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合集31篇)正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合集31篇)》

时间: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通用31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

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材简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工作计划#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两全一主动”的教育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6篇供选读的课文。本册要求学会10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板书设计: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8人,其中男生5人。学生多为外地生,来源广,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上学期期末成绩有所上升。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一个积极端正的心态来面对。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和编排: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改革中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奉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

1、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1、巩固汉语拼音;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掌握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能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会用汉语拼音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悉地查字典、词典。(基础知识方面)

2、阅读有浓厚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十二册指定背诵的课文,默写十一、二册指定的诗词;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方面)

3、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文从字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习作方面)

4、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体现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口语交际方面)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

二、复习要求

本学期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教材版本新,教学时间紧,因而,总复习要体现省时高效的特点,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平时的教学工作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另一方面要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本着“突出重点,简化头绪”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找准薄弱。复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这样的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如,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各个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把它作为复习重点,与教材重难点结合起来复习,既避免了撒网式的题海战术,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2、善于归类。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习作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复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呈现给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

3、注重运用。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复习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三、复习内容及策

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汉语拼音

1、复习建议

(1)汉语拼音基本内容的学习在低年级就已完成,到高年级时有回生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进行复习。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复习一些主要的拼写规则。

(2)根据本方言的特点,把握学习汉语拼音的重点和难点。如声母中平、翘舌之分;韵母中前、后鼻音之分;读准轻声音和儿化音等。

(3)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是复习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多音字一般都是多义字,所以要先看它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再确定它的读音。如:“这种方便面很便宜。”这句话中的两个“便”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2、复习要点

能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翘舌音、后鼻音、轻声音和儿化音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主要题型

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字母顺序;填写相应的大小写字母;看拼音写词语(限11、12册词语);看拼音写出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给带点字选择声母或韵母等。(典型题例略)

二、字词

1、复习要点

(1)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较强的识字能力;

(2)巩固掌握本册所学过的汉字,(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要求会读、会写、会组词;

(3)学会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辩析词语、运用词语;

(4)能分类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

(5)熟练掌握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等。

2、主要题型

(1)看拼音写词语;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选择正确的字义;

(4)改正错别字;

(5)照样子写词语(ABAB、AABB);

(6)根据意思写词语;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8)词语搭配;

(9)用词造句;

(10)按要求写成语。

3、知识归类及典型题例

(1)改错别字方面:将自己本学期以来写过的错别字找出来,汇成错别字库,全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的改错练习;

(2)词语积累方面:(以成语的积累为主)

分类整理积累的成语:

从内容上:历史故事类;寓言故事类;描写自然景物的;形容色彩繁多的;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表示速度快的;表示心情的;描写外貌的;形容学习刻苦的;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描写友情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

从形式上:AABB式的;ABAB式的;含反义词的成语;含近义词的成语;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带有数字的成语……

从感情色彩上:分清成语的褒贬色彩。

(3)词语运用方面:词语复习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对常用词语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应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运用。

三、句子

1、复习要点

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活运用。

2、主要题型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写出句子的意思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按要求写句子;

(4)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5)修改病句。

3、知识归类

(1)常用关联词

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

假设关系: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尽管……也……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都……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然而……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由于……之所以……是因为……

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是……还是……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2)古诗名句的分类整理

描写春、夏、秋、冬夏天的古诗;描写“离别”的古诗;描写乡愁的古诗……

(3)句子的分类整理: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4)句式的分类整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5)病句的分类: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罗嗦、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指代不清等。

4、综合应用题例

(1)结合课文拓展

(2)结合生活运用

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学校食堂;花圃草坪。

在下列情况下写一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或诗句:鼓励同学刻苦学习;鼓励同学不懂多问;教育同学不能骄傲;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赞美某人有学问;教育别人要爱惜粮食;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分别写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请写出你的座右铭(或你喜欢的一句名言),并举例说说在生活或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接到信后,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停顿,结果父亲笑了,母亲哭了。父亲笑了,是因为这么读:________________。母亲哭了,是因为这么读: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这个句子改为礼貌用语:喂,走开点,我要过去。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坚持做好城乡清洁工程”和“能使桂林变得更美丽”连成三个不同的句子。

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哪几条格言警句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心写下来,希望你永远铭记。

第二部分:阅读

一、复习要点

⑴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主要指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和感情色彩;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⑵学会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

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特别要能区别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句、分号与句号的不同之处;

⑷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主要题型

(1)按原文填空或默写某段落(12册教材课后要求背、默的内容,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文);

(2)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5)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6)能给句子或段落加上标点符号。

三、复习策略

1、课内阅读(重在积累及方法的习得)

(1)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必须人人过关。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文和12册要求背诵的精彩句段以及“读读背背”中的内容,自主检查,拾遗补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同时让学生挑出易错字、重点词语等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

说说课文中下列人物的特点,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莫泊桑、孔子、詹天佑、霍金、鲁滨逊、钱学森、肖帮、郑成功、蔺相如……

(2)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

仔细阅读这段话,谈谈你对以下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这句话?(渗透“抓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全文中心理解、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理解、反复朗读”等理解句子的方法)

理解下面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渗透“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近反义词换词、词语拆并法、字理分析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渗透“题目扩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问题答案归纳法、摘录句段法、取主舍次法”等方法。)

读了这篇短文或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结合内容具体谈:全文中心、主要人物品质、主要事情所蕴含的道理)

试着给短文起一个喜欢的题目。(渗透拟题目的方法)

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或短句作题目:《学会合作》《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莫泊桑拜师》《鲁滨漂流记》《三打白骨精》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学与问》

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

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广玉兰》

2、课外阅读(重在方法的运用)

把学生人手一本的课外阅读教材当成阅读训练读本,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出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用横线或波浪线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给短文加题目或换一个题目;仿写句子;结合实际理解句子含义或自己的感受;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结尾等等。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出题,也可以自己独立出题,再把所有题目综合在一起,形成题库,每天抽一套题全班进行训练。相信在短时间内,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一定会提高。

第三部分:习作

一、复习要点

⑴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⑵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⑶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⑷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⑸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二、对苏教版五、六年级的二十八篇习作进行归类

第一类:记实作文

写一位自己教过的老师;写一种动物;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写一篇参观、游览记;我身边的小能人;写一位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写一篇关于假期生活的习作;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爱;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一位名人;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童年趣事;一件往事;写一篇读书笔记;成长的烦恼。

第二类:想象作文

看图想象,写故事;写一篇想象习作

第三类:应用文

学习修改习作;按照新闻报道的写法,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记一次实验;调查统计谈感受;给老师的一封信;

三、复习重点

从以上三大类习作内容来看,基本属于话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且基本囊括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复习基本以这些习作内容为主。重点确定为三点:1、拟题;2、选材;3、表达。

四、复习策略

(一)拟题

给每一次习作拟一个喜欢的题目。(可结合自己写过的习作,好的题目保留,认为不满意的重新起一个)

拟题方法:

1、巧妙的改用和引用名言、俗语、成语。

2、新颖别致,能吸引人,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3、模仿教材中课题的拟题方法(见阅读部分)。

(二)选材及构思

1、记实作文选材原则:真实精辟,小巧新颖。

复习要点:

(1)用心体验,重视自我的真实感受,有独到见解。

(2)细致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从中选择新的角度来写。

(3)以小见大,选择小巧精致的“点”,忌选多全大圆的“线”。

题例:看着以下这些作文题,根据以上的三点提示,想想可以选什么素材来写?

