自选作业)
(1)画:画一幅边关月夜戍守图,表现征人的思乡之情。
(2)写:默写古诗《出塞》,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3)找:另找一些描写战争的古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搜集王昌龄的故事和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体会诗人传达出的情感。
凉州词/夏日绝句
1.认识本课“琵、琶、杰、项”4个生字,会写“词、催、醉”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3.结合注释、工具书和写作背景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1.反复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通过文本的分析、比较、欣赏,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意识。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抽查背诵《出塞》,齐背。
导语:同学们,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谁能准确流利地把它背出来呢?
2.再次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入新课。
过渡:大家背诵得十分流利。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你们还记得吗?(认生字、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这节课,我们将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凉州词》和《夏日绝句》这两首诗。我们先来看看《凉州词》。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理解诗题。
《凉州词》即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唐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收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汉化版,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其中最有名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又名《出塞》。古代所指的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
(2)介绍诗人。
王翰(687—726)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边塞诗人。其诗以边塞诗见长,诗风壮丽酣畅,《全唐诗》录存十四首。他善于描写边塞生活,这首《凉州词》是他的代表作。
2.初读古诗,疏通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
[催]可组词“催促、催生”。这是一个形声字,“崔”是声旁,可借此记忆生字读音;意思是“使赶快行动”或“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可以用动作来揭示词义,也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理解词义。
[醉]“酉”表示“酒”,“卒”表示“极点、极端”,二者合起来就是“酒喝到极端”的意思,这也是“酒”字的本义。从本义中又引申出“沉迷、用酒泡制食品”的意思。可以组词“沉醉、醉虾”等。可以用生字加减法的方法帮助记忆,也可以拓展“碎、粹、悴”等形近字。
[琵琶]一种弹拨乐器。音同“枇杷”,可用同音词辨别的方法帮助识记读音。
易错字音:“词”“催”“醉”均为平舌音;“琵”“琶”声母均为“P”。
易错字形:“催”右下有四横,不要少写;“醉”左边的“酉”不要漏写里面的短横。
(3)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分节奏,模仿朗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图文结合,诵中会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与交流:
①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②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③小组内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观察图片,理解诗句。
A.对照配图细细品味,诗中描写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人们的心情可能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边塞诗的数量很多,名篇也不少,为什么本诗能在众多的边塞诗中脱颖而出,被大家推崇呢?让我们一起品味王翰眼中的边关情、边关景,一同解开这个疑惑吧!
B.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
①展开想象,描述诗句的画面。(醉人的葡萄酒盛放在精致的夜光酒杯中,在营火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香甜的酒味弥漫在整个军营中)
②诗人为何要选择“葡萄酒”和“夜光杯”进行描述?(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就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选择这两个带有极强的边塞色彩的意象,恰当地点明了“边关”这个特殊的地点)
③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联想到什么?(将士们碰杯、欢笑、劝酒,大家都十分开怀)这时的气氛是怎样的?(欢快、热闹)
小结:“葡萄美酒夜光杯”,盛大的酒宴上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这样热闹的场面该多欢快呀!来,齐读这句诗,读出这样的情绪来。
C.理解“欲饮琵琶马上催”。
①战士们刚要举杯豪饮,却听到了什么?(琵琶声)
②播放琵琶乐曲片段,战士们听到的琵琶声可能会是什么调子呢?(激昂的、急促的、欢快的……)
③“马上催”的“催”字应该怎么理解?它是在催什么呢?(有说是催促将士们赶快奔赴战场——边关战事频繁、紧急;有说是催促将士们多饮几杯,一醉方休——西域有骑在马上弹奏琵琶以助兴的习俗。从全诗风格来看,后者更为贴切)
小结:在激越的琵琶声中,将士们的兴致越发飞扬了。美酒美食源源不断地送上来,大家一杯一杯又一杯地饮酒,谈笑声、劝酒声交织成一片,甚至还有人开怀放歌,宴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么欢畅的场面,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吧!
D.教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这两句可能是在什么场景下说出的?(一阵痛饮过后,也许有人想放下杯子,这时便有人用这两句话来劝酒;有人看到大家都醉倒在地,觉得好笑,便有醉酒的将士用这两句话来回应)
②从“醉卧沙场”这四个字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既有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包含着他们视死如归的勇气)
③为什么诗人认为不应笑话“醉卧沙场”的将士们?(因为“古来征战几人回”)
④“几人回”这三个字说明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战争是残酷的,自古边关烽火难息,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多么悲惨。然而,尽管有那么多将士战死边关,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奔赴戍边,他们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在沙场上拼死抵抗,寸土不让,视死如归,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
⑤指名学生说诗意、悟诗情。(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倒在战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你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在外征战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
⑥质疑思考:对于诗歌后两句,有人认为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说它表达了低沉、悲凉、感伤的情感;有人认为它展现的是狂热、激动、向往的情绪。你觉得哪种解读更准确?