《暑假趣闻》《雨中》《中秋之夜》《校园新事》《我忘不了他》《他进步了》《友谊》《温暖》

《瞧,我们这一家》《节日的大街》《家乡的》《游记》《我爱》……

小提示:尽量用上你平时写过的习作素材。

2、想象作文选材原则:情节丰富,生动形象;依托现实,大胆合理。

复习要点:

(1)给材料想象作文:充分发挥想象,使题目中的文字、图画材料变成自己或他人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情节丰富的故事。

(2)无材料想象作文:想象要大胆,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注意汲取科学知识,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进行合理的创作。

3、应用文选材原则:内容真实、注重实用

主要内容:书信说明书建议书读后感调查报告

复习要点:

(1)书信:要传递有用的、收信人很想知道的信息,内容既要具体真实,又要简明扼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书信的交流沟通作用。

(2)读(观)后感:紧紧围绕原文或影视中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三)表达

对学生提出表达要求即可,不必将所有题目写成文,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1、记实作文表达原则:具体自然、追求个性

指导要点:

(1)在表达时,要尽量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得清楚、具体。

(2)努力接近口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求高超的技巧,而重在求“真”,求个性。

2、想象作文指导要点:学会使用时空转换法、角色错位法,拓宽思维的空间。

3、应用文指导要点:

(1)书信:

1、格式要正确。称呼、正文、祝愿、署名、时间一样不能少。

2、内容具体简明,感情真挚,语气恰当。

3、称谓得当。

(2)读(观)后感:处理读(观)和“感”的关系。读(观)是“感”的基础,“感”是读(观)的结果,因而,要把“读”和“感”相结合,更要侧重于对“感受”的详细论述。

第四部分:自我检测

通过本校总复习系列训练题,并精选本市部分名校往年小学毕业水平真题测试卷作为第二轮的自我检测。检测原则是宁缺勿滥,重在精选,选取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和新课标要求的试题,通过认真研习这些试题,让学生自我检测,查漏补缺,同时通过真题训练及时了解命题动态和趋势。

第五部分:实战演习

精选几套小学语文毕业水平模拟测试卷进行综合实战演习,试卷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覆盖面要广泛,能涵盖小学阶段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难易度、区分度、题量应与名校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卷相当,包含对今年小升初命题趋势的科学预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科学训练,以期达到实战演练的效果。

四、复习时间安排

略。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6

期末快到了,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三、复习方法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

1、 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习(书上总复习)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百分数及应用题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习,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习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一)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特征,能较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2.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的应用。

复习难点: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学生回顾形成知识网络

百分数有关知识

(一)百分数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写法:90% 108.5%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比,不能写单位名称。

(二)纳税、利息的应用题

怎样求利息?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年数

二、固练习

1、学生举例含有百分率的句子, 说出百分数的意义。

2、一个造纸厂4月份的销售额是3000万元,如果按照销售额缴纳消费税,4月份应缴纳消费税款多少万元?

3、一家酒店1月份营业额为50万元,如果按照营业额的缴纳营业税,1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万元?

4、刘老师的月工资是1500元,如果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每月收入扣除800元后的余额部分,按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刘老师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5、歌舞演员王华参加演出,取得收入30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演出收入扣除800元后的余额部分,按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此次演出后,王华的税后收入是多少元?

6、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 ,10000元的存款一年以后按缴纳利息税,应交纳利息税多少元?

7、三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 。李燕把4000元存入银行,三年后取款时要缴纳的利息税,李燕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

8、李双将爷爷给的5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两年后李双存款时要按缴纳利息税,到期后李双应取回多少元?

9、李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三年,年利率,三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彩色电视机吗?

(二)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复习目的:

1、 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 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复习重点: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画出较复杂应用题的线段图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类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三、练习回顾

1、 一本书100页,读了60页,读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1) 读题列式

(2) 如果把问题改成“读了百分之几”应如何解答?

(3) 如果把一本书的页数当成问题,如何编题?怎样列式计算?

2、 六一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_______________?

(1) 学生补充问题 (2)学生口头列式

3、

(1)口头补充 (2)口头列式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了分数、百分数的哪些类型应用题?它们有什么特点?

四、练习巩固

(一)基本练习

1. 录音机每台降价30%后,售价350元,这种录音机原来售价多少元? ①学生读题 ②学生自己画图列式 ③订正画图

2、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0%,第二天修了200m,第三天修的是前两天的总和,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一根绳子截去20%后,再接上6m,结果比原来的绳子长了30%。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4.一根绳子截去20%后,再接上6m,结果比原来的绳子长了1.5m,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二)综合练习

1、题组训练(只列式不计算)

(三)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有关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应用题。

2、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和自觉检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和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地分析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思考:怎样解答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1) 抓住那句话分析?

(2) 怎样分析?

二、巩固练习

1、分析含有分率的语句:

三月份用煤量是二月份的4/5

(1)指名分析

(2)题中有哪些相对应的分率

(3)从这一语句中你能知道的数量关系。

今年大桃的产量比去年增产20%

九月份用电比八月份节约10%

2、工程队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3/8,第二天挖了全长的40%,两天共挖了186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练后反馈)

(1)这道题目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为什么?

确定单位“1”的量应抓住题目中的什么条件?

(2)说出算式的分析思路

思考:为什么3/8和40%可直接相加?

3、过关练习

1、(1)女生20人,男生是女生的1.25倍。男生有多少人?

(2)女生20人,女生是男生的4/5。男生有多少人?

2、甲仓有粮320吨,比乙仓多1/7,乙仓有多少吨?

3、汽车制造厂去年生产汽车6000辆,其中第一季度生产了1/4,第二季度生产了30%。这两个季度一共生产汽车多少辆?

4、一根钢管,第一次截去它的2/7,第二次又截去4/5米,还剩下9.2米。这根钢管原来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后反馈、质疑)

5、填充练习

1、补上问题,列式算式:

(1)一根电线长30米,剪去2/5。 ?

(2)百货商场有电扇180台,第一周售出总数的3/10,第二周售出总数的25%。 ?

(3)某校有女生240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5/12。 ?

2、补上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学校运动队中,女队员人数的1/3等于男队员人数的1/5, 。 ?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7

教材分析:这首古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古风”和”近体诗”两种诗歌体裁的基础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为学生领会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学生分析:属年级第一层次班,感悟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

设计理念:多渠道引导学生品味写景语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情之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欣赏这首古诗,培养学生的古诗朗读能力,学会如何阅读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流程:

一、 课前演讲与名言积累

二、 复习引入

(一)复习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古代诗人往往借助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古诗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我们前面已经学了三首古诗了,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

第一首,名字是——

背诵——

体裁——

学习《观沧海》能感受到诗人博大的胸怀,那么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的句子是————

星汉的汉字是哪个汉字?

这首诗还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愿望是——

乐府诗我们都接触过两首了,哪两首?哪两句相同?与内容有关吗?

第二首,名字是——

背诵——

体裁——

这首诗是写乡愁的,最能表现诗人对家乡思念的句子是——

你能提醒大家这句哪个字容易写错?

这首诗为什么能流传至今?是因为有两句写得太好啦,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至于为什么好,不说啦,“地球人都知道”!

第三首,名字是——

背诵——

体裁——

诗中哪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就是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中描写得特别优美的写景的句子是————

这些句子中哪些字用得是非常好的呢?——早、争、暖、新、春、渐、浅”

(二)引入

前面我们说了,每个朝代都有一种文学体裁比较鼎盛。大家回忆一下,先秦——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明清——

古代诗人往往借助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古诗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下面我接触的是元曲,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我们今天就来研讨一下,作者在面对不同的景色的时候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三、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简介元曲和作者

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代表作有《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倩女离魂》等。

马致远,(1250?-1324?)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在大都生活,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经历漂泊生涯二十多年,直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以后,才做过江浙行省务官,五十岁左右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他生活在北京时的元贞、大德年间,正是杂剧创作兴盛时期。他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有“曲状元”之称,后世把他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接受道教思想,剧作以神仙道化内容为多。散曲以愤世、恋情与自然风光的内容为多,语言清俊遒劲。散曲以《天净沙 秋思》最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是“小令之最佳者”,是“天籁之音”。

(二)朗读,整体把握

师范读,

大家来读一读,看能不能体会“秋思”的味儿来。

生朗读,注意节奏、重音、情感

注意“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特别是“小桥流水”在许多风景秀美的地方都会用它来冠名是吧,它代表的是一种秀美的景色。那么在这一首诗里面,是不是也像上一首一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莺歌燕舞的美丽的画面喃?