明确:学生自由讨论,主要引导其品读诗歌传达的情感。
小结: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胸怀壮志,共赴国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赴边关,被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撼,于是诉诸笔端,写下了这两句千古绝唱。让我们用慷慨豪迈的语气,再次读出战士们的伟大吧!
(3)课堂延伸,文化积累。
过渡:边塞诗中往往截取极具当地特色的事物来营造氛围,抒发情感,比如本诗就运用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来渲染热烈的宴饮氛围。请大家课下多读一读边塞诗,找一找诗中描写了哪些特定的事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诗歌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指名学生背诵。注意背诵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律感。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过渡引入《夏日绝句》,引导学生认识诗人。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唐朝诗人写的边塞诗,他们身为热血男儿,怀抱爱国之情,都曾奔赴战场,亲历了战争。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首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诗,看身为女子的她又是如何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的。
2.解诗题,明背景。
(1)“夏日绝句”是什么意思?(“夏日”点明写诗的时间,“绝句”点明诗歌的体裁,连起来就是“夏天写的一首绝句”)
(2)谁知道这位女诗人的相关情况?(出示课件或点名学生介绍)
明确: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她年少时便颇有诗名。十八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对金石书画很有研究。夫妇间赏玩书画,吟诗填词,生活美满。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宋室南迁。她与丈夫避兵江南,仓皇中丢失了珍藏的书画,赵明诚也在途中病死,从此,她只身漂泊于杭州、绍兴、金华、温州等地,在愁苦中度过晚年。她的文学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的闺情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
(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3.初读诗歌,夯实基础。
(1)出示古诗课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主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正音,教学生字。
预设:“杰”可用同音字“节、洁”帮助记忆,也可引入学生名字加以记忆;“项”是后鼻音,可用组词法帮助记忆,如有学生姓名相关,也可加以提示。
“杰”为上下结构,四点底布局要合理;“亦”为独体字,整体居中,笔画舒展;“鬼”为独体字,中间的竖撇不要断成两笔;“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不要少写点或横;“项”左“工”右“页”,用生字加减法加以记忆。
(3)指名学生读诗,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出示自学要求。
阅读与交流:
①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②联系课文插图和项羽的生平,思考为什么诗人会提到项羽。
③小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引导赏析古诗。
(1)一边读前两句,一边思考:“人杰”是什么意思?“鬼雄”又是什么意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人杰”和“鬼雄”可以用组词法来引导学生解释,前者指人中豪杰,后者指鬼中英雄(即壮烈死去的人)。这两句是李清照的生命观,即做人应该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
过渡:李清照生活在动乱的年代,她目睹宋朝统治者仓皇渡江南逃,北方的大好河山落入敌手,想到了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人应该怎样生?怎样死?并于本诗中做出了明确的回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力透胸臆、直指脊骨的两句诗,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种感受,来源于诗人巧妙的写作技巧。
(2)从修辞手法入手,体味这两句诗在表达上的精妙。
明确:“生”与“死”,“人杰”与“鬼雄”,这两组鲜明的对比构成了诗歌中的对偶句式,让读者受到深深的震撼的同时,也体会到诗句的工整,富有音乐感。
方法拓展: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手法。它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在古诗中非常常见。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等诗句均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指名学生读,用凝重、庄严的语气读出诗中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气势。最后学生齐读。
(4)读后两句诗,你们知道项羽吗?能说说有关他的故事吗?为什么他选择在乌江边自刎?
明确:项羽(前232—前202),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自称西楚霸王。他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既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关于他的故事有“破釜沉舟”“霸王别姬”等。“江东”是项羽起兵的根据地,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时,他本可以渡过乌江借此逃生,但他认为当年和自己一起渡江的八千江东子弟无一生还,“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独自苟且偷生,于是自刎于乌江边。
(5)诗人为什么“思项羽”?
明确: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朝统治者却龟居南隅,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李清照“思项羽”,是思念他“不肯过江东”的败而不屈的气概,因为这与南宋王朝的渡江南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正是借“思项羽”来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寄寓自己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择。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这壮举怎能不让李清照盛情讴歌?