那大家再读读,看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你的词来表达。

生朗读。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 这是一幅凄凉的画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断肠人在天涯

2、 这是一幅羡慕的画面。——乌鸦有家他无家,人家有家他没家

乌鸦的家在哪儿?树上

对,乌鸦有家他无家,所以他很孤独很羡慕很凄凉

他读得非常好,能读出了这些感情。

看来同学们都能读出这种情感。这是一种凄凉的情感,一种羡慕别人的情感,一种孤独的情感。那么所有这些情感我们都可以把它概括出来,它就是是首写什么样的主题的诗?

思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一种情感。

我们在这四首诗里面学过一首思乡主题的诗没有?——次北固山下

你看,这四首诗我们就学了两首这样的诗。在古代,交通不像现在这么便利,通讯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在外地做官的我包括流落他乡的人很容易产生一种思念故乡的情绪,几千年来,游子的故事一直在上演,流浪的滋味刻骨铭心,有千年的流浪,就有千年的等待。所以这一类思念家乡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特别的多。不过你们看,在《次北固山下》中,它是不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不是,它是对家乡的思念中又含有一种希望的感情,它的感情基调是一种明亮的感觉。

四、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意境

今天这一首诗呢?如果你作画的话,你会选取一种什么样的色彩?

——灰黑色、灰褐色

适合中国画里面哪种技法来表达?

——写意的水墨画来表达它的意境。

师:这些意境是通过少量的形象来传达的。下面我们再朗读一遍,看哪些地方读出了那种凄凉清幽的感觉的

古道——点明当地的荒凉萧瑟

瘦马——那马呀,一路长途跋涉,变得瘦弱疲惫,马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夕阳西下——很凄凉

枯藤老树昏鸦——枯掉的树枝,乌鸦的叫声觉得特别的凄凉 ,而且树是老树

西风——古道上走,有西风刮过来,西风冷,更能想到家的温暖,用西风来衬托凄凉(若改为清风,就给人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吻合。)

(枯藤老树昏鸦——如果是心情好的话,还会认为它们很有生命力,还有昏鸦筑巢,树老了还能作贡献,但他这里没有愉悦的心情,所以看不到这些)

师:他说的这一些,说明作者在选取意象的时候确实适合了自己的情感。

断肠人在天涯——肝肠寸断,在很远的地方,不能回家,流落在外

人家——是人家不是我家

小桥流水——一种温馨的感觉,更衬托了孤独的情感,你看,有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而我喃,古道西风瘦马

师:对,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一幅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不是。这是眼见之景,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更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乐景来衬悲。

生:小桥一句和古道一句是对应的,人家不像我,还在古道上,迎着西风,骑着瘦马路踽踽独行,很可怜,衬托了他的凄凉。

师:非常好,你看呀,作者行的道是古道,骑的马是瘦马,迎面而来的是凄凉的西风,当一个人孤独的行走在吹着西风的古道上的时候,眼前所见的有路边的枯藤老树昏鸦,也有路边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都能勾起诗人最孤独最寂寞的情感。而恰好又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夕阳西下说明什么?——没有希望,黑夜就要到啦,所以,在这个时候,所有的人,所有的动物,他们该怎么啦?——回家啦。也许,人家屋顶上还有袅袅炊烟,该回家了,连昏鸦也知道该飞回它老树上的家啦,而铁家在哪儿呢?——断肠人在天涯。

分析写景和抒情的关系来得出全诗主旨:

所以你看,在这一首诗中,前三句写景,一共选了几个景物来写?——九个。一共用了九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图画,人在图中走,瘦马、古道、西风一样也会让人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对于这种人,在他的笔下,诗人就把他称为了——断肠人。是因思念家乡而肝肠寸断。他一样可以民也“乡书何处达”的感受,但是,他却无法去体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希望,因思念家乡早已令他肝肠寸断了。

这是写景,

后两句就是——抒情。读一遍。

生读。(你们的凄凉,你们的悲伤我没感觉到)

在抒情里面,有一句诗揭示了全诗主题,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这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既然这一句就是主旨,那我把前三句删了,是不是多简洁呀?)

写景,写了孤独的景,写了在孤独情境下游子的惨状。

抒情则抒发的是什么情?——思乡之情。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之下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写景渲染了悲凉惆怅之情,抒情表达游子之悲。

(指板书)这是我们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所品出来的东西。

四、 分析写法

这首诗有没有采用以动写静的手法?——没有,但有动静结合。有没有色彩明丽的词语?——没有。那么他是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构筑这么一种悲凉惆怅的意境呢?——写景。

古人宋玉曾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的身量恰到好处,《天净沙 秋思》文字之精练,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他写景,又是采用非常简洁的方式来写景,他把他要写的对象堆叠在一起把它组合在一块,不加任何的(修饰)。呵,有同学说加了修饰,对,他是很简洁一修饰,就把这九个对象九个名词堆叠在一起构筑起了一种悲凉惆怅的意境,这就是首诗最有特色的一种写法叫用名词来构筑意境。把人放特定的环境之中,表达游子之归。(哦,我明白了,我以后写诗呀全把名词堆起来,你看我今天作一首:老师学生黑板,粉笔课桌教鞭,语言数学英语,下课铃响,想耍的快点跑!————没有诗的意境)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运用景物,创造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让我们感受的是一幅一幅的画面。深秋的黄昏,野外一片寂静,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这是一组令人感伤的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看到归巢之鸦,怎不让生思乡之情呢?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衬悲,自然又增一分思乡之情。

这首诗大家下来多读读,从读中来体味,逐渐地我们就能融入这个氛围当中。好,我们就再读读。

特别是最后一句,什么时候你能把你的眼泪读出来你就能体会马致远的秋思了。

五、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请大家比较将遇阅读下面两首与课文

元人盛如梓《老学从谈》记载马致远的《天净沙》有三首:

其一、瘦藤老树昏鸦。远山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斜阳西下,断肠人去天涯。

其二、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第二首,虽然也写的是秋景,也用较少的文字,写出了七八种的景物,但没有《秋思》里夕阳西下夜幕将临的气氛,而且有景无人。

第一首,只在一些字上有一些不同,仅就一些字词的意义来说,远不如现在所见的《秋思》精当。如“枯”更富有苍老衰败的特征,“瘦”字多用以形容人和动物,很少见于描述草木,而且此处用“瘦”与下文“瘦马”重复。显然不妥。“远山”与“小桥”相比,结合上句来看,枯藤、老树、昏鸦,是一组紧密相连的景物,小桥、流水人家,也是一组相互依存的景物,而且既然可见小溪流水,则应是近景,“小桥”比“远山”更为恰当。“斜阳”与“夕阳”相比,“斜阳”又叫“日斜”,“夕阳”是傍晚的太阳,用夕阳更为准确。“去天涯”与“在天涯”相比,“天涯”在这里作异乡讲,游客所处的环境本已是异乡,“在异乡”自然比“去异乡”更为真切。古人称千锤百炼的诗文为“一字不易”。我们更能体会到马致远表情达意的艺术匠心。

六、总结四首诗,

我们已经学了四首诗,从诗歌描写内容来看,都是描写景色的,比如《观沧海》描写了大海雄奇壮丽的景色,《钱塘湖春行》描写了美丽的初春景色。

写景都是为了——抒情。《观沧海》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抒发了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抒发了喜悦之情,抒情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诗歌直接抒情,有些诗歌借景抒情。比如《秋思》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有没有间接抒情的句子?(生齐答)

我们以这种方式回过头来看,《钱塘湖春行》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有没有借景抒情的句子?写得最好的句子是哪几句?

在写法上各有哪些不同呢?

比如首诗以名词来构筑意境,而《钱塘湖春行》是既有静又有动,《次北固山下》采用了衬托方式,衬托用得最好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潮平来衬阔。《观沧海》主要虚实相生的写法。

记忆名句:这是我们默写里需要的东西。

作业:

①学生背诵默写全曲。

②课下查阅图书或网络与“秋”有关的诗词曲,选择你认为经典的欣赏背诵。

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我们共同欣赏学习了这四首好诗,想必已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希希望大家能够反复涵咏诗歌里蕴藉的深厚意韵,让它溶入我们的生命和灵魂。使我们的笔端也能流淌出些许诗情画意,给我们的人生增添几多美丽飘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8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临近小考。为了搞好复习,特定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班人数35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7人期中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共计20,有几个同学在优秀边缘上。具体表现为,学生基础知识有个别同学错误多,阅读题也有失误,习作题差不多。

奋斗目标:保证总率20

二.复习方法:

遵循上级安排计划分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段:系统复习:严把基础知识关,针对教材内容逐个过关,查缺补漏。

第二段:针对考试要求,细化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楚,精选列题,对两边生逐个过关落实。

第三段:试题训练,把好考试关,精选题组,强化测试。

三.措施:

1.严把基础知识关,面向全体,照顾差异。

2.考查学生知识遗漏,采取补救措施。

3.对边缘生逐个过关。

4.精选习题,强化知识综合应用。

5.狠抓边缘生,以鼓励为主。

6.指导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

7.考核要严格。

四:时间安排: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9

一、复习目标:

复习的目的在于查漏补缺,所以本次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特别是写作和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复习。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需加强巩固。

二、复习要求:

1、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中所学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能把字写规范。能进一步巩固平常学习中的易错字、难记忆的字。

2、掌握本册所学的词语,认读并听写这些词语。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能按不同的要求补充并归类。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能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会背诵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及古诗。能按要求完成或改写各种句式:比喻句、拟人句、陈述句、被字句、把字句、缩句、扩句。能正确背诵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并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能自主阅读短文,并完成相关的题目。

5、能按要求完成各类习作,叙事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正确书写、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

2、背诵课文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正确使用标点、读懂标点,感受标点的表达作用。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包括关联词语。

3、读记叙文能抓住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含义深刻的词句、过渡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记事要努力做到围绕中心将经过写具体。写人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用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注意过渡要自然。

四、复习策略:

1、教师要再次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精心准备复习教案,复习作业要精而准。

2、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找学生谈心,引导学生的心理,树立信心。

3、对于句式的训练,教师要多让学生见题,达到熟能生巧。

4、对于阅读和作文,教师可以课内讲,课外练的方式。

5、加大测评的力度,多考多评。

6、对于优等生,教师要给予拔高要求,培养优生,提高平均分。

五、复习的特色工作: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复习内容,要分析好学生的学情。

2、教师要多与其他教师联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在课堂上要落实好复习要求和内容,要在课堂上要成绩。

4、复习时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调控同样重要。

5、在复习时,可以开展有趣的语文小游戏,调节气氛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和教学方案,结合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的提高。

二、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已学过的有关汉字。

2、复习掌握音序、部首、数笔画三种查字法,进一步提高查字典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掌握本册174个生字。复习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掌握课文中出现过的多音字的字音和用法。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会用部分词语造句。进行多义词、近义词的复习,掌握部分词语的反义词,能恰当地搭配词语。

5、掌握书本中列举的格言,并能说出平时积累的格言。复习掌握4种基本句式(陈述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转述句)。进一步学会句式的变换(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转述)。能简缩句子。掌握一定的写句技巧。

6、复习修改常见的病句,进一步掌握并列、递进、因果、转折、条件、选择、假设七类复句。

7、能读懂一段次序颠倒的话,并能把它整理成有逻辑顺序的文通句畅的段落。复习分辨文章中的见闻和联想,掌握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能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8、熟读21篇必学课文,深入领会课文内容,能独立正确完成各课课后的练习,背诵课文后指定背诵的段落,并能默写。

9、复习掌握10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和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等)。

10、复习修改作文,继续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11、复习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事和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进一步学会写感谢信

三、内容安排

本次复习采用分单元串讲、专题性分类复习与综合性练习相结合。

复习内容如下:(各班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和时间多少选择性复习)

(一)一、二单元串讲,小练习

复习第一、二单元中每篇课文的要点及课后练习,包括单元练习中的练习,如多音字、格言、选近义词填空、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修改病句、指出句中用的修辞手法,并能掌握各类练习的正确方法。背诵重点段落。

(二)三、四单元串讲,小练习

复习第三、四单元中每篇课文的要点及课后练习,包括单元练习中的练习,如能掌握五类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掌握缩句的方法(特别是不能遗漏“谁”或“什么”,动词后面表示结果的“了”、“着”等词不能遗漏)和冒号、顿号、分号的正确用法,能修改病句(特别是两个没有关系的分句却用了关联词这种病句),知道读懂科普文章的方法,能正确区分见闻和联想,分清联想与比喻的异同;背诵重点段落。

(三)五、六单元串讲,小练习

复习五、六单元中每篇课文的要点及课后练习,包括单元练习中的练习,如领会古诗的含义、专用名词的音节特点、表示“死”等词的词语的正确运用、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或双重否定句的规律及方法、排列句子的方法、如何正确选择关联词的方法;背诵重点段落。

(四)第七单元串讲,小练习

复习掌握第七单元课文要点及单元练习中的练习,如修改成语中用错的字或解释带点字的意思、把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语的句子改为间接转述的句子的方法及注意点。作文复习穿插在练习卷的讲评中。

(五)专题性分类复习

根据分单元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较,进行专题性分类复习。做分类练习。

(六)综合性练习

综合性练习以做历年练习卷为主,评议中做好作文复习。

四、时间安排

本学期自6月x日开始复习,至6月x日结束。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李贺的《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诗的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后两句借骏马喻怀。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作者通过写马来表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表达对自由豪放生活的爱慕向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提供的注释读懂诗意,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比较难。

五、教法、教具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们,在上节课里,你们学习了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谁能够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背诵才华,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

教师板书课题《马诗》。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自读诗文,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感知

1、默读这首诗理解诗词大意。

2、赏析前两句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3、老师总结: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4、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再共同想象感受环境的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是随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6、赏析后两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7、老师总结: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8、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想到这些他能不焦急、不忧虑、不愤慨吗?

9、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10、品读升华:这首诗与《兵曹胡马》都写了马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拓展延伸:搜集其他描写马的古诗,欣赏交流体会。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军阀、恐怖、宪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相关内容。

学法: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5分钟)

一、 单元整体目标把握 (3分钟)

1. 自读单元导读,并思考:

(1)本单元课文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志士∕深深地怀念∕怀念革命先辈……)

(2)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②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③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④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 激趣导入 (1分钟)

读完了单元导读,同学们一定在各自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就

一起跟随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一位伟大的革命志士。

板书题目。

三、 课程呈现

(一) 背景介绍(3分钟)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抵抗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 由背景介绍引出作者李星华,及作品简介。(2分钟)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回答: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 )的( )李星华在( )遇难( )时所写的一片( )。

(三) 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预习效果(一人一词)(5分钟)

个别指导:

1.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2. 恐怖:惊慌、害怕。

3.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4.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5. 刑——形 籍——藉 峻——竣

(四)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5分钟)

1. 十六年是那么遥远,可作者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

2.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请找出能说明写作顺序的相关词句。

3. 文章中出现的阶段性时间词语是一些关键的时间段,在这些时间段,作者都写了那些事?