(6)指名学生读,要正气凛然,读出诗人对项羽的盛赞之情。全班学生齐读。
6.朗读背诵,感悟诗韵。
过渡: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词人,写的诗词多含蓄、委婉,这首诗却风格大异,显得极为豪放,在她的作品中很是少见。这振聋发聩的高亢一呼,时刻警醒着人们。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感受诗人高尚的民族气节。
(1)指名学生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情感美。
四、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
过渡:同学们,学完这三首古诗并不代表着学习任务就此结束。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更高层次的诗歌鉴赏水平训练——比较阅读。
(1)齐读三首古诗。(出示课件:三首古诗)
(2)填写表格,比较异同。(出示课件:表格)
A.先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教师点拨后出示答案。
B.对比一下三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诗名 作者 朝代 诗歌类别 写作特点 诗人的情感
《出塞》 王昌龄 唐 边塞诗 借古讽今 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国家的关注
《凉州词》 王翰 唐 边塞诗 借景抒怀 视死如归的豪情,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宋 咏史诗 借古讽今 讽刺南宋朝廷的屈辱行径,抒发爱国之情
相同:这三首诗都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出塞》和《凉州词》都属于(边塞诗);《出塞》和《夏日绝句》都采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不同:三首诗的写作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完全相同。
2.拓展诗句,促进感悟。
过渡: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未曾中断,就源于灌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那份爱国情。它涌动在国人的心中,传诵于人民的口中,也流露在诗人的笔下。你们还搜集到了哪些关于爱国的诗歌?这些诗歌抒发了诗人们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诵一诵。(出示课件:爱国诗歌)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扬子江[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戍边之苦
师:看,一个“人未还”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呀!据史书《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时曾将士兵戍边的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后又从三年延至六年,最后竟从六年延至九年。你说,戍边的战士还有可能回到家乡吗?
生:不可能。
师:是啊,根本不可能。夜色中,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那些背井离乡、长年征战的士兵,面对这样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在想着家乡白发苍苍的双亲。
师:是的,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
生:他们可能在想,家乡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师:身在边关,心在家乡。那么戍边战士的双亲,他们望着一轮明月,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想,我的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和我们团聚呢?
师:是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人家为何会如此伤感呢?你们能用诗中的诗句来回答吗?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我们可以改一改,万里长征谁未还?
生:万里长征儿未还。
师:那戍边的战士家中善良、勤劳的妻子,面对同一轮明月,她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望着明月,在想,我的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与我团聚呢?
师:她为什么如此伤感呢?能用诗中的诗句来回答吗?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好,谁来改一改?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夫未还。
师:触类旁通,一点就通,聪明!那戍边的战士家中那年幼、孤苦的孩子又在做什么呢?
生:追问娘亲,爹爹去哪儿了?
师:谁能告诉他?
生:爹爹在边关保卫国家呢。
师:他还可能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生:他可能会看着爹爹临走前留下的文章,思念着爹爹。
师:这叫睹物思人。儿子孝道不能尽,天伦之乐不能享,明明有家不能回。现在你的心中还仅仅是悲哀吗?还有什么?
生:悲愤。
师:对什么的悲愤?
生:战争。
师:是对无休止的战争的悲愤,来,将你们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齐读一、二两句。
(生齐读)
赏析: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对“人未还”一语进行了解读,让学生明白了战争的残酷性。借助冷冰冰的历史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分别体会了戍边战士、戍边战士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各自的心理感受,并通过这种情感的堆积,最终形成对战争的悲愤的情绪。教师问得巧妙,学生答得轻松,在这一问一答中,诗歌的情感水落石出。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32
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欣赏] 重点: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绘画] 重点:
1、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尝试笔墨表现技巧。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生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
1、学习编织的基本方法,并用简单的材料纸条进行设计和制作。
2、利用挂历纸或彩纸制作剪贴手工作品,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
1、加强绘画欣赏教学,重建学生绘画兴趣和信心。
2、由浅入深,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3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背诵并默写古诗。
2.朗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律美。
3.了解边塞诗的风格,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迈悲壮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悟、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课件、背景音乐。
基础知识:
1.多音字:
塞 sài(塞外) sè(堵塞) sāi(塞车)
还 hái(还是) huán(归还)
将 jiāng(将来) jiàng(将领)教 jiāo(教书) jiào(请教)
度 dù(度过) duó(猜度)
2.区别字:
秦( ) 奏( )泰( )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范读古诗(配乐),注意生字与读音。
2.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二、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通过预习,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需要大家帮助的?
2.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和感悟诗意的?