4. 初读课文,你能体会到那些情感?

5.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 小组交流,反馈(5分钟)

1. 因为十六年前作者失去了亲爱的父亲。

2. 时间顺序,“那年春天”,“4月6日”,“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28日”,“第二天”。

3. 那年春天:李大钊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北京,继续工作。(冒险留守)

4月6日早晨:李大钊不幸被捕。(不幸被捕)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争。(法庭斗争)

28日、第二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的消息,全家悲痛万分。(噩耗传来)

4. 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镇定、高度负责……

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怀念。

5. 课文通过回忆录的形式记叙了李大钊同志从被捕前到遇害后的事迹,展现了革命先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

(六)教师小结:(1分钟)

同学们,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被害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我们留下了一位革命先辈用生命写下的历史篇章。

四、 课堂巩固(6分钟)

1. 完成小练习册一、二题,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参照课本。

2. 小组内互换检查,并纠正。

3. 集体核对答案。

五、 布置作业(1分钟)

1. 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课外阅读革命先烈的故事,并做好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冒险留守 忠于革命

不幸被捕 临危不惧

法庭斗争 凛然正气

噩耗传来 悲痛欲绝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落实修订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认真实践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紧靠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点拨指导与自主复习相结合、语言实践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教方法、抓规律、促迁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提高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二、复习原则

1、体现目标性

复习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复习计划、复习过程的设计和复习质量的好坏。要求做到:

①明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阐明的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②清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

③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特别是单元训练重点;

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差异,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2、注重系统性

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理清知识线索,建立知识系统,组建能够涵盖教材知识能力结构的网络。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使语文复习形成系统化、网络化。从宏观上,对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梳理出各自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与题目呈现形式。从微观上,对每一知识点和能力点还需进一步细化、归类。

3、讲求序列性

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旧知识,而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重新组合,因而必须循序渐进,做到有序地进行精讲精炼,使复习指导具有一定的步骤、过程,从而达到复习的深度。一般情况下,复习课可以按照“讲、练、评、测”四步设计复习程序。

4、突出方法性

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在复习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复习中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自悟规律,掌握学法,由“复会”向“会复”转化。

5、注意趣味性。

要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班有3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愿意动脑筋,对语文学习比较喜欢,有一定的学习的自觉性。但也有部分同学缺乏学习责任,学习习惯差。如书写不认真,粗心大意,不愿思考问题,依赖性较强,特别是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差。针对上述情况,在复习中,要采取以下方法: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复习方法。要求学生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激发复习兴趣,养成自主复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对优良学生,鼓励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要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创造,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做复习中的小老师。

3、重点抓差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要求优秀学生一对一的帮扶。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4

一 、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复习内容

1、 汉语拼音 (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 汉字 (一课时复习 ,两课时练习)

"认识所学的带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

3、 词语 (积累分散在早读课中,或平时,复习指导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 句子 (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5、 标点符号 (两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复习结合练习进行,安排五课时)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背诵。主要是上册和下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7、写作。(复习结合练笔,共六课时)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三、复习方式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3、分类性复习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四、复习原则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五、复习进度

第一轮:

复习内容: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下册

复习要求:掌握生字词,多音字、形近字,能按要求写出反义词、近义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理解古诗词、文言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轮:

复习内容:字、词、句、标点

复习要求:辨析形近字并组词,掌握多音字,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掌握常见句型,能进行句式变换;会修改病句;会用常用标点符号。

复习得难点: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第三轮:

复习内容:阅读、作文

复习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之情;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大胆发表自已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能写书信及其他常见的应用文。

复习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第四轮:

复习内容:综合练习。

复习重难点: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5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6

课堂小问题

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

诗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请同学朗诵

明韵律 马 诗

大 漠 / 沙 如 雪,

燕 山 / 月 似 钩。

何 当 / 金 络 脑,

快 走 / 踏 清 秋。

朗读古诗,同桌互相交流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思考并组织好语言互相提问并回答。

温馨提示: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句意思

词语点拨: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山名。在现在河北省的北部。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自读前两句,小组讨论: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些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1、题目是《马诗》,但诗中不见一个马字,是否跑题了?为什么?

2、“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由此说明了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3、“何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自读后两句并思考:

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作者资料思考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2.并且按“四看诵读法”学习所搜集到的诗歌。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 案

教 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

喜出望外 三长两短 奄奄一息

抽噎 支吾 收敛

(2)近义词辨析:

衰弱 脆弱

支持 坚持

严肃 严厉

严峻 严格 严密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 )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 ).

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语言、动作、神态)

2.记住指导员的话。(语言)

3.分工。(语言、神态)

4.命令我喝鱼汤。(语言、神态)

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语言)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

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

(1)小梁身体( ),性格( )。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会( )不住的。

(3)他表情( ),( )地批评道:“这次战斗的形势十分( ),侦察班要( )注视敌人的动向,每个战士都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2.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48页。

(1)课文写了一件( )事,赞扬了老红军( )的品质。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8

目标定向:

1.了解白朴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

3.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曲中创设的意境,感受文学的美。

教学方法:

采用诵读交流研讨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以写秋为主题的你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1.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秋日》一诗中新颖独到地借秋之描写表现出了激越向上的感情,今天我们来看看元代的文学家白朴在他的散曲中是如何来表现秋之印象的。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以写秋为主题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刘禹锡《秋日》的思想感情,学生可自由发表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导入对本曲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入手,意在引导、激发学生对文本曲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残霞:残余的晚霞。[宋]沈与求《石壁寺山房即事》诗:画桥依约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②轻烟:轻淡的烟雾。寒鸦:寒冬的乌鸦;受冻的乌鸦。[宋]秦观[满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③飞鸿:飞行着的鸿雁。(南朝·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④白草:本牧草。曲中系草名。[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黄花:亦作黄华。诗词中或指黄色的花,或指菜花、金叶菜。曲中指菊花。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译文:

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一座村庄孤独的坐落在夕阳下.

那轻淡的烟雾下,只见几只受冻的乌鸦。

想起白天飞行着的鸿雁.

飞翔着,飞翔在着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中

说明:

作者白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同时也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伤怀,所以他通过词曲来倾诉着自己对怆凉人生的感慨,而本曲中所抒发的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其实也正是他人生理想的抒发。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借助曲中的意象描述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对曲中的三句话作不同层面的思考。

人生就如此曲描写之境界:只有忍得孤寂冷清,在孤寂冷清中振翅高飞,努力不止,人生才会变得色彩斑斓。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学生自主思考,采用恰当而又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个性化地再现自己对本曲的理解和感悟。

2、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

3、背诵这首曲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9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感知课文内容。

2. 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3.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4. 学习换位思考,摆脱烦恼。

预习查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3. 作者简介

预习查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3.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__),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尿毒症,靠着每周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多年来他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获得了很大影响。20__年12月25日下午点突发脑溢血,之后经抢救无效,于31日凌晨去世。

正字正音

吓唬(xià hu) 挨(āi)绊(bà) 耽搁(dān ge)揉(róu)

绽开(zhà) 沉郁(yù) 缥缈(piāo miǎo) 急遽(jù) 惆怅(chóu chàng)

惊惶(huáng) 依偎(wēi) 消逝(shì)

解词

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吓唬:使害怕,恐吓。

空空落落:空旷而冷冷清清。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的翻检、搜查。

耽搁:拖延时间。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惆怅:伤感,失意。

惊惶:惊慌。

依偎:亲热的靠着,紧挨着。

消逝:消失。

初读感知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讲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那个星期天记载着“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写“我”在母亲一次次爽约下,希望逐渐落空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序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2. 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思考探究

1. 默读课文,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我”为什么对这一天记忆如此之深?