(1)反复诵读。
(2)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3)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4)通过课文中的注释感悟古诗。
(5)查找相关书籍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味,学生要做到熟读成诵。
四、作业:
1.写生字和古诗。
2.把古诗改编成小故事,讲给别人听。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34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17。借助“任务型”教学通过听、说、玩、演、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媒体,创设更多、更完善的情景,以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更真实的语言实践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
课文分析:本课包括三部分,Just speak、Just read and Let’s play.第一部分的Just speak是一个情景对话,几个小同学在做猜一猜游戏,通过动手摸猜是什么水果或蔬菜,以旧引新。第二部分是两个三会单词eggplant and green pepper和一个四会单词tomato。第三部分Let’s play.是组织学生游戏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听、说、读、写单词“tomato” ,听、说、认读单词“eggplant,green pepper” 。
(2)能够在情境中理解、会说、会用“Let’s play a game. Are you sure? Is it green or red?” 。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会话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
(2)运用“Let’s play” 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奖励贴画”这一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课上积极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的精神。
2.注意饮食健康。
教学重难点:
1.本课三会四会单词及句型。
2.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过程。所以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读、写、唱、玩、演、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
一、热身/复习
1.课前先播放英语歌曲 Fruit song,让学生跟唱(利用课件呈现歌词中相对应的水果)
2.进行Chant,渲染气氛(利用课件呈现歌谣中相对应的蔬菜)
二、情景导入
值日生组织做“Touch and guess” 游戏。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这个游戏,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学生和学生进行对话,不只是复习了所学过的单词、句型,更主要的是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教师用到了“Let’s play a game. Are you sure? Is it…or…?” ,为新授课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三、学习新知
1.学习新单词:
继续做复习环节的游戏,引出“eggplant”和“green pepper”。寓单词教学于游戏之中,使枯燥无味的单词教学变得生动、自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对新单词的印象更加深刻。
2.学习新句型:
在黑板上贴一张西红柿的图片,但只露出一角,让学生认为是苹果。然后问学生:“Guess what this is?” 学生也许回回答“It’s an apple.” ,师问:“Are you sure?” ,学生回回答:“Yes!” 。然后再图片进行类似练习.。环节的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设计恰当的教学情景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关键,通过设悬念,促使学生去质疑;通过猜测游戏,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通过游戏中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习对话:
a.利用课件看一段短片,熟悉一下本课内容,并培养了学生的模仿能力。
b.利用课件呈现本课图片,然后播放录音,句子随录音逐次呈现。
c.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先分组练习,再到前面来表演。
四、趣味操练
1、谜语
课件呈现谜语内容,教师读完后,如学生猜中,点击出相应的水果或蔬菜,并奖励贴画。
2、Listen and do.
教师把课前准备的图片、实物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听指令完成任务。
T: Pass me the… Show me the… Peel the … Eat the …
这样可以把本课知识与前几课书的知识有机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3、听力练习
通过课件呈现出一种水果,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判断对错,点击不同的答案得到不同的反馈,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运用拓展
1、让学生自由结组编排一段新的对话。
2、课后同学之间继续做猜东西游戏。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3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基本理解故事大意。
2、能听懂、会说、会认读单词:cryfallreakscarymonster
3、能基本会用句子“Did you…”询问过去是否发生过某事并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情感态度目标
1、在活动中体会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的感觉。
2、在模仿、扮演、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
文化策略目标
1、在听、说、演、练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学会倾听他人,愿意在小组中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1、能基本会用句子“Did you…”询问过去是否发生过某事并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2、能正确理解和认读单词:breakscarymonster
教学准备:
课件、人物头像、单词卡、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
1、Greetings.
2、Free talk.
3、Say a chant. Talking with the teacher. Say a chant.
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Step2 Lead-in
Are you happy? But look at our friend Tom.
He is not happy. He’s crying.Do you know why?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Listen and think引入主题,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语篇。
Step3 New
1、Why is Tom crying?
He saw a monstor on the TV.teaching
2、listen, point and find “did,didn’t”。
“We know the reason now.
But Mumt、Sam and Amy didn't know. Let’s listen again and find out: How did they ask? And how did Tom answer? Do the listening activity.
带着任务听第二遍,找出关键词。
3、Ok, did you find “did,didn’t”。
Let’s read after the tape together. Read after the tape.
逐句跟读,解释新词,进一步理解语篇。
4、Read in roles. Read in roles.分角色跟读,再次强化认读。
Step4 Practice
Make a survey(show some pictures on PPT.) Tom saw a monter on the TV.
How about you?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先示范,后分组练习,再展示。
1、Ask and answer with the teacher.
2、Practice in four
3、Show time.在图片的帮助下进行半控制操练,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语言输出。
Step5 Sum-up
1、You did a very good job! Let’s see who is the winner? The winner gets the points.及时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学习。
2、Today’s homework:
a.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friends .
b. liste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for three times. Remember the homework.
布置课后延伸活动,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Unit 1 Did you break your toy?
Words Wall Did you fall ? fall break your toy?
1 2 3 4 monstor see a scary thing?
break No, I didn’t. scary Yes, I d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