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里经历了由盼望到兴奋期待到焦急无奈再到失望委屈等心理变化。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次盼望,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令“我”记忆如此深刻。

2. 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你的看法。

探究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并且道歉的表现,又体现了她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

探究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对吸纳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是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思考探究

3. 文章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

述“我”的心理。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

(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思考探究

3. 文章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

述“我”的心理。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写“我”看到希望越来越渺茫时的伤心与失望

积累拓展

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 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昏

暗下去”在这里有几层含义?)

有两层含义:表现了天色的变化,表明了傍晚的来临,天色越来越暗了;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2. 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句中的观察点发生了转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这样写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其实也表现了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景。

3.

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

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因而“惊惶”,连声的对“我”说对不起。

归纳总结

1. 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表现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2. 试归纳本文写作上的特色。

运用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文章首尾呼应,行文自然。

达标检测作业: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0

知识的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梳理练习,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化、更条理化。本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在具体学习中,还有些欠佳的地方。我们以教学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临近期中,特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以下期中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教方法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知识进行再认识,开展新的实践活动。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查缺补漏,让每个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形成解题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应该掌握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

二、复习安排:

(一)、注重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中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二)、复习内容及具体课时安排:

主要板块:

1、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2、日积月累

3、句子练习

4、课内阅读

5、易错题

三、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 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 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

4、 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6、阅读:

①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②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四、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 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单独进行指导。

3、 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

4、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在家配合。加强监督、沟通。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1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懂得把“?”拉直变成“!”的含义,并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

老师:多媒体课件、分析三个事例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形象导入,点明观点

1、 黑板上画出“?”,让学生认。

2、把上部分拉直会变成(“!”),板书“!”从而导入课题

3、读课题。

二、质疑题目,解释观点

1、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2、了解“司空见惯”的意思以及来历。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明白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的意思以及这句话所表达的好处。(指名回答)

三、学习事例,证明观点

1快速默读3、4、5自然段,圈画出3个事例的发现者,发现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并做上相关的批注。

2用简短的语言完成表格。

发现者

发现的问题(?)

研究过程

得出结论(!)

3、交流表格的填写,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表格的填写。(指名回答)

4、交流三个事例的相同点。并从中明白3个事例都是先写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但侧重于介绍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在于证明“真理”与“问号”之间的关系

5、运用这种方法去介绍“功夫不负有心人”,侧重于介绍事例的过程部分才能显出“功夫”深。

6、相同的事例为什么要用3个,1个或两个不行吗?(一个是偶然,两个是去无独有偶,三个就是真的了)(指名回答)

7、作者说完了三个事例觉得还不够,又作了一个总结,请同学读第6自然段,说说“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8、说说文中3个事例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再说说它们的区别。(指名回答)

四、感悟精神,总结观点。

1、经过事例论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从这一段中告诉我们真理难不难,为什么?(指名回答)

2、都说发现真理不难,请同学们继续读第8自然段,这一段告诉我们发现真理容易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五、体会写法,仿写练习。

1、课文学完了,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例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2、课件出示议论文的三要素

3、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如“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课堂上写,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和提纲)

六、作业。

1、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搜集你感兴趣的成语的出处,回来和同学交流。

七、语言激励,总结下课。

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真理,理解了“?→ !”这一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初步了解了议论文这一文章体裁,相信每个同学收获都很大。老师希望你们作好充分的准备,学习科学家们那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的本领,学习他们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将来也能把一个个“?”拉直变成“!”,也能自豪地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9人,其中男同学28人,女同学21人。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不够认真,有少数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业成绩较差。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复习重点。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课外阅读兴趣等等,如认真完成作业、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在实践中运用等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教育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准确认读生字,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写美观,将书写分灌输于平时的测验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字连词、组词的能力;将课本要求的生字做到会默写、会组词;将每课生字词和成语做到会默写,少数词语必须按要求熟练造句;将7个练习上的“诵读与积累”做到能理解、会默写。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口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培养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学会读通、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心,掌握写作方法;将课本(含练习上要求背诵的)中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片段逐一落实,做到熟练背诵,能按照要求进行默写。

6、继续培养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本领;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认识比喻、拟人、反问、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学习与运用简单的复句;会修改常见的几种病句

7、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儿读物,了解其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其主要内容。

8、加强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其审题、布局谋篇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幻想,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三、复习措施。

1、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备、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力争考得轻松,让他们真正在宽舒、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3、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尤以一些优秀试卷为主,借“他山之石”,来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4、不单纯看重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要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授学生以渔。

四、实施步骤。

复习初定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并以市局教研员主编的《自主测试与练习》为载体,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一课一课进行复习。

2、第二阶段,以字、词、句、篇、习作为单位,以7个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将全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类,循序渐进,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在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基础上,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

五、复习时间和内容安排(共17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透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它就是《天净沙秋思》。

(板书课题《天净沙秋思》)

二、体裁简介

1、这是一首元曲,我们一起看到课后注释⑨,它选自《全元散曲》。上一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过了元曲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属戏剧,是用于演出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散曲属诗歌,分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小令只有一个曲子,套曲是由若干曲子联缀而成的一组曲子。

2、天净沙:曲牌名。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

3、秋思:标题。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预设:秋天里的想法。引导:也可能会写一些秋天里看到的――景物。)

三、初读感知

1、生自由朗读:首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这首曲,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2、你们来说一说,这首曲写了一些什么?(写了景,有没有情?什么样的情?人,什么样的人?)

3、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研究探讨,然后分任务,一人读原诗句,一人绘画面,一人谈感受。

“我仿佛看到了”

“我读出了”

4、哪位同学可以用流畅的语言把画面连缀起来?

总结: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他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冷飕飕的秋风,在荒凉的古道上独自前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栖息在树梢上;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经过溪流边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可是他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漫漫的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吟诵道“枯藤――――”

四、问题探究

1、这首曲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或: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景物前面的修饰词,如果我们试着把修饰语换掉会怎么样?

用词精炼

2、名词叠加的一幅幅画面,组合起来就是一轴画卷。咱们班很多同学都喜欢画画,今天这一首曲,如果让你画出来的话,你会选取一种什么样的色彩?

明确:灰黑色,灰褐色。给人压抑、忧伤、沉重感。

3、第二幅画怎么理解?和其他画面是不是不协调?

明确: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正是傍晚时分,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此刻的我是一个人在那古道上,伴着我的就只有一匹瘦瘦嶙峋的老马。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更勾起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4、现在是同学们的质疑时间。或:老师有个疑问――“断肠人”是谁?断肠人是不是马致远,是不是实指某一个人?当时元曲有一股风气,写秋思写古风。有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说是一切游子,是一种普遍的思乡之情。

总结:小令虽短,只有28个字,但内涵丰富,有景有情有人物。它为什么能引起历代文人的交口称赞?景是那些大家都熟悉的萧瑟秋景,这种情也是大家都有的,可以说一种普遍的愁思再加上精炼的用词。不得不让人为之赞叹。

五、作者简介,进一步把握情感的丰富性

1、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马致远,看一看他的人生经历,来加深对这首曲的理解。

(出示投影)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这是马致远,再看看他所处的朝代: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有种.种特权,只有他们可以被任用为官员。而古代知识

分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马致远前半生就为功名四处奔波,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可是却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2、看了作者马致远的人生经历你会不会有新的感受?这首曲的愁情,除了思念故乡,你还能读出新的味道吗?

总结:(预设:怀才不遇,对自己半生飘泊的无奈,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在古代封建社会,热衷功名、怀有抱负是每个读书人的志向。但有些人皓首穷经却怀才不遇。(元代时汉族人尤其是汉族读书人的地位非常低下)这不仅是马致远的遭遇,也是元代文人的遭遇,更是自古以来的封建统治时代所有文人的遭遇。所以,晚清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读了这首曲子后感慨万千,忍不住说到:“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并且赞美这首小令“纯属天籁,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认为是元曲的压轴之作。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更是称之为“秋思之祖”。

3、请同学们合上书本,饱含感情地把这首天籁之音齐背一遍。

师总结:从这首曲当中,我感受到作者作为游子深深的悲切;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诗歌的理解。孩子们我为你们骄傲。

六、课堂训练

1、欣赏《枫桥夜泊》,以及现代作家张晓风作品《不朽的失眠》。

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以丰富的想像,跨越千年时空,结合创作背景,再现了《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意境,构想了《枫桥夜泊》诗句的由来,解读了自己心目中的诗歌作品,创作了《不朽的失眠》一文。

2、请同学们借鉴作家张晓风的这种解读形式,自己也来当作家,根据这首曲的意境,尽情发挥想像,进行创编实践,创编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

示例:他,独自一人,骑着瘦马缓缓前行,一路颠簸,马累了,人倦了,却又只能无奈地漂泊,漂泊。恍惚间,他忆起了家乡破旧的瓦屋,纸糊的窗,几棵繁茂的大树掩住了青苔茸茸的古井,井边几架葡萄,一排竹篱。心中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线连接着故乡的一方黑土,一间茅舍,一株桃花,一口古井。

家在远方,人在天涯。

许久,他哀叹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于是,乡愁化为一页诗篇,一段情结,一次默叹,一场无奈。

于是,乡愁化为一缕轻烟,缓缓飘散,飘散在遥远的天边。

于是,乡愁化为一杯美酒,甜蜜中的苦涩,徘徊不已!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4

一、动员全体孩子,使其端正学习态度

在复习之前,要对孩子们做好思想工作。

这个学期为了不加重学习的课业的负担,我一个学期几乎没有布置书写的课外作业。我的课外作业只是课外阅读,在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候,也抽出不少了时间让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不好好书写的坏习惯。因此我准备在复习的时候增加孩子们的书写量,如果孩子们不增强认识的话,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不能达到目的。在复习之前一定要和孩子们好好商量我们的复习任务,我们的复习方式和复习目的。争取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复习中来。

孩子们增强了认识,端正了态度,才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夯实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由于平时没有和孩子们结帐,部分孩子的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趁此复习的机会,要做到人人过关。首先,让孩子们记忆,然后检查过关。检查的最好方式就是“听写”,不但检查他们是否写对了,还要检查每个孩子的字是否写工整,写标准了。

除了字词之外,教材中要背诵的句子,段落,篇章,也要重新背诵。背诵名言警句,经典篇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是为了通过复习,积累经典的语言文字,并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必要的时候让他们写一写。

有几个孩子的字还是东倒西歪,复习的时候更要加强指导,不能听之任之,纠正他们随便写的坏习惯。

落实检查的过程是比较“折磨”人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松要求,力争做到人人过关。

三、加强阅读辅导,培养认真思考习惯

很多阅读题,并不是孩子不会做,而是他们懒惰得不想动脑思考,看着他们的试卷让人觉得难受。

在复习的时候,加强对孩子的指导。找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孩子们读一读,并出几道模拟阅读题目让他们做一做。在指导的时候注意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减少对阅读题的恐惧感,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认真思考了,很多题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

在指导的过程中,要讲究艺术性,要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能有所收获。

四、进行习作指导,提高孩子习作能力

有的孩子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作文写得比较好,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表现平平,并没有凸显他在习作方面的优势。因此,我觉得加强对孩子考场的习作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认真审题,不能洋洋洒洒,离题万里。其次,要认真选材,要选择孩子们真实经历过的事件来写,不要套用作文书的习作内容,这样的习作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其三,习作的开头和结尾要艺术,多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最后,要注意卷面的整洁,字写得漂漂亮亮的,无疑中能获得改卷教师的好感;同时还要注意习作段落的安排,不能用简单的三段式来写,一般采用四到五个自然段来写。

当然,光纸上谈兵是不够的,要让孩子们“实战演习”,写一到两篇习作,教师帮每个孩子认真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复习的时候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复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这样才能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多音字“转”的读音及 “锲”、“诞”等字的写法。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本语言及标点符号生动,准确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情感与态度

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科学规律,增强自己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相关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课前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少写一个“诞”字。

1、学习“诞”字。

2、初步理解课题。

3、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指导写字。初步了解课题的意思,为解决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作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作者简介则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二、检测生字词

1、(课件出示)。

2、哪些词是你以前很少见或没有见过的,请大声读一读。

3、哪些词容易读错?重点掌握“转“的读音。

4、哪个词最容易写错?锲而不舍的“锲”字。

5、联系刚才的情境理解“无独有偶”。

设计意图:本课出现了不少的四字词语和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不作为学习的重点,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词语也应该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点。本环节学生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理解和运用词语,屏幕上的词语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深入研究三个事例

1、总结事例。

谢皮罗的发现 波义耳的发明 医生的发现

2、学生研读讨论并汇报,完成研读表的填写。

(课件:研读表)

抓住“敏锐”、“立即”、“百思”等词语体会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总结共同点。

找生汇报。用上“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因为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

(这一环节老师尽可能以尊重学生的理解表达为主,多鼓励表扬,同时要相机进行指导理解。)

4、总结真理。

设计意图:对课文深入地探究、总结,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新课标中新增了“非连续性阅读”的要求,而本环节学生结合图表中的内容,总结三个人物的共同点,既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非连续性阅读的能力。

四、再次理解课题

1、读句子,找生写发现真理的三个关键词。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生默读,思考提问。

预设1、用“?”和“!”的好处。

预设2、为什么不是把“?”扯圆变成了“。”号呢?

设计意图:抓住“标点”的借喻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用法的好处,通过换符号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段是对课题的解释,第七段是对观点的总结,对这两段的学习,更进一步理解了文章课题的含义。

五、联系生活进行科学教育

1、利用句式说说其他事例。(课件展示)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还知道的其他事例。

( )因为( ),通过反复研究,最终( )。

2、联系学生生活探讨为什么没有发现真理。(课件展示)

生谈,老师相机指导。

3、理解最后一句。

①理解“有准备的人”

②理解“善于独立思考”。

③理解“锲而不舍精神”。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通过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发现真理的易与难,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兴趣,增强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六、总结全文(课件展示)

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进行了事例论证;最后又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

设计意图:既有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又为初中的学习作了铺垫。

七、老师寄语

同学们,只要你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见微知著,具有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善于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发现真理。

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在发现真理的路上!

设计意图: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进一步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探求真理的渴望。

八、休闲小作业 (课件展示)

1、心动不如行动。选择一个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尝试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终解决你的疑问。

2、经常看看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更突出与文本的联系性、体现了趣味性、生活性。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谢皮罗的发现

波义耳的发明

医生的发现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6

一、指导思想

我们的语文教学,正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加强综合训练,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5篇。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接。”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思想教育深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情操。

三、教学要求

1、识字和写字

①本册教材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全册共安排学会217个生字,会认58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熟练掌握默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境,感受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掌握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⑦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材料。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理解其丰富而敏感的情感。

2.品析课文,关注作者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存在的鸿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注文章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2、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有过等待父母带你去做某事或答应你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学生分享并展示导学案上用微信表情画的心情)。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期盼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看到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对这一天印象如此之深?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在那个星期天他有着怎样的期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用用一句话概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明确: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明确: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2)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

(“我”的心情)

(3)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黑板出示生字词)

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

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4)我们可以归纳出,本文主要写了“我”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第一小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追问:如果把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梳理文章

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

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二、品读感悟、理解情感

(一)1、读课文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P2-p5)

要求:用中括号划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小括号划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满怀期待的心情。)

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

明确: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天由于期盼落空,所以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

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耐心地等待。

思考:作者怎么来体现时光不好挨?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我坐在草丛里……。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院子很大,空落落”

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关注句子“我……”)

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空落落”的不仅仅是空无一人的院子,还有“我”孤寂的内心。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得等待着。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脚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急切的心情。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8

一、指导思想

本着课程标准“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内容空,读起来干瘪无味。我将继续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重视表扬鼓励,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乐于参与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度。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7、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四、教学措施

1、加强阅读教学。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篇章训练为重点,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加强练习。同时,努力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把每篇教材当成“例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强化学法,并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识字、词句的训练,进行阅读题目的练习与讲评。特别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正确把说话课的任务: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普通话,重视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唤起学生听、说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说多想,注意表扬,保护说的积极性。同时做到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29

一、 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班级的学生状况做详尽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方面

1、能利用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根据拼音正确地写出已学过的汉字。

2、掌握小学阶段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会规范地书写,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3、查字典,会运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熟练地查字。

4、辨别同音字、形近字,进一步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5、掌握所学词语,理解词义,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6、进一步掌握部分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掌握已学的成语;了解和认识一些常用的格言。

7、能够改写句子、修改病句和缩句;能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关联词。

8、进一步掌握学过的标点符号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

(二)、阅读方面:

1、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联想。

3、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阅读科普文章。

4、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作文方面:

1、掌握有详有略地记事,积累较为典型的写作材料。

2、掌握书信、倡议书、建议书的正确格式和写作要领。

三、复习内容:

主要包括六年级(上、下册)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主要题型如:(1)选择正确的读音(2)给专用名词加上声母(3)看拼音写字、词、句(4)确定字的音序、音节等。

2、汉字 对于教学目标中规定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了解形声字的构造。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掌握常见字的音、形、义;特别要了解多音字、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主要题型如:(1)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2)改错别字(3)确定字的部首,除部首外还有几画(4)辨字组词(5)多音字组词(6)选择正确的字填空等。

3、词语 理解、掌握课文中规定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会辨析一些近义词的反义词。能够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主要题型如:(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2)照样子写词语(3)根据意思写词语(4)用词造句(5)找近义词或反义词(6)选择恰当的词语(7)辨别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8)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条连起来等。

4、句子(1)了解常见的句式(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及其作用。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

(2)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等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3)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列、转折、因果、条件、递进、选择、假设等)。

(4)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标点等)。

(5)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5、标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能结合语境,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了解分号、引号、省略好号、破折号的作用。

(二)阅读

主要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1、课内阅读 落实背诵和默写

把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背诵与默写要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2、课外阅读

(1)、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平时的教学积累中,必须扩大课外阅读。

(2)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巩固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意识地选择了较为典型的阅读材料。如“找出短文的中心句、体会中心”的片段,“分辨事实与联想”的片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片段等。

(三)写作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十二册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二是应用文,包括感谢信、毕业赠言等。

四、复习方法

1、主要采用集中与个别相结合、集体与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努力提高及格率;多让学生自主复习,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要多种方法交替使用,学生复习得轻松,效率又高。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3、善于利用教材。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如把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和学习表达方法;把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复习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4、阅读复习时,要把握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些模糊,教师应帮助他们回忆一下课文和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课外阅读应根据单元重点选择典型材料,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运用所学的方法。

5、作文复习时,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善于比较,找出异同,细细回忆一下,发现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类似的。比如《我熟悉的人》、《一个--------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等。又如记事: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题是《暑假中的一件事》,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通顺。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与其类似的,如《这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童年趣事》。

五、复习重点:

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和探究重点字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方面重点是: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训练等。

六、复习中注意事项:

1、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2、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3、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力争让他们真正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4、转变观念,不单纯看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

七、时间安排

本学期自6月7日开始复习,至6月25日结束。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30

【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特别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课激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咱们班是女生聪明还是男生聪明……(板书:辩)

大家辩论的非常激烈,老师发现我国的汉字非常有趣,大家看这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明,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课文时一见高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定向研法

看老师写课题。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还应该做几件事?(引导学生来定向:朗读背诵译文)

这几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自学释疑

1、范读

好,让我们先来把课文试着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生读)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

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谈)想听老师读读吗?好,老师读时请你认真听听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笔画一画。(师范读)听懂些什么吗?

(必要的范读和领读放在学生“悱”“愤”状态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2、领读试读

来,先跟着老师读一遍(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领读)。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摇头晃脑地读,前俯后仰地读,都行,开始吧。(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

3、讨论读法→练读→评读

读,已经通顺了,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懂了吗?(鼓励生畅所欲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收获真不小,看来多读确实是个好办法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4、合作译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把原文翻译一下吗?大胆地告诉老师译文中有什么困难?

(刚才大家纠出了一群小坏蛋,这是我们译文中的拦路虎,害怕吗?好,下面我们就封杀拦路虎!)老师已把文章和注解搬到了屏幕上(课件)。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谁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试着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和同桌商量解决。

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译,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四、合作汇报

好,老师还有一个难题,(发表)生看看难不难,但老师的要求可有点难,请注意看要求(课件):

四人一小组合作填写,共同汇报。但四个人必须用四种方式填写表格:1 用一个字填写;2用现代语言填写;3用原文填写;4 口头叙述。

日始出时日中时

人物观点理由观点理由

小儿甲

小儿乙

(小组合作一表四填,一举多得,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

五、诵读表演

师生分角色→分组分角色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扮“一小儿”,男生扮“另一小儿”,老师读旁白,咱们看看哪“一小儿”读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们再分级分角色比赛比赛。

(此环节是朗读的基础,重点指导语气)

读得不错,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其它同学呢,任务就更重了——做导演。既然是导演,就要认真看演员表演得怎么样,并及时给予指导。好,老师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师吗),下面我再代表《两小儿辩日》电视剧剧组在你们中间招聘两名优秀演员和一名解说员,有意者速来报名。(指名并征求分工完毕)

第一次排练我们先用现代话演,这叫《新两小儿辩日》,其它同学别忘了你是导演。当演员语言、动作等表演不到位时你可以随时叫停,给予指导。注意,排练开始!

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先小组试一试。

(表演时揭示写作特点与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

现在,谁能把这篇课文背一背呢?不要急着说自己不行,先试着嘀咕一遍,试试再说吗。

好,谁敢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背一遍。

(使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或者用老师这儿的“太阳”(篮球)和“地球”(乒乓球)来做以解释。

六、自评自结

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其中孔子是一位什么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使学生从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启发,由所查资料初步了解孔圣人,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回忆这堂课,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说一说:

1、本课学习重点是什么?

2、这节课学习过程有几个环节?

3、本节课的重点你掌握得如何?

(有总结才会有发展,及时的反馈强化有助于知识的形成与方法的掌握。)

七、探究作业:

1、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必做)

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 温故而知新。

(4) 学而时习之。

(5) (简单古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31

一、指导思想:

以原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

背诵。主要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A、分类性复习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二 、复习措施

1、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备、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力争考得轻松,让他们真正在宽舒、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3、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借“他山之石”,来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4、不单纯看重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要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授学生以渔。

三、实施步骤

复习初定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综合性复习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并以配发的《资源与学案》为载体,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一课一课进行复习。

第二阶段,以字、词、句、篇、习作为单位,以7个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将全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类,循序渐进,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在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基础上,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

四、